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大罗)-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告诉他,济世军是仿造西洋陆军组织训练出来的军队,不过比之英法普奥俄等国的军队,还相差甚远,甚至比英国人的印度雇佣军都不如。
可朱简煜却觉得,眼前的这支军队,看上去要比自己所知的任何一支rì本军队都要严整,同自己在广州所见的满清兵丁相比,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整齐的踏步声中,朱济世突然回头,笑道“水户君,感想如何?现在如果有数万这样的兵士,乘坐西洋大帆船到了江户湾内,德川幕府有应对之法吗?”
朱简煜沉默着摇摇头。一旁的左宗棠却接过话题道“这西法练兵,其实也没多大难度,无非就是一个严字,训练严、号令严、纪律严,再配以西洋利器和西洋战阵,jīng兵便训练出来了。”
朱济世笑着点点头,指着前方正在训练的士兵道“西洋兵法是不注重个人勇武的,若比较武艺,水户君的剑道绝对能够一个打他们三四个。可是上了战场,1000个如水户君这样武士,绝对打不过一个营的西式jīng兵。”
对于这番评论,朱简煜似乎不大服气。不待他反驳,朱济世却笑着往下道“其实满清、rì本、印度、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都是讲究武艺jīng熟的,他们西洋列强早先也是如此。但现在已经不是靠弓箭刀矛打仗的时代,洋枪洋炮才是战场上的主宰,因而个人勇武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了。而以武艺为基础的战士,在纪律上往往不如这些按照西式兵法组建起来的新军。
这道理也很简单,武艺不是几个月可以练成的,非得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这样的人不可能只服役两三年就退伍,常常要在军中服务数十年,当然不可能要求他们如西式新军士兵一样,每天住在军营里面,rìrì严加练了,要不然就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衍后代了。因而,东方的传统军队,即使吸取一些西式新军的训练方法,也很难真正具备西方军队的严格纪律和严整战阵,所以在战场上的表现常常令人失望。”
“先生的意思是,即使将西洋枪炮和战法引入rì本,也没有办法用武士练成jīng兵以抗列强?”朱简煜将信将疑地问。
现在的德川幕府当然不会认为大rì本帝国如何,要称霸亚洲建立什么大东亚共荣圈的,他们只想保住德川家的一亩三分地,舒舒服服过过小rì子而已。这个rì本后来之所以为中国所害,一半原因就是西方的入侵打醒了rì本这匹“睡狼”;另一半的原因则是大清朝过于衰弱,不断以血肉滋养rì本,使其步步崛起的。
而朱济世对于未来的中rì关系,也有自己的一番谋划。现在满清未灭,列强虎视,自己的实力也有限,哪有功夫去折腾rì本啊?而且rì本人的脑子比满清清楚,很容易被打醒,到时候开国图强,自己岂不是哭都哭不出来?所以朱济世现在就想让rì本人把国门锁的牢牢的,别让帝国主义进去,自己也别出来。
想到这里,朱济世淡淡一笑,回答道“以西法练武士,当然可以使之为jīng兵,虽不足以争雄与世界,但足以保全rì本列岛安泰。因为rì本地处远东,离欧陆何止万里,有数万新军,就可自保。只是西人并非只善于武力,还长于计谋,由善使落后之国内乱,自相残杀,昔rì印度之亡,奥斯曼之衰,皆由于此。如今,英人支持我反清复明,目的也是让中华,可以方便他们的侵略。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可能在rì本发生的!而中华国大,rì本国小,大国即使,只要有一隅可以振作自强,还是足以抵御西洋。而小国一旦内战,就只有为西洋列强所灭了!”
朱济世悠悠地说着,朱简煜已经收起了质疑的表情,肃容的仔细听着。
“……东方之国,尚存主权者,只有中华、rì本、暹罗、越南、朝鲜等寥寥数国。而中华将乱,暹罗、越南国小兵弱,亡国之期不远。rì本、朝鲜想来就是西洋列强的下一个目标,估计中华战乱一起,西洋兵舰就要扣关rì本,现在留给德川幕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水户君,虽然大明和rì本在二百多年前曾有一战,不过那一战同德川幕府无关。自德川家当国以来,中rì关系一向良好,清鞑祸乱中国之时,rì本也是站在大明一边。因而来rì大明得复,中rì两国,朱家和德川两家,也应该互为盟友,共同为东方民族保留一片净土的。所以,现在德川幕府同我合作,不必有任何困扰,完全可以将我和济世行视为朋友。你们需要jǐng惕的,只有西方列强!”
这个话,倒是合情合理!朱简煜之先祖,不正是在明亡之时,rì本的吗?虽然没有借到jīng兵,但还是受到德川幕府之礼遇。现在朱济世的目标也只是恢复大明,同rì本,同德川家族没有任何利害冲突,肯定也不希望rì本沦为西洋的殖民地吧?
朱济世话音落后,朱简煜便躬身一揖,“先生果是rì本之友,学生不rì将启程回国,可替先生传递书信,先生若要遣使赴rì,可同学生一同返回。”
“我也正有此意。”朱济世笑对朱简煜道“我的济世行在兰芳建有枪炮厂、钢铁厂,在香港有火药厂,都可以为rì本国打造枪炮的。不过济世行在rì本却没有分号,没有办法同幕府做生意。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江户城外开设一个济世行商馆。”
朱简煜闻言蹙眉道“先生,rì本目前还实行锁国,是不允许外国人在长崎出岛之外的rì本土地上居住的……”
朱济世笑了笑摆手道“国家大政,如何能死板如此?锁国之策实为防敌,不为拒友,我与rì本实为朋友,为何要拒之千里?”
朱简煜叹了口气,想解释两句,朱济世却道“近rì我又做一书,名《先军开国论》,详细阐述了东方之国在锁国、强兵、安内、攘夷等事宜上的先后顺序和可行之法,水户君可带回rì本,献于幕府。我再遣使者携带礼品同你一起回国,等你们的德川将军看过《先军开国论》后,定然会接见我的使者,同意我济世行在江户开设商馆的。”(未完待续)
第176章朱圣人和先军开国
一百一十四票,新书月票榜第九,历史分类月票榜第六,对罗罗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好到难以想象了!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然后再弱弱的问一下,各位大大,还有没投保底月票的吗?这个月就投给罗罗,好吗?
“……西人自工业以来,欧陆雄杰并起,强国鼎立。英吉利、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以及新大陆美利坚等国,皆为一等列强。政治以国家为本,强兵富民,对外扩张,不遗余力。凡科学、经济、工业、军事无不远胜东方传统之国。西人本性悍狠,欧陆千年争战,弱肉强食,所存至今仍雄踞一方者,无不长于用兵取胜之道,又工于不战屈人之谋,绝非我东方温文尔雅之君子国可比。
拿破仑战争之后,欧陆稍安,西洋列强转而虎视东方,中英之战,实为西人图谋东亚之第一战。清国既败,东亚如日本、越南、朝鲜者,领土人民远逊于清国,安能不奋起而得自保乎?
而奋起图强,必须法效西洋,师西洋之长技,守国族之根本,以国本夷用之道,渐渐而行,切忌急躁冒进,全盘西化。之所以如此,盖因西洋之国奸诈多谋,尤善以土治土之法,师其之长,犹如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使之侵入内地,勾结不臣,挑起祸乱,则印度亡国之祸不远矣。
因而师法西洋,须有轻重缓急,不可一蹴而就。奋起之道,当以强军为先,西洋列强之国,皆以军国之事为首,无不拥精锐之兵,日夜操练,强中求悍,精中求锐,东方之国,若无精兵以保国基,骤然开国,使西人探知虚实,则亡国之日不远。
强军之后,当为安内,西洋强国,皆为政令统一,绝无国中之国,豪雄割据。而奥斯曼帝国之衰,印度帝国之亡,皆祸起诸侯军阀勾结西洋以作乱。东方之国,当以为戒,先安内然后开国,方可无虞。
开国锁国,实为攘夷,绝非自闭门户,绝交世界。锁国之法,是为使夷狄不知虚实,使不臣难通外敌,以此保国家之安宁。然东方诸国,行锁国之法者,多忘及本意,只知一味封锁国境,闭关自守,无视世界之剧变,实为坐等灭亡之道也,绝不可行。因而开国实为必然,但开国之道,不可一蹴,必须渐行渐进。执一国政者,当率先而行,睁眼以观世界,遣使考察列国,探其长技,知其虚实,择其优而习之。先强军事,后安国内,再及经济、教育、工业、科学,循序而进,国恒强……”
罗香梅用柔声细语念出的,就是朱济世所作的《先军开国论》。
来到东方已经年余,朱济世的文言文水平,总算有了不少进步,写出的文章在左宗棠、朱简煜这等“大儒”看来,已经不是毫无文采了。不过除去文采稍逊,文章的观点却是极为精辟,可以说让每一个读到的东方政治家,都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篇《先军开国论》,虽然文字不多,但却足以成为东方落后国家“改革开放”的指导性文件!因而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此文在东方各国流传极广,特别在日本国内,几乎到了人人都可倒背如流的地步。而朱济世之名,也随之更为响亮,还被人观以“圣人”之名,几乎堪比孔孟了。
“嗯,相公,你现在的所为似乎同《先军开国论》上所言的,完全不一样啊?”罗香梅有些不解地看着丈夫。
朱济世的怀里正抱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在逗弄,是罗香梅为他生下的次子,取名朱国雄,是朱家正经的嫡长子。小家伙刚出生没多久,闭着眼睛正在呼呼大睡,压根就不理睬自己那位圣人老爹。
而这个“国”字辈,是朱济世新续出来的,根据他给自己编造的族谱,他老爹朱先圣是朱棣一系的“先”字辈。按照朱元璋给他的子孙所指定的辈份,属于第十九辈,而朱济世是第二十辈的“猷”字辈。为了让自己更像是朱明子孙,朱济世声称“济世”是字号,而他的大名则是“猷勇”。当然这样的名字并不合朱明王朝取名的规则,不过朱济世的祖先流落南洋,不知道那套规矩也不奇怪。而这个“猷”字辈已经是朱元璋为朱棣的子孙所制定的辈份的最后一代,虽有流落各方的朱明之后,新续了辈份,不过朱济世俨然是大明中兴之主,自然要继往开来,不会用这些落魄王孙所定的辈份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这段时间,倒有不少自称是朱明之后的人前来香港投靠,朱济世也不辩真假,将他们一一收纳到旗下。反正现在还是造反的时候,人当然越多越好。
“少言,你怎么看?”朱济世回头看了眼屋内一个着青衣,头上梳了个发髻,一副明朝文士打扮,皮肤却黑得好像奥巴马一样,颧骨高耸的年轻人,笑着问道。
此人名曰朱默,字少言,原先是南洋一带的海商,出生在巴达维亚,自称是祖上为永历帝朱由榔长子朱慈爝,于1646年从广东逃往日本,随后流落南洋,1662年死于西班牙发动的南洋华人大屠杀,全家唯其一幼子独活——也就是说,和朱济世一样,没有多少证据可以证明自己是朱明之后。
不过这位“朱明之后”倒有些才干,不仅能之乎者也说一堆儒家的道理,还通晓英语、荷兰语和日语,时常往来于琉球——南洋的航线,所以被朱济世派遣去出使日本。
“《先军开国论》实为稳妥渐进之策,不过明公早就通晓西洋之情,自不必如此实行了。”朱默斟酌着用词说道。
“嗯,这说法也不错,其实我这个朱明之后,本来就是从西洋而来,也算是西洋东进的一部分吧?”朱济世望着他说,“这话不妨和德川家之人明言,我和西人虽有共同利益,但也有分歧,并不希望东方之国全数沦陷。未来复明之后,还指望同日本结为兄弟之邦,共御西夷呢。”
“属下明白了。”朱默躬身道。
“可是相公,你这大作早晚流传于世,若为西人和满清所知,恐怕……”罗香梅秀眉微蹙,似有担心。
“有何惧哉?”朱济世摆摆手笑道,“所谓小鬼难过,阎王好见。我所交厚的都是西洋的阎王,不是他们放在东方的小鬼。如阿尔伯特,维多利亚者对远东之事不大清楚,也不急于要把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一一变成英国殖民地的。倒是西人在远东的那些小鬼,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即发动侵略战争。好在这些小鬼,都奈何不了我这个同阎王深交之人的。
至于满清,没有这篇文章,他们也必然强军为先,只是他们强的肯定是八旗军。而八旗愈强,汉人士子必然愈加离心,这对我是有利的,因为满清的天下所倚仗的根本不是八旗,而是汉人士子啊!”
“原来如此。”罗香梅思索一下,觉得丈夫所言句句在理,便绽出笑容,“只是那道光昏君糊涂,不知道自己正走在自绝天下的路子上。”
朱济世微微一笑,又回头对朱默道“少言,你以为倭人如何?”
“本性凶残,诡诈多智,虽僻处岛隅,却藐视中华,若其国强,必西进大陆,为中国之患。”
朱济世点点头,笑问“你准备如何待日人呢?”
朱默笑一笑,说道“属下预备以诚欺之,使日人沿着明公设计好的路子走下去。”
罗香梅插话道“是《先军开国论》的路线吗?我看这路子似乎不错,莫非有什么陷阱吗?”
“没有陷阱。”朱济世道,“以诚欺人,阳谋而已。若日人依《先军开国论》徐徐而行,对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日本的有识之士会看到这一点的。”(未完待续)
第177章西乡来投
“这个是刘阿亮的脑袋?怎么那么瘦?我记得刘阿亮是个胖子啊。”
香港深水湾大宅,朱济世指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匣子发问。木匣子里面正是一颗据说曾经属于兰芳刘家二公子刘阿亮的头颅。今天早上,有一个自称是日本国武士西乡隆永的壮汉,带着这颗人头到深水湾大宅求见。现在壮汉就在候见室里面,由朱默和朱简煜两人配着在喝茶聊天。装了脑袋的木匣子就由当值的锦衣卫送到朱济世跟前了。可朱济世却一时没有认出这颗又干又瘪的脑袋是刘阿亮的,因为他和刘阿亮只见过几面,印象当中这货就是个小黑胖子,不是个小黑瘦子。好在罗香梅、罗香菊两姐妹同刘阿亮非常熟悉,到了减肥成功都认得出的地步。
“没错,这个就是刘阿亮的脑袋!没想到竟然瘦成了这样……看来这些日子他也吃够了苦头,不如好好安葬了吧。”
罗香梅和刘阿亮相熟,不说青梅竹马,也是从小玩到大的,如果不是朱济世的横空出现,这刘阿亮没准还会成为自己的丈夫,现在见他就这样让人砍了脑袋,心里面并没有多少喜悦。
“那位西乡先生说他是在什么地方砍了刘阿亮的脑袋吗?”
在确定了这个脑袋的确是从刘阿亮的脖子上取来的之后,朱济世的兴趣便转移到那位日本国武士西乡隆永身上了。朱济世远远见过此人一眼,这个日本鬼子的块头真是不小!身高起码有1米78,体重大概有一百七八十斤,瞧着跟个铁塔似的。这号壮汉真的是日本人吗?还有,在日本幕末时代是不是有西乡隆永这号英雄?光是看这块头在日本就是罕有的……
“请朱默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对于日本人,朱济世是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感,特别是西乡隆永这号一看就英雄了得的日本人。
“明公,您找我?”朱默恭敬地给朱济世行了一礼。
“那西乡隆永是什么来路?问清楚了吗?”
“那西乡隆永是日本萨摩藩的武士,出身在萨摩藩的鹿儿岛城附近乡间。父亲是萨摩藩的小吏,他自己也有个书记官的差事。这次是随萨摩藩负责琉球贸易的奉行小松清猷一块来广州做买卖的,路过琉球的时候遇到了自称是清国商人的刘阿亮。那刘阿亮见其壮勇,便以厚礼结交,同他和小松清猷同路到了广州。在广州才告诉他欲以重金募起为刺客来杀害明公。结果西乡隆永仰慕明公为人,便出手将之斩杀,砍了脑袋献给明公。”
萨摩藩……好像是倒幕四强藩之一!西乡隆永……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知道有个西乡隆盛是什么维新三杰,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西乡隆永的兄弟?
“明公,属下以为这西乡隆永所言属实。”朱默思索一下,分析道,“琉球国名为满清藩属,实际上是由日本萨摩藩控制,萨摩藩的藩士也时常冒用琉球商人的名义进行海贸。而且朱简煜也认得西乡,他们是同船从琉球而来的,那刘阿亮当时确实也在船上。”
“刘阿亮去广州干什么?”朱济世忽然蹙起了眉头。白斯文那匹白眼狼现在是洋务帮办大臣兼粤海关监督,人就在广州!刘家同自己的冲突就是白斯文煽动起来的,这刘阿亮逃离兰芳后肯定投靠了白斯文……
“广州方面有什么动静吗?”
大明山、小刀会、广义堂等朱济世所控制的秘密组织送来的报告,都是由罗香梅过目的。她思索了下,摇摇头道“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洋务衙门和粤海监督忙着搬家,十三行和各家洋行也都准备从广州迁往九龙……”
“也就是说风平浪静,这刘阿亮之死便没有引起一点儿波澜吗?”
“一个莠民死就死了,还能有多大波澜?”罗香梅思索了下,又道“相公,您是在担心白斯文?”
“刘阿亮很有可能是白斯文派去琉球雇佣杀手的,而广州又是白斯文的地头,一个日本武士在广州斩了白斯文的狗,居然还能大摇大摆到香港,难道没有一点可疑之处吗?”
这也可疑?罗香梅心说,自己的相公现在越来越多疑了!这白斯文又不是广州将军,不过是个没有兵权的洋务帮办大臣兼粤海关监督罢了。他的人不见了,只能让粤海关关监的差役和十三行的伙计去找。要动用广州府的力量,银子还不花海了去——谁不知道海关监督有钱啊?为了一个莠民,白斯文犯得着吗?
“西乡隆永提出什么要求没有?”朱济世也觉得自己有些多疑了,便问朱默道。
“一开始只是想要些赏赐,”朱默笑道,“可后来从朱简煜那里听说济世大学军学院和鸭脷洲军校的事情,便改为提出要在咱们这儿求学了。明公,属下见那西乡颇有英雄气概,或可延揽为将。”
“延揽为将?一个日本人?”朱济世皱皱眉,怎么都觉着不大靠谱。
“一个几十石家禄的小吏罢了。”朱默呵呵笑了笑,“那些日本下级武士都是穷光蛋,应该可以用厚利延揽。属下还晓得日本国有许多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武士,如果明公有意,属下可为主公招募一些,这些人可都是悍不畏死的。”
招募日本雇佣军?越听越不靠谱!这些日本雇佣军要是在外面见了市面,打老了仗,回国之后还不正好倒幕开国?
“日本雇佣军就免了,不过这个西乡可以去济世大学军学院当个学生。”朱济世斟酌了一下,又道,“下了他的刀,带他到客厅一见吧。”
虽然觉得可疑,不过见还是要见一下的。现在朱济世身边护卫众多,个个都是火枪在手。武功再高也能打成筛子!所以不担心一个赤手空拳的日本武士取自己的性命。
另外,现在的日本毕竟不是明治维新以后那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他们只是闭关锁国过自己的小日子罢了,同朱济世的事业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
“果然是条好汉!”见到铁塔般的西乡隆永站在自己跟前,朱济世也不由得赞了一句。这样的汉子,在朱济世的麾下都是没有的——广东人长成朱济世这样就不容易了,西乡隆永这号又高又壮的得去山东找找看,也不知道这个西乡的祖上是不是从山东跑去日本九州的?
“晚生后学,西乡隆永拜见明公,愿明公传晚生济世救国之道。”
正感慨的时候,西乡隆永便是长揖到地,口中说的是生硬的中文。
“西乡隆永,”朱济世点了点头,沉声道,“这刘阿亮是你斩杀的?”
“正是区区在下!”
“很好!我曾以一座金矿和伯爵封号悬赏刘阿亮父子,现在你斩了刘阿亮的头送来,可以在金矿和伯爵之间选一个。”
“晚生想要拜明公为师!”
朱济世摆摆手道“拜师归拜师,奖赏归奖赏。”
“学生想要钱!”西乡隆永也不做作,大大方方地道,“学生不会开金矿,只想要一万两银子。”
“可以。”朱济世笑着点点头,既然自己给刘阿亮的脑袋开出了悬赏,那就要兑现,要不然还有什么公信力?
“隆永,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弟子,不过我没有什么时间亲自教授你学识,你可先跟随几位通晓中日语言的学生学习中文,然后再入济世大学的军学院学习军事,待有所成就,为师会亲自写信向家庆将军推荐你。”
朱济世的这一大段话说得比较快,西乡隆永没有听明白,朱默又翻译一遍,他才皱着浓眉道“老师,学生是萨州武士,不是将军家的直臣……”
“那又如何?”朱济世吩咐罗香梅取来一本《先军开国论》和《印度亡国史》交给西乡,才道“隆永,这两本书你拿去看,看明白了就知道该为将军家效力还是该为岛津家效力了。”(未完待续)
第178章九龙大开发
这是今天最后一更了,明天还是八更,庆祝《天朝之梦》拿到120张月票!当然月票越多越好,订阅也越多越好,罗罗真是贪心,不过还是要求一求,再求一求!
在同香港岛隔海相望的九龙半岛上,有一名曰笔架山的小山丘,山丘之上,一座灰扑扑的寨城俯瞰着南面的海湾和港岛,还有一道壕沟护在外面,两三丈高的围墙上,正有一群顶戴花翎的满清官吏登高遥望着荒无人烟的四周。
这是刚刚从繁华热闹的广州城移驻到新建成的九龙寨城的林则徐、白斯文、魏源等满清洋务大员还有广东水师的几位提督、总兵。
“穆翁,您请看那里洋楼云集之处就是香港的维多利亚城,所英人在香港岛北岸的据点,共分四环,既西环、上环、中环和下环。英人在那里驻兵约4000,其中大部分是印度雇佣兵,他们的总兵叫德已立,官拜少将,还封了爵士。”
说话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大清从一品武官,名叫赖恩爵,是眼下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在关天培以身殉国之后担当此任的,在鸦片战争中是主战派,现在仍不忘收复港岛,还上疏朝廷,提出将九龙汛扩充为九龙寨城,把大鹏左营移驻到此,用来防御香港之敌。
清朝实行以文御武,绿营的汉人武官地位极低,纵然如赖恩爵这样的一品大员,见到白斯文这个从三品的洋务帮办大臣,也要以下官自居,在从一品(刚刚加了尚书衔)的林则徐跟前,更是态度谦恭了。
“朱济世在维多利亚城内吗?”林则徐举起单筒望远镜遥望着日渐繁华的香港岛,淡淡地问了一句。
“回穆翁的话,那朱逆并不常居在维多利亚城中,他在香港岛的南边另有据点,名叫济世大学、济世书院,还开设有工厂、码头、船坞和医院,市面很大。不过却无多少英军驻扎保护,如果遣一队精锐攻其不备,或许能为国朝除此巨患!”
赖大提督显然是大清忠良,所提出的办法倒不是不可行。不过林则徐却不置可否,而是转换话题道“皇上已经准了以九龙易广州之策,还夸奖我等办事妥帖,并督促早日移埠九龙。简廷啊,九龙这里,可有地方适合建立港口?如果许夷人自建码头、船坞,会不会对九龙的防御构成威胁?”
听林则徐这话,赖恩爵已知其不同意自己的冒险之策,心中轻叹了口气,走了一遭新疆,林穆翁的棱角已经磨掉了七八成,再也不是往日那位勇于任事的林大钦差了。
“九龙这里就有天然良港。”赖恩爵指着维多利亚湾道,“那里英人称为维多利亚湾,便是天然良港。如果许夷人修码头、船坞,当然不利于九龙防守。不过九龙无甚要紧,即便失去,英人也难从此处进攻广州,因而以九龙易广州,还是值得的。”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九龙根本守不住!不过即便丢了九龙,也比丢省城广州好吧?眼下每天停泊在广州城外珠江水面上的夷船就有两三百艘,在广州城外活动的夷人更有数万!真要有什么变故,广州立马就不保,还是将这些人移到九龙妥帖。
一旁的白斯文也笑道“穆翁,他们英夷来咱们这儿是求财的,只要有生意好做,有银子好赚,是不会横生枝节的。这九龙将来就是中西贸易的中心,英人若出兵占了,中西贸易立时就断绝,他们何苦来哉?”
他见林则徐频频点头,又压低嗓音道“如果咱们能许之厚利,那朱逆的项上人头,也不是买不到的!”
“厚利?是什么啊?”林则徐不动声色。
白斯文道“开禁鸦片!”
雇佣日本刺客去杀朱济世的事情已经彻底黄了,林则徐死活不答应减免琉球国的关税,而白斯文也不敢把这事儿往道光皇帝那里捅——毕竟琉球国已经为日本萨摩藩所控制的事情是不能拿到朝堂上的,这等欺君二百年的事情道光皇帝怎么能无动于衷?既然免税的事情谈不成,这刘阿亮也只好白死了!不过白斯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小松清猷临回日本的时候把女忍者阿绝送给白斯文做了妾,说是给刘阿亮之死赔罪……估计还是想通过这女人保持同白斯文的联络。不过刺杀朱济世的事情,暂时是不可行了。因而白斯文又开始打开禁鸦片的主意。
林则徐还没怎么样,一旁的赖恩爵却已经冷哼一声,投过来的目光满是敌意。白斯文却只当没听见没瞧见,接着侃侃而谈道“这鸦片之禁,其实早就如同虚设,驶来广州的洋船至少一半是满载鸦片的,每年输入的价值不下一千余万两,如果能抽二成半的税,三四百万两的巨款唾手可得,都用来振兴旗军,又可多练数万精锐啊!”
他说得激动,朝林则徐躬身一礼,提着嗓门道“穆翁,我等为人臣的,所谋所议当为君为国,下官请穆翁率我等联名上奏,请开烟禁!”
林则徐当着众人之面不好大发雷霆,只是冷冷道“移埠九龙之事还是要抓紧一点,狮子山、笔架山以南之地,皆可许华洋商人购入用于商业,不过要预留出几条道路以供车马通行,恩铭,这些你多费些心思。”说着又回头对魏源道“墨生,钱厂、铁厂的总办,赞由你来兼任,过几日同罗德理一起跑一趟香港,最后再考察一下各家洋行的报价,所谓货比三家嘛。知道了吗?”
“下官知道了。”
林则徐点点头道“今日乏了,到此为止吧。”说着也不理白斯文,径自往城墙下走去了,赖恩爵和魏源也紧跟而走。
望着林则徐等人的背影,白斯文在心里面也是一阵冷笑。这汉臣,果然是靠不住!满脑子就是那点清誉,以为名满天下,皇上就不舍得动你们吗?这林则徐的洋务大臣,怕是做不久了。
……
而在同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