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该怎么答复高丽王。
  就在李植在高丽接待自己的好友郑关之时,远在京城的李璋和赵祯也在商议着关于高丽的事,对于高丽不听大宋的命令,又提出讨要火药这种过分的要求,李璋也是气的不轻,不过想想也正常,这个东北方向的小国似乎从古至今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第七百三十八章 花草皇帝
  “火器肯定是不能给的,别说火药了,连枚手雷都不可能给他们,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高丽不听话,万一在咱们与辽国一起攻打党项时,他们在背后出兵偷袭辽国,从而使得辽国分心的话,可能会让咱们的计划受到影响。”赵祯这时抚着胡须低声道,自从他蓄须之后,就养成了这个小动作,有事没事就喜欢捋两把。
  “咱们本来也没指望辽国,不过高丽这个小国实在太不识抬举了,这才刚收回一点土地,就连咱们的命令也不听了,甚至还觊觎咱们的火器,如果不给这帮高丽人一点教训的话,我怕他们日后还会登鼻子上脸!”李璋这时对高丽的怒气还没有消,当下再次愤恨的道。
  “这个表哥你不用担心,我已经下旨让人断了对高丽的援助,另外派往高丽的使节也召回来,让那帮高丽人冷静一下再说!”赵祯当即开口道。
  之前为了鼓动高丽攻打辽国,大宋答应了对方一批援助,当然了,这批援助不是一次全给的,而是分批给的,之前给了几次,现在高丽既然不听话,自然也不用再给了,使节的召回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想必用不了多久,高丽就会派人来求大宋。
  李璋听后也点了点头,虽然他对高丽十分恼火,但现在还不是对付他们的时候,一来高丽对大宋还有用,能够帮他们牵制辽国,二来大宋也分不出兵力,毕竟连海军都去了东南北岛,陆军更是准备着攻打党项的事宜,根本抽不出兵力来。
  聊了几句关于高丽的事,李璋两人又商量了一下李朝的事,狄青那边最新的战报已经送回来了,战事进行的十分顺利,估计现在他们已经杀到升龙城下,而且李佛玛也逃回了升龙城,召集了不少兵力,看样子是想与他们在城下决一死战。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李璋和赵祯都认为李佛玛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这并不是他们太乐观,而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退一步讲,就算是狄青战事失利,但在大宋强大国力的保证下,他完全可以组织第二次、第三次进攻,而李佛玛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李璋与赵祯现在已经开始商议如何治理打下来的李朝,本来李璋这种偏僻之地根本入不了大宋的法眼,但奈何现在要开发南洋,而李朝的位置就十分重要了,至少沿海一带的港口要占据,方便来往的船只停靠,所以李朝也必须控制在手中。
  这里要说一些,因为大宋这个时期航海业不发达,所以海船大都是近海航行,甚至可以说就是贴着海岸线航行,有时肯定会绕远路,所以有些直线到达的航线还需要慢慢的摸索,当然这肯定需要时间。
  半个月后,狄青那边果然传来捷报,升龙城被攻克,李佛玛在看到城破之后不肯投降,带着妻子儿女聚于皇宫,然后一把火烧了自己全家,说起来李佛玛本来还有其它几个兄弟,但早在多年前就因为造反被他杀光了,现在他们一家全死了,李朝王族也算是彻底的断根了。
  不过李璋总感觉李佛玛一家死的实在太彻底了,就算李佛玛不愿意投降,也用不着把全家都带上,据说他的儿子中都已经有几个成年了,完全可以逃出去,但狄青的战报上却说李佛玛的所有儿子都死于火中,这就显得有些异常了,毕竟以李佛玛的智慧,不可能不给自己李氏王朝留一条退路。
  当然这种情况虽然可疑,但对大宋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李佛玛和他的子嗣全都死了,日后也就不用担心南越那边有人借李家的名号搞事情。
  李朝被破,大宋的南疆终于少了一个大威胁,不过这也吓坏了南边的另一个小国,那就是大理,虽然大宋对大理一直十分的冷淡,即不与其交往也不与其敌对,但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大宋,而且还把李朝也给灭了,这让大理也吓的不轻,当即派出使节向大宋示好。
  说起来当年赵匡胤没有攻打大理,并不是他不想打,而是当时打下蜀中后,国力已经不济,再加上大理也算老实,所以大宋对大理的态度一向是冷处理,虽然大理多次派使节请求向大宋朝贡,但大宋就是不答应,甚至可以说两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层面上的交流。
  对于大理的这次示好,大宋依然采取冷处理,事实上李璋也能理解大宋对大理的态度,一来大理不是个小国,至少比李朝强大多了,甚至光从国土面积来看,它其实不比历史上的西夏小多少,而且它地处西南,地形十分的复杂。
  对于大理这样的国家,你说要是打吧,恐怕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个天文数字,特别是西南的山地实在太多了,根本不利于大军展开,如果同意了大理的朝贡,对这么大的一个属国,大宋也不会放心,也许一不小心,就可能养出第二个辽国来,因此只能采用现在这种冷处理了。
  不过最近几年大理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现在当政的大理皇帝名叫段素兴,此人是大理历史上有名的“花草皇帝”,所谓花草,并不是说这个人喜欢拈花惹草,而是字面上的意思,段素兴爱花草成痴,整个皇宫全都种满了花草,每天就是让舞女戴着花草唱歌跳舞,根本不理朝政,为此大理也是民怨沸腾。
  一个皇帝被人称为昏君,有可能是因为好色,也有可能是因为好酒,更有可能是因为好大喜功四处发动战争,但偏偏有人因喜欢花草而成为一个昏君,此人倒是可以与后世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相比。
  李璋对于大理倒是十分感兴趣,托后世武侠小说的福,他在后世曾经查过大理的资料,知道这位花草皇帝段素兴在几年后就会被高氏废掉,也从那一刻起,高氏就把持了大理的大权,甚至一度废掉段氏称帝,哪怕后来段氏夺回皇位,但高氏也依然没有被清算,反而照样把持着大权,宰相之位几乎全都出自高家。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战前的兴州
  “忠君爱国,誓死杀敌,杀~杀~杀~”
  狄青有些无语的看着校场上操练的将士,好一会儿这才向旁边的曹佾问道:“什么时候军中开始喊这种号子了?”
  “都是武学出来的师弟们搞的,据说在咱们毕业后,武学增加了许多忠君爱国的课程,结果最近几届出来的师弟一个比一个狂热,这不马上就要攻打党项了,这帮人可全都摩拳擦掌等着立功呢。”曹佾这时也哈哈一笑道。
  狄青前段时间去了南越灭掉了李朝,随即就立刻赶到了兴州,他也是刚到两天,现在来巡视下面的军队操练。兴州这里曾经是党项人的老巢,不过现在却成了大宋攻打党项的大后方,十万大军全都汇聚在这里日夜操练,就等着上头下命令了。
  “功劳就在战场上摆着,就看他们有没有本事拿了。”狄青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笑道,这次他在李朝立下大功,虽然李朝是个小国,但那也是灭国之功,只不过他还是太年轻了,所以攻打党项的主将是曹佾的堂兄曹俣,也是狄青的老上司,而这次狄青则与另一员老将孟姚一同负责协助曹俣。
  “你可别小看咱们这帮师弟,他们的条件可比咱们好多了,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年,就曾经分派到各个军中任职,可以说他们在毕业前就全都上过战场,再加上这帮人敢打敢冲,说不定真能在战场上抢到不少功劳!”曹佾当即再次笑道。
  就在狄青与曹佾聊天之时,忽然只见有人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两位将军,安抚使请两位过去议事!”
  曹俣身为主将,真正的官职其实是兴庆路安抚使,而狄青两人听到曹俣召自己议事,当即也快步离开,因为据他们所知,大军已经准备完毕,朝廷很可能随时下令进攻,而现在年已经过去了,天气也一天天的转暖,春季对于草原人来说是个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季节,而且经过一冬天的消耗,他们的食物也不多了,所以也正是大宋最佳的进攻时机。
  狄青与曹佾两人快步来到安抚使衙门,结果刚进大厅,就只见军中的各级将领也全都汇聚到这里,看到两人进来也纷纷打招呼,不过曹俣还没有来,所以大家也都颇为放松,这时也都随意的聊着事情。
  “孟将军,是不是朝廷那边来消息了?”狄青来到一位老将身边低声问道,这位老将正是孟姚,此人用兵以稳健著称,这次攻打党项,因为曹俣还是有些年轻,所以赵祯才安排了孟姚这位老将协助。
  “朝廷那边的确来了消息,不过这段时间正是大战前的关键时刻,朝廷那边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我也不知道这次来的是什么消息。”孟老将军抚着花白的胡须回答道,他和狄青虽然年纪相差悬殊,但两人的关系却不错,当年在燕云战场上,两人还曾经并臂作战,也算是同生共死过,这次一同协助曹俣,更加深了两人的交情。
  “如果是一般的消息,将军也不会把咱们全都召集起来,看来很可能是朝廷准备出兵的日期了。”狄青当下开口分析道。
  “你就别乱猜了,等下将军出来咱们就知道了,说起来你之前可是立下灭国之功,这份功劳在咱们大宋可是独一份啊!”孟姚这时拍了拍狄青的肩膀笑道,当年他第一眼见到狄青时,就感觉这个年轻人颇为不凡,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现在果然应验了他的猜测。
  “区区一个李朝根本不算什么,听说南洋那边的小国更是一堆,灭掉他们简直太容易了,相比之下,党项和辽国才真正能称得上是咱们大宋的劲敌!”狄青十分谦虚的回答道。
  其实这次攻打李朝也并不像狄青说的那么轻松,李朝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弱,但李朝的环境却实在太恶劣了,特别是那种潮湿阴暗的丛林,更让他们十分的不适应,万幸的是他们主要乘船沿着红河一路攻打到升龙,而李佛玛也不愿意弃城而逃,这才让他们一举围歼。
  不过现在李朝虽然打下来了,但各地依然不平静,不过占城那边倒是立刻向大宋表了忠心,并且积极协助大宋统治李朝,不过这些就不关狄青的事了,所以他才会回来的这么快。
  “说起南洋,我听说那边遍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贵重的香料,去一趟就能拉回一船的金子,狄哥你说是不是真的?”正在这时,曹佾也凑过来好奇的问道,狄青刚回来才两天,而且两人又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他也没来得及和狄青详谈。
  “黄金和香料倒是有,但若是说遍地都是那就有些夸大了,我曾经在李朝那边见过从南洋回来的船队,听那些商人说,南洋虽然有不少值钱的东西,但也有凶残的土人,再加上海上的风险,所以他们这些商人也十分不容易。”狄青将自己听说的情况讲了出来。
  “土人能有多凶残?再凶残也比不上党项人和契丹人,海上的危险倒是不少,但也不是不能克服,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倒是想去南洋见识一下!”曹佾这时也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道。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这个老头子都动心了,以我的年纪,恐怕也在军中呆不了几年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倒是想去南洋看看,如果能给儿孙们挣点钱就更好了。”孟老将军这时也同样颇感兴趣的道。
  他家大业大,光是儿子就有十几个,孙辈更是几十上百,这么一大家子光靠他的俸禄养活也有些吃力,所以他对能赚钱的事都十分感兴趣。
  “孟将军您要真对南洋有想法的话,我帮您介绍几个海军中的朋友,他们对海上更熟悉,也认识不少的海商,您可以找几个靠谱的海商投点钱,听说因为海上风险大,海商为了分担风险,也十分愿意让别人投钱。”狄青这时再次笑道。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厅后传来沉稳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身为主将的曹俣也终于走了进来。


第七百四十章 统一草原的伟业
  镇州,自从李元昊将这里打下来后,就将镇州作为自己的老巢,事实上这里也是附近最大的城市,而且周围也是最为丰美的水草,各大部落都依附在周围,可谓是草原上的明珠,而辽国的实力未复,暂时也拿他没办法。
  李元昊率领着党项人征服了半个草原,而在镇州城中,自然以党项人的地位最高,其它草原各部族见到党项人都要行礼,而且每年都要献上牛羊供养,党项人却不需要亲自放牧,他们全都是专业的战士,只负责在李元昊的指挥下作战,同时为了增加党项的人口,李元昊也征集各族女子与手下的党项人通婚。
  无论是牛羊还是女人,都是草原部落最重要的物资,但他们打不过党项人,只能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的食物与女人奉上,而李元昊也靠着吸食草原人的血,使得党项慢慢的恢复了一些实力,甚至连人口都增加了一些。
  然而最近城中的党项人却不再像以前那么趾高气扬,一些党项人的高层更是一副满怀心事的模样,这让城中的一些草原人也纷纷猜测,而这些消息也传到了城外的各个部落之中,有些消息灵通的部落甚至已经打听到一些十分有用的消息。
  镇州城皇宫,李元昊紧皱眉头坐在椅子上,面前则是他的心腹野利旺荣正在向他禀报着最近的情况,而李元昊越听眉头皱的越紧,大殿中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
  “辽国命令敌烈八部沿着驴胴河向镇州方向进发,虽然速度不快,但却四处宣扬要攻打我们,而据我们在宋国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宋军也在边境集结,日夜操练,看样子也准备对我们动手,再加上之前传闻两国结盟,联合起来要对付我们的消息,恐怕他们真的要从两个方向夹击我们了!”最后野利旺荣皱着眉头总结道。
  本来在原来的历史上,野利旺荣这位李元昊的大舅哥早就因为功高震主,被李元昊给杀掉了,不过因为历史已经改变,使得他与李元昊也结成牢固的同盟,只是他的弟弟野利遇乞却早在当年兴州攻破时就死于宋军之手。
  李元昊这时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皱着眉头沉思了好一会儿,最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宋辽结盟我并不担心,特别是辽国实力未复,而且辽国同样也在顾忌宋国的实力,甚至是希望宋国在攻打我们时损失惨重,所以他们那边恐怕也只是做做样子。”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元昊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唯一让我顾忌的还是宋军,多年前他们刚刚装备火器时,就已经将我们的骑兵打的没有还手之力,后来他们更是横扫契丹铁骑,无论是士气还是装备都远超当年,面对这样的宋军,你觉得咱们有多少胜算?”
  李元昊最后一句也看向野利旺荣,这个问题他其实也能回答,只是他更想听一听自己这位心腹的看法。
  只见野利旺荣这时也露出踌躇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犹豫的道:“宋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决定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只看装备,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只要咱们能抓住其中一项或两项,面对宋军咱们也未必没有胜算!”
  “人和就不用想了,宋国经过数年休养,实力早已经恢复,国力更是空前强大,军队更是士气高昂,这两年我也派人暗中观察过,宋军的变化极大,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更是连精气神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甚至就算没有火器,面对这样的军队我也没有信心战胜。”
  李元昊这时忽然有些颓丧,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至于天时,宋辽结盟,使得两国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他们又选在春季出兵,因为他们的军队不事生产,但咱们却不一样,城外的各个部落都要靠着春天让牛羊繁衍生息、冬天储存的粮食也吃的差不多了,甚至连马匹都瘦弱了许多,可以说天时也被他们占尽了。”
  “那还有地利,宋军不知地形,草原在春天冻土融化,到处都是泥泞,到时宋军行军必定困难,后勤也会吃力,只要我们打准机会,肯定可以打败他们!”野利旺荣这时忽然抢先道。
  他也看出李元昊有些灰心丧气,这对他们党项来说可不是一件好消息,毕竟李元昊已经成为他们党项人心中的支柱,也唯有在李元昊的带领下,他们才有勇气与宋辽这两个庞然大物相抗衡。
  “地利倒是一个优势,不过宋军既然敢来,肯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果我是宋军主将的话,肯定不会冒进,而是像当初赵振攻打我们时一样,步步为营稳步向前,到时咱们如果不迎战,草原各族肯定会质疑咱们的实力,这帮草原人本来就是一帮墙头草,谁的实力强他们就依附谁,根本没有任何忠诚可言,甚至我担心到时他们会第一个背叛我们!”李元昊这时再次叹了口气道。
  虽然这些年李元昊在草原上苦心经营,但越是了解草原人,他就越是发现草原人就是一盘散沙,哪怕辽国以前虽然名义上统治草原,但其实也很少真正的插手草原内部的争斗,而是任由草原种族内斗,他们也乐得消耗草原人的实力。
  刚开始的时候,李元昊很想将草原各族的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像历史上的突厥那样的草原大帝国,然而他发现这实在太困难了,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之外,甚至他怀疑根本没有人能完成这样的伟业,这也让他越发的沮丧。
  当然李元昊不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后,草原人中终于出现了一个将所有草原人统合起来的人,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不过纵观整个历史,成吉思汗也只有一个,李元昊虽然号称一代枭雄,但比之成吉思汗还是差上许多,自然也无法提前完成统一草原的伟业。


第七百四十一章 宋辽夹击
  驴胴河畔,耶律智让率领着敌烈八部的骑兵缓缓前行,敌烈部是辽国北地有名的大部族,与乌古族并称,事实上两族本来就是同源,当年辽国先征服了乌古部,后来敌烈部也向辽国投降,于是两部都成为辽国的附庸。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敌烈部与乌古部与辽国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两部对辽国更是时叛时降,直到后来萧挞凛经略西北,这才使得两部归心,而辽国也在西北设立乌古敌烈军司,使得西北正式成为辽国的领土。
  值得一提的是,萧挞凛就是澶渊之盟时被宋军用床弩射死的那位辽国统帅,也正是因为他的死,才促成了宋辽澶渊之盟的达成。
  不过敌烈八部虽然归附,但随着这些年辽国的衰落,再加上耶律宗真的任性妄为,使得辽国地方上的势力也颇有些离心离德,之前耶律仁先率兵攻打党项时,敌烈部和乌古部都拒绝出兵,所以他们的实力倒是保存的十分完整。
  这两年经过耶律仁先的努力,再加上耶律宗真似乎也认识到一些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始一个个收复地方势力的人心,比如耶律宗真纳了敌烈八部女子为贵妃,并且厚赐这八部,这才使得敌烈八部再次归心,这次攻打党项,主要动用的就是敌烈八部的兵力。
  当然了,敌烈八部之所以愿意出兵,并不仅仅是因为听从耶律宗真的命令,另外党项人的崛起也威胁到了敌烈八部的生存,特别是李元昊占据了水草丰美的镇州后,更是抢占了敌烈部的生存空间,这让敌烈部也对党项人恨之入骨。
  不过敌烈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它之所以被称为敌烈八部,就是因为内部由八个大部落组成,分别是迪烈、敌烈、敌刺、敌拉、迪烈、迪烈德、迭烈德、达里底得诸译,而这八部之间也各有矛盾,彼此间争斗不休,根本没有办法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党项。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耶律宗真的命令下,这八部还是暂时放下彼此的矛盾,联合出兵攻打党项,而这支人马则由耶律智让指挥,至于耶律仁先这次并没有来。
  想到耶律仁先,耶律智让就想到了这次他出兵之前,耶律仁先亲自找他交待的事,关于这次出兵,耶律仁先交待的很清楚,虽然他们与大宋结盟一同攻打党项,但对于他们辽国来说,如果彻底消灭党项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那将使得大宋没有了任何牵制,到时大宋肯定会将注意力全都转向他们辽国。
  所以耶律仁先就交待耶律智让,这次出兵其实只是做做样子,最好能在路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就算遇到了党项人,也不要与他们正面交战,反正就是能拖就拖,交战场上的主力交给宋军,最好是能让宋军与党项人打个两败俱伤,他们辽国到时才能从中渔利。
  想到上面这些,耶律智让也不由得长出了口气,这些年他们在与大宋的争斗就一直处于下风,再加上耶律宗真的性子实在太过执拗,为此使得他们辽国也错过了许多的机会,也多亏了还有耶律仁先四处奔走,这才让他们辽国有了一线生机。
  “将军,前面就是卜部的势力范围,咱们是不是要做好准备?”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人前来禀报道。
  卜部是镇州附近的一个大部族,本来也依附于辽国,不过自从耶律仁先兵败,丢掉了镇州之后,卜部也十分明智的向李元昊投诚,并且成为李元昊东方的屏障,甚至多次听从李元昊的调遣入侵敌烈八部的地盘。
  敌烈八部与卜部之间本来就有矛盾,以前哪怕同在辽国的治下,彼此间也是打个不停,现在卜部转投党项人,自然与敌烈八部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甚至可以说是不死不休的死仇,而现在耶律智让手中全都是敌烈八部的军队,所以他们面对卜部也十分的小心。
  耶律智让听到这里却是露出思考的神色,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毛头小子,这些年的军事生涯,也让他成长为一个沉稳的将军,再加上他又想到耶律仁先之前的交待,于是很快开口道:“全军暂停前进,派人去招降卜部,如果他们愿意弃暗投明,陛下可以既往不咎!”
  虽然耶律宗真并没有给耶律智让招降卜部的命令,但他身为前军统帅,自然有一定的权力,而且草原上的部落本就是墙头草,谁强就依附谁,所以他们辽国早就习惯了,只要卜部愿意回归,耶律宗真肯定会十分高兴的接纳,毕竟就算是名义上的归降,也能为他增加不少的声望。
  本来耶律智让对招降卜部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信心,他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拖延时间,最好能让宋军早点和党项打的头破血流,然后他再上去捡便宜。
  然而让耶律智让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把招降的人派出动,结果第二天卜部的几个大部落就一同派人前来,并且表示愿意回归大辽的情报,并且他们还给耶律智让带来一个极其重大的消息。
  与此同时,早已经率军直到黑山威福军司北境的曹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当即下令出兵党项,前段时间朝廷已经给了他出兵的权力,而后勤各方面也准备完毕,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十万大军越过边境,浩浩荡荡的杀向党项的另一军事重镇防州。
  防州位于黑山威福军司的正北方,镇州的正南方,可以说是宋军攻打镇州的必经之路,早在出兵之前,大宋就已经将防州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这里驻扎着一万党项人,另外还有随时可以征召起来的三万草原人大军,主要就是防备宋军的进攻,可以说防州就是党项边境上的一座堡垒。
  大军出境,草原也是一片震动,边境的一些小部落看到宋军的旗号后,第一时间就立刻全族向北逃窜,哪怕是一些大部落也都避让,毕竟他们这些边境部落与党项的关系也并不怎么亲密,更没必要为了党项与宋军发生冲突。


第七百四十二章 李元昊又逃了
  防州城,这里是通往镇州的南大门,也曾经是党项人的军事重镇,光是镇守这里的兵力就达到了四万人,但是当曹俣率兵杀到这里时,却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一座空城,别说党项人了,连以前依附在这里的草原人也全都跑的没影了。
  曹俣等人做梦都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一座空城,当即派人四处抓人打听消息,虽然周围的部落都路的差不多了,但依然有人存着侥幸心理没跑,而从这里人口中,曹俣也终于得知,原来就在半个月前,防州城的党项人似乎接到了什么消息,随即就连夜撤走。
  本来党项人才是这里的主心骨,可是现在党项人跑了,而且走之前也没有通知任何人,这使得周围的草原人也都有些摸不到头脑,但是当得知宋军杀过来时,他们商量一下也立刻决定跑路,毕竟连党项人都逃了,他们也没有理由留在这里。
  “党项人撤了?难道说他们打算集中兵力到镇州,然后与我们在镇州城下决一死战?”军营的帅帐之中,老将孟姚也一脸疑惑的开口道。
  “有这个可能,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没必要把防州直接舍弃吧,哪怕留下一部分兵力,然后再召集草原人守城,到时也能消耗咱们的实力。”曹俣这时也是眉头紧皱的开口道。
  曹俣的话也让许多人皱起眉头,事实上他们对党项人放弃防州这件事依然十分的警惕,所以他们到现在都没让大军进城,而是在城外驻扎,然后派出探马四处打探,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
  “这可就奇怪了,李元昊诡计多端,该不会背后有什么大阴谋吧?”这时曹佾也摸着下巴开口道。
  “将军,与其在这里猜测,不如先派一支人马往镇州的方向查控一下!”这时狄青开口建议道,他的话也立刻得到了曹俣的赞同,当即下令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镇州。
  与此同时,东边的耶律智让在见到卜部的几位首领后,却得到一个让他十分吃惊的消息,那就是之前派驻在卜部的党项人忽然撤回了镇州,而且党项人还把镇州周围的草原人全都赶走,并且严禁任何人靠近镇州城。
  “消息确切吗?”耶律智让神情严肃的向卜部的一个部落首领问道,这个首领名叫合忽,手中掌握着一支数万人的大部落,在卜部中拥有不小的声望,这次再次归降辽国也是他牵的头。
  “千真万确,那些党项人撤走之后,我一直派人暗中跟着,也和一些相熟的部落接触过,他们也都证实党项人全都撤回了镇州城,而且现在镇州城全城戒严,严禁任何部落靠近镇州城十里之内!”合忽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党项人到底在搞什么,为什么忽然把人全都撤回镇州城,难道是要集中兵力,在镇州城下与我们决一死战?”耶律智让的反应几乎有大宋那边一模一样。
  “将军,要不要我们替您去试探一下镇州城?”这时只见合忽忽然上前一脸讨好的问道,之前他们背叛辽国投降了党项,现在又再次投靠了辽国,虽然这在草原上十分常见,但为了避免辽国的怪罪,所以他也想表现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