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大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枪不换人!陈丕成特意选出二十来个枪法出众的童子,和自己一起站在靠近围墙的一溜叠起来的桌椅上面。

“上帝保佑!”在心里面吼了一声,陈丕成再一次把挺起身子,把脑袋露出了墙头。就看见里面一个大院子中间松松垮垮站了三排人,人手一支鸟枪,正忙着装子弹呢!

也不知道哪个是道光?陈丕成扫了两眼,瞧见有几个人穿着黄色的衣裳,也不知道谁是道光——其实都是赏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道光皇帝这个时候已经被穆彰阿和崔大福两人拉到养心殿里面了。

“啪啪啪……”枪声连续不断响了起来,院子里的侍卫和太监接连中弹倒地!

“笨蛋!全是笨蛋……”道光皇帝骂了几句就想往外冲,结果一把被穆彰阿拽住。

“皇上,外面危险!”

道光用力一甩袖子,大声道“混帐,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想求活?朕不过是想堂堂正正求死。”说完又大步走了出去,从一个手忙脚乱怎么也装不好子弹的太监手里夺过鸟枪,三两下搞定,然后举起鸟枪,刚想找目标设计,他的左臂好像就被人重击了一下,然后就是钻心的剧痛。

被打中了!要去见祖宗了……道光皇帝挺了挺身子,还想再多挨两枪好快点上路。可是却被几个忠心的太监侍卫用身子护住。

“道光!那是道光!”陈丕成眼尖,院子里面的变化看得一清二楚,马上就知道那个瘦老头就是道光皇帝了!立马就翻身一跃,往养心殿的院子里面冲去。

“跟我冲!活捉道光!杀啊……”

他一带头,下面的童子也不拼洋枪了,纷纷顺着那一溜叠起来的桌椅攀上墙头然后跳进院子和一帮太监、侍卫展开白刃战了!也不完全是白刃,洋枪里面有子弹的,先找个目标打一枪,然后再肉搏。陈丕成的洋枪已经打空了,只能肉搏,不过他也聪明,只到那些穿黄衣服的比较能打——就是看样子也阳刚得很,肯定不是太监,而是传说中的大内高手,打不过的,让给枪里面有子弹的兄弟去解决,他就专门拿刺刀捅那些蓝衣服的小太监。

这样的肉搏战当然是一边倒的,躺在地上的道光皇帝只看见自己的手下纷纷倒地,不多时就没有几个还站着的了。

要死了……可以见祖宗了!道光皇帝心里这样想着,就见一个少年太平军大步走了,一脚踩在道光皇帝的胸前,大声喊道“我陈丕成活捉了道光妖头!”(未完待续。)

5291939048114785

第422章封锁消息求月票

“东王殿下,抓到道光皇帝了!童子营旅帅陈丕成生擒清妖道光皇帝!东王,太平天国得天下啦!”

北京天坛,捷报传到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中军。

“万岁!万岁!东王万岁!”

四周的东殿将士齐呼万岁,声音穿透这个清晨的空气,一直传到还在激战的北京内城。正在作战的太平军将士都知道一定是己方又取得了大声,顿时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已经完全处于混乱中的清军,也知道大势已去……

“道光妖头可还活着?”

天坛之内,杨秀清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不是为了生擒道光皇帝,而是为了三军山呼万岁之声。他们在喊东王万岁,而不是天王万岁!而且这不是他有意安排的,而是部下发出的由衷之声。

三军归心,何愁大业不成?

“回禀东王,道光妖头还活着,正往天坛押来,不过这妖头被铅弹打中胳膊,怕是很难活下去的。”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枪伤仍然是极难医治的……济世大学开办至今不过三年,第一届学生还在香港的课堂里面念书呢!就算在朱明军中,也只有一些上过几天速成班的跌打大夫在充当军医。这个医疗水平比同时代的西方军队还不如,谁要是在战场上挨了枪子儿,也只有自求多福了。

“不能让道光死掉!”杨秀清脸色微微一沉,“立即派快马去天津请洋大夫来治道光,实在不行就派人去上海济世医院!”

上海济世医院自然也是朱济世投资的,大明国内挂“济世”牌子的所有产业、学校、机构都是朱济世开办的。别人哪儿敢用天子的名讳?

“东王,一个清妖头子罢了……”杨秀清的心腹国宗杨辅清低声嘟喃了一句。

所谓“国宗”就是太平军里面几个王的同宗兄弟,不过杨秀清自小孤苦,没有兄弟宗族可以依靠,因而就将和自己稍微沾点亲和一片广西出来的杨姓太平军官兵都认作宗族,封了国宗。这位杨辅亲,和杨秀清的远方表弟杨秀聪(原来不姓杨)都是这么回事儿。

“道光不一样,他可是满清的皇帝……可不能让他随随便便死掉。”杨秀清对自己的这些便宜弟兄都是非常客气的,“辅清,你亲自跑一趟天津,把天津洋人教会医院里面最好的医生给我请来,花多少钱都行,不过一定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道光已经落到我们手中了。”

杨秀清顿了一下,又道“传令下去,封锁北京城方圆100里,一个月之内,许进不许出。”

“东王,您这是要……封锁道光被俘的消息?”杨辅清愣了一下,忍不住又追问一句。

杨东王今儿的心情肯定不错,耐心地对杨辅清道“不仅要封锁道光被俘的消息,还要封锁北京为我所占的消息,辅清,你到了天津可不能说漏了嘴,知道了吗?”

连夺取北京的消息都不能说出去?这是为什么啊?杨辅清一脑袋的问号,却没有再多嘴,向杨秀清行了礼就转身离去了。

“传令,召集师帅以上官佐到中军议事!”杨秀清紧接着又下达了一道命令,把北京周围太平军的高级将领全部召集到了位于天坛的中军。

这位太平天国的东王九千岁殿下非常清楚,夺取北京和太平天国有天下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相反,太平天国攻破北京城就意味着太平天国和朱明王朝的蜜月期彻底结束!

此时太平军在北京周围集结的兵力已经超过50万,军的番号多达30个,将你们多军帅集中起来花了差不多整个白天,将近晚饭的时候,天坛的大殿之内才挤满了喜气洋洋的天国将领。

“秀成兄弟,清东陵挖得怎么样了?”杨秀清的第一个问题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居然是问清东陵……考古挖掘工作的。

“东王殿下,清东陵的十几座帝后陵寝,大半已经开挖完毕,再有10天就可全部完成。从这些陵寝之中所起出的宝货总共换到了330万石米粮,若全部挖好,可换得米粮350万石。”李秀成将东陵考古工作的情况,一一向杨秀清汇报。

所谓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清东陵里面的宝贝,拿到21世纪,随便几件就能值350万石大米,而且还是最好的泰国大米。不过在眼下,直鲁豫三省因为黄河决口,正是大荒之年,东陵的宝贝可没有粮米值钱。除了掘东陵,杨秀清还把圆明园里面所剩的宝贝(大部分已经被满清运往关外)搜罗起来,也都拿去换米粮了。

“秀成兄弟,你去告诉吴春秋,天国还需要更多的粮食,清西陵也要挖的……让他再从南面运350万石米粮过来,西陵的宝贝就都归朱家天子了。另外,明十三陵我天国会善加保护的,每年需要50万银元的保护费,让他们先给两年的保护费吧。”

两个350万石就是700万石,这个数已经超过江南以往北运的米粮数量,不过朱济世肯定有办法筹集到。这江南毕竟是鱼米之乡,许多大户人家都有历年的存粮可以出售。而这700万石米粮在朱明手中不过是度荒年的储备,不过对占有了湖广、江南、四川三大产粮区的朱明来说,粮食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可是对手里掌着黄河以北地盘,还收拢了百万灾民的杨东王而言,粮食就是力量的源泉。

因为直隶的百万灾民,现在只要有口吃的,杨上帝说什么他们都听!

杨秀清现在封锁太平军占领北京的消息,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害怕朱明在粮食问题上卡他的脖子。

李秀成领命而去后,杨秀清又笑吟吟地看着北王韦昌辉“北王,天王命尔往攻山西、陕西,不知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兵?”

韦昌辉闻言就是一个激灵,西王萧朝贵怎么升天的?真是让清妖的神枪手打死?韦昌辉又不是三岁孩童,怎么会相信那种鬼话?

“东王殿下。”韦昌辉站起身,冲着杨秀清恭谨一礼,“小弟兵微将寡,只怕打不下山西……”

这是瞎话,韦昌辉的北殿军有五万多人,多是久战之兵,还装备有大量的鸟枪火炮,比山西的练勇强多了。

杨秀清点头不语,半晌,才说淡淡地道“山西的确不好打,不如先取河南吧。北王,本王封你做征南主将,领北殿亲军并五万新附兵过黄河去取开封、郑州。”

开封、郑州两城现在被僧格林沁和袁甲三所控制,他们两军大约还有七八万众。理论上的战力不亚于韦昌辉的10万大军,不过僧格林沁估计没有多少战心,一旦知道北京被破的消息,肯定会退走山东,然后浮海北渡辽东。袁甲三,可能还有曾国藩才是韦昌辉真正的对手。

“东王殿下,小弟此去河南,可否招安曾国藩、袁甲三等清妖官吏?”韦昌辉问。

“可以啊,不过人家未必会买咱们的账。”杨秀清冷笑了下,“咱们太平天国既然取了北京,就要当自己是天下正朔,有人来投自然是欢迎的。不过必须信咱们的上帝,不能再相信孔夫子的那一套道理,再遣质子入朝……其他的都好商量。”

好商量的当然就是土地问题了,北京周围有大量的旗地、皇庄,现在都是太平天国的产业了。所以太平天国暂时不缺乏搞《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因而可以在土地问题上稍作让步,但是宗教问题是绝对不能让的!否则杨秀清自己的“上帝”也要当不稳了。(未完待续。)

第423章半壁似初定

大明光复三年农历春节之后的几日,北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朱济世还不清楚,他正忙收效忠信,同时头疼西南滇黔桂三省的事情。

滇黔桂三省虽然靠近朱济世的大本营广东,不过却被朱明集团置于一个不大重要的位置——不过话说回来,滇黔桂三省的确没有两江三省重要。前者是鱼米之乡,又是丝绸、茶叶、瓷器等重要出口商品的产地,工商业极为发达。得了江南之地,朱明集团的财政可就大大宽松了,而且还能带来大笔的外汇收入。另外南京又是朱明故都,得到南京便意味着朱明有了帝王之基——有了帝王之基,朱明集团的人心才会安定,如果在两广立国,在中国人看来就连个偏安的局面都没有,时间一久,人心岂能不散?

而就在朱明和太平天国在大江南北势如破竹的同时,滇黔桂三省的局面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向来是天地会反清复明的重要据点,洪家兄弟的势力向来很大。朱济世在广东起兵的时候,广西的洪家兄弟就纷纷起兵响应。满清在广西的兵力也比较薄弱,根本无力剿灭遍地开花的天地会起义军,广西巡抚郑祖琛、按察使劳崇光根本无力抵挡,只能退守省城桂林。到了1848年底,太平军攻陷北京,满清灭亡的假消息传到桂林,郑祖琛和劳崇光完全绝望,难以支撑,只能遣使到广州请降。虽说广西现在到处都是称霸一方的山大王,但总归完完整整落到朱明手中了。

而滇黔二省传来的消息可就让朱济世有些头疼了。这两个省在1848年最后几个月也相继发生了大起义!云南大理一个名叫杜文秀的回民领袖在1848年10月底发动起义,攻占了大理城,自封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控制了云南省南部的一大片地盘。日前遣使到了广州。求封云南巡抚。

同月贵州遵义也发生了起义,还冒出了一个朱济世的弟弟,名叫朱光富的!原先是天地会首领,1848年中在遵义举兵响应朱济世,占领了遵义、兴州、新开等城。自称大明平西公,日前也派人到广州向朱济世称臣,求封平西公,云贵总管……这家伙到底是朱元璋的子孙还是吴三桂的子孙?

另外,湖北方面倒有好消息传来,盘踞德安一府的满清湖北巡抚骆秉章遣状元龙启瑞到了南京。向大明天子请求归顺。

至于四川也有好消息传来,据韩四、刘蓉来报,有个名叫乔致庸的山西商人倾家荡产买了个重庆知府的官儿。上任之后就秘密遣人向韩四请降,充当起了内应。将琦善所部在重庆府的部署全都告诉给了明军,随后又收买了重庆府的团练,在府治巴县发动起义。断了琦善的成都八旗兵的退路,逼得琦善兵败自杀。1848年12月底,韩四统帅的大军就浩浩荡荡开进了四川省会成都,至于成都满城的旗人还有忠于满清的官员已经提前跑路去了汉中。

不过韩四终究只有两个军6万人,根本控制不了诺大的四川省,只得采取控制几个重点城市,对大部分地区采取招抚的策略。无论是满清地方官还是会党豪强。只要肯纳土来归,大明都一律承认他们的地位。

对于这样的策略,朱济世也点了头,随着朱明地盘的不断扩大,想要像广东那样进行有效治理的难度也在增加——朱明没有足够多的干部,可是如四川这样的省份又不能不往兜里装。要不然洪秀全没准就派兵打进去了!让太平天国那帮蝗虫在四川刮上几年地皮,这元气没几十年是恢复不了的。

而且四川又是天府之国,富庶程度几乎和朱明接手前的广东相当,光是一个井盐税收,一年就不下250万两!在控制四川之后。如果暂时不实行“秀才为官,政府下乡”的话,四川省每年向大明朝廷缴纳800万两左右的税赋是毫无问题的。如果算上汇丰银行在四川发行银元、铜元的铸币收入,四川省每年能向朱明贡献的财赋起码在1200万元之上。

“四川起码有1200万。即使搞了秀才为官,官府下乡。江苏、浙江两省每年能交个朝廷的税赋也不会小于这个数,这还不包括江海关的关税,安徽也能持平……这样光复3年咱们的财政就能大大富裕了。”

财政部尚书陈继杰大概是这段时间最高兴的人了,有了江苏、浙江、四川三个摇钱树一样的省,大明朝廷的财政岂止是个宽松啊!

“广西那边,要不还是让郑延平去招抚吧,少不得又要封一堆爵位出去了。”朱济世又将话题转回了军国大事。“广西兵也扩一点,可以编一个军,广西巡抚……左相,军师,你们有合适的人选吗?”

“不如由陆大学士出任广西巡抚吧。”左宗棠推荐了陆培芳,现在的大学士府首席大学士。

“大学士给谁来做?”

“可以让骆儒斋来做,他是进士出身,儒学功底可不在陆大学士之下,又素有廉名,主持两江科举非他莫属。”左宗棠又道。

骆秉章是广东人,不过却算不得“粤党”,他在为满清效力的时候属于潘世恩的潘党,左宗棠现在推荐这个刚刚投靠朱明的广东大儒出任大学士,显然是为两江科举在打算,同时也是向两江士大夫集团示好。

“就让骆秉章做大学士吧。”朱济世确实也想不出比骆秉章更好的人选,“这杜文秀还有朱光富怎么处置?”

罗泽南摇了摇纸扇子道“王上,可以封朱光富为平西将军,另其出兵取贵阳;封杜文秀为大理知府,命劳辛阶(劳崇光)为云南巡抚兼提督,统广西练军入滇。”

听到罗泽南的建议,朱济世微微愣了下,这个自称平西公,云贵总管的朱光富多半是个西贝货,封他当平西将军是不是有些大了?而杜秀文的实力不在朱光富之下,却只有一个大理知府,还让劳崇光督军入滇……这是要对付杜文秀?

罗泽南思索着又道“杜文秀此人有些名气,他是秀才功名,道光25年的保山的教派冲突中有不少家人被杀,26年上京告御状,不过因为局势大乱所以没有什么结果,他在保山起兵多半还是为了报私仇,而且此人虽有秀才功名,却非名教信徒。待劳辛阶抚平云南后,王上可招此人入朝为官,绝不可任凭其在地方做大。至于朱光富,若他真有本事平了贵州,王上不妨厚待一二……这等帮会大佬,毕竟是有反清复明之志的,同杜文秀不一样。”

这是个原来是宗教问题,朱光富虽然多半是冒称的朱明后裔(也有可能不是,朱元璋的子孙非常多的),但毕竟还是以复明为志向的,和朱明属于统一阵线又没有宗教冲突。而且朱济世的势力远远超过朱光富,朱明集团最高领袖的地位根本无可争议,所以暂时让朱光富在贵州自在几日也无妨,这个大义名分在那里,朱光富是不大可能转向反明的。可是杜文秀却不一样,他和朱明本无交集,而是大理地方的教派领袖,所依靠的基础并不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帮会力量,是自成一体的教派势力。如果任由其在云南做大,极有可能把云南变成杜家的独立王国。

“就依军师所言吧。”朱济世思索了片刻,还是接受了罗泽南的建议,“军师,回头你亲自给杜文秀拟一道旨意,就说孤王想让他出任大明驻奥斯曼帝国大使,这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兼领着哈里发一职,圣城麦加也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之内。

另外,北京有没有消息传来?”

第424章惠王西去?求月票

上海,大明天子行在,殿堂之上,大明内阁和大元帅府的高官齐集,正中的御座之上,朱济世正端坐其上。大明朝会,正进行到了高潮。

“国王陛下,北京可能出大事了!”

说话的是顾问大臣罗德里格斯,他前一阵走了趟旅顺口——这个辽东半岛的港口城市现在是满清的重要对外口岸,当地还设有英国租界。罗德里格斯是带着一千几百万真假宝钞去购买马匹、皮毛、人参,建立商站的。

回来的时候还顺道跑了趟天津,负责押送一片出土文物回江南,今天刚刚回到上海……文物肯定是不能不要的,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瑰宝,大明不要,太平天国没准就把它们给砸了!所以朱济世不怕和太平天国一起分担掘满清祖坟的罪名!而且这个事情还是对朝中儒生的一个考验。

到现在为止,只有几个微末小官义正言辞地向朱大国王建议将这些满清皇室棺椁归还盛京。现在都被革去功名官职,永不叙用了——至于那些湘湖派、两江派和粤系的老狐狸,则大都建议遵照女真旧习,将尸骨火化后妥善处理……呃,一帮老狐狸果然滴水不漏。

“北京?有什么消息传出来?”朱济世望着罗德里格斯,说实在的,这个家伙的消息有时候比锦衣卫还及时!自己已经好些日子没有从锦衣卫那里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了。

“什么消息都没有!王上,是没有任何消息从北京传出……北京周围已经被太平军封锁了。唯一一个和北京有关的就是太平军派人用高价请走了英国战列舰威厘士里号上的军医。”

这是什么状况?

封锁消息,又高价请洋人军医……杨秀清病倒了?受伤了?还是……遇刺了!要是那样就好了,朱济世已经知道洪秀全是怎么当天王的,要是没有杨秀清在前面打拼,朱明要得天下可就容易多了。

朱济世真没想到是道光皇帝负伤被擒,真是一时想岔了。

大殿里面的几个人大明智囊互相看看。都是一头雾水,最后还是罗大军师笑了起来“甭猜了,猜是猜不到的。过一阵子就什么都明白了。”他看看罗德里格斯,“罗先生。还是说一下旅顺口的见闻吧……满清的日子可还过得下去?有没有听说海参崴的消息?”

海参崴的港口在去年12月底就封冻了,同上海的联络自然中断。

“满清的日子应该还能过下去吧,用中国的谚语来说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旅顺口内停满了运粮船,大多是从江南过去的沙船……现在旅顺口的粮价很高,几乎比江南贵了两倍,满清正在出高价收购粮食。至于海参崴的消息,我没有听说。估计满清还不知道我们的人已经占领海参崴了。”

看来粮食已经成了北方两大势力眼中的香饽饽了,杨秀清不惜挖坟掘墓也要搞到古董换米粮。这满清……估计是各家王公大臣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在换米粮吧?要不然恭亲王奕欣哪儿来银子高价收够米粮?

“王上,咱们这样卖粮食给满清怕是不妥吧?”罗泽南思索着提醒道,“可不能给满清喘息之机。把他们都饿死才好!”

朱济世点点头,这罗大军师倒是挺对自己的胃口,朱济世就是那种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的家伙。在欧洲可以很没有节操的制造h洛因和搞上床政治,到了中国又为了反清扶植太平天国这样的毒瘤,现在为了打太平天国又拉名教士大夫……现在又阴谋把满清人民统统饿死!实在太可恶了。

“左相。回头去制定一个粮食出口管制办法,粮食出口要行许可证制度。”

也不是一点不能出口,太平天国那里还是要继续出口的,否则这帮家伙饿急了就该发兵南下抢粮了。

“王上,臣下觉得还是应该卖点粮食给满清的。”左宗棠却不同意朱济世的办法。“满清如果缺粮,饿死的必然是老弱,留下的都是青壮,对咱们开春后的北伐并没有太多好处。不如趁现在让江南的粮商多出点货,免得今年秋收后江南粮价大跌。”

这个时代中国的产粮区都在长江流域,现在全都为朱明所有,光复3年秋后大明国内的粮价很有可能下降,谷贱伤农的道理左宗棠是清楚的。他现在是宰相,考虑问题自然要全面一些。

“不不不,怕粮价下跌可以让成立官储局,由官府出资囤粮。”朱济世摆了摆手,“还有,咱们对满洲的讨伐可以踏着农时来。春播之前出一次兵,在辽东找个地方登陆,摆出大战的架势……秋收前再出一次兵。总之,咱们就是不能让满清囤积起足够的粮食。”

虽然满清只剩下了半条命,不过朱明想要一口气灭了满清也不容易,主要的困难倒不是跨海出征,而是朱明没有强大的骑兵,而东北战场又太过辽阔。所以满洲之战根本不能做速决的计划,只能慢慢消耗满清的力量,稳扎稳打地向满洲腹地推进。

“另外……下诏在咱们的地盘上严禁拜上帝教!”安排完了对满“兵粮战”的方针,朱济世又将话题转回了同太平天国的斗争之上。

朱明和太平天国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斗争,禁止拜上帝教的传播是必须的。

“召苗沛霖速速入朝觐见,孤王要和他讨论河南战局。”朱济世紧接着又下了道命令。

朱明现在虽然把林则徐、曾国藩这些“满清余孽”顶在前面和太平天国征战,但是这种“代理人战争”是维持不了太久的。最终朱明还是要亲自上场和太平天国交战,主战场肯定在淮海以北。苗沛霖是那里的地头蛇,所以朱济世要亲自征询他对河南之战的看法。

就在朱济世提及苗沛霖的时候,一名穿着陆军灰色军服的大元帅府军官在大殿的门口喊了声“陛下,淮北军报!”

现在是战时,军务最重,哪怕正在开朝会,通报军务的大元帅府参谋官也有权打断朝会,向朱大天子通报紧急军务。

“苗沛霖的军报?”朱济世一笑,“刚提到他,他的军报就到了,这也算是说曹操,曹操到吧。”

罗泽南则走到那锦衣卫军官跟前,接过一个信封,拆开瞧了眼,眉头微微一皱“苗沛霖奏称驻扎开封的满清河南按察使袁甲三要率部归顺我们……”

“哦,原来袁甲三是冯亭啊。”朱济世哼笑了一声“左相,军师,咱们该怎么对付这个袁甲三?”

“王上,袁甲三未必是冯亭,他已经护着开封一城庶黎弃城南走了。”罗泽南皱着眉头道。

“护着一城庶黎?弄得更刘皇叔似的,该不会被人追上吧?”朱济世摇了摇头,这个袁甲三他在后世听过一耳朵,好像是袁大头的爷爷辈的什么人。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开封惠亲王绵愉和僧格林沁已经引兵往西而去,似乎是想穿越太平天国的地盘西进甘陕。”

“什么?僧格林沁个绵愉要西进甘陕!?”朱济世一愣,心道“这是什么状况?难道满清要闹分裂了?僧格林沁这厮准备拥立惠亲王绵愉去甘陕称帝?”

“可能是林穆翁不让他们走山东浮海北渡吧?”左宗棠接过话题道,“僧格林沁的兵都是马队,正是穆翁所缺少的,如果他们到了山东多半会被穆翁留下来打太平天国。”

第425章历史在迷雾中转折

在朱济世等人猜测满清惠亲王绵愉和僧格林沁所部西进原因的时候,穿着棉甲的八旗新军在河南通往陕西的商洛官道上浩浩荡荡地前进着。三万军队分成步骑两个行军洪流,埋头前进。他们现在的处境在军容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穿得都是破旧的绵甲,还有些人在破烂棉甲之外裹着抢来的老百姓衣服,迎着西北风逶迤前进。八旗兵丁们的洋枪洋炮在滑县会战中差不多丢干净了,现在都扛着刀矛盾牌和鸟枪抬枪,随军的骡马大车也显得很少。黄河改道之后,开封左近的局势就乱了起来,原本拥清的士绅豪强,也纷纷转变立场,开始据坞自守,开封的八旗兵很难再筹集到军粮。这次全军出动,只有十八天的粮食,还拖着二十三门开封城头上弄来的古炮。开拔的赏号更是一文钱都没有。大清自入关以来,大概就没有这么惨过!

但是从上到下,却是空前的斗志高昂,也显得空前的团结,在他们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替大清替他们自己闯出一条活路!东南北三面都走不通,唯有西面还有供他们回旋的广大空间!

更为难得的是,包括绵愉和僧格林沁在内的八旗新军高层现在也和普通的八旗兵丁同甘共苦,没有人坐着八抬大轿行军,全部都牵着马屁拄着拐棍在戈什哈的搀扶下艰难前进。从滑县回来以后,马匹已经变得稀有珍贵起来,除了伤兵谁都不许骑马行军。可即便如此,这些八旗大爷兵每日也能走上100里地,再也没有人叫苦叫累了,只有咬着牙朝前走。在这个几乎无路可走的危急关头,这支曾经被满清朝廷寄予厚望的八旗新军,终于爆发出了他们的全部潜力。历史上“天兵无敌”的八旗劲旅,似乎又回来了。但是谁都知道,这种振作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晚上大军休息的时候。大群大群的八旗兵丁就在靠近伏牛山的一个平坦的地方扎营。一堆堆的篝火燃了起来,站在高处望去。星星点点的一大片,数量倒还颇为可观。绵愉、僧格林沁还有道光皇帝派来开封传旨的瓜尔佳。长寿正立在一个高处,看着他们的三万八旗劲旅等着吃晚饭。他们的部队现在已经进入南阳府境内,很快就能走商洛古道入陕了。这里已经太平天国的核心地盘,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阻截,好像闯入了无人之境似的。看来太平军的精锐都往北京而去了……也不知道北京城现在还是不是大清的首善之区?

绵愉看着眼前的士兵。叹了口气,有些忐忑地对僧格林沁和长寿说道“我丢下皇上不问,也不去盛京保六阿哥,而是引兵西进。在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