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个屁,老子问你,大当家呢?大当家怎么样了?再不说我砍了你。”

“不知道,二当家饶命啊,当时官兵追得太紧,大当家的被砍断手臂坠落马下,大伙当时就被追散了,谁也不知道大当家的怎么样了。”

刘二虎不禁大怒,一边拔刀一边骂道:“你们这些胆小鬼,你们竟然丢下受伤的大当家,你们真有义气啊,还有脸回来,老子先砍了你替大当家的报仇……。”

刘二虎正要下刀,外围又传来阵阵的马蹄声,这次声势可大多了,刚刚听到石岭关大败,蒙奇甲被斩落马下的消息,已经把叛军弄得人心惶惶了,听到这吓人的马蹄声传来,叛军不由得更乱,纷纷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生怕是官兵杀来了,有的甚至扔下了东西,准备逃跑了。

“快快,备战,不要乱,不要乱……。。”刘二虎自己就先乱得晕头转向了。只知道歇斯底里地大喝着。

“大当家的回来了,大当家的回来了!”蹄声传来的方向突然有人大声喊叫着,让乱糟糟的叛军为之一静。

杨逸身前扶着昏迷的蒙奇甲。跟着那十几个带路的喽罗不断往里冲,只见夜色中的叛军乱成一团,一个个神色仓皇。迟疑不定;

杨逸不禁好笑,感情自己费了半天劲,扮成山大王真是白白浪费表情了,早知道直接杀来,一样能把这盘散沙击溃。

现在既然扮成了山大王,便扮到底,这样更容易把叛军的头目一网打尽。

他带着几百人马往里冲,等离刘二虎不远。突然听到有人失声大喊起来:“杨逸,那人是杨逸,快跑啊,杨逸杀来了,官兵杀来了。”

那声音充满了凄厉和恐惧的感觉,正是那几个刚刚逃回来的匪徒喊的。

他们亲眼目睹了杨逸提刀一举破城,单骑猎杀数百人的场面。再见到这杀神冲而来,差点没吓得尿裤子,下意识的拔腿就跑,让场面顿时大乱。

刘二虎还在想不对呀,马上那人不明明是大家当蒙奇甲吗。还有钻山貂,还有…。。这都是五台山上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兄弟,哪能看错呢。

“乱喊什么,是大当家回来,都别慌,都别慌,是大当家的回来了。”刘二虎还在尽量稳定着场面。

这时只听到一串长笑响起:“哈哈哈,确实是大家当的回来了,不光有蒙大当家,还有杨大当家,哈哈哈……”

刘二虎发愣间,就见他的蒙大当家突然被扔下马来,然后那马上的汉子一抖缰绳,那胯下的战马瞬间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冲过来,声势极为惊人。

那马上的汉子一身是血,从刘二虎身边狂冲而过时,手上的新月宝刀划出一道炫目的弧光。

噗的一声,刘二虎怒目圆睁,他看到自己竟然飞了起来,飞得好高,好快,不对,身体呢,身体怎么不见了……。

刘二虎至死也没明白,自己好好的,飞这么高干嘛!

他那鲜血喷涌的无头尸体还没倒地,杨逸已经立身而起,举着雪亮的宝刀向四周惊慌失措的叛军大喊道:“本官是大宋宁国公杨逸,率大军前来平乱,尔等已经被包围了,如今贼首蒙奇甲、刘二虎已经伏诛,尔等只要放下武器,重归为民,官家将一概既往不咎,若是妄图抵抗,继续作乱,必诛九族!”

杨逸身边的几百骑兵来回奔腾着,迅速无比的将刘二虎身边的一众心腹斩杀于马下,然后举着血淋淋的刀枪,不断齐声暴吼:

降不降?

降不降?

降不降?

……。。

那人如虎,马如龙的威势,仿佛叛军再不放下武器伏地投降,他们立即会冲杀过去,把人辗成肉饼。

杨逸在队伍最前面,沿着叛军避开的空地不停绕着圈儿奔腾着;

叛军实在太多了,火光之中影影绰绰,恐怕不下于万人,杨逸担心他们一担还敢反抗,自己几百人马可就危险了;

速度是骑兵的生命,所以哪怕不砍人,他也不能让队伍停下,一直保持着匀速奔驰的状态;

这样只要叛军一有异动,就可以立即加速变成冲阵状态,而且他几百人马来回奔腾,制造出来的声势也更吓人,能有效瓦解叛军的抵抗意志。

“乡亲们,朝廷念你们先受天灾,再遭,被迫从贼,实在是身不由己,现在只要大家放下武器,重归为民,我杨逸在此向大家郑重承诺,今后绝不再追究你们今日之罪,而且我已下令开河东军仓,大批的赈灾米粮、衣被,很快要会运到,保证不让大家再挨饿受冻,朝廷还会尽快帮你们重建家园,给你们减税免赋,乡亲们,回去吧!回去找你们的亲人,告诉他们,朝廷不会见死不救,一定给妥善安置好所有受灾的百姓,乡亲们,回去吧,都回去吧!”

蒙奇甲伏诛,刘二虎伏诛,一干五台山下来的匪徒死的死,逃的逃,再也没人鼓动,再经杨逸这一番喊话,惊慌失措的百姓虽然没有立即跪地求饶,但也没有人敢再冲击杨逸他们;

听杨逸的意思,是不打算追杀他们了,他们再不犹豫,三五成群,趁着夜色纷纷逃散,也有些人逃跑时还拼死背上半袋粮食的;

杨逸也不管,反正这些抢来的粮食也是要发给他们的,若是他们听话,杨逸甚至会当场把这些抢来的粮食全部散发给他们,但现在双方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散发粮食不现实,所以杨逸任由他们逃散。


第493章废墟之上

忻州城毁了,杨逸直接就用洪家寨作为临时指挥部;

那万余从贼的百姓一逃散,他立即下令传令兵快速返回石岭关传令焦重和孟庆,让他们率领所部尽快赶来忻州,同时传令太原府,立即向忻州调运粮草衣被,不得有误。

晨光终于降临大地,洪家寨前堆积了大量的物资,都是刘二虎带人从百姓手上抢来的,有半数已经装上大车,村头还拴着数千头驴马,是叛军准备用来转运这些物资的。

杨逸顾不得休息,让人把车上的粮草卸下来盖好,这些将是忻州接下来这几天的救命粮,马虎不得。

那些驴马也一并着人看管起来,到时后方粮草若是不能及时运到,也只有杀驴宰马了。

谢东升他们两路人马赶到时,见杨逸正带人在卸粮食,心中颇为惊诧,杨逸身边只有四百人,现在一个未损,竟然就把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给平定了,让人感觉就象做梦一般。

其实杨逸自己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从太原出发时他还在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调兵遣将,四面合围,困死蒙奇甲一伙叛贼呢。

若不是青云老道教的清风心法让他心中漫生暴戾之气的话,他大概不会亲自提刀攻城,石岭关就不会那么快被攻破;

哪怕只要入夜,蒙奇甲就可以从容撤退,有蒙奇甲在,近两马叛军就有了主心骨。就绝不会这么轻易被击破,更不可能有后来扮成叛军直取刘二虎这出戏,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杨逸的预测。

或许真象火云邪神说的那样,天下武功,无所不破,唯快不破,快。更快,只要快到一定程度,纸片也能将竹筷斩断;

战争也是一样的道理。杨逸心底的暴戾让他一刻也等不得,于是亲自提刀上阵,于是士气如虹。于是打得蒙奇甲措手不及,这正暗合了一个快字。

“大人,你歇息一下吧,接下来不知还有多少事情需要大人思虑安排,这些就交给我们来做吧。”谢东升跳下战马来,抢过杨逸手上的一包粮食。

杨逸拍拍手说道:“东升啊,你也停下吧,我有话要说。”

“是,大人。”

杨逸一叹说道:“你们不来,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这儿扛米袋,你们来了就好了,告诉兄弟们,我知道大家驱驰了一夜,都很疲惫。但是咱们还不能休息,大伙再提提精神,加把劲,等事情了结了,我一定忘不了大家的功劳。”

谢东升连忙答道:“大人不必担心,兄弟们心里有数。有什么事,大人只管吩咐下来就是。”

杨逸点点头说道:“嗯,你听着,让兄弟们远的十人一组,近的五人一组,立即出发,各走一方,务必找到所有的灾民,让他们尽快赶来洪家寨,告诉他们,这里有粮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我杨逸将坐镇洪家寨,从各地调派来足够的粮草物资,只要他们来了,就不会再挨饿受冻;

注意,让兄弟们不能光去喊话,这场地震一定有许多失去父母的孩子,失去儿女的老人,让兄弟们组织起附近的百姓,把这些老弱一起带来,那怕是背,也莫要落下一个人;

还是那句话,咱们是军人,军人就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去了莫要耍横,有些人没找到亲人的尸体,肯定是不愿前来的,让兄弟耐着性子好生劝说,百姓痛失亲人心里已经够苦的了,咱们要学着将他们当亲人对待才行。”

杨逸之所以苦口婆心说这么多,是明知时下的军人大多是文盲,素质都不高,实实在在就是些粗鄙汉子,平时蛮横惯了,稍不如意就会动粗的。

谢东升听得有些感动,一直以来杨逸给他的印象也都很强硬,除了对清娘,从未见过他有这么柔和的一面。

他一抱拳答道:“请大人放心,我立即让兄弟们去办。”

就这么一句,谢东升也不再多说,转身按杨逸说的去吩咐手下士兵,很快,五六百人马或是十人一组,或是五人一组,纷纷四散而出,奔赴忻州各地,轰隆的马蹄很快消失在晨光中。

剩下的三四百人,则随杨逸一起,就近去砍伐竹木,收集干草,用来搭建窝棚,或者拿着锄头在附近的山坡挖窑洞,供灾民暂时栖身。

时间过去半个时辰,就开始不断有百姓赶到洪家寨,男的女的,老的幼的,一个个都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就象一群叫花子一样,在寒风中瑟缩着;

杨逸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昨夜刚刚从这里逃散的人,从他们畏缩的眼神就能判断出来;

他没有问罪的意思,虽然其中一定有不少人是主动加入叛乱,一同抢掠过的,但总是天灾之下为了生存才犯下的过错,都既往不咎吧。

杨逸把所有青壮都挑出来,加入搭建窝棚挖窑洞的工作中去,那些老弱则让他们去捡干柴,在寨前烧起火堆,既用于熬粥,也是为了让大家烤些火取暖。

随着四面八方不断有百姓涌来,杨逸那三四百人用来维护秩序都不够,搭建窝棚的工作只能分派给那些青壮去做。

到黄昏时,聚到洪家寨的百姓已经超过两万人,乱糟糟一片,杨逸甚至连秩序都难维持,只能让几百手下紧紧看守着那些粮草、驴马、粥锅,两万饥寒交迫的百姓,谁看了那些粮食都目露异光,真乱起来的话,杀不能杀,杨逸三四百人根本不够看。

就在杨逸焦头烂额的时候,焦重和孟庆的两将人马在入夜时分,终于从石岭关赶到洪家寨,更让他欣慰的是,二更时分河东第一将张世永的五千人马也赶到了。

杨逸身边一下就有了一万多人马,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他和张世永在米脂城见过一面,虽然谈不上太深的交情,但总算是旧识,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一道道命令流水般发出去:

首先让张世永带他的五千人赶去定襄,收拢灾民,就近安置,然后是太原、代州等处的军资粮草火速调来忻州定襄,各个受灾较轻的州县尽快抽调官吏、郎中、药品支援忻州定襄;

同时派出焦守的一将人马,连夜出发,加入搜索幸存百姓的行动中去。

第二天早,杨逸下令两千人正式进入被夷为平地的忻州城,大规模翻查,看看有没有被压在倒塌房屋下的幸存者,时间过去好几天了,虽然有幸存者的希望很渺茫,但总得尽尽人事。

杨逸也进去了,整夜城找不到一栋完好的房子,倒塌的房子下找出大量的尸体,半天时间就达到了三千多具,简直是惨不忍睹,幸好天气寒冷,否则尸体压这么多天只怕很容易引发瘟疫。

杨逸让百姓自行去认领自己亲人的尸体,然后尽快掩埋,没人认领的,便一起埋葬到城西一处小山下。

到黄昏时分,汇聚到洪家寨的百姓已经超过四万人,而且还源源不断的有人赶来,洪家寨成了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

宁化的第十将、孟县的第十七将人马在黄昏时也相继赶到洪家寨;

忻州城里翻出大量的立柱、横梁、顺檩等木料,全被用来搭建窝棚安置赶来的百姓,这让洪家寨四周的窝棚、帐蓬就象雨后春笋一样,成片成片地长了出来。

第三天开始,原来朝廷囤积在太原、代州军资粮草源源不断的运到,一件件衣被发下去,一锅锅粘稠的米粥熬出来,民心终于真正安稳了下来。

与粮草物资同来的,还有覃子桂这些官员,更让杨逸欣慰的是杨介、丽娘他们的到来,百姓中受伤的、染病的难以计数,现在最需要的无疑就是医护人员了;

杨逸一个人就是七手八脚,也不够用,现在有杨介他们到来,杨逸终于可以大松一口气了。

帐蓬里,杨逸端着一碗粥蹲在一张矮桌前,桌上还摆着一盘萝卜干,真难得,自打到忻州以来,他第一次可以这么奢侈,终于有菜吃了。

杨逸吃得津津有味,覃子桂站一旁看着,不禁叹了一句:“任之兄,若是被嫂子和清娘她们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不知要伤心成什么样子。”

“你错了,子桂你不了解她们,她们不会伤心,只会欣慰、自豪,当然,也肯定会有些心疼,但绝对谈不上伤心。至于清娘嘛,很可能还会问我谁是这天下最好的国公。”

覃子桂暗暗翻了翻白眼,还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自吹自擂一下。

“任之兄,现在该着手灾后重建事宜了,天气越来越冷,百姓长期住在窝棚里,总不是办法,任之兄打算怎么做?”

杨逸停下筷子说道:“子桂啊,你就不能让我安稳的把这碗粥喝完吗?我两天没合眼,三天没吃饱了,你知道吗你?”

“少来,你吃你的,边吃边说,我就不信任之兄没想过这些事情,你直接说出来就是了,若是没问题,我也好立即着手去办。”

“好吧,败给你了。忻州连城墙都崩塌完了,要把原趾清理出来,不但劳民伤财,也费时费力,还不如另起一座新城来得省事,我看了一下,城北十里处,位置就很不错,依山傍水,你让工部的人规划好,城墙以后再慢慢建也不迟,先把房子建起来安置百姓,竹木结构或者土坯房都可以,关键要快,并且预留一些空地。”


第494章半夜有鬼

现在百姓吃饱已经不成问题了,之前朝廷在河东囤积了大量的粮草物资,是为备战燕云,甚至夺取整个辽国准备的,现在就近调拨赈济百姓,算是解决了冬季物资转运困难这个难道了。

杨逸这次从京城带来的各部官员,共有四十七名,如今大都被他分派到各州县去督查赈灾工作去了;

还有附近受灾比较轻的州县在杨逸的命令下,抽调了不少官吏、工匠、郎中赶来忻州、定襄这两个重灾区支援;

再就是河东的驻军了,杨逸共计命令五万多军队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去,整个河东现在都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全力救灾。

现在还处在十处中旬,气温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拖到腊月的话,那时恐怕很多事情因为严寒都做不了。

忻州和定襄两城既已被夷为平地,根据杨逸的意思,都分别另选新址建城。工部的吏员很快就画出两城的设计图纸,其实图纸并不复杂,军事用余方面不用作过多考虑。

忻州北面有雁门关,若是连雁门关的防御能力也无济于事的话,多一座州城城也肯定挡不住强大的敌人。

若不是河东多山,易出草寇山匪的话,杨逸连城墙都不打算建了。

新城主要是规划出街道、官衙、下水道、潜火铺、慈幼局,孤老院、州学等公用设施,然后就可以沿街建房了;

无论是竹木结构的房子。还是土坯房,建造速度都非常快,杨逸动用了一万多军队,四千多工匠,三万多青壮投入到忻州新城的重建中去;

至于定襄那边,就派覃子桂过去总领其事,两地距离几十里而已。信息传递比较方便,覃子桂主持的定襄新城进度也不错,投入的军民也有两万多人。

忻州这边。于倒塌的旧城北面十里,上千栋房子正在同时开建,场面热火朝天。几天前还处在绝望之中的百姓看到如此宏大的场面,心气都不由得一振,精神面貌好了许多;

这些房子都是朝廷免费为他们建造的,虽然不算豪华,但供他们今后生活二三十年是不成问题的。

杨逸带着几个护卫在工地上走走看看,工匠们建的土坯房是先立起木柱后,再用干草糊上稀泥,把内外糊平,然后风干,或用火烤干。这种土坯房建起来快是很快,但显得很土气,也不耐久。

杨逸见街道两边挖下水道挖出大量的黄土,这种黄土刚刚挖出来时粘性很大,正是用来烧砖的那种黄土。但烧砖费时费力,来不及了,杨逸便下令直接用这些黄土来建房。

他让工匠先制作一个墙斗,所谓的墙斗就是两块长一丈,宽一尺,高两尺的夹板。做成墙壁的外模,然后用簸箕装土,倒进这些墙斗里去,再用长木锤将黄土冲实;

冲实一层,把墙斗抽高再镇土,再冲实,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往上垒,很快就能垒出一栋房子的墙壁来。

泥墙垒好后,还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得用筛子筛出细泥,然后用厚木墙拍均匀地拍在墙壁表面,这样墙壁表面就变得很光滑坚硬,可避免墙土脱落,增加墙壁的耐久性。

这种房子既美观,又简单易建,在西北这种相对干燥的地方,这样的房子住上百年都不成问题。

百姓见了心里高兴,给这种房子起了个名字,叫国公房。

杨逸巡视完工地,回到自己的帐蓬还得批阅大量的公文,这还是萧忆随覃子桂他们到达后分去了他很大的工作量,否则他根本没时间去工地查看。

晋中晋北很多州县都或多或少的被地震波及,有灾情,就需要调派粮草物资赈济,如今是到处伸手要钱要粮。

“萧先生说的是,但想来总有些州县上报的灾情属实,咱们若是不及时调派钱粮,只怕灾民难以得到及时赈济……。”

说到这杨逸停了下来,略一思索接着说道:“这样吧,各州县申请的衣被足数调拨,钱粮则一率先调拨七成,余下的三成等核实无误后再说。”

衣被少不得,少一件可能就会有一个人挨冻,钱粮少些倒无妨,总能先支撑着。

杨逸这次虽然带来四十多个京官,但分派到了各州县,一个州县大致也就能派出一个人;

一州一县那么大,情况那么复杂,一时之间,他们能了解的情况最多也只是个大概,指望他们把所有灾情数据都核实无误是不可能的。

如此大面积的灾情,难以面面俱到,有些官吏中饱私囊是必然的,现在紧要的不是惩罚贪官,是先救下百姓的命,多花些钱粮也认了。

各州县都有杨逸带来的官员监督,谁贪得太过火的话,多少会有些蛛丝马迹可寻,一但查出来,到时再拿他来开刀不迟。

萧忆明白杨逸这是先顾灾民,不顾钱袋了。

但仔细想想,现在也没有别的好法子,要贪的官员,你不如数调拨钱粮,他们一样会从中克扣,到时只会害死更多的百姓;

想明白这些,萧忆也就没再劝,只是心里总难免有些憋得慌,因为这多少有些纵人为恶的意思,那种无力感让人很不利索。

杨逸倒是很想得开。正所谓水致清则无鱼,只要把事情办好,这骨节眼上你贪一些咱也认了,但可千万别贪了还不办事,真到那时,说不得咱也得做回杨扒皮了。

“萧先生只管安心办事,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人中饱私囊。若真有,我相信迟早会有人撞到刀口上来的。”

萧忆见他说得信心满满,心里很是疑惑。转而一想不由得压低声音问道:“国公爷是说职方馆?”

“呵呵,不可言,不可言啊。贪小的或许发现不了,但多行夜路总会遇到鬼的。”

“国公说的是,嘿嘿。”

杨逸虽然没说什么,但萧忆心中那种无力感已经消失不见,河东是北出辽国的战略要地,西夏灭亡后,河东的地位更加突出;

职方馆河东组是目前仅次于河北组的特务机构,想来杨逸是不会放着这么一个强大的黑暗组织在旁边不用的。

听到萧忆那奸笑,杨逸顿感这家伙分明也不是什么好鸟,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又低头处理起文牍来。

这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杨逸重新抬起头来望向大帐门口,只见一个信使匆匆奔到门前报道:“秉杨大学士,章经略使醒了……。”

“醒了?”杨逸不等对方说完,就急声问道。“现在情况如何,章经略使神志是否正常?”

“这个小人不知,来的时候没听说章经略使神志有什么异常。”

那信使不知杨逸为何会有此一问,心中觉得有些怪异,难不成杨大学士把章经略使当疯子了?

他哪里知道,章楶心肺机能减弱。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这种情形很容易会造成脑部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神志不正常的毛病;

杨逸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象章楶这种人,哪怕是缺了手脚,同样足以独挡一面,可一但脑细胞受损,那整个人就真的毁了。

杨逸不放心,立即撂下公文对萧忆说道:“萧先生,这边就先有劳你看着了,凡催要赈灾物资的,你都按我说的,衣被足数,钱粮七成的方案调拨下去,有什么问题等我回来再处理。”

萧忆皱眉问道:“国公这是要赶往大原府吧,这边百事纷繁,国公只怕不能久离啊。”

杨逸说道:“无论如何我得赶回太原府一趟,两日之后必回,真有什么急事,你派人急报于我就是。”

萧忆知道杨逸的性格劝也没用,他倒也干脆,起身一揖道:“国公保重,早去早回。”

杨逸出了大帐,带上一百护卫就往太原府急赶,太原没什么名医,原先请来的那两个郎中连章楶真正的病因都弄不清楚,药不对症,还是杨逸到了太原后,才给章楶重开了药方。

现在几天过去了,不复诊一次杨逸放心不下。

章楶这样的能员太难得了,杨逸实在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他带人一路往太原府急赶,到石岭关时天色已经黑下来。

杨逸不能久离忻州,所夜只能连夜赶路,顶着呼呼的寒风直奔太原。

大概五更的时候,来到离太原府十多里处,意外地遇上一支车队,足有上百辆大车,上面装满了东西,都用户油布盖得严严实实的;

杨逸起初没在意,以为这是往忻州或别的地方转运钱粮的车队,因为朝廷之前囤积的军资有大半在太原城内,现在每天从这里运出的钱粮不计其数,这样的车队实为平常。

然后等越过了这支车队,杨逸心头却突然一动。

他没有停马,却对身边的都头张二发说道:“二发啊,你等下丢头,给我悄悄盯着这支辆队,看他们把车上的东西运到什么地方去,小心点,别露了自己的行藏。”

第495章故人情谊

张二发疑惑地问道:“大人,干嘛要跟着这些车队?不是大人您让人日夜运送粮草往灾区的吗?”

杨逸再次回望身后的车队,虽然夜色茫茫,但地上有雪光,距离半里还能看到车队模糊的影子。

“晚上起运粮草如今不奇怪,但他们没打火把,这就奇怪了,若是空车倒也罢了,但他们车上分明是装满了东西,一个不慎,就有可能翻车,你说,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打火把呢?”

张二发连忙回头望去,这才意识到那车队真没打火把,不禁奇怪地说道:“真是哩,刚才怎么没注意到这茬呢?”

“那是因为咱们也没打火把,所以才会下意识地认为,不打火把赶夜路很正常。”

杨逸刚才就是被这种错觉麻痹了,加上急着赶路没有多想,才差点忽略了这个问题。

“大人怀疑他们这是……。”

“先不要妄加判断,你带几个人先悄悄跟着,别让对方察觉,摸清他们把东西运往什么地方后,再回来报与我得知。”

“是,大人。”

张二发立即挑选了三个人,转头悄悄尾随那车队而去。

杨逸这回很顺利地进了太原城,因为太原城北门没关,很多转运粮草物资的车马正源源不断地出城,城里城外火把通明,极为热闹。

杨逸匆匆赶到提刑司,向超然见他突然出现在提刑司。非常惊诧,不禁脱口问道:“杨大学士,您不是在忻州赈灾吗?怎么突然回太原府来了?”

杨逸淡淡地笑道:“本官听说章经略使醒了,便赶回来看看章经略使伤情可有变化,向大人想必也是一夜没睡吧,辛苦向大人,太原幸亏有向大人坐镇。否则真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向大人实在是劳苦功高,本官来时一定会向朝廷奏明的。”

向超然连忙陪笑说道:“杨大学士说笑了。下官听说杨大学士亲自率军攻打石岭关,又连夜追敌,一天一夜之间便将肆虐忻州、定襄等地的贼匪剿灭。杨大学士才真的是劳苦功高呢,下官不及杨大学士万一,岂敢言辛苦二字?”

杨逸露出一个意味难明的微笑说道:“向大人先忙你的吧,我去看看章经略使,回头咱们再聊。”

“这……下官本该陪同杨大学士一起去的,但手头确实有些事没忙完,就请杨大学士先行过去,下官把寿阳县急须的银粮调拨出去,一会儿就过去看望章经略使。”

“向大人一心为公,实在是难能可贵。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杨逸说完向他拱拱手,便往章楶养伤的后衙行去。

守在章楶身边的还是那两个郎中,旁边还有两个打着盹的小丫头,杨逸进屋时章楶还在沉睡当中。床榻上罗帐高挽,他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床头床尾还加了火盆,章楶脸上多了几分血色,不象前几天那样灰暗了。

杨逸让屋内守着的几个人别出声,自己轻步走到床前。手指轻轻搭上章楶的脉搏,不想他就醒了。

章楶睁开眼睛,或许是一时没有适合房中的灯光,微微眯了一下才又睁开,见竟是杨逸含笑坐在床前,他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来。

“宁国公啊……。。”

“别,章经略还是叫我任之吧,叫什么国公的,就感觉生分了。”杨逸打断他说道。

章楶咽了咽口水,大概是口干了,杨逸连忙让那两个侍候汤药的小丫环倒些热开水来喂他。

章楶喝完水,细舒了一口气才接着说道:“得知任之到了河东,我这心也就放下来了,这辈子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站起来,但能再度睁眼,总归是托了任之的福了。”

“咱们之间何必这般客气,当初梁太后十万大军围困环州城,若不是章经略全力相救,我杨逸恐怕早就被梁太后大卸八块了。”

当初俩人在陕西可谓是配合默契,一起收拾过妹勒,还有梁太后,包括奔袭锡斡井生擒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也是一拍即合,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最后还一同攻进河套,踏平兴庆府,这份情谊是很难得的。

章楶瞥了他一眼微笑道:“任之直说了吧,我这副老骨头还能支撑多久。”

杨逸不答话了,帮他把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