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个情,李璋也不好再骂她。
  天色已经不早了,而且李璋这时也感觉又累又饿,虽然之前在宫里吃了些东西,但玩了一夜也消化的差不多了,于是李璋就提议找个了酒楼吃点东西,结果狸儿这时兴奋地叫道:“还找什么酒楼啊,回味斋离这里也不远,咱们去那里吃饭好了。”
  李璋听到狸儿的话也感觉有理,毕竟回味斋是自家的产业,而且那里的饭菜也更合他的口味,于是他又征求了一下青织的意见,结果对方也点头答应,于是三人于次上了马车,不一会的功夫就来到回味斋。
  “东家您来了,大掌柜他们就在二楼,您要不要一起?”李璋刚进回味斋,里面的掌柜也立刻跑上前行礼道,大掌柜就是指豁子,只是豁子和丑娘他们现在负责钱行,所以回味斋这里的生意就交给眼前这个掌柜负责打理,对方姓方,以前是另一座大酒楼的掌柜,但却被豁子重金挖了过来。
  “豁子他们也在,那太好了,给我们三个准备点新菜送上去。”李璋听到这里也立刻高兴的道,豁子他们肯定也结伴出来玩了,估计也是和他们一样,打算吃点东西就回去休息了,却没想到这么巧竟然遇上了。
  “青织姐,豁子哥他们都在,刚好可以把你介绍给他们!”狸儿这时高兴地叫道,刚才在马车上时,青织已经知道回味斋是李璋家的产业,只是对豁子他们这些人还不太了解,所以听到狸儿的话也露出好奇的神色。
  “豁子是我当初穷困时结识的一帮兄弟姐妹,虽然我们不是亲兄弟,但在感情上也差不多,和狸儿一样都是我的家人,等下我帮你介绍一下!”李璋这时也微笑着向青织道,既然接纳了青织,那也是时候让她认识一下家里人了。
  青织听到这里也是心中欢喜,因为李璋把自己介绍给家人,也就意味着两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只是她这时又有些紧张,担心自己万一表现不好怎么办?
  不过现在也不容青织退缩,当下李璋拉着她和狸儿上了楼,很快在最大的一个雅间里找到了热闹非凡的豁子等人,而当李璋打开门时,豆子第一个扑过来大叫道:“大哥你怎么来了,我们刚才还正在说你……”
  不过豆子刚把话说到一半,却忽然发现李璋右手握着一个陌生少女的手,而且看对方娇羞的模样,不用问也能猜到她和李璋的关系。
  而这时里面的豁子等人也同样看到了青织,豁子他们不认识青织,但秀秀和燕娘却认识,只是当看到李璋和青织的亲密关系时,别人倒还没什么,燕娘却是露出了气恼的神色,当初她第一次见到青织时就感到了威胁,现在果然应验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韩琦与永叔兄
  李璋将青织介绍豁子和丑娘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帮人也都猜出了两人的关系,所以对青织也表现的十分尊敬,唯独燕娘坐在一边生气,李璋也没理她,刚好借着这件事也能让她死心,毕竟这个女人实在是个麻烦。
  青织刚开始还有些害羞,但丑娘他们也都十分热情,而且这里也没有长辈,大家都是同龄人,所以她也慢慢的放松下来,而且她的记忆力惊人,竟然只听李璋介绍了一遍,就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记住了,连对她态度不好的燕娘她也丝毫不计较。
  “大哥,这个就是未来的大嫂吧,你可千万要抓住了,咱们家里刚好缺个女主人!”这时丑娘凑到李璋耳边低声道,而她刚说完,豁子和豆子等人也纷纷跑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看来青织的魅力还真大,刚刚见面就让这些兄弟姐妹倒戈了。
  时间已经很晚了,李璋他们也都很累了,所以在吵闹中吃过饭后,李璋再次送青织回家,不过狸儿却主动要求和豁子他们一起回家,明显是给李璋和青织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这些兄弟姐妹从小长于市井,虽然最近两年都在读书,但平时相处时还是有些随意,希望你不要见怪!”回去的时候,李璋这时替豁子他们向青织道歉道,因为刚才吃饭的时候,豁子他们起哄,已经开始称呼青织为“嫂子”了。
  “没事,我……我没有生气。”青织这时也低声回答道,其实在听到别人称她为嫂子时,她真的没有生气,反而还有些欣喜,因为这代表着李璋这些弟弟妹妹们接受了自己。
  看到青织娇羞的可人模样,李璋也不禁感到心中一动,犹豫了一下终于再次开口道:“青织,之前我们了解不多,再加上我的原因,所以数次错失了我们的姻缘,但现在我已经改变了想法,如果你愿意的话,等过几天我就登门提亲如何?”
  听到李璋忽然主动提起要提亲,青织的小脸也一下子变得通红,虽然经过今晚的相处,她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但毕竟女儿家的脸皮薄,这时也不禁有些慌乱。
  “怎么,你不愿意吗?”看到青织通红的小脸,李璋也不由得起了几分玩笑的心思,当下故意开口问道。
  “不……”青织听到李璋的话刚想解释,但是刚一抬头就遇上李璋炯炯的目光,这让她再次羞的低下头,随后这才用低不可闻的声音道,“青织……青织在家中等候李世兄的到来!”
  听到青织的回答,李璋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甚至这时他很想亲一下这个容易害羞的小女子,但是想到大宋相对保守的风气,对方能让自己牵手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如果这时真的亲下去,恐怕青织非生气不可,毕竟两人还没有完全确定关系。
  东方的天际已经微微发白,喧嚣了一夜的东京城也慢慢的平静下来,连最热闹的大相国寺门前的人流也少了大半,一些做了一夜生意的商摊这时也打着哈欠开始收摊,毕竟上元节要连着热闹两天,所以他们要在白天休息一下,好在晚上继续出摊。
  少了喧嚣的人群与商摊,整个东京城也迎来了一天中最冷清的时间,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准备回去休息,比如有一帮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依然游荡在东京城的各个角落,而这帮年轻人正是准备明年参加科举的士子。
  明年正是大举之年,所以各地的读书人也都早早的赶到京城,事实上这些读书人很多都是一直呆在京城,因为上次科举其实是在两年前,赵祯登基后,官场对官员的需求很大,所以每两年就举行一次科举。
  说起科举的间隔,大宋刚立国时,几乎每年都举行科举,后来才改为一两年,直到后来宋英宗时,才改为三年一次,这也后来明清时期,三年一次科举的由来。
  也正是因为科举间隔的时间很短,而且举行的时间也不固定,所以很多想要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都会留在京城读书,这样免得举行科举时,自己因为路远而错过,这也导致京城中生活着大批的读书人,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很多士子甚至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参加科举,只是科举的难度很大,大部分人连考几次也很难如愿。
  本来冷清的大相国寺门外,这时就来了一帮年轻的士子,只见他们大都是身穿长袍,或华丽或朴素,但这时却一个个都是喝的东倒西歪,这些年轻士子大都来自五湖四海,然后以文会友,最后因文才而结为朋友,哪怕出身贫寒,但你只要有才,就能与官员人家出身的士子称兄道弟,因为也许一场科举后,就能立刻改变他们的出身。
  如果李璋在这里的话,肯定能一眼认出来在这帮士子当中有一个熟人,那就是他儿时结识的好友韩琦,只见韩琦这时也长的又高又瘦,相貌也颇为俊美,哪怕与其它的士子站在一起也十分的显眼,可惜这时的小娘子们都回家了,否则肯定也会像李璋那样吸引不少女子在后面尾随。
  “稚圭兄,听说大相国寺这里可以题诗,若是诗词上佳的话,甚至可以一夜之间扬名京城?”正在这时,只见人群中一个与韩琦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对他问道,他们这帮士子都是外地人,而且也是前不久才刚来到京城,对京城也不是很熟悉,但韩琦小时候却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所以也就充当了这群人的向导。
  “不错,寺门两侧的墙上都可以题诗,永叔兄你难道是文思泉涌,想要赋诗一首吗?”韩琦这时也大笑一声道,他在老家时就听说了李璋的事,而来到京城之所以不去拜访李璋,主要就是担心被人说他巴结权贵,所以他想等科举后再去见李璋也不迟。
  “如此上元佳节,若是无诗助兴岂不太过遗憾?”只见这个被称为永叔兄的年轻人也高声叫道,他的话也立刻得到了其它人的赞同,于是一帮半醉的士子歪歪扭扭的来到大相国寺门前,准备在墙上题下自己的诗作,万一被传出去有了名气,他们在科举时也能占不少的便宜。


第二百九十六章 韩琦拜访
  韩琦一帮年轻的士子向守门的僧人讨来笔墨,然后就来到外墙处准备题诗,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有人高声叫道:“快来看,这里有柳七郎的笔墨!”
  柳七郎也就是柳永,原名三变,后改为柳永,又因为行七,所以人称柳七郎,他在这时已经初有名气,虽然他屡试不第,但却因为词风清丽婉约,成为读书中有名的才子,据说只要柳词一出,眨眼间整个京城都会传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这时有人也开始轻吟墙上柳永的词,只不过韩琦听了几句却开口打断道:“众位,咱们明年就要参加科举了,现在读这首《鹤冲天》是不是不太好?”
  众人听到韩琦的话也都是立刻醒悟过来,原来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落第后写的,词中满是落榜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虽然词是好词,但对他们这些要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稚圭兄,咱们都是圣人子弟,何须在意这些,我对柳七郎的这首词就相当喜欢,等下一定要誊写下来才是!”正在这时,只见刚才那个永叔兄再次站出来开口道,他也是个狂傲的性子,平时也颇有些持才傲物,所以他对柳永也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听到这位永叔兄的话,韩琦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了解这个永叔兄的性子,在这种事上与他争论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是其它人感觉有些不吉利,与永叔兄争论了几句,但却被对方的口才驳的哑口无言。
  既然发现了柳永的词,于是其它人也开始仔细观看墙上的其它诗词,不时就能发现一些出自名家的诗词,这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吟诵起来。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就在这时,终于有人发现了李璋留下的青玉案,随着这个人的诵读,也慢慢的吸引了周围其它人的注意,毕竟这首词的意境、用词都远超其它词,哪怕是与柳七郎相比也不落下风,特别是最后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让整首词的意境达到一个巅峰,这让所有人都默默无语,好半天都没有从词中的意境中走出来。
  “好词!好词啊!这首元夕一出,恐怕日后再无上元词能超出其右了!”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有人高声叫道,而他的声音也让众人纷纷醒悟过来,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首词。
  “本来还想写首应景的诗词在这里,可是看到这首词后,在下也实在没脸献拙了!”只见那个一向狂傲的永叔兄这时也忽然摇头沮丧的道,他向来不服于人,但在看到这首词却是甘败下风,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永叔兄双姓欧阳,单名一个修字。
  “咦,奇怪,这首词明显是刚写上去的,应该就是今晚所写,可是为何上面没有署名?”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再次叫道,墙上的诗词一般都会留下作者的名字,但唯独这首词却没有署名。
  经过这个人的提醒,其它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当下也纷纷讨论起来,毕竟这么上乘的一首传世之作,但却没有作者的名字,这可实在太奇怪了,毕竟作为读书人都喜欢以诗词扬名,而这明明是个扬名京城的好机会,但对方却白白浪费了,不知道对方是遗漏了还是故意没写?
  “这个字迹……”正在这时,只见一直没有开口的韩琦却忽然皱着眉头道,刚才他虽然也为这首词而倾倒,但他的注意力却主要放在上面的字迹上,因为他感觉这个字迹十分眼熟,甚至隐约猜到了一个人,但却有些不敢相信。
  “词是好词,但字的确是差了些,仔细观看还有些怪异,不过对方也许专精于词,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书法。”旁边的欧阳修这时也开口道,他也注意到这首词的笔迹有些怪,虽然对普通人来说也算不错了,但与如此上乘的词相比却是差了些。
  欧阳修的话也得到了其它人的赞同,不过韩琦却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因为他之所以注意词的笔迹,主要是因为他见过同样的笔迹,这几年他虽然不在京城,但与李璋也偶尔有书信往来,所以对李璋的字迹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李璋前世时有硬笔书法的底子,现在写毛笔时也会不自觉的带上几分硬笔书法的影子,在大宋也算是独一份了。
  不过韩琦虽然猜测这首词出自李璋之手,但他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李璋虽然聪明绝顶,也懂得许多的奇怪的道理,但对诗词却好像没什么研究,所以他也不敢相信这首绝妙的上元词会出自他之手。
  欧阳修他们并不知道韩琦的想法,当下也对这首词大加点评,然后又纷纷拿笔开始抄写下来,本来他们借来笔墨是想题诗的,但是看到这首词后,却再也没有这个心情了,现在刚好把这首新词记下来,因没有纸,所以有人直接写到了自己的衣襟上。
  欧阳修在心中默记下这首词后,忽然转身来到大相国寺的门前,然后向守门的僧人询问了一下,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打听到这首词的作者,但守门的僧人却说今天来题诗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也没有注意。
  不过这些僧人倒是十分精明,看到这些读书人对这首词如此重视,于是也立刻禀报了里面的知客僧,随即就有僧人把这首词保护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经过这些年轻士子的宣扬,很快这首词就会名气京城,到时肯定有不少人前来欣赏。
  韩琦这些人在大相国寺门前讨论了许久,最后直到天色大亮这才离去,不过有些人却没有休息,反而精力充沛的跑去找朋友分享这首新词,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一天之内,这首词就开始在京城中流传开来,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跑去大相国寺门前欣赏。
  只是对于这首词的作者,所有人都十分的好奇,但猜来猜去却没有任何结果,也没有人宣称这首词出自自己之手,毕竟这首词的笔迹很奇特,别人也很难模仿。
  韩琦回到住的客栈却也是辗转难眠,他二哥韩瑄去年升官,去了南方做判官,所以他在京城也没地方住了,毕竟韩瑄当初也没在京城买宅子,而且韩琦也是过年后才来到京城,住在这里也不过七八天,这座客栈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士子,比如欧阳修等人也大都住在这里。
  韩琦本来并不打算去见李璋,要知道现在李璋可是大宋有名的权贵,不但与宫中关系密切,而且自己也立下了军功,同时还掌管着极其重要的火器监,相比之下,韩琦却还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这种地位的逆转之下,也让韩琦不太想去见李璋。
  另外韩琦也想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科举,对这点他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从小就是有名的神童,当初在京城时也结交了不少人,在年轻的士子中也颇有名气,中举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难,所以他想在中了进士后,再去拜访李璋,这样两人在地位上也不会相差太大。
  不过今天的那首词却是打乱了韩琦的计划,词的笔迹很明显就是李璋的,这点他相信自己的绝不会看错,那么独特的笔迹,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可是李璋真的会写出如此精妙的词吗?
  想到上面这些,韩琦也是怎么都睡不着,哪怕他玩了一夜明明感觉身体很累,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脑子里也一直想着那首词,而且他很想现在就去找李璋问清楚。
  最后韩琦一直在床上折腾到快中午时,实在感觉睡不着,于是他索性起床穿好衣服,然后在客栈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在大街上转了几圈,最后终于还是决定去李璋那里问个清楚,否则他实在难以心安,而且他来京城这么久,不去拜访一下李璋也有些说不过去。
  这时已经下午了,韩琦估计李璋应该也睡醒了,所以就去买了点礼品,然后打听了一下李璋的住处,这才迈步向李璋家走去。
  当初韩琦离开京城时,李璋还没有与刘娥相认,一家人也住在吃食店里,但现在李璋却已经是大宋有名的外戚,府邸还曾经是王钦若的相府,所以韩琦也很容易就找到了李璋的家,然后就将自己的名字报上,门子也立刻向里面通传,毕竟韩琦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所以门子也不敢怠慢。
  李璋这时也是刚睡醒,正准备吃点东西,却没想到韩琦竟然前来拜访,这让他也是大喜过望,立刻快步跑出来亲自迎接。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谈
  “韩兄你什么时候回的京城,快快请进!”李璋大步来到门前,当看到韩琦时也十分热情的上前道,虽然两人多年不见,但李璋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韩琦这时也上下打量着李璋,随即也是一笑道:“李兄你的变化可真大,如果不是熟悉你的人,恐怕都不敢认了。”
  也难怪韩琦这么说,当初他离开京城时,李璋才刚刚吃饱饭,个子没长开,而且整个人也是又黑又瘦,但现在不但个子不比他低,而且也长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如果不是从五官中依稀能看出几分当年李璋的影子,恐怕他真的不敢认了。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随后就请韩琦进府详谈,等到落坐之后,两人也各自聊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韩琦当初离京主要是母亲重病,而在母亲病好后,他就安心在家中读书,准备了几年有了把握后,才在今年过年后告别家人再次来到京城。
  另外让李璋惊讶的是,韩琦也已经成亲了,而且娶的还是名门崔氏之女,虽然自唐末之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就大为衰弱,但崔氏依然是有名的望族,韩琦能与这样的大家族联姻,也足以说明他的潜力被大家族看好。
  可以说韩琦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不过他对李璋的经历却是十分感兴趣,先不说李璋与刘娥认亲,然后一跃成为大宋有数的外戚这件事,光是火枪和李璋在庆州的经历就让韩琦大为好奇,追着李璋询问这方面的事情。
  火枪属于机密,所以李璋只能挑一些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肯定不能外传,这些韩琦也理解,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李璋在庆州参与党项之战的事,毕竟他当初就对打仗十分感兴趣,甚至还想着收复燕云,虽然被李璋说了一顿,但好像他并没有要改的意思。
  “李璋,那你有没有上战场,第一次上战场是什么感觉?”韩琦这时再次好奇的追问道,两人算是儿时玩伴,所以在见面后也放下了平时的拘束,露出了自己真性情的一面。
  “这个……”李璋听到这里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回答道,“我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只是在一场大战后感到好奇,于是上战场看了看,结果那种残酷的景象实在超出我的想像,鲜血汇聚成河,残肢漂在血水之中,如果真有地狱的话,恐怕也不过如此。”
  韩琦本以为李璋会讲述一些战场上的豪迈与壮烈,却没想到李璋竟然只讲了战场残酷的一面,这让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而李璋却是再次开口道:“韩兄,你可知战场上最残酷的地方在哪里吗?”
  “哪里?”韩琦这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当下随口问道。
  “伤兵营,其实一场战争下来,真正当场战死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受伤的人却是战死之人的数倍,这些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被开膛破肚,但他们却还活着,而我懂得一些医术,所以在战后去伤兵营帮忙,断掉的手脚能接好的就接,接不好就要锯下来,成筐成筐的断肢被抬出去埋掉,被剖开的肚子和伤口也要缝起来,如果伤口发炎的话,那这个伤员能否活下来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李璋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道:“我去伤兵营两天一夜,不知道锯掉了多少人的手脚,也不知道缝合了多少伤口,最后一头扎在草药袋子上就睡着了,而且从那天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身上一直带着淡淡的血腥味,怎么都洗不掉。”
  听完李璋的这些描述,韩琦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神色,他以前只想着能够运筹帷幄,有朝一日亲自率兵收复燕云,可是却没想过战场竟然如此的残酷,光是听李璋这些描述就让他感到有些难受,如果真的去了战场,他真的能适应这种残酷吗?
  “韩兄,我知道你有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要领兵的话,我建议你最好先去边境打磨数年,曹玮曹将军出身将门,他的儿子曹俣常年跟在他身边,也曾经立下不少军功,但直到去年时,曹将军才允许曹俣独领一军,我的好友呼延守信,同样出身将门,但也是在庆州立下不少军功后,才被调到河北为将……”
  “李兄,我明白了,多谢你的提醒!”没等李璋把话说完,韩琦这时却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道,他知道李璋这是在提醒他为将的不易,而且他也彻底的明白过来,打仗恐怕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看到韩琦诚恳的表情,李璋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只要他能明白这一点就好,算算时间,明年科举就是韩琦步入官场之时,而且韩琦的官运极好,日后很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调到陕西为官,希望那时他能因自己的提醒而避免历史上的错误。
  “韩兄,明年的科举你应该很有把握吧?”既然韩琦认识到了他自身的问题,李璋也开始转移话题道,以他对韩琦的了解,如果对方没有把握的话,肯定不会来参加科举。
  “十成的把握不敢说,但六七成还是有的。”韩琦当下也露出一个淡定的微笑道,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而且这几年在家中也是潜心读书,而且还把历年的科举试题都做了无数遍,所以这次他也是带着极大的把握而来,要知道他今年也才十八岁,明年也才十九岁,这么年轻的进士在大宋也十分的少见。
  科举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许被所有人看好的举子,却可能名落孙山,所以韩琦敢说有六七成的把握,已经相当难得了,而且这话他也只是在李璋面前说说,如果传出去的话,说不定还会被人说他狂妄。
  聊完了科举的事,李璋与韩琦又闲聊了几句,而这时韩琦也终于想到今天来找李璋的原因,于是在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李兄,昨晚我与几个朋友同游,结果却遇到一件颇为奇特的事。”


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宋宰相的武力值
  “什么奇特的事?”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好奇的追问道,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能让他说出“奇特”两个字的事,李璋也十分的好奇。
  “今天早上我们正准备回去时,刚好路过大相国寺,有人提议在寺门两侧的白墙上题诗,结果我们发现一首新题的词,名为《青玉案·元夕》,绝对是一首传世佳作,只是词的旁边并没有署名,不知李兄你可知道这件事?”韩琦这时目光炯炯的盯着李璋问道。
  “哦?韩兄为何觉得我会知道这件事?”李璋听到对方竟然是为了自己写的那首词而来,当下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琦道。
  “李兄,你我多次通信,对你的字迹我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看到墙上的字迹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韩琦这时再次开口道。
  “韩兄,这天下笔迹相似的人简直太多了,如果仅仅只是靠行迹的话,恐怕是作不得准的。”李璋笑呵呵的否认道,他写词时之所以没写名字,就是担心因这首词引来什么麻烦,毕竟他不是读书人,要这些虚名非但无益,有时还可能有害。
  “天下间笔迹相似的人的确很多,但有些书写的习惯却是个人独有的,你在书写时喜欢简写一些笔划,比如‘馬’这个字,下面明明是四点水,但你却经常简写为一横,而那首词中的‘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时的马字,就是这种写法,对此李兄你做何解释?”看到李璋不认识,韩琦这时却是再次笑着逼问道,他既然敢来,自然是有着万全的准备。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他来到大宋后重新学习了繁体字的写法,但有时繁体字的笔画实在太多了,所以他有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简化写法,却没想到正是这个毛病竟然出卖了他,让韩琦一眼就认出了那首词出自自己之手。
  “好吗,我承认,那首词的确是我写的。”李璋这时终于举手投降道,毕竟韩琦已经拿出确实的证据,他再怎么抵赖也不行了。
  “果然是你,几年不见,李兄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韩琦看到李璋承认,当下也不由得激动万分的道,虽然之前他已经有所猜测,但毕竟没有得到确认。
  “这个……嘿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只是有感而发,日后你再让我写词恐怕就写不出来了!”李璋这时也只能厚着脸皮再次道,之前他怕的就是这种情况,结果还是被人认出来了。
  “李兄你太谦虚了,光凭这首词,就足以让你名传后世,今天我们刚见到你的词时,所有人都是赞叹无比,甚至本来准备题诗的也放弃了,因为不敢在你的词面前出丑啊!”韩琦这时再次激动的道,说完就向李璋讨论起这首青玉案。
  幸好李璋对这首青玉案也十分熟悉,否则也不会背下来,再加上后世对这首词早就有了无数种解读,所以李璋倒也可以应付自如,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更简单了,反正李璋一口咬定是写给自己喜欢的女子的,毕竟这首词从表面上看,前面所有的美景与铺垫,其实都是为了最后那个女子而设,把它看做是一首定情之词也完全可以。
  “李兄以此词赠女子,若我是女子的话,恐怕也忍不住会以身相许,看来要不了多久,就要喝李兄你的喜酒了!”韩琦听到李璋的解释也不由得再次笑道。
  “哈哈,我的确打算过几天就去提亲,只是对方正在孝期未过,所以成亲的日期恐怕要拖后几年。”李璋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韩琦成亲了,赵祯也成亲了,李璋想想自己认识的同龄人,似乎单身的确没很少见,看来他也是时候成亲了。
  故友相见,李璋也命人设下酒宴,好好的款待了一下韩琦,当他得知对方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