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乱大唐-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蛮神教中众人已经吃惯了神教带来的甜头,这改名和机构变更自然无人反对。

    狄风又颁布符诏分封了海外诸国分教区的主教;接着是骑士团的十二位团长,分别是岭南五虎、燕青、江中石、张晓光、石大力、吴潭、宋忆凡和苏痕。最后宗教裁判所的负责人落到了丑儿和宋醉薇的身上。现在的神教已经有了朝廷的雏形。

    做完这些,狄风接见了倭国的大海人大皇弟,也不知道二人说了什么,第二天大海人大皇弟就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所有安排停当,济州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十三娘趴在狄风的怀里问狄风“你把人都拉进了神教,那以后济州岛该怎么办?”

    “傻瓜!不是袁天罡带来的那帮墨门文宗弟子嘛!以后我师父也会来,到时候武宗弟子就会跟着赶来,你的人多的是,就怕那时候你没地方安置。还有一点你要记住,地方建设和管理要和神教分开,你怎么管,你自己做主,不要问任何人,我这么安排你应该懂其中的道理。”

    十三娘听了心里感动,她明白狄风把济州岛上所有丑儿和赵灵儿的人撤走,就是为了把济州岛留她自己,心中甜蜜不由又再次抱住狄风倒在了榻上。

    袁天罡现在恨不得能飞天遁地,马上就早来大儒饱学之士,眼看着“学校”一天一个变化他心里这个着急,偌大个学校要是招满学生恐怕要有上千人,可自己的老师不够啊!

    而孙思邈也同样着急,他每天就蹲在玻璃场门口,自从狄风给他看了显微镜的雏形,还有酒精灯、烧杯、试管等等的图纸后,孙思邈就发誓,玻璃厂烧造不出这些“炼丹”设备,他就赖着不走了。

    而且他还告诉了袁天罡要是不能尽快造出解剖用的假人,他就和袁天罡断交。

    袁天罡和孙思邈自从来了济州岛就开始后悔了,后悔早不知道有这样的地方,看啥都新鲜,看啥都稀奇,到处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学问,可是别人请教他们,他们却一问三不知。

    就连林銮那个小屁孩用一堆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把袁天罡问的落荒而逃。

    林銮又用一把手术刀、一只肥肥的兔子,当着孙思邈的面,就给孙思邈演示了解剖手术,虽然兔子死了,那也是因为林銮馋了要吃熏兔子。孙思邈傻了,彻底傻了,狄风培养出了一个妖孽啊!还不到十一的小林銮就已经有了“通天彻地”之能。

    办学院。办医学实验室,这是袁天罡和孙思邈这两个院长,最急切想要一下办成的事。

    玄峰的钢厂需要技术工人,他每天不是缠着袁天罡要人,就是跑到十三娘那里要人,人已经成了玄峰的心病。

    十三娘和袁天罡被逼得无奈,只好来找狄风拿主意,狄风到是干脆,就一句话“没人你们不会派人去抢啊!”

    这一句话出口,新罗惨了,每天都有人口被不知哪里来的“强盗”掳走,这些强盗不但训练有素,而且“口味”还叼,专挑识文断字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掳掠。面黄肌瘦不认字的送上门他们的都不要,

    最近新罗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薛聪被人劫掠走了,消息一出这回就连新罗文武王都坐不住了。

    薛聪素有才名,但他的爹元晓名气更大,元晓在新罗地位崇高有圣僧之称,别看人家是个和尚,却娶了一个公主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薛聪。

    这等人物都被抢了,可见强盗已经嚣张了何种地步,文武王下令必须要剿灭这些匪徒。

 第一 动荡

    新罗文武王没有想到,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强盗而已,却让自己派出的两千人马铩羽而归。强盗没有被剿灭,反倒有二百人被强盗俘获。

    文武王无奈之下,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这股强盗能击败戍荣卫就绝不是聚众山林的草寇流民,依臣之见,这些人很有可能是高句丽残部或者是大唐逃兵,要是高句丽残部尚且好说,大王可以派人前去招降、若是招降不成便再派精兵清剿;若是大唐残兵就有麻烦,不过老臣与那东州道行军总管狄风有过一面之缘,老臣愿意前往云山去求他帮助剿匪。不知大王意下如何?”新罗太大角干金庾信说完看了一下左右,又看了看坐在龙椅上的文武王。

    金庾信能征善战在配合唐军剿灭高句丽时见过狄风,也受过唐高宗李治的册封奉常正卿平壤郡开国公,又身为新罗的三朝元老,在新罗颇有威信。他虽有意出兵剿匪,但又顾虑一旁虎视眈眈的狄风,便想借个唐军逃兵的由头向把狄风牵引住。

    文武王也能算的上是一代明主,他看出了金庾信似有话说,便让左右官员和侍者退下,这才问道:“大将军有话直言。”

    金庾信忙躬身说出了自己的意图“那狄风在元山一线设有重兵,老臣怕他会借着我们剿匪的时候,突然发兵犯境,所以才借了托词说给众官听,为今之计,还是老臣出马,先去看看狄风的意图,然后再来研究对付这些流匪的办法”。

    文武王听了大惊,不禁问道:“大将军的意思是我这殿中有大唐的内应?”

    金庾信点点头“唐人在新罗境内有大宗的生意,难保不会有朝臣被唐人收买,事关重大不可不防啊!”

    文武王略一沉思也觉得有道理,他又问道:“那元山候没有大唐皇帝的诏令,岂敢私自用兵犯我疆土?”

    “大王有所不知,大唐皇帝层诏令狄风撤军,但被狄风以我新罗有威胁为由拒绝了,依老臣看他可能是想留在辽东拥兵自重,但他的想法想要长久,就只能想办法让我国与大唐开战。老臣甚至怀疑这流寇就是狄风暗中捣鬼。”金庾信不愧是一代名将,竟从种种联系中猜出了狄风的意图。

    新罗现在一家独大,自信心膨胀的文武王已经不把大唐看在眼里,他听了金庾信的哈哈一笑,不以为意的道:“哈哈……本王现在兵强马壮,跟大唐打上一仗也未尝不可。”

    金庾信看文武王自信满满也不好多怕触了霉头,便在心里暗叹一声,这才委婉的道:“我新罗现在的确兵强马壮,但非不得已还是不要妄动刀兵,圣人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还是我先去见过狄风再作打算为好。”

    文武王虽然不在乎狄风,但金庾信地位崇高,他既然说了文武王也不好拨了他的面子,便答应道:“就依大将军所言。”

    ………………

    赵四现在是痛并快乐着,他已经和刘寡妇成了亲,狄候爷待恩重如山,不但让他掌管着玻璃厂,还给了他家一套三进三出的院子和积木良田;刘寡妇现在到了这陌生之地就等于转世从活了一回,现在家里吃穿不愁,相公又做了官吏,周围人没人知道她不堪的往事,这让刘寡妇性子变的开朗,走路也挺起了胸膛,心里感激狄候爷更感激赵四能容得下她这个破烂货,对赵四百般奉承使尽了浑身手段。

    赵四是享受了刘寡妇的百般服侍,但玻璃厂没有进展让他心里对狄风的厚望深感愧疚,孙思邈又守在自己厂子门口,就等着自己造出纯色玻璃,这也让赵四压力倍增。

    看到赵四闷闷不乐,刘寡妇就问“郎君现在我们家吃穿不愁,你又受到狄候器重,为何还是闷闷不乐啊?”

    “就是狄候器重,我才……”赵四说着就把自己的苦恼说了一遍。

    刘寡妇一听,孙老神仙也在等着自己的夫君造出纯色玻璃,便也跟着着急。

    孙思邈不但治好了刘寡妇公公的病,还正在为她的小叔子治疗顽疾,刘寡妇情急之下就壮着胆子问赵四“既然玻璃是烧出来,不就是跟铁匠打铁一样么?你何不去问问玄峰,奴可听人说了,玄峰能把凡铁烧成百炼精钢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寡妇冒蒙一句竟说到了点子上,赵四一听眼前一亮“对啊!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怎么没想到?”

    他顾不上刘寡妇就飞奔去了钢铁厂。

    几日后,透明无杂色的玻璃在新式高温炉里诞生了,狄风看后大喜,一面上赵四封锁消息,一面让十三娘把库存的杂色玻璃制品全部销售出去。

    林家的商船就守在码头,一船船的玻璃制品在十三娘的调度下随着神教的教士神使被送到了海外诸国。

    玻璃制品不但成了济州岛的特有产品,还成了神教教士传教中的一件利器,蛮荒小国何曾看过这样的“神物”,正如神教教士所言这是神的恩赐,也只有天神才会拥有。

    随着教士带着玻璃制品在海外扬名,而狄风也感到了济州岛资源的匮乏。

    他想要扩张,可新罗还不是首选,虽然新罗的金庾信来找过狄风,但狄风认为凭着协助剿匪而派兵进入新罗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让朝廷放心自己留在辽东,也不够借口让自己突然发动对新罗的战争。

    他会需要再加把劲,让文武王对大唐做出不可容忍的动作来。

    既然对新罗动手还不是时候,那狄风就把目光投向了倭国,要怎么才能让倭国乱起了呢?

    几日后阿陪密密的来了济州岛,与此同时江中石带着水师和燕青以及岭南五虎带着两千精锐神教护法骑士团团员进入了对马岛。

    “你要这样做……”

    “这……”

    阿陪听了狄风的话有些犹豫,虽然天智身体不太好,但就算天智病死了继位的也是大友皇子,自己还没有能力来改变天智的决定。

    “你就按我说的办吧!以后的事,我自有安排,你无须顾虑”狄风武断的做了决定。

    阿陪无奈只好领命而去。

 第二 辽东乱局的开始

    阿倍回了倭国不久就有消息传出天智天皇病重、立大友皇子为皇太子进驻近江宫。而大海人退居吉野宫,闭门谢客。

    数日后天智病亡,大友皇子即位称弘文天皇,紧接着大友皇子妃十市皇女向其父大海人告密,近江朝廷策谋进犯吉野。

    就在大海人慌乱无助的时候,神教突然发下符诏,称有异教徒作乱四处侵扰信善,诏令倭国朝廷加以干涉。

    但弘文只顾发兵吉野,而大海人一边退往美浓一边聚集了东国来的兵马,两人谁也没拿神教的一纸诏令当回事。

    翌日有暴徒焚烧了近江的神教教堂,此事一出有大批信善走上街头静坐祈求天神严惩恶徒。神教教堂被毁弘文不闻不问,右大臣阿陪以弘文无德唯由带着自己的亲信部众进入大和国。

    就在近江国内讧不断,大海人领兵反攻吉野的时候,神教护法骑士团突然出现在近江,以维护神教信众安危,剿灭异教徒为由,迅速占领了近江宫。

    神教护法的出现,让倭国内的神教信徒欢欣鼓舞,凡是被战火波及的信众纷纷到自己附近的教堂祈求神教庇护。护法骑士团更是做到了有求必应,兵锋所指无坚不破,只是短短的数日时间近江国内大部分土地已经被神教占领。

    内忧外患的弘文见大势已去在大津宫自缢身亡,大海人顺势于飞鸟净御原宫即位,称天武天皇,近江朝臣重罪八名处斩,并尊神教教主荆世为教皇,封阿陪为大和王,其余有功者论功行赏。

    神教护法骑士团再救助完被战火波及的所有信善后撤出了倭国入住对马岛,但经此一事后倭国举国上下俱都信奉神教。

    狄风则趁机加大了对倭国的经济入侵,十三娘此时在倭国的产业几乎遍布了各行各业,有神教教士在暗中帮忙,倭国的本土产业已经消失殆尽,宗教不但可以控制信善,也可以作为商业垄断的手段。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打上神教的标志不但物美价廉,而且据说还受过主教的加持。这样的器物不好卖才怪呢!但也不是谁的商品都有资格打上神教的标识,因为印有神教标识的只有一家,那就是十三娘的买卖。

    有人敢私自模仿,惨了,宗教裁判所会让你进入神教法庭接受诸神审判,这宗教裁判所不得不说,在倭国现在有什么邻里纠纷、作奸犯科,没人再去找府衙,而是都来找教堂里的宗教裁判所的神侍裁判官。

    这神侍裁判官不但公正,而且神通广大,人你自认坏事做得天衣无缝,在百般狡诈,只要进了宗教裁判所就会立刻原形毕露。近江曾有贱妇伙同奸夫谋害亲夫一案,因为没有证据,苦主家属四处上告无果,便来到近江教堂的宗教裁判所,裁判官问清情况后,就请来了最高裁判官。那奸夫、贱妇只是在最高裁判官注视数秒后,就主动说出了害人的全部经过。

    再有什么小偷主动认罪、奸商主动退款……等等事件,让宗教裁判所不但显的神秘,也慢慢的凌驾到了官府之上。在倭国人心中宗教裁判所无所不能。

    天武也从属官的口里听说宗教裁判所,但他却无可奈何,只能放任宗教裁判所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他也怕,怕万一惹怒了最高裁判官,被送进大法庭。神教的教规之一就是天下众生人人平等,只要你是神教教徒不管什么你在世俗是身份,一旦有罪,就要接受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天武就是神教教徒,他可不相信那个能看透人心的神女会对自己往开一面,但他也明白,真的平等吗?不平等!最起码在倭国境内,神教教士以上的神职人员就不接受世俗法律的制约,也就是他们犯了罪,只能接受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而地方政府无权处理神职人员。

    自己身为一国之君,都不能处理神职人员,这还算什么平等?反过来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犯了错还要接受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算什么平等?天武也有心推出神教,可神教教规又有规定,一旦入教只要推出,就以叛教论。

    一想到枢机主教那顷刻让人化成白骨的手段,再想宗教裁判所的另一位神女那千变万化的本领,天武不由打了一个冷颤。

    他戒备的看了一下身边所有的人,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把脑子里想要灭掉神教的想法清除干净,好像慢一步神教就会知道一般。

    没办法百官都是神教的虔诚信徒,神教现在在倭国的势力已经不是人力可以制约的了,天武只能认命了,做个傀儡皇帝也不错,毕竟不用自己操心,倭国百姓的生活就已经一天比一天好了。

    倭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新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盗贼四处横行,越是派兵清剿盗贼越多,雪上加霜的是,物价突然上涨,国库里的金银却越来越少,赋税收不上来,百姓怨声载道。文武王派人调查过,这一切似乎都和银号以及大唐商贾有关。

    银号的手段文武王虽然看不明白,但他心里却清楚,就是因为银号和那些大唐商贾联手,让新罗铸造的货币成了废铁一堆,现在皇宫想要出去采买物品都只能金银付账,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金银毕竟有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无奈之下文武王下了狠心,决定清查新罗境内的所有银号和大唐商贾。

    金庾信虽然觉得文武王的做法有些欠妥,但他也看不懂为何欣欣向荣的新罗突然变成了这样。

    文武王旨意一下,银号和大唐商贾纷纷撤出了新罗国,而新罗的赋税不但没有恢复正常,反而因为银号和商户的撤离变的更加混乱。

    氏族豪门大户和富农因为资产都存在银号内,银号一停业,所有人的钱财都无法兑换,而商户一走这些手里银票成了废纸,小摊贩不收银票只认开元通宝和金银。

    霎时间新罗国内的贵族首领、上流阶层开始出现了骚乱,紧接着就是中层的地主、商人和富农。这些人一乱,文武王坐不住了,各大褥萨可是新罗的核心力量,他们生乱就是亡国之危。

    还没等文武王相处对策,又有不利的消息传来,大唐皇帝听说银号被查封大怒,已经诏令狄风全权处理此事。

    最让金庾信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狄风的大军动了…………

 第三 辽东局势

    同年四月春,辽东乍暖还寒,山顶的积雪还没有融化,狄风三万大军突然开始集结。

    文武王得知这消息,紧急任命金庾信为大将军。

    金庾信倒也不愧为新罗名将,虽然心中慌乱,但他还是敏锐的捕捉到了辽东兵力上的劣势。薛仁贵领兵西进,带走了辽东大部分唐军,现在狄风立足未稳,金庾信趁机结盟高句丽残部,在白水山一线首先发动了对唐军的进攻。

    又命新罗将领晓川围攻,元山狄风的封地,同时命,能申、安那含、义文、山世、都善、良臣等进驻韩始城、马邑城、石门等重镇,形成了攻守兼备的态势。

    新罗不宣而战长安朝廷倒是早有心里准备,唐高宗下诏削文武王金法敏官爵,加封其弟右骁卫员外大将军金仁问为新罗王,令其自京师归国,有命李多柞带兵驰援狄风。

    可是李多柞出了长安后因道路不通一路缓行,援军迟迟不能赶到辽东。狄风没想到金庾信反应会如此之快,自己的大军还没有部署完毕,金庾信就已经封死了几大军事重镇。元山更是被万余新罗大军围困成了一座孤城。

    元山城内有宁州军的家属不能不救,狄风无奈只能先抽出一部人马从水路驰援元山。而三万大军一下撤走八千,在面对金庾信摆开的“一字长蛇阵”就显得力有不逮了。

    二万多人不能散开,唯有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才能发挥威力,可是白水山一线有大小城池几十座,攻其一点就会被金庾信的左右翼反包围,,要想破解唯有再有一支人马在侧翼钳制住金庾信的兵力。

    思来想去狄风想到了一个人李谨行,李谨行是靺鞨人与李多柞是族亲,狄风攻打高句丽时曾与他交情不错,现在李谨行是羁縻都督就在渤海,请他出兵应该不难,毕竟靺鞨人当年跟着自己可没少捞好处。

    只不过李多柞让狄风心中起了警惕,十三娘的眼线遍布各地,长安内的情况狄风自然清楚,李多柞最近和李旭轮走的很近,狄风暗自猜测李多柞在找跟脚,这人投机的心思太重了。而他行军缓慢很有可能跟李旭轮有关。

    狄风秘密来到渤海都督府,李谨行体态魁梧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模样只不过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狄候可是给李某送买卖来了?”见到狄风,李谨行就大着嗓门嚷嚷。

    李谨行看似粗鄙但心思极细,他已经看透了辽东的局势,算计着狄风会来求自己,如今狄风来了他自然要敲一笔好处。

    狄风也猜到了李谨行的心思,也不多话,把高丽地图一放,直接道:“自己挑,你占的都归你。”

    知道狄风坦荡,没想到狄风豪爽到这个地步,看着高丽地图李谨行反倒不好意思狮子大开口了,他犹豫着伸手一指上面说道:“这……怕是上面那位不会同意吧?”

    看到李谨行的表现狄风暗感不妙,他忙道:“你我兄弟一场,在高句丽也是生死相托的袍泽,有话莫要打官司,还是直接讲明的好。”

    看到狄风表情严肃,李谨行这才拿出了一道圣旨,交给狄风。

    狄风看后大惊,一直以为高宗李治优柔寡断,却没成想不是李治懦弱,而是自己眼光看的不够深远。圣旨是给李谨行的,如果新罗有变就让他辅佐狄风讨伐文武王金法敏,而且圣旨在狄风赶赴辽东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这等远见卓识不得不让狄风从新考虑李治的份量。

    “兄弟,哥哥不是要故意隐瞒,只是兄弟你下手太快,我还没来得及帮你,你就已经破了剑牟岑,现在更是堵了金法敏的老窝。哥哥是跟不上你的变化啊!”李谨行说着又低声道:“此次要是能平定金法敏,哥哥劝你一句,还是要回京领赏,切莫久留辽东啊!”

    “这……”狄风还想再问清楚,李谨行这话到底指的是什么?

    可李谨行却不愿意多说了,他道:“兄弟你是聪明人,而哥哥有些话不能明说,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狄风在返回大营的途中仔细推敲了李谨行的话,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治在让李谨行监视自己,而且李多柞前来驰援是假,作为监军才是正理。

    如果自己要有异动,空派二李就会联手绞杀自己。

    狄风的猜测得到了验证,就在狄风大军开始直逼平壤的时候,十三娘有情报传来,高侃正在营州集结兵马了。

    “看来李治从自己抗命没有回京时起就已经开始在堤防自己了,现在自己的实力还不能与长安抗衡,为今之计只能速战速决,拿下新罗就立刻回京请罪,”狄风定下计划,般毫不犹豫的施展出了全部实力。

    金庾信这时才感到了狄风的恐怖,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狄风用兵可称神迹,大军围攻平壤,金庾信还没来得及回援,不知怎地临津江后方突然出现一股唐军,紧接着七重城后方也出现了唐军。最可怕的是北方也有唐军出现并且一举攻下了大杨城和童子城。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唐军?自己明明让细作繁复调查过狄风只有三万人马啊!难道狄风真的如传说那般是神仙转世,能撒豆成兵不成?”金庾信越想心里越烦躁。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急速来报,韩始城、马邑城被唐军攻破,大阿餐晓川、阿餐能申、一吉餐安那含战死!

    金庾信听了这个消息,一口鲜血喷出人就昏了过去。

    大阿餐是新罗兵部令也就相当于大唐兵部尚书,而阿餐是郡守,一连战死三位重臣,本就年老的金庾信再也承受不住打击了。

    金庾信这一晕倒就在没有醒过来,新罗军群龙无首,狄风趁机收复了平壤,紧接着斩杀了义文、山世、都善、良臣等人攻克石门,而李谨行连克阿达城、七重城兵锋直指买肖城。

    到了六月狄风和李谨行合兵一处,在深入敌后的苏痕、江中石配合下顺利的拿下了临津江畔的重镇买肖城守将薛乌儒战死。

    文武王金法敏再也坐不住了,金庾信病死,唐军无人能挡,新罗境内不少达官贵族纷纷倒戈,金法敏心惊害怕之余忙让人上书长安朝廷入贡谢罪。

 第五章 李令月的……

    武则天淡淡道:“吐番连番犯境,你的花样最多,不知你有何破敌之策?”

    破敌之策?狄风心里暗笑“武则天这明显是托词,要商讨国事在宫中早就问了,哪有追到家里来问国事的道理。”

    李治和武则天来过狄家庄已经不是一两次了,他们愿意来狄家庄,狄风心里明镜,那是因为李治和武则天在宫里憋闷纯是为了出来散心,所以二人来到狄家庄很少会提及国事,都是自欺欺人的以贫民身份来唠家常。

    虽然不知道武则天的目的,但狄风猜测应该与李治召自己进宫在御书房的密谈有关,既然她不明着说,狄风也就不提宫里的事,就直接答道:“吐番地理位置特殊,我大唐边军不适应那里的气候,所以硬碰硬的绞杀难以收到效果……”。

    说大话,吹牛,狄风擅长,他把后世的什么生化战、经济封锁战、间谍战、宣传战等等能忽悠人的都说了,就是不往别的话题上拐。

    这也是狄风在李治这一家子人身上学到的经验,李治这一家人个个都是谈话的高手,只要你一不留神他们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你带到他们想说的话题上去。

    武则天听完暗道狄风变滑头了的同时也惊讶狄风的奇思妙想,不禁有点佩服又有点好笑的说道:“你这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东西?亏你还是读书人,怎么满脑子都是这么下作的计策,又是瘟疫、又谣言、还要断了人家商贾的生路?边商贾这等卑贱的人你都惦记,要是你父知道了你的想法非要活活气死不可。”

    “难道我的计策不可行?上战伐谋,不废刀兵就能解决掉吐番不好吗?”狄风反问。

    武则天沉思片刻,不得不点头,狄风说的有些道理,要是按他说的做了,不出三年恐怕吐番就要亡国了。

    但一想到狄风说的,要把病死的牲畜尸体都让扔高原上去,还要收购家鼠、野兔让信佛者去吐番放生,她又忍不住狠狠白了狄风一眼,道:“以后你可别说自己是圣人门徒。”

    狄风毫不在意“圣人?那个圣人?孔老二吗?”

    “越说越没边了,这要让士大夫听到必会刨了你的祖坟。”

    武则天嘴里这么说,心里倒是佩服狄风的大胆,她虽是女流但诸子百家都有研习,帝王之术更是烂熟于胸,秦始皇、刘邦都不喜欢儒家,但他们一个灭了尊崇儒家的六国,一个开创了大汉基业,盛世尊儒是为了统治需要,那乱世呢?……

    武则天心里喜欢狄风不是没有由来的,狄风的行事风格在骨子里就和武则天相同,只不过狄风敢说敢做毫无顾忌,而武则天却不敢明目张胆的来。

    一聊起来武则天这才发现自己来狄府的目的还没说,看看天色不早她还有政务要办,只能留下李令月自己先回了皇宫。

    武则天走了,李令月的胆子就大了,她拉着狄风问:“你把丑儿和赵灵儿都藏到哪去了?为什么不带上我?”

    “这……”狄风没法接话,他也学李治他们转移话题“你娘带你来我这前没跟你说什么?”

    “说了,说吐番犯境准备让七哥和八哥挂帅征讨……”李令月说着有补充里一句“这是我母后有意让你知道的。”

    “你怎么知道?”狄风追问。

    “我母后从不会对我说这些政务上的事,这次不但说了,还让我留下来,不久是想让我说给你听嘛!”

    谁说李令月不聪明,只不过是有妖孽般的丑儿比着才显不出李令月的聪明,如今丑而不在狄风才发现李令月也一样是个妖孽般的人物。

    不过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呢?

    每过几天,长安就出了一些列的变化,阎立本死了后相位被填不上了,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二人似乎和武则天的关系都不怎么好,来恒的哥哥来济因为反对高宗废王立武后,而得罪武则天被贬;薛元超也因为跟上官仪有旧,也被贬。

    现在突然启用这两个人,谁的明白这是高宗在制衡武则天的权力。

    十七日,长安又任命雍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旭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大将军契何力等人,讨伐吐蕃。

    这一任命别人不怎么在意,皇子挂帅只是应名而已,是不会真的亲自上战场的,顶多是为了捞个军功和军武中的将领搞搞关系。

    但狄风却联系李治和武则天前后的反应,感到更当上的太子李贤危险了。

    到了三月,李治身体好转从东都返回长安的途中,紧接着中书侍郎李义琰和黄门侍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