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侯爷-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说现在张知节心里没有几分快意是不可能的,当然了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候还没有到,张知节一挥手道:“走,去工部衙门!”
  随行的锦衣卫士气高昂的重新来到了工部衙门,原本已经认为风波过去了的工部尚书,正在悠然的喝茶,心里有些轻蔑,传的神乎其神的张知节其实也不过尔尔,三言两语就打发了!
  到底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也不知道张知节当初是受了谁的点播,竟然将内阁首辅李东阳给拉了下来!也许就是彭玉臻罢,这厮看着不起眼,但是处心积虑之下也能想出些鬼主意。
  就在蒋冕心里有几分得意的时候,书吏急匆匆的敲响了值房的门。听了书吏急声的禀告,蒋冕微微皱起了眉头,这才过去了多久,张知节怎么又来了?
  难不成又想好了什么说辞?真是太天真了,也罢,那老夫就再去见见你!蒋冕不急不慌的走了出去。
  “张提督,大驾光临啊!”蒋冕脸上笑呵呵的,心里却在诽谤刚刚走了就又回来了,就跟儿戏一样,他可不认为张知节想出了什么高招出来。
  “蒋尚书,本督又来打扰了!这不那会儿听蒋尚书说,一切都都按规矩办,这不本督就来按规矩办了!”张知节笑眯眯道。
  蒋冕打起了精神,笑问道:“本官确实一直是秉持着按规矩办事,不知张提督怎么按规矩办?”
  张知节笑眯眯的将手伸到了后面,宋存将他一直捧着的圣旨呈给了张知节。蒋冕这才注意到,原来张知节竟是带了旨意来,只不过,刚才他的全部心神都在张知节身上,所以没有注意到宋存手里的旨意。
  蒋冕见了并没有慌乱,心里反而乐了,在他看来张知节这是黔驴技穷了,张知节凭恃的什么?不就是正德皇帝的圣眷吗?张知节这是入宫去请旨了。
  旨意无非就是催促自己抓紧办事罢了,但是这种旨意有什么作用?想要拖延,借口实在太多了!
  张知节笑呵呵道:“既然蒋尚书按规矩办事,那本督就按规矩办事,特地去豹房向皇上请了旨意!”
  蒋冕笑道:“张提督这是何必呢?就算没有皇上的旨意,本官也一定会尽量优先为张提督考虑的!”言外之意自然是就算是有了旨意也还是那样。
  张知节听了笑道:“蒋尚书多虑了,既然工部如此繁忙,怎么能让工部耽误了正事呢?本督这是为工部分忧来了!”
  蒋冕心里一沉,事情似乎出乎了他的预料。蒋冕笑道:“哦?不知道张提督此言何意?”
  张知节笑眯眯道:“本督已经向皇上请了旨意,以后龙江船厂就划归锦衣卫南镇抚司了!也算是本督为工部分忧了!”
  蒋冕听了心里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分忧?分个毛忧啊?这是夺权!本以为张知节已经被自己三言两语给轻松打发了,哪想到张知节竟然隐忍不发,来了个釜底抽薪!
  蒋冕心里都在滴血,脸色也忍不住变了变,这下子不但没有难为住张知节,反而自己丢了个老大的脸。
  蒋冕终于没有原来气定神闲的样子了,勉强笑道:“张提督,这有点不厚道吧?龙江船厂一直都归工部管,每年运粮船都需要运粮北上,这些运粮船都需要龙江船厂维护!南粮北运可是关系到社稷安稳的大事!”
  张知节笑道:“朝廷又不是只有一个龙江船厂,工部不是还有其他的船厂吗?况且,无论是锦衣卫还是工部,都是朝廷的衙门,都是为皇上办事,一笔也写不出两个明字来,蒋尚书,你说对不对?”
  虽然朝廷确实还有其他的船厂,但是也不过是名存实亡罢了,就连永乐年间最辉煌的龙江船厂都已经没落了,更何况其他的船厂!
  张知节说的很好听,但是别忘了,一笔是写不出两个明字来,但是可以写出两个蒋和张字!到时候就不是自己敷衍张知节了,是张知节敷衍为难自己了!
  蒋冕心里忍不住一阵气闷,张知节去了豹房一趟,轻轻松松就讨来了旨意,但是他自己呢,想要皇上收回这道旨意,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张知节笑道:“皇上的旨意在此,本督就不宣读了,还请蒋尚书一阅!”
  虽然蒋冕心里十分的不情愿,但是还是上前来展开了圣旨,内容确实如同张知节所说。这是皇上的中旨,但是也不是自己所能违背的!
  见到蒋冕已近看完了,张知节将旨意收了起来,笑道:“本督不日就会遣人去南京接手龙江船厂。希望蒋尚书能够尽快让船厂的工部郎中、员外郎完成交接!”
  蒋冕心里一沉,勉强笑道:“既然有皇上的旨意来,那本官自然会按照规矩来办事!”
  张知节笑着拱手道:“那就好,那就好,本督就先告辞了!”说罢,张知节就笑吟吟的带着锦衣卫离开了工部。
  工部尚书蒋冕等张知节离开了之后,脸上连勉强的笑容都维持不住了,一下子变得阴沉了下来。
  (本章完)


第842章 黔驴技穷
  离开了工部衙门,张知节就带着宋存他们回到了锦衣卫。宋存笑道:“这几天净看工部官员的臭脸了,今天提督大人总算是为咱们出了口气!”
  高勇听了哼道:“他们也太不识时务了!皇上都让提督大人全权督办了,他们竟然还不往心里去,竟然还有意拖延,也太不把大人放在眼里了!”
  张知节笑道:“这倒反而是好事,要不然本督也没有想到把龙江船厂划到南镇抚司,南镇抚司本就有火器局,还管着军匠,把龙江船厂划过来也不算没有道理!这下就便利多了,以后也不用看工部官员的脸色!”
  宋存笑道:“确实是这样,不过大人也不要掉以轻心,如今工部的船厂中也就龙江船厂能还能撑场面,大人把龙江船厂从工部夺走了,那工部可就难受了,蒋冕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蒋冕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点张知节也知道,不过他并不担心。张知节笑道:“这个本督也知道,蒋尚书无非去找找两位内阁大学士,到皇上那里哭一场,工部还有一些别的官员上书弹劾一番!别的也没什么了!无需在意!”
  工部的事情他不在意,但是龙江船厂得事情张知节却不能不在意!虽然现在张知节已经釜底抽薪,将龙江船厂的所有权握在了手里,但是也不得不防有人狗急跳墙!
  张知节将圣旨交给宋存吩咐道:“立即挑选得力人手,带着圣旨领缇骑连夜南下,马不停蹄赶往龙江船厂,强行接手龙江船厂!”
  宋存立即凛然听令道:“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宋存刚走了两步,张知节叫住他,沉声道:“记住,一个木楔子都不能少!谁要刚反抗,就是抗旨!非朝廷命官,立斩!朝廷命官直接拿下押送京城,出了什么事本督给他们兜着!但是,龙江船厂得给本督看好了,本督重重有赏!”
  宋存抱拳道:“是,大人!”
  就在张知节令缇骑携带圣旨连夜南下的时候,蒋冕也来到了内阁,直接找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
  见到蒋冕那一张面沉似水的脸,杨廷和就感到一阵头疼,真是一点都不消停啊!
  “蒋尚书来了,坐,尝尝我新得的好茶!”杨廷和笑道。
  “唉,杨阁老,现在我哪有心情品茶啊!”蒋冕叹道。
  蒋冕也是一个浮沉宦海的老臣了,没想到竟然连定力都没有了,肯定是遇到什么事儿了!想到这里杨廷和心里忍不住咯噔一声,最近朝廷里这么多风波,全是张知节折腾出来的!
  这次不会又是和张知节有关吧?想到工部最近也没遇到是什么事儿,最新的事儿就是张知节造船的事儿了!
  杨廷和感到一阵头疼,面上笑道:“蒋尚书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难事了?”
  蒋冕叹道:“说来惭愧啊!一时不慎,竟然栽在张知节的手了!老夫也是一大把年纪了,竟然栽在了一个年轻人身上去了!说出来还真有些丢人!”
  果然又是和张知节有关!杨廷和十分的无语,张知节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吗?你就不想想,连原内阁首辅李东阳大学士都栽在了张知节身上!
  杨廷和正色问道:“蒋尚书,到底发生了何事?”
  蒋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杨廷和听了十分头疼,也十分无语,当初是暗示你们工部拖一下,但是也不至于拖得这么明显啊!
  你这分明就是瞧不起张知节是怎么着?你拖的这么明显,张知节心里岂能没有火?岂能不想法出手?现在好了,人家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把龙江船厂移到锦衣卫了!
  杨廷和听完之后沉默不语,蒋冕有些着急道:“杨阁老,龙江船厂对于工部来说很重要,可不能真的被锦衣卫给抢去了!虽说工部还有其他的船厂,但是那些船厂早已破败不堪了!”
  道理自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要杨廷和心里只能苦笑,原本张知节根本就没想到将龙江船厂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既然已经将龙江船厂握在手里了,怎么可能会放手?
  既然是正德皇帝下的中旨,那关键自然是在正德皇帝身上。但是谁的圣眷能和张知节相比?谁能劝正德皇帝收回旨意?
  杨廷和苦笑道:“蒋尚书,理是那么个理,但是这事儿的根源是在皇上那里!问题是,就是咱们几个的圣眷加起来估计都比不上张知节一个人的圣眷,想要劝皇上收回旨意,难啊!”
  蒋冕心里又岂会不明白?要说他心里没有几分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谁又能想到张知节竟然会想出这釜底抽薪的一招来呢!这一招真够绝的,一下子封住了所有的后路。
  蒋冕苦笑道:“杨阁老,即便是很难,老夫也会去觐见皇上的,只要有一线希望,老夫也不会放弃的!要不然,老夫真是愧对工部的同僚,愧对以后的历任工部尚书!”
  杨廷和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起身道:“叫上梁阁老,咱们一起去见见皇上!”
  蒋冕拱手道:“多谢杨阁老!”他心里知道,即便是加上两位阁老也成算不多,若是没有两位大学士同往的话,那根本就是一分成算也没有。
  梁储知道了事情的进过之后也有几分头疼,三人一起去了豹房觐见正德皇帝去了。
  张知节当初直接带着圣旨去的工部,这自然瞒不过睡去,工部衙门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别的衙门别的文官还好一些,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触!
  但是礼部的夏朗夏郎中知道了这消息之后,禁不住脸色大变,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摔了个稀巴烂,即便是这样夏朗仍然气愤难消,脸上一片铁青之色。
  没想到张知节竟然直接染指船厂,这对于夏公子来说无异于一场惊雷!本以为能在造船上卡住张知节,没想到张知节一出手就是个狠的,竟然一下子将所有的束缚一下子全部都斩断了!
  (本章完)


第843章 相遇
  不管心里如何愤怒,夏朗都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哪怕是蒋冕和两位大学士一起出动去求正德皇帝也没什么用。
  本以为工部能拖住张知节,没想到张知节竟然做的这么绝,一下子把龙江船厂给夺走了!龙江船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自己是在京里的代言人,但是有些事情还不是他能决定的!特别是现在面对张知节的赫赫权柄,他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要不要和张知节拼个鱼死网破,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所以夏朗只能向家族传递消息,等待家主的决策。但是他知道,在京里恐怕很难对张知节形成钳制了!
  果不其然,杨廷和和梁储、蒋冕去豹房见正德皇帝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三人几番努力最终只能无奈离开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兵部打交道了,有了工部的前车之鉴,张知节也没有安排宋存出面,而是自己亲自出面!不知道是江南沿海系对兵部的渗透不够,还是兵部吸取了工部的经验教训,竟是十分的痛快。
  出乎张知节意料的是,王守仁竟然对于海事有和张知节相同的看法,不过对于张知节的激进做法还是有些不认同。
  张知节对此倒也十分高兴,虽然王守仁也曾上书支持张知节,当然了以这头犟驴的人脉,也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张知节还是十分高兴,到底还是有同道中人不是。
  兵部的文书很快就好了,张知节派人南下到沿海各卫所巡视,把还有利用价值的烂船准备拖到南京去。
  但是张知节并没有立即启程南下,虽然他有心要南下,但是还有羁绊。妻儿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正德皇帝现在是不会让他南下的,因为正德皇帝让钦天监算得吉日快到了,他快要迎娶刘姬姑娘了。
  所以正德皇帝是肯定不会让张知节南下的,至少也得等他大婚完了才会同意张知节南下。
  当然了,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张知节还得筹银子,最理想的当然还是定国公府、英国公府和魏国公府,不过他还没开始忽悠呢!
  魏国公府倒是容易一些,在南京的时候张知节曾经和徐鹏举有过这方面的交流,其实魏国公府镇守南京,对于沿海的情形岂会不知?徐鹏举对于海上贸易一直都十分艳羡,但是魏国公府一直都没有插过手。
  因为老国公素来谨慎,不愿意平生枝节,即便是插手了海上贸易对于国公府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若是因为走私而引起朝廷的警示,引起了皇帝的不满,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张知节现在奉着皇命走私,不对,出海,魏国公府自然就没有顾虑了,以自己和魏国公府的交情,魏国公府肯定会搀和的!至于沿海文官,他们和魏国公府也没什么关系。作为勋贵,最重要的是和皇上的关系。
  所以,定国公府也很容易忽悠,唯有英国公张知节有些拿不准,主要是魏国公府太超然了,在文官之中口碑也一向很好,所以英国公府愿不愿趟这浑水还不好说!
  不过也无所谓了,其实算起来组建船队比张知节预想的花费要少,其实张知节自己都能负担得起,当然了,张知节不会傻到全都自己出银子。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估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虽然这次组建船队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其实跟永乐年间的七下西洋完全不同。虽然正德皇帝下令让张知节全权督办,但是并没有拨银子,也没有更多的让朝廷参与其中,更像是只是获得一个许可,一个批文!
  就像是当年名声大噪的玻璃坊,所以,张知节估摸着等消息传了出去之后,肯定会有人对出海感兴趣的!特别是现在张知节直接把龙江船厂握在了手里。
  北方也许对于出海一事还不太热衷,但是南方估计有很多人对于对于海上贸易十分眼热。以前不好插手,现在有了机会,岂能不关注?
  不过,现在的消息可能还没有流传到南方,张知节和江南沿海豪族的斗法也才刚刚开始,就算有人知道了估计也还在观望风色。不过,只要张知节获得了正德皇帝和朝廷的准许,能够光明正大的出海,手里又握着龙江船厂,这就已经是大筹码了!
  所以还要等一等,等消息传到南方发酵之后,张知节才会南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正德大婚的事情了。
  正德皇帝要在豹房迎娶刘姬,而且不是用纳妃礼仪,而是用民间娶妻的的风俗,这在百官赶来无疑就是胡闹。消息传出去之后,杨廷和忍不住又是一阵头疼,亲自来豹房劝说了一通。
  但是正德皇帝早就打算了很久了,也是铁了心这样做的,就算张知节自忖都不知道能不能劝动,更何况是杨廷和了。
  正德皇帝对于百官的反应置之不理,反正又用不到他们,也不用礼部搀和,银子也不用户部的。所以在正德皇帝看来根本就没有百官啥事儿。
  但是却不能没有张知节啥事儿,刘姬就在张知节的小院儿出嫁,能不管吗?虽然豹房里有张永、马永成他们张罗,但是刘姬呢?
  总不能让刘姬就这样嫁到豹房吧?嫁人总是要有嫁妆的!当初徐佳颖成亲的时候,正德皇帝曾经赐下了隆重的赏赐给徐佳颖做陪嫁!
  现在轮到张知节了,张知节自然也不能太小气,所以张知节就忙碌这和管家商量着给刘姬准备嫁妆。虽然刘姬一再的拒绝,但是张知节还是为刘姬准备了一百零八抬结结实实的嫁妆。
  张知节为刘姬准备嫁妆,徐佳颖自然也不会闲着,还时常来刘姬的小院儿,一来二去之下,和常来的紫衣、一叶自然免不了就碰面了!
  虽然刚开始徐佳颖也没往心里去,但是女人啊,何其敏感,第二次徐佳颖就觉察了不对。加之徐佳颖虽然对一叶没有印象,但是对紫衣还是有印象的,当年紫衣曾经在兖州救过张知节的性命!
  (本章完)


第844章 来自扬州
  因为张知节忙的晕头转向,所以也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徐佳颖虽然已经有所觉察,但是并没有露出任何声色,所以张知节还傻乎乎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
  正德皇帝的婚礼如期的举行了,完全没有当年大婚时的隆重,但是正德皇帝却觉得十分的称心,终于体验了一下普通人的婚事是怎么样的!
  相比带着浓重政治色彩的大婚,正德皇帝迎娶刘姬更像是普通人娶媳妇,更让正德皇帝有种家的感觉。
  正德皇帝新婚燕尔,张知节也终于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不出张知节的意料,定国公府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张知节,但是英国公府婉拒了,表示对出海没有什么兴趣。
  这让张知节有些遗憾,另外有几家皇亲国戚也感兴趣,但是他们想着不出银子干拿股子。觉得朝野一片反对之声,张知节肯定需要支持,所以想着趁火打劫!张知节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就算他们出银子,张知节都还要想一想,结果他们不出银子还想拿干股,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第一次出海要组建船队,要购买货物,而且风险还不小,如果只有定国公府、魏国公府加入的话,还真有点紧张。不过,张知节倒也还不着急,因为他坚信,一定还会有人愿者上钩的。
  事实上确实如同他所想的那样,这天侯府就来了一位自扬州千里迢迢赶来的不速之客。张知节拿着拜帖有些玩味,拜帖来自扬州的吴中承。
  吴中承是扬州出名的盐商,当时正德皇帝路过扬州的时候就下榻在了吴中承的园林,也算是和张知节有过一分香火之情。
  看来自己要组建船队出海的消息已经在南方传的沸沸扬扬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张拜帖。
  张知节肯定是要见一见的,来人自然不可能是吴中承,而是一位中年文士,名叫杨立宗。
  这杨立宗是吴中承的心腹,在扬州也是经常出入各种纸醉金迷的奢华之地,但是还是首次入京进出这等权贵之地。
  虽然侯府不如扬州的府邸奢华精美,但是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氛围,那种氛围能将人的脊梁都压弯了,那是权势的氛围。
  一路被领着进了一个会客厅,杨立宗抬眼就看到了一个温尔文雅的年轻人,神采英拔器宇不凡。杨立宗立即明白,这就是权倾朝野的少年提督了,虽然见他脸上噙着温和的笑意,但是杨立宗还是感到心神一凛,一股上位者的压力扑面而来。
  杨立宗打起精神进了客厅立即深深的施礼道:“学生扬州府举子杨立宗见过提督大人!学生是代吴中承员外前来拜访提督大人,欣闻提督大人弄璋之喜,给侯爷、夫人、提督大人道喜了!”
  张知节笑道:“吴员外真是客气了,当日本督陪皇上经过扬州,对吴员外多有打扰,不过倒也和吴员外相谈甚欢!还请杨孝廉转达本督的谢意!”
  杨立宗躬身道:“学生一定代为转达!”
  张知节笑道:“请坐,来人,看茶!”
  杨立宗闻言躬身谢了,心里觉得十分熨帖,没想到威名赫赫的提督大人倒是礼贤下士之人。不过他也只是坐了半个屁股,没敢全坐实了。
  “提督大人,其实此次入京,学生除了代吴员外道喜之外,还想向提督大人打听点事,听说朝廷要组织船队出海,不知是真是假?”杨立宗恭声道。
  果然是为了出海一事而来的,张知节笑道:“此事倒是不假!如今皇上和内阁都已经同意了,本督准备不日前往龙江船厂督建福船。不过,此次出海虽然进过了朝廷的准许,但是并不为公事!”
  杨立宗听了心里一喜,虽然到处传的沸沸扬扬,但是还是得到了张知节这种大人物的亲口承认更为肯定。至于张知节所说的不为公事更让人听了欣喜,如果是为了公事的话,谁愿意搀和啊!
  杨立宗听了恭声道:“提督大人,听说此次造船出海,朝廷并没有拨下银子?”
  张知节笑道:“不错,近来国库紧张,所以朝廷并没有拨银子,而是由本督自筹银子,出海之后也由本督自己带点货物当做经费!”
  杨立宗听了心里一喜,这已经委婉的说了,出海就是为了贸易,杨立宗恭声道:“敢问提督大人,朝廷出海是只打算出一两次,还是会继续下去?”
  张知节听了哈哈笑道:“本督费事的打造福船,组建船队,如是只出海个一两次,那本督瞎忙活什么?”
  杨立宗听了长身而起道:“不瞒提督大人,此次入京吴员外特地嘱咐了学士,若是提督大人筹资组建船队的话,吴员外愿意为提督大人的船队添砖添瓦!”
  张知节听了沉默了下来,扬州的盐商素以富奢名扬天下,他到没有想到,扬州的盐商会对出海感兴趣。他以为会对出海感兴趣的会是浙江、福建、广东没有参与海上走私的豪族。
  不过,有些事情张知节也不清楚,扬州的盐商分外徽商和晋商,如今徽商逐渐吃紧,晋商正在逐渐的占据上风。不过,吴中承听到了消息就派人北上,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认识张知节,能跟张知节搭上线,可以近水楼台,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一些打算,当然了这就是后话了。
  张知节笑道:“哦?扬州盐运之利足以让吴员外富甲天下,怎么吴员外竟然还对出海感兴趣?”
  杨立宗笑道:“提督大人说笑了,哪有富甲天下!这年头盐运生意也不好做啊!提督大人敢于开出海的先河,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吴员外一直钦佩提督大人的眼光,所以,想为提督大人的船队出点力,提督大人,吴员外真的是诚意十足!”
  张知节听了笑道:“诚意十足?吴员外能够第一时间就派杨孝廉北上京城,本督也明白吴员外诚意十足!”
  杨立宗听了笑道:“提督大人,这算什么诚意,还请提督大人稍候片刻!”
  (本章完)


第845章 诚意十足
  见到杨立宗信心满满的样子,张知节还真有点好奇,不知道杨立宗匆匆出去能带来什么诚意。
  张知节端起香茗品着,心里却在思索着,没过多久杨立宗就去而复返,手上捧着一个不起眼的木匣子,躬身笑道:“让提督大人久等了!”
  张知节放下香茗笑道:“无妨,这就是所吴员外的诚意吗?倒是吊起了本督的胃口!”
  杨立宗听自信的笑道:“提督大人猜的不错,这就是吴员外让学生带给提督大人的诚意,请提督大人一观!”说罢杨立宗恭着身子上前,将木匣子放在了张知节的案子上,打开了木匣子。
  张知节一直以为杨立宗所说的诚意一定是什么稀世珍宝。张知节自忖自己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家里什么样的珍宝没有?所以他才心里有些好奇,吴中承这位扬州的大盐商,到底送来了什么稀世珍宝?
  到底收不收张知节还在迟疑之中,木匣子打开了,却没有张知节想到的宝光闪闪,里面全都是纸,一叠叠的纸!
  竟然是一匣子银票!张知节禁不住眯起了眼睛,这倒还真是诚意满满,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多少银子!但是显然,不会少!
  杨立宗也是一副十分震撼的样子,躬身道:“提督大人,这就是杨员外的诚意,一百万两银子!支持大人造船出海!”
  虽然心里有几分猜测,真的听到了张知节还是感到十分震惊!一百万两银子啊!这可绝对是大手笔,比张知节还要大手笔!
  张知节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诚意!张知节心里有些疑惑,难道扬州的盐商已经豪富到这种程度?自己跟扬州的盐商比起来那不是小巫见大巫啊!
  张知节叹道:“世人都闻扬州盐商之富,果真名不虚传!”
  杨立宗闻言笑道:“大人说笑了,虽然扬州盐商确实名扬天下,但是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拿出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其实也是吴员外费了一番力气才凑出来的!”
  张知节听了仔细一想,倒也还真有可能是这样,若是吴中承一位盐商就能轻轻松松拿出一百万两银子,那未免也太耸人听闻了!
  想必吴中承拿出这一百万两银子,至少也得伤筋动骨吧,甚至有可能还不止!但是,吴中承怎么会这么热衷于海事呢?
  张知节笑道:“吴员外这份诚意,实在是让本督动容,甚至有些惶恐,这诚意实在是太大了,太沉了!本督有些好奇,吴员外立身在于盐,怎么会对出海这么有信心?说句实话,本督也没有十分的信心!”
  谁说不是这个道理呢?就是杨立宗自己曾经也仔细劝过吴中承,怎奈吴中承一力坚持,杨立宗也很无奈!
  杨立宗有些苦笑道:“其实,学生也不是很了解吴员外的心思,只是听吴员外曾经说起来,这是吴员外为吴小姐准备的嫁妆!”
  本来正在喝茶的张知节听了这话,禁不住一口喷了出来!这一百万两银子是嫁妆?这是什么鬼?
  不怪乎张知节失态了,因为想到吴中承就不得不想到吴中承家那个热情似火的小姑娘!那小姑娘一直口口声声叫嚣着要嫁给张知节,让张知节十分狼狈。
  现在杨立宗又提起了这是吴中承为那小姑娘准备的嫁妆,张知节听了不喷了才怪了!
  见到张知节这副样子,杨立宗也有些尴尬,他也了解吴中承家千金的事情,十足是张知节的小迷妹一个!当初张知节随正德皇帝驾临扬州的时候,吴小姐追着张知节哭着喊着要嫁给张知节!
  当然了,虽然吴中承是有名的大盐商,但是能攀上张知节,把女儿嫁进侯府的话那也是极好的!但是吴小姐就是有些太奔放了,有些,没羞没臊了!当然了这话,他也就敢在心里诽谤,要是说出来,吴中承肯定饶不了他!
  杨立宗尴尬道:“具体的学生也不知道,里面有封信是吴员外写给提督大人的!”
  张知节这才发现这一匣子银票里还夹着一封信,张知节被这厚厚的银票花了眼,这才发现了信!
  信里倒是说的极为客气,扬州的盐运生意虽然利润丰厚,但是竞争十分激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自己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所以不想以后女儿再染指盐运生意,所以想着为女儿谋划点别的!
  信中盛赞张知节眼光独到,向来能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