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大罗)-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次是黑人问题。这是美国南北冲突的又一个焦点。一直都是!之前是因为黑奴。现在是因为黑人。虽然美国南北双方暂时妥协。在德克萨斯州找了块地盘安置黑人。但这不过是掩盖问题。如果要彻底解决,必然伴随着大笔开支。美国北方不愿意承担,南方同样不可能掏钱。另外,美国人把黑人安置在德克萨斯的美墨边境地区,也未必没有祸水南引的意思。我想这也是美国人送给马蒂尔德一世3000万美元的原因,他们可能想安抚住墨西哥。
最后就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现在有不少铁路公司倒闭,还有许多银行歇业……不过对咱们华人的影响还不算大。美国南方和西部的情况还较为稳定。”
白斯文是商人,对经济问题的敏感程度当然要超过一直当外交官的吴春秋,听到他对美国经济危机的评价就忍不住摇头打断道“没有那么简单,这次经济危机对美国国内局势的影响只怕才刚刚开始!”
被人打断的吴春秋微微有些不快,皱眉道“白先生,我在欧洲美国多年,见识过许多次经济的起起落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对美国而言…要知道美国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欧洲,而且还有足够的土地可以牺牲失业工人,食品价格也非常低廉。根本不会出现1848年革命那样的情况。”
“革命当然不至于,但是……美国经济危机很可能激化南北矛盾。”白斯文端起桌子上的咖啡杯。抿了一口咖啡,斟酌着道,“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如果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不长,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吴春秋摇摇头,“经济危机不会持续太久的,美国只要加入《四国协定》,贸易一定会大大增加,到时候经济危机就会结束。”
会吗?白斯文心里面120个不相信这是美国总统布坎南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加入《四国协定》后,墨西哥和中国这两个大市场就彻底对美国产品敞开了大门。这样美国国内工业不景气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但是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的白斯文却对此抱有很深的怀疑。因为中国这几年的工业发展速度同样很快!特别是钢铁、造船、化工、纺织等工业的发展都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别说是美国产品,就连价廉物美的英国产品在万里迢迢运到中国之后,都没有太大的市场。现在中国每年对欧洲一亿多英镑的进口,主要是英国的机器、印度的棉花和法国的奢侈品。美国的高价破烂货怎么可能在中国卖出去?
另外,这些年在美国本土的市场上,都是英国货横行!他们修建铁路的铁轨和机车,几乎都是从英国进口的,现在再降低关税,这是要逼死美国北方的工厂主吗?
不过这些想法白斯文并没有往外说,这些事情和他的关系也不大,他现在就是个拉皮条的……多开几间窑子,多进口一些日本女孩子来卖肉,才是正经事情!但愿美国现在的经济危机,不至于影响到这方面的生意,其他的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
吴春秋看到白斯文没有话说,就看了看陈玉成和黄金虎,“墨西哥女皇要向中美洲用兵,天国兄弟有想去参加一把的吗?”
黄金虎连连摇头,“墨西哥……穷地方,没有人会去的!而且加利福尼亚那里也离不开咱们的人。吴大使,你别以为美国南部各州欢迎华工,就想当然以为加州也是一样的。美国各州的权力很大,都是可以立法的。加州随时有可能立法排华,没有咱们的两三万人枪,咱们加州华人准保和现在的黑人一样!”
“黑人算惨吗?”容闳插了一句,“人均有1英亩也可以了,相当于6亩多一点,而且德克萨斯的土地还算肥沃吧?随便种种也能吃饱了。”
黄金虎嗤的一笑“龙先生,你当人家黑大爷是咱们苦哈哈的华工啊?吃的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多,好不容易赚几个钱都攒起来不舍得花……人家是黑大爷的身子奴才的命!没有白人监工拿皮鞭押着,没有一个会老老实实干活的!”
“黑大爷”是美国华人给黑人起的绰号,倒不是什么歧视,而是实事求是。这些一无所有的黑人过得日子还真和大爷差不多。有钱就花,有酒就喝,有乐子就找。谁要是雇他们做工,发完薪水的第二天保管没有人来上工,这帮家伙不把手里的最后一个美元花出去是不会回来的!
“那400万人集中在德克萨斯西部会……”吴春秋眼睛一亮,好像寻到什么机会了。
黄金虎道“会闹出乱子!这是一定的……现在不一定的就是这乱子会由谁来受,老美……还是墨西哥!”
“会不会造反?”吴春秋压低了声音,“400万人啊!其中丁壮不下100万,真要闹起来,老美恐怕有的好受吧?”
“打不过的!”黄金虎猛地一挥手,“乌合之众罢了,也没个头头,真要闹起来,都用不着美国联邦军队出马,德克萨斯民兵就把他们给收拾了。”
“如果……有人向黑人提供武器装备呢?”吴春秋又问了一句。
黄金虎还是摇头“不行的,还是没有可能成功。顶多就是由联邦和其余各州出兵。而且黑人就算有武器,也不可能发挥多少战斗力。训练、军官、后勤、组织……一支军队有一大堆的难题要解决,不是有人有枪就行的。”
说到这里,黄金虎的脸色突然阴沉起来,冷冷地看着吴春秋“吴大使,你该不会是想利用黑人搞老美吧?这个事儿我们东王可不参加!因为……没有可能会成功的!”
吴春秋笑着摆摆手“不会,不会的。这个事情我可没有权力决定……”这浅台词,似乎是要让朱皇帝去决定吧?
10311023199908099
第1058章似曾相识的经济危机
“皇帝陛下,目前世界上的经济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是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
南京城外,玛丽亚堡,会议室内。皇室财团总经理恩格斯如此对朱济世说着,一脸大胡子的面容上却极为平静,一点也没有大难临头的焦灼。
“经济危机吗?是由什么引起的?会不会波及到大明?”朱济世的眉头一直皱着,由于1。20事件和大明第一次成功举行不民主的议会选举带来的喜悦,已经因为马蒂尔德的来信而化为乌有了。虽然这位墨西哥女皇一直都不是朱皇帝的提线木偶她能当上女皇,更多得益于拿破仑三世的支持而非朱皇帝的支持。不过,朱济世却没有料到马蒂尔德女皇已经对分裂美国失去了信心,似乎相信美国的南北冲突将会弥合了。
事实上,这两年随着中国劳工对美国黑奴的替代。美国南北就奴隶问题的分歧的确不太严重了,虽然双方还是因为如何解决黑奴生计问题而不断争吵,但这并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如果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在给了黑奴自由之后不管他们饭吃可以作为开战的罪名,那么北方的工厂主解雇工人又怎么说?而且,美国南方的蓄奴州还是拿出一个办法了,在德克萨斯和墨西哥的边境上购买了400万英亩土地暂时安置当不上黑奴的黑人……他们现在有了自由,又得到一小块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点食物免得饿死,还能要求什么呢?
而马蒂尔德想要染指中美洲五国。建立中美洲联合王国的理由又是朱济世很难拒绝的那个波拿巴特公爵也是他的种啊!现在人家当妈的要为儿子谋一个王位。朱皇帝还好意思拒绝?
就在他还没有想好要怎么给马蒂尔德写回信的时候。经济不景气的消息又从各个方面传过来了。
“皇帝陛下,这场经济危机的起源是美国的铁路公司大量破产倒闭,同样的情况也在英国出现过。自从铁路出现以来,英国人就掀起过一轮投机狂潮以及随后而来的泡沫破裂……大量的铁路公司根本无法通过车票收入偿还债务和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回报。现在,同样的情况又出现在美国了。自1848年至今,美国的铁路投资一直处于,不到10年就已经修建了超过12000英里的铁路。已经约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拥有铁路的总和了。而这些铁路的投资,却是来源于英国的……”
“恩格斯先生。你的意思是英国人出钱帮美国人修铁路?”提问的是内阁左相左宗棠。
以往内阁和产业促进总会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大明的内阁好像是个小政府,官办企业和经济调控不归内阁。而产业促进总会有点像后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资委和国家发改委,说是经济内阁也不为过。
在江南士子风波和三府两省大选之后,左宗棠和内阁显然对经济更加关心,主动提出要求参与产业促进总会的事情。于是,内阁的丞相和阁僚,现在都可以参加产业促进总会的会议了。
恩格斯解释道“是的,美国铁路的投资主要来源于英国,所以现在由于美国铁路公司无力偿还债务所引起的危机已经开始波及英国了。”
朱济世听得连连摇头,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就是英国世界霸权的潜在威胁着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最大的威胁!可是英国的资本家,却将大量从本国劳动人民头上剥削来的血汗钱。拿去帮美国人修铁路……最后还做了个蚀本生意,让危机波及到了英国和欧洲。而且,看起来很快会波及到大明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朱济世嘟囔着说。他现在已经够烦心的,没想到又摊上一场经济危机,真不知道这场危机什么时候是个头?
恩格斯思索了一下,道“好处嘛……就是这几年美国采取的相对较低的关税吧?美国修建铁路的钢铁大多是英国生产的,而且英国的工业品也在美国极为畅销。不过就英美之间的资金流动来说,情况应该是英国将工业品运往美国,换取美国的棉花、烟草、小麦和……债券。”
“现在这些债券……”罗泽南插了一句。
“都要变成没有用的纸了!”恩格斯摸着大胡子,苦笑起来,“英国人这下可要亏老本了。”
朱皇帝哼笑“英国人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去交换了一堆美国生产的废纸回来?”
“我想是这样的!”恩格斯苦笑道,“英国人干了蠢事,我们也要跟着一块儿倒霉。”
“蠢事,真是蠢啊!可是……为什么走运的总是美国人呢?”
朱济世想到的却是后世发生的类似的事情,似乎美国人的纸是特别值钱的,就是可以用来交换他国的资源和商品,这个国家还真是个天选之国啊!
恩格斯当然不知道朱济世在胡思乱想些什么,他脸色凝重地道“皇帝陛下,我想我们应该做好很坏的打算,危机很有可能波及到我们……英国对生胶、丝绸、茶叶和棕榈油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低价的工业品则会从欧洲源源不断涌来东方。不过,这也可能成为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朱济世两眼一亮“机会……没错!我们也学美国人,多发点债券去购买欧洲的机器、技术,引进他们的人才!”
经济危机嘛!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各种各样的人才都不吃香,这个时候就是现金为王。谁有真金白银进行投资,谁就是老大!价格什么的都好说,技术出口限制肯定也是最低的。历史上的苏联不就借着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打了个工业翻身仗?
左宗棠却皱眉道“现在的问题就是丝绸、生胶、茶叶和棕榈油不景气可能对咱们的经济构成的冲击有多大了……毕竟咱们也不能全靠借债来建设吧?”
生胶、丝绸、棕榈油、茶叶和黄连是目前大明最重要的五大出口拳头产品。除了黄连因为是提炼黄连素这一唯一抗生素类药物的原材料,需求和价格一直非常坚挺,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冲击之外。其余四项出口商品,想来是要承受一定损失的。
产业促进总会的会长郑洪自打会议开始就没有说话,这时候忽然插了一句“经济危机能持续多久?这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这几年皇室财团在生胶和棕榈油上可赚大钱了,世界上眼红要跟风的人可多得很!”
种树又不是什么大学问,橡胶树和棕榈树的树种也不是大明独有,它们一个原产自南美,一个原产自非洲。朱皇帝的橡胶公司只是先行一步,才大赚了几年,还带动起了兰芳的种植园经济。不过在看到中国人在橡胶和棕榈油上赚了大钱,国际上面跟风投资的人还能少得了?
得了郑洪的提醒,朱济世这个“老生意”微微一笑,他其实早就已经计划好一切了。他看了看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我们应该在生胶和棕榈油上展开价格战,同时准备低价收购橡胶园和棕榈园。
另外,还应该对橡胶公司进行增资和改组,组成联合橡胶公司,就长期来看,橡胶和棕榈油还可以红火很多年。这次投资重点……就在海峡殖民地和兰印。可以允许在海峡殖民地、兰印和兰芳等地开设胶园的华人以橡胶园、棕榈园折资入股。同时,还可以研究在海峡殖民地和兰印建立拥有武装警卫的大型橡胶园、棕榈园!”
10311434169979865
第1059章公司化、集体化
南京,玛丽亚堡。
今天坐下来一起和朱皇帝开会议事的都是老奸巨猾的人物,一听到“联合橡胶公司”和“拥有武装警卫的大型橡胶园、棕榈园”就知道这位皇帝陛下没有按什么好心!
曾经在兰芳搞过武装公司的郑洪对朱皇帝摇头“皇上,您这是要谋南洋么?这荷兰人控制的荷属东印度就罢了,英国人的海峡殖民地可不好弄,一个不好……咱们和英国的关系就会破裂!”
“不,不会的。”朱济世连连摆手,笑道,“如今的局面,我大明取代欧人成为南洋之主已经是早晚的事情。想必英国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仍然愿意和我大明结盟,这说明什么?”
左宗棠道“难道他们肯放弃海峡殖民地?”
郑洪摇摇头,“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朱济世笑了笑,“一步到位当然不易。但是,咱们可以分成几步进行。”
“收南洋,当有三步,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可以在不和英人决裂的情况下将海峡殖民地顺顺当当变成咱们的地盘。”
“第一步,就是千方百计向南洋移民,只有咱们的人足够多,才有收南洋的可能。这件事情从朕刚到南洋的时候就开始了,12年来,平均每年下南洋的汉人都超过八十万了!即使不算婆罗洲五省和暹罗王国,我华夏在南洋的子民也超过700万了。这些人,就是我们收南洋的基础。”
“第二步。就是要将这700万华人最大的组织起来。因为只有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我华人的数量优势才能发挥威力。而目前,在英属海峡殖民地、英属缅甸、英属砂拉越、荷属东印度还有西属菲律宾的华人虽多,但却没有很好的组织,所以是一盘散沙。”
目前南洋华人的组织方式就是两个,一是宗族,二是帮会。这两种组织模式当然是落后的!看看后世南洋华人混得怎么样就知道了,虽然有钱人不少,但是却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权力。如果不算冒充郑信后裔的暹罗王室和英美扶植起来的新加坡。整个东南亚就没有华人国家了。
而在历史上,西人开始在南洋建立殖民统治的时候,下南洋的华人也依托宗族和帮会,建立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国家。如果但是比华人和洋人的数量,绝对是华人占压倒优势。可是即便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如兰芳共和国这个南洋华人最强大的国家,都没有办法打败以公司模式存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要知道当时荷兰母国都被拿破仑给占领了,整个荷兰在东南亚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知道有没有3000?
朱皇帝接着侃侃而谈道“朕认为,咱们大明要和平收取南洋,不能依靠单纯洪门帮会和华人宗族。必须要用公司化和……半集体化的办法。将荷属东印度和英属海峡殖民地(包括砂拉越王国)的部分华人组织起来。要让他们加入我们的联合橡胶公司,模式主要是第一。以橡胶园、棕榈园入股,组成合资大型橡胶园、棕榈园;第二,被联合橡胶公司或由联合橡胶公司控股的橡胶园、棕榈园雇佣,并且被授予少量股份的工人和职员。而且胶园和棕榈园不仅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还应该成为他们的家园。具体模式可以参考集体农庄,南洋的胶园、棕榈园虽然不是集体农庄,但是工人都持有股份,都在其中安家,可以称为半集体化!”
朱济世现在说的是一个早就埋藏在他心底的大计划,从一开始搞苦力贸易,想方设法向南洋移民开始,他就琢磨着用移民染黄的办法把南洋变成中国人的地盘。经过十二年不停的移民,现在华人在南洋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虽然未见得能超过土著,但是比起西人却有几十倍的优势。接下去,只要将这些华人好好的组织和武装起来,南洋的西人早晚得自己乖乖卷铺盖走人!
“第三步,就是将组织起来的华人再武装起来!不仅是军事上的武装,还有精神上的武装!军事上的武装,自然是置备军火,组成武装卫队,甚至搞成全民皆兵。且不说武装700万人,只要有十分之一,不,二十分之一的人在咱们的组织下武装起来,英国人和荷兰人就只能乖乖卷铺盖。而精神武装,则是开办华校,所有的胶园和棕榈园都应该有职工学校,向工人和工人子弟,还有其他华人提供华文教育,提供咱们的四年义务制教育。要让所有的华人对大明有认同感,愿意在大明的旗帜下进行斗争!”
朱济世说完这三步,在坐的众人都纷纷点头,不过一个个的脸色还是颇为凝重的。如果朱济世的三步计划真的得逞,南洋的西人会怎么办?荷兰人当然不足为虑,就是出动海军将他们打出去也没多难。可是英国人的力量不能当是透明的!大明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可以和英国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一场的地步吧?
对于这个疑问,朱皇帝笑着摆摆手“不和英国打,不会打的。我们不想打,他们也一样不想打……英国到底是个欧洲岛国,根基不在亚洲,为了海峡殖民地和咱们打一场不值得。而且朕也不是马上就要海峡殖民地和荷属东印度的地盘,朕只是要把那里变成华人的家园!这对英国人、荷兰人也没有坏处,他们每年收到的税款怎么都能增加几倍吧?”
原来如此!在座的人都明白了,地盘不是马上要……或者换句话说,朱皇帝的这些动作不是针对西人的,而是针对土人的!他要让华人替代他们,成为海峡殖民地和兰印最主要的种族。而西人在上层的统治和税收目前是一点不受影响的,大家模模糊糊的接着混下去。
如果什么时候欧洲再来一场大战的时候,那就对不住了!南洋华人就该起来闹革命,争权利了!
当然,要实行朱济世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计划,皇室财团和联合橡胶公司只怕还要狠狠套一笔投资出来。而且现在的世界经济又在闹什么危机,资金压力恐怕是很有一点的。
想到这些,左宗棠就忍不住皱眉道“皇上,您的这个大计划该要花不少银子吧?”
“是得花钱!”朱济世笑着点点头,“以后几年,皇室财团要花钱的地方的确很多!看来咱们得定一个补充投资计划,弗里德里希,你看能不能再追加2亿银元的投资用于工业和铁路。另外,在光复13年到光复17年再投资15亿元怎么样?”
早在1854年的时候,恩格斯就帮助朱济世制定了一个5年投资计划,投资总额是10亿银元。现在这个计划刚刚过半,银元花出去大约4个亿。投资预算还有6个亿,如果再追加2亿,那可就是整整8亿元,再加上接下去5年的15亿投资计划,就是整整23亿银元,超过7亿英镑的天文数字!虽然不是一次筹集,而是分成7年筹集,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是不大容易弄到的。
恩格斯思索了一下,“投资计划的确有些大了,不过也不是不可能筹集到资金。具体需要多少还需要仔细测算。大约估计一下,23亿银元的投资中将有3分之一要用于进口机器设备和聘用外国专家,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二用贷款解决就是2亿英镑……我可能要和兴业财团的总经理斯克佩尔先生亲自去一次欧洲,他是金融方面的专家,筹集贷款,发行债券的业务比我要熟悉多了。”(未完待续。。)
10311928219986156
第1060章这是土地财政?第一更
转眼又是月初了,罗罗的奋斗还在继续,天朝之梦的故事也在继续,今明两天,罗罗继续吐血暴更,六更求票!大大们,让月票来得更猛烈些吧!
南京皇城,内阁府会议室。
才从玛丽亚堡回来的左宗棠对罗泽南、常大淳、刘蓉,还有刚刚当选立宪议会议员的东林党总干事许庚身等人道“皇上又要大撒银钱修铁路、办实业了……光复13年前追加2亿,光复13年到17年要投15亿。真是好大手笔,我朝廷一年的年入才3个亿啊!诸位有什么想法吗?”
许庚身现在是东林三君子之首,之前他还在浙江当过县令,知道皇室财团和兴业财团在江南的势力有多大。对于这种“与民争利”的皇商,他现在自然是不能显露出什么好感的,更何况这两个财团的高管和工程师有一多半是济世青年党的党员。他冷着声第一个说道“相爷,在经济一事上,咱们必须要和青年党争个高下,否则我东林早晚要被他们逐出朝堂的。”
左宗棠又看看另外三个湘湖大佬。罗泽南点点头道“是要争,不是为了党派,而是为了天下!青年党的人最强的其实不是党争而是经济,现在不怕他们上街闹事,也不怕他们在议会里面和我们做对,就怕皇上看中他们的经济之才。”
常大淳也捋着胡子点头,说起东林党和青年党之争,他的立场其实是有些的。他毕竟是个糟老头子,还能在台上几日?子孙的前途才是他最关心的。而他的几个孙子。不是在皇城公学和太子当同学。就是在济世大学里面念书。其实也是济世同学,而且还是皇上的小舅子,将来没准就和潘祖荫一样,成了青年党的领袖——那潘祖荫是什么人啊?还不是江南名门寻坞潘家的子孙?他爷爷潘世恩在的时候可是江南士林领袖。
这济世青年党和士林高层其实不是什么死敌,而是他们的子孙!现在士林大佬们的子孙,谁不是学兼中西?连左宗棠的儿子左孝威现在也在皇城公学念书,学的也是“中学为本,西学为主”。还和太子殿下交上了朋友。将来不是大臣就是大将!
只有一帮家里没有几亩地的穷酸书生才会把济世青年党当成不共戴天的仇人……就是眼前这位许庚身也不是什么书呆子,对天文、算术、地理都有研究,还能说一点英语和法语。而且他叔叔许乃普(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前清大臣)现在还联络一批浙江名绅在筹办钱塘大学,一切课程设置,都是抄济世大学的!连教授都是从济世大学挖来的。
想到这里,常老爷子呵呵一笑,摇头道“经济之才又非西洋所独有,我中华也有经世济用之学,就算有什么地方不如他们西学的。我们也可以博众家之长的。老夫总以为,这学问是不分中西的。”
“赅翁所言极是。”许庚身连忙附和,“我东林先贤就说过士农工商皆为本业,如今天下太平,我等于青年党之争就重在经济之术。如果弃之不问,将来的朝堂必定没有我等立足之地。”
“可是这经济该如何争夺呢?如今皇室财团和兴业财团都是他们的地盘,产业促进总会又被郑王和刘慕文把持,我们如何钻进去?”
吏部尚书刘蓉却连连摇头,现在大明政坛上可不止济世青年党和东林党两个势力,郑洪、刘鹏领导的保皇会可还在呢!虽然势力日蹙,但是产业促进会这块也不是随随便便会丧失的。他们的背后,毕竟还有一群拿枪杆子的武夫。
许庚身笑道“我们为什么要去夺产业促进总会的权?这个产业促进总会是个麻烦的地方,不仅要规划产业,还得想办法怎么搞钱。没有在商场里面摸爬滚打过多年可干不了这份差事。所以,晚生的想法是在花钱的事情上和青年党一争高下!”
左宗棠一捋胡须,脸上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星叔,你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吧。”
许庚身拱手道“既然我东林的口号是‘王不与民争利’,那么朝廷和官方就不应该直接经营工商,而且下官觉得,朝廷官员大多不通工商之事,强要经营必然会损失公帑,到时候就是青年党攻击我们的把柄。但是官府不经营工商,不等于不能经营城市。”
左宗棠下意识地问“经营城市?星叔你的意思……”
许庚身呵呵笑道“官府经营城市的事情在上海、应天和广州等地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上海府原先的知府,现在的应天府尹盛旭人就是其中的高手,马路拓宽,城市扩建,上水下水管路铺设,整个上海市一年到头就没有停工的时候。而且……这么多工程从来不费朝廷一文,也不向民间征税派捐。”
“那他哪里来的钱?”刘蓉感兴趣地问。他才到南京不久,对东南的事情了解不多。
“土地买卖!”许庚身有些得意地道,“这位盛旭人在上海有个绰号,叫‘盛修城’,不知道两位相爷和赅翁、霞翁可曾听过?”
“盛修城”的名号谁不知道?这位盛康自从7年前当上上海县令时起,这上海就成了个不断扩建的大工地,整整7年没有停过工,城市的规模扩张了十倍都不止。而且没有花费官府一个铜板,而且还大大的富裕,给继任的潘祖荫留下一大笔城市建设经费(不计入朝廷税收的),而这所有的资金都是捣腾土地得来的——其实这一套也不是盛康发明的,在他接管上海全县行政之前,洋人管辖的上海租界就这么干过。在香港和天津,英国人同样用经营城市推升土地价格的办法获取城市建设经费。
这个套路,东南一带的地方官都是知道的,而且也都想效仿,不过真的学得像模像样的却不大多。毕竟目前中国的工商才起步,绝大部分地方的土地都没有多大升值空间。
“上海的兴盛之快,繁华之速,恐怕是别处学不来的吧?”左宗棠皱眉应道。
许庚身摇头“未必不能学。上海之所以可以发展,无非是因为交通便利以致物流畅通,占的是一份地利。而如今,我大明正在大建铁路。截止去年年底,已经投入运营的铁路已经超过了10000里,在未来的三四年间,每年都将有数千里的铁路投入运营,到光复12年,我大明的铁路就将超过30000里!途径的城镇数以百计,商货流通,人员往返,真不知道有多少城镇将因之而起啊!”
左宗棠捋着胡须沉默起来。现在大明的党争和以往不同,并不是比告状比后台比文章谁写的好甚至不是比阴谋诡计,而是比做事情!朱皇帝之所以扶植济世青年党,还不是觉得那些济世同学已经在工商界、法律界崭露头角,显示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或者还有一点对朝堂臣子不会做事情的不满吧?大明的朝廷命官有40万!可是在办事情上面,真的能和1万济世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