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浪漫)-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那些贪官们又跟韭菜似的冒了出来。难怪士人们一直都说“朝闻道,夕死可也”。人家闻的就是贪墨之道。最后是在位三十年,诛杀六万贪官的老朱到死也没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还让他背上了残忍暴戾的黑锅,如果不是大明还没灭亡他就该遗臭万年为千夫所指了。
朱元璋没闹明白的事,到是让崇祯朝的奸佞们仿佛抓到了点头绪。有人就提出来大明的官员之所以这么贪不怕死。是因为华夏民族沿用千年的选官制度出了问题。闯过了千军万马、杀过了独木桥、熬过了十年寒窗,勉强混出点名堂的幸运儿为了能光宗耀祖难免会掉进人情世故的俗套之中,父辈们当牛作马积攒下来的银子花出去了当然要想法给捞回来。
崇祯乍一想好象是这么回事,既然是选拔制度出了问题,那就改呗!反正他是强权昏君,想做什么那用得着别人同意?可让他失望的是。崇祯四年在山西试行的票选村正中,还是出了那么两个被高斗枢差出来贪墨的祸害。虽然范贼遗书上没提到后世那些有大财阀支持的所谓民选官员其实也是这德行,但大明朝廷的奸佞们也明白这个法子好是好,却依然不能彻底杜绝贪腐的出现。
既然不是制度出了问题,那就应该是大明给官员们的俸禄太低,为了维持自己一家人的生计。所以官员们不得不贪?这次崇祯可不再那么好忽悠了,虽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的鞑子曾经搞出个养廉银制度结果养出一位捞了八亿两的巨贪,但自崇祯三年就开始发放的廉洁奉公奖也仅仅是作为表彰手段而已。崇祯这昏君也不懂得高薪养廉的道理,他只知道该贪的依然会继续贪下去,只不过原本一两银子就能喂饱的饿狼现在得花上十两甚至更多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了。
也有新进官员在历史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唐贞观年间也没采用什么残刑酷罚,但贪墨的现象却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这应该就是上行下效。由皇帝先做出了示范,然后官员们再一心为公的结果吧。但这个观点很快被主持刑部的乔允升给批得体无完皮,他也承认唐太宗是做到了朝政清明,可瞧瞧他那些子孙不照样深受百官贪墨之苦?
而根据大明王朝最著名的神棍刘伯温《烧饼歌》里唱的五百年间出圣君,那就是说崇祯这昏君的名头是背定了,老百姓最少还得再熬上两百年才能迎来圣君,从而想出个彻底解决的法子来。那大明还改革什么?就这样坐着等就是了。
既然短期内出不了圣君,崇祯朝的奸佞们也不愿放弃名留青史的机会,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不跟那些贪官污吏讲人品。反正有崇祯这昏君顶着挨骂。那就干脆整部比《大诰》还严格的律典出来,采用强硬手段把不可能完全杜绝的贪墨给圈定在一个可以被天下人所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顾锡畴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那就是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在闪亮诱人的雪花银面前会不会动摇,原本报效朝廷为国为民的理想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消磨殆尽。与其等着到时候东窗事发被扔进恐怖的昭狱接受无穷的折磨,还不如把这个难题给提前摆到桌面上。让崇祯那昏君给大家都戴好紧箍咒。
“乔爱卿,你刑部可有什么具体的章程没有?”崇祯对于天启年间黄河量词决口于徐州睢阳一带的事可是记忆犹新,他大哥拨了三百万两白银赈灾,可到了百姓手里的仅有五斗带着泥沙的陈年老米,那蠲免两年各项钱粮变成了更重的赋税。如果不是朱由骢那小胖子拐跑了大量的难民,恐怕大明帝国当时就会饥警四起,天下大乱。
而两年前张瑞图等东林党人试图谎报灾情,从国库里骗出银子来贴补自己损失的行为更是让崇祯冷汗直冒。如今全面改革在即,朝廷每年下拨的银两将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在这么大的诱惑面前如果不能把管控贪墨的圈子给画牢实点,那他的一切努力就只能是在为人做嫁,甚至会把大明彻底拖向灭亡。
“回皇上的话,臣率刑部同僚历时九个月研究的新大诰已初具雏形……”乔允升真的要感谢那个正在倭岛折腾的朱由骢,如果不是那死胖子逼着范文程在短短三个月内写出了那么厚的遗书,他还真不知道后世对付贪腐的办法。也就不可能在结合朱元璋的《大诰》之后。整出这么一本极具大明特色,充满了血腥味的《新诰》来。
“这么厚?”看到乔允升让人给搬上来的崇祯朝第一部新法,不仅是崇祯了,就连在场的那些朝廷奸佞也着实被吓了一大跳。厚达两尺的法典,这得写上了多少坑人的办法啊?
“回皇上的话。这《新诰》虽不能包罗万象,却也吸收了不少历朝历代整顿吏治的章程,甚至连那范贼遗书上的东西老臣也没少钻研。”既然是可能让自己名留青史的东西,乔允升当然是全力以赴往复杂了整。他不但要琢磨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部反贪污法,还把滥用职权和懈怠渎职等一系列官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给考虑了进去。
乔允升的这部《新诰》依然延续了华夏民族习惯使用的成文法典传统,强调执行者只能使用现有的规定来审判案件禁止搞什么技术创新。但在诉讼程序上乔允升却做出了修改。引入了这个时代连西方都还没出现的陪审团制度,要求审判者在陪审团没有作出有罪裁定前不得作出任何处罚。
“这又有何说头?”崇祯皱起了眉毛,按照这个制度执行的话,一旦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忽悠得受害老百姓原谅了他的贪墨行为,那朝廷可就不能依律判决了。
“皇上曾言我大明的律法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只维护道德底线,如果官吏们的做法能够获得百姓的认同。那朝廷又何苦锱铢必较?”乔允升不但引用了崇祯在《论法》里提出的立法精神,还开始举出例子来说明他这不是存在什么侥幸心理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更不是心怀什么妇人之仁。
比如大明境内某处受了灾,户部在下拨银两派出官员的时候偏偏忘了给发放人家出差补贴,而那个倒霉的家伙又忙得忘了回家取银子,一路舟车劳顿到了地方上也是殚精竭虑安抚灾民恢复生产,然后在救灾款里挪用了几两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事后又忘了归还。如果按《新诰》严格执行的话。不但户部相关人员会以渎职罪论处,那个累得半死的救灾官员也会因为贪污救灾款被处以极刑。
当然了,这个漏洞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利用的,如果赈灾官员特别会吃导致灾民没得到应有的救济,那恐怕没人会原谅他。而乔允升在制定这个规则的时候也特别说明,针对官员的陪审团制度采用一票否决,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受害百姓不同意,那这家伙就算不死也得脱上好几层皮。
“乔爱卿考虑得周到,深得朕心!”都说法律不外乎人情,崇祯再昏庸也不至于连这点都想不通。既然是老百姓都认可的行为,那没有必要去干涉太多。
“另外就是这执行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了。”拍马屁这种事无聊的时候做做还可以,但在讨论正事的时候拿出来肯定会被上面那个昏君给鄙视的,所以乔允升装模做样,干脆接着他自己的话说了下去。“经过臣与各位同僚的商议。决定由督察院负责弹劾相关人员,由我刑部在白莲密探和原宫中侍卫的基础上组建稽查司,负责收集证据并抓捕人犯。再从现有六部中抽调得力官员组成专门的审判机构……”
“行!这办法好,比以前把什么事都交给你刑部要稳当!”崇祯点了点头没有作出任何反对,他也觉得这样把职权分清楚点有利于大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臣等还提议在实施六部改革之前成立一个特殊部门,负责对全国的财政收支情况做出最终审核!此部门谓之审计总署!”审计一词并不是乔允升想出来的,早在曹操的《序》有了“审计重举,明画深图”的说法,审计部门也并非大明首创,宋代六院官就有检、鼓、粮料、审计之府。
“这个没问题,既然诸位爱卿觉得对我大明发展有利。朕即刻下诏,由六部抽调得力官员,开始筹建。”
“抽调官员的事臣等可以办理,但这审计总署尚书一职恐怕还得皇上你乾纲独断!”虽然很是心疼要把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送给别人,但为了大明的发展乔允升等人也只有忍疼割爱,只不过这个新尚书的人选的确是个麻烦。
大明的审计总署跟另一个时空中的可不一样,这是一个专门找碴的新部门。朝廷的正常税收他们要过问,镇国将军手底下那票兵痞抢来的银子他们要检查,各部的年初预选他们要审核,最终的资金使用情况他们也要插手。要没点能耐的人,还真就不敢去接这个烫手山芋。
“哦?难道这满朝文武之中就找不出个能当此大任的人来?”崇祯很好奇,他甚至开始怀疑站在台下的奸佞们有意藏私,舍不得把最好的人才推荐给他。
“臣等无能……”六部大臣不是没有人选,而是不敢说。沉默了半天,最终还是负责官员任免的顾锡畴受不了同僚们哀求的目光,不得不再次苦着个脸站了出来。“此人一要名声显赫不为流言所动,二要有对商贾之事足够了解,三要有实力能够震慑群臣,四要……”
一连好几条要求,顾锡畴的意思无非就是这个新尚书的人选要脸皮够厚不怕挨骂,要对大明朝廷的物价水平有足够了解,还要横行霸道没人敢招惹,更要嗜财如命吝啬到家才行。
“这……”崇祯算是听明白了,找遍大明全境能符合所有要求的人只有两个人。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臭名昭著的镇国将军,可即便是崇祯舍得朱由骢自己也愿意,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他们都还等着那死胖子完成休假,继续指挥大军四处打劫呢。
小胖子不能选,但洛阳的胖子可不少。福王这名头够大了吧?就他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臭名声,会在乎别人说点什么?虽然这个胖大叔不吓人,却也没人敢招惹。拼爹?过时了,人家拼的是儿子!
福王家里可养着三个奸商,大儿子德昌郡王朱由崧负责的更是在负责对外贸易,他想要了解大明的物价水平那还不就一句话的事?而福王的小儿子则是手握雄兵的大明镇国将军,谁有那胆子敢去招惹这小胖子的亲爹?要论吝啬?福王一身的毛病,就这点最突出。人家都能拿着帐本跑到重兵把守的研究院去,告诉他那大侄子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多花了一钱银子,不还回去他就不走了。
而且让福王坐上这个位置还有个好处,不怕被人拉拢腐蚀。用权?他小侄子是当今的皇帝,还能有比这更好使的么?用钱?整个大明帝国现在九成家当都是他那宝贝儿子给抢回来的,他老人家就算再无耻,也不会同意别人用朱由骢冒着天大风险换来的钱去贿赂他吧?用女人?只要福王有这意思,福王妃也不反对,那个手握重兵的镇国将军就能在带着大明百万雄师闲逛的时候,顺便帮他抓个一两万来慢慢选。
“散朝!这事等两天再说!”没来由的,崇祯突然决定开溜了。忽悠福王的事好办,反正他在家里呆着也什么没事做。可让人担心的是朱由骢的反应,在没有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前,崇祯也不会傻乎乎地跑去捅那个马蜂窝。真正的昏君不应该是暴虎冯河,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否则那小胖子万一耍起横来赖在宫里不走了,那伙食费找谁算去?
第二百七十九章 道邻欺君
皇帝要逃跑?这事要是放在往常的话,谨身殿内的这些朝廷奸佞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人家是昏君呢?但今天绝对不能让他这么轻易就给糊弄过去,要坑的人那可是镇国将军他胖爹,除了位高权重的崇祯皇帝谁还能去背上这黑锅?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让这昏君想出个什么损招来,那倒霉的还不得是他们?
但阻止皇帝逃跑得有技巧才行,直接上去扯皇帝的衣服?那样做即便不被扔到午门外砍了脑袋,也会被负责皇宫安全的侍卫们给拖出去打屁股。虽然这年头的廷杖不会要命,但打在身上也会疼,象顾锡畴等老胳膊老腿的奸佞还真受不了那苦。
“臣有本要奏!”蛮干那是肯定不行的,然而士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忽悠皇帝。虽然熊文灿暂时需要呆在帝国学院指点那些有志加入外交部的学子,但大殿之上还有个刚从辽东回来,受过朱由骢跟南居益指点的奸佞在。
“史爱卿?你又有何事?”正准备起身离开的崇祯心不甘情不愿地又坐到了龙椅之上,对于新近回来的这些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奸佞,他可不敢掉以轻心。“首先申明啊,那审计总署尚书一职朕还得详加斟酌,没办法现在就做出决定!你要想讨论这事,就提出个合适人选来,否则现在就跪安!”
“哪能呢?臣只是暂署外交部一职,对这等国之大事臣可不敢妄言。”铁骨铮铮的史可法是缺少那么点政治敏感性,但他也不至于傻得去做逆圣心还招惹那死胖子的事。更何况,他只是暂时代理外交部尚书一职,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了。要是再越权参合那还不知道会被陷害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即便是朝廷奸佞在私下里已经达成协议,谁要能忽悠得皇帝主动把那个老胖子扔出来,大家就想办法推荐谁去镇国将军身边。但为人正直又嫉恶如仇的史可法,也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就买主求荣。
只不过。史可法既然能够在辽东把那些鞑子人犯和棒子难民收拾得服服帖帖,又配合张破虏大军把手都伸过了捕鱼儿海,以便占据有利地形跟孙承宗的西线兵团一起瓜分掉鞑靼部,那他的肚子里应该也不缺损招。
而能忽悠得困守汉阳的李倧和呆在大丘城作威作福的李儆这两位棒子国主在相互撕杀的同时,还不忘分别派出李俌跟洪翼汉充当全权使者长驻沈阳,以便随时签下一大串租地协议换取大明朝廷保持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人。肯定也不会太善良。
“哦?”崇祯虽然已经在努力地朝着无耻昏君的方向发展,但时间毕竟还短心思也还不够缜密,居然就这么轻易相信了史可法写在脸上的真诚。放下戒心,长出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你就给说说吧,到底有什么事?”
“臣日前接到周凤翔周大人的奏报。我们的西方盟友月前已陆续抵达澳门并完成了集结,正欲前来朝贺我大明平定倭岛内乱维护海上贸易安全的壮举……”史可法的话让满殿的大臣都很失望,现在是想法怎么让皇帝背黑锅的时候,怎么转移话题能把那些西夷给扯进来呢?
“就这事?你们看着办不就好了?”朝贺不朝贺的鬼话崇祯才懒得相信,但他知道这票西方盟友一来,他的钱袋子又会鼓上那么一点,帝国学院的师资力量也会更加充实。这次大明在进行工业改革的时候那可是特意修建了好几座鞭炮厂的。就等着这票盟友上门挨宰,哦不,应该是公平交易。
“对了,这次他们带了多少人才过来?”钱不钱的不重要,反正骗不到就直接抢,听说这票西方盟友在天竺那边可是发了大财的。崇祯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人才问题,特别是作为最基础学科的数学人才。西方离实在大明太过遥远,在组建好一支足以称霸海洋的铁甲海军之前,就只能是守株待兔等着别人自己给送过来。
“这次好象没什么起色,只是听说那个罗伊爵士又拉了一个叫做法兰西的国家进来……”史可法对于西方盟友这种吝啬的做法也很不满意。打开奏章念道:“不过这个国家的人才还真不少。仅他们就有西勒内笛卡儿、皮埃尔德费马和吉拉德笛沙格通过了前期考核,另外施维拉从意大利拐来的卡瓦列利也不是等闲之辈……”
这也怪史可法没有见识,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念出来的这几个人放在西方全都是学术界的泰斗。特别是那个笛卡儿,人家可是最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那可是最少价值一个大明百姓的家伙。也不知道罗伊爵士是怎么说服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国王把这些顶级人才给交出来。还屁颠屁颠地自带伙食费往大明塞。
有一种理论叫做在时空穿越过程之中,如果你扼杀了一个名人,那么就会有另一个名人取而代之。所以笛卡儿被忽悠到了大明算不得什么,西方或者很快就能有人冒出来替代他。如果新出现的人才不会再次重蹈覆辙被人出卖,或者被大明的海外军团逮到机会直接绑票的话。
当然了,史可法不知道这些理论,他说出这些名人的目的也不在于此。很懂得揣摩圣意的史可法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要吸引崇祯的注意力。
“少是少了点,但也聊胜于无。这次就勉强凑合着用,等他们来了朕得告诉他们想做大事就先要学会出手阔绰才行,要学我大明的先进科技怎么也得弄个几千号人过来!”发完了牢骚,崇祯对身边的王承恩道:“承恩啊,这些人就由你和宫里的那票洋神棍接手。告诉负责昭狱的陈新甲,对所有不肯进入帝国学院为我大明培养人才的家伙都别客气,下死手把他们肚子里那点学问给朕掏出来!”
“奴婢领旨!”这事对于王承恩来说没有难度,年初跟伽利略一起被送到大明的人里面还不是有几个恃才傲物的家伙。结果连镇国将军发明的那种连续七天七夜不间断的疲劳审讯还没使完。那些倒霉蛋就一把鼻涕一泪地主动要求去帝国学院显摆学问了。现在这一批就算骨头比他们硬点,那昭狱也不还有上百种刑罚没试过么?
“另外,这次他们带了一千两百余名黄口小儿过来,说是镇国将军要的!”换了一个本子,史可法愁眉苦脸地道:“不过这价格有点高。要换我大明的二两神仙散……”
神仙散可是大明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朱由骢大军使用的所有高科技武器,是被禁止任何非官方交易的。朝廷为此还特别颁布过命令,若大明子民持有这东西一钱即全家处斩,所以这事还真就不是史可法能做出决定的。
“没问题!告诉他们,朕会派专人给他们送到爪哇岛去。”对于这些小孩的用途崇祯是知道的。将来想把西方盟友给坑得无力反抗仅这么点还是不够,所以这价格他不会提出疑义。“孔爱卿,这些孩子就交给你了。十年!朕要你在十年之内,把他们培养得比被我们收拾掉腐儒还顽固不化!”
“臣领旨!”不用崇祯继续解释,孔衍植也已经猜到这些孩子就是大明为那些西方盟友准备的文化侵略先锋。忠君爱国这些东西肯定是要教的,只不过让他们忠的是大明而已。可不是那些出生地。被篡改过的圣人之言也是必须学的,不然他们怎么拿什么忽悠西方君主和百姓?至于大明的科学技术么,他们肯定是没有机会接触到了。
“另外!”敢跟大明讨价还价?虽然神仙散不值什么钱,但崇祯对于西方盟友这种坐地起价的恶行还是表示了自己的愤慨。“通知德昌郡王,把诸葛连弩和地雷的价格给朕翻一番!”
大明海外军团使用的诸葛连弩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不上高科技,以西方现在的技术而言要仿制也不会很困难,可朱由骢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既然不可能做到把西方的优秀人才一网打尽。那就尽量往邪路上引让他们多绕几个弯子,先利用诸葛连弩的发射速度和射程延缓盟友们对于单兵火器的研究。
别看填装了黑火药的地雷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威力大用途广实乃杀人越货必备之利器。不仅可用于防守,还能在攻城的时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甭管他多坚固的城池,被这东西给围上几圈,即便是炸不塌城墙也能困死里面的敌人。有了这个宝贝疙瘩,西方盟友们应该不会那么急迫地需要去捣鼓什么攻城武器了吧?三十六磅大炮?砸出去的铁疙瘩还真没什么威力,而且造一门炮的材料都可以造好几百颗地雷了。
至于西方盟友会不会在掌握了这两件新武器后,为大明的扩张制造点麻烦,崇祯都懒得去考虑这个问题。即便是他再不懂得军事。却也知道用诸葛连弩和加特林对扫?这种打法……好象有点让人不能理解。
大量埋设地雷阻止大明军队的进攻?毛文龙已经在带着兵部的那几个祸害研究倭岛鹤丸城下的发生意外事件了,用地雷炸陆军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但谁还有能耐用地雷炸飞机?真当使用热气飞艇的大明空军跟另一个时空那些电视剧里的倭寇一样傻,是扔颗手榴弹就能砸中的?
根据地雷的原理而研发出开花弹?这个听起来是个威胁,但大明军队最厉害的不是那些能看到的枪械。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新式火药。陆地上大家装备的东西虽然都叫步兵炮,可即便是不考虑武器的射程,黑火药的威力能和黄色炸药相比那能是一个级别的吗?
在海上那就更不用提了。就算是使用黑火药的开花弹能砸穿最薄弱处也有四寸厚的钢板,但二十四磅青铜炮能和大明海军的十二寸口径加农炮对轰?这还不算那些已经开始建造的战舰上都有数量不明,但已经获得重大改进的慢旋式火箭弹。
大明帝国现在只坑人而不揍人,那是因为受到了人口数量的制约。在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崇祯和朱由骢打定了主意要不鸣则已一鸣必须惊人。大明帝国要做的不是称王称霸,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临天下。任何敌人也不会仅仅揍趴下了事。而是要让他们彻底伏首称臣跪下来乞求宽恕,从而成为大明最恭顺的子民,否则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亡国灭种。
“另外……”史可法这么做就是要让崇祯记起自己还是个无耻的昏君,即便是不能把那个小胖子怎么样,但也得搞点恶作剧来报复一下。“还有一事。得请皇上您做出决定。”
“哦?还有什么事?”崇祯对与外交工作真没什么经验,他只知道这次的钱是赚定了,而那些西方盟友都到了澳门已经踏上了大明的国土,要是敢不交人的话一个都别想走。实在不好意思现在就撕破脸皮,也可以让刑部给他们栽个罪名,直接扔大牢里去。
“西方来的公主!”看到崇祯一脸的茫然。史可法好心地提醒道:“就是镇国将军为皇上你要的异域嫔妃!”
“还真给弄来了啊?”崇祯不是不喜欢女色,但在收复辽东的时候朱由骢给他弄了一打的格格都还没宠幸完。棒子国那边又给送来个孝明翁主,即便不算这次从倭岛给送回来的那个当了几天国主的九岁小女孩,这大明的皇宫里仅顶着公主名头的异域嫔妃都有好几十。“这次他们送了多少?”
“这个……请容臣看看!”再换了本奏章,史可法也挺感慨的。感情这西方的公主还真不值钱,大老远地嫁过来都没带几个宫女。“罗伊爵士代表他们的国王查理二世送来了凯丽公主和三名随从。科恩总督代表荷兰共和国送来了莎尔丝公主,施维拉送来的是艾塔丽雅公主,还有法兰西的路易十三国王也给您送来了阿芒迪娜公主,另外还有诸如西西里王国、普罗旺斯公国、安科纳公国……”
“行了!行了!你就别再念了!”这国那国的让崇祯听得就感觉头疼,根据那些西方盟友自己画的地图,那里真没多大块地方啊,怎么就有怎么多国家了?“直接告诉朕。他们送了多少来?”
“回皇上的话,一共是四十五位公主,还有随从近百人,另外加上将军前些年留在澳门学习我大明礼仪的那些和此次高价收购来的普通西夷女子,一共是五百八十七人!”相比起那些顶级人才,西方盟友在送公主这事上可要显得大方许多。
五百八十七人?即便是一天一个夜夜做新郎,那也得要花上一年加半载啊,这还真是把崇祯在当播种机了?不过这个称呼好象有点问题,根据那个小胖子当初的说法,叫做为了维护大明皇室的血统纯正。对于那些番邦特别是棒子和倭岛女子只可亵玩不可留种的,而满朝重臣对此更是大加赞扬。
崇祯一想到有这么多西方女子需要应付,怎么也摁奈不住胸中的怒火。歇斯底里地叫道:“不要!不要!叫他们哪来的回哪去!告诉施维拉等人,朕不要公主!朕要人才!人才!懂吗?”
“皇上不可啊!”杨鹤终于明白史可法要干什么了,赶紧站出来道:“这可都是我们西方盟友送来的公主。一个个身份高贵不说,仅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就不可小觑。如今我大明正值改革的关键时刻,若不能稳住这些恶狼恐怕……”
孔衍植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不遗余力地在旁推波助澜。“和亲者之事古以有之,我大明不和亲那只是说不能把公主嫁给番邦异族,可并非是指皇上您不能为了国家利益迎娶这些西夷公主……”
“臣等恭请皇上,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说法虽然不同,但满朝重臣现在就一个意思,皇帝必须娶这些西方来的公主!
“真得都收下?”崇祯还想做出垂死挣扎,可怜兮兮地看着群情激昂的大臣,希望有那么一两个家伙能主动站出来为他分忧。
“为天下安宁……”
“为国家大事……”
“为表示尊重……”
“仪式要尽显我礼仪之邦的风范……”
“……”
让崇祯失望的是,朝廷奸佞们这次是铁了心要他做一个荒淫无耻的新时代昏君。不但要他为国家大事忙昏头,还得要被后宫佳丽吵昏头才行。省得他太无聊,老是想办法收拾自己人。
“行!朕娶!朕都要了还不行么?”崇祯现在有点体会到他那些老祖宗被朝臣逼迫的感觉了,如果不是太多的事需要他去处理,他也会学自己的爷爷那样躲进宫里不出来。
但崇祯妥协了并不代表他不找那个始作俑者复仇,那死胖子居然一次给拐了这么多女人来宫里胡闹,那也绝对不能让他轻松到哪里去。“拟诏!招福王朱常洵进京,负责筹建大明审计总署!急招大明镇国将军,回来述职!”
“臣等领旨!”这次的声音特别响亮特别整齐,这下终于把那个烫手山芋给扔了出去,在倭岛闲逛的死胖子也该回来寻找下一个打劫目标了。
第二百八十章 奉旨还朝
江户又开始下雪了,在另一个时空倭寇总喜欢说江户的雪特别漂亮。可朱由骢还是比较喜欢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大明美景。
其实倭岛的冬天早在崇祯五年九月十八就已经开始,并且从未结束过。十七万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正登上倭寇本岛既不是来作战,更不会是来复仇的。他们所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一件,那就是屠杀!无情地屠杀!大明帝国的军队需要的不是怜悯更不是仁慈,他们要随时可以将一切胆敢挑战帝国威严的对手撕成碎片碾成粉末,让那些不开眼的敌人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随着崇祯六年六月松前氏在虾夷地修建的福山城被拆成一堆瓦砾,海外军团在清剿完所有沿海地带以后就已经结束作战任务。从国内两大兵团抽调来的那些新兵胆子正式接替他们,开始负责打扫战场净化倭岛。大明的军队需要用倭寇的污血去洗掉残留在身上的稚嫩,朱由骢在达到这个目的前也永远不会宣布倭岛战役结束。
如此漫长的冬季,让倭寇永远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却也让他们开始慢慢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