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船长,时间久了这牛群怕会走散,到时可就难找了。”

“不会,这种野牛群有头领,牛群通常会跟着头领一起活动,如此大的牛群,不管它们到了哪里,都是很容易找到的。”

“好,末将就这就派人回海边稍信。”

蒙云山派人回海边后,杨逸突然又灵机一动,对副营长陈长庆喊道:“快,叫上两三百兄弟,咱们把几百水牛赶回山谷那边去。”

“船长,赶回去干嘛?”

“这还不明白?赶几百水牛回山谷,然后把这洞口封起来,过不了几年,谷中应该又能繁殖出大量的水牛来,里面就象咱们的水牛繁殖场,咱们定期派来掘开洞口,,这样不是几年就能把一大批水牛运回大宋出卖了吗?”

陈长庆听后连连点头,立即带人去赶牛,杨逸接着喊道:“多赶母牛,要几头公牛就够了。”

陈长庆脱口答了句:“这几头公牛真幸福。”

杨逸听了不禁笑骂道:“陈长庆啊,你若是羡慕这几头公牛,那我把你也封进谷中,让你承担起繁殖牛群的伟大事业。”

大伙听了,无不哈哈大笑起来,陈长庆讪讪地笑了几声,然后对手下大吼道:“笑个屁。船长有令,还不赶紧执行。谁再笑,小心我真把他封进谷中去。”

在陈长庆的带领下。三百人迅速行动起来,先在洞口前打下木桩,绑出一个“八”字形的围栏,然后各拿一根臂儿粗的长木竿,把牛群往围栏里赶,在这过程中把公牛和母牛分隔出来,一时间四处是人吼牛叫,好不热闹。

这边赶牛的任务还没完成,那负责探矿的已经传出欢呼起。杨逸远远听到他们手舞足蹈地大喊:“找到了,找到了,真有金矿,真有金矿。。。。。。。。。。。。。”

杨逸虽然已经有心里准备,还是忍不住欣喜地跑过去,其中一个找矿能手聂平兴奋地说道:“船长,我们挖到了一块狗头金,您看,这些敲开的岩石。还有挖起的这些矿沙都含有金粒在内。”

杨逸抢过那块狗头金,也就鸡蛋那么大,而且杂质很多,外表黄中带绿。估计提炼出来能得三成金就不错了。

至于聂平他们敲开的那些岩石,可以看到一些星星点点的金粒,也有少量象瓜子那么大粒的。下面的矿沙中,也是星星点点状的金粒混杂在其中。

不知道的人。大概会以为所谓的金矿是一大堆金子堆在地下,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象杨逸手上拿着的这种含杂质很多的狗头金是极为罕见的,岩石中有瓜子那么大粒的瓜子金也不多见,通常一吨矿石中,能提炼出二三十克金子,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金矿了。

聂平兴奋得满脸通红地说道:“船长,这样的富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杨逸说道:“再多看看其它地方,计算出一个大致的储量。”

“储量很难计算,不过多看看其他地方是肯定的,船长怕是不知道,金矿的分布面积通常很宽,但每一处的含金量会有所差别,小人会尽量找到含金量最高的地点,开采时便从那里开采。”

“好,快去,大伙卖力点,放心,将来少不得大家的好处。”

一处发现了金矿,各人干劲十足,四处挖掘,敲打着岩石,喜报不断传来,发现含金的矿沙、矿石的地点越来越多。

特别是金沙的发现,让人很兴奋,因为金少比较容易处理,一般放到水里反复淘选,就能得得金子,这无疑会降低提炼成本;

而矿石则要先磨碎,还要加入水银,经过较多的程序才能从矿石中把金子提炼出来。

当然了,这种方法也有这种方法的好处,因为这样往往能同时提炼出银和铜来,一般金矿都会伴生银和铜,用水淘的方法是提炼不出银和铜来的。

水牛赶完了,洞口封死了,金矿也找到了,这一次可谓是满载而归,回到海边后,杨逸下令奋发图强。。。。。。。。。。。呃,应该是奋杀牛羊。

反正牛多的是,还把斐罗族人一起请来,在海边开起了篝火晚会。

嗯,得对人家斐罗族人好点才行,以后挖矿还得指望人家呢,斐罗族人虽然还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杨逸这回很慷慨,送了几十匹丝绸和几筐瓷器还有一些精美的商品给他们。终于让他们的兴奋多于忐忑了。

士卒们围在火堆边,吹着海风,啃着牛肉,谈起此次的经历时,无不眉飞色舞,杨逸斩大蛇的事被他们渲染得越来越神奇;

接着讲山洪暴发,牛群从洞穴中冒出来,一件件惊奇的事,把没能前往的其他人听得惊呼连连,只恨自己没能经历一回。

第二天一早,杨逸留下一艘战艘守在这里,等待商社派人来接手开矿。他则带着舰队继续南行。

下一个目标:马六甲。


第772章改名星加坡

“杨大哥,你真的斩了大蛇吗?”清娘凑到杨逸耳边轻声问道,仿佛是怕秦国大长公主听去。

杨逸闻着她身上如兰似麝的芳香,干脆一把搂住她的小蛮腰,将她搂进自己怀里,然后微笑说道:“清娘不会也怀疑我是斩白蛇的刘邦吧?”

“杨大哥,这种事可大可小,总之人言可畏,此事将来若是传回大宋,只怕会惹下不小的风波呢?”清娘一双玉臂圈着他的颈部,那对清澈的眸子里带着担忧的神情。

“清娘别担心,随我出来的这些人难有机会回大宋,这样的传言传回大宋的机会不大,再说了,有关杨大哥的传言还少吗?这远在万里之外的流言就算传回去,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那杨大哥还是下令让他们少谈论此事的好。”

“嗯,我会的,清娘说说,这两天你们都在做什么?”杨逸微笑着把话题引起,一手在清娘那柔软的纤腰上轻轻抚动,感受着薄薄的罗衫下那温润的美感。

豪华宽敞的舱室内,舱顶垂下的吊兰独自芬芳着,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坐在柔软的波斯地毯上,斜靠在檀木几边下双陆,两幅华丽的罗裙散开在地毯上,让她们俩看上去象两只美丽的孔雀,柳儿婉儿静静地在旁边添香侍茶。

嗯,没人注意到这边,但清娘还是有些微羞,腰间被他那双手轻抚着,那酥酥麻麻的感觉让她脸色有些嫣红。

“白天太热。我们大都在看书下棋,早晨和黄昏凉快的时候。我们三人就到海滩上去捡贝壳,杨大哥要看吗?我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呢。将来回去了串起来,依依和壑儿他们一定喜欢。”

“哦,捡了很多吗?那我可得去欣赏一下清娘的成果才行。”杨逸说着一把将她抱起,向后面的房间走去。

清娘想叫他放下自己,又怕惊动了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只得将螓首深深地埋进他怀里,象只将头埋进翅膀下的小鸽子,这掩耳盗铃的做法让杨逸几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卧室内摆设得很精雅,左经右史。笔墨弥香,轻纱缦榻,盆中的常青藤攀到了窗扉上,舱角放着一个小竹筐,筐中装满了各色各样的贝壳,非常漂亮。

“杨大哥你看,漂亮吗?”

“嗯,很漂亮,只是没有清娘漂亮。”

“杨大哥又胡说。快放人家下来,我翻给你看。”

杨逸很听话的将她放了下来,却不是放在地毯上,而是放在床上。然后他自己也躺到了清娘身边,轻吻着她的耳垂。

从半启的窗子望出去,可见白云飞扬。大海碧波无边无际,鸥鸟在水上翱翔、鸣叫。还在庞大的船队那一片片白色的风帆。

清娘还待挣扎。香唇很快就被他封住,不知不觉这丫头已经满十九岁了。出落得仙姿绰约,身材凹凸有致,小蛮腰纤纤一握,一对椒乳饱满丰盈,如同两个剥了皮的水蜜梨,鲜嫩如雪,握在手中温润如玉,柔软而富有弹性,每次总让他忍不住一品再品。

在长长的热吻中,不知不觉中清娘已是罗衣半解,无限风情半遮半露,更让人。水密梨顶端那两粒小小的樱桃被他撩动时,清娘全身忍不住轻轻颤粟起来,因怕惊动外间的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只得强忍着逸到嘴边的娇吟。

只是那喘息气越发粗重了,带着呢喃的鼻音,动人的娇躯也不自觉地轻轻扭动起来,让她看上去柔若无骨。

“杨大哥,别。。。。。。。。。。。。不要。。。。。。。。。。门还没关呢。”

“没事,在衡山驿时,咱们还一起同床共枕过呢,这到了海上,更要同舟共济才行。”

“呀,你不许说,不许说,杨大哥你坏死了。”

“我坏吗,哪里坏了?”

“你。。。。。。。。。。。嗯。。。。。。。。。。。。。。”

俩人好一番缱绻缠绵,然后相扔着美美地睡了一觉。

到了日落时分,才起身梳洗,到甲板上去用晚餐。

大海上碧波万里,湛蓝明澈,晚霞倒映在海面上,无比绚丽多彩,几人就在向晚的凉风中用过晚餐,然后泡上清茶,坐在甲板上欣赏黄昏的美景。

风中海面上吹来,驱散了白天的酷热,拂着美人的衣裙和发丝,教人心旷神怡。

四周的舰船上白帆鼓满了风,船头劈开的涛声在大海上合奏着,如同一支水蓝水蓝的歌谣。

“清娘,取琴来,抚一曲海之韵如何?”杨逸含笑望向清娘。

清娘的俏脸莫名的红了,象天边的晚霞,她微微噘起嘴说道:“要人家抚琴也行,杨大哥也要做一首诗来才行。”

杨逸向她眨眨眼笑道:“你且取琴来,琴声和曲唱,且看今日我漫狂。”

阿黛拉听了欣然说道:“我去拿,我去拿。”说完她轻快地跑回舱室中,将琴取了出来。

清娘没法推辞,只得坐到琴前,玉指轻拂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

杨逸随即拂袖而起,在甲板上迎风漫步,徐徐吟道:

夕阳里。

欸乃一声烟波起。烟波起。

那边风雪,这边潮汐。

伊人从此难寻觅。

四时独望苍山碧。苍山碧。

高天远水,海呜鸥唳。

诗书声和着优美的琴声,飘到下层的甲板上,水兵们靠在桅杆边静静地倾听着,脸上流露出恬然的微笑,海上漂泊的生活其实比较枯燥乏味,清娘的琴声早以成为水兵们最美的期待,也必将成为他们这一生心底最美的回忆。

杨逸只当是坐豪华游艇出海旅行,有时到下层甲板去与士卒们聊聊天。向他们讲些航海相关的知识。

士卒很喜欢听他讲解,有时也会问起他以前率军作战的经历。杨逸也都和他们细细聊来。在这种接触中,杨逸慢慢加强着自己在士卒心中的存在感。

有半数时间他则是在最上的舱室和甲板上。和清娘她们舞文弄墨,抚琴下棋,上层除了他们几个外,别人不能上来,可谓是无拘无束。

秦国大长公主和阿黛拉难得有机会如此长时间的与杨逸亲密接触,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一路上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同样的,这也必将成为她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舰队到达马六甲海峡时。战舰没有进港,都另找避风港停泊,只有杨逸的旗舰和十艘两千料的商船进蒲罗中港补给。

清娘几人上得岸来,不由得太为惊讶,因为这里的繁华程度远远超出她们的想象,不但港口中停满了各国的船只,马头上更是商栈仓库林立,行人熙熙攘攘,来自南洋周边各国、以及印度、波斯的商人皆有。

这里赫然成了大宋与南洋、印度等地商品的中转站。很多商船无须再去大宋,在这里就能交易到想要的商品,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基本上已经被大宋的商人垄断了。

在这里设铺交易的大宋海商很多。并不只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一家而已,凡是大宋的商人,只需要象在国内一样。交纳一些商税,就可以这里设铺与各国商人自由贸易了。

这只是一个终转站。杨逸的目标自然不止这里,他的目标是。将来至少让大宋的商人垄断大宋到波斯这一段的海上贸易,利用价格优势,尽量压缩各国商船往来的数量,让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商路尽数控制在大宋的资本家手上。

杨逸上岸后,觉得蒲罗中叫着不顺口,干脆将此地命名为‘星加坡’。

星加坡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变如如此繁华,四周的小国自然是垂涎欲滴;

特别是最强的的三佛齐,以前东西商船多是到渤林邦去靠港补给或交易,现在蒲罗中港一建成,过往商船全部涌到了这里,很少再去渤林邦了,这不可避免的给三佛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三佛齐甚至曾派兵过来,说占罗部首领麻昌曾向三佛齐称臣,占罗部是三佛齐的一部,蒲罗中自然也是三佛齐的领土。

只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不鸟他,反而警告三佛齐国王占卑,只要三佛齐敢抢夺蒲罗中,必将受到大宋猛烈的反击。

三佛齐这两年与爪哇岛上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国的战争越打越剧烈,占卑被弄得焦头烂额,加上年事已高,听说已经病倒几回了;

在这种情况下,三佛齐也怕真个得罪大宋,这才暂时忍住没动手。不过也不时派船在马六甲海峡内游弋,阻拦各国商船进入星加坡港交易。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多次派人前往三佛齐国都渤林邦抗议,三佛齐仍我行我素,好了,现在杨逸来了,他带来如此庞大的舰队,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三佛齐。

历史上,中国各朝对南洋各国都是以仁义相待,恩德有加,唐宋明各朝莫不如此,郑和下西洋时,从非洲好望角回航至旧港,三佛齐久受横行南洋一带的海盗陈祖义袭扰之苦,派一个叫施进卿的人向郑和求助,郑和欣然应允,陈兵海上,大破陈祖义,将其擒回京问斩。

中国对南洋诸国施的恩德多了,帮也帮过了,但南洋各国是怎么回报中国的,这一点无须多说。

杨逸觉得,对这些小国,光有仁德不行,所以他这次来,一手挥舞着精美的丝绸,一手拿着燧发枪。

杨逸就喜欢邓爷爷说的那句话:小孩子不听话,是要打屁股的。


第773章突袭摩夕河口

杨逸的舰队还没补给好,对面的三佛齐就传来一个重大消息,国王占卑病死了。

占卑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蒲陀,次子蒲罗,三子蒲英。

三佛齐国王有一顶百宝金冠,非常重,每到大朝会才戴,这顶百宝金冠也是三佛齐权力的象征,传禅之时,则集诸王子于一处,由百官见证,以百宝金冠授诸王子,能承受得起百宝金冠重量的王子,则将王位传之。

这次也不例外,占卑在大限将至时,将蒲陀、蒲罗、蒲英三子一齐招至病床前,先让长子蒲陀试戴百宝金冠,结果蒲陀承受不了那百宝金冠的重量。

接着轮到次子蒲罗,同样承受不起。

最终正值壮年的三子蒲英撑住了,就这样,三佛齐王位传给了三子蒲英。

蒲英年纪最小,得传王位,难免担心两个哥哥心中不服,跟据渤林邦传来的消息,蒲英登位后,立即命国人削发成服,举办国丧,同时把两个哥哥留在渤林邦服丧;

同时派人向大宋报丧,并请求大宋册封。

还有就是命人以金铸像,因为三佛齐还有一个惯例,每有国王立,便先铸金像以代其躯,供奉于金银山上。

蒲英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三佛齐疆域面积很大,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一部分,计有十五州。

蒲英的大哥蒲陀的封地在马来半岛,二哥蒲罗的封地在加里曼丹岛,若是两位哥哥闹独立。他根本没办法制止。

因为这两年来,爪哇岛上的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国联合起来向三佛齐开战,三国的武器越来越精良。节节取胜,原来三佛齐还占有爪哇岛西端的一州之地,现在已经丢了;

马打兰三国联军已经反击上苏门答腊岛,双方海战更是不断,这个时候,若是马来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上的两个哥哥,因不满王位落到他这个小弟头上而闹分家的话,他如何去阻止?

所以他只能强留两个哥哥在渤林邦,大有软禁之意。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星加坡分部里。杨逸、乐涛、史然、蒙云山等营级以上军宫一并在坐。

乐涛和史然是正副旅长,除杨逸外,他俩算是这次出征的三千人马的最高指挥官。

乐涛先开口说道:“船长,三佛齐局势不稳,正好是咱们介入的最好时机,请船长下令吧。”

杨逸摇头说道:“未必,三佛齐局势动荡,其实对咱们来说是弊大于利,一个政治稳定。令行通达的三佛齐,咱们只要控制渤林邦,控制蒲英,就能控制整个三佛齐;

可若是三佛齐四分五裂。令出数门,咱们兵力不多,不大可能一处处去攻打。反而麻烦。而一个烽烟遍地、民不聊生的三佛齐,也不利于咱们倾销商品。更没有多少好处可榨取,因此。咱们现在不但不能给三佛齐添乱,相反,要尽量确保三佛齐不生大乱。”

史然接口道:“那咱们要坐等蒲英控制住三佛齐的局势再动手吗?”

“恰恰相反,我怀疑蒲英根本没能力控制局势,所以咱们要尽快去帮他控制,现在不能等,咱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主渤林邦,将蒲英、蒲陀、蒲罗一齐控制住,这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地方上谁敢作乱,咱们就以蒲英的名义发兵征讨,这样就好办多了。”

“船长言之有理。”

“传令下去,让大伙加快补给,咱们这就兵发渤林邦。”

“喏。”各级军官齐齐起身敬礼,匆匆离去。

这次南来,共有三千杨家军,八百仆从军。另有有六艘炮舰,共装备火炮三十门,燧发枪五百支,这是日前杨逸凑得出的全部家当了,这些武器都是他根据大宋军品监的图纸数据,让人在鹿儿岛造船厂铸造的,那边的规模没法与大宋军器监相比,而且为了保质量,产量有限,只能慢慢装备。

目前这些武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南洋用的,以免消息传回大宋。象那些炮舰,一直就不靠岸,包括同行的秦国大长公主等人,都不知道舰队中有炮舰。

这次兵发渤林邦,杨逸自然也要将秦国大长公主和清娘、阿黛拉留在星加坡,他费了一番口水,才总算说服三女暂时留下。

那艘海上巨无霸也暂时停在星加坡港,那艘旗舰还是纯粹的商船,并不适合用于作战。

目前真正用于作战的都是那些千料舰船,这些千料舰船在建造之初,各项数据多是按战舰设计的,在速度上有苛刻要求,后来又前往鹿儿岛改造过。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战舰。

杨逸以一艘两千料大船为旗舰,共计率领五艘两千料、二十九艘千料舰船从星加坡启航,沿苏门答腊岛北边的航线一路往东杀去。

从杨逸掌握的情报来看,三佛齐百姓多习水陆战,国王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率领,自备兵器粮草,颇有些象唐朝的府兵制,由于这些年三佛齐战争频繁,虽然国势渐弱,但士卒敢战,胜于周边各国。

其国不铸缗钱,主要是以金银、绸帛交易,大宋的铜钱在三佛齐也可通用。国中自有蕃文,不过三佛齐官员也多习中国文字,向中原国朝上表时则用中国文字。

而且杨逸还探到一点,在邦加海峡的摩夕河口有铁索封锁河口,平时主要是用来防备海盗及敌国战舰,两岸有兵把守,商船来则松下铁索让其进入,若是商船过而不入,则出船合战,或是擒杀,或是没收货物。

三佛齐都城就处在摩夕河中游岸边,现在河口被铁索封锁,对杨逸一方颇为不利。他这次是打算从摩夕河逆流而上,迅速控制其都城渤林邦。若是被阻在摩夕河入海口,事情只怕会变得复杂起来。

舰队过林加群岛之后。开始转舵向南,直扑邦加海峡。

杨逸再次招集营级以上官员商讨对策,乐涛首先提议道:“船长,从目前咱们掌握有情况来看,邦加海峡内有不少岛屿、岩礁和浅滩,舰队晚上进入过于危险;守卫拦江铁索两头的三佛齐军队不过百来人,末将认为,可以派小队采取夜袭的方式,先夺取摩夕江口的铁索控制权。等到天色微明,舰队再进入摩夕河以确保安全。”

史然想了想,也赞成乐涛的策略,杨逸也觉得可行,便对蒙云山说道:“蒙营长,到时就由你带一百人乘坐小船发动夜袭吧,咱们舰队庞大,难以隐匿行踪,三佛齐肯定会提前知道的。只不过他们一时难以确定咱们的目的,但我想他们总会提前做些防备,你带人夜袭也要有这个心里准备,把战术考虑周全些。若是暴露了咱们的目的而又未能夺取铁索控制权,到时休怪我军法从事。”

蒙云山起身立正,啪地敬了一个军礼。洪声答道:“船长大人放心,若不能圆满完成任务。末将愿受军法处治。”

“嗯,去做准备吧。”

“喏!”

杨逸下令尽量控制好航速。以使舰队到达邦加海峡时刚才是入夜时分。大船抛锚于海上暂作等待,蒙云山则领着一百人马乘坐小船向摩夕江口驶去。

海上风虽然不大,但受潮汐影响,这时邦加海峡内的浪头有一两尺高,这样的浪头对大船影响不大,但对蒙云山他们乘坐的小艇影响却很大;

好在蒙云山等人在鹿儿岛苦习过海战,这样的浪头还不至于难倒他们。几艘小艇在众合力划动下,在夜色中飞快向摩夕河口驶去。

摩夕河两岸多是些平原和沼泽地带,森林茂密,很少有山,拦江铁索两则也只是两个小山包,蒙云山将一百人马一分为二,分别向河岸两侧的山包靠去。

这个时代的军队,基本不习夜战,而对于杨家军来说,夜战却是主要训练科目之一。蒙云山等人轻松地摸上小山包,山包面河一侧建有几间营房,院前有哨塔,上面尚点着风灯。两个警哨正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着。

为了确保无误,蒙云山让十个箭法最好的手下准备好,等他下令放箭的手势一划落,十箭齐发,只几噗噗几声,哨塔上的两个警哨每人分到了五箭,几乎被射成了刺猬。

解决了警哨,其他的就好办多了。按以往训练的要求,三人一组,搭配箭手、刀手,掷弹手,互相配合着向营房摸去,个个动作迅速而轻灵,落地无声,如同夜色中的幽灵。

各组人马各有分工,有的把守窗口,有的准备破门,有的负责阻击,并不因为房中未有反应而有丝毫大意。

蒙云山轻轻一推,发现房门并未上闫,只是虚掩着,这大概是因为附近的海盗都还没成气候,没有袭击过这里,以至于守军如此松懈。

房中鼾声如雷,蒙云山等人的刀都涂成了黑色,在夜色中没有丝毫反光,一个个摸进房内时,里内躺成两排的守军竟然还没有发觉。

蒙云山做了个手势,让手下一个个摸上去,一只手捂住熟睡的守军的口鼻,另一只手的匕首同时往脖子上一抹。半数守军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解决掉了。

还剩下一半,却因一个敌军临死前剧烈挣扎,把余下的人惊醒了。

蒙云山等负责抹脖子的人按约定立即飞快地撤出,外侧早以准备好的弓手随即箭矢齐发,向那些刚刚爬起来的守军不停射杀着。


第774章水战(上)

蒙云山一队人马的行动不可谓不周密,但在夜色中,终究是有所遗漏,被一两个守军逃回去了。

杨逸接到秉报后当机立断,于半夜时分下令两千料的补给船暂留于海上,千料的战舰则连夜驶入复杂危险的邦加海峡;

邦加海峡长约四百多里,宽三十来里,好在摩夕河入海口离邦加海峡西端不远。

从西端进入邦加海峡后航行不远就到摩夕河口了,尽管如此,杨逸还是付出一船触礁受损,一船搁浅的代价。

朝阳升起来时,舰队已经顺摩夕河上溯将近一半路程,摩夕河入海口到都城渤林邦(巨港市)一带多为平原,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沼泽、湖泊的面积约占三成,水系极为发达。

两岸的民居也很有特点,多是在木筏上以木搭架,铺上木板,房顶盖以茅草,用桩缆拴系在岸边,水长则筏浮,不用担心房子被淹没,若是想到别处居住,则起桩连屋移去,不劳搬徙,可谓是真正的逐水而居,百姓进出皆是坐船。

因此,这一带无论是军民,都极为擅长水战,杨逸不敢掉以轻心,向舰队下达了一级战斗准备。

舰队一路前行,所见三佛齐男女皆梳椎髻,多穿棉麻短衫,系东冲布,他们见了这支庞大的舰队,无不为之侧目。有的划着小船靠近来观看,有的则吓得远远的躲开。

舰队离三佛齐都城渤林邦还有二十里这样,忽见上游有黑压压的船队顺流而来,船只最大的也就两三百料。余者多是小船,但数目多达几百艘。由于距离远,用肉眼还看不清对方船上的情形。

杨逸拿出一个单筒望远镜。这东西早在一年前就由杨家科学院制造出来了,现在各舰的舰长人手一个,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物。

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方对船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刀枪反射着寒光,耳边同时传来隆隆的战鼓声。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杨逸是一不做,二不休。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并将具体指挥权交给乐涛。

乐涛年二十八,高大悍彪,脸容刚毅,在历次海战训练中,他表现最为出色,这也是杨逸让他率队南来的主要原因。

得了杨逸授权之后,他立即对传令兵大声喝道:“传令,命各舰备好强驽、火箭。严防敌人的小船发动狼群战术,另外要备好集束手雷,敌人若放火船来攻,则用集束手雷将火船迅速炸沉。”

“喏!”

“命令前面的炮舰以实心弹试射一发。”

“喏!”

传令兵以旗语。将乐涛的命令不断地传达到各舰上,前面的炮舰接到命令,立即往前主炮管内塞入实心弹。点燃引信。

“轰!”的一声巨响,船头一挫。一枚炮弹呼啸而去,一场前所未见的水战就此打响。

这枚实心弹飞行了将近五里。狠狠地砸在一艘小船上,那艘小船顿时四分五裂,木屑纷飞,船上的十来个士兵全都成了落水狗,其中一个被当场砸成了烂肉,余者也受了不同程度的伤,鲜血顿时染红了小船附近的水面。

四周的三佛齐士卒见了无不为之色变,这么远的距离,连人都还没看清楚,对方的炮弹已经毁了自己一条船,这样的仗还怎么打?毫无心里准备的三佛齐士兵不禁心生怯意。

负责指挥这次战事的三佛齐大将布少洛脸色也瞬间大变,因为他听说过火炮的威力,据说当初大宋征伐交趾,就曾用过火炮,六艘炮艘一阵轰炸,交趾的一万大军顿时死伤过半,溃不成军,最后连都城升龙城都被轰下来了。

布少洛来时信心满满,还向蒲英立下军令状,要全歼入侵者,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遇上了最可怕的火炮。

“停止前进,停止前进。”布少洛随即大声下令,三佛齐的船队接令后,纷纷停止前进。

布少洛望着逆流而上的那些巨大舰只,他本是打算采取接舷战,尽可能俘获这些船只的,因为即便是对方最小的千料船只,也比三佛齐最大的船只大三四倍。

三佛齐目前的造船能力,最多能造两三百料的船只。若是能俘获敌人这三十多艘大船,对三佛齐来说将会受用无穷。

但现在对方船上装有可怕的火炮,迫使布少洛不得不下一个极为痛苦的命令:放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