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话分两头,得知西安事变爆发后胡卫东心中一定,与福特公司的谈判顿时进展神速,圣诞节前合作协议就得以正式签字,不久前刚刚在美国注册的皮包公司“中福国际”以名下的氧气顶吹转炉、吉普等越野车型、流态化沸腾炉焙烧技术、锌锰碱xìng干电池(最早的碱xìng电池,历史上于1950年发明,1957年申请专利。)、异烟肼的结构成分与生产流程(这种药很容易仿制,保密没什么意义。只能申请专利,青霉素则不同。)、圆珠笔等一共57项在美国申请到的专利以及在其他国家(中国除外,不过这时的中国也没什么专利保护的概念就是了。)申请专利的权利(注1),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福特公司合资成立“中美福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福股份”(注2),此外福特公司还必须立即向中福国际支付3000万美元现金,等于是胡卫东拿这些专利权的七成所有权换到了6000万美元。

其实相对这些专利的真正潜在价值,哪怕只是七成的所有权,总价值也绝对要远远超过6000万美元(历史上吉普车仅仅在二战几年期间的销售收入就有好几亿美元,如果能够独占市场。利润至少几千万总该有,而其他上面列出的任何一种发明,利润空间都比吉普车更大,尤其是圆珠笔、干电池之类不显眼但需求量极大的小商品。),但是如今可不是二十一世纪。风投这个行当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再重要的发明。专利权本身也很难卖出太高的价格,何况即使是总资产十几亿美元的大财团,现金流其实也远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充裕,所以胡卫东因为心急抗战之需而要求立即支付现金后,自然价钱就肯定要大打折扣了,也多亏是赶在1937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签订,否则福特公司恐怕就未必舍得付出这么多现金了。

不过,墙里吃亏墙外补,胡卫东特意要现金,而且是立即支付,自然是有理由的,谈判后没过几天,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以比当初29年大萧条爆发时更加迅猛(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破坏力相对小得多。)的速度席卷美国,并迅速蔓延到欧洲乃至全世界,胡卫东得以用比谈判前便宜得多的低廉价格收购清单中的各种机器设备,招雇美国人才到根据地工作的开价也因此得以削减不少,损失一下子就赚回来了。虽然胡卫东对经济不太在行,但后世有几个人不知道熊市里是“现金为王”的?

注1:以赤sè党的现状,想在短时间内将各国的专利权都申请到是不可能的,因此胡卫东提出了将专利申请权一并出售的方案。对于福特公司来说,这个方案虽然代价较大,但只要能够以此赚回更多,还是可以接受的,老福特可从来都不是一个舍不得投资的人。。。。。。

注2:公司总股本为一千万,福特公司占4成股份、中福国际占3成股份,剩余的300万股以每股10美元的基础价格上市募资,所得全归中福国际【可以理解成是中福国际原来占股6成,现在拿出3成股票在市场上抛售。】。ps:由于股票定价“过高”,美国的银行券商大多不愿认购,好在司徒美堂以支援抗战的名义(也有借福特公司这棵大树改善华人华侨在美处境的因素)广泛发动北美爱国华人华侨、乃至其他地方的一些爱国华侨富豪大量购买,这300万股才终于全部卖出。后来随着该公司rì益发展壮大,股票价值不断上扬,当初嫌贵没买的美国人和那些极端**的香蕉人无不悔青了肠子,而华人的踊跃参股更令中福股份的实际控股权掌握在了中国人的手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花钱如流水

但即便如此,胡卫东还是感觉手里的钱很不够花,要知道连出国时带来的1200万英镑在内,他手头的现金最多时达到了1亿2千万美元,这笔巨款已经超过了南京zhèngfǔ一个季度的财政收入,可是一花起来胡卫东却还是深深地感到“钱到用时方恨少”。。。。。。

光是搞定包括特斯拉这个怪物在内的一众高端人才,胡卫东就花掉了一千五百多万美元,而且rì后还会有持续的支出,其中特斯拉的花费最大,不过也算是物有所值,各大基干工业中耗费最大(包括动力、发电、输变电三大块,以及相应设备的生产维修,所需投入比任何一个部门都大。)的电力工业只需要1500万美元就可以建立起完整的体系,绝对是莫大的惊喜。

必须说明的是,特斯拉狂爆永磁发电机应急的方案结合超越时代的稀土永磁材料之后变得极具实际意义,因此胡卫东可以主要购买装机容量3000千瓦以下的中小型发电机和相应的汽轮机与水轮机,因而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中捡到了很多便宜货(在这个年代,即使是经济危机期间,能够生产大型设备的企业也很难倒闭,以中小型设备为主要目标,就可以专挑那些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企业下手,价格会便宜很多。),但他却又必须额外收购稀土开采、冶炼与分选提纯等必需技术和相应设备,短期投资其实并未减少,特斯拉帮胡卫东省钱主要是体现在采购针对xìng增强,从而减少了浪费上。。。。。。

采油、炼油、石油化工及其上游的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美国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因此相关设备胡卫东自然优先在美国采购,而为了尽快将南阳油田开发利用,这方面不光要保证质量与门类,数量上也不能短缺。所以耗资极其惊人,甚至大大超过了电力方面的花费。值得一提的是,购进的设备当中。炼油与石化的比重要大大高于采油,因为原油不够还有页岩油、煤化油等替代品,而原油过剩就纯粹是浪费了,而且采油设备国产化的难度也远远小于炼油与石化设备。事实上胡卫东还在美国雇了一些技术人员。让这些人按他说明的设计思路研制后世逐渐替代了目前的主力采油机械“磕头机”的“双驴头”采油机,由于技术难度不大,很快就获得成功并申请了专利。“双驴头”采油机的开采效率比“磕头机”高将近一倍,而耗能却节省了几乎一半,优越xìng显而易见。但由于设备造价较贵,还必须更换一些配套设备,那些老油井换装“双驴头”采油机未必划算,尤其是在还必须为此支付专利费的情况下,因此这项专利短时期内的直接获益并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现在的石油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反而没这个负担,故而得以在一开始就站在比那些先进国家都高的平台上。。。。。。

除了这种主要自用的技术。胡卫东还花钱雇人在美国研究一些他比较了解而中国又没研究条件的技术与发明。其中尼龙这种后来的暴利商品更是重中之重,虽然目前杜邦公司已经有了尼龙的专利,但他们还未研究出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而且他们现在只发现了尼龙66,胡卫东让研究人员去搞的却是舒适xìng更好的尼龙6,所以并不存在侵权问题。当次年尼龙6解决了工业化生产难关后。尼龙及其产品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润,令原本只是皮包公司的中福股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飞快发展了起来。但令胡卫东可惜的是。利润必须分给福特公司4成之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没有福特这座大树罩着,就算中福国际是真正的美国公司,在十几亿美元的庞大利益诱惑下,也难保没有大财团铤而走险,何况只是一家华资企业?

除了电力与石油,钢铁与化肥也是胡卫东引进设备技术的重点,但胡卫东暂时只是每个必须门类稍许购买一点,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在此之外,除非价格实在有吸引力,否则他不会选择在美国购买,因为美国所用的度量单位大多是美制而非公制,引进后还得改换过来,不但费时费力,还会降低jīng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在美国购买了很多南瓜种子和马铃薯种,目的是为了迅速提高中原根据地的粮食产量。须知同样是南瓜,中国的一般也就几斤到十几斤,几十斤就算是非常大的了,而美国的南瓜普遍都能长到几十斤,最大的甚至超过了一千斤,而马铃薯的情况也差不多,咱们一般多是几两一个或者更小,而美国的土豆几斤一个的都不稀奇。很明显美国南瓜与马铃薯品种的单产要明显高于中国,虽然口味上要差一些,但抗战期间河南百姓几乎一直都在饥荒的威胁之下,其间更有1942年那次饿死300万人的特大旱灾,让根据地百姓吃饱、甚至只是不饿死是首要的任务,好不好吃又哪儿能顾得上啊?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胡卫东一直十分重视,但是那毕竟费时长、见效慢,而且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但军粮的需求会不断加大,难民的涌入也是迟早的事,胡卫东这也是未雨绸缪啊!

此外,胡卫东还大量收购了一些国内不能出产的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其中在加拿大与美国镭提炼厂“收垃圾”低价买到的大量高品位铀矿对于中国rì后的贫铀穿甲弹的研制与核能研究无疑将起到莫大的帮助。。。。。。

注1:铀及铀的化合物的比重普遍非常大,因此很容易估算出大致的品位高低,胡卫东购买的是镭提炼厂提取镭后剩下的矿渣,价格异常低廉,加上后来在欧洲买到的,一共有好几百吨,含铀量超过40吨,却只花了区区一万多美元,还顺便延缓了后来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实在是赚大了。。。。。。

p

第一百五十六章前往欧洲

此外,胡卫东也没忘记以科研需要为由,提前采购气体离心机、离子交换树脂等重要器材以及相关的生产设备,只要铀235的自分裂现象一公布,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就可以马上开始,咱们工业与科技基础远不能与西方和苏联比,只能笨鸟先飞来赶时间了。当然,真正的实验器材胡卫东也确实买了一些,即便科学家都因为抗战的需要而全部搞应用了,至少大学里也还是需要的。。。。。。

虽然没有放开了买,但胡卫东还是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在美国花掉了七千万美元,可是光有设备是不够的,能够cāo作这些设备机器的人员同样、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而目前的中国、或者说是中原根据地很多工业部门根本就没有,从业人员自然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因此毫无疑问,胡卫东只能在美国招聘,但一直对美国的高工资称羡不已的他这时却只想大骂一声“工资定这么高要死啊!”。。。。。。

即使在大萧条中,美国工人的平均年工资依然高达七八百美元,熟练的技术工人更是至少上千,而此时的中国不但贫穷落后,而且笼罩在战争的yīn云之下,即使开出5倍工资并且预付1年,愿意冒险前往中国工作的美国人也没有多少,而仅仅是解决工业门类“有”与“无”的问题,就需要引进上万工程师和技工,这花费是胡卫东现在根本拿不出的。。。。。。

“只能尽量呼吁华人华侨青年回国了。。。。。。”,胡卫东无奈地暗叹道。

可是北美华人地位低下,很多重要的工作岗位根本轮不到他们,而且北美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也不像南洋那么大,筛选余地小得多,即便司徒美堂累得老眼昏花,愿意归国的华人华侨越来越多,也还是不能满足胡卫东的要求,终究还是得花高价至少外聘两三千人才行,可这还是太贵了。要知道胡卫东现在还准备去欧洲继续扫货呢,将钱早早用光怎么行?

好在胡卫东这次带来了毛泽民这个理财专家,他不但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熟悉了美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状。还从中发现了很多可以省钱的点子,比如食宿全包(此时美国物价并不比中国高,包食宿其实并不能省钱,但可以大大减少一次xìng投入的外汇。从而明显缓解现金压力。)、给他们买保险等等,艰难地将平均工资压到了他们在美国工资的3倍,平均预支工资的时间也被减少到半年。在胡卫东离开美国之前,一共招聘到3000多名美国人,需要一次xìng支付的现金将近一千万美元。虽然还是很贵,但已经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此外,胡卫东还请福特公司帮忙培训华人技工,等到他们学成归国,不但技工数量上会更加充足,那些薪水高得让他痛心的鬼佬也差不多可以逐步打发回国了。。。。。。

胡卫东并未在美国待太久,2月份经济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不久,他便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虽然如今美国的工业规模甚至不逊于整个西欧。但在科技水平上欧洲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而且除了英国之外,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采用公制单位,无论是消化投产的效率还是生产加工的jīng度,都比美国货更具优势,尤其是德国、瑞士等这几个原本就以jīng工著称于世的国家。。。。。。

英国虽然基本上是英制单位为主。但胡卫东还是踏上了英伦三岛,因为这里有一些不能错过的杰出人才。其中正在伦敦大学读研的后世钢铁工业的权威专家邵象华在与胡卫东交谈之后毅然放弃还有几个月就能到手的硕士学位提前回国。后来为根据地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而历史上造出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却一直得不到足够资金支持的喷气发动机之父弗兰克。惠特尔也被胡卫东的诚意和许诺打动,同意到中原根据地工作。

其间还要一个意外的惊喜。历史上一直以发动机、尤其是飞机发动机而闻名天下的英国罗罗公司迫于经济危机被迫裁员,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优秀人才,即使是被淘汰的,也是罗罗公司出来的啊!虽然由于英国佬骨子里的高傲,胡卫东花了巨大的代价也只搞定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员,但这些人不但能力出众,更是一门心思想要造出比罗罗公司更好的飞机发动机来打老东家的脸,抵达根据地后工作热情异常高涨,为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难以替代的卓越贡献。。。。。。

与美国人相比,英国人的平均工资要低一些,但是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前往中国,其他西欧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使是陷入内战而人心惶惶的西班牙,国民也大都选择前往邻国而非是遥远的中国,结果胡卫东在欧洲挖到的技工还没有在美国收获的一半,幸亏他在美国时不顾代价地引进了至少满足最低限度工业化要求的人才队伍,否则他现在搞不好还得再回美国招人才行,那可就太cāo蛋了。

法国虽然国力不如美苏德英,但是在经济危机下产能闲置率与工人失业率却是最高的,而且工业部门十分齐全,技术水平也不算差,因此很自然地这里就成为了胡卫东采购机器设备和引进工人的重点,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同时,法国银行业十分发达,胡卫东现在手头正紧,自然就打起了空手套白狼的主意。而此时法国的银行资本正发愁没人贷款,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胡卫东成功争取到了金额两千万美元、十年还清的长期贷款,虽然年息率高达两成,但法国人同意胡卫东提出的39年起才开始分批偿还本息后,就注定了他们被坑的命运。。。。。。。

中福国际所占中福股份的3成股份被胡卫东拿来充作贷款的抵押,但这种办法只能用上次,于是胡卫东很自然地想起了目前已经渐渐在欧洲获得神药美誉的青霉素。可是,青霉素确实财源滚滚,但是那些外国商人都谨慎得很,没有足够的现货摆在眼前,他们才不会为了一个空口白话的“专营权”付出太大代价。。。。。。

p

第一百五十七章易货交易

胡卫东也想过转让技术来获得大笔现金,但是青霉素技术一旦转让出去,以中国的国力根本无法阻止对方将其再次转卖给别的国家,所以这钱基本上也就能赚一次,胡卫东的期望值自然也就相当地高,没有八千万美元现金他肯定不卖,而美英法三国都是不可能接受的,意大利国力不够,只有两个国家有这样的可能,一个是苏联,一个是德国,因为它们都已经开始进行战争的准备,可以大大降低伤病员死亡率的青霉素在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就具备了超出金钱之外的战略价值。。。。。。

但是苏联从来就没什么商业道德,赤sè党内又有不少内鬼,它是几乎不可能出高价的,因此胡卫东便将目标改为了虽然极端**而且同样缺乏信用,但比苏联更加有求于己而且没什么空子可钻的纳粹德国。当然,胡卫东也不会过分冒险,他在美国时就了解到老福特曾经在纳粹党处境艰难的时候给予过重要支持,而希特勒至少不是恩将仇报之人,因此有了老福特的引荐,再将谈判地点设在法德边境,就基本杜绝了德国人下黑手的可能xìng。。。。。。

希特勒虽然极端**,但是为了德国的利益,目前尚未完全丧失理xìng的他还是可以暂时压下个人情绪的,他很清楚,德国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口不足,而一旦有了青霉素。德军官兵就几乎有了两条命。这比任何一种新式武器对德军的帮助都大。而且由于江南红军的死灰复燃,严重影响了国统区钨矿砂的生产,导致德国现在就连生产武器装备的钨都不够,更不要说是战争储备了,因此希特勒很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将钨的问题一并解决。另外,这也算是还老福特一个人情吧!

由于双方都是时间紧迫,因此谈判出乎意料地顺利,只是德国现在外汇不足,胡卫东又不愿接受帝国马克,最后双方只能进行易货交易。德国以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各种物资交换青霉素的最新菌株、实验数据和全套生产技术,同时以现金向赤sè党购买金属钨。

虽然卖价与心理预期相比低了点,但德国的很多jīng密机械与实验仪器花钱也很难买到,所以综合来看并没有亏。当然。30000吨模锻式水压机等德国独有、而又对军工制造能力有着直接影响的战略xìng核心技术德国人是坚决不肯转让的,但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化肥、光学玻璃、钟表制造(连一级的干部终于可以人手一块表了,这对提高各部队的作战协同能力将有很大帮助。)、电机、医药等诸多门类的先进设备德国人都拿了出来,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特别是其中的3000吨zìyóu式水压机、8000吨模锻式水压机、大型拉床、钻床、热处理设备等各种制造大炮必需的重型设备更是令胡卫东颇感惊喜,只要这些好东西能够平安运到苏区,胡卫东绝对有信心将身管自紧与电渣重熔技术也搞出来,那时理论上巩县兵工厂就可以造出203mm口径以内的任何一种大炮(水压机的压力小了些,但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带来了更加先进的锻压工艺,使得水压机的锻压能力提高了五成以上。也就是说,3000吨的水压机差不多可以当成5000吨的来用。),当然,暂时还只能是理论上,毕竟就算设备可以安全运到根据地,工人要想熟练cāo作,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不过,德国人自然也知道这些设备运到中国后必然会引起rì本的强烈不满,因此他们将这些过于显眼的大型设备都拆了开来,以“废铁”的名义运往中国。如果中国人不能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那就只能怪他们自己没本事了。。。。。。

胡卫东回国后才知道德国佬玩出了这些花样,却又不能不要,从欧洲运到中国,路途十分遥远。重运一趟的话,等下次运到中国的时候。只怕rì军已经全面入侵,那时即使真是些废铁,恐怕也很难运进根据地了。

不过胡卫东自己也不是什么善茬儿,他顾虑到希特勒这人素来毫无信用,提出德国必需先付一半的定金,还摆出古代蔺相如的那套理由说“世人都知道,德国强,中国弱,只要德国不骗中国,中国又哪儿敢骗德国呢?”,希特勒急于得到青霉素和钨,在交涉将定金的数额压到一千五百万美元之后,最终接受了这个要求,德国人后来将那些设备拆成零件运到中国,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报复吧?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引进了一条德国原装二十响的生产线,由于二十响在大兵团作战中十分鸡肋,所以老蒋也难得地放了行。但就连德国人也不知道,这种对于赤sè党的敌后武工队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犀利武器,而且藉由这条生产线的仿制、以及山寨和原版的比较,中国的工业建设者们对于产品质量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整体工艺水平也因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李四光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跟着胡卫东出国期间虽然游历各国长了一些见识,但因为很少有机会到山野中去的缘故,对他的专业帮助有限,因此早在胡卫东前往欧洲之前,李四光就表示自己想回国了,可是胡卫东带他出来是早有考虑,又怎么可能让他现在就离开?于是胡卫东很快就给李四光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德国找石油?”,李四光闻言不禁一愣。

“是啊,德国同样是陆相地形而一直被认为没有多少石油储量,但有些地区是符合你说的成油条件的,而且我以前就去过德国,知道有些地方存在着储油地质结构,虽然有机质蓄积量不能与咱们的东北华北比,但应该还是有些石油储藏的。最关键的是,这儿是欧洲,哪怕找到一个中型油田,影响都会比在中国找到了大油田更大,到时候你的地质力学理论就有可能被世界地质学界所接受了。”,胡卫东笑着怂恿道。

p

第一百五十八章找油

穿越前胡卫东曾经因为好奇了解过欧洲石油储量,结果惊讶地发现德国历史上居然足足采出了2亿多吨原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每一年的产量都不少于一百万吨,多的时候更有好几百万吨。),加上还未开采出来的石油储量,那就更多了,虽然这个数字与那些产油大国不能相比,但如果按单位土地面积来算,德国历史上探出的石油储量居然比中国还多一些,胡卫东后来还查了不少别的相关资料,对历史上德国主要的产油区也知之甚详,现在正好能够用上。

目前德国尚未找到的可采石油储量至少有2亿吨,其中哪怕只有一半可以开采出来,也能增加几百万吨原油的年产量,这虽然与美苏这样的产油大国无法相比,却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德国缺油的现状,进而影响到未来的二战进程。自从华北抗战以来,胡卫东对于中国独力打败rì本已经充满信心,因此美苏这两个战后的超级大国自然要尽量削弱了,而德国就成为了胡卫东心目中一把可以利用的“刀”。再说了,真能找到石油的话还能赚到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李四光自然不知道胡卫东的心中所想,闻言有些心动,答道,“只怕时间上来不及。”

“我们至少要一个月后才离开欧洲,这段时间里你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用不了几个钱,积累一点经验也是好的嘛。”。胡卫东笑道。

于是李四光立即就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很快就发现欧洲虽然石油储量不多,开采条件也偏差,但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人素质也较高的缘故,只花了几天时间,第一口勘探油井就立了起来,这速度在国内根本不敢想象。而胡卫东圈定的那些范围其实已经相当jīng确,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勘探的速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李四光就找出了第一个有开采价值的油点,其后更是不断采出工业油流,探明储量迅速超过了三千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消息传出后顿时轰动了世界,作为投资实体的中福股份股票价格连续多rì上涨,而李四光的名字在国际地质学界也渐渐有了一些名气,尽管此时的西方人依然顽固地否定地质力学的科学xìng。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希特勒了,他很清楚德国即使在战争初期的偷袭得手,一旦陷入持久战,人口与石油的不足就会成为致命的隐患,现在好了,先是有青霉素变相缓解了人力的不足,现在德国南部又连续发现了多个油田。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带来的,这下种族观念极强的希特勒也不禁对中国人另眼相看,除了运往根据地的第二批货物不再拆解得那么彻底之外,**方面居然也得到了好处——德国方面提前交付了一批武器弹药,而这批物资足以装备好几个师。。。。。。

胡卫东离开欧洲的时候将李四光也带走了。但在他圈定的那些勘测地域中,中福股份有限公司就地招聘到的地质学家与石油工程师仍有很大收获,而这些发现又激励了德国zhèngfǔ,使得德国乃至后来合并的奥地利境内都兴起了寻找石油的狂cháo,以致于欧战爆发时德国(含奥地利等战前获得的土地)的原油年产量竟然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吨,这不可避免地对二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对石油资源极为渴望的rì本zhèngfǔ也因此加大了在东北地区勘探石油的力度,但大庆油田的平均油层深度接近1500米,而rì本此时的钻探深度连一千米都不到,自然都是白费功夫。加之rì本的地质学家深受西方“海相成油”思想的影响,又出于习惯xìng的歧视,潜意识里始终不愿相信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理论,因此勘探的信心严重不足,而且rì本的国力也远不能与德国相比,节约思想更是达到了几近病态的地步,在花费了几百万美元还是一无所获后,rì本zhèngfǔ终究还是放弃了在东北找油的努力,而将解决石油短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

中福股份在德国的石油勘探不但带来了不菲的直接收益,而且还因此更容易获得各国银行的贷款,这些钱基本都用于支付诸如引进人才的工资等后续的境外开支,很好地填补了那些专利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获得暴利之前公司的收入真空。不过说老实话,胡卫东让李四光在德国找油,主要只是为了看看这位理论上的大家在实践中的水平罢了,确认了他的能力之后,胡卫东便于归国途中放心地将他带到了自己的真正目标。。。。。。

由于南阳油田的提前发现,这个时空中国的石油年产量在三年内至少能达到一百万吨,如果加上胡卫东计划中的玉门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那就更多了,这搞不好就会诱导鬼子放弃南下计划而一心跟中国、特别是红军死磕,那时就可能出现鬼子陆军主力拼光而海军实力还在的情况,真要那样的话,中国陆军再强也没法彻底打败rì本,而rì本更有可能向美英服软,万一美英再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庇护rì本,事情可就真大条了,因此无论如何胡卫东也要想办法让鬼子继续将目标转向南洋。为此他准备双管齐下,一是在中国战场狠狠地揍鬼子,让他们意识到想要占领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则是想办法增强南洋对鬼子的吸引力。。。。。。

历史上南洋吸引鬼子的是什么?自然是资源,尤其是橡胶与石油,橡胶南洋本来的数量就足够rì本使用,再多也没什么意义,而石油则不同了,光是rì本的海军,需求就几乎是个无底洞。历史上太平洋爆发前南洋的石油年产能大约是七八百万吨,如果这与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产能相比优势不算太大的话,那么若是南洋石油的年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