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大罗)-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银元之外,汇丰行还准备在日本发行金币和铜元。”朱济世又取出一枚金币和一枚铜币递给德川家庆。

其实朱济世是不大懂货币和金融的,他准备在未来中国所采用的货币政策是抄袭自欧洲,就是金银复合本位,同时还发行铜币作为辅币。所以除了发现银元,朱济世还指示汇丰行准备铸造金币和铜元。其中的金币也不是纯金的,每枚金币的重量和银元一致,都是七钱二分。含金量是6成。即4钱3分2厘,一枚金币等于十枚银元。金银之间的比价大约是1比15。同眼下的金银牌价是一致的。

顺便提一下,现在日本国内的金银比价同国际市场上是不同的。因为日本长期锁国,也没有如中国一样经历过长时间的贸易顺差积攒起巨量白银。所以日本的金银比价还维持在1比5。6左右的水平,大概和德川幕府锁国前的国际牌价相同。

另外,德川幕府一直是发行金币的,根据幕府发行的金银币兑换官价计算,金银比价大约就是1比5。6的水平。这个金银兑换比如果不尽快调整,一旦日本被迫开国。必然会有大量黄金在短期内被西洋商人低价套取,从而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不过朱济世却不打算效仿西洋商人的做法捞一票就走,而是建议幕府先从市面上大量购入金币(小判、一分判、二分金等),随后将调整银币(二株银、丁银)和金币的兑换价格,使之同国际接轨,然后再实行货币改革,由汇丰银行出面发行金币、银元和铜元。

“虽然不可能尽数获得金银币兑价变化之利。不过数百万银元还是可以筹集到的。”朱济世掰着手指头给德川家庆算了笔账。“在采取国际标准的金银比价之后,光是幕府所掌握的金矿每年所产的十几万两黄金所铸金币的价值就相当于三百四十万到三百五十万银元……即使扣除汇丰行发行货币的利润和成本,幕府也能得到相当于三百万银元的收入!如果再算上白银铸币的所得和汇丰行上缴的铸币税,幕府每年便能从发行货币上获得至少四百五十万元(扣除开采金银的成本)的纯收入,比现在多出一倍都不止啊!”

四百五十万元!!!

德川家庆很有一种被幸福砸中脑袋的感觉。这些年幕府从铸币中的收益可从来没有超过160万两,顶天就是200多万银元吧?这个朱济世还真是德川家的福星啊!

当然。朱济世的汇丰行也不会做赔本买卖的,德川家能获利450万,汇丰行的铸币量肯定超过500万,即使只有一成的铸币收益,也能获利50万……这还只是新铸货币的收入。而且不包括铜元。如果要将目前在日本国内流通的金银币全部改铸成统一规格统一纯度的机铸金银币,汇丰行每年获利100万元是毫无困难的。

而且。通过替德川家发行货币,汇丰行毫无疑问就成为了日本国的中央银行,也是最强大最有信誉的商业银行了,其中的利益有多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德川幕府得到了这450万银元的收益会怎么花?还不是要拿去搞先军政治的?这样一来,朱济世又能向幕府销售武器,从中再获利一回。而且幕府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之后,对外可以抵御英美的入侵,对内可以压制强藩倒幕。明治维新什么的,大概是不会在这个时空出现了。

……

朱济世和德川家庆共乘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江户城下町的街道,这是一条直通江户城的大道,所以比较宽阔。街道两旁都是低矮的两层房屋,沿街一面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非常繁华。

大概是因为传说中的“明国圣人皇爷”到来,街道两旁都挤满了欢迎的人群,一律九十度弯腰鞠躬,所以朱济世看到的是无数个背部。德川家的足轻拿着长枪在街道两旁维持秩序,都是古人的打扮,和德川家康那会儿没有什么两样。护卫在马车两边的就是“赤母衣众”和“黑母衣众”,这些人都是旗本身份,是将军的亲卫骑兵。穿着打扮极有意思,背后有一个大的离谱的“背包”,就是所谓的“母衣”,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看上去就像是背着个大包袱一样,非常搞笑。

将目光从搞笑的母衣众身上收回,朱济世接着忽悠德川家庆道“将军阁下,相信您已经看过在下所著的《先军开国论》了吧?”

“已经拜读过了,极为佩服。”德川家庆说的是真心话。

朱济世微笑着点点头,道“那您对日本是否应该开国的问题,相比有些想法了吧?”

将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开国是大势所趋。日本国上下其实早有共识,之前还死守着闭关锁国的祖制,其实是担心开国之后遭到西洋列强的侵略。现在有了朱济世出版的那些介绍西洋各国虚实的书籍,还有《先军开国论》这个理论做指导。日本国上下都知道应该先强军,再安内,最后开国了。

而且,日本人还意识到,锁国是用来防敌,而非防友,更非捆住自己的手脚。

“明公阁下,济世行、汇丰行、南洋行、兰芳行等四大洋行在江户设立商馆和济世大学在江户开设医院之事,幕府可以答应。不过商馆当中,不能有西洋人,只能有明人或日本人。”

家庆将军斟酌一下,又道“另外,汇丰行还可以在大阪、京都、长崎三地开设专营钱币和借贷、汇兑的商馆。”

允许汇丰行在大阪、京都、长崎开设分行绝对是极大的优待。因为现在只有清国和荷兰商人能够在长崎出岛同日本进行贸易,根本不允许进入日本其余地区。

“不过汇丰行必须让负责金座的后藤家和负责银座的大黑常家成为代理人。”家庆将军又道,“另外,未经幕府允许,汇丰行不得在日本经营钱币和借贷、汇兑以外的生意,不得向幕府和亲藩之外藩或藩主、藩臣,还有朝廷和公卿发放贷款。”

如果说满清的主要精力是用来防汉人的,那么德川幕府的主要精力就是用来防备一票外样大名和京都的朝廷的。

“没有问题,汇丰行既然在日本经商,自然要遵守幕府的法令。”朱济世连声应允,接着又道“另外,我的兰芳行希望能在江户湾内寻找一个合适地点建设一座商港,作为太平洋贸易航线的中转站,同时也作为输日军火的卸载地点。”

412734107804803

第223章德川家的萝莉求月票

第二更奉上,然后照例再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谢谢大家对罗罗的支持

朱济世懒洋洋地盘腿坐在榻榻米上面,仔细地打量着一个恭敬跪坐在对面的和服女孩,真的是个小女孩,最多就十三、四岁,粉嫩粉嫩的萝莉一只。不过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肌肤赛雪,五官细腻,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也在端详着我们的朱大皇爷,忽然还绽放出了少女的如花笑颜。

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名叫德川明子,又名松姬,是水户藩主德川齐疆的妹妹。不过却不住在水户城,而是同几个姐妹一起住在江户的水户藩邸之内。今天下午,她和几个姐妹忽然被父亲德川齐昭一一唤到一间和室,拜见从香港过来的“明国圣人”朱济世大叔。

唉,真的是大叔了!朱济世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有五年了——五年时间居然还没有推翻满清恢复大明,真是愧对列祖列宗了——加上他前世的年纪,转眼就是奔三的人了,还是两个儿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也很快便要出生,不是大叔还能是什么?

朱济世在心里面感慨了一番后,又把心思转到眼前的萝莉身上。虽然丰胸肥臀的欧罗巴美女是朱济世的最爱,不过水灵灵的日本小萝莉他也是喜欢的。既然在享受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又何妨换换口味呢?

而且这也是为了明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为朱家和德川家的同盟关系。我们的朱大皇爷这回必须要在一堆日本萝莉当中选择一个带回香港的!

这是今天在江户城内参加午宴的时候,德川家庆提出结盟的条件。这位将军大人认为,朱济世属下的四大行在日本拥有“特权”之事肯定招来效仿者——英法美等国一定会援引此例要求日本开国。而且日本国内对德川家族不满的强藩,也肯定会以“违反祖制”口实对幕府进行声讨。为了让各方面都无话可说,德川家族和朱明皇族之间,必须要有那么一点特殊关系!

比如联姻……又回到婚床政治的故事上来了,真是太让人汗颜了。我们的朱大皇爷原来是走后宫救国路线的。可是这个日本特色的权力游戏就偏偏喜欢搞婚床政治的。

德川家庆的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明公阁下迎娶德川家的女儿为妃,那么身为德川家的女婿……按照日本的说法就是‘一门众’了,拥有一点商业上的特权是天经地义的。至于在江户湾里建设港口的事情更不是问题,你看中哪块土地,我便将那里作为嫁妆即可,这也是日本通行的惯例。”

纳一个德川家的女儿为妃,便可以获得在日本经营商业的特权,还能捞到一小块“领地”用于修建港口。这买卖,怎么说都不算亏本吧?而且眼前这位明子小萝莉还是颇讨人喜欢的……

看着盈盈十三四的萝莉朝自己绽放出甜美的笑容,朱济世便觉得自己同这个小萝莉是极有缘分的。话说这个时代的日本成年女性真的没法看,都是秃眉毛、黑牙齿,面孔上涂的粉至少有一寸厚,脸颊两侧还画着两个红太阳。刚才在江户城里面吃饭时见到的那些“奥女中”全都是这个德行,被这么一帮女妖怪包围着,想想这个德川家庆还真是够可怜的。

以后这个德川明子可不能打扮成那副鬼样,最多花点淡妆,不过她穿和服的模样倒是挺讨人喜欢的,以后让她天天在家里这么穿,最好是真空穿和服!对了,听朱简煜说,这日本人在房帷之术上是极有创意的,特别是日本女子极为柔媚,而且又放得开,什么玩法都能接受,只要男人喜欢,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小萝莉是不是这样的?

心里所想,眼神就忍不住变得邪恶起来。小萝莉看着眼前这位大圣人好色的模样,脸儿顿时涨得通红,低下脑袋不敢再看朱大圣人了。

“明公阁下,您对小女明子还满意吧?”

说话的是水户藩的太上藩主德川齐昭,明子是他的六女。齐昭也是极有学问之人,水户学派又以朱子学为核心,因而他是能说一点中文的。

对于联姻朱明的事情,在朱济世抵达日本之前,德川家庆就找他谈过。朱济世早晚都是中华之君。而且中华在驱除夷狄之后,必然会恢复往昔的地位,重新称霸东亚,德川家只能与之为友,不可与之为敌。因而最好在朱济世还没有当上大明皇帝的时候,就同他建立婚姻关系,如此德川家的天下就安如泰山了。

可是家庆的女儿们都早夭,无人可以用来同朱明联姻,因而只能收养水户德川家的女儿了。

“明子小姐我是非常喜欢的,如果能将她带回中国,我一定会将她视为明珠。”

“那就太好了。”德川齐昭也恭恭敬敬朝朱济世行了一礼,起身领着他的女儿离开这间大屋子了。

“明公,您和德川家联姻之后,是不是可以在日本招募一些骑兵?”

德川齐昭父女刚刚离去,同样盘腿坐在朱济世身后的左宗棠便低声提议道“那些背个大包袱的日本骑兵看上都挺精悍的,如果能招募上三五百,打广东就更有把握了。”

现在朱济世已经有了大屿山和澎湖两个靠近大陆的岛屿作为练兵基地。鸭脷洲一期的600名学员再有几个月也将完成学业,就算留下几十人担任教官。剩下的500多名军官也能勉强支撑起两三万人的大军。想在眼下的两广福建再招募一万多苦大仇深的汉人壮勇之士是毫无困难的,由于满清朝廷变本加厉地搜刮压迫,两广福建现在是人心思乱,非常有利于造反。但是容易招募的是步兵,骑兵却不大容易招募到。因为两广福建没有什么人会骑马,这优秀的骑兵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训练出来的。

所以缺乏骑兵已经成了济世军战斗力的一个短板,因而左宗棠才会提出在日本招募骑兵。这事儿似乎也顺理成章,朱济世都是德川家的女婿了,让德川家出个几百骑兵有什么难度?顶多出点银钱便是。

可朱济世却摆了摆手,低声道“军师,你大概不了解日本……日本人表面看起来温文知礼,内心却狡诈凶残,而且悍不畏死!这个民族其实是恶狼!只是被德川家族圈养了几百年,所以看着才像是狗。我现在之所以要支持德川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继续把狼当狗养,再养个十年二十年,就什么都解决了。所以不要在日本募兵,更不要把日本兵带出日本列岛,一旦让狼尝到了血腥味,它们就不会再变回狗了!”

左宗棠愣了愣,对于日本民族,他还真的没有啥概念。对于朱济世支持德川幕府的行为,他只以为是想获得一个太平洋贸易的中转站,根本没想过其他。

“明公,您是想在恢复大明之后,将日本变成大明藩属吗?”

把日本变成藩属?朱济世缓缓摇头,这个问题……他也没有想过。日本不是朝鲜,这个国家一直孤悬海外,虽然是大中华文化圈的边缘成员,但自隋唐以来便没有再向中原王朝真正称过臣。把日本变成藩属是不大可能的,而且朱济世也不想搞一大堆没有什么用处的藩属国来浪费中国有限的财力。

“日本不会成为藩属的,现在肯定是平等相交,将来……”朱济世摇了摇头。

吞并吗?很麻烦,三四千万日本人不大好收拾。殖民地?这么几个破岛有啥好殖民的?有这个闲工夫还是想想怎么把夏威夷搞到手,然后在北美洲圈块地比较实在一点。(未完待续。)

4121024527806031

第224章人才的竞争求月票

山之手(地名)的水户藩邸,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日本枫树上,夏蝉儿正吱吱呀呀叫个不停。

七月的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照射进了一间铺满榻榻米的和室当中,屋子里面坐着几个人,却都是青布斜领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都是明朝儒生的打扮。

之所以穿成这样,是为了向日本人显示朱明所代表的中华正朔,在日本的这些天,朱济世就没有再穿过西式服装。

“明公请看,这个地方叫做‘横滨’,是江户城西南的一个小渔村,德川宗家的领地,算上周围的几个村子,名义上的石高大约有三千三百石。”未来朱系四大洋行驻日本的总管朱默,指着一幅地图说道,“都是明子小姐的嫁妆。虽然石高有限,不过地盘却不小,有好几万亩的样子,大多是海滩,用来修建港口是非常合适的,另外还可以修建一个町,就是城镇的意思,那里将来会非常繁荣的。”

很快就要成为德川家姑爷,被普通日本人称为“朱圣人”的朱济世,盘腿坐在榻榻米上面,看着地图,极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琢磨着明子小萝莉的脸蛋、皮肤都没话说,就是矮了一些,还不到一米五,不知道还能不能长高?而且还是张娃娃脸,怎么看着都像个小女孩,这就成了自己的姬妾?真是太邪恶了!

心里面想着邪恶的事情,面孔上却还是一本正经的。朱默所说的“横滨”,他在一百多年后就听说过,那是日本最大的商港,于是便满意的点点头,“横滨港,很不错的,少言,这个横滨奉行就由你来做吧。”

“明公,横滨奉行我可做不了。”朱默忙摆摆手笑道,“因为这横滨虽然是明子小姐的陪嫁,但不会转给明公,还是要留在明子小姐名下,将来由明子小姐的孩子继承。而且德川家族还为明子小姐准备了八十八个陪臣,大多文武兼备,非常能干,奉行一职该从他们当中选择。”

所谓“陪臣”就是跟着德川明子一起到朱家,给朱济世当家臣的意思。眼下日本的武士爆多,德川家也想尽办法安排,所以一下就发给朱济世八十八个——大概是知道朱济世有钱,让他帮着养一点。这些人大多是下级武士或是旗本家的末子,不过却都精通剑术,还受过良好的“国学”和“兰学”教育——江户时代的日本武士阶层非常重视教育,各藩都开办有教育武士的藩学,培养出大批“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有志之士,而且大多文武兼备。

因为武士本身就是军人,所以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军事教育,学的东西虽然过时,但是军人素质的养成却是极好的,大多还有相当不错的文字和算学功底,不少人还有一定的西学知识,很容易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军官或是士兵。

的确比只会写八股文章的中国儒生和只会“卖艺”的中国武官强太多了!

历史上的日本,能够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新兴列强,人才济济便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想要阻止日本崛起,最好的办法不是除掉几个所谓的“英杰”,这几个“英杰”背后还有无数个候补,根本砍不完!只有尽可能维持德川幕府,延长日本的锁国政策。

同样的,历史上中国在清末的衰弱,其实是八股取士造成的儒家教育体制的失败!实际上,宋朝和明朝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儒家教育的失败。想要使中华真正振兴起来,还得从改革儒学,使之同西式教育和近代军事教育相结合入手——未来大明帝国的军官当然是要“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儒学教育绝对必要。毕竟朱济世是要当皇帝,不是要当总书记的。如果手下军官们不被儒家的忠君思想洗一下脑,而是信奉了马克思主义,全都造反精神十足,我们朱大皇帝还睡得安稳吗?

“明公,明子小姐的八十八个陪臣我都一一同他们见过面了,的确都文武兼备,其中有几个真是可大用之材。”左宗棠摇着纸扇子建议道,“应该让他们为我所用。”

朱济世苦苦一笑,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有几个人才可用?晚清的区区几个名臣能同那么一大堆维新英杰相比吗?就是自己麾下的那堆文武,又有几个能比得上朱简煜和西乡隆永(朱大皇爷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位爷就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

“都有些什么人啊?”朱济世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这六十八个陪臣他是一个都没有见过,这几天他的应酬多的要死。不仅德川家的人要和他见面,就连居住在江户的各个藩的藩主都蜂拥着来拜访。

左宗棠想了想,就给朱济世推荐了个人才,他道“有一位名叫胜义舟的人就很不错,不仅精通儒学和禅学,对西学和西方军学也十分精通,还在江户城外开设了一个锻造铺,会自己设计制造洋枪!虽然不如贝色麦枪,但比起褐贝斯枪是丝毫不差的。”

“唔,可以把他安排到兰芳去和贝色麦学习些时日,将来可以去管理兵工厂。”朱济世斟酌着道。现在他手下的武将并不缺,文官可以延揽些儒生先凑合着用。最缺少的就是管理企业的经理人和工程师,虽然已经让人去欧洲聘请了,但是那些人到底不属于中国。而这个叫胜义舟的……怎么都算是自己的家臣吧?如果真是人才,还是让他到中国来为自己管理工厂,省得在日本同什么倒幕志士混在一起学坏了。

“那个西乡隆永也脱藩加入了德川宗家,这次也以陪臣的身份投到明公旗下了。”左宗棠又道,“另外后藤家和大黑常家各出了十个子弟担任明子小姐的陪臣,他们都是亦商亦士,还精通铸造技术,都是可用之才。”

后藤家和大黑常家是替幕府铸造货币的,虽然有武士的身份,但实际上是御用商人。

“这倒不错。”朱济世点点头。

朱默也建议道“明公,属下建议将横滨奉行的差事委给后藤家和大黑常家,以补偿他们失去铸币职役的损失,横滨奉行的俸禄可以安排500石。”

后藤家和大黑常家现在的身份有点像四大洋行的买办,虽然失去了铸币的利益,但是同过担任四大行买办肯定能赚更多的钱,所以现在的损失只是面子上的。而四大行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想要尽快开展业务,必须寻找日本代理人。

“再设造船奉行一职,也给他们两家的人担任,横滨是咱们太平洋贸易航线的中转站,会有许多造船和修船业务可以做的。”

朱济世想了想,又道“另外还要在琉球开设个商馆,就用汇丰行的名义,商馆的管事也让他们两家的人轮流担任。对了,横滨原来是个渔村?是不是有不少渔民啊?”

“是有不少渔民。”

“那就再设立一个捕鱼奉行吧。”朱济世道,“据我所知,日本的鲍鱼、海参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这个买卖咱们要想办法做一下。日本以南的太平洋里面有许多鲸鱼,这几年鲸鱼油的价格上涨得很快,所以有不少洋人的捕鲸船在靠近日本的太平洋海域活动。咱们可以造些大型渔船,组织横滨的渔民出海捕鲸。

另外,日本的硫磺质量很好,产量也很多,可以让兰芳行在日本收购硫磺,将来我们的橡胶厂和火药厂都会用得着的。”

发展日本的捕鲸业,收购日本硫磺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设法替日本创造贸易收入,免得出现大量白银外流加剧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要不然德川家这个腐朽政权可管不住几十万匹“一刀一命”的恶狼武士。(未完待续。)

4121416357808022

第225章幕府是牢笼求月票

罗罗又在满地打滚了,为什么?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好嘛,日月旗终于在日本扬起来了!”

日本江户湾,正在施工的横滨町外,朱济世望着刚刚升起来的日月旗,笑眯眯地对朱默说。他现在还不知道广东白云山上的郑洪正头脑发热要和僧格林沁打一场,所以心情非常不错。这段时间,他在日本的外交和商业活动都极为顺利。现在的日本,还没有被帝国主义打醒,黑船来访和萨英战争都还没有发生。所以此时日本国内那些“有志之士”的想法,还是把帝国主义挡在日本国门外了事,没有谁敢想把日本变成帝国主义的。

而朱济世提出的主张,都极合这些日本志士的胃口。在他们想来,明国、日本国都是东亚黄种文明一系,对上白夷鬼畜自是一体同心,现在朱济世又同德川家联姻,显然是要联合日本,一同反帝反西方的。因而,眼下的日本人对朱济世都比较友好。

对于朱济世在横滨拥有一块事实上的“租界”一事,都没有引起重视。因为德川家嫁女儿的时候陪一块土地也是惯例,这块土地也没有归到朱济世名下,而是属于德川明子。

“少言,这块地盘还是小了一点,现在是够用,将来就难说了。你回头找些人填海造陆,不要怕花银子,将来横滨必是日本第一商港,不亚于现在的大阪、长崎,咱们的投资肯定收得回。”

“属下明白。”朱默沉吟一下,压低声音道“明公,要不要在横滨町周围构造城垣?”

“不,不需要。”朱济世摆摆手,“最多建个防贼的木栅栏,另外还可雇佣一些武士来维持町中的治安。”他顿了下,低声道“这日本终究不是汶莱,你也不是赵大亨,明白了吗?”

“可是……”朱默皱了下眉头,低声道“明公您纳了水户藩的公主,据属下所知,现在幕府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

“他们斗他们的,我们不要干涉。”朱济世摆摆手道,“少言,这一点你需牢牢记住,我们在日本的政治立场只有一个,就是支持德川幕府。至于谁当这个幕府将军,我们都可以接受的。你明白了吗?”

朱济世现在日本政策,就是局外佐幕。一方面不干涉幕府内部的权力争夺;另一方面则全力支持德川幕府的政权,这一点朱济世必须和留在日本总管四大洋行业务的朱默交代清楚。

“可是……为什么呢?”朱默摇摇头道,“明公,德川幕府对四大行的限制颇多,显然并不真正信任我们,或许可以考虑别的什么势力。”

朱济世忽然将如电般的目光射向朱默,“少言,是不是有什么势力的代表接触过你?”

朱默点点头道“有一个岩仓具视的人几天前找到属下,他自称是太政大臣鹰司政通的代表……”

“是日本朝廷的人?”朱济世现在已经知道了不少日本国内的情况,也知道德川家和日本朝廷一直就貌合神离。而一帮子被德川家当宠物养的公卿和皇族,从来都没有对重掌大权的事情死心。而朝廷勾结强藩,则是德川家族最担心的事情。

“岩仓具视说,明公是未来的大明皇帝,身份何等贵重,在日本只有天皇家的内亲王才配和明公联姻……”

“不要理睬!”朱济世沉声打断道,“少言,你知道德川幕府是什么吗?朝廷、幕府和强藩之间的斗争对日本又意味着什么吗?”

“属下不知。”

朱济世没有给朱默解释,又问道“少言,你同明子小姐的八十八个陪臣接触下来,觉得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比国内的儒生怎么样?”

朱默愣了一下,答道“这些人都是能做事,能从军的人,不过学问上面是不能和咱们的儒生相比。”

朱济世哼了一声“什么学问?不过是做八股文章的本领罢了!百无一用……而日本的武士却是学实学的。再不济还能砍个把人,比国内那帮酸儒强多了!

这日本一国有几十万的武士,王佐之才者不知凡几。我们的那些酸儒如何能比?而这德川幕府,其实是这些日本人才的牢笼!

一来幕府是以出身取士的,那些寒门武士,无论才会如何出众,终身都难被幕府重用。二来幕府上挟天皇,下控列藩,稍有不慎就会有强藩尊皇倒幕,所以幕府的力量是八分对内,二分对外,防备朝廷和列藩,才是幕府的重中之重!有这样的幕府在,日本纵然有再多的经纬之才,都不得一展所长,日本的国家也难有雄踞海东的一日。所以我们才要扶植幕府,不能让幕府亡于内外交困。

少言,我的这番话,你务必牢记心中,明白了吗?”

……

“您可是著有《先军开国论》,鼓吹先强军、后安内、再开国的大明朱皇爷?在下佐久间象山,久仰皇爷大明,愿随皇爷往香港一行,不知可否?”

佐久间象山?什么的干活?朱济世有些不确定地看着一个正给自己行大礼的日本中年人,当然也是武士打扮,不过刀子已经让锦衣卫给下了。

这个人的中文极为流利,想必是日本的“大儒”,似乎和左宗棠还交上了朋友。朱济世从横滨回到水户藩邸时,就看见他和左宗棠在热烈交谈。能入左宗棠法眼的人物,想来也不是泛泛之辈了!

“明公,这位佐久间象山是第一个在日本鼓吹‘新朱学’的名士,他依着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主张,提出了‘和魂洋才’说。还在江户神田开设了象山书院,传授西学、儒学,您所著的各种介绍西洋风物的书籍,在象山书院都有收藏。对了,象山先生还是胜义舟的老师,对西洋兵学也极有研究。”

左宗棠拈着胡须,笑mimi地给朱济世介绍这位佐久间象山的情况。如果朱济世的历史功底稍好一些,大概不用左宗棠介绍,也能知道这位佐久间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