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大罗)-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正是盛夏,是承德避暑山庄最好的季节,如意湖上,水面浩淼,荷花盛开,几个和服女子正驾着小舟,在湖中采摘莲子,好一幅水乡风情,还带着点异国情调——我们这个朱大皇帝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腐化了。
他轻轻的点了点头,摆摆手,跟着他的选侍千叶佐那子朝他躬身一礼,就领着几个女官一起退开了一些。朱济世这才转过头来,看着身后这个大明复国以来一直担当群臣之首的左宗棠。
朱济世目光一闪,多了一分凝重“左相,你不是为那些都快朽烂了的朝鲜两班豪门而来的,是吗?”
左宗棠微微点头,眉头微蹙“皇上,朝鲜弹丸小国,以皇上之威,自然要它圆,要它扁就扁。”
朱济世淡淡一笑,转回了头“你是担心朕在中国也搞这平分土地这一套?”
“皇上,臣……”
朱济世哈哈一笑,饶有兴趣地问“左相,你摸着良心说。平分土地的办法到底好不好?”
左宗棠沉默半晌。居然点了点头“好!可是……”
朱济世摇摇头。笑道“可朕认为不好!”他顿了一下,又问“那抑制兼并好不好呢?”
“好!”
朱济世还是摇头,沉声道“抑制兼并要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在汉朝、唐朝甚至是前明,都是该抑制兼并的。因为那时候兼并的不仅是土地,还有人口!那时候进行兼并的不是农场主,而是豪强地主。当时的官府直到县城,是不下乡镇的。统治农民的不是官府而是豪强地主。这些人在汉朝晋朝叫士族,在后来叫士绅,他们在地方统御民众,征收租税,和朝廷争利,其实就是封建一方的领主。所谓与士大夫共天下,就是朝廷和这些戴着士绅面具的领主在共天下……”
左宗棠闻言一怔,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远远退开,完全听不见他们对话的女官们。压低了声音“皇上,臣也是士大夫!”
“朕知道。朕没有说士大夫那么做有什么不对。”朱济世又回过头,万分认真地看着左宗棠。“只是士大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深吸了口气“士大夫这样的阶层,在欧洲也是曾经存在的,他们叫骑士。是欧洲封建领主阶级的最低等级,不过欧洲的封建所依托的是武力,因而欧洲君主是和骑士共天下。而我中华文风鼎盛,君王又以科举牢笼智士,所以才和士大夫共天下。可是现在的欧洲,早就不是骑士的天下了……”
左宗棠默然无语。朱济世竟然将士大夫比作了欧洲的骑士!不过细细一想,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儿。只是欧洲人将骑士的权利义务用明文规定出来——从大领主那里取得土地和农奴,并且承担兵役。而在中国,士大夫到底有多少权利,要承担什么义务,都是非常模糊的。
“……左相,朕刚刚从欧洲回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和士大夫共天下是怎么回事儿。现在看起来,那个时候的朕还是很幼稚的,居然可以做出这样一番事业,实在只能用天命所归来解释了。”
左宗棠垂下眼睛,头也垂了下来。心里面嘀咕着,您哪里是幼稚,您是在装幼稚啊!之前是和满清、太平天国争天下,不拉拢士大夫能行吗?现在是大局已定,士大夫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开始倒霉了!
“……士绅统治乡村,宛如领主割据的模式,在世界上已经被淘汰了!凡是列强之国,都是政令畅通的上下统一臣民平等之国。政府依据法律,直接管理民众,而民众也可依法监督政府。此乃泰西列强的宪政之法,也是我大明正在采取的办法。”
朱济世现在说的是真心话。他当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根结所在。因为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而是笼统归咎于“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而且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还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混同。而朱皇帝当然不大相信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所以就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衰弱和失败归咎民族矛盾了。
不过在当了皇上,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来了一番比较后,他才发现,原来除了民族矛盾之外,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造成中国在晚清时代落后失败的根结!
虽然从表面上看,晚清时代的中国好像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没有如武士和骑士这样的封建领主。在晚清军阀产生之前,国家好像统一的,皇帝的政令也能通畅传达。而士大夫阶级,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身份也非世袭,而是主要来源于科举,而科举又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官员选拔模式……
可是在细致研究了中国社会之后,朱济世才发现士大夫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封建领主!和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也是从大领主也就是皇帝那里取得身份——通过科举考试,在拥有士大夫身份之后可以参与基层政权的管理。实际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基层是“士大夫自治”的封建领主制,朝廷并不怎么参与。这样的结构和骑士、武士管理领地的方式非常相似,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优越性。比如士大夫身份并不世袭,“领主阶级”并不是固化的。而底层民众理论上也有通过科举取得士大夫身份的机会,上升的通道是存在的。
如果单纯将中国士大夫领主制和日本的武士领主制进行比较的话,恐怕还是士大夫比较优越——历史上壬辰倭乱已经说明问题了。一群从战国乱世中杀出了的最牛逼的武士,被数量远少于他们的明军打败!
可是到了甲午战争的时代,日本已经彻底抛弃了武士领主,而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而满清虽然也搞了洋务运动,但是根子上的东西——士大夫领主制和八旗为本仍然没有触动半点。自然打不过日本了!
真正阻碍中国快步走向资本主义的不是儒家学说,也不是土地私有制,而是这种变相的封建领主制度。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结,朱济世这个“开国皇帝”就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了。所以朱皇帝上台以后大力推行官府下乡和科举改革,都在动摇这种中国特色的封建领主制度。到了现在,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国的封建社会,终于要结束了!
朱济世深吸了口气,微笑着道“左相,朕知道,这几年来,大明算是走对了路子,士绅在乡村的统治已经到了尽头!现在的土地兼并潮和退佃成风,正是因为士绅统治的崩溃。
所以朕不会抑制兼并,也不反对退佃!朕不怕天下大乱,因为朕有婆罗洲、有东北、有蒙古、有新疆、有东西伯利亚、有哈萨克汗国……有的是地方安置失地农民,而且工商业这两年也发展起来了,失去土地的农人即使不愿远行,也能找到糊口的差事。”(未完待续。。)
971103108946218
第837章行万里路狂求月票
背井离乡,万里迁徙这件事情,在某个住在风景如画的承德避暑山庄内,被各种各样的美女包围着的皇上说来是何等轻松啊。
地盘有的是,路费也不成问题,还有船只、铁路可以装运人口,有什么难的?路上死掉一点……大明皇帝不在乎,反正死的也不是他家里面的人。移民将要前往的目的地还在打仗也没有问题,会给他们发枪的!
不过对那些亲身经历过这种有组织的人口大迁徙的renmen来说,无论是去东北、去西伯利亚、去蒙古、去新疆、去南洋、去哈萨克汗国还是去美国澳洲,都不是一个特别愉快的经历,或者应该说是一段特别痛苦的回忆。对曾经押送移民前往东北的大明九品芝麻官刘宗贤来说,也是如此……
暴雨如织,惊雷闪电就在天际的乌云当中翻滚,在视线几乎不及的远处,还有几条龙挂,从天上直垂下来。
刘宗贤拄着根木棍,背着包裹,行走在大队大队的移民中间,一步一跌,就在泥泞的道路中翻滚,身上的大红官袍早就被泥水浸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一些明军官兵骑在马上,行进在移民队伍的两侧,个个手持长枪马刀,用阴冷凶狠的眼光四下打量,似乎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冲锋。
这里已经是大明北扩的最前沿,黑龙江在他们身后好几百华里的地方,外兴安岭就在不远处高高耸立着。就在几个月前,这片在地图上属于中国的土地,还在俄罗斯帝国的实际统治之下。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数十个居民点。筑起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堡垒。还招募了十几万从黑龙江南面逃过来的八旗子民安居开垦。
不过现在。大明帝国的黑龙江军团和日本参战军已经将盘踞在此的小股俄军和八旗子民驱散到了外兴安岭以北去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投降认输,仍然不断从外兴安岭上下来,杀掉他们所杀死的每一个中国人!
道路两旁,不时看到高高树起来的木桩,上面都是被活活钉死的人!有俄国人、有八旗子弟,还有为俄国人服务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或是其他什么人……甚至还有些受刑者没有断气,发出一阵阵绝望的哀嚎,用谁都听不懂的语言在叫骂。让第一次看到这种残忍场面的移民。感到不寒而栗。
议论的声音在行进的人群中响起来了。
“阿弥陀佛,这里不会是十八层地狱吧?怎么把活人就这样钉上去了……”
“真是造孽啊,这可都是大活人啊,怎么就……”
“咱们要落在毛子手里,该不会也是这个下场吧?”
“完了,完了,这下真的是九死一生了!”
“大概再也回不了家了吧?”
“李彪子、王小乐、赵三丫头、刘五、于六子、张二虎、陈二丫……”刘宗贤看着眼前的恐怖场面,刘宗贤低声念起了一串人名,一共有十一个名字!都是在这次万里迁徙过程中死去的其实并没有全死,那个名叫于六的孩子幸运的活了下来。先是在天津当童工,后来又在摩门教会开设的学校里面读完了小学。后来因为成绩优异得到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基金的资助上了中学和大学。毕业以后成了一名中学教师后来还当了校长,花费了很多时间寻找到他失散的家人,而且还在寻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尘封的痛苦回忆,最后还写了一本书,名叫《行万里路》……
那位大邑县出来的周大人无声地走到了刘宗贤身旁,疲惫的问道“还剩多少人?”
“85个,死了11个,还有4个失踪。”刘宗贤回答。
当初有整整100个安仁镇移民跟着刘宗贤出来,还没有到地方,就已经没了15个,失踪的4个都是在黑龙江北岸走丢的,凶多吉少啊!
“还有多久能到北兴安城?”刘宗贤也问了一句。他zhidao刚才周大人是去向护送他们的军官提同样的问题了。
北兴安城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将要成立的北兴安省省会,是一座拥有城墙和护城河要塞城市,不过并没有完全建成。移民们将在那里休息上几天,然后参加北兴安城的修筑工作,在明年春天之前,他们会被重新编组后安排在北兴安城周围的几十个城寨当中。
听到刘宗贤的提问,周大人叹了口气,大声道“要不是这场雨,咱们今天已经到了北兴安城了……老刘,熬一下吧!最多还有30里,今天keneng要走夜路,不过到了北兴安把人一交咱们就能舒服几天了!”
刘宗贤只有叹气,他也实在没有想到,居然少了15人,扣除给方方面面的好处,自己可真是落不下几个钱。早zhidao是这样,真不该走这一趟!
……
“赵寅永、金佐根现在面皮上当然不敢反对皇上平分土地的旨意,可面皮之下,必然会起贰心的,将来一旦被他们找到机会,恐怕会对宏儿不利。”
承德避暑山庄此时也被瓢泼大雨所笼罩,朱皇帝今儿也没去勤政殿处理政务,而是摆驾烟雨楼和几个后妃一块儿欣赏雨景。现在和朱济世说起朝鲜事务的是皇后罗香梅,她皱着眉头,语气沉凝。
“朕这一番改革之后,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就式微了,老老实实侍奉宏儿还能保全富贵,想起什么贰心可就是自己找死了。”
朱济世摇着纸扇子,笑吟吟地回答道。他zhidao罗香梅、罗香菊姐妹情深,罗香梅也素来视朱国宏为己出,现在关系一下朱国宏的将来也是理所当然。
而朱济世同样关心自己儿子的将来,所以才有这一次的朝鲜土改。大明国内的封建势力要清扫,朝鲜国内不合时宜的封建势力当然也要洗涤了。和中国不同,朝鲜的封建制度的本质是士族专政。所谓科举,不过是用来掩饰士族统治的一块遮羞布。朝鲜的科举是分成文科举、武科举和杂科三类。其中文武科举只有两班户可以参加,平民只能参加杂科,就是考中了也没什么前途。而文武科举考试又以文科举为尊,名目也是抄中国的,有生员、举人、进士什么的。而且比中国科举容易考,因为朝鲜的进士录取人数要远远多于中国。不过中了进士也不等于有什么好前途,关键还是要靠投胎,如果投在安东金氏、丰壤赵氏这样的豪门,基本上都是三考连捷,考出来后保准做大官。其中的猫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朱皇帝给朝鲜设计的“资产阶级革命”路线,则是彻底扫荡两班豪门的势力。取消他们的特权!分掉他们的土地!剥夺他们统治人民的地方的权势!
不过,在打压朝鲜两班豪门的同时,朝鲜的科举制度还是要保留的。而且还要参考眼下大明科举的规则进行改革。不再实行三科制,也将实行生员为官未来的朝鲜王国同样需要大批地方基层官员去直接管理人民,而不是那种将人民和土地交给士绅管理的变相领主制。
“皇上,朝鲜领议政一职,将来还是给赵寅永吗?”罗皇后又问。
朱济世摇摇头“不能给赵寅永,也不能给金佐根……”
“皇上,妾身倒有一个人选。”
“谁啊?”
“是个叫闵致禄的朝鲜官,他的骊兴闵氏出自中国,祖先闵称道是宋朝的使臣,是四百多年前定居在朝鲜骊兴的。在朝鲜的名门当中和中国的关系算是比较近的。而且闵氏已经衰弱,没有多少财产,不会在皇上的土改中受害。闵致禄得到重用,一定会感恩相报的。而且此人是带着个女儿渡海来中国的,皇上还可以让宏儿纳他的女儿为妃。”
971455318947580
第838章朝鲜小闵妃狂求月票
根据大明光复皇帝朱济世的某个情妇在很多年后的回忆,这位被称为“大帝”的东方伟大君主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对君主而言,上床和上战场都是政治的延续,不过可以在床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到战场上去解决了。”
这句名言也不zhidao是真是假,不过朱济世的确是搞上床政治的行家里手,比他上战场的本事强多了,他也不将出卖色相这种事情当成什么耻辱反正这个时空没有什么扫黄……
而现在,随着朱济世的儿子们日益向帅哥的方向发展,上床政治也成了他们日后的光荣使命了。所以在听到罗皇后的建议之后,朱济世没有思考太久,就吩咐千叶佐那子道“去宣闵致禄,让他把女儿也带来。”
千叶佐那子答应而去,朱济世则继续盘算着整治朝鲜的事情。现在大半个朝鲜已经被李朝余党和东学党的人给占领了,这批人想来也不会蠢到真以为可以对抗大明天兵。要天真成这样就太可悲了。不过更大的keneng是,这些人就想捞一把走人。眼下他们在朝鲜跟两班豪门过不去还是图财,真的等明军打过去他们就该卷了银子逃走了……可不能让他们跑了,至少不能让他们的银子跑了,这可是朝鲜人民的血汗钱,统统都是属于朱国宏的!
闵致禄和他的女儿现在就住在承德避暑山庄里面,因而千叶佐那子去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看见冠带整齐的闵致禄,瘪着手恭谨的走了进来。佐那子走在他的身旁。还抱着个长相稍萌的萝莉。应该是闵致禄的女儿。
看朱济世和一大堆美得快冒泡的女人坐在那里,闵致禄顿时就是一个跪拜大礼,三拜九叩,依足了前明的礼数。朱济世座在那儿,瞧着他那副谦恭的样子,笑道“闵致禄是吧,bucuo啊。孝子闵子骞的后人!虽然世居朝鲜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但仍然是我华夏之民。朝鲜领议政的位子。朕打算让你来坐了!”
闵致禄在朱济世面前提足了精神,可脸色还是不好,朱济世觉得他是有病在身,心里盘算着要亲自替他整治一番如果这个家伙真的可用的话。闵致禄听说朱济世想让他当领议政,顿时就是一愣。
他现在可不是什么大官,不过是个掌乐府佥正,就是负责给朝鲜国王训练歌舞演员的。虽然朱皇帝对朝鲜女人和舞蹈没有什么兴趣,不过掌乐府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朱皇帝不要,朝鲜的两班豪门对这个调调是很喜欢的。所以闵致禄手中很有一些能歌善舞的绝色,这次他就是护送掌乐府的女乐到承德避暑山庄来送给大明皇帝的。结果见到了皇后罗香梅。罗后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就让他留在避暑山庄内。也没有说是什么事情。没想到今天居然得到大明天子的召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济世竟然要让他当领议政!这可真是天上往下掉金子的好事啊!不过这好事,实在也有些烫手。
“那个是你的女儿?”朱济世一指千叶佐那子怀中的小姑娘,“她叫什么名字?”
“小女闵兹映。”
“闵兹映……”朱济世一皱眉,这名字有点耳熟啊!不过想不起来是谁?他回头看着罗后,“如何?”
罗后也在端详这个小姑娘。这小模样比朱皇帝的几个女儿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啊,不过这也不奇怪,那个闵致禄也就是个相貌平平,估计他一个小官也娶不到什么绝色,要生出个红颜祸水就奇了怪啦。
“给宏儿当个侧妃吧?”罗后看来是不大愿意让朱国宏受委屈的。
朱济世点点头,然后看着闵致禄“朕打算将朝鲜国王的位子给朕的三皇子朱国宏,还想让你的女儿当宏儿的侧妃,你可愿意?”
“愿意,小臣求之不得。”闵致禄又一次跪拜叩头。这就是外戚啦!历来朝鲜的权门,都是从外戚而来的。骊兴闵氏当年最显赫的时代,也是因为出了个仁显王后现在的闵致禄当然不会zhidao,在另一个时空,骊兴闵氏会在他的女儿,也就是这个名叫闵兹映的萝莉手中复兴,她就是那个被后世称为明成皇后的女人。
“嗯,那就把她留在宫中教养吧。闵致禄,尔现在是朝鲜领议政,又是朕的亲家了。”
朱济世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看着闵致禄,“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和朕说说。”
闵致禄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参与朝鲜的国家大事,所以也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朱济世问起,他只思索了半晌,才喃喃道“皇上,小臣认为,东学叛军和李朝余孽虽然同流合污,但是我们之间并不同心。”
“是吗?李朝历经四百多年,难道不是深入人心吗?”
“四百多年,毕竟不是万世一系。”闵致禄道,“而且李朝在名分上一直是中华上国的臣子。陛下是中国之君,自然比李朝要大,兼任朝鲜国王是合乎大义名分的。”
朱济世点点头,这个说法也有点道理。至少从儒家的那一套大义名分出发,自己的朝鲜国王是名正言顺的。他们的李朝国王本来就是朱元璋册封的,是明朝的臣子藩王,不是独立国家的国王。朱皇帝废除李朝国王等于削藩,而且也没有取消朝鲜国王,只是将李朝换成朱朝。皇帝更换藩国之王当然是合乎名分的,朝鲜的儒林士大夫没有什么话好说。
“据臣所知,东学叛军所求并非恢复李朝,也非自立为王,而是取消两班豪门的特权,惩治贪官污吏,平分朝鲜土地……”
“东学党的矛头是指向两班豪门的?”
闵致禄苦笑,他自己也曾经是失意两班的一员,一炷香之前还是。“朝鲜两班户极多,占了朝鲜全部人口的六成以上,大部分都是无权无势的失意两班户,也没有多少土地财产。”
“如此说来朕所颁布的改革措施正中了这些失意两班的下怀?”
“正是。”闵致禄道,“如果皇上能够将这些改革措施刊印成布告,在朝鲜各地张贴。再宣布赦免参加东学之乱的乱党叛贼,并且定下举行科举的时间。想必大部分叛贼都会自行散去,所余之贼自可一鼓而平。”
“他们就不散,朕平了他们也不费吹灰之力!”朱济世淡淡地道。“说说尔对平分土地之事的看法吧,东学党也提出这个口号,想来此事也颇得朝鲜人心吧?”
听到这个问题,闵致禄的面孔一下子纠结起来了,哭丧着脸道“皇上,朝鲜下邦小国,素来仰慕中华天朝,也事事效仿天朝的,可是这平分土地……”
朱济世哈哈一笑,摆摆手道“天朝自有天朝的国情,平分土地不适合天朝的。”
闵致禄心道“就是适合您也不敢做啊,分别人家的地不心疼,分自己家的地可就……”
朱济世见闵致禄不说话,笑了笑又道“天朝人口虽多,但土地更为辽阔,只有汉地十八省人口众多,其余如东北、蒙古、新疆、东西伯利亚、婆罗洲、交州,全都是地广人稀,可以开垦的耕地肯定超过汉地十八省的总合。所以天朝有的是土地可以分配给少地无地的农人,何苦还要平分汉地的那一点土地?”
他顿了下,有些感慨地道“汉地十八省有耕地约十二亿亩,由四亿农人耕种,人均不过三亩,如果行了均田,三亩土地足以让一个农人衣食有望,还有谁愿意去关外南洋殖民开拓?”
971941418949164
第839章第三条道路狂求月票
现在,大明的土地的确很多。
根据殖民地部和农业部的估计,光是在东北一地,可以开垦出来的耕地就多达7亿亩(后世东北三省加上内蒙东部地区就有耕地4。6亿亩,现在东北的面积足足多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开垦7亿亩耕地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交州省有耕地3千万亩,婆罗洲开垦出2亿亩耕地(种植园)也毫无问题,新疆最少可以垦出5千万亩,漠南、漠北蒙古最少也可以开垦出5千万亩,东西伯利亚最少可以开垦出4千万亩,哈萨克汗国起码能开垦出1。5亿亩。
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儿,可以给中国农民种植的土地顿时就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这几年,大明百姓移民的目的地不仅是大明所控制的地盘,还包括南北美洲、澳洲和南洋各国,大规模的输出移民,又大大缓解了国内人口增长的压力,还减少了对粮食的需求。
这样一来,有一个原先不敢想象的问题将要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粮食多了怎么办?是真的多!24亿亩耕地的产量必然大于12亿亩,而且除了24亿亩耕地之外,还有数量不亚于此的草场在生产牛肉、羊肉,所以食品的供应很keneng将会不足转向严重过剩。
因而大明帝国在未来,必须要设法降低粮食的单产……这个事情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现在大明汉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很低,但是单位亩产却很高的。中国的农业走的是劳动密集型,而非土地密集型的路线。所追求的目标不是从种地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而片面追求高产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之上。
所以在没有现代农业技术的情况下。中国能用12亿亩土地养活4。5亿甚至更多的人口。同时又造成了9个中国农业人口只能供养1个中国城市人口的局面这是因为人均耕地太少,精耕细作和开垦山地、坡地等地产量农田所需的劳动力又太多。
而在现在的英国本土,1个农业人口可以供养2个以上的城市人口。换句话说,中国的总人口虽然是英国的20倍,但是由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中国农业人口可以供养的城市人口只相当于英国的3倍。如果再扣除各自城市人口中不会参与劳动生产的官僚、贵族、大地主、家庭妇女(这个时代中国城市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比例很低)、宗教人士、军人等等的数字。中国城市劳动人口的数量,恐怕和英国差不了多少。靠这点劳动人口,恐怕很难让大明帝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更糟糕的是。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平均每个中国农民手中并没有多少可供销售的农产品。也就是说,中国农民缺乏可以交换工业品的农产品,因而也无法形成真正庞大的农村市场!
简单计算一下就zhidao了,如果9个农民只能供养1个城市人口,那么这9个农民每年的货币收入之和肯定小于于1个城市人口每年花费在农产品上的开支。这是一个少到了可悲的数字,在扣除了大明皇朝收取的皇粮国税之后,就更加少得可怜了当然,皇粮国税是不能免除的,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怎么keneng免除农业税?所以传说中的庞大的农村市场也没有的事情。
因此中国要想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对外扩张,获取大片新土地。然后在这些新土地上发展土地密集型的农业,再用新土地生产的廉价粮食冲击汉地市场,造成大量小农破产进入城市或前往遥远的新土地。同时让汉地农业也走上土地密集型的道路,通过土地兼并诞生出大量的资产阶级农场主。这也是西方的先发工业国所普遍实行的工业化路线,也是目前朱皇帝这个反动资本家皇帝为大明帝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所以朱济世根本不会去抑制兼并,反而还在有意鼓励兼并。
而另一条道路则是国家严格控制下的农业集体化!用国家的力量对有限的农产品进行最“合理”的分配。以便在农产品总体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挤出足够的农产品满足工业原料(比如棉花)、城市人口和出口换汇(不一定是出口粮食,经济作物同样需要使用耕地)等三个方面的需求。由此造成的后果,当然是农村的长期饥馑……而这条道路,则是在外部环境恶劣,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和无法实现对外扩张的情况不得已而为之的。对大明帝国来说,并不是特别适用。所以朱济世现在搞的集体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殖民,抢占地盘,并不是想通过集体化对农产品进行“合理”分配。
不过朱济世替朝鲜王国所选择的,则是第三条道路,平分土地但是不实行农业集体化。有点像历史上50年代后的台湾、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或地区的确也完成了工业化,但是他们的工业化积累并不来源于农业,而是来源于先发的工业化国家。
平分土地在那里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养活更多的人口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吸收外资,而数量众多的人口则很容易转化为廉价劳动力,如果再加上义务教育制度的实行,则能够为工业化提供足够多的价廉物美的劳动力。
这样的工业化道路当然是可行的,但也有不少致命的弱点。首先是起步较慢,历史上的日本、韩国、台湾,除了日本拥有战前遗留下来的底子,很快实现了工业化,韩国和台湾的工业化起步都非常缓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