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侯爷-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在江南的名声臭一点之外,还真没什么别的损失。正德皇帝难道会把张知节给收拾了?那怎么可能啊!
  至于文官,只要张知节摆出来证据,就是想上书骂都没得骂!杀人怎么了?有理有据有旨意!
  王应钦想着想着都觉得房间里生出了一股血腥味,若是夏家能够想明白还好,就怕是当局者迷啊!不过,管他呢,王应钦笑了笑,反正福建的事儿跟自己没关系。
  如果张知节知道了王应钦所想,一定会嗤之以鼻,杀什么杀!谁愿意手上沾着血!他此行是将夏家一家老小一举成擒,然后连同罪状押送京城,由正德皇帝处置。当然了,夏家的财产也是要抄哦!
  相信夏家的家财一定十分的丰厚,本就内库空空的正德皇帝有了罪状会放过夏家那才是怪了!还放过夏家一家老小让他们做富家翁,能放过夏家一分银子算张知节输!
  这样就能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影响降到最小了,张知节心里打的一手好算盘。最后其实还是刑部和大理寺背锅。
  张知节带着骑兵一路向南直奔福建,杭州到泉州足足有一千多里路,这一路上长途跋涉,张知节带领的这些骑兵还好些,都是上过战场的还能吃得消。
  一叶和紫衣也还从容,虽然看起来是两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但是却有一身好功夫,因此最然累一些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一路上还能照顾张知节。
  唯有一个人最惨,那就是冯海生。虽然这货会骑马,但是也只是会骑罢了,作为沿海人,还是一个海上跑船的人,会骑马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就不能对他的骑术期待太多。
  所以这一路上就属冯海生最吃苦头,但是他却是最有毅力、最能坚持的一个!哪怕是大腿已经磨的血肉模糊,他连吭都不会吭一声,相比他心里的痛苦这些都不算什么。
  要不是张知节偶然看到了他的大腿上的血迹,张知节都不知道,忍不住笑骂道:“本督知道你心里记挂着复仇,但是既然受伤了就吱声啊,也不能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冯海生瓮声道:“多谢大人关心,小的没事儿!绝不会拖大人的后腿的!”
  张知节听了忍不住笑骂道:“本督随军又不是缺医少药,让随军郎中给你看看,在这样下去你的腿非得烂掉不可!本督还指望带着船队出海呢!”
  (本章完)


第914章 夏家
  就在张知节带领部下进入福建地界的时候,夏家也终于收到了夏轩被张知节打入大牢的消息,这个消息是如此的突然,在夏家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说句实话,这些年来夏家实在是太安逸了,应为他们在文官系统一直都经营的十分稳固,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使得他们可以在海上闷声发大财。
  这几年张知节声名鹊起,夏家自然也知道,但是张知节一直都在京城的圈子里混,两次下江南也只是到达了南京。在圈子上真的是没有什么交界的地方,所以夏家对于张知节也不怎么关注。
  直到平底一声雷,张知节突然将目光瞄向了海上,并且将龙江船厂给夺取了,这才真正让夏家开始正视张知节。于是以夏家为首的沿海豪族一起聚了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多数家族都是慑于张知节的名声想着暂停海上贸易,观望观望再做决定。另一种就是以夏家为首的,认为先砸银子稳住张知节,然后再寻法子解决张知节的这个祸患。
  于是就有了夏轩带着三十万两银子的诚意北上南京去见张知节。然后夏家就将这事儿抛到一边去了,因为他们深信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么些银子砸上去,张知节怎么可能不动心?
  所以他们们对夏轩的南京之行信心十足,但是却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这样的消息。夏轩还没到南京,就因为灭口郭三而被张知节抓到了大牢里。
  夏家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凝重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张知节对于夏家的大笔银子不感兴趣,或者想要更多的银子!
  无论是哪一种,都让夏家的人格外的愤怒。更让人忧心的是,张知节会不会审问夏轩,并且对夏轩用刑,如果张知节对夏轩用刑的话,那夏轩不一定能撑得住。
  若是张知节手里握着夏家的证据的话,那就不妙了!夏家的人开始商讨解决的办法,最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带着重金直奔杭州,和张知节谈条件。
  另一路则为了以防万一,带着重金直奔京城,若是张知节真的不松口的话就开始打点关系。
  夏家的人没有想到张知节会带着骑兵直奔福建,他们以为张知节就算审出来了什么证据也会快马送至京城,由朝廷处理。所以夏家才想着直奔京城打点关系。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张知节根本就没有请示皇帝和朝廷,就直接带着手下来泉州抄家来了。因为夏家是江南豪族,在福建更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骄傲的心理!他们乃是堂堂大族,谁还敢直接动他们不成?
  就在他们终于商议妥当了,准备带着重金宝贝北上的时候,也收到了陆陆续续传来的消息,其中就有张知节已经带兵出现在福建的消息。
  夏家知道了这消息之后,着着实实被震惊了!张知节不应该在杭州的吗?怎么突然带兵来了福建了?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冲着他们夏家来的!也就是说夏轩已经招供了,而且张知节根本就没有请示京城就直接带着人来福建了!
  夏家的人不禁破口大骂,好个张知节,真是好狗胆!竟然敢这么藐视他们夏家!还真当他们夏家是软柿子了!
  福建可是他们夏家的大本营,是他们夏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地方!来了福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么威风,是条龙你也得给我盘着!
  听着大堂里吵吵嚷嚷的样子,夏家老太公睁开了一直眯着的双眼,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如今到了夏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是该准备准备了!”
  “请太公吩咐!”大堂里的夏家爷们儿齐声道。
  “一手准备银子,一手准备刀枪!拿了银子就做朋友,什么都可以坐下来谈!若是不要银子,”老太公脸色一沉,寒声道:“闽地素来出乱匪,这乱匪可不认你是什么钦差不钦差!”
  “太公,备上多少银子合适?”
  老爷子慢慢伸出了两根手指,沉声道:“二百万两!”老爷子一出手就是二百万两银子,确实是豪气惊人!
  二百万两银子加上夏轩带出去的三十万两银子,快顶上大明朝一年的税银了!这绝对是一笔惊天巨款,就连大堂里的夏家爷们都被震惊了!
  他们心里想的也不过是一百万两银子而已,没想到老爷子一开口就是二百万两银子,很多人听了心里是觉得不愿的。
  “太公,二百万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就算是喂饱了张知节,京里也还是需要打点,加上夏轩带出去的三十万两银子,咱家就见底了!”
  “多吗?不多!二百万两银子不多!就算家里见底了,但是不是还有田庄铺子吗?饿不着你们!只要咱们夏家还在,只要大海还在,银子就能源源不断的涌来!”老太公沉声道。
  下面的人都不说话了,有的人若有所思,有的人则目光闪烁,心有不服。夏老太公缓缓的环视众人,厉声道:“都按我说的做,听到了没有?!”
  家里毕竟还是老爷子做主,这些人不管心里服气不服气,都沉声应了,下去准备去了。
  张知节带着上千骑一路跋涉,并没有携带粮草辎重,这一路上都需要当地官府提供,再加上跋涉了这么久还要恢复马力,一路上走的并不算快。
  所以到了福建之后,张知节的行踪根本就隐藏不了,张知节也没打算隐藏。原本张知节并没有打算去福州,而是不理会福建的官员,直奔泉州夏家的。
  但是福建巡抚知道了消息之后,早就坐不住了,张知节带着大队人马竟然突然来了福建!很快福建巡抚就收到了夏家送上来的消息。
  当时福建巡抚就懵掉了,夏轩竟然被锦衣卫给抓起来了,现在张知节带着大队人马气势汹汹的来了,这很可能就是冲着夏家来了!
  他和福建的很多官员可和夏家就是一条绳的蚂蚱啊,张知节来者不善,必须要小心应对啊!


第915章 拖延
  原本张知节打算直接越过福州然后直奔泉州,但是却在官道上被截住了。福建巡抚刘永连连同三司使一众官员已经在官道上等着了。
  官道上被挤得满满当当的,大队的骑兵总不能从人群中踏过去,只得停下来。
  张知节带着白玉兰、一叶、紫衣越众而出,大腹便便的刘永连笑呵呵的上前拱手道:“钦差大人驾临福建,福建上下欢欣鼓舞,特来迎接钦差大人入城!”
  张知节笑道:“感谢刘大人和诸位同僚的好意,本督来福建有要事在身,就不去福州了,办完差直接就回去了,就不劳烦诸位大人了!”
  “钦差大人,办差何必急于一时,若是钦差大人过城而不入,以后下官和福建的同僚们可就没脸见南方的同僚了!况且钦差大人来福建办差,下官等怎么也得跟在大人身边,鞍前马后才是。还请大人到福州盘桓数日。”刘永连笑道。
  张知节笑道:“也不是小事儿一桩罢了,就不劳刘大人,等下次本督来福建,再与诸位同僚喝酒赔罪!”
  后面的官员们齐齐拱手道:“请钦差大人入城!”
  张知节的眉头不由轻轻皱了起来,他心里大抵明白这些官员其实都和夏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虽然张知节在浙江一口气抓了三十多位官员,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巡抚、三司使这样的高官。但是福建却不一样,福建是夏家的大本营,这里比浙江更加复杂。
  而且涉及到了福建巡抚、三司使,张知节不可能把他们也给拿下了!他们可都是三品官,张知节也没有这个权利直接拿下他们。
  这和夏家不一样,夏家虽然势力庞大,但是严格来说夏家不过是白身而已!连官都算不上,张知节当然能直接拿的。
  现在这些官员请张知节去复州城盘桓,明显是在拖延时间,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拖延时间,拖延时间又有什么用处,但是张知节肯定不能让他们如意。
  张知节笑道:“本督此行乃是奉旨行事,还望诸位大人暂且让开,等本督将事情处理完了,再来福州盘桓不迟!”
  “法理不外乎人情,大人就不要让下官们为难了,大人来福州盘桓数日,大人有什么差事,吩咐下官们一声就好了!”刘永连笑道。
  刘永连后面的官员们又齐声道:“请钦差大人入城!”
  看来这些人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了,张知节脸上的笑意也淡了,淡淡道:“本督就先不入城了,诸位大人衙门事务繁忙,就散了吧!”
  刘永连笑着拱手道:“钦差大人,下官等早早的就在这里候着大人了,这可都是下官等的一番诚意啊!大人就忍心下官等一腔热情白费了吗?”
  张知节淡淡道:“本督说了,下次定会找诸位大人喝酒赔罪的!”
  刘永连笑道:“大人出身名门,身居高位,就这么看不起下官等这些地方官员吗?”
  张知节沉声道:“真是笑话,本督何曾瞧不起地方官员了?本督只是有要事在身,刘大人带着这么多官员阻碍本督,刘大人的用意有些耐人寻味啊!”
  刘永连脸色有些难看道:“钦差大人这是什么意思?下官等欣闻大人驾临福建,出城三十里相迎,竟然还是别有用意不成?大人也不怕寒了下官等的心吗?”
  “你既然还自称下官,那本督命你让他们让开,你让还是不让?”张知节沉声道。
  刘永连沉默了一下问道:“钦差大人,这都是他们的心意,下官不愿凉了他们的心!”
  刘永连后面的官员沉声道:“请钦差大人入城!”
  张知节听了不禁气急而笑道:“真是天下奇闻,请人竟然还有强请的!”
  那些官员们只是沉默的对峙着,丝毫都没有让开的意思,张知节脸色微沉,沉声吩咐道:“来人啊!给本督清出一条道来!”
  后面的锦衣卫纷纷下马涌上前来,这些官员们见此吃了一惊,没想到张知节竟然真的撕破脸了,直接让锦衣卫上来清道,真的是一点颜面都不给他们福建的官员留。
  虽然这些官员们虽然尽力的挣扎,但是都是平日间养尊处优的读书人,怎么可能挣扎的过五大三粗、龙精虎猛的锦衣卫?
  很快官道上就被清出来了一条道路,那些官员们全都被锦衣卫赶在了官道两旁。张知节也不看这些官员们铁青的脸,当即一挥马鞭,带着大队人马呼啸而去。
  大队的骑兵扬起了漫天的烟尘,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这些官员们全都聚集到了一起,一个个的有些忧心忡忡。
  “抚台大人,这张知节好像不吃软啊!”
  刘永连脸色凝重道:“看这张知节的样子果真是来者不善啊!就是冲着夏家来的,而且看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夏家准备的二百万两银子可能没什么用啊!”
  周围的官员听了一个个的都倒吸一口凉气,伴随着吞口水的声音,二百万两银子啊,这是多么庞大的财富啊!他们要是谁能得到二百万两银子还不得高兴死!竟然还有送到眼前都不要的!真是疯了!
  “抚台大人,若是这张知节对二百完两银子都不屑一顾,那可怎么办?”
  “既然软的不吃就只能来硬的了!本想着咱们这边能拖一拖,让夏家好好准备一番,现在咱们拖不住,也不知道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刘永连惋惜道。
  “抚台大人,真的要来硬的吗?张知节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钦差,真要在福建出了事儿的话,那可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啊!搞不好,都要掉脑袋的!”
  “你都说了是搞不好要掉脑袋的!若是,张知节真的盯着不放的话,就不是搞不好要掉脑袋了,是一定要掉脑袋的!可能掉脑袋和一定掉脑袋,你选哪一个?”刘永连没好气道。
  这些人一想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如是夏家真的出事了,他们一定会跟着掉脑袋的!所以,那还用说,当然是选择可能掉脑袋了!


第916章 阻拦
  强行越过了那些官员的阻拦,张知节带着骑兵一路向泉州行去,张知节的心绪并不是很高。连福建的官员都已经得到消息了,那夏家想必也知道了消息。
  夏家会坐以待毙吗?张知节觉得夏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俗话说的好,狗急了还会跳墙呢!这也是为什么张知节带着千骑南下的原因,有这一千骑在,他心里就安稳的多,无论是龙潭还是虎穴都大可去得。
  泉州夏家并不在泉州城内,而是在城郊。一大片的庄园组成了夏家庄,虽然夏家人口不多,但是仆役不少,加上一些来依附夏家生存的人,俨然形成了一个小镇。
  隆隆的马蹄声响彻了繁华的夏家庄。张知节望着前面这个俨然小镇子一般的夏家庄,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夏家。
  冯海生就跟在张知节的身边,张知节扬鞭一指道:“这就是夏家吗?”
  冯海生望着这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他梦里,充满恨意的地方,点头沉声道:“是啊,这里就是夏家!”
  夏家的庄园紧闭,但是夏家庄园周边的民居里却涌出了很多人,扶老携幼,慢慢的汇聚到了一起,怕不是有上千人。张知节见此忍不住眉头皱在了一起,显然麻烦出现了。
  这些人慢慢来到张知节的前方,纷纷跪了下来磕头口呼道:“见过钦差大老爷!”
  张知节翻身下马,笑道:“什么钦差不钦差的,本督不过是奉旨来办差罢了!本督也不欲扰民,你们都快起来吧!”
  跪在前面的老者颤颤巍巍道:“不知钦差大人驾临夏家庄是所谓何事!”
  张知节闻言皱眉沉声道:“杭州的锦衣卫被人袭杀,经过本督调查,和夏家有关,所以就千里迢迢来到了福建!”
  “钦差大老爷,还请听咱们这些小百姓们一言,夏家立足福建也有百年了!修桥铺路,捐助乡里,资助贫寒学子,乃是福建第一大善之家!夏家的老太公实在是福建第一大善人啊!”
  “在福建,受过夏家恩惠的不知有多少,大家都记着夏家的好!老朽活了六十有九了,从未听说过夏家的人犯过什么事!还请钦差大人明鉴啊!”那老者颤颤巍巍道。
  张知节看着跪在地上阻去道路的上千人,不由十分头疼,沉声道:“老人家,你们要明白,朝廷是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本督前来福建就是为了查明事实真相!”
  “若是夏家真的是冤枉的,那本督查明了自然会还夏家一个清白。如是夏家确实有不法之事,朝廷也不能放过不法的匪徒!老人家你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钦差大老爷,难道这么多人为夏家做保证,还不能证明夏家的清白吗?”老者颤颤巍巍道。他身后的人也都开始七嘴八舌的附和起来。
  张知节无奈道:“老人家,是谁让你们来做保证的呢?是不是夏家的人?如果夏家真的是清白的,那何须你们来作保,本督自然会查明真相,还夏家一个清白!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那老者颤颤巍巍道:“钦差大老爷,那是夏家百年来一直行善,从没做过什么缺德的事!钦差大老爷要审查夏家,这是让夏家蒙羞啊!夏家人愧对祖宗传下来的善名啊!”
  “钦差大老爷,朝廷不是一直都宣扬惩恶扬善吗?若是连这等大善之家都造了灾的话,那不是凉了世人的心吗?以后谁还行善啊?”
  张知节无奈道:“老人家,扬善自然是要扬的,但是扬善前面还有惩恶!要惩恶才能扬善呐!夏家到底是善是恶,这需要本督调查之后才能有决断啊!”
  “那么敢问钦差大老爷,到底怀疑夏家做了什么错事?”那老者颤颤巍巍道。
  张知节闻言皱起了眉头,夏家做下的事多了,私自出海,行贿官员。。。。。。
  但是这些你跟这些百姓解释不清,在他们看来出海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靠海吃海,这是根深蒂固到骨子里的!至于行贿官员之类的,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给当官的点儿好处,好办事这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张知节沉声道:“不知你们可曾还记得这里有一个叫冯海生的人,他的一家都死在了夏家的手里!”
  当年冯海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老者回忆了一下,摇头道:“钦差大老爷不知是听谁说的是夏家害了冯家,当年确实是闹得沸沸扬扬,也有这个传闻。但是冯海生早已经过世了,当年的案子官府也早有定论,是冯海生的婆娘偷人被小姑子撞见了,冯海生的婆娘羞愤之下害怕事发,这才发生了惨事!”
  “都是过去了多少年的事儿了,钦差大老爷如是因为谣言就将这个按在夏家的身上,这未免有些不妥吧!”
  张知节回头看了一下冯海生,此时的冯海生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若不是仔细留意根本就认不住来,此时他在张知节身后听了老者的话,禁不住握紧了手里的马鞭,脸色铁青!他的婆娘被夏家所害,人死了却还要被泼上脏水!
  张知节接着沉声道:“夏家还有更大的案子,夏家通匪!福建这些年发生了盗匪袭击城池都是夏家指使的,盗匪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的攻破城池,也是因为有夏家策应!”
  此言一出,就连跪着的百姓都一阵哗然,这实在是太难以让人相信了!夏家人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称颂的大善人,从来没有人将盗匪破城的惨剧和夏家联系起来。
  “钦差大老爷,休得妄言啊!夏家乃是积善之家,怎么会通匪?!这闻所未闻啊!”老者激动的颤颤巍巍道。
  张知节沉声道:“本督并未妄言,夏家确实通匪!杭州发生了盗匪袭击锦衣卫的事件,这就是夏家的公子夏轩指使的,本督已经查明属实,夏轩也招供了!而且夏家通匪的内情,就是夏轩招供的!这可不是本督妄言,而是夏家人自己招供的!”


第917章 谁能担待的起?
  下面的人又是一阵哗然,虽然张知节说的有理有据,但是很多人脸上除了震惊之外,还有一丝不信的神色。
  张知节沉声道:“既然本督得到了这样的案情,那本督无论如何都要查清楚。还请各位乡亲父老让开!”
  这时人群中突然爆发了几个声音,有人高喊道:“夏轩又不在这里,什么还不都是凭你一张嘴怎么说?!”
  “就是啊!钦差大老爷不会是看中了夏家的家财,想要构陷夏家巧取豪夺吧!”
  “夏家这些年来相助邻里,咱们决不能看着夏家被害了!”
  人群中顿时汹涌起来,那老者颤颤巍巍道:“钦差大老爷,夏家确实是名扬福建的积善之家,这里的每户人家都受过夏家的恩惠,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夏家被祸祸的,大人还是等着查清楚了再来吧!”
  张知节听了皱眉,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些百姓仍然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张知节也就不再隐瞒了,沉声道:“其实,本督已经查清楚了,夏家通匪、草菅人命,罪名属实!”
  张知节的这一句话,使得人群彻底安静了下来,随即随着人群中有心人的挑唆,又爆发了更大的骚乱。
  “狗官这是要构陷夏家,谋夺夏家的家产!”这样的喊声此起彼伏,很多人都激动的站了起来,场面似乎一下子变得不可控制起来,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吓得一身男装的一叶和紫衣赶紧上前一步,紧紧的跟在了张知节的后面,生怕这些人冲动了起来。
  “你们这是要造反吗?!”张知节一声大喝,让人群又安静了下来,张知节身后的骑兵虽然没有长刀出鞘,但是随着事态的紧张不自觉的散发着森寒的气息,显得杀气腾腾。
  场面一下安静了下来,身后却突然传来了声音,张知节豁然转身,后面烟尘滚滚,似乎有很多人来了。
  确实有很多人来了,都是扶老携幼的老百姓,粗略望得有几千人,张知节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这些百姓被夏家的善名所迷惑,又被有心人挑动,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这确实是非常的棘手,审问的卷宗都留在了杭州,况且这些百姓大字不识几个,可不是像杭州的那些学子们一样容易明白事情的真相。
  面对这浩浩荡荡几千人,张知节可狠不下心来喊打喊杀,毕竟都是些无寸铁的老百姓!这才是张知节最不想面对的情形。
  几千人慢慢的接近,远远的围了起来,张知节脸色阴沉的看着这情形,他手下的骑兵们一个个的脸色十分难看,就连身下的战马都有些不安起来。
  那些骑兵们一个个的握紧了刀柄又松开,他们心里也没有谱,看这情形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冲突,若是真的发生了冲突,他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该不该拔刀!
  带头的竟然是几个官员,张知节静静的看着这几个官员走上前来,他们带着几千的百姓赶来,显然是要和自己这个钦差作对了!
  “下官泉州知府蒋之源参见钦差大人!”中年官员拱手道。
  “蒋大人带着这么多百姓来,这是干什么?”张知节淡淡道。
  “钦差大人错怪下官了,并非是下官带着他们来!泉州城知道了夏家庄被官兵包围了,整个泉州城的百姓都轰动了,下官安抚良久,还是有数千人要来为夏家请命,下官不放心就跟着来了!”蒋之源沉声回道。
  “这么说,倒是蒋大人的功劳了?”张知节语气之中不乏讽刺的语气。
  “钦差大人言重了,这不过是下官该做的!夏家乃是积善之家,在福建乃至南方善名远播,不知钦差大人带兵前来夏家庄是所谓何事?”蒋之源沉声道。
  “缉拿夏家一众为非作歹之徒!”张知节淡淡道。
  “敢问钦差大人,夏家所犯何罪?”蒋之源沉声问道。
  “这本督不需要向你报备吧?”张知节淡淡道。
  “下官不敢,钦差大人乃是代天子巡视南方诸省,下官不过是泉州的父母官罢了!”蒋之源沉声道,“不过,下官既然做了泉州的父母官,就要为泉州的百姓负责!”
  “夏家乃是泉州积善之家,钦差大人若是想要抓人,总得给个说法!咱们泉州的百姓听着呢!”
  张知节目视蒋之源良久,若不是张知节知道这人的底细,还真以为这是一位一心为民的父母官了呢!
  “出海走私,草菅人命,私通盗匪,贿赂朝廷命官,这些够吗?不够的话本督还有!”张知节淡淡道。
  “那么大人,有什么证据呢?”蒋之源沉默了一下问道。
  “证据本督自然是有的,一切在杭州整理妥当了,这时节应该已经入京了!”张知节淡淡道。
  “也就是说,现在钦差大人手上没有证据了?”蒋之源沉声问道。
  “怎么?你不信本督?本督乃是代天子巡视南方的钦差,难道还会撒谎不成?证据已经入京了,本督也将押送夏家的人入京,若是证据是假的,那夏家自然无事!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张知节淡淡道。
  张知节这番话确实说的很在理,但是蒋之源自然不可能放任张知节将夏家抓走,如果夏家被张知节给抓走了的话,那就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如果夏家没有被抓走的话,那京里头的那些大佬们扯皮,说不定还能有希望挺过去!但是夏家若是一旦落到了张知节的手里,就一切休提了!
  蒋之源沉默了一下沉声道:“虽然钦差大人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若是钦差大人手上没有证据的话,那下官不能让大人抓走夏家的人!”
  “钦差大人带兵来到夏家庄,只是短短的时间就聚集了数千百姓,钦差大人若是没有证据就将夏家的人抓走了,会引起民变的!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试问谁能担待的起?”
  张知节听了眉头一挑,沉声道:“谁能担待的起?本督就能担待的起!”


第918章 奇兵
  自古以来,发生民变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若是一个不慎会动摇江山社稷,所以谁敢说自己能担待的起?
  但是张知节就十分淡然的说自己能,说的十分理所当然。蒋之源听了也是一阵沉默,他确实无法反驳,因为张知节确实如同他说的那样,他能担待的起!
  满朝文武就只有张知节最有这个底气,蒋之源被噎了一下之后,沉声道:“钦差大人自然是能担待的起,但是下官身为泉州的父母官,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泉州爆发民变,酿出惨剧!”
  张知节看着一脸正气的蒋之源淡淡道:“那蒋大人这个泉州的父母官,就更应该好好配合本督将夏家安稳的抓起来才是。只要蒋大人将这些百姓劝开,一起自然都迎刃而解!”
  “可是,下官没有理由去劝走他们,也劝不动他们!下官连自己都劝不明白,又如何去劝说他们呢?”蒋之源沉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