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辽国战事紧张以来,大宋一直抓紧向河北、河东边境囤积粮草及各种军事物资,备战燕云这是关系到大宋核心战略的重大举措,而现在顾不得许多了,先救人,先稳定河东局势才是正理。

一经杨逸提出动用军事物资,章惇立即拍板道:“救人如救火,容不得丝毫拖延,各位若是没有异议,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就由杨大学士挂河东路安抚使衔,率户部、御使台、工部、太仆寺等部官员立即起程,奔赴太原全权负责赈灾事宜。”

遇上大灾,朝中各部官员更加繁忙,大概也只有杨逸足够独挡一面而又能脱得开身,是以章惇想也没多想就点了他的名。

赈灾工作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别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如今各地弹劾奏章汹涌而来,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加上河东十数万灾民还在大雪中苦苦煎熬,急需尽快稳定局面,杨逸哪里还能推三阻四,章惇话声一落,他便起身领下了这份苦差。

章惇甚至亲自将他送出了政事堂,沉重地说道:“任之,天有不测风云,河东危急,这回就看你的了。”

“朝中就看章相公了。”杨逸回了一句,急步而去。

可以说,章惇在朝中要顶住的压力,不会比杨逸小。别说是大地震了,往时一颗星星划过天空,也能迫使宰相下台,历时历代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这次河东大地震波及范围大,受灾人口多,要动用到的物资无数;桂子桂,刘宇,罗城、唐庚、农实秋、刘海等人这回都被杨逸一一点名,带往河东赈灾;

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那种相互推诿扯皮,甚至天灾之后再遭的情形发生,杨逸这次尽可能多带这些嫡系上阵,这样才能如臂使指,使赈灾工作更加顺畅。

随行的还有杨介、丽娘等大批医护人员,另有谢东升的京畿第十一将人马护送。近三千人马向河东急奔;

呼啸的北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如同刀子一般刮面生痛;

黄河上浮冰随水飘流,不断撞击着船体,好不容易过了黄河,迎面而来的便是巍峨的太行山。

真个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由河南进入河东(即山西省),必走太后古道,这条古道南起泌阳,北至上党,全长近两百里,古道盘山上,险峻异常,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发生过不计其数的大战;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超过百万的大军在上党附近的长平血拼三年,最终白起以数十万赵军的鲜血宣告,大秦将一统天下,抛不可挡。

杨逸三千人马冒着风雪在太行古道上艰难北行,上有依天绝壁,下临万丈深渊,路形崎岖弯折,路面顽石丛生,三千人马走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中,显得无比渺小。

由泌阳北去,经羊肠坂、碗子城、天井关,这是太行古道最险峻的一段路程,几乎都是在万丈悬崖边上行走,让每个人的心时时提在嗓子眼上。

好不容易走到天井关,三千人马已经是人倦马乏,尤其是丽娘她们这些女孩子,虽然得到重点照顾,但还是个个花容黯淡,脸上被风雪刮得裂开了小口。

杨逸虽是心急如焚,见三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也只得在天井关休整半日,刚刚在驿馆中安置下来,太原方向又有急报送来,信使听说杨逸出任河东路安抚使,总领河东军政事宜,立即入馆向他并报。

杨逸一听信使奏报,不禁咬牙切齿骂起娘来。

沂州、定襄乃是这次河东大地震的重灾区,五台山一伙贼人在一个叫蒙奇甲的贼头带领下,三百余人趁机下山劫掠。

这蒙奇甲本是河东禁军都头,两年前因奸淫妇女获罪,带着几个手下逃入五台山落草,因熟悉河东地形,又颇有几分军事才能,两年间不但没有被剿灭,贼众反而发展到了三百多人;

此次下山抢掠定襄,更是趁机在无家可归的难民中招兵买马,两日之间竟招到三千之众,人数迅速增加了十倍。

河东第七将张一戒率部追击,至石鼓山一带,反被蒙奇甲率众乘夜袭营,三千人马尽溃,蒙奇甲尽夺刀枪箭甲,声势大壮,不退反进,复又袭击沂州。

章楶现在生死未卜,河东路群龙无首,各地守将没有调令,竟是迟疑不前,沂州情形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天灾本已严重,再加上这横行,如何得了。

大灾之下常有大乱,杨逸来时心中就有所准备,但万万没想到这大乱来得这么快,这么烈,

河东路与辽国西京道接壤,乃是北伐燕云的主要前沿,此地不能乱,否则大宋的总体战略部署将全部被打乱。

杨逸惊怒之下,让覃子桂这些文官随后赶往太原,自己带着谢东升及一千骑兵连夜出发,向北急奔而去。

好在过了天井关之后,北面的地势逐渐开阔,行程快了一些,但这风雪之夜行军,又能快到哪里去?


第487章急奔太原

杨逸一千人马日夜不停往太原急奔,一路上风雪如刀,扑面生痛,所过山岭已尽为白雪覆盖,路上积雪已经没过马蹄,赶到离太原府不远的榆次时,已经是三天之后。

天终于放晴了,白雪反shè着阳光,耀目生疼,榆次县此次受地震影响还算小的,倒塌了上百间房屋,死伤两百余人;

知县刘茇还算有些作为,地震当天就打开官仓发放衣被米粮,积极展开救济,一百余户受灾百姓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安置。

杨逸率军进入榆次时已是傍晚时分,城中处处飘起的炊烟让杨逸悬着的心稍稍安稳了一些,在榆次草草用过饭食,询问了一下当地的灾情,杨逸再次出发,向北狂奔,在二更时分到达太原城。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征伐北汉时将原来的晋阳古城毁掉了,现在的太原城是太平兴国七年在汾水以东筑起的新城,新城周长十一里二百七十步,筑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

新城规模虽然无法与原来的老城相比,但扼守晋中南北要冲,战略位置更为突出。

大宋在太原常驻以重兵,加上蒙奇甲之乱已威胁到太原城,杨逸二更到达南门开远门时,城上仍是灯火通明。

杨逸让人去叫门,城上守军竟是不开,非要验过杨逸的官凭印信才行。杨逸只好将自己的官凭印信放入城头吊下来的竹篮,等城上守军将竹篮吊上去。河东第二将莫兆南亲自验明无误之后,才下令开门。

城门洞里亮起成排的火把,莫兆南铠甲在身。匆匆迎出城来向杨逸请罪道:“请杨大学士恕末将冒犯之罪,实是蒙奇甲这伙叛贼夺得第七将大批刀枪铠甲后,竟假扮成禁军。连续骗开石岭关、赤塘关两处关城,便我军接连遭受两次惨败,是以末将才不得不如此谨慎,冒犯之处,还望杨大学士莫怪。”

莫兆南四十上下,身量高大,声音中气十足,杨逸打量他一眼说道:“莫将军不必多言。我来问你,章经略使如今伤情如何?”

“回杨大学士,章经略使被砸伤肺腑,城中大夫多方救治,至今却未省人事。”

“你着人安排我这一千士卒食宿,另外,立即带我去见章经略使。”

帅司原建于一高坡之上。如今已被震塌,幸存的官员都搬到了提刑司办公;

莫兆南一边带着杨逸赶往提刑司,一边向他并报河东现况:“杨大学士,蒙奇甲此人乃禁军出身,颇识军阵。在石鼓山成功夜袭刘一戒的第七将人马后,连夜南下;

绕过沂州一路南下,扮成禁军接连骗开石岭关、赤塘关,驻守两关计三营人马被偷袭,溃不成军,大量粮草军资落入叛贼手中,如今叛军已有将近万人,并隔断了太原至沂州的道路;

叛贼如今正在沂州、定襄、秀容、徒合寨等地四出抢掠,招兵买马,据军中斥侯打探所得,蒙奇甲下令叛军一部先行抢掠,焚毁百姓房屋,逼得百姓无家可归,蒙奇甲然后施粮救济,顺便招纳青壮为贼,是以贼军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昨日孟庆将军率第六将四千人马北出百井寨,正准备夺回赤塘、石岭两关,打通太原府至沂州的道路。另外驻守代州的第一将五千人马,由张世永将军率领,也紧急南下,准备南北夹击叛军。”

自古以来,凡造反者大都会纵兵抢掠,焚烧民房,断了百姓活路,这样大部分百姓为了活下去,就不得不加入叛军,这一招不是蒙奇甲首创,但历史却早已证明,这一招非常有效,屡试不爽。

杨逸听闻叛军头目蒙奇甲竟使出了这最残忍的一招,目光变得沉冷异常,未到提刑司,他就断然下令道:“莫将军,立即传我命令,着孟庆的第六将人马,在明日太阳下山之前,夺回赤塘、石岭两关,打通太原至沂州的通道,告诉他,哪怕拼光第六将所有人马,也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我拿他是问。”

“喏!”

莫兆南心中凛然一惊,大声应了一句,立即派快马去传杨逸军令。

杨逸接着说道:“太原府除了你的第二将、及第五将人马留守外,余者第八将、第九连忙做好准备,明早四更做饭,五更出发,奔赴沂州,不得有误。”

“喏!”

杨逸赶到提刑司,不及问太原城内的灾情,就直奔章楶养病之所,他与章楶在西北并肩作战过,对付西夏时,两人配合默契,杀得梁太后连连大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以章楶的才能,若不是这次出了意外,蒙奇甲岂能嚣张到现在?

大宋对地方将领的防范之心一直非常强烈,各地驻军要出自己的防区作战,通常都要有上面的调令才行;

章楶调任河东路经略使以来,身兼河东路兵马都钤辖之职,总领河东军务,如今他昏迷不醒,整个河东空有七八万大军,却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以至于让蒙奇甲在短短时日内坐大,肆虐沂州全境。

真是天不佑大宋啊。

章楶的房内草药味浓烈,床前有两位郎中守着,杨逸疾步进去,他们刚要阻止,便为莫兆南示意让开。

杨逸亲自上前,帮章楶细诊脉搏,检查伤情,章楶胸部筋骨断了两根,但导致他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应该是肺部淤血,肺部淤血使得他气促、缺氧,进而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身体供血不足,整个人处在生死边沿之上。

杨逸诊断过后,立即对症开了个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另开一剂治疗骨折的药剂,再辅以金针刺穴通血的手法,一一示范给那两个郎中看,那两个郎中得知他的身份后,不敢怠慢,把他的话用心记下。

杨逸刚出章楶的病房,就忍不住长吁一口气,转运使向超然及莫兆南等将领,便纷纷询问起章楶的病情来。

杨逸摇摇头说道:“若是当时便能通血散淤,大概不会有大碍,但现在已淤积几天了,时间拖得越久,治疗起来越困难,如今虽施良药,但关键还得看章经略自身机体的恢复能力,最好的结果至少也要卧床调养几个月,若是……”

杨逸没有说下去,但他那凝重的神情已足以说明,章楶随时可能撒手西去。

章楶无论是治军还是理政,能力都十分突出,新党执政不过几年,人才培养还跟不上发展需要,现在最缺乏的正是章楶这种允文允武,可独挡一面的帅才;

一但章楶不治,大宋备战燕云,就没有了合适的人选坐镇北方。对大宋而言,这是极大的损失,现在也只能祈求上天保佑章楶了。

提刑司里的官员并不多,象太原知府、通判、录事参军等等,都下去赈灾了,加上建于坡上的帅司倒塌时,死伤了许多官员,现在提刑司里剩余聊聊几个,显得有些凄凉。

小吏将饭食端上来,杨逸一边吃一边问道:“向大人,现在太原府的伤亡人数统计出来没有?赈灾进展如何?受灾百姓都得到妥善安置了吗?”

向超然谨慎地答道:“并杨大学士,太原城内共计倒塌六百多间房屋,各村镇民房倒塌的更多,初步统计达到了两千多间,不过城外倒塌的多是些土坯房或者茅草房,伤亡人数反而不及城内严重,这几天统计的结果城内伤亡一千二百四十三人,各村寨伤亡一千一百二十一人,还有部分百姓失踪,下官已派人全力搜救。”

“失踪的人数有多少?”

“目前尚有四百来人失踪。”

杨逸的眉头不觉又皱了皱,这冰天雪地的,过去好几天了,只要是失踪的,基本就可以计入死亡人数了;

太原本驻有重兵,四五天过去了,还有这么多人失踪,这说明搜救工作进展非常不理想,因为现在的房屋多为竹木结构,不象后世的钢筋混凝土那么难撬开,所在听了向超然的汇报之后,杨逸对他的能力立即就产生了怀疑。

“立即让所有里正保甲组织自己辖区的青壮,分片对倒塌的房屋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尽快把所有失踪的百姓找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同时按原来保甲法制度,组织起联防队,维护地方治安,缉拿不法,防止叛乱,所需用度,全部由官府来支出。”

向超然迟疑地说道:“杨大学士,保甲法已罢去一年多,如今再擅自组织保甲……”

“你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杨逸对向超然更加不满,沉声说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管他罢不罢,先度过眼前的难关才是首要之务。”

“是,下官这就是去办。”向超然见杨逸面色不善,不敢再顶撞,连忙吩咐手下官员去办。

杨逸接着对莫兆南说道:“你再传我军令,第八将人马明日不必出征了,留下来与第五将一起加入救灾工作。”

第488章北上剿匪

莫兆南担心地说道:“大人,各军都去救灾了,这万一地方出现叛乱怎么办?”

杨逸吃不下去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扔说道:“你不去救灾岂不是更容易出现叛乱?把灾情稳定了,人心也就稳定了,到时还有几个人愿意造反?”

莫兆南小心地辩解道:“大人,末将是担心蒙奇甲这伙叛贼会南下,到时后果不堪设想啊!”

章楶啊章楶!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少了章楶坐镇调度,太原官将竟是这等无作为。

杨逸暗吁了一口气,没有发怒,只是冷声说道:“莫兆南,你记住,我现在给你下的是军令,不是和你商量,我希望不会有下次。”

“末将遵令。”

杨逸继续说道:“另外传我军令,命宁化的第十将从西面合围,孟县的第十七将自东面出击,张世永的第一将切断北线,务必将蒙奇甲的叛军围困于忻州、定襄一些带,谁若是畏敌不前,贻误战机,纵敌远逃,定斩不饶。”

“喏!”莫兆南立即洪声而答。

一伙毛贼而已,他真有胆来太原府,倒是佩服他的胆气了。河东路共计有七八万驻军,有近五万驻守在代州、雁门关、宁化、岚谷、府州一线,原来主要是用来防备辽国的。

如今没有上级调令,除了河东第一将张世永的几千人马外。余者竟都不敢发兵过境剿贼,现在杨逸接过了章楶的职能,岂会再让他们闲着?

南边有孟庆的第六将,焦重的第九将用于防备南线,加上莫兆南的第二将镇守太原城,已经足够了,南北合击。就不信蒙奇甲能翻得上天去。

杨逸的信心来自于他多年的征战,每次战争可以说都是在生死边沿煎熬,是最磨练人心智的。就算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泥腿子,经历几年战争后,成长成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也事属平常;

现在的杨逸不敢说睥睨天下。但至少一个蒙奇甲还不至于让他束手束脚。

杨逸接着对向超然说道:“尽快把受灾百姓的人数统计清楚,上报朝廷,如今正值寒冬,滴水成冰,光开棚施粥不行,必须给灾民准备栖身之所,发放衣被、炭火、药品等等,同时尽快筹集灾后重建物资,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杨大人,这……”

杨逸没心思跟他磨蹭。立即打断他道:“之前朝廷在太原、代州囤积了大量军用物资,粮草衣被、药品帐蓬等等都有,现在先开军仓,用于赈灾再说。”

“这就好,这就好。下官这就去办!”

“慢着,你着人去办此事即可,今晚你别的不用干,先拟一份详细的赈灾条陈上来给我,明早四更我要看。”杨逸等不得,已经下令第九将人马四更起床。准备北征忻州,到时他肯定是要北上指挥剿匪的。

太原府的赈灾工作还得暂时交给向超然这些官员来做,杨逸要看向超然有没有这个统筹能力,若是连工作计划都写不好,次序都理不清,管你什么转运使,老子也要立即换掉。

向超然毕竟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杨逸的口气有些倨傲,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但终究没有当面顶撞,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杨逸看出他的不满,眉头皱得更紧,几乎忍不住发火,你若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得好些,我至于这样对你吗?

如今好几天过去了,太原的灾情还是一团乱麻,连失踪人员还有这么多没搜救出来,杨逸不立即收拾他已经是顾全大局了。

他长吁了一口气,掏出清云老道给的清心丹和水服下一颗,出京这几天没有碰女人,他确实不时感到心浮气燥,阳火大盛,脾气暴烈了不少。

该死的清风心法,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突破这一重瓶颈,如今行军作战,既需要冷静思维,又不可能带女人泄火,只能食用清云老道给的清心丹调和阴阳;

道家的这些丹药若非不得已,杨逸是不愿意服用的,鬼知道这些丹药里面含有什么东西,说不定铅啊汞啊什么的都有,那可就惨了。

不管怎么说,清云老道这丹药还是挺管用的,服下之下,不久就感觉胸腹之中有一股清凉之感散开,情绪也没那么浮燥了。

他又去探视了章楶一遍,见他伤情有所稳定,心里又松了一口气,吩咐那两个郎中继续按原先用药后,自己就在隔壁要了个房间歇息;

他躺在床上一时却难以睡去,脑子里开始谋划着如何尽快剿灭蒙奇甲之乱。

河东军的战力其实也不差,刘一戒的第七将人马遭遇夜袭导致惨败,这只能说是刘一戒没有充分估计到战场形势,并不代表第七将人马都是虾兵蟹将。

至于赤塘关和石岭关失守,那更是有偶然因素在内,虽然不能排除蒙奇甲的智谋起了很大作用,但他是扮成禁军骗开关城的,这种计策可一不可再,今后想再用类似的办法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

凭借七八万河东军,要击败蒙奇甲这伙叛军不难,难的是如何彻底剿灭,河东地形复杂,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纵贯南北;

境内还分布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中条山等等大小山脉,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一但让蒙奇甲的叛军退入山中,想要彻底剿灭将是千艰万难。

本来是来救灾,现在国库丰盈,多砸些钱也就是了,可现在却变成了先要剿匪,而且还是悍匪,不尽快剿灭,让蒙奇甲这么烧下去,沂州、定襄成了焦土,百姓从贼的从贼,死亡的死亡,人都没了,到时就算砸再多的钱,短期内也难以恢复了。

杨逸这几天在风雪中赶路,实在累了,还没有想出详细的作战计划,就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直到三更时,谢东升来将他叫醒,他爬起来练了半个时辰的吐纳之术,四更时向超然准时把赈灾工作计划书交给了他。

杨逸挑灯看了一遍,对向超然更为不满,几乎就要革了他的职,但念及覃子桂这些些文官还要两天才能到达太原府,此时撤了向超然,也不知谁能用,只能强忍着。

他一条一条地指正道:“象灾民集中安置就不必了,集中安置虽然有利于管理,但如今是寒冬腊月,数万人聚在一起,光是找柴薪生火烧饭都难,而且帐蓬难以抵御寒潮,还是让各地的里正保甲就地安置,实在安置不下的,再住帐蓬,尔等根据里正保甲上报的灾民数量派人去前核实,发放赈灾米粮衣被,有条件的让里正依据核实的数据自行来领取,把任务分派下去后,哪一乡,哪一里出了问题,你就找当地的保甲里正问责。”

尚超然辩解道:“杨大学士,若是按你说的分散安置,各地里正保甲恐怕难免有侵吞赈灾物资,假报虚报,坑害灾民的行为。”

杨逸岂不会知这些道道,若是天气晴暖,自然是集中安置比较好,但如今室外滴水成冰,那些薄薄的帐蓬难以抵御严寒,你把老弱都集中到帐蓬里来住,到时感染伤寒死的恐怕比地震时死的还多。

“吃拿卡要肯定会有,所以要你们去核实,过后还要常派人去向灾民了解赈灾物资是否落到实处,一但发现有祸害百姓的里正保甲,你立即给我抓起来,就地砍了,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此刻灾情如火,哪里有那么多道理好讲,能把损失减到最少,这才是正理。”

杨逸不厌其烦地解说了一翻,将至五更天,才草草用了些饭,随即奔赴第九将营地。

第九将指挥使叫焦重,三十来岁,脸黑如锅底,虬须横生,有几分象《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

杨逸昨夜就传来军令让他做好出征准备,等杨逸五更进营时,只见他三千人马打着火把肃立在校场上,全军不动如山;

杨逸看得十分满意,夸奖了焦重几句,立即下令赶赴赤塘关汇合孟庆的第六将人马。

谢东升的一千人马连着赶了几天的路,杨逸本打算留他们在太原休整两天,谢东升却死活不肯,全营人马再三请战;

他们也算是杨逸在京的嫡系一之,之前包毅的第四将人马随杨逸南征交趾,立下了一大串功劳,得了丰厚的封赏,早就让他们眼红不已了;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跟杨逸出来,正好又遇上蒙奇甲叛乱,哪里肯错过这样的机会。

士气可鼓不可泄,而且杨逸也确实需要一支嫡系在身边,这样才能镇得住场面,便让他们一齐出发了。

四千人马,踏着苍茫的晨光,轰隆隆地从北门开出,战马长嘶不止,嘴里不住地喷着热气,铿锵的铁骑踏在雪地上,溅起雪花如雾。

现在最迫切的是先将蒙奇甲这伙叛贼剿灭,才可能谈得上赈济忻州、定襄的百姓。所以动作一定要快,下手一定要狠,丝毫拖延不得。

问题是现在蒙奇甲的叛军大部分是被逼从贼,打得狠了,许多被逼从贼的百姓会死得很无辜,这跟对外作战完全是两回事;

杨逸一路北行,一路思索着对策,最后却不禁洒然一笑:或许有一天,咱也要被扣上一顶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帽吧。


第489章铁腕手段

河东大地震,东京城里本就谣言四起,再被那些小报刻意渲染,更使得人心惶惶,勾栏瓦子里到处是谈之色变的人群。

这些小报无孔不入,平时娱乐百姓,散播商业信息,这是好的一面,但泄漏朝廷机密也是常事,更严重的是象这般掀风鼓浪,散布谣言,制造恐慌。

小报上说什么的有,甚至敢说大宋龙脉受损,国祚不稳,天生异变,国将大乱等等。

正所谓百人成虎,这些谣言不但让市井小民难辨真假,甚至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许多朝中官员也因这漫天谣言心生惶惑,无心理事。

朝廷对这些小报整顿过多次,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如今东京被这些小报弄得人心不稳,乱象纷纷,御使言官上奏此事,建议朝廷加大力度,取缔这些小报,严惩造谣者。

政事堂的执宰商议之后,觉得任由这些小报掀风鼓浪下去,恐怕真要出现难以预料的异变,便下令开封府查封这些小报。

但谣言已成气候,开封府查封这些小报不但没有阻止谣言传播,反而让人觉得是欲盖弥彰,使得百姓更加相信之前小报上所说的话,街头巷尾的热议更是甚嚣尘上。

蔡京匆匆走进章惇的签押房,见章惇正沉着脸在批阅文牍,当即抱拳说道:“章相公啊,如此下去,怎生得了?如今各级官员受谣言影响,无心办差。行为散漫,许多公务竟是一拖再拖,户部拨出赈灾款银。工部竟筹备不出车马,前方急需粮草物资,太仓、常平仓竟是一再延误……。。凡此种种。不一是足,章相公啊!再这样下去,咱们就算有三头六臂,恐怕也维持不了朝廷运转下去了啊。”

章惇听了蔡京这番话,不由得想起了杨逸离京时说的那句话:朝中就看章相公的了。

看来杨逸当时就预料到了朝中会出现这种乱局啊,否则他不会说出那样的话来。

蒙奇甲叛乱的消息已经传来,章惇担心此事传开,京城更乱。便暂时压着此事,他相信杨逸能平定叛乱,但章惇也知道,这样的消息是压不了多久的,到时朝野一但得知,必定让局面更加混乱,人心更加不稳。

看来。不下些狠手是不行了。

“元长啊,你先管好你的户部吧,谁拖沓散漫,你自己看着办,办不了的。拟个名单报上来。”

蔡京见他面无表情地说出这番话,不禁为之一震,多一句话也没说,长身一揖便告辞出去。

很快,朝中官员就再次见识了什么叫铁血宰相。

常平仓提举马应隆,工部郎中万盛,进奏院提举冯文忠,户部郎中谢源等,共计八位官员一日间被罢官;

主意,这是罢官,不是调离,也不是夺去差遣,保留虚衔,是硬生生的一撸到底,从此以后,这八人和“官”字就再也没有一丁半点关系了,就是平头老百姓一个,而且此次罢官后,将永不录用。

此举传开,京中百官顿时哗然,与这八人有些沾连的官员纷纷上书,驳斥章惇这种专横独断的行为,希望刘太后收回成命。

刘太后将此类奏疏一率留中不发,开玩笑,你们都说这次地震是官家杀孽太重,引来天遣了,难不成帮着你们把官家轰下帝位?

上书辩驳的官员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第二天风波又起,章扒皮再次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殿中侍御使赵用,集紧院校理范嘉,尚书省吏房知事马敬仁,这三人紧随昨天八人之后,被一撸到底。

朝中这么多事,你们拖沓不办,把精力都花到捣乱上去了,留着你们不但没用,只会更乱,既然如此,不如一撸到底。

章惇这番铁腕手段使出,朝中拖沓之风立即改观,各部官员走路脚下生风,再不敢敷衍塞责。

同时章惇让太学正周邦彦等人撰文驳斥天变之说,朝廷邸报也大肆宣传,各处城门贴出告示,细数赵捷登基以来的功绩:从平定西夏到讨灭交趾,从治河到减税,再到各地民生发展的情况,一一列举,用铁一样的事实,驳斥那些抵毁赵捷的谣言。

这些宣传起到了不少的作用,民心有所安定,但要让百姓相信这场大地震不是灾难的开始,不是天变的预兆,还需要时间,而且主要还是要看朝廷有没有作为,对灾民安置,灾后重建这些工作完成得怎么样,灾区安定了,所有的谣言就不攻自破。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杨逸能迅速平定蒙奇甲之乱才行,现在只能寄望于杨逸了。

而此刻的杨逸,正带着四千人马向石岭关急进,如雷的铁蹄卷起雪屑如尘,漫漫卷腾。

在孟庆第六将猛攻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