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浪漫)-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那人没猜错的话,你到现在都还没找到正大光明的行事借口吧?”崇祯的步步紧逼让朱由骢感觉自己好象是被人给扒光了挂在城头展览。
“嗯!”朱由骢连反驳的兴趣都没有了,他现在只想迫切地知道那人是谁,居然比家人还了解自己。
“要是为兄的把这人给找到了,并且他也能替你解决这个麻烦,你打算怎么重用他?”
“臣弟即刻拜他为军师,言听计从!”为了实现抱负别说是拜个军师了,就算是认个兄长对朱由骢都不是问题,当然要是想当别的那就肯定不行!
看来朱由骢的名声的确不是太好,连当皇帝的崇祯都不敢轻易相信。只见他从怀里又拿出一纸文书道:“这是为兄替你写的军令,你签完字就把人给你!”
“成!”虽然有上当的感觉,但朱由骢还是在那张空出对方姓名的军令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盖上大印。
崇祯乐呵呵地填上另一个名字道:“嘿嘿,事成了!朕就说么,骢弟是很会为大局着想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绝色军师
“还来!”看到军令上被任命的那人名字,朱由骢愤怒了!不愿意给人就直说,俺自个去绑就行了,你当皇帝的怎么能用这一招来折腾俺?
崇祯把军令揣进怀里,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道:“君子一诺千金,你身为大明的镇国将军更不能朝令夕改,不然还怎么能服众?”
“少说这些大道理,你到底还是不还?”君子?子曰君子无所争;子又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子还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子跟着曰……反正《论语》里用来形容谦谦君子的那些话,大都套不到朱由骢的身上!他乱改军令的事也不是第一次做了,要不然那个倒霉的熊兆珵怎么会顶替鹿善继在陕西呆了这么久?当然这也并非就说小胖子不是君子,子不还曾曰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吗?这不,有人已经在挽袖捞衣准备跟皇帝大打出手!
“影卫!影卫!护驾!护驾!”崇祯可是皇帝哦,身边怎么会没人保护?一通大呼小叫后,朱由骢的小房间里立刻多出来几个人,也不知道他们刚才是藏在哪里的。
“闪开!”愤怒的朱由骢显然是忘了自己给这些人的命令。
“请将军息怒!”今天当班的影卫也够倒霉的,一个是亲手训练出他们的将军,而另一个是他们要用生命守护的皇帝。面对这种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窘况,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挨揍,然后完成任务。
躲在人墙背后,崇祯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振振有辞地道:“小胖子,为兄的就说你定力不够嘛!你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说什么说?有你这样当兄长的吗?”朱由骢没法冷静,因为刚才任命的人居然是张嫣!
“为兄的只是让宝珠姐替你出谋划策,制定大的行动方针!又没说要让她跟你一起去辽东!”崇祯还是有点良心的,他真没打算把张嫣给送到前线去,而且他也知道张嫣比南居益更不适合沙场做战。
“不去辽东?那你任命俺老婆当辽东经略?”朱由骢当然有理由生气,别看辽东经略这个职位挺高,权利都超过了总督,但在明末可是谁当谁倒霉的!前几任的熊廷弼传首九边,被赶鸭子上架的袁应泰自缢而死,运气稍好点的孙承宗被气得辞职不干,而那个袁崇焕要不是这次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更会被千刀万剐。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兄的不让宝珠姐去当这个辽东经略,她又有什么理由坐镇山海关为你调配物资出谋划策?”崇祯也挺委屈的,如果不是要收拾儒家他也不至于厚着个脸皮把南居益给调回去。大明人才济济更不是找不出比张嫣优秀的人,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去哪里找这么个既忠心又肯毫无怨言替朱由骢背着良心出主意的来?这次他可是冒着被人给骂成筛子的危险才想到这么一招,结果自己的弟弟就首先不领情。
“夫君,你可是认为妾身的能力不足以担当此任?”张嫣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胡闹,她不在乎用什么名义帮助朱由骢,但很介意自己丈夫心中的看法。
“当然不是……”对于张嫣的能力朱由骢是相当认可的,要不然他这几年做事不会那么轻松,更不会想到利用党争而借韩家收拾整个士林。如果是大事所需,他不反对让自己老婆在背后帮着出点主意,甚至可以用武力支持她站到朝堂上与人直接交锋。
“那你发什么火?让宝珠姐先说说她的看法,然后再跟为兄的吵不行啊?”见有人帮腔自己又处在最严格的保护下,崇祯壮着个胆子继续挑战朱由骢。
“不行!你刚才也说了要名正言顺,今天必须先把俺老婆的任命解除!”朱由骢也是铁了心,坚决不让张嫣有机会去面对血腥的战场。
“诶,不就是个官职么!你只要不反对,为兄的就亲自下旨任命宝珠姐为都督同知,这总行了吧?”虽说影卫是随时贴身保护的,但那小胖子整人的花招可不少,只要他肯用张嫣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崇祯也决定举妥协。
“好啊,好啊!姐姐当了大官,我也要为朝廷效力!”一直在旁边看戏的凝梦高兴地拍着手跳了出来,她才不管皇帝这种做法会引起多大的反应呢。要是张嫣能顺利地当上二品大员,早就对野史小说里那些女钦差羡慕不已的她还能不趁机过过瘾?
“不行!”这次朱由骢和张嫣很有默契地同时出声喝止,只不过一个警告小仙女别胡闹,另一个是对着皇帝说的而已。
“皇上,您这样做不但不能让妾身帮到我家夫君,还会因为树敌过多而影响到对付朝臣的计划!”再也不能让那两个大男孩继续胡闹下去了,张嫣可是知道那些士人的脑袋有多顽固。自古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人家是绝对不会容忍在秦良玉以外再出一个女官员的。皇帝这么做了只会把他们都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皇上要臣妾去打理军需事务根本不必如此麻烦,您只需要一则圣旨要求此次出征将领把家眷都安排到山海关,同时任命德昌郡王镇守即可!”张嫣解释道:“如此一来既让天下人都明白此战我军将士不灭鞑子誓不还的决心;还可以打消朝臣们的部分戒心,让他们误认为因韩家的事您心中已经有了芥蒂……”
“但其它的事呢?你不去辽东,怎么给骢弟出谋划策让他在消灭鞑子的时候顺利开展下一步计划?”说调配军需那只是一个最小的借口而已,就朱由骢那支大军的实力谁敢克扣他们的物资,不怕全家被拆啊?崇祯最关心的是收复辽东后继续扩张,但找不到合理的借口就发动战争,那周边属国很可能集体背叛,就太得不偿失了。
张嫣回头对朱由骢甜甜一笑道:“若妾身所料不差,夫君此次出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利用建虏立威。在逼迫鞑靼部调集重兵防守陕西大军的时候吓得其它女真部落逃过去与他们争夺水源牧场,然后趁敌疲弱再发兵占领吧?”
“祖娥姐说言,正是为夫心中所想!”朱由骢谋划的收复失地可不仅限于辽东或被儒家占领的朝堂,而是包括秦汉以来所有曾经属于华夏民族的土地然后才谈得上扩张。但是鞑靼、瓦剌的地盘实在太大,如果不削弱他们的力量就发兵占领的话将成为大明的一场噩梦。只要把实力最强胆敢称帝的建州灭了,再稍微敲打一下海西和北山女真部,见识过雷霆手段的他们还不因为害怕被报复而远遁?到时只要控制好追击方向,想让他们去哪都成。
“骢弟,你这样做就不怕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要崇祯处理点政务到还中规中矩,但论及行军做战就他那光辉史还真没法看得太远。初闻此言他也顾不上那个收回东北半岛的计划了,现在就那么点新军,以大明目前这个状况又不能在短期内组建更庞大的军队。否则盲目扩张穷兵黩武的下场只会是让民不聊生,那就跟自己三兄弟所奋斗的目标而驰了。
“不会!”对于朱由骢的险恶用心张嫣早看了个透彻,“妾身敢断言,夫君只会在春季才发动攻势而且调动的兵力不超过十万,这样女真各部才会为了生计而和鞑靼拼命!”
“这都被你猜到了?”朱由骢的确不是什么好人,谁都知道春季对牧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大明的新军可是职业化的只负责作战和训练两件事,要是每年草长莺飞的时候都出去溜达一下,除非逃掉的女真人脑子有问题想节食减肥,否则就只能不断的迁移避战。而且只动用少量部队,既可以轮流锻炼战斗力更不至于绝了别人的希望,不然人家集体投降了还怎么玩?
“小胖子,你够毒的!不过为兄喜欢!”经这么一提醒崇祯也看到了其中的妙处,女真人为了生存势必拼了命的迁移,而原本居住在那块土地上的鞑靼人又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草场。等这两拨人打得个头破血流的时候大明跟在后面捡便宜,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
“妾身还知道夫君这次没有调动陕西大军入辽东,除了要他们威压鞑靼外,更是要故计重施借鞑靼的手一举收复霍骠骑当年到过的北方极寒之地……”
“骢弟,快说说你还有什么计划?”崇祯是越听越兴奋,想不到吵个架居然让张嫣把小胖子的底牌全给揭了出来。这个弟弟做事太不地道了,他不知道朕的心里承受力很有限啊,要是没个准备突然面对那一切,还不得当朝兴奋得晕过去?那多丢脸!
“没了,真没了!臣弟埋下的伏笔不就这些了么……”朱由骢丢了个眼色给张嫣警告她别继续说下去,不然光这几步他都要花上好些时日才能去完成!
张嫣还了朱由骢一个饶过你的眼神,摆出不去辽东誓不罢休的可爱模样。“若夫君真想让这些准备变成实际行动,那妾身就有足够的理由去山海关了!否则换个不知道全盘计划的人上来,又怎么能同时兼顾三面?只要其中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后面的谋略无法实施……”
“好娘子,俺拜你当军师还不成么?但咱不给皇兄打杂,不当朝廷的官员好不?”强行阻止看来是不行的了,朱由骢只能低声下气地哀求张嫣。
第一百四十三章 铁骨说客
“妾身本来就不擅长指挥大军征战疆场,只是想替夫君解除后顾之忧。更何况,要对付那边绝对不能仅凭武力,必须让所有属国认为他们是咎由自取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民心,否则我们将重蹈盛唐的覆辙!”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张嫣也不再坚持,她对当官又没兴趣,为自己的小丈夫排忧解难才是她唯一的理想。
“宝珠姐,你快说说找什么借口对那边用兵?”崇祯是越听越来精神了,心里也暗自赞同天启当年的那个英明决定。要是把这样一个祸水给留在宫里,万一哪天把她给惹急了想出个主意,皇宫里还能有安宁的时候?扔给小胖子就对了,瞧瞧人家那小两口配合得才叫个亲密无间,一个整天就想着坑人,另一个更是心有灵犀随时替他查微补漏!
“对付他们其实也不难,只需一纸诏书一个说客足矣!”张嫣走到琴边,素指轻拨一曲十面埋伏随即响起,只听她边弹边道:“臣妾前几日托人求皇上找的铁骨诤臣不知可有下落?”
“门外随朕同来的史道邻就是啊!”张嫣要找的这个人还真特别,即要出身东林党又要有一定的名头,还得年少有为一身正气。
“史道邻?皇兄你带来的是史可法?”无论后世还是朱由骢今生对这个铮铮铁骨的大明忠臣都是敬佩得五体投地的,来大明这么多年他东蒙西骗的网罗了不少人才,惟独没有去找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到不是因为他忘记了这个人,而是因为两人现在还有个根本的观念冲突,史可法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想的是联虏平寇,朱由骢即使在驱除鞑虏镇压叛乱的时候也不忘给普通百姓留条活路。为了不让自己心中那个光辉形象蒙尘,朱由骢愿意给他足够的时间慢慢琢磨,也有理由相信他会为了效忠的大明而去改变。
“怎么?骢弟也认识这个人?”崇祯很奇怪,这个史可法好象还没什么大的名气吧?要不是他自己跑来投靠,朕都没注意到这个人的存在。早知是这样,朕还折腾个什么劲啊,直接跑来问小胖子该找谁不就行了?
史可法自从去年皇帝率军把鞑子赶回辽东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思路是否正确,当朱由骢平定叛乱北方各省渐渐趋于平稳后,他仿佛也看到了让大明回归盛世的曙光。而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脱离东林党投效皇帝,则是因为这次韩家所发生的一切。想不到成天被士人们挂在嘴边的仁义道德在威胁面前是那么一钱不值,往日里与韩爌交好的同党为了撇清关系,做的事甚至比那个镇国将军和浙党还狠。这样一群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利益的人是不值得跟随的,也和恩师浮丘先生教导的东西格格不入,再跟他们走下去真到了大明危亡的那一天,除非愿意当汉奸否则定无生路。想通了这一切,史可法主动跑到皇宫门口跪了三天三夜,在获准面君后更是一股脑地将他所知道的龌龊事给抖了出来,彻底背叛了东林党。
“夫君既然知道此人,那依你之见……”对朱由骢的那些神棍表现张嫣早就见怪不怪了,她只想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符合要求。
“史道邻的忠诚毋庸质疑,但能力……”史可法的忠诚与爱国当然不能否认,但他才能并不是非常突出,其它几省督抚就不说了,仅相对于现在改变了命运镇守四川的堵胤锡和被监控成长的张煌言都逊色不少。而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敏感性更是欠缺,甚至到了鞑子兵临长江的时候,他还在为了讨好四镇威胁已经在四个月内就发出一年半军饷的朝廷继续追加。
张嫣满意地点点头,继续恬静地弹着琴道:“只要他够忠诚又是东林党人就行了,能力反到非妾身所能强求!还请皇上让他进来吧,只有知道了我们的全盘部署他才能更好的完成此行任务!”
“娘子,你到底准备怎么做?”朱由骢觉得很丢脸,为什么自己的想法那么容易就被给看穿了,而他却到现在都还不明白人家的心思呢?
“夫君少安毋躁!”张嫣直等一曲终了,才起身对崇祯道:“臣妾请皇上下一纸诏书给那绫阳君李倧,命他派兵五万助我大明剿灭建虏!”
“让他们出兵?朕没听错吧?”崇祯再怎么不着调也还是知道棒子兵是些什么货色的,要是他们有能耐打败鞑子还用得着三天两头的被倭寇欺负?就这五万没什么战斗力的家伙有什么用,还不够人家鞑子塞牙缝的。
张嫣点头道:“臣妾所言确如皇上所闻!但臣妾要的并不是他们真正出兵,相反的还要派出说客让他们抗旨不遵!”
“宝珠姐,这恐怕不好办吧!”崇祯是善良的是仁慈的,是容易上当的。除了去年鞑子刚打过来那会慌乱过一阵外,他的小日子都过得挺滋润,朱由骢也没让士人们再有机会去忽悠他。既然都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挫折又哪来的教训可吸取,他不认为这种自相矛盾的计划能成功。
“我想史大人身为士林精英,以胸中所学要说服他们的大臣相互出手制衡,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我们和绫阳君的命令置若罔闻,从而拖延出兵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张嫣却没有崇祯那样悲观,在看过那么多朝臣的争斗后她相信史可法的能力。
“确如夫人所言,此事不难!”不就是教他们的大臣和国王做对么,这要换成别人或许还觉得麻烦,但对于跟着东林党混了这么久的史可法还真就不算个事。毕竟棒子到现在对大明还是很仰慕的,不但照搬了全部机构设置还把士人把持朝政架空皇帝那套也学了个透彻,甚至有青出于蓝之势。天启皇帝当年再怎么受约束也还能偷偷摸摸地扶植起朱由骢和崇祯,但要放人家那里这两个祸害早被灭了,而且他们还会顺手换个听话的坐那个最高位置。
“不难?”崇祯显然是忘了现在能这么逍遥那是因为背后有一支恐怖的大军在武力支撑,还有个无耻的镇国将军没事就给人家士人们添点堵。在他看来即使这件事真能成,那也不是派出个使者三言两语就能打发的。
“皇兄,您还是听宪之说说此行的打算吧!”朱由骢对于士人们常用的那套手段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也不得不佩服张嫣选人的独到之处,用东林党培养出来的精英去对付那些照猫画虎的棒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进屋到现在就说过一句话,还被皇帝给质疑的史可法见终于轮到自己了,整理好思路道:“两年前鞑子皇帝与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领军入朝,绫阳君李倧与群臣逃往江华岛后被迫议和,与鞑子约为兄弟之邦。但其依然心向我朝并非真心臣服,故说服他们出兵不难……”
“爱卿继续!”对崇祯来说这个答案是正常的,他想知道是怎么做才能让人家领了旨还要阴奉阳违,以后也好防备自家朝臣用这招来忽悠自己。
史可法知道这次的出使任务将是自己彻底融入皇党的机会,现在皇帝下了令他当然要好好表现。“若要拖延他们的出兵时间,则可以从勋西派与清西派的矛盾着手。此两派本同属西人党,因拥立绫阳君有功得以把持朝政,却在平定因不满只封为汉城府尹的大将李适叛乱中立场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总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实力并无太大差距。依臣之见,初时可利用他们害怕遭鞑子报复的谨慎心态拖延,然随着我军的顺利进缴则此法再不可行!”
“那这样时间上恐怕不够用吧?”即使不太懂军事的崇祯也知道,这次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出关还能不顺利么?最多一个月,再白痴的人也能看出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者只能是大明。
“皇兄,您就不能让宪之把话给说完?”还皇帝呢,还说俺没定力呢,瞧你急得跟个猴似的,俺从心里鄙视你!
史可法不好意思说这种见好处就捞遇困难就躲是东林党的传统美德,只得硬着头皮道:“若我军获胜的消息传来,他们两派则会因为都想借机邀功而在领军将领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失败的一方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让对手有讨好我大明从而巩固地位的机会,定会在粮草筹集、兵员调动及出兵路线上暗施横手。如此一来,则臣有把握再把他们拖住三个月!”
“皇兄现在知道了吧,就这些招数他们还是跟咱大明重臣学的!有宪之出使,您就放心地等着俺平定鞑子后参他们一个贻误战机心存不轨之罪!”朱由骢说这话,就是要告诉崇祯别老只想着怎么坑弟,还得在大军出发后留个心眼把朝堂上的那群家伙给盯紧点。
“东林党?西人党?”崇祯念叨半天后眼中寒光一闪,狠狠地道:“骢弟放心,要是他们胆敢在为兄的面前耍这一套,我就掉动卫队把他们家再拆上两遍!”
拆两遍?人家镇国将军手下才搞了一次就已经让韩家荡然无存了,这个当皇帝的更狠,连地窝子都不让住了啊?刚松了口气的史可法听到这话冷汗直下,深为自己做出了聪明的选择而感到庆幸。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争权夺利
崇祯三年三月注定是个不安静的月份,刚摆脱了韩爌被贬阴影的东林党在三月二十一日这天又开始和浙党掐起来了。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双方吵得个脸红脖子粗的就为了把筹集出征大军粮草这件苦差使给抢到手。难道这两派人马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或则吃了熊心豹子胆想在这上面大捞一把?这还真是冤枉满朝重臣了,士人们这次可是抢着要把这事办好办漂亮,办得让那个镇国将军都挑不出毛病来。
东林党的士气来自于皇帝对史可法的任命上,一个小小的从五品户部员外郎就因为代表他们出头称赞皇帝把武将家眷押到山海关的壮举而骤然间变成了正三品的礼部侍郎,还刚上任就捞到了出使替朝廷调动援兵的好差使,这让正在揣测圣意的东林党人怎么能不兴奋?看来皇上还是英明的啊,他知道治理国家得重文轻武也清楚只有我们才是国之栋梁,咱这不是才跟皇党文臣搭上线就扬眉吐气了么?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送粮草的事给拿下,再好好露上一手。
浙党当然不甘心就此低人一等,对于出使这事他们其实并不在意。就那死胖子这次调集的大军,灭建虏还不就跟捏个蚂蚁似的?莽夫们把家眷放到山海关,不就是表个决心么。那所谓的援兵也不过是打扫打扫战场,挖个坑把鞑子埋了的苦力而已。但这押送粮草的事可就不同了,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可看出这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通过这个机会继续跟那些兵痞套近乎,不然这朝堂上以后还有我们说话的地?
最终还是想清闲两天的皇帝出面了,他干脆把这事扔给双方共同办理。盛怒之下崇祯把话也说得很清楚,你们要吵可以但先得替朕在四月底前凑足五十万石粮食,完了别说你们斗嘴皮子就算是把大殿的金砖抠出来互拍,朕也泡杯茶看着绝不干涉!
说这话的崇祯显然是低估了士人们的能量,就在他下达圣旨的当天北京城中飞出上千只信鸽。没用等到四月,仅五天后的三月二十六双方就跑到宫里立军令状去了。东林党承诺这次不用朝廷出一文钱他们也能调集六十万石粮食,并且最早的一批将在三天内起运!浙党稍微穷点没那么大能耐暂时只筹到了四十五万,但人家胜在质量上。温体仁当众用人头担保,这批军粮的品质绝不亚于给皇帝吃的贡米!
被拧到山海关负责接收物资,正在从洛阳赶往北京路上的德昌郡王朱由崧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就从马车上跳了下去。这还是咱大明的重臣吗?朝廷下令调集五十万石粮食,结果人家给免费弄来了一百万多石,这让俺去哪找地方存放?还好俺就一傀儡,要不然这活可容易得罪人。
“承恩,你说他们是不是都被骢弟给吓疯了?怎么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来?”正从懋勤殿赶往武英殿去观摩另一场争吵的崇祯,看着手上的一大摞军令状把这话问了八遍都不止。
“这……奴婢实在不知!”现在的王承恩依然是深得崇祯信任的司礼秉笔太监,对皇帝的话他从来都是有问必答的,可今天这事他实在没办法评价。
“皇上驾到——”王承恩真的不是想摆谱,他也知道武英殿里面现在聚集了最有实力的几个兵痞,整个大明敢在他们面前端架子的还真找到不多少。但刚才不是有人传话来说他们激动得都快把皇宫给拆了吗,怎么会这么安静?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兵痞们还是很讲道理的,用来当开场白的口号也喊得震天响,但无论是谁看到他们的样子都会觉得有点别扭。
“众……众爱卿平身!”崇祯很纳闷,朕那支无敌大军的将领们怎么都鼻青脸肿的?孙承宗的官帽呢,秦良玉的一品诰命头饰呢,怎么都没戴?还有那个刚从金州赶来的张破虏,他怎么跟卢象升一样穿着件破衣服就跑来了?告诉你们,想在朕面前装穷门都没有,朕兜里也没钱,要军饷找骢弟!
“皇上!臣冤枉啊!臣有天大的冤屈,还请您做主!”孙承宗的表现很奇葩,接旨后没有起身,而是声泪俱下地趴到了地上。
“孙……孙爱卿?快快平身,起来说话!”刚才不还好好的吗,朕这还没开口怪你们失仪呢怎么就哭起来了?崇祯手忙脚乱地扶起孙承宗,问道:“孙爱卿有何冤屈?朕一定替你做主!”
“皇上,臣冤枉啊!当初把鞑子赶出关前镇国将军可是答应过老臣,这次出关由我第二军担当前锋,可她秦素贞非要……”孙承宗的确很委屈,第一次揍鞑子他被留在了洛阳,结果还没等人家叛军打过来又被调防山海关了,由始至终他都在为人做嫁。好不容易把关宁铁骑训练得有点模样了吧,那个不讲道理的秦良玉又跳出来跟他争先锋的位置了。
“皇上!臣也委屈啊……”秦良玉由衷鄙视孙承宗,好的不学非要跟着文臣们学哭鼻子,丢不丢我们武将的脸?都多大年纪了啊还玩这套,你别以为我老太婆就不会喊冤了!
“秦爱卿,你又有何冤屈?”崇祯蒙了,这边的孙老头还没肯起来呢,怎么你又给跪下了?
“皇上!万历四十八年鞑子犯我辽东之时,朝廷一声令下微臣即率八千子弟出川千里驰援,硬生生将鞑子给赶了回去。天启元年三月鞑子兵围沈阳我军奉命救援,以万余人抵敌数万血战不退,我兄邦屏与上千将士捐躯沙场……”秦良玉不但会哭,还会讲道理。“如今大军出发在既,微臣不敢邀功,但请皇上念在我秦家一门忠烈川军又身负血海深仇的份上,把这出关的第一战赐给微臣!”
“皇上!若秦军长的川军与鞑子有血海深仇,那我军则与鞑子不共戴天全军将士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反正前面有两个老家伙顶着,张破虏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用更大的声音开始哭诉。要说特一营这一年多还真不容易,先是收拢了流散在辽东的原东江军部属,当其他部队还在安全的后方接受整编时他们却只能以战代训不时地制造点小摩擦。而且为了能争到这个先锋官的位置,他们在月初就对敌发动了一次偷袭,投靠了鞑子的原登州游击孔有德全家五十余口的脑袋就是见面礼!要不是怕把皇帝给吓着,他能扛着那个大麻袋进宫!
“张盘,你一个营长还敢和老子争先锋?”毛文龙的脾气可不太好,闻言掉头吼道:“东江军那还不是俺以前的队伍?你小子别以为改个名字就可以忘了出身,当年照样是俺的手下!”越说,他越痛恨那个现在凭自己实力升到师长位置的袁崇焕。要不是那小子搞的破事,俺还好好地在辽东给鞑子添堵呢,轮得到张盘去替俺收拾残局?今天若争不到这个先锋,俺回去就挑袁崇焕的毛病,只要他还在俺手下一天就别想过一个时辰的舒坦日子!
张破虏不甘示弱地应道:“毛军长,那可是以前!俺昨天可就正式受了任命,现在也是第五军的军长了!就算俺以前是你的部下,也早在数年前就进了第一军的……”让你?俺这次离开金州的时候可是和弟兄们说了,要是争不到先锋就跳海喂鱼虾的!
卢象升那个奸贼就等着人家提到他呢,听到这里赶紧接过话头道:“张军长,既然你也承认曾经是我第一军的人,那我可就要说道说道了!若论名声,我军才是皇上亲口御封的天下第一军,你们谁的名头有我军响亮?讲战绩,哼!你去草原上问问,什么叫黑剃头!你再看看自我大明和鞑子停战后,那泰宁、朵颜两卫还有他们西边的部族谁敢还对大明瞪下眼?你以为不砍几个闹事的,就能让他们乖乖地把七成青壮送来当苦力,就愿意无条件执行将军的那个命令?告诉你,现在别说是我军集结了,就是睡觉的时候鼾声大点都能把他们吓得抖上三抖!”
不知什么时候崇祯苦着个脸坐到了朱由骢身边,接过王承恩递上的茶杯问道:“骢弟,你也不管管?”
“不用,等他们吵累了俺才好宣布任命!”朱由骢对自己手下的这些兵痞间吵架可是司空见惯的,笑着对崇祯道:“可惜皇兄您忙着应付那些文臣,要不一定能见着他们刚才在互殴的壮观场面!”
“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