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侯爷-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德皇帝点头道:“算了,还是朕亲自吩咐吧。”说罢对着远处候着的小太监招了招手,立即有小太监麻利的一溜烟来了。正德皇帝吩咐道:“去,召锦衣卫指挥使宋存见驾!”
小太监一溜烟去了,宋存其实一直都在豹房大门处,高勇他们也都没有散去,在他们看来提督大人肯定是要有动作的。所以都在这里等候命令,别说他们了,整个锦衣卫都在待命之中。
小太监气喘吁吁的来到了豹房门口,一见宋存就在这里登时喜出望外,这下好了不用到处找了。
小太监就跟见到了亲人一般,跑过来弯着腰气喘吁吁道:“宋大人,快,皇上召见!”
宋存一听顿时神情一凛,提督大人果然有动作,而且是大动作,竟然连他都被皇上亲自召见,可见涉及的官员范围一定相当的广。
宋存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小太监一路急行。见到正德皇帝和提督大人正言笑晏晏相谈甚欢,宋存舒缓了一下急促的呼吸,这才垂首走了过来。
“臣宋存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存跪在地上激动道。
正德皇帝笑道:“宋存,朕现在给你个任务,你立即派人派船南下去接一叶和紫衣姑娘,务必将她们安全妥帖的接回京里,你明白吗?”
宋存听到皇帝要亲自下令登时就激动了,不知道是抓多么大的官?或者要抓多少官?就在满心期待的时候,终于听清了皇帝发布的任务。
然后宋存当时就懵了,这就就好比捡到了一个精美的荷包,觉得打开里面很可能有一沓银票,结果里面只有两个铜板。那种滋味就别提了。
正德皇帝看着一脸懵样的宋存,疑惑道:“宋存,你不认识一叶和紫衣吗?”
宋存终于反应了过来,连忙回道:“皇上,微臣认识紫衣和一叶姑娘,好多锦衣卫都认识一叶和紫衣姑娘。”
正德皇帝满意的点头道:“好,把一叶和紫衣安稳顺利的接到京城,知道了吗?要派妥帖的人,路上一定要小心。”
宋存沉声应道:“臣遵旨,定会派人将一叶和紫衣姑娘安稳顺利的接到京城的。”宋存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这只是一件小事,真正的大事还在后面呢。
结果就听到正德皇帝摆手道:“快去安排吧!”
没了?!皇帝把他召进来就为了这事啊!这事提督大人吩咐就成了,还用的着皇帝亲自吩咐吗?宋存有些懵逼的抬眼看了一眼提督大人。
张知节能说什么?他只能苦笑着吩咐道:“派船南下的话,应该能在扬州遇到她!你去安排去吧!”
宋存赶紧磕了道:“微臣遵旨,微臣告退!”说罢起身弓着腰慢慢的向后退去,待退的远了,这才转身快步向豹房外走去。
第982章 东厂开张
不只是宋存激动了,在外面等着的高勇他们也都跟着激动了。他们也和宋存是一样的心思,这个时候正德皇帝召见宋存还能有什么什么事?
提督大人既然回了京,肯定要收拾那帮子上蹿下跳的文官们。当初他们在京里的时候,亲眼见到了这帮子文官是怎么折腾的!当时心里一个个的都生气的很,深深的惋惜提督大人不在京里,让这些文官们小人得志。
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啊!如今老虎终于回来了,不把这帮子猴子好好收拾一顿才怪呢。所以他们一个个就差撸起袖子准备去抓人了。
热切的等待着,终于将宋存给等来了,高勇他们迫不及待的上前道:“大人,皇上的旨意是什么?要抓哪些官员?弟兄们都准备好了!”
宋存静静的看了高勇几眼,这才无奈道:“皇上的旨意,让锦衣卫派人去江南接一叶和紫衣姑娘回京!”
高勇顿时傻了眼,他在这里激动的想了好多,可能要抓礼部侍郎,也有可能是抓通政使,也有可能是大理寺丞,皇上亲自下旨,甚至可能是工部尚书!
但是高勇绝对想不到皇帝把指挥使叫了去,就是让锦衣卫南下去接一叶和紫衣姑娘。
所以高勇还在巴巴的等着下文呢,结果宋存没再开口。高勇问道:“大人,还有呢?咱们去抓谁去?”
宋存无奈道:“什么抓谁去?谁说要去抓人了?”
高勇吃惊道:“啊?皇上把大人叫了去就是让去南下接一叶和紫衣姑娘啊?这,这提督大人吩咐就行了,还用的着皇上亲自吩咐了?”
宋存无奈道:“你问我,我问谁去啊?皇上就是这么吩咐的!”一群人登时有些傻眼了,但是皇上的命令谁敢不从啊,高勇赶紧回锦衣卫安排去了。
张知节在豹房里待了一天,京里的百官都将目光放在了豹房上,心里揣测着张知节正在向正德皇帝进什么谗言,又要挑起什么事端来。
但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张知节就是正德皇帝瞎扯了一天,一直扯到太阳快落山了,正德皇帝还意犹未尽,但是张知节却要告退了。再扯下去他非得半夜才能回去不可。
离开了豹房张知节并没有立即回府,而是去了锦衣卫衙门。张知节离开了这么久一般的事就由宋存处理了,但是有些事还得由张知节做主。
到了锦衣卫衙门,宋存详细的将这么长时间里京城里的动静说了一遍,其实大体张知节都已经知道了。
说完了之后,宋存才问道:“大人,这些日子衙门里没闲着,那些上书弹劾大人的最欢的官员中,也不是所有人屁股下面都是干净的!属下已经掌握了不少官员的证据,大人,要不要动手?”
张知节淡淡道:“被抓住证据的都有谁?”
宋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沉声道:“通政使,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陈礼,翰林学士张巍。。。。。。”
张知节听完之后摆摆手淡淡道:“算了,先放着吧。”
见到提督大人已经决定了,宋存只好作罢。出了锦衣卫衙门就已经不早了,张知节立即就回府去了。
锦衣卫没什么动作,但是东厂却是灯火通明,一直都有些无精打采的东厂档头们现在倒是一个个的都精神了。
因为红光满面的厂督马永成正在布置任务呢,许久都没有开张的东厂要在今晚开张了。
“暂时就先抓礼部右侍郎和翰林学士张巍,事情一定要办的利落点。还有,其余的官员也接着查,一定要挖出他们犯的事儿!”马永成寒声道。
下面的当头们都齐声应了,气氛十分热切,礼部侍郎和翰林学士也不是小官,这次算是真的开张了。而且听督公的口气,这还只是个开始呢!
沉寂了好几年的东厂终于要重新抖起来了,大批的东厂番子明火执仗的出了东厂,浩浩荡荡的拿人去了。
这时的张知节正在床上逗弄着天赐,徐佳颍在一边笑着问道:“二爷回京了,那一叶和紫衣呢?她们没跟你一起回京吗?”
张知节听了有些不自然的笑道:“没,她们没和我一起入京!”
徐佳颍听了有些疑惑道:“咦?她们不是答应我要照顾和保护二爷吗?怎么没和二爷一块儿?”
张知节笑道:“还多谢你的好意!我在杭州的时候真的遇到了刺客,当时白玉兰不在身边,多亏了一叶和紫衣。”
这事徐佳颍还真不知道,闻言吃了一惊,心里也是后怕不已,多亏她登门去求了一叶和紫衣姑娘,要不然的话简直不可设想!徐佳颍感叹道:“那这次真的要多谢她们两个了,对了,她们怎么没有入京呢?我得好好谢谢她们!”
张知节笑道:“她们在后面呢,要过一阵子入京!”
徐佳颍惊道:“一叶和紫衣不会是受伤了吧?”
张知节不自然的笑道:“没,没受伤,你别瞎想,她们只是路上走的慢一些。”
徐佳颍听了更是觉得奇怪,一叶和紫衣都是江湖侠女,一身功夫十分了得,张知节都能骑马入京,没道理她们两个身手了得的侠女反而走的慢一些。
不过她也看出张知节的表情似乎有些不自然,肯定是有什么事儿!不过,张知节没有开口说什么她也不好问,一切等一叶和紫衣回京了再说吧。
张知节没有开口是因为不确定一叶是不是真的有了身孕,可别到时候闹了个乌龙。
不过张知节还是觉得有点尴尬,不过好在这时翠墨送来了一封信。张知节接过来一看是锦衣卫的,封口也完好,就顺手剪开了抽出来一看,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
东厂的如此声势浩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锦衣卫去。其实宋存高勇他们收到消息,还以为这是提督大人安排的呢,不过提督大人也没对他们提过啊?
不管怎么样这消息总得要禀报给提督大人。考虑到这个时间提督大人应该还没有休息,所以消息立即就被送到了侯府。
第983章 闭门思过
宋存、高勇他们之所这么想,是因为东厂去抓的人就是锦衣卫想抓的人。所以他们才认为提督大人这是为了避嫌,吩咐马永成做的。
张知节眉头微皱,东厂抓的这两个人正好就是他在锦衣卫听宋存提到的人。这两人当初弹劾攻讦张知节十分的欢快,现在却被东厂给抓了。
问题是东厂为什么抓这两人呢?这个张知节也不明白,不管怎么说自己刚刚回京,东厂就把这两人给抓了,自己肯定要背锅。
如果他知道宋存、高勇认为是他为了避嫌指使东厂抓的人,那他一定会嗤之以鼻,能避什么嫌啊?这叫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徐佳颖见到张知节皱着眉头,忍不住心里一跳,张知节才刚刚回京,一家人才刚刚团聚,她真的不想再发生什么事。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徐佳颖问道。
“东厂有大动作,今晚还真是热闹。”张知节摇头道。
徐佳颖闻言不由白了一眼张知节,笑着嗔道:“东厂抓人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她被张知节皱眉吓了一跳,结果却是东厂在抓人。
张知节淡淡道:“东厂抓的人是礼部右侍郎和翰林学士张巍。”
徐佳颖听了开始还有些疑惑,但是以她的聪慧随即就明白了。当初这些人上奏折攻讦张知节,徐佳颖怎么可能不关注?
礼部右侍郎和翰林学士张巍就是当初最激烈的那一群人,徐佳颖忍不住劝道:“二爷,风波才刚刚过去,这就让东厂拿人,肯定会引起整个文官集团的敌视的!”
张知节听了摇头道:“我并没有让东厂拿人!锦衣卫也搜集了不少这些官员的把柄,但是我并没有要清算他们的意思!”
徐佳颖听了这才真的震惊了,惊道:“不是二爷让东厂拿人?!那东厂为什么要抓人?这别人会怎么想?”
张知节笑道:“肯定认为是我指使的呗!”
徐佳颖急道:“那怎么办啊?”
张知节笑道:“什么怎么办啊?和我又没关系!东厂又不是锦衣卫,又不归我管,再说了,马永成拿人总有他的原因吧?他要抓礼部侍郎,不可能不请示皇上!”
徐佳颖也只能沉默了,她知道虽然张知节这么说,但是只要张知节开口了,马永成肯定不会不听。但是张知节却不能开口,或者说不能现在可就开口。
张知节回京不去计较先前的事,别人会觉得那是他大度。若是东厂去抓人了,张知节却阻拦,那这就不是大度了!别人会觉得他怕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张知节去了神机营和三千营,转了一圈之后就回府了。回京之后的张知节是真的很低调,该有的他都已经有了,朝堂上的那些争权夺利他也不在意,也没有人能动摇的了他。
他现在唯一的兴趣就是陪陪家人孩子,同时期待自己种下的种子会开花结果,希望明年船队会顺利归来给他带来丰硕的果实。
但是京里的官员本却不觉得张知节低调,昨夜东厂声势浩大的闯进了礼部侍郎和翰林学士的家里,将人给抓走了,今天已经传遍了京城。
张知节这厮回到京里之后果然不会善罢甘休,竟然指使东厂抓人!这张知节还真是天真的很,以为指使东厂抓人就能瞒天过海?这满京城的人谁不知道马永成是张知节的走狗?
既然张知节这厮不肯善罢甘休,那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文官靠什么?就是靠两张嘴和笔杆子。现在他们连正德皇帝都见不到,只能卖弄笔杆子了。
正巧张知节刚刚回京就落下了一个话柄,他在京城城门已经关闭的情况下将城门叫开了。
这在文官的笔下,那就是张知节强闯城门,以权势压迫城门守将,逼其打开城门,猖狂自大,藐视朝廷法度。
虽然张知节连夜回京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也并没有官员因此事上书弹劾他。但是发生了东厂抓人一事之后,这些人一边为被抓的官员含冤,弹劾马永成的同时,还把矛头纷纷指向了张知节。
因为他们觉得张知节才是幕后主使,原本京里风平浪静,现在张知节刚刚入京就开始大肆报复!
内阁的杨廷和和梁储默然对坐,他们今天已经见了不知道多少波官员了,都是同样的事,东厂擅自抓人一事!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知道张知节入京的时候他们就在担心这个,但是心里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没想到到底还是发生了。
要解决这事还是在于张知节的态度,是该找张知节谈谈了。在他们看来其实完全不必如此的,当初虽然爆发了弹劾张知节的风波。但是张知节既然执意南下就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才是,况且这些弹劾并没有对张知节造成任何影响。
现在朝廷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若是张知节还揪住当初的风波不放,就有失气度和理智了。毕竟张知节再次挑起风波来,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利处,反而将自己彻底和文官系统决裂。所以这很不明智啊。
就连杨廷和和梁储也认为是张知节指使的东厂抓人,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正德皇帝,反而是找张知节劝说一番。
但是让他们有些遗憾的是,张知节并没有出府,这让他们打算偶遇张知节劝说一番的打算落空了。
原本张知节回京之后就不想动弹,现在有那么多人弹劾他,张知节一想,得,自己哪也别去了,还是待在府里闭门思过吧!
毕竟,严格来说那些文官弹劾他也没错,他没有什么紧急事情,在城门已经关闭的情形下,叫开城门确实于礼不合!当然现在承平日久,这种事儿本就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张知节就心安理得的窝在侯府不出门了,也没有上奏折自辩,只是待在家里,对外宣称,闭门思过。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夫人还有徐佳颖是乐见其成,被弹劾的这点事也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张知节因此待在家里不出去了,她们反而欢喜。
第984章 满腔怒火
当张永带着一摞摞的奏折来到豹房的时候,正德皇帝见了还真有点懵。这种情景他前一段时间经常见,他都是连看都不看直接扔箱子里留着烧火。
但是这一阵子已经平静了不少,最近朝堂上也没发生什么事啊?怎么奏折又变得这么多了?
正德皇帝有些头疼道:“这又是怎么了?又发生什么事了?”
张永笑道:“皇上,这些奏折一部分是为礼部右侍郎和翰林学士喊冤的,还有一部分是弹劾小侯爷的!”
正德皇帝听到开始还有些恍然,把东厂抓人的事给忘了,不过,东厂抓人也是证据确凿啊!礼部侍郎和翰林学士确实犯了事,东厂也不是无故抓人。
但是听到后来正德皇帝就疑惑了,张知节才刚刚回京,怎么就有官员弹劾他?而且还这么多?
正德皇帝疑惑道:“弹劾知节?没搞错吧?知节这刚刚回京,弹劾他什么?”
张永听了有些叹息道:“因为小侯爷回京的那一天,城门已经关了,小侯爷又叫开了城门,所以这文官弹劾小侯爷猖狂自大,藐视朝廷法度。”
正德皇帝听了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些文官这是吃饱了没事干啊!这多大点事啊,他这个当皇帝的早就知道了,也毫不在意。这点小事就引得朝廷这么多官员上书弹劾张知节,这些文官这是揪着张知节不放了啊!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怪不得马永成建言杀一杀这些文官们的威风,这些文官们确实是太威风了,还真是蹬鼻子上脸了!
正德皇帝气的不行,沉声问道:“知节呢?”
张永听了两忙解释道:“回皇上,小侯爷没有上书自辩,不过已经在府上闭门思过了!”
正德皇帝听了气道:“自辩什么自辩?思什么过?哪有过?知节收到朕的信,千里迢迢飞马回京,连家都没回就来看朕了,这有什么过?”
“难道非得让他在城门下面等一夜不成?知节是朕的左膀右臂,是社稷功臣。如今夜里寒气湿重,这些官员存的什么心思?真是气死朕了!”
“当初知节剿灭夏家,这些官员们大肆阻拦,把夏家夸到了天上!结果呢,你瞧瞧夏家干的那些违法之事!夏家不仅蓄养山贼,还敢勾结福建的官员想要谋害知节,这是赤裸裸的造反!”
“这样的不法之徒杀不得吗?知节把夏家屠了就对了!就算押到京城来朕也非得把他们都砍了不可!哼,如今事情都过去了,知节回京都对当初的风波只字不提,这些文官倒是还揪着不放!”
就在正德皇帝生气的时候,杨廷和、联袂而至。张知节窝在家里号称闭门思过,没有出来的意思。他们无奈之下就只能来求见正德皇帝。
听到两位内阁大学士来了,正德皇帝反而气乐了,当初就是杨廷和、梁储极力周旋,正德皇帝才没有动用两厂一卫强压。当初杨廷和、梁储保证的可是好好的,现在他们竟然还有脸来!
杨廷和、梁储行完礼还没等说什么,正德皇帝已经指着那一摞摞的奏折沉声道:“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
当然知道了,两位内阁大学士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奏折。杨廷和沉声回道:“皇上,如今朝廷刚刚平静下来,实在不宜再生事端啊!”
正德皇帝简直气急而笑,冷笑道:“你们也知道不宜多生事端啊?你们看看这些奏折?整日间就盯着一点芝麻大的事不放了,是不是这些官员们太闲了,还是官员太多了,多的没事干?”
杨廷和、梁储听了也很无奈,如果不是张知节在搞事情,能出这样的事吗?皇帝这也偏袒的太过分了吧?
“皇上,那是因为礼部右侍郎和翰林学士被东厂抓起来,这在京里引起了很大震动。”杨廷和没有直言都是张知节引起来的。
正德皇帝听了心里也很火,是东厂抓的人又不是锦衣卫抓的人,和张知节有什么关系啊?东厂抓了人,反而去弹劾张知节?真是无语了。
“东厂之所以抓人是因为这两名官员犯了事,东厂提供了证据,朕才准许东厂抓人。待一切审查清楚就明白了,他们并不是冤枉的。况且,这和张知节也没有什么关系!”正德皇帝沉声道。
正德皇帝说的是实话,这事确实和张知节没有关系,但是杨廷和他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皇帝这就是为了偏袒张知节,将所有的事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杨廷和和梁储听了只能苦笑,他们是有可能犯了事,但是也不是什么大罪,只能说是有过失!就像是官员狎妓,太祖皇帝曾经下过旨意,官员不得狎妓!但是上百年来,这条规矩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
但是见到正德皇帝生气的样子,两人只能苦笑,他们能明显的感到正德皇帝此时正满腔怒火,他们也不敢在火上浇油,只能无奈退下了。
解决的症结还是在张知节啊!如今就只能劝一劝张知节,解开他的心结,让他不要再指使厂卫抓人,这场风波才能真正的平静下来。
但是张知节却偏偏不出门,窝在家里要什么闭门思过!蒙谁呢?就弹劾的这点小事还值得张知节闭门思过了?但是人家这么说却没毛病。
总不能上门去拜访张知节吧?杨廷和和梁储还真不愿去登门拜访,他们代表着文官之首,若是就此登门拜访张知节的话,那文武百官怎么看?这是文官向张知节低头了吗?
虽然张知节想就此窝在家里不出去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后要召见他。
张知节闻言有些诧异,毕竟如今自己已经长大了,算是外男,哪怕他是太后的侄子去后宫也有些不合适。
张知节纳闷问道:“太后娘娘召见我干什么?我这正闭门思过呢!这才刚刚闭门思过了一天,就入宫去了,不好吧?”
夫人拍了他一下,笑骂道:“芝麻大点事儿啊?还思过,思什么过啊?”
(本章完)
第985章 女人的直觉
无论是寿宁侯夫人还是太后,都没把文官们对张知节的弹劾当回事,千里回京结果城门关了,把城门叫开入城,这叫事儿吗?
这根本就不是事!所以太后也没在意张知节的闭门思过,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的侄子根本就没有任何过失,这些文官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找茬!
寿宁侯夫人笑骂道:“你个滑头是想在家里偷懒吧?太后娘娘找你是真有急事,你赶紧入宫去吧!”
张知节也就是说说罢了,现在听了太后找他有急事,也吃了一惊!同时也十分疑惑,太后能有什么急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张知节还是麻利的动身了,毕竟太后是真心疼自己的,他张知节能有今天,早些年少不了太后的护佑。对于太后娘娘,张知节心里十分的感念和尊敬。
张知节着急忙慌的入宫了,现在张知节的一举一动是最牵挂京里百官心弦的。所以张知节出了侯府之后,消息立即就传开了。毕竟张知节那标致性的马车和大批的锦衣卫护卫,在京里太显眼了。
浩浩荡荡来了皇宫,皇宫的守卫乃是四卫营和锦衣卫的人,自然没人敢拦他!还真是阔别皇宫很久了,回到京城张知节也只是去的豹房。
现在正德皇帝不在宫里,宫里总觉得冷清了很多,或许是因为缺少了阳气吧!张知节走在里面总觉得有些不自在,正德皇帝不在宫里,自己却去悄悄去了后宫。
不,不是悄悄的,有太后宫里的太监陪着呢。张知节一路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的向仁寿宫走去。好在这一路上虽然碰到了不少宫女,但是没碰到正德皇帝的后妃。
不过想想也正常,皇宫这么大,天气这么冷,正德皇帝不过只有一后两妃,哪有那么巧合能遇到?
不过倒是遇到了相当多的宫女,让张知节觉得就跟唐僧进了女人国一样,到处都是饿狠狠的眼睛盯着他!是饿没错!
确实有很多宫女偷偷的打量张知节,张知节此刻穿着一身华丽的蟒袍,真的是英俊潇洒极了!在这根本就没有绿叶的万花丛中十分的显眼。
原本后宫就只有皇帝一个男人,现在正德皇帝还待在豹房不回宫了,宫里的宫女一年都见不到几次男人!真是好可怜啊!
张知节就这样像是被围观的珍稀动物一样,一路来到了仁寿宫。太后知道张知节来了,倒是不避讳,直接将张知节召进去了。
太后娘娘还是一如往昔,雍容华贵天香国色,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张知节恭恭敬敬的给太后娘娘磕头问安,太后笑道:“行了,行了,自家人用不着这些虚礼!”
旁边的太监赶紧上去掺着,张知节还是坚持磕了头才起来,太后嗔道:“你啊,也不知道入宫问安,哼,这来仁寿宫的次数还没有天赐来的多!一去南方就近一年,回了京也不来来宫里看看!”
张知节有些尴尬道:“娘娘,臣这不是正在闭门思过嘛!听到太后娘娘召见,这就急匆匆的来了,也不闭门思过了,明日那些文官还不知道怎么弹劾呢!”
太后笑道:“理他们呢,闭门思过?你哪有什么过失啊?这些文官就是爱鸡蛋里挑骨头,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张知节笑着和太后聊着家常,姑侄俩很久都没见了,这一聊就聊得兴起。不过张知节心里却有些诧异,看太后的气色十分好,不像是有什么急事啊!
他是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太后会有什么急事需要他这个侄子做。毕竟太后可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有什么需求只需轻轻吩咐一声就够了。
一直聊了很久,太后才意犹未尽的听下来了,意有所指道:“知节,你回京之后去过豹房吗?”
张知节丈二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老老实实道:“去过,刚回京就去豹房觐见皇上了!”
“说起来皇上认识豹房的那位姑娘,还是从你而起,你和那姑娘很熟吧?”太后笑道。
刘姬不喜欢皇宫,也不想去皇宫,所以正德皇帝从未带着刘姬去过皇宫,太后也就没见过刘姬,只是听说过皇帝在豹房娶了一位姑娘。
对于皇帝的荒诞太后也十分无奈,但是皇帝从小就这样,你能有什么办法?先帝在的时候都这样,更不用说现在没人管的了的皇帝了。
原来是因为刘姬的事,莫非太后终于看不过去了,想要管一管吗?这可棘手了,张知节斟酌道:“认识,倒也谈不上熟悉。不过,这位刘姑娘出身平凡,心地十分善良,是位好姑娘。”
太后听了笑道:“哀家也听说过这位姑娘心地善良,时常规劝皇帝,是个好姑娘!”
太后笑吟吟道:“知节你回京去豹房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不同寻常的地方?”
张知节听了有点傻眼了,不同寻常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豹房又新建了什么建筑吗?这倒个他倒没听说过。
太后见到张知节一头雾水的样子,心里有些微微失望,笑道:“太医院的御医曾经去过豹房,哀家还以为皇帝有恙。将御医叫了来,御医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只说是去给刘姑娘诊脉去了!”
张知节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太后有急事把自己召来原来是因为这个啊!因为还不确定刘姬是不是有了身孕,所以正德皇帝嘱咐御医不要外传。所以御医也不敢说什么,但是太后娘娘还是从中觉察了什么。
既然皇帝嘱咐了不让说,问谁都不敢说。那唯有问自己了,张知节不禁失笑,太后娘娘还真是会找人,找自己来问。
张知节连想都没想,果断就出卖了正德皇帝。对于正德皇帝嘱咐的不要外传全都抛在了脑后,笑呵呵道:“原来太后指的是这个啊!刘姑娘确实可能是有喜了,不过时日尚短,所以御医也不能确定。所以皇上就不让外传,一切等御医确诊了再说!”
有读者问及更新的问题,将会在二十九号爆发五十章,这也是遵从网站方面的安排。
(本章完)
第986章 义正言辞
张知节话还没有说完,太后已经喜上眉梢。见到太后喜气洋洋的样子,张知节无奈提醒道:“太后娘娘,这事也只是可能,还不确定呢!这事可不能外传啊!”
太后白了一眼张知节,笑道:“这女人的事,你懂什么?好了,就不耽误你闭门思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