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大罗)-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死光就没了!”郑洪重重点头,“哪怕一命换一命,咱们汉人也是不怕的!”

“王爷,死伤是不是太重了……”

山脚下,赛尚阿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回头看着面沉如水的僧格林沁。

“值得的!”僧格林沁淡淡道,“一定得在朱逆从海上发兵来犯前解决白云山上的这股贼寇,否则两广可就危险了……”

“王爷,要不让属下带刀牌兵冲一下?”傅方主动站出来请战。他已经看出来,前方的交换比对广州八旗新军不利。毕竟敌人是依托壕沟作战,而八旗新军是毫无遮挡地在同对方打排枪。

“用不着,就这么和逆贼拼!”僧格林沁咬咬牙道,“山上的贼寇顶天四五千,我的八旗兵有一万四!我就不信拼不过!”

其实他也没是没办法,现在让刀牌手冲也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刚才绿营的肉搏兵是怎么溃下来的?八旗健锐营的兵丁又不是铁打的,真的能扛住雨点一样的铅弹?还是用广州八旗的老弱同逆贼拼消耗,顶天赔进去两三千条性命,耗光他们的火枪手……

不能这样啊!不能这样和汉人打啊!这是广州新军正白旗佐领钮钴禄。春荣最后的想法,一阵阵剧痛正从他的胸口传来,浑身的力气急速消失,祖传的宝刀已经脱手,他扑倒在地,意识却还无比清醒。大清江山真的不能只靠旗人……旗人实在太少,汉人实在太多,如果是弓马取天下的时候还好说,只要旗人专心练武,还有可能压着汉人,可现在是洋枪洋炮打天下的时代了,怎么能用旗人去和汉人比排枪呢?

皇上糊涂啊!大清江山要丢了,不过还好,自己是看不到这一天了……(未完待续。)

4141435307826827

第233章回到澎湖了四更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

“怎么搞的,不是让延平侯把队伍拉出来吗?”

结束日本的“忽悠之行”还捞到一个德川小萝莉的朱大皇爷,刚回到澎湖东台堡,就接到香港送来的急报,清军粤海大营集中了两三万大军围攻白云山!他的好心情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白云山上不过五千人能打,而且也不是正规军,怎么顶得住五六倍的清军?要是全军覆没了,真就太可惜了。还有那个郑洪,怎么都是“延平侯”,如果不算罗香梅,他就是朱明造反集团中的二把手,如果让满清宰了,那多影响士气啊?

更让朱济世感到头疼的还有郑洪万一打赢了怎么办?呃,当然不是担心郑洪功高震主了,朱济世在朱明集团中的地位是非常牢靠的。而是担心道光皇帝会吸取教训,改弦易辙,重用汉臣组建练勇来和自己为敌。这样一来,自己之前处心积虑的一番部署,可就都打水漂了。

“要胜也没那么容易,僧格林沁带来的八旗兵还不至于那么废。”左宗棠接过罗香菊的亲笔信看了眼,笑着对朱济世说,“打一打也好,这八旗新军的虚实就能探明了,对咱们接下来的用兵有好处。”

“八旗新军有什么实的?我看都是虚的才对!”

王德虎是郑洪系统的大将,自然对昔日的老大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朱济世、左宗棠拟定的造反方针实在太保守了。真要怕满清发动士绅组织民勇打消耗战,就该立即从海陆北上京畿,只要夺了北京城,亮出大明天子的招牌,这天下还怕不能传檄而定?

“明公,这一个多月,又有七八千兄弟前来投靠了!”王德虎又将一份济世军总参谋部的报告递给朱济世。

“大屿山上都快挤不下了,总参还想将其中的5000人安排到澎湖训练。另外,拜上帝会也在广西扬旗了,没有打咱们的日月旗,而是打出了‘太平王’的旗号,看起来姓洪是想另立门户啊!”

洪秀全的心思朱济世早就知道,所以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

“不管他打什么旗号,总是要去和满清为敌的,咱们现在不用担心。”

朱济世嘴里嘀咕着,一提到洪秀全,他自然想到了湘军想到湖南想到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城。洪秀全北上去打满清不要紧,如果能和满清在中原地区拼个鱼死网破倒也省了自己不少麻烦。不过却不能让他们在两湖和江南搅动风云,免得把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变成一片焦土,再折腾出个湘军来和自己为难。最好能快速通过两湖,北上河南才好!

“宣娇!”想到这里,他转过头望着一直侍立在身边的洪小美人,小美人的脸色有些难看,显然是在为洪秀全的“背叛”而忧心——朱皇爷可千万别不要自己了!

“皇爷,您叫我?”小美人怯怯地道。

“你亲自去一趟广西,告诉洪秀全,他自立为王没有关系,但是淮河以南都不许他染指!”

“哦。”小美人眨巴着大眼睛望着朱济世,“皇爷,您真不反对我三哥自立为王?”

朱济世微微笑了笑,柔声道“宣娇,你去告诉你三哥,他的兄长母亲我会替他照理,他在北方若不如意,可来相投,我这里总有他一个侯爵的。”说完,他又转向王德虎,“老虎,既然白云山那边大大出手,我就不在澎湖停留了,得立即回香港去,澎湖这里还是拜托你多留点神。”

“明公,您就放心吧,现在福建水师都缩在港里面,根本不敢露头。”王德虎拍着胸脯笑道。

……

台湾海峡这里,是满清水师不敢露头,可白云山那边却是清军压着济世军在打!

郑洪和陆思元的部队已经放弃了第一道壕沟,退入了白云山大寨之内,倚着几道刚刚立起的胸墙同清军用火枪对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但是清军仍然没有要停战休息的苗头。而是换上了京旗外火器营的精锐,继续和济世军对射。而且这些八旗军里面也有聪明人,取来了很多大木盾竖在他们的洋枪队前面。这样一来,济世军的洋枪也很难伤到八旗火枪手。胜负的天平,顿时倒向了人多枪多的清兵一方。

“该死,真该死!要有几门炮就好了!”

郑洪倚着胸墙,望着七八十步开外的“盾牌阵”,咬着牙恨恨地道。

“炮怎么可能偷运进广东?”陆思元瞥了郑洪一眼,心里面有些埋怨。要是早一点跑路,现在大概都安安稳稳到了大屿山了,何至于在这里和清军死战?

“侯爷,要不咱们今晚上就突围?”陆思元低声建议道。

“还是守白云山为上!”郑洪想了想,对陆思元道,“咱们现在依山而守,粮弹充足……没有太大危险的。如果弃山而走,很有可能被清军的骑兵尾击,到时候是什么下场就不好说了。”

死守在山上肯定是最安全的,这个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过被围攻的最后下场肯定是覆没。当然郑洪和陆思元不大担这个心,因为他们是有外援的!朱济世在大屿山上屯着大军,最多再有两三个月就能打过来,这点时间他们大概还耗得起。

“侯爷,陆大人,鞑子的盾牌阵又向咱们这里迫来啦,好像要和咱们拉近距离打,怎么办啊!”

正指挥部队和清军对射的火枪营营长丁阿蟹焦急的声音忽然想了起来。

“这盾牌阵后面一定有肉搏兵!”郑洪看着正缓缓逼近的盾阵哈哈笑道,“这僧格林沁比咱们急啊!”

“他能不急吗?明公的大军随时都会来打广州的。”陆思元笑着拍了拍身旁的一个大木箱子,“整整一箱都是手榴弹,一共有一百枚!延平侯,咱们俩一块儿来?”

“阿蟹,你去召集几个锦衣卫的兄弟,准备来丢手榴弹。”郑洪冲着丁阿蟹招了下手,让他去找几个锦衣卫出身的军官过来。

铵油手榴弹可是济世军的杀手锏,和贝色麦步枪一样,属于“防扩散”武器。所以白云山这边没有得到多少,根本不能给所有的士兵都装备上,而且普通士兵们也不会用,只有跟着郑洪从香港过来的锦衣卫才知道怎么使用。

“快快快,都跟上!”

盾阵后面,傅方傅大侍卫正一手持刀一手举着藤牌,招呼着几百个健锐营的藤牌兵猫着腰往前挪动。

健锐营是京旗外三营的精锐,这些驻京的八旗兵平素的待遇就很好,不仅有旗饷、旗地,还有各种名目的赏赐,根本不用为生活担心,所要做的就是练武。当然,抽鸦片的也不少!不过也有练出一身好功夫的。这些人就成了健锐营的精锐肉搏兵,战斗力比寻常的八旗、绿营高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比功夫的话,就是济世军的精锐也打不过他们。所以傅方现在很有信心,只要能在盾阵的掩护下过了那道壕沟,自己的刀牌手就能冲进贼军的火枪兵中间砍人了。

“看到那道壕沟没有?不能让他们把壕沟占下来,等他们一靠近就投弹!”

郑洪一边交待,一边把手榴弹分发下去。刚刚发完,清军的大盾牌就挪到壕沟边上了,距离济世军坚守的胸墙,只剩下不到30步。

“投弹!现在投弹!”

郑洪的话音放落,十几个冒着烟的手榴弹就翻滚着飞了出去,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清军盾牌大阵的后面……(未完待续。)

4141921077833825

第234章必须要提前举旗了!第一更

一大清早就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的说,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

这个晚上,大屿山东涌堡城外的码头上,灯火通明,三艘西洋大帆船已经靠岸,几辆马车正急匆匆直往东涌堡而去。现在白云山那里肯定已经大打出手了!就算不出手,被两三万清军包围着,郑洪也很难把队伍拉出来了——毕竟白云山上并不都是精壮,还有那些精壮们的家眷。所以一回到大屿山,朱济世就召集手下商量对策了。

实际上对策早在前来大屿山的路上就已经有了,就是提前举兵!

在东涌堡内,被招来参加紧急会议的韩四、刘鹏、罗军旗、陆培芳、钟子良、苏玉娘还有几日前刚刚从欧洲回来的桑切斯特军校旁听生刘炯,对提前造反之事全都一致赞成。

“其实现在也不早了,咱们在大屿山上都已经聚众两万了!再要有人过来都没地方安排啦!”

韩四头一个表态,现在郑洪不在,济世军的头号大将非他莫属。这些时日就和罗军旗、苏玉娘、钟子良等人在大屿山上蒙头练兵。

“明公,咱们的两万人至少能顶清军二十万!而且都是督标、抚标一类的精兵,这样的兵,满大清都凑不出二十万之数的。”

真心当贰臣的钟子良现在是济世军的副军师,还挂了中校军衔,专门负责清军情报工作。他在清军里面摸爬滚打十几年,虽然不会打仗,但是对清军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干这个差事再合适不过了。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地道。

“满清在广东的兵力除了八旗新军和督、抚、提、军四标之外,稍微能打一点的就是虎门、潮州、南澳、琼州、高廉、英德和惠州碣石镇等边防七镇的镇标。不过镇标毕竟不能和督、抚、提、军四标相比。一方面人数较少;一方面一镇总兵的油水有限,就指着手下这点兵喝兵血,不可能像督抚和满洲将军那样养兵的。”

说到这,钟子良叹气。

“而这广东的绿营兵其实还是比较像样的,就是吃大烟的人多了一点。北方的绿营兵真的是和乞丐差不多,每月一两半二两银子的饷能到手三四成就算上官有良心了。又没有广东这里那么多来钱的路子,这兵……真是叫花子兵,说出去都没脸见人,我们这些绿营带兵官也让那些文官瞧不起,一个三品参将见着个七品知县,都得恭恭敬敬称下官,一点儿心气都没有。这样的兵将,哪儿能打仗啊?”

朱济世频频点头,这清军战斗力弱的根源,不仅是装备、训练和战术思想全面落后上,还在清军绿营官兵的社会地位太低,待遇太差。以至于“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撵钉”都成了民间俗语。相比之下,日本国那些“一刀一命”的下层武士,虽然一样穷困潦倒,但仍然是日本社会的人上之人。成为武士,是绝大部分日本平民少年的梦想。

这种心态上的差别,就已经决定了历史上日清两国军人在战场之上的表现!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练军的装备、军饷和后勤供应,都远远超过日本陆军。可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却糟糕透顶,即便是依托坚固工事,也极少能坚守一天以上的。相比之下,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豆腐军,在同武器装备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日军的会战之中,往往也能坚持上几个月之久。

这大概就是因为民国是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年代吧?

“咱们大明军人的地位必须要提高,不能学满清搞以文驭武,军队要有独立的军政、军令和人事体系。”朱济世思索了下,把目光投向刘炯,“慕林,你去和威尔。海明、罗伯特。丘吉尔还有老皮尔他们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未来明军军政、军令和人事晋升的办法。可以参考英法还有普鲁士的体制,大明的大元帅府、陆军部、参谋总部等都要在起兵之前组织完毕。

大元帅府总理兵事,大元帅一职由大明之君亲任,大元帅府下设陆军部、海军部、陆军总参谋部、海军总参谋部,各设尚书、侍郎或参谋长、副参谋长管理……”

朱济世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却是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现在正是建立制度的时候。特别是军事体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予以确立。之前建立兰芳大公国的时候,他已经仿效西方,成立了一个陆军部,不过只是草创而已。

“陆军部尚书一职,暂时也由我来兼任。总参谋长可聘洋将威尔。海明出任。”朱济世斟酌着道。现在济世军陆军中的主将就是韩四、罗军旗、苏玉娘三人,都不是能当尚书的人——当尚书总归要文武兼备才行,朱济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其实正是刘炯。不过刘炯的资历稍浅,还需带兵征战一番,才能来当这个尚书。至于总参谋长一职,听着好像和军师差不多,其实根本是两码事,近代军队的军令指挥系统复杂着呢,左宗棠、钟子良他们根本做不来。只能让接受过完整西式军事教育的威尔。海明来干了。

而且这个任命也是在向大英帝国卖好!

“雨生,”朱济世又看着钟子良道,“总参谋部的副长就由你来担任,记住了,海明先生是在英吉利就跟随我的老兄弟,你要全力辅佐他做好军令工作,明白吗?”

威尔。海明打仗的手艺肯定是靠得住的,至少比大清国一帮武术家要强。但是他不了解满清军队是什么德行,所以得让钟子良这个清军投靠过来的参将去辅佐,这样就能知己知彼了。

“另外,攻下广州以后就该建立政府了,我的意思是先成立个大明王国政府……须得设立内阁,宰相一职不如就由军师和慕文来做吧。”

宰相啊!

左宗棠和刘鹏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憋着笑呢!宰相一职被朱元璋废了以后,已经好几百年没有在中国出现了,虽然明朝后来是有内阁首辅的,但毕竟没有宰相名号,至于清朝干脆连名义上的宰相都没有了……

“内阁之下应该设立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内政部、工业部、交通部、教育部、建设部、农林部等十部,每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名。各部之下,再视情况设立若干司局。”

之前的兰芳大公国内阁之下也有部,一部之长称大臣,那是为了体现兰芳是英国藩属,所以才模仿英国的官号。现在是复明,自然要用尚书这个称谓了。不过各部的设立和职责却依然是西式的。

“明公,咱们大明内阁之下好像没有吏部,这官员任命该有那一部负责?”陆培芳皱着眉头问道。他也是举人的身份,投靠朱济世虽然没有左宗棠早,但是出力并不小,他儿子现在还在白云山和清军苦战呢!这个宰相没有份儿,总该有个尚书吧?满清的六部是以吏部为首,所以他的心理价位就是吏部尚书。可是朱济世计划中的内阁却没有吏部这个衙门,自然也没有吏部尚书了……

“这大明的官员任命、考核、晋升,并不是由一个衙门总揽的。”朱济世摸着胡子思索着道。

对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来说,吏治无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如果一国官吏都是腐败无能之辈,再好的制度都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少进步,甚至还不如糊里糊涂将就着过日子比较好。

而满清和前明的衰弱,很大的原因便在于吏治。朱济世现在想要再兴大明,自然不能照搬明清的吏治体系了。(未完待续。)

415739147836648

第235章秀才为官,科举进级第二更

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月票、推荐、订阅,拜啊拜!

。。。。。。。

“吏治之事,我现在只有一有些想法,说来给诸位听听,”朱济世思索着道,“无论是满清还是倾覆之前的大明,都有官吏之分,官分九品十八阶,从九品下就是吏。名为官治民,实为官治吏,吏治民。官还有清脏之分,吏则皆为污吏。因而,明清两代所实行的其实就是污吏治民。军师,陆先生,我说的可对?”

左宗棠和陆培芳都点点头,污吏治民的情形他们自然知道,只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却很不容易,于是便望着朱济世,等着听这位明主的高见。

朱济世接着往下道“而西洋各国并没有官吏之分,而实行事务官、政务官制度,事务官皆有考试选拔,政务官则是地方大员,由士绅推举。地方政府的日常运作皆有事务官负责,大事则由政务官和士绅所组成的议会商量讨论决定。”

左宗棠闻言皱眉,“这等办法倒是新鲜,只是如此一来,朝廷便失去了任命官员之权了……”

陆培芳也道“如此绅权太重,恐怕会压迫平民太甚,难免绅逼民反。”

朱济世点点头,现在的欧洲不正是坐在社会革命的火山口?看看英法等国劳动人民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现在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有多凶了。

“我大明当然不能如此行事了。”朱济世摆摆手,笑道。

“不过也可参考西法行事。使官吏一体,皆有科举选拔。今后我大明的科举也设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只要中了秀才便有资格在本地担任微末小官,负责原来有吏员所任之公务。须任满五年,官声良好且能任事者才能考举人,中举之后便有资格担任更高级的官员,五年后若官声良好,才能考进士,进士及第才有资格担任知府之上的高官……当然这样的体制须得逐步实行,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只适用于文官,不可用于军官。”

军官当然有独立的一套做官升官制度,在战时首重军功,和平时期则是考核、考试(军校和陆海军大学的成绩)还有论资排辈等综合因素决定怎么升官了——当然,不论文官、武官,投胎和关系都是要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朱济世要建立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王朝。这种潜规则是无法避免的。

他抿了口茶,接着又说“而且科举当以实用为重,除了考核文章学问,也需要考算学、农学、工学、商学、法学等实用之学……这科举考试应该由一个独立于内阁之外的衙门负责,可称为大学士府,各级官员升迁开革的文书和档案也由大学生府发放和管理。”他看了眼陆培芳。“第一任首席大学士就由陆先生做吧。”

“谢明公。”陆培芳心中大喜,首席大学士啊!听上去就很大的样子……

朱济世的话还没完,“还需要设立独立于内阁之外的监察院,负责考察官员的官声和政绩,考察不合格的官员不能参加科举。甚至还要被开革官职和功名。另外,地方主官和各衙门的主官。都由权自行选择和开革一定比例的下属官员。不过所选择官员,必须拥有相应的科举功名。

为了配合新朝的科举,将来教育部还应该以济世书院、济世大学为模式,在各县设立新式书院,在各省省会设立新式大学。同时还要鼓励私人甚至是洋人在国内开设传授西学的学校,哪怕是教会学校也没有问题。”

“开设教会学校!?明公,这恐怕有些不妥吧?”提出异议的是钟进士,他是关中人,比之陆培芳这样的广东人,还有左宗棠这号已经解除过不少西洋人的三湘大才子,自然要保守一些。

“军师,陆先生,你们觉得怎么样?”朱济世放下茶盏,望着左宗棠和陆培芳。

“还是得让他们来开,”左宗棠捋着胡须,微微皱眉,“咱们是复明嘛,这大明和西洋天主教的关系是很好的,当年还支持大明同满清作战。所以思宗皇帝、哀愍太子都是天主教徒,明公的先祖也是在天主教教士的保护下逃往南洋的,如果没有天主教就没有今天的明公,也没有复明大业了,所以咱们大明不能忘恩负义啊!”

高!真是高!

朱济世心说,这个左宗棠不愧是三湘大才子,当今诸葛亮!这么大的一个难题,居然被他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中国的儒家向来喜欢把祖宗高高供起来的,既然崇祯皇帝是朱济世的那几个便宜祖宗都是天主教徒,而且天主教还曾经搭救过朱济世名义上的祖先,那么复国成功后的大明,自然不能反天主教(当然也包括新教,在普通中国人看来,这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了……呃,这个是大明的祖制啊!

“可是这中学为本……”陆培芳似乎还有些疑虑,“明公,这洋人开办的学校不一定会教儒学吧?”

“唔,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儒学基础教育课本,所有的新式学校都要一体采纳。”朱济世斟酌着道。

所谓的“儒学基础教育课本”其实就是语文课教材,不过没有鲁迅先生和毛zD的文章,除了朱济世自己的文章就是一堆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如此而已。

“明公,那武举还要不要办?”武进士出身的钟子良望着朱济世低声问道。

“当然不办了!”左宗棠摆摆手,笑道,“都是些卖艺的江湖把士,和打仗没有一点关系,将来咱们大明的武官都要从军校出来的,不能靠武举选拔。”

“军师,武举还是可以办的。”朱济世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他道,“这文举靠出来的秀才当个文案、账房、税吏、断案官什么的还凑合,可维持地方治安不能靠他们。咱们不能让文秀才去抓贼吧?”

这是事实,也近乎笑话。一帮文弱书生不让贼抓就不错了,还能反过来抓贼?

“那也抓不到啊。”左宗棠嗤地一笑,自己之前的确没有考虑周全,“这捕快的确得武举来做。”

“不是捕快,而是警察,现在香港这里就是由警察负责治安的,海明先生现在还是香港警务司长。将来我们大明也要建立警察体系,内政部就是专门管警察的。这警察可以由武秀才来做,不过入了警队以后,武举人、武进士就不用考了。警队内部会有专门的培训、升级制度。”

照理说,这个警察也该由专门的学校培养,不过眼下朱济世也没工夫建立警察学校,干脆就先招一帮武林高手应付着吧。

“除了当警察,武举出身还可以入锦衣亲军,”朱济世顿了一下,又道,“大明的锦衣亲军是天子近卫,过去多由勋臣子弟充任,将来可以由武举人出任。而现在的锦衣亲军大致有了三大块,一是锦衣卫缉事厂……这是专门搞密侦调查的;二是锦衣近卫军,这是保皇家安全,可以随天子出征;三是锦衣骑士,可选择骑术出众者充任,分发到各军中充任骑士。所有的锦衣卫都是军官身份,起码是高级士官,俸禄120块银元,可以晋升至将级高官。除了武举之外,也可从军中挑选兵将充任。”

这里说明一下,所谓“骑士”其实就是个骑兵。广东和南洋这里,要招步兵、招水手都不难,只要有银子就行!可是骑兵却不好找,在这个年头广东这里能有一身马上功夫的汉人真比华南虎还珍贵。朱济世又不想从日本招武士,所以只好打武举的主意了。考武举是要善骑射的,马上功夫必须练,所以都能骑马。不过人家好不容易考了个武举,让他们去当兵有说不出口,因而就琢磨出个“骑士官”,还挂在锦衣卫的招牌下面,算是天子亲军,想来是可以忽悠到一些人的。

4151028537837590

第236章誓师伐清第三更

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

整整两万名士兵在东涌所城外的操场里面站得笔直,看着城楼上那面巨大的日月同辉旗猎猎飘扬。这些军官士兵全都换上了崭新的灰色的制服军帽,不是松软的棉布,而是笔挺的呢子军服!穿在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精悍官兵身上,自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肃杀。

这些官兵按兵种不同排成方阵。炮兵排列在队伍的最前面,96门9磅或12磅大炮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而轻步兵和线列步兵都组成了一模一样的方阵,无论是褐贝斯滑膛枪还是贝色麦来复枪,都插上了枪刺,远远望去,刺刀如林,军阵如山!

韩四、罗军旗、苏玉娘、刘炯四人,都是军服笔挺,按着指挥刀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满心都是庄严肃穆的感觉。他们四人现在都是济世军陆军少将的衔,还是一旅之长,手底下都将着四千五百余虎贲之兵!

而他们指挥的四个步兵旅,再加上一团炮兵、一团工兵、一团辎重兵、一个三连制的骑兵营和一个军部,便是这次北伐广州的全部阵容——也是刚刚改名的大明陆军的主力,番号是大明陆军第一军。

济世军的牌子是在南洋挂起来的,严格意义上说,是兰芳大公国军队的名号。现在朱济世要正式开始反攻大陆,而且还举着反清复明的招牌,麾下的军队自然是明军了。标准的名称是大明王家陆军。

为了集中这支兵力,朱济世不仅从兰芳调了兵。又号召广东沿海地区的洪家兄弟前来香港参军,还让鸭脷洲军校一期的学员提前毕业。总共凑成两万一千多的军队,除了个零头留守大屿山,其余都会跟着朱济世出征广州。

换上笔挺戎装的朱济世,在丘胖子、海明、老皮尔、左宗棠、陆培芳、钟子良等一干华洋文武的陪同下,大步走上了城楼。一万人的目光刷一下全都向他投了过来,看着他在城楼上站定。

“今天,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诸位!清鞑的署理洋务大臣白斯文。刚刚同英国公使戴维斯签订了一份卖国条药!为了保他们旗人的大清,卖我们汉人的中国!”

朱济世目光凝重,大声怒吼道。

“清鞑为了借英国之手驱我们出香港,同意开禁鸦片了!今后,凡是清鞑治下的土地,将任凭烟毒横行!凡是清鞑统治的汉民,都将饱受烟毒之害!这是何等恶毒之朝廷!何等无耻之君臣!他们二三百万八旗子弟骑在我们亿兆汉民头上200年。不事生产,却锦衣玉食,还尤不知足!还要从外洋引入鸦片来祸害我们的同胞,让他们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最后死于贫病!这是他们清鞑要灭亡我亿兆汉民!我等汉家虎贲。能答应吗?”

“不能答应!”

万众一词!这便是煽动!便是洗脑!无论是鸭脷洲军校还是大明军中,都有大明山的成员在做政治思想工作,比之后世的红军自然相差甚远,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却是一大创举。

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当然就是丑化满清。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