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大罗)-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喝得当然是闷酒,虽然印度军总司令威尔。海明在不久之前视察下缅甸的时候,曾经在仰光向敏东王保证,只要他能在那加丘陵坚持,英属印度总督府就会每个月支付10万卢比给他,还会源源不断提供武器装备,同时还保证他的家人在加尔各答继续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再怎么富裕,总不能和一国之君相比吧?这些缅甸的大人物心里面自然是万分不痛快,这酒也就越喝越闷。一直喝到了第二天凌晨。
“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再回曼德勒皇宫啊!”敏东王由衷的叹着。
一声巨大的轰鸣声,陡然响起。把敏东的哀叹全然掩盖。
“出了什么事?!”
缅甸国王昏昏沉沉的被人强扶上了城头,就看着城下的旷野中,在中队的红色战旗引领下,不计其数的士兵已经堵住了古灵庙的东门正在距离东门不到1000米的地方构筑出发阵地!而在东方远处的平原更是被灰黄色的烟尘所掩盖,不知道有多少兵马正向古灵庙赶来。
敏东王目瞪口呆,已经被酒精淹没的脑中全是空白,“这……这……这怎么可能?!”
来袭的华军用行动回答了敏东王这个愚蠢的问题。十来挺已经架好的机关枪突然喷吐出火舌,扫得城头上的守军抬不起头来。还有一些士兵抄起步枪就朝着城头射出一阵弹雨,另外一些人则拿出了刚刚准备好的十几架云梯!
而敏东王这个时候只剩下一个念头,“快给英国人发电!快让英国人增援!”
他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华军来的出奇不意,守城的准备是一点都没有,对于守住城池,敏东王几乎已经不报希望。唯一的期盼,就是英国人能在他全军覆没之前赶到,把他从中国人的虎口中救出去!
而当第一名华军突击队员攀上了古灵庙城头,这场追歼突袭战的结局已经宣告注定。
等不来国王敏东的命令,还有力气站立的缅军就自行发起了的抵抗,但在不断涌上城头的华军突击队员的刺刀和手榴弹攻击下,他们还是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抗衡。很快城门就被夺占、打开,刚刚赶到城外的华军又一拥而入,开始和城内的缅军展开巷战。与此同时,已经跑了一路跑成惊弓之鸟的缅军终于清醒过来,拼着最后一口气护着敏东、锡袍父子夺路而逃,从没有被华军堵上的西门突围,一头扎进了他们并不熟悉的那加丘陵。不过更多的人却是放下武器,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的求饶。
不过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被视为缅军大据点的古灵庙,就被孤军冒进了两百多公里,也没有携带多少后勤物资的朱国卫和罗安阁给占领了。
而这个古灵庙距离印度的东大门英帕尔只有区区241公里,而且还紧靠着那加丘陵,只要有阿萨姆的地头蛇带路,华军就能以此为据点翻越丘陵绕到英帕尔要塞背后。这样一个可以称为战略要冲的地方,现在已经完全掌握在年轻的大理国王手中了。
“当个名将竟然这样容易!”朱国卫随军踏入古灵庙城中时,这样想着。
说实话,他虽然制定了这样冒险突进的计划,但是也没有想到居然那么容易就取得了如此大胜,三万多人的缅军几个小时就完蛋了,而且慌乱之中竟然连城内堆积如山的粮食都没有焚毁。
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全貌的一座座粮囤就在古灵庙城内的中心,初步估计,这些粮食足够让朱国卫带来的20000大军吃上三个月。至于缴获的武器弹药,更是堆积如山,其中甚至还有12门崭新的阿姆斯特朗75mm山炮和数千发炮弹——这些大炮连一炮都没有放过就归了朱国卫了。
真是遇上豆腐军了!朱国卫不由得腹诽起明军高层的谨慎了。要是按照吴长庆、刘永福的打法,敏东的兵就跑去印度啦。
……
“什么?大理王已经打下古灵庙还一举打垮了缅军主力,抓了超过20000俘虏?这是真的?”
朱国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香港的远东大饭店里面摆酒给自己的大哥大嫂接风洗尘。朱国杰和海伦娜是从夏威夷返回的,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大明帝国必须将之变成直辖领土。所以他们的夏威夷国王和女王算是当到头了。
不过两人并不怎么沮丧,因为他们知道南华国王和女王的王冠很快就要戴到他们头上了。南华王国就是澳大利亚,怎么都比夏威夷那几个岛子有前途啊!
“古灵庙?这个地方很重要吗?”朱国杰听到消息,就笑盈盈追问了一句。他现在就等着拿现成的去当澳大利亚之主了,因为他的妻子是英国公主,所以朱济世怎么都不会让他参与军务的。
“非常重要,英帕尔就在二百多公里外,拿下英帕尔,印度就指日可下了!”朱国雄信心满满地道。
朱国卫的冒进他其实是不赞成的,还一连发了几个电报训斥吴长庆和刘永福,让他们赶紧带兵去支援,万万不能让自己这个弟弟折损在缅军手里!结果缅军就是豆腐,轻轻松松让朱国卫给吃掉了。(未完待续。。)
11719533811191633
第1383章弄险
通往温泉宫勤政殿的走廊上,左宗棠和现任左相潘祖荫迎面碰上。随口就问起了前线的战事。和之前左宗棠当左相的时候不同,现在的内阁是有权过问军务的,陆军部和海军部归属了内阁,虽然两部尚书和陆海军参谋长、教育总监还有另外一些关键军职的任命权都抓在皇帝手中。但是内阁左右相依然是陆海军部名义上的上司,所以前线的事情潘祖荫这个左相都是知道的。
“皇上真是洪福齐天,皇子们也个个才能卓著,放到哪里都能独当一面,比起伪清那些只会搞政争的废物强太多了。”潘祖荫和左宗棠说了朱国卫刚刚取得的大捷,接着就顺口夸奖起朱济世的皇子们了。
“你是说大理王?”左宗棠笑着摇摇头,“碰上豆腐军而已。要说打硬仗,还是东华王厉害,他打得可是美军。”
左宗棠是跟着朱济世去过北美坐镇的,当然知道北美那边打得有多惨烈,相比之下,中南半岛战场不过是小儿科。而且朱国卫的进军速度真的只能用冒进来形容了,竟然还轻易取胜,只能说对手实在太弱了一些。
“缅军的确弱了些,接下去就要看英印军怎么样了。”潘祖荫道,“前方的消息,大约30000英印军已经赶到古灵庙以北10公里处了,正在构筑阵地,看来是要反攻了。”
“30000英印军已经到了?大理王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啊!要是英印军早到一日,现在就是大理王兵败了!”左宗棠摇了摇头,脚步停了下来。已经到了御书房门外。御书房是朱济世平日办公的地方。外面有女官守候,看见左宗棠和潘祖荫到了,就赶紧进去通报。
而在御书房内,朱济世正和陆军部尚书石达开,海军部尚书王德虎两人围着一个沙盘台议论着越打顺利的西南战局。听到左宗棠和潘祖荫到了,就忙让楠本高子将两人带进御书房。
“不必多礼了,过来一起议议吧。”朱济世冲两人招了招手。左宗棠现在是顾问大臣,就是雇来问问的大臣。自然要到皇帝跟前等着皇帝来问。潘祖荫则是来向朱皇帝汇报政务的,不过朱济世也就听听而已,对于朝中的琐事,他早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再说了,他一个整日住在深宫,和美娇娘为伴的荒淫君王,又能知道多少民间疾苦?还不如让议会多数党去负责呢,自己当个甩手掌柜。
“国卫那小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凡是老成持重的将帅是打不出他这种仗的。”听到左宗棠和潘祖荫吹捧朱国卫的话,朱济世就感到几分不安。他的这个儿子打仗的胆子太大,根本不考虑战事一旦不利该怎么办。
“西南方面军刚刚报上来一个新的阿萨姆战役的方案。又是国卫提出的。”朱济世淡淡地道,“这次他打得还是无后勤作战的主意,想以一部吸引英印军于古灵庙一线,亲率20000精锐潜越那加丘陵,在阿萨姆人的配合下突袭英帕尔要塞,一举拔掉英帕尔这颗钉子,打开通往印度的大门。”
左宗棠和潘祖荫互相看了一眼,军务上的事情他们算不上了解。不过朱国卫提出的办法或许也可以实现,有苏严法这个阿萨姆土邦王公配合,潜越那加丘陵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偷袭英帕尔要塞或许不能成功,但是在英帕尔以西寻个险要把守起来,切断英印军退路也不困难,到时候英印军不是困守就是逃遁,英帕尔要塞还是可能拿下的。
“皇上,大理王的计划有可能实现,”左宗棠笑道,“咱们拉拢阿萨姆王公不就是为了潜越那加丘陵吗?只是……大理王年轻气盛,喜欢弄险,只知道带兵冲杀似乎有失君王的体统。不如将之召回阿瓦,再遣老成之将带兵入侵阿萨姆较为妥帖。”
“季高先生不看好大理王领兵?”朱济世如何听不出左宗棠的潜台词,他眉梢一挑,“现在领兵打仗的国王可不止大理王一人,朕都要将他们召回?”
“大理王一味弄险,总非持重可靠。”
朱济世看了一眼石达开。石达开道“由陆路进攻印度是没有持重可靠的,如要持重就该先在海上决出胜负,而后取新加坡,打通马六甲,再海路并进,走英帕尔、阿拉干而入孟加拉,与英人决战于贾木纳河两岸,最后再如加尔各答方可奠定大局。”
石达开说的是总参谋部早前提出的南方作战计划的内容。表面上看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但实行起来的困难也不小,主要就是海上的胜负手没有万全把握,以及新加坡要塞防御坚固,难以在短期内攻占。
大明的海军虽然不弱,但是比起英国还是有些差距的,至少总吨位还不到英国的一半,铁甲舰的个头也比不上人家。另外,海上决战也不是明军想打就能打的。英国东方舰队主力现在缩在新加坡港不露头,任由大明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外面部署水雷也无动于衷,只是派些快速巡洋舰出来和大明的巡洋舰较量。朱国光的天津舰光是1876年1月份就参加了3次海战,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而想要逼英国东方舰队出港决战,或许只有开启澳大利亚攻略和攻击新加坡要塞两个方法。
对于前者,大明海军部认为,光是攻略爪哇岛还不一定能逼出英国舰队。毕竟爪哇也不是英国殖民地。而要攻打澳大利亚又不是几千几万人的军队可以得手的,起码要动用二三十万大军,这可就牵涉到海上运力的分配——大明本土到澳大利亚的距离可不比去北美近,而且相当一段航道是在英国破交舰艇的威胁之下,必须出动海军护航,这样又会分散海军本来就不算充裕的兵力。
另外,即便大明开始澳大利亚作战,英国也不必心急火燎动用东方舰队来打没把握的决战,他们完全有时间将本土舰队的主力调往东方,然后以兵力处于优势的舰队同大明海军决一胜负。因为攻略澳大利亚的作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根本不可能一鼓作气把兵力投送到人口密集的澳大利亚东南部。
至于攻击新加坡,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却觉得很难在短期内取胜。因为英人在新加坡要塞的经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达十余年!整个要塞区并不仅限于新加坡岛,还包括柔佛海峡对岸的大片地区。整个要塞防御地带,都是堑壕纵横,碉堡林立,铁丝网、鹿砦密布。还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大炮和超过15万人的守军。整个就是一只卷起来的钢铁刺猬,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和几十万人的伤亡,根本填不下这个要塞。虽然明军已经制定了攻略马来亚的计划,但是新加坡要塞暂时还不会动。
因而,大明海陆军现在都赞成在印度冒一下险,如果正能把印度土邦的造反精神煽动起来,或许能让英国人的阵脚大乱。到时候,无论攻击澳大利亚还是打新加坡都会容易许多。
“若要弄险,也不能直接潜越那加丘陵,还是要和英人打一场堂堂之阵,先摸清英人的虚实再说。”左宗棠也知道强攻新加坡或是开启澳大利亚作战的难度都很大,相对来说还是扰乱印度更容易一些。“另外,靠20000人攻略阿萨姆也不保险,最好出动10万人以上的大军,统兵将领也宜用吴长庆这样的老将。”
“这样也好,先让大理王打一下,探探印度军的虚实再说。”朱济世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未完待续。。)
1187523711197602
第1384章六成把握
朱国卫所在的位置依然是最前线,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命令返回阿瓦去坐镇。
他是在3月1日接到西南方面军要求他击破当面之敌的命令。哦,这个命令不是给他的,而是给刚刚带领一个20000人的支队从瑞保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第18山地军军长吴长庆的。两方面合兵之后,已经有了40000大军,不过古灵庙北面的印度军也得到了增援,总兵力也不下于40000人。
而那位被朱国卫甩在阿瓦王城的大理陆军总司令刘永福却没有赶到古灵庙,他已经被上下缅甸各处的混乱局面绊住了。安南人的乱军还穿着明军的灰色军服到处破坏。
这些安南人都是完全绝望的亡国之民了,在他们的老家,大明的南北交州省,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自认为是安南人的民众了。那个小小的安南公爵自治领,也在1874年安南公潘清简死后初成为大明皇帝的直辖领土——这是潘清简本人的遗愿,因为经过十余年极度贫困的折磨,自治领内的安南人不断离开,到1874年时所剩余的人口已经不足15万。安南这个民族,算是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没有了民族自然也不能奢望复国,依附英国和缅甸的安南流亡者的军队现在已经沦为了英人的雇佣军。只是为钱卖命,巴不得能有个饱掠的机会,狠狠捞上一笔好去印度当个富家翁。
所以威尔。海明让他们伪装成明军烧杀抢掠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一开始这些人还是在上缅甸作乱,随着大理军和明军的压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又窜入了下缅甸。一边杀掠一边向尚在英人控制下的阿拉干撤退。而英人在撤离下缅甸的时候同样没有少搞破坏。经过这两方面的烧杀。上下缅甸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盗贼横行。田地荒芜,稍微安定一些的大中城市里则挤满了难民,给接管地盘的大理王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得已之下,刘永福只能坐镇阿瓦,调兵遣将四处讨伐,期望早日恢复秩序。至于上下缅甸的农业生产……可就不是刘永福能想的了,妙香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苦了几百年,都眼巴巴望着这些富饶的平原呢!由妙香人组成的大理王国临时内阁。现在正在筹谋重新分配全国的耕地,这乱子有的好闹呢!
大理国内的乱局一时半会儿没个头,也就意味着大理军和明军短期内很难从大理国得到多少补给,同英印军的战争要尽可能的快的结束,早一天杀到阿萨姆的地盘上去,就能早一日因粮于敌。
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会师以后,没有耽误片刻,立即就抢先对在古灵庙城北密沙河畔展开的英印军发动了攻击。
炮弹在英印军的防线上炸出一个个炙热的火球。印度阿三的阵地修得非常马虎,堑壕挖得很浅,也没有用木桩加固。堑壕前面也没有布置铁丝网,可能是没有这玩意吧?堑壕前面只有一条浅浅的壕沟。这样的工事如果让北美的胡安大王看到肯定笑掉大牙。不过朱国卫没有胡安那样强大的火力,倒不是没有大炮,而是他身后没有铁路网支撑的后勤线,每一发炮弹都要马拉人扛几千里才能送到,真是禁不起浪费。如果不是在古灵庙缴获了几千发缅军75mm炮弹,现在这样的炮火准备都打不出来。在大炮轰击的同时,一个营的明军和一个营的大理军已经在英印军阵地前方2000米开外的空旷土地上组成进攻的散兵线了。
“中国人的进攻阵型很不错,比英军要强!”
威尔。海明似是自言自语。他是在缅甸战场全面打响后抵达英帕尔要塞坐镇的,现在又跟着戈登的部队上了第一线。不是来指挥的,而是要亲眼看看中队的攻击力——说起来真是怪可惜的,如果今次朱皇帝采纳了朱国卫的建议,以20000精锐突袭英帕尔的话,这位英国印度军总司令恐怕就很难活着回加尔各答了。
查理。戈登看来自己的顶头上司一眼,海明的话似乎是在嘲讽大英帝国的陆军。
两人并辔停在英印军防线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战场。华军的炮击已经停止,一千几百名华军士兵呐喊着发起了冲锋,大部分人使用的是上了刺刀的步枪,也有些人托着最新式的风冷式机关枪,走几步就停下来扫射一阵,打得印度人坚守的阵地上一簇簇的直冒青烟。
印度军的大炮也开火了,在空旷的平地上激起一片尘土,炮弹猛烈的炸开,在华军的波状队形上打出了大大小小的缺口。但是在华军的散兵队形仍然保持完好,快速地向印军压过来。
印军的机关枪也开始射击了,喷出一道道火舌从华军散兵线上扫过,冲在前面的华军象麦子一样割倒,而后面华军也没有硬冲而是各自找地形匍匐下来,一边慢慢朝前蠕动,一边用精准的射击和迫击炮给印度人的机关枪火力点一一点名。狙击手的步枪倒还好说,最多打死机枪手,在白人军官的督促下,很快就会有新的机枪手换上去。可是迫击炮却能连人带枪的将整个机关枪火力点摧毁!不到一个小时,当华军的第一波冲锋结束的时候,印军第一道堑壕上的三分之二的机关枪已经被炸成了碎片!
在后方观战的威尔。海明咂了咂嘴,“怪不得美国挡不住华军的攻势,这些人真是不好对付啊!”
“阁下,那我们还要放他们进印度吗?”戈登有些迟疑地问。
“为什么不放?难道你真能守住英帕尔?哦,对了,阿萨姆的土邦王公苏严法刚刚把一个17岁的女儿送给朱济世了……听说还非常漂亮啊!”
戈登撇了撇嘴,阿萨姆土邦是整个印度最不驯服的土邦,因为阿萨姆人不是4000年前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他们是从中国迁移来的黄种人。而且他们也没有真正接受过印度教,种姓在阿萨姆毫无意义,因为阿萨姆人都自认为是高级种姓,没有人想当低种姓的贱民……在阿萨姆,平民百姓的奴性还没有到深入骨髓的地步,所以他们一直在反抗英印当局的统治。这也是威尔。海明决定放弃英帕尔的主要原因。
“既然阿萨姆王公已经把女儿送进中国宫廷,说明他们已经完全投靠过去,恐怕中国人可以很容易控制阿萨姆吧?”戈登再一次提醒道。“一旦阿萨姆完全落入中国之手,不出两年,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就可以支持几十万大军。”
“中国人等不到两年的,他们今年就会组织大军进攻印度。”威尔。海明很肯定地道,“因为印度一旦落入中国之手,大英帝国就完了……没有印度的支持,马六甲海峡根本守不住,澳大利亚和本土的联络也会完全中断,然后这片大陆也会失去。到时候大英帝国的盟友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也会倒戈,马蒂尔德是很乐意促成这个局面的。这样中国人就赢得世界霸权了,查理,你说他们能顶住这样的诱惑?”
“可是我们有几成把握可以在孟加拉地区击溃来犯华军?”
“六成。”威尔。海明微微一笑,看着戈登,“也许还不到一点。不过这也是我们能够争取的最大胜算了!”他顿了一下,“好了,我先回孟加拉了,你这里看着差不多就可以撤了,你的人打不过他们的。记着,撤退的时候给中国人留点粮食,他们吃不饱是不会进攻阿萨姆的!”(未完待续。。)
11811004511198369
第1385章只欠东风
南京,温泉宫,听雨阁。
镌刻着龙纹的银壶在炉上发出“滋滋”的轻响,白雾从壶口袅袅升起。竹帘外,雨点从檐角和竹叶上滴落,传来淅沥沥的雨声,阁中光线渐渐暗了下来,1876年的第一场春雨终于到来了。
楠本高子泼去残茶,用竹匙从纸囊中取出浓绿的新茶,放在一张白纸上,拂去细碎的茶末,投入紫砂壶中。然后拿起银壶,倒入沸水。她手极稳,流入的沸水正与壶口平齐,卷紧的茶叶微响着舒展开来,丝毫没有溢出。显然是在日本受过严格的中式和日式茶道训练,在跟了朱济世后,这手泡茶的功夫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高子拿起紫砂壶盖,撇去壶口的细沫,盖好,用沸水淋在壶上。茶沫顺着壶身冲下,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随即飘散出来。片刻后,壶身水迹干涸。高子用沸水淋过茶盏,重新斟了两杯,递了一盏给朱济世。另一杯则给了一个身披印度丽纱的女子,正是朱济世的印度选侍芭伊女王——她在朱济世的后宫是有正式名分的夫人。她是听到了英国人要捉拿她的消息,连夜乘坐法国人的商船逃到应天来的。
朱济世拿起茶盏喝了一口,然后微笑着道“芭伊,你来得正好,大明很快就要进军阿萨姆了……朕的儿子大理王刚刚在阿萨姆附近的古灵庙败了英印军队。”
朱国卫、吴长庆击败英印军的消息是昨天传到南京的。歼敌的数字报了一万几千,可能有些水分,但是明军高层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此战缴获了一万六七千石军粮。足够让古灵庙前线的四万明军和大理军吃上一个月。加上之前在古灵庙的缴获。朱国卫手中已经有了足够四万大军吃上两个多月的粮食,如果再多一倍的军队,也能维持一个月。另外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可以提供给苏家控制的阿萨姆抵抗分子。现在潜越那加丘陵,包抄英帕尔要塞后路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那可真是太好了,芭伊给皇上道喜了,印度人民这下可算是有救了。”芭伊自然是满心欢喜。
她到应天不仅是避难来的,而是代表印度国内一个名叫“马拉塔复兴联盟”的印度教王公秘密组织前来的。
马拉塔复兴联盟当然是要复兴被英国人灭亡的马拉塔联盟。这是一个印度教王国,一度辉煌强盛,几乎灭亡了莫卧尔帝国,但是却由于实行了分封诸侯的体制而变成了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失去了凝聚力,因而被英国轻易征服。芭伊女王已故的丈夫的家族就是马拉塔国家联盟的一员——顺便提一下,现在印度反英力量内部分裂成了两大派别。分别以海得拉巴土邦和莫卧尔王朝后裔为首的msl一派;以芭伊女王和马拉塔联盟佩什瓦(首相)那那。萨希布为首的印度教一派。两方面都希望争夺到最多的领地,而将有名无实的马拉塔王位献给某位得宠的大明皇子,显然是印度教一派所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如果不是芭伊女王不能生育的话,拥戴芭伊女王为朱济世生的儿子出任印度皇帝倒是更好的办法。
“由朕的儿子出任马拉塔联盟的国王?”听了芭伊女王提出的要求。朱济世偏头想了一会儿。“这个马拉塔联盟都包括些什么地盘?”
芭伊道“不算阿萨姆的王公,几乎所有的印度教王公都是马拉塔复兴联盟的成员……因为莫卧尔帝国历史上几乎征服了整个印度。只有马拉塔人抵抗到了最后,而且扳回了一些局面。现在几乎所有的印度教王公的祖先,都是马拉塔王国的将军。”
这段历史朱济世早就听芭伊说过。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之前,印度阿三基本上分成四大块,一块是莫卧尔一系的真神教王公,比较有力的就是海得拉巴和迈索尔;一块是芭伊女王所在的马拉塔联盟,都是一帮印度教王公,雅利安人的后裔;一块是锡克教徒的锡克帝国,统治着后世巴基斯坦一带;还有一块就是苏家的阿萨姆王国或者叫阿洪王国——当然了,他们是被英国人硬拽进印度的,原先并不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尼泊尔、锡金、不丹三个或是半的小国并不属于英属印度统治。在大明复国之前,这三个小国都是满清的藩属。不过和满清关系并不亲密,在大明复国之后,朱济世也没有对这三国提出宗主权要求。直到大明帝国和大英帝国的关系恶化之后,才有驻藏大臣郑永一出面拉拢三国。不过对于这三个小国,大明王朝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不丹因为人种和大明相近,又信奉佛教,所以被大明视为潜在的诸夏公国。尼伯尔则因为有太多南亚雅利安人的血统并且主要信奉印度教,因而没有被视为诸夏之一,而是成为一个于印度邦联的大明藩属国。至于锡金理论上则d赖喇嘛的附庸,朱皇帝希望将其纳入大明的省,锡金国王则直接成为大明皇帝的内藩封臣。
不过芭伊女王这次却对朱济世对印度或者说是南亚的全盘打算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这也是印度土邦王公们这断时间反复商量出来的意见。
“皇上,我们印度教的王公并不想让马拉塔联盟从属于印度邦联。”芭伊女王慢慢饮了口茶,“能不能让马拉塔联盟成为一个的国家?”
“你们不想和真神教同属于一国之下?”
芭伊女王点点头,“真神教王公同样不想和印度教王公成为同胞,锡克教徒也是一样的想法。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大明帝国的藩属,但是不要让我们彼此成为同胞手足。”
“那阿萨姆呢?”
“阿萨姆?他们从来就不是马拉塔联盟的一员。”芭伊女王耸了耸肩。“他们在几十年前甚至不是印度的一员。”
朱济世沉吟片刻,“阿萨姆成为东辉王国,马拉塔联盟从印度成为马拉塔王国,锡克教徒在旁遮普复国,真神教呢?他们想怎么样?”
“他们想恢复莫卧尔帝国。”
朱济世拿着茶盏的手停在半空,片刻后皱起眉头。“恢复莫卧尔帝国是不可能的,不过迈索尔和海得拉巴都可以建国,大明可以保障它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或许还可以建立一个德里苏丹国,用来安置有功于驱逐英国的真省教徒。
信度河流域也可建立落干个真神教国家,也可以交给阿富汗统治,如果阿富汗的国王愿意参战。孟加拉也一分为二,东孟加拉交给真神教土邦王公统治,西孟加拉除了加尔各答及其周边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外,都由芭伊你来统治。”
“西孟加拉……给我?”芭伊女王愣了一下,连忙摆摆手,笑道,“我不要了,都给我的养子吧。我不打算再离开应天了,皇上,我就留在您身边跳肚皮舞好吗?”
朱济世哈哈笑了起来,“这可求之不得,你就当朕的妃子吧。不过印度那里由谁来主持?”
“有那那。萨希布。”芭伊女王笑道,“只要您能同意印度的真神教和印度教、锡克教分别建立国家,全印度的土邦王公都会感到满意的。用中国的古话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大明天兵打到孟加拉,整个印度立即就会爆发大起义!”(未完待续。。)
11814182311199514
第1386章福将无敌
“不要再等了,阿萨姆之战必胜无疑,立即出兵吧!”
这一点毋庸置疑,朱国卫向左右各瞟了一眼,视线在会议室中转了一圈,在场的每一个军官脸上都明明白白的写着“骄傲”两个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