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是这个时空最可怕的第一代重型反舰导弹,由于本身的惊人重量(全重超过20吨),以及从上而下俯冲打向水平甲板的攻击方式,“海鹰…1”只需一枚就能令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丧失战斗力、甚至直接击沉,就算是蒙大拿或者兴登堡这样的超级战列舰,也只需要三五枚命中就可以击沉,如果是驱逐舰这样的轻型舰艇,“海鹰…1”甚至可以自上而下完全击穿其脆弱的舰体。。。。。。
注1:生产氢弹需要原子弹来点火,而中国两次核试验后已经仅剩1枚原子弹可用了,虽然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浓缩铀和钚的工业化生产,但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一年的产量只够造两枚2万吨级的原子弹而已,再加上中国核武器的研发进度快得惊人,估计一年后试爆氢弹的其他条件就都准备就绪了,所以原子弹不省着点用是不成的。
第八百零九章科技强国(中)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和书友“萨扎比”投出的2张月票^_^
防空导弹的研制相比反舰导弹要更晚一些,因为二战初期的飞机太廉价,而导弹作为“高科技”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将造价降下来,靠它防空的话,明显是得不偿失。但是造价接近上百万美元的b…29战略轰炸机出现后,防空导弹就有了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地面雷达引导较易实现,技术上难度比反舰导弹小得多,因此虽然立项较晚,却几乎与反舰导弹同时获得成功。
在“911工程”之外,1946年里中国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也为数不少,但同样集中于军事领域。举例来说,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将性能先进的歼…2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和水滴形潜艇卖给日本,正是因为国内已经研发出了更好的产品。。。。。。
由于并行工程学的应用,早在歼…2才刚刚完成首飞的时候,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就已经正式立项,而钛合金的研究则因为火箭同样需要而开始得更早,加之又有胡卫东提供的歼…6设计图样作为参考,所以这款被命名为“歼…3”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能够在1946年定型入役,其实并没有太过超出胡卫东的预料。
不过,若非吴仲华在喷气发动机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歼…3”的研制成功至少还要晚上三年,这就是天才的作用。没他们未必就一定搞不出来,但是所花的时间和资金却肯定会大大增加,在目前中国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也无怪乎胡卫东虽然对吴仲华的性格颇为诟病,却一直对其给予特别的关照了。
水滴形潜艇在潜艇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水上航行速度太慢,这一点对于反潜经验丰富的敌人来说,是很容易加以利用的,德国潜艇部队现在不复昔日的威风就是为此。事实上,水滴形的设计只有用在基本不需要上浮的核动力潜艇或者装有aip(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系统的常规潜艇上面。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问题是。除了历史上战后国力之强无以伦比的美国,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奢侈到完全用造价昂贵的核潜艇来替代常规潜艇的作用,而aip系统的研制也同样技术难度很高。于是,历史上后来就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对水滴形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潜艇看上去不再像是水滴的形状。而更像是一条鲸鱼,这就是所谓的“鲸形潜艇”。
与水滴形潜艇相比,鲸形潜艇的水下航速要慢一些。但是依然要快过商船,所以并不影响其最主要的作战任务——破交,加之水滴形潜艇的水下航速同样不可能快过作战舰艇的水面航速,因此水滴形潜艇能够执行的任务,鲸形潜艇也一样可以很好地完成。而鲸形潜艇的水上航速却比水滴形潜艇快得多,同样能够超过商船,这就使得它在必要时可以上浮追击目标,战术上要比水滴形潜艇灵活得多。。。。。。
深知水滴形潜艇缺陷的胡卫东早在当初水滴形潜艇的试验型号初次海试的时候,就开始秘密立项研究鲸形潜艇,到1946年终于定型入役,被命名为“明”级,除了良好的航行性能,这款新型潜艇上面还首次应用了中国自主研发成功的消音瓦而大大降低了噪音,令其直到50年代初期依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至于德国人一度令盟军损失惨重的制导鱼雷,则因为缺陷颇多、技术上还很不成熟,因此暂时只作研究,直到50年代中期“明”级常规潜艇退役的时候都没有大量装备部队,直航鱼雷虽然落后,但胜在成熟可靠,历史上直到马岛战争的时候都立下过大功,在“明”级潜艇服役期间已经足够用了。
鲸形潜艇很好用,但1946年海军装备方面最大的科技成果却是首艘国产航母的成功建造。吸取了当初试制失败的教训之后,这艘航母更多地采用了成熟的技术和工艺,而不再盲目地追求先进,满载排水量3万吨也在中国造船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的限度之内。但是,由日本设计师福田启二主持设计建造的这款航空母舰在性能上却并不逊色于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再次证明了武器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而福田启二也通过这款航空母舰证明了自己并非只会设计战列舰,给了日本国内那些当初将他排挤出国的家伙一记响亮的耳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喷气式飞机出现较早,因此这艘被命名为“湖南”号的航空母舰特意加长了舰体,为喷气式飞机上舰做好了准备,虽然因此对军舰的适航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中国尚未研制出性能令人满意的弹射器,所以只能采取这个笨办法,考虑到喷气式飞机相对于活塞式飞机性能上的压倒性优势,这样的改动还是值得的。
其实历史上在英国人发明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弹射器之前,美国海军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只是随着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光靠加长航母的飞行甲板终究有个限度,因此早晚还得需要弹射器。以中国海军目前的情况来说,亚音速的飞机还好,超音速的想要上舰,航母的吨位就将增大到超出中国的军舰建造能力了,哪怕只是战斗机、哪怕只是歼…3这种最大速度比音速只是稍快一些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
所以弹射器的研究是必须开展的,如果按照常理,历史上美英等国采用的蒸汽弹射器似乎应该是首选,但因为蒸汽弹射器对于工业基础的要求极高,别说是中国,就算是现在的德国都造不出来,甚至即使历史上50年代初的美国,也是引进了英国的材料工艺后才能生产的,在这些需要所谓底蕴的领域,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还是很有优势的。。。。。。
第八百一十章科技强国(下)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和书友“泉城人”、“老书虫”投出的月票^_^
而中国显然不可能从英国引进到所需的材料和工艺,而如果全靠自己研究的话,胡卫东估计至少也要30年时间(注1),这实在是太长了。因此胡卫东毅然拍板决定跳过蒸汽弹射器、直接研究美国到21世纪才开始投入使用的电磁弹射器,因为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至于本来很难攻克的原理和技术上的一些难题,特斯拉这个老怪物两年前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中国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反复试验即可,胡卫东估计最多只要十年时间就行了,在此之前可以考虑先用滑跃甲板来过渡一下。。。。。。
此外,喷气式飞机的舰载型与陆基型之间的差异比活塞式飞机更大,虽然歼…2是一款性能出色的陆基喷气式战斗机,但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改动,也是没法直接上舰的。胡卫东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苏霍伊,反正苏联现在又没有航母,中国又并不急需喷气式舰载机,所以即便苏霍伊还是念着祖国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中国与苏联或者说俄国的历史恩怨还是需要尽快解决比较好,不然当初挖来的那么多外国人才里面很多人都无法放心使用,实在是令胡卫东相当难受。。。。。。
在众多的外国专家之中,对中国科技发展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火箭之父戈达德与科学怪杰特斯拉,但令胡卫东难过的是。两人均于1946年离开了人世。其中戈达德虽然在胡卫东的劝说下经常食用抗癌食品,但最终还是死于喉癌,只比历史上多活了一年多,好在如今已经成长起来了的钱老已经完全有能力接班;而特斯拉则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最终以90岁的高龄辞世,只能说生老病死本来就无法避免,而且在这多出来的三年时间里,特斯拉终于完成了历史上没有写完的巨著《引力动态论》。。。。。。
对于后世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引力动态论》,胡卫东穿越后因为与特斯拉的亲密关系,曾经有幸看过一部分草稿。虽然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没能完全看懂。但他却还是能够发现特斯拉的理论虽然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路全然不同,却同样可以自圆其说,甚至同样可以推导出质能方程。而更令胡卫东额头冒汗的是,特斯拉的理论的普适性甚至还要强于相对论。简直像是将量子论与相对论统一了起来。但问题是。他的理论全都建立在承认“以太”存在的基础上。。。。。。
一种理论存在着不能解释的现象,另外一种理论虽然能够解释所有已知的现象,但却建立在一个只是被假设出来、而且始终都没法证明其确实存在的概念上。这令胡卫东也不禁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胡卫东自然知道最大的可能是两种理论都还不是绝对真理,可科研与生产实践中总得选一种作为理论依据吧?学生学习高等物理时也同样必须作出取舍,那么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虽然与特斯拉关系很好,但考虑到历史上后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毕竟是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胡卫东还是更加偏向于相对稳妥的后者。但是想到万一特斯拉的理论更接近真理,那自己这么做可就让中国错失了引领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因此最后他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较为保险,虽然暂时中国还没有那么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但以中国的人口,潜力之大无以伦比,未来早晚会有那个余力。。。。。。
因此,最后胡卫东在争取到太祖的支持后,在全国范围内以寻找“神童”为名,每年都遴选出一百名数学天赋出类拔萃的少年送进中原大学的“少年班”接受特殊的教育,如果最终特斯拉的理论被证实,他们就将是新物理学的种子,即使被证否或者长期不能证实,他们也足以成为合格的电气工程师,算不上特别浪费。而远比这个数目多得多的科学家则还是走历史上被验证过的路线,这样相对稳妥得多。
众多的科研项目之所以集中在1946年收获成果,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工业和经济不可能再达到“一五”时期的超高增速,新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放在了科技与教育方面,科研人员的干劲更加高涨,人财物力的投入也更多,再加上这几年来的厚积薄发,这一年集中出成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比起材料、工艺的进步和高级技工的培养、或者说是工业基础的加强,科学家队伍的进步和壮大反而要迅速许多,即使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再加上那些在鼓励跳级的教育制度下提前成长起来的几千名少年天才,经过这五六年的培养和实践,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质量和数量。虽然比起老牌列强来,他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因为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一开始就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浪费远比其他国家小得多,科研效率自然就高了好几倍。所以在那些重点项目的研究上,除了那些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的之外,中国抢先研究获得的科技优势在这几年里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缓缓扩大。
注1:因为飞机性能提高了之后,对弹射器的要求也会相应地不断提高,而性能不如陆基飞机的喷气式舰载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中国若是要搞蒸汽弹射器,必须达到同时期陆基喷气式飞机相应的技术水平才有实用价值,而不像大多数技术那样,如果只需要解决有无问题的话,哪怕搞出几十年前就有了的产品也算是成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别说是中国,就连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一直没法攻克蒸汽弹射器的这个难题,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有些搞笑的推论,如果苏联的飞机差一些,或许他们就能搞出符合要求的蒸汽弹射器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将计就计
ps:感谢书友“ac11234”投出的月票^_^
尤其是西方才刚刚起步的电子计算机科技,中国1946年时的发展水平已经领先了西方十几年,并且因此产生了甚至超出胡卫东预料的深远影响。首先是1947年初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数控机床的问世,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高级技工的缺乏,国内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也由于自动化水平的大幅提升而开始飞速提高,因为用工荒导致增速大幅滑坡的中国工业重新开始了高速增长,虽然还是无法恢复到“三级跳”时期的程度,但是以中国工业今非昔比的更大基数,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的速度其实已经足以让世界列强感到不安了。。。。。。
事实上,即使中国刻意推迟了试爆首颗原子弹的时间,没当那个出头鸟,但是那声巨响还是令中国这几年韬光养晦的效果十不存一。而随时二战形势的渐渐明朗,中国政府也迅速改变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开始积极准备着加入这场世界大战。
但问题是,虽然只需最多三个月就能动员出800万以上的军队,但这个数字与美苏德三强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而那些1946年里新研制出来的的先进装备也需要时间来形成足够的产能,所以胡卫东认为中国最好等到1948年的5月以后(其实更早一些就能完成战争准备,但在冬季进攻苏联显然是很愚蠢的。)再参战比较好。为了争取这个时间。同时进一步削弱昔日的老大哥苏联,胡卫东决定下大本钱再忽悠这些老毛子一把。。。。。。
正好苏联政府得知中国试爆原子弹后十分震惊,当即派出第二号人物莫洛托夫访问中国,一方面是想再次劝说中国入盟,另一方面则想请求中国向其转让原子弹的技术。
这两个条件,中国政府自然是一个都不愿答应,但对于后者,胡卫东却提议可以将计就计,表面答应向苏联提供技术支援,但却强调中国目前科技人员本就不多。抽调不出外派的人手。因此只能让苏联派人过来学习。由于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不足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以苏联人也没法挑刺,他们想要获得原子弹的技术,只能按中国政府安排的来做。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消除苏联政府的戒心。另一方面则可以拖延时间让中国政府对参战准备得更加充分。而两国一旦翻脸,苏联派来的核专家就立即扣下,没了这些顶尖的人才。他们想要搞出原子弹只会比历史上更难。。。。。。
斯大林虽然绝非寻常人物,然而中国这么几年对苏不断示好,警惕心不觉已经淡了许多,再加上急于获得原子弹以致于利令智昏,中方的理由又合情合理,因此苏联政府很快就派出包括历史上他们的“核武器之父”(也是核能之父)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在内的上千名科学家与高级技工来华学习,而胡卫东大喜之余,又担心他们明白关键之处后便立即回国,因此刻意让其先从那些边缘部门开始,然后不断以各种理由浪费这些老毛子的时间,等他们接触到要害部门的时候,中国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
而莫洛托夫访华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胡卫东向其保证德国现在最多仅剩一颗原子弹可用,这与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的推断不谋而合,多少坚定了一点斯大林的信心。于是他终于下了决心在冬天来临之前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然而,苏军这次进攻的地区虽然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成为了苏联的领土,但都是新占不久,当地居民对于苏联的敌意大过认同,因此苏军以为的内线作战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外线作战,这使得苏军本就存在问题的后勤补给再次拖起了后腿。
此外,自苏德战争至今,苏军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累计已经接近1250万人,如果再算上因伤彻底失去作战能力与目前还在养伤的苏军官兵,总人数更是多达1400万人以上,此外苏联死亡和失踪的平民也已经超过了1600万。这样触目惊心的损失无疑令苏联元气大伤,纵使苏联的动员效率天下第一、而且现在苏联已经基本收复了欧战爆发之前的全部国土而令人口大为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源也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濒临枯竭的境地。。。。。。
1947年10月苏军的“秋季反攻”发动时,苏联虽然还有总数超过800万的军队,但是其中女兵居然有200万以上,男兵当中也以老弱居多,苏联的窘境显而易见。而德国虽然同样面临人力见底的艰难处境,但防守时兵员素质的影响要比进攻方小得多。结果苏军的攻势很快就宣告失败,苏联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超过15万,而德军的伤亡却不到10万,若非朱可夫冒着遭到斯大林惩处的风险及时下令中止进攻,苏军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倒是之前一直打得很差的北线战场却传来了令斯大林惊喜的捷报,兵力得到优先增补(注1)的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大败北欧三国的联军,不但成功“光复”了卡累利阿地峡,而且还歼灭敌军25万余人。
但这样的结果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北欧三国的军队战斗力虽强,奈何人口太少,相应的兵源自然也就十分匮乏,尤其是作为核心的芬兰,早在苏芬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苏德战争爆发后虽然屡战屡胜,但总的伤亡数字累积下来也已经相当惊人,以芬兰不到400万的人口,素质较高的精锐兵员在这次战役之前已经几乎损耗殆尽了。。。。。。
注1:卡累利阿地峡事关列宁格勒的安全,是无论如何必须拿下的,反而是南线因为苏联人自己也有些没底,秋季攻势很大程度上有着试探的性质,加之基本盘已经收复,所以反而没这么坚决。
第八百一十二章双线进攻
而与之相比,苏军两大方面军经过增补,总兵力又重新恢复到百万以上,北欧军队这次又没有寒冬帮忙,曼纳海姆元帅的军事才能再怎么厉害,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也是根本无力回天的。。。。。。
再次折损十几万军队后,芬兰的主力部队已经几乎完全损失殆尽,一向持反苏立场的曼纳海姆此时也只得派出密使向苏联求和,甚至做好了放弃卡累利阿地峡的准备。然而苏联政府得势不饶人,不但要芬兰再次承认卡累利阿地峡为苏联领土,更要求曼纳海姆等“战犯”接受审判并改组政府,而最过分的则是,苏联居然提出了“借道”芬兰进攻另外两个北欧轴心国(历史上中间的瑞典一直保持中立,所以没有这样的借口,但这个时空斯大林显然不会放过这一点不加利用。)的要求,实际上是要在芬兰大量驻军,这是曼纳海姆和芬兰政府绝对无法接受的。
谈不拢就只能再打了,但是虽然芬兰政府情急之下甚至大量征召老弱妇孺入伍,使得芬军的总兵力再次膨胀到30万以上,但是战斗力与昔日的精锐相比,已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纵然有10万德军(包括党卫军维京师)的帮助,依然被苏军的人海淹没,苏联现在人力再紧张,也比芬兰这样的人口小国多得多,在将北欧三国作为攻击重点后,首当其冲的芬兰无论如何也是顶不住的。
虽然苏军也付出了伤亡逾40万人的沉重代价,但终究还是在1947年的寒冬来临之前占领了芬兰主要的人口聚居区、包括首都赫尔辛基在内的所有人口超过万人的城镇全都落入了苏军之手。曼纳海姆也在突围失败后自杀殉国。虽然其后芬兰人民依然没有停止抵抗,充分利用芬兰境内湖泊众多、森林密布的优势大打游击战,给驻芬苏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但毕竟人口太少经不起消耗,芬兰终究还是没能逃脱亡国的命运。
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但斯大林无疑比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更像是俄罗斯人,虽然顾忌国际影响没敢贸然宣布吞并芬兰,但是苏联迟迟没有扶植起一个哪怕是傀儡的芬兰政府,就足以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苏军吞并芬兰的意图立即招致了美英的强烈不满,反对苏联的侵略行径是一方面。更主要还是两国担心苏联乘势席卷北欧、获得可以直接进入北海的不冻港。但在德日实力仍存的情况下,美国又不敢从此完全断掉对苏联的援助。于是,美英两国只得也派兵进攻北欧,力图抢在苏联之前控制挪威和瑞典。从而继续死死地封住苏联出海的通道。如果能够迫使其放弃吞并芬兰的想法就更好了。。。。。。
虽然此时德国已经向北欧派出了援军。但是由于地缘上的劣势,终究难以同时对抗均有百万之众的盟军和苏军,没过一个月的时间。挪威政府就向盟军投降了,而瑞典政府见势不妙也主动宣布退出轴心国加入盟国阵营并立即被美英两国宣布接受,此外美军还及时派出空降兵抢占了几个要冲,并暂停对苏援助以施加压力。
斯大林终究没敢真与美国翻脸,只得命令那些已经杀入瑞典的苏军立即退回芬兰境内,也放弃了直接吞并芬兰的想法,而是扶植了一个“芬兰民主共和国”作为傀儡,这样在国际上多少容易交代一点,斯大叔虽然名叫“钢铁”,但是该灵活的时候,他也可以很灵活。。。。。。
芬兰虽然人口很少,工业的总体规模也不大,但是精工水准却相当高,将其控制在手心里,对于工业较为粗放的苏联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没能取得直接面向大西洋的出海口,还是令斯大林十分遗憾,他很清楚战后难免要跟美英翻脸,到时候这海上封锁是免不了的。。。。。。
由于中国爆炸了原子弹的消息令罗斯福深感不安,美军的进攻速度由此大幅度地加快了,甚至有时不惜冒险来抢时间。在1947年里,美军不但在西欧大陆上开辟了第二战场(虽然只是半调子的第二战场,对德国构不成致命威胁。),更在太平洋上疯狂反扑。
在美军凌厉而持续不断的攻势下,日本很快丢掉了新西兰和所罗门群岛,而澳大利亚的精华地带东南沿海地区也在激战后被迫放弃,残余的日军一溃千里,退到了根基相对稳固的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才惊魂未定地停了下来。而在此期间,美军以20万人的伤亡击毙和俘虏日军近30万,进一步拉大了两国之间本就已经有些悬殊的军力差距。。。。。。
但是其后美军想要乘胜一举光复澳大利亚全境的军事冒险却遭到了挫败,这固然是因为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地理位置对于日军的补给十分有利、而对盟军则大不利(但因为美军在海上夺回了优势,这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远不如当初那么大。),也由于日本政府深知皮尔巴拉铁矿对于日本的极端重要,而竭尽所能地力保不失,而这几年里日本对这片地区持续移民也受到了明显的成效,由于可以就近补充损失的兵员,日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增强,经过一番苦战,总算是打赢了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会战。
在这次“澳西北反击战”中,日军永久性减员的数字不到5万,而盟军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却多达13万人以上,可以说是一次精彩的绝地大反击,但在盟军那13万余人的永久性减员当中,美军仅有7万多人,其余的5万人左右则均为英联邦军队,其中光复后重新组建的澳大利亚军队就有3万多,而新西兰军队也有上万之众。这两个国家好不容易重建政权,国内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却能在短时间内派出这么多的部队对日作战,固然因为两国民风悍勇,更因为日军占领两国期间犯下的累累罪行,令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将日本视为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第八百一十三章绝地反击
ps:感谢书友“shiori”、“zhf1111”和“qxg”投出的月票^_^
在二战爆发之前,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不到700万,而新西兰更是仅有160万人口,然而两国在战争中却先后征发了超过其人口的七分之一编入军队,这些正规军全部覆灭之后,两国的民众又纷纷自发地参加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抵抗行动,但由于人口太少,加之沙漠草原地形难以隐蔽,不利于游击战的开展,斗争策略又过于简单,两国民众的自发抵抗并没有能够将敌人赶出国土,反而因此招致了日军残酷的屠杀。再加上缺乏劳动力的日本占领军还强迫占领区的民众从事修路、挖矿等繁重的劳动,导致大量人员累死、病死。
诸如此类的死亡人数全加起来,这几年里澳大利亚一共有60多万军人和130多万平民死于非命,而新西兰也有二三十万军人和不下60万平民罹难,最精华的那部分人口几乎全部死光,此外平均素质随着扩军而急速下滑、越来越像当年侵华的那支兽军的鬼子还在两国留下了几万名混血儿,这些都是无法淡忘的铭心刻骨之恨。
虽然在鬼子的屠刀下,这些昔日罪犯的后人最终还是无奈地屈服了,但当盟军杀回来重建了两国政府后,好不容易才压抑下去的仇恨就立即如同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再加上美国货船运来的生活物资令两国民众即使不工作也能生存下去。因此几乎所有能够拿得动武器的两国男子(基本只剩中老年人和少年人了)、甚至是很多妇女,都纷纷踊跃参军,誓要向日军讨还血债。而美国政府正好乐得藉此减少美国青年的死伤,自然是求之不得,因此在澳洲战事中,澳新两**队开始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两国全民上阵的悍勇民风也震惊了全世界。。。。。。
不过,虽然澳新军队勇气可嘉,但是毕竟大半都是些老弱和妇女,战斗力怎么也强不到哪儿去。在日军无论是实力还是地理上都占据了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他们除了送上无数人头,始终都没能将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别说是澳新军队,就连实力无比强大的美军都被迫放弃了在澳大利亚陆地上的进攻,但是美军却同时向新几内亚岛发动了进攻。尼米兹看得很清楚。只要能够夺取南洋。盘踞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几十万日军就根本没法再坚守下去了。
但尼米兹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日军从中国购买的第一批150架歼…2喷气式高亚音速战斗机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山口多闻将其全部部署到了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结果给予了来袭的美军陆基机群以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次空战中,美军一共有752架飞机被击落,其中261架为美国目前最先进的f…80喷气式战斗机,而日军却仅仅损失了223架飞机、其中歼…2只有36架被击落、17架被击毁,而多架歼…2被打成筛子却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