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李璋只知道任福在好水川战死,但却不知道刘平其实比任福死的更早,而且是在李元昊第一次对大宋发动的战役,也就是三川口之战时,刘平率兵救援,结果因为轻敌被围,最后力战被俘,不屈而死,几乎和曹玮预料的一样。
  不过刘平也只是在前期犯了轻敌的错误,后来被围之后,他也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李元昊的主力大军,甚至一直拖到下雪,当时如果李元昊退兵的话,刘平可能还不会死,但李元昊却铁了心要灭掉他,最后刘平被俘,但后方的大宋援军也终于赶到,并且进军贺兰谷,逼得李元昊不得不退兵,所以刘平的功绩也不容抹杀。
  “若是任福与刘平都不合适,那以曹将军你的意见,有谁可以担任主将?”赵祯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再次问道,他召曹玮等人进来就是想听一下他们的意见,相比张耆这个枢密使,曹玮这些人对军中的将领也更熟悉,所以赵祯也更愿意听他的意见。
  只见曹玮这时再次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说到主将的人选,臣以为鄜延路副都总管赵振最为合适,此人沉稳多谋,遇事冷静,用兵以稳健著称,而李元昊此人却是奸诈无比,用兵喜用诡道,而且又喜欢冒险,但若是遇到赵振这种沉稳冷静的将领,反而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赵振?”赵祯听到这个与自己名字读音相近的名字也努力的回想了一下,最后总算是有了几分印象,这个人好像是从小兵积功升上来的,年纪也比较大,但却职位虽然不比任福和刘平低,但平时却十分的低调,名气也不如两人大,却没想到曹玮竟然推荐了他。
  “除了赵祯这个主将外,老臣还想推荐一位年轻将官担任先锋,这个人名叫周美,以前曾经在先皇身边担任过随身宿卫,后来才放到军中任职,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印象?”这时只见曹玮再次开口道。
  “周美?”赵祯听到这个名字也感觉耳熟,随后仔细想了一下这才一拍大腿道,“朕想起来了,这个人曾经是从西北逃难来的,父皇看他武艺精湛,于是就留在身边做了宿卫,后来父皇去世,他才被放到军中任职,而且还立下不少的功勋,也算是给宫里争光了。”
  “陛下记得很准,老臣推荐的就是这个周美,相比别人,周美在军中的资历其实还很浅,我也只见过他一面,但却给老臣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人敢打硬仗,也擅打硬仗,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若是他为先锋,当可重挫党项人的锐气,为后方主力大军扫清道路!”曹玮当下再次笑呵呵的开口道。
  周美这个人李璋没听说过,事实上李璋对大宋的武将了解不多,除了曹玮、杨六郎等少数几人外,其它人都是他来到大宋后才知道的,特别是上次去西北,也认识了一批武将,但印象中却没有这个周美,估计当时对方也才刚到军中,还没有冒出头来。
  “不错不错,这个周美朕也听说过,的确是一员难得的将才,他为先锋倒是十分合适,至于赵振……”赵祯说到这里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点头道,“那就依曹将军你的意见,命赵振担任此次出征党项的主将,若是能一举灭掉党项,朕也不吝赏赐!”
  随着赵祯的话一出口,主将与先锋的人选也都定了下来,旁边的枢密使张耆也立刻领命称是,枢密院有着调兵之权,任免将领的事也归他们负责,随后薛奎也发表了一下意见,毕竟打仗最消耗的就是钱粮,三司也必须要配合。
  商议到最后,一个大概的出兵方案也确定了下来,不但有主将和人选,以及钱粮和兵力的调动,另外还确定了出兵的日期,现在才刚开春,而且时间也太紧迫,毕竟前期的准备也需要花费几个月,所以曹玮等人都建议在秋天出兵,尽量在冬天来临前结束战争,因为秋天也是党项人储备粮食物资过冬的时节,到时就算灭不掉党项,也能让他们在冬天因缺少物资而元气大伤。
  最后随着赵祯的一声令下,整个朝廷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起了紧张的准备,李璋帮不上什么忙,而且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家去西北,所以就主动承担了许多刘娥葬礼的事,也算是为赵祯和其它的几位大臣分担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到前期的筹备上去。


第四百七十章 学员毕业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双到了六月份,刘娥葬礼的前期事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只是其中还有不少的争议,毕竟刘娥不是一般的太后,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不少逾越之处,这也让礼部十分的为难,这段时间朝堂上经常见到大臣为刘娥葬礼的事扯皮。
  不过万幸的是,大宋的皇后与皇帝一样,都是死后七个月才会下葬,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臣们去为了葬礼的事争吵,李璋能做的事也做的差不多,而且最近他也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所以这几天他就向赵祯告假,不再每天都去皇宫。
  这天一早,李璋骑着马来到武学,现在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如果放在后世,恐怕已经开始给学生放暑假了,但大宋这个时代可没有暑假的概念,而且武学一向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气越是炎热,越是能锻炼学员们的体魄与毅力,所以武学中的操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都准备好了吗?”李璋快步来到宿舍区,当看到一个熟悉的学员也立刻开口问道,这个学员姓曹名佾,正是神话传说中那位大名鼎鼎的曹国舅,只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赵祯的皇后姓张而不姓郭,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曹佾的姐姐应该没什么机会嫁进宫里了。
  “早就准备好了,昨天我也向家里辞别了,随时都可以出发!”曹佾看到李璋也立刻站直身子行了一礼道,相比当初进武学时那个只知道读道书的文弱少年,现在曹佾不但个子长高了一头,整个也变得沉稳了许多,事实上曹佾是武学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另外还有杨文广、狄青等人,全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很好,听说你这次被分配到了庆州?”李璋看着曹佾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开口问道。
  “嗯,我们这一届学员中的大部分都要去西北,听说那边这两年不太平,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战。”曹佾也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他并不知道朝廷正在准备出兵党项的事,事实这件事属于军事机密,除了最核心的一些大臣外,其它人根本没有得到任何风声。
  “嗯,西北党项越来越不老实,甚至屡次侵犯边境,朝廷已经注意到了党项的情况,估计很快就会让你们上战场,到时你们可不要害怕啊!”李璋这时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初他仅仅是在战后去了战场转了一圈,就已经被吓的不轻,更别说在战场上厮杀了。
  “学监放心,其实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去年秋天的时候,武学组织我们去西北转了一圈,而且还和西边的吐蕃人打过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是见过血了。”曹佾这时却十分自信地笑道。
  别看曹佾年纪不大,但却早就已经见过血了,而且还杀了不止一个,其中两个是战俘,这也是武学向边军要来给学员练胆用的,另外还有一个是曹佾在战场上亲手杀的,因为之前杀过两人,所以在战场上时他也丝毫没有手软。
  李璋听到这里也想起来武学曾经组织过学员去军中的事,当下也是哈哈一笑,随后与曹佾又聊了几句,这才又去了其它宿舍转了转,最后还特意来了狄青住的宿舍,只见狄青这时正在打包衣服行礼,宿舍里还有其它几个人,看到李璋也立刻行礼。
  “不必多礼,我和狄青说几句话。”李璋笑呵呵的道,狄青也十分知机,当下跟着李璋来到宿舍外,这时只见李璋才拿出两封信道,“这是我写给金山和曹俣的信,到时你帮我带给他们。”
  “没问题,上次金大哥来信时,还说十分想念你,他在那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我也很想回去看看!”狄青立刻接过信放到怀里道,他本来就是军中选拔出来送到武学的学员,所以这次也会回到原来的部队,也就是曹俣手下的火枪军中,当然职位肯定会比以前高,而且狄青不缺实战,进到军中熟悉一下就能上战场。
  “那就好,你回去后也尽快的熟悉一下手下的将士,今年会有一场大战,到时就是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李璋当下压低声音再次道,他虽然不能泄露攻打党项的事,但却可以给狄青提个醒,这样也好让他早点做好准备。
  狄青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听到李璋的提醒当即也眼睛一亮,甚至他几乎立刻就猜到了李璋口中的大战肯定与党项人有关,而且绝不是以前那种防御战,否则李璋不会这么肯定,如此说来,朝廷很可能是想主动出兵了。
  想到上面这些,狄青也立刻露出兴奋的神色,他是那种为战场而生的人,自从加入军中打了几次仗后,狄青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也只有到了战场上,他才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看到狄青的样子,李璋也知道他猜到了些什么,不过他也没有点破,而是再次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道:“陛下还年轻,进取之心也很旺盛,只要你们这次打好了,定然会增强陛下的信心,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给你们,到时就看你们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了!”
  狄青可以说是北宋历史上难得的名将,可惜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为文官的钳制,导致他处处受制,特别是后来做了枢密使后,更是处处受人牵制,最后甚至有人告他谋反,使得狄青这位面对千军万马都面不改色的大将,竟然日夜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更是抑郁而终。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像狄青这种武将,就该把他们放到边疆去,让他们为大宋开疆拓土,抵御万敌,这才叫才尽其用。
  交待完狄青后,李璋这才转身离开,今天就是第一届学员毕业离校的日子,他也有许多的事情要准备,不过就在李璋刚走没几步,却忽然被人拦了下来!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杨文广的请求
  “学监留步!”就在李璋刚要离开武学的宿舍区时,却没想到忽然被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拦了下来,而当看到对方时李璋也颇为惊讶,因为这个人正是武学中年纪最大的学员杨文广。
  “原来是杨三哥,不知你叫住我可有什么事情?”李璋当下也露出一个微笑问道,杨文广并不是杨延昭唯一的儿子,而是在家中排行第三,而且他年纪比李璋都大,以前还在禁军中任职,所以李璋也不好直呼其名,于是就和曹佾等人一样称对方为杨三哥。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广现在可是京城的名人之一,特别是去年时,大半个京城都在议论他,主要就是他不顾身份,跑到武学和一帮能做他儿子的年轻人一起读书,甚至他儿子也仅比他低一级,这可称得上是一桩奇闻,再加上杨家的名气又大,所以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当然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笑话杨文广不成体统。
  “李学监,我有一件事情想要求你帮忙!”只见杨文广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他本来不是第一届的武学学员,但因为表现优异,再加上年纪又大,所以曹玮和李璋都同意让他提前一年,与曹佾这些人一起毕业。
  “杨三哥不必客气,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李璋再次笑道,他对杨文广也颇感兴趣,之前还想多接触一下,可惜前段时间因为刘娥生病、去世的事,导致他根本没时间来武学,所以与杨文广也没什么太深的交情。
  “这个……”杨文广这时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一咬牙道,“学监,我知道自己的请求有些过分,只是我还是希望您能答应我,不要把我调到河北军中,我想去西北军中,而且越是靠近边疆越好!”
  “呃?你不想去河北边军?”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问道,其实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杨文广被分配到河北,不过想想也正常,他父亲杨延昭是河北名将,镇守的遂城甚至被辽军称为“铁遂城”,有这样的功绩在,身为儿子的杨文广被派到河北也正常。
  “是的,我觉得河北那边不适合我,所以我更愿意去西北!”杨文广这时再次点头确定道,其实他早就想找人帮忙把自己调到西北了,可是曹玮年老,这段时间不怎么管事,本来应该找李璋的,但李璋却整天在宫里,武学里的其它人又不愿意帮忙,所以他也十分无奈。
  “杨三哥为什么想去西北,如果你能给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倒是可以考虑。”李璋当下沉默了片刻这才抬头道,杨文广是个难得的将才,更难得的是他意志坚定,哪怕外界有无数人嘲笑他,他也依然不为所动,这种人如果用得好,日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
  听到李璋的话,杨文广也再次露出犹豫的表情,不过最后他还是一咬牙开口道:“不瞒学监,我来武学为的就是去边军杀敌立功,可是现在河北一带比较平静,很难有什么大的战事,反倒是西北种族混杂,大小战事不断,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地,而且……”
  杨文广说到这里时忽然顿了一下,这让李璋也十分敏锐的追问道:“而且什么?”
  “而且我断定西北恐怕会有一场大战!”杨文广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
  李璋听到杨文广的话也是心中一惊,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地问道:“哦?杨三哥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在下在禁军中呆了这么久,也交了一些朋友,前几天有几个朋友为我送行,从他们那里打听到一些消息,比如朝廷正在向西北调集粮草,而且西北的几路精锐也接到加紧操练的命令,虽然这些事情十分隐秘,但只要仔细的推敲一下,还是能猜到一些事情的!”杨文广这时再次开口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松了口气,本来他还担心攻打党项的机密泄露了出去,却没想到是杨文广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来的,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朝廷调集物资、积极备战这些事哪怕做的再隐秘,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只要门路打听一下,肯定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再次打量了一下杨文广,相比狄青、曹佾这些年轻人,杨文广却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这个年纪正是男人的黄金时期,但其实也是一个人开始衰老的年纪,所以别人可以等,但杨文广却等不起,如果他再蹉跎几年,恐怕只能像原来历史上那样,只能在远比他年轻的狄青手下打打下手,最后直到花甲之年才能独自领兵,可那时的他恐怕已经不能亲自提刀上马杀敌了。
  “好吧,既然杨三哥不愿意去河北,那我就帮你调一下,等下你和去西北的人一起出发,其它的事情我会帮你安排好的!”李璋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道,帮人帮到底,自己既然已经改变了杨文广的命运,那就改变的彻底一点。
  “谢谢学监!”看到李璋答应,杨文广当即也兴奋的道,其实他来找李璋也只是想尽量的试一试,毕竟今天就要离开武学了,时间也有些来不及,却没想到李璋竟然还是答应了他,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意外之喜。
  “杨三哥客气了,你们是武学第一批毕业的学生,日后武学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就要看杨三哥你们的表现了,不过无论你们日后在哪里,我都希望你们能记得武学对你们的教导!”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郑重的神色,也正是因为杨文广这批学员太重要了,所以他才特意抽出时间来给这些人送行。
  “学监放心,我记得当初学监对我们说过一句话,现在我们以武学为荣,日后武学将以我们为荣,学生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绝不会给武学丢脸的!”杨文广当即也站直身子大声道。
  当初他来武学,其实只是把武学当成一个离开禁军的敲门砖,可是随着在武学中的学习,他却慢慢发现武学的不凡,这也让他很快就真正的认同了武学的理念,从那时起,他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武学学员。
  时间已经不早了,杨文广与狄青这帮学员也终于准备完毕,随后李璋将这些人召集到校场,然后简短的鼓励了几句,随后又与他们一起吃了最后一顿饭,这才命令这些人扛起行囊离开武学,外面有专门的官员接待他们,到时将安排他们分别去西北或河北,并且安排到各个军中任职。
  李璋扶着曹玮站在武学大门后面的一座小楼上,看着大门前那帮学员被分成数队,然后跟着接待的官员陆续离开,这让两人脸上也都露出几分不舍的神色,特别是曹玮,因为在这批学员中,有不少都是他的子侄辈,更有几个孙子辈,现在都要离家远行,去战场上搏一个前程,这也让曹玮显得有些悲伤。
  “这帮学员都走了,只是不知道几年后,他们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看着远去的学员,曹玮忽然用一种沉重的语气低声道,作为将军,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战场的残酷了,无论你出身如何,是高、是矮、是美、是丑,到了战场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哪怕是大将军,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在战场上?
  李璋听到曹玮的话也是心中发堵,这些学员都是他亲手招到武学中的,亲眼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甚至李璋可以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可是这些人中注定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毕竟只要打场,就总会有伤亡,而在即将到来的对党项战争中,这些人的名字就可能出现在伤亡的名单中。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的情绪也更加低落,最后更是有些怀疑地问道:“曹伯父,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曹玮也听出了李璋的言外之间,不过他却是忽然站直身子瞪大眼睛道:“屁话,他们即然进了武学,就要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这也是武将最好的归宿,与其空活百年,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战上一场!”
  曹玮是个传统的武将,受的也是正统的武将教育,所以他虽然伤感,但并不会后悔,毕竟身为武将,就要有战死的觉悟,否则又该由谁来保卫大宋的疆土?
  听到曹玮的怒骂,李璋反而感觉好受了一些,当下微微一笑也没有再说什么,然后搀扶着曹玮下了小楼,曹玮的身体一直不好,哪怕武学这边有李璋盯着,曹玮依然免不了操心,而且他的年纪也太大了,连他自己也感觉自己撑不了几年了。
  随着武学第一届学员的毕业,武学似乎也冷清了许多,不过当亲一届的学员被招进来后,武学也再次变得热闹起来,似乎一切都与以前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李璋也再次回到宫中忙着刘娥的葬礼事宜,不过暗中他却在关注着西北的情况,如果不出意外,九月初就是大宋出兵之时。


第四百七十二章 集结
  八月中秋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在外的游子也在思念着破旧家中的亲人,只要是能回家的人,在这天也几乎全都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宋境内也是一片详和。
  庆州城西十里是一片山川,山势也颇为陡峭,大宋这里驻扎着一支精兵,主要是作为拱卫庆州,这样万一有敌人打到庆州,这里的宋军也可以飞奔驰援,平时这里也可以作为练兵之所,不过就在前段时间,却有大批的兵力聚集在这里。
  “将军,永兴军的三千精兵已经赶到,这是最后一支了,现在五万人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咱们什么时候出兵?”议事厅中,曹俣这时一脸兴奋的向帐中一位四方大脸,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道。
  “不要着急,大军集结后还需要操练一番,否则难堪大用!”只见这个四方脸的中年将领十分沉稳的道,他就是曹玮推荐给赵祯的鄜延路副都总管赵振。
  “将军,我知道出兵时间是机密,可是咱们都来这么久了,也操练不短的时间了,现在眼看着秋天都过去一半了,可朝廷却还是按兵不动,总不能一直等到冬天再出兵吧?”曹俣当下再次厚着脸皮问道。
  几个月前,曹俣的火枪军也被征召来到这里,刚开始曹俣还以为只是普通的操练,可是后来随着来的军队越来越多,他也慢慢的感觉有些不对,于是就和军中一些认识的人讨论了一下,结果这些人很快就断定,朝廷很可能是要派他们出征,而在西北这一带,除了吐蕃人外,也只有党项值得大宋集结这么多军队了。
  “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虑,你们这帮年轻人不要天天只想着上战场砍人头换军功,也要考虑一下出兵的风险,以及一些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更有把握!”赵振不愧是曹玮推荐的人,性子是四平八稳,在这时依然十分沉得住气。
  听到赵振这些话,曹俣也有些无奈,赵振身为主将,肯定知道出征的所有计划,可是赵振的嘴巴严的很,不到出兵的那一刻也丝毫不会泄露半分,这段时间他们旁敲侧击的问了无数次,可是赵振就是不说,到现在他们即不知道出兵的日期,也不知道要打谁。
  至于出征的目的倒还好好猜,无非就是两个目标,吐蕃和党项,其中吐蕃虽然人多势众,但内部早已经分裂,而且离庆州也有点远,所以就算赵振不说,军中大部分人也能猜出来,这次出兵的目标很可能是党项的李元昊。
  “将军,您就不能透点口风?下面的兄弟可都有些等不及了。”最后曹俣再次无奈的道,他是拿赵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别老打听这些没用的,回去给我好好操练,出兵时自然会告诉你们!”赵振这时也有些不耐烦的道,如果不是曹玮老将军向陛下推荐了自己,他也懒得和曹俣说这么多废话。
  看到赵振有些不耐烦了,曹俣也不敢再多问,只能一脸郁闷的离开了,不过他出议事厅,就被一帮与他级别差不多的将领围起来打听消息,这帮人都想知道什么时候出兵,只是问了许多次都没问出来,本以为赵振看在曹玮的面子上,说不定会对曹俣透露点消息,可惜他们注定还是要失望了。
  曹俣与失望的众人聊了几句后就告辞回到自己驻扎的营地,火枪军中经过艰难的扩编之后,现在总算达到了七千五百人,算是达到了三个军的配制,这个军不是后世的军,而是宋朝的军事编制,其中一军有五营,一营有五都,每都为一百人,所以一个军就是两千五百人。
  “指挥使,赵将军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出兵?”曹俣刚回来,只见狄青就立刻窜过来高声问道,狄青从军校回来后,依然在曹俣手下担任营指挥使一职,职位不是很高,主要是狄青太年轻了,职位太高容易招人嫉妒,不过等到他这次能立下功勋,日后再升迁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赵将军的嘴太严了,一点口风都不肯透露,吩咐手下的兄弟老老实实的等着吧!”曹俣这时端旁边的茶壶猛灌一气,随后一脸无奈的道,其实都到这种时候了,而且大军集结后整个营地已经封闭,严禁任何人进出,甚至方园数里都是禁区,根本不用担心走漏风声,可是赵祯却谨慎的过分,这让他也没办法。
  狄青听到这里也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从军校赶到西北后,才刚了金山一面,就接到命令全军集结在这里,而且一半就是几个月,虽然人人都知道要打仗了,可是这么长时间没有任何消息,使得他们都快被憋疯了。
  “对了,你上次不是说想拜郭将军为师吗,我替你问了,郭将军也说了,要是你能在这次出征表现出色,而且又能在他手下支撑十个回合,他就答应传授你武艺!”这时曹俣忽然想起一件事,当下笑呵呵的向狄青道。
  曹俣口中的郭将军名叫郭遵,以勇武冠绝三军,而且不但是他,郭家的其它人也都是身手不凡,郭遵更是号称打遍军中无敌手,狄青一直想在武艺上打败野狗,只是光靠他自己练肯定不行,必须要得到名师的指点,所以他在听说了郭遵的大名后,才起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真的!太好了!”听到郭遵愿意收自己做徒弟,狄青也不由得惊喜的大叫一声道,虽然郭遵提出了条件,但这在狄青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毕竟有不少人求着郭遵收徒人家却连理都不理。
  看着狄青高兴的样子,曹俣也不由得哈哈一笑,自从狄青回来后,他就发现狄青变得沉稳了许多,只是在习武这件事上还有些执着,现在的狄青才更像当初自己刚认识时的那个狄青。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了,赵振也对这五万大军重新部署,并且进行了几次联合演练,而就在八月刚过,赵振忽然下令全军开拔,大宋与党项第一次全面战争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宋的獠牙
  九月份的西北已经颇为寒冷,田野里已经青黄相间,不少的草木都开始变得枯黄,天地间也忽然间多了几分萧杀之气,连平时随处可见的鸟雀都少了许多。
  随着夜幕的降临,西北的荒原也慢慢的被黑暗吞噬,整个大地似乎都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绝大部分的生物都回到自己温暖舒适的家中进入睡眠之中,然而就在这时,这片荒原却被一阵急促的行军打断。
  杨文广身披轻甲,手执着家传的斩马刀快步前行,而在他的身后,则是一营五百人的精锐,虽然西北的夜晚十分寒冷,但杨文广与身后的将士们却一个个头冒热气,因为从夜幕降临后,他们就一直急行军,而在天亮之前,他们也必须到达预定的地点。
  杨文广也是这次参加进攻党项的将士之一,说起来他还是十分幸运的,本来他应该被分配到河北去,但因为李璋的帮助,使得他在离开武学那天改为去西北,而且还被分配到周美周将军的手下做营指挥使。
  更加巧合的是,周美这次被任命为攻打党项的先锋官,而杨文广来到周美的手下后,也很快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周美的注意,所以这次出征时,杨文广与手下的将士也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突袭党项靠近大宋边境的一个部落据点。
  对于周将军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杨文广也十分重视,而据他得到的消息,这个据点内的党项部落并不是很大,大概有两三千人左右,除掉老弱病残和妇人孩子后,剩下的可战之士大概有七八百人左右。
  从人数上来看,似乎杨文广与手下并不占优,但杨文广并不担心,因为他手下的这五百人全都是他亲自操练过的精锐,最近几次操练,他们营都能在周将军手下拿到第一,要知道杨文广才接手这个营没几个月,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也是周将军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算是对自己手下的将士有信心,杨文广也没有丝毫轻敌,其实他们这一营早在两天前就来到了党项据点的外围,但他却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派人侦查了一下这个党项部落,摸清了对方的虚实后,这才连夜赶路,准备在天亮之前对这个党项部落发动突袭。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