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瞧你满怀心事的样子,怎么样?对夺魁没信心了吗?”
“不是……”李湘弦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她很想把杨逸放下,甚至强迫自己不去想前夜他与那美丽的少女在帐幕中含笑对望的一幕。
“走吧!时间到了,今夜能不能腰缠十万贯,就看湘弦你的了!赢了钱我替你赎身怎么样?”
“你真愿意替我……异香院不会这么快让奴家赎身的!”
杨逸没有揭穿她的借口,淡淡一笑,没再说这事,俩人一起走下楼来,汇合大家往惠民河而去。
河上十条花船参差排开,夕阳照水,晚霞如幻影在西天热烈地燃烧着,杨逸站在船头,望着舞台下早已挤满的人潮,由衷地感叹东京百姓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热情丝毫不亚于西天热烈燃烧的霞光。
旁边便是丽春院的花船,尹焞与几个书生坐在船头饮酒,意态看上去很悠闲,紫荷姑娘领先李湘弦很多,多少能给尹焞增加些底气吧。
杨逸隔船问道:“尹兄,洛才子的伤怎么样?好点没有?”
尹焞放下酒杯,看向杨逸的眼神有些复杂,包括洛凡在内都不知道是杨逸推他的,只知道是杨逸救了他。
“郎中说应该没事了,调养一两个月便好!我代洛兄谢谢你!”
“那倒不必,你也看到了,对于我来说那不过举手之劳而已,若真想谢我,等下万一尹兄输了的话,别赖账就行了!”
“彼此,彼此,咱们走着瞧!”
等到夕阳沉没在西边的山岚中,舞台四周琉璃灯一盏盏被点亮,同时也把台下二三十万观众的心点亮了!
整个东京城为了烘托这场决赛,到处是灯笼高挂,街上人流如织,纷纷谈论着今夜的决赛,无数的人跟着下注,赌今夜的四大行首到底落入谁家,而无论如何,杨逸与尹焞的这场豪赌始终是最引人注目的。
现在紫荷姑娘自然更被人看好,呼声高了许多,杨逸想在劣势中求胜,今夜就必须拿出震撼人心的节目来,杨逸一直表现很淡定,即便是见到林可儿时也一样。
船中李湘弦正在仔细的上妆,杨逸也进去帮她细细的检查了一遍,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而此时舞台上,李格非已站了出来,高声宣布道:“今夜十名进入决赛的姑娘上场的次序以抽签而定,巧的是抽到首签的依然是抱月楼的赵文姬姑娘,而第二名是潇湘院的忆君姑娘……”
按照抽签结果,丽春院的紫荷排在第三位,而李湘弦排在第五,杨逸也让人取些酒来,与覃子桂在船头对酌,与尹焞他们只隔着几尺的水面,两伙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台上赵文姬的精彩表演。
杨逸悠然自得的样子,让尹焞心里又开始没底起来,到紫荷姑娘上场时,尹焞便有些坐不住了,紫荷姑娘唱的是尹焞创作的《江城子》,配以琴声舞蹈。
灯光月影洒在舞台上,姿颜胜绝的紫荷漫舞而歌,她跳的越人舞带有浓浓的江南风情,彩色的水袖绵绵的伸展开来,象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
清润甜美的歌声仿佛把人带着了江南的杏花春雨之中,小桥上的油纸伞,画船划过平静如镜的湖面,风荷菱角随波澹澹荡荡,这一切,都能让人在紫荷姑娘的歌舞中浮现脑海,非常唯美的画面!
等紫荷姑娘表演完,台下响起如雷的喝彩声,花绸漫天飞舞,在月光下如天花乱坠、云彩飞翔,场面热烈得几乎失去了控制!
无数的少年郎大喊着紫荷的名字,目光尽是迷恋痴情!不夸张的说,若是此时能一亲紫荷姑娘的芳泽,然后就去死,估计有无数少年郎愿意这么做。
紫荷姑娘答谢完观众走下来时,尹焞一众人纷纷迎上去,神情激动,大声赞叹不已,尹焞不免有些得意的望向杨逸,见他仍是一脸淡然,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起来:到这时了,你还装,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杨壮士,要不让李湘弦别上台算了,胜负已一目了然,还是少丢人现眼的好啊!”对船上的书生又开始嘲笑起杨逸来,那位紫荷姑娘也盈盈的瞟了杨逸一眼,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杨逸连话也懒得回一句,依然与覃子桂悠然对酌,反而让尹焞等人大觉无趣!
等李格非宣布轮到李湘弦上场时,台上的灯光依次灭去,换上了两盏大灯,大灯用牛皮纸罩着,两道光柱射在舞台中间,除此之外,四周变得昏暗起来,一明一暗的对比,给人很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一举措,先就让台下无数的观众窃窃私语起来,不知道这特别的布置是何意。
直到一串疏淡的古琴声响起,台下才肃静下来,这时,在疏疏落落的琴声中,一串大雁的鸣叫声仿佛从天边传来,一声声的越来越近,台下许多人忍不住抬头望向天空,但天空中除了依稀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接着大雁仿佛降落到了台上,听那声音就象是两只大雁在舞台上嬉戏着,过了一会突然传出猎人收网的声音,接着是大雁翅膀拍打在地上,鸣叫声也变得凄惨起来,台下的观众脑海间不觉浮现出猎人捕雁,大雁在网中垂死挣扎的情景来。
就在观众听得入迷时,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声从舞台的暗影里缓缓传出:余曾遇一捕雁者,听他说起,有次曾捕得一雁,杀之,而另一雁脱网,见伴侣被杀,盘旋空中悲鸣不去,最后竟投地而死,捕雁者心生不忍,将此二雁葬于汾水之边,余闻之,感慨万分,作《雁丘词》以记之。
舞台上除是偶尔传来一声大雁悲鸣,还看不到一个人,然而台下的观众听了这个凄美的故事,许多人已经热泪盈眶,叹息不已!
这时李湘弦着一身无袖的长裙,现身在舞台中央的光柱中,她那身长裙画满了鸟儿的羽翼,发髻上也插着雁翎,仿佛一只雁儿!
这时随着哀伤动听,直入肺腑的琴声,李湘弦双臂在灯柱下张开如大雁的翅膀,轻轻扇动起来。
她用大雁的身姿,旋转,或快或慢,或柔或刚的摆臂,此刻,她的眼神,他的舞姿都带出无比的美感,美得哀伤而绝望;
也许美丽也很无奈,哀伤似无尽,凄美让人心碎。
命运总是无凭,她那忽慢忽快的舞姿,充满了对命运不顾一切的挣扎和祈求,悲怆的眼神,演绎出了一幅最为心碎凄美的画卷,是对爱的离去,伤的无尽,还是痛的无边,让人无尽的遐想……。
而此时,在凄婉的琴声中,那个充满磁性的男音再次缓缓响起,他每低诵一句,李湘弦便一边起舞一边跟着凄然而歌: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曲尽之时,李湘弦如一只投地而死的孤雁,萎靡在舞台上,而天空中,又依稀传来几串大雁的鸣叫声,还有羽翼扇动时发出的风声,渐去渐远,最终如消失在天际的天籁之音……
台下悄然无声,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淌满了泪水,包括前夜扬言杨逸骗不到她眼泪的苏家小娘子,此刻也已经是泣不成声,凄凄切切的样子!
台下的哭泣声越来越大,有些人竟边大声吟诵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边嚎啕大哭,黑压压的观众,除了吟诵声与哭泣声,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人们久久地沉浸在这一出凄美感人的画卷当中。
直到台上的琉璃灯再次全部亮了起来,李湘弦抹着眼泪起身答谢,台下的观众才回过神来。
转瞬之间,观众带着泪水报以了铺天盖地的喝彩声,绵绵不绝,如风暴卷起的浪潮声,一浪接着一浪,让人耳鼓生痛,人们争涌过来,无数的花绸当空飞舞,如春天里万花怒放,灿若银河中的星辰。
许多人送出五十朵,感觉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与大赛的组织者争吵起来,非要多卖一些来赠与李湘弦,还好今天王城兵马司多派来了两千兵丁,否则场面非要再次失控、而造成新一轮的践踏事件不可。
李湘弦这次的表演,虽然观众只看到了灯柱下的李湘弦一人,但事实上有四人参与,其中包括杨逸在内,吟诵《雁丘词》的就是他,还有一个琴师,外加一个擅长口技的人,那些大雁的鸣叫声、羽翼声、投地而死的哀鸣声等等,就是靠他的口技完成的。
直到下台时,李湘弦的眼泪还一直收不住,瞧她被自己的演绎感动得唏哩哗啦的样子,杨逸不禁失声而笑!
“杨郎,你少笑奴家,谁让你作出这么感人的词作,设计出这么感人的舞蹈来的!”
“呵呵,是湘弦你表演得好!”
接下来上台表演的几位姑娘不免吃亏些,李湘弦的一出生死恋感动了整个东京城,人们还没有完全从那凄美的意境中摆脱出来,她们接着上台表演,被映衬得黯然失色。
最后结果出来了,李湘弦毫无疑问赢得了花魁美誉,赵文姬、紫荷、还有寻芳楼的阮三娘同列四大行首!
直到比赛结束,人们久久舍不得散去,围在台下放声谈论着这一届的花魁大赛,而带给他们无比感动的李湘弦,人们自发的送了她一个雁儿姑娘的别称!
她那雁儿投地殉情的形象已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而那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雁丘词》,立即就传遍了东京城,成为无上的经典之一。
对面船上的尹焞此刻已是面若死灰,十万贯啊!整整十万贯啊!
尹家虽然世代高官,但也没达到把十万贯视为小菜一碟的地步!
第一卷第040章科场案发
从第二天起,东京城到处在传诵着那首《雁丘词》,那些痴男怨女每提起李湘弦的表演,依然是热泪盈眶,感慨连连!有些人甚至打听起那对大雁所葬之处来,打算跑到汾水去拜祭一翻。
一夜之间,杨逸在京城的名声达到了巅峰,不但因为这首《雁丘词》,同时还因为他是十万贯豪赌的大赢家,名利双收这个词用在杨逸身上,此刻再贴切不过了。
尹焞一时自然拿不出十万贯来,东凑西借得到二万贯给杨逸,算是付了第一批款,这事早已弄得满城皆知,尹焞赖是赖不掉的,这年头读书人爱名甚于爱命,尹焞也不例外,给杨逸打了张欠条,灰溜溜的回家筹钱去了,至于他什么时候能筹到,杨逸现在顾不得去管他了,因为两场危机急待他去面对。
一方面是来自弥勒教的,从花魁大赛第一夜的暗杀,再想起前两天见到林可儿眼中那抹一闪而逝的寒光,杨逸心中也萌生了浓浓的杀机。
想确定是林可儿,这个用一个简单的排除法就能得到答案。
当时紫荷领先李湘弦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尹焞一个书生雇凶杀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朱光庭更不可能,在杨逸想来,朱光庭现在忙着应付朝中的风浪都忙不过来,根本没闲心思来对付自己,就是要对付自己,这些在朝中玩惯了政治阴谋的人,也绝对不屑于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谁若向他们献上这样的主意,估计他们也会觉得是对自己智商的一种污辱。
弥勒教确实不好惹,杀机重重啊!
要动林可儿,在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想弄死她不难,但关键是如何才能不打草惊蛇,同时,立即弄死林可儿的话,她这条线很可能就断了,这人是弥勒教中护法,被派到京城来执行什么重大任务,知道的秘密一定不少,就这么弄死了太可惜!
这几天杨逸一直在就此事作着布置!
让他没想到的是,另一场危机来得更突然,恩科考试经过考官的努力,终于阅卷完了!
此时的科举考试是要实行‘锁院’制度的,也就是说各个考官从临时被任命为知贡举起,就被锁在‘贡院’,不得与外界接触,直到阅卷完毕,才能‘开院’放榜!
这个过程‘贡院’中发生什么,外间是无从知道的,而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就出乎赵煦的预料!
这次科举试题已经越过了旧党的承受底线,所以他们绝不能退让,在贡院之中,李清臣虽然据理力争,但站在新党一边的只有他一个人,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上榜的竟然百分之八十是支持旧党的考生,他们对新政作了猛烈的评击,就是这些人,竟然把一甲二甲的榜单都占满了,而杨逸是唯一一个进入二甲的‘新党信徒’!
赵煦听到这个结果后,气得吐血,他是真的吐血了,把随侍有太监宫女吓得魂飞魄散,皇帝的身体状况向来就是绝密之秘,为了防止消息走露,知情者往往没什么好下场,然而赵煦将嘴边的血渍一抹,全然不顾这些,昂然的上朝去了!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早等着他,参拜大礼行过后,赵煦那瘦弱的身驱坐在那宽大的御座上,肩背却挺直如松,目光烔烔地望着满朝大臣,不言不动。
他还没有发难,御使邓中铭就先出班奏道:“陛下,臣弹劾礼部尚书李清臣枉顾朝廷律令,徇私枉法;据臣所查,此次加参恩科的考生之中,有一名来自杭州的考生叫杨逸,此人原叫李逸。
李清臣长子李乐然在杭州仁和任县丞其间,曾养有一外室杨氏,而李逸正是李乐然与外室杨氏所生,因此,作为此次主考官的李清臣与考生杨逸实为祖孙!
令人惊诧的是,科举前李逸突然改名杨逸,这分明是李清臣祖孙俩串通一气,让李逸更名以欺瞒朝廷,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陛下,科举乃是朝廷论才大典,李清臣利用职务之便,将科举视同儿戏,行此不法之事,若不严惩,朝廷纲纪不存,且天下悠悠之口难堵,因此,臣认为当按朝廷律法,立即革去李清臣一切官职,交由大理寺查审!”
邓中铭话声一落,殿中百官顿时哗然,邓中铭言之凿凿,而且一查便知事情真假,应该不会拿这等事来胡说,但就算许多旧党大臣,出于对李清臣性格的了解,心里也不相信他是真的串通自己孙子行此徇私之事的!
然内情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新旧两党之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关口,这时候只要坐实李清臣与杨逸是祖孙便足够了!在科举考试中,朝廷有明文规定,只要考官与考生沾亲带故的,必须到朝廷另开的试场考试,避开这层亲属关系。
而现在只要坐实李清臣与杨逸是祖孙,这就能治李清臣的大罪,李清臣现在算是新党二号人物,此人一去,这将是对新党巨大的打击,甚至能动摇赵煦对元丰党人的信任。
因此,声讨李清臣的声音立即充斥着整个大殿,人人脸上都是激愤万分的样子,仿佛不治李清臣大罪国将不国,天下就要大乱一般。
刚刚出‘贡院’(武成王庙),第一天来上朝的李清臣心里也是惊愕万分,他也隐约听说过自己长子在杭州为官时曾养有外室,但这些年他一直贬谪在外,为了不连累家人,他与魏县的家人连书信来往都极少,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有个孙子在杭州!
李清臣是高傲的,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他自持立身清正,甚至不屑去争辩,脸上更没有多少波动,任由满朝元祐党人高声叫嚷,他就象一只立于鸡群的鹤,孤独但绝不失掉自己高傲的本性!
赵煦也任由满朝元祐党人叫嚷着,脸上也是一片平静,就象九年来那般平静!
赵煦心里明白,下面这些人要打击不是那个考生杨逸,甚至也不是李清臣,他们真正要打击的是自己,他们千方百计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改变心中的意志罢了!
以前赵煦显得平静,元祐党人觉得很自然,但现在,赵煦每次超乎寻常的平静都让元祐党人心底阵阵发毛,朝堂上的叫嚷声渐渐地小了下来。
到此时赵煦才向李清臣沉声问道:“李尚书,考生杨逸是否真是你的孙儿?”
李清臣执笏出班奏道:“禀陛下,杨逸是否是臣的孙子,臣对此一无所知,至于邓御使告臣串通杨逸行徇私舞弊之事,臣只能说绝无此事,但请陛下明察!”
“荒谬!杨逸是不是你的孙子,你还能不知道?李清臣,事实具在,容不得你抵赖,陛下,朝廷自有律法在,考官与考生有亲属关系者,必须回避,李清臣身为主考官,视朝廷律法如无物,陛下,此等奸佞若不严惩,巩天下泱泱!万千百姓怨气难平!”
右谏议大夫朱光庭再也忍不住,开始跳出来大声驳斥李清臣,同时还对吕大防等人施以眼色,希望这些重臣一齐站出来向赵煦施压,尽快将此事定案下来。
还没等吕大防等人站出来,赵煦就淡淡地问道:“朕说过不加以严惩了吗?然李清臣乃一部尚书,若只凭邓中铭一翻说词就治以大罪,各位不觉得太草率了吗?”
朱光庭也没指望这样就能治李清臣的大罪,一听赵煦口气松动,立即接口道:“陛下圣明,便请陛下将李清臣与杨逸交由大理寺,查清此事来龙去脉,也好尽快还天下考生一个公道。”
赵煦扫了朱光庭一眼,突然喊道:“刑部尚书苏颂何在?”
赵煦喊完,一个须发斑白,但精神健朗的老臣出班答道:“臣,刑部尚书苏颂,聆听陛下圣喻”
“李清臣一案就交由你刑部来审查,苏尚书务必亲力亲为,尽快把案情查清。”
“臣遵旨!”
赵煦这一着出乎朱光庭等人的意料之外,正想据理力争,赵煦接着做出了一个令全天下结舌堂皇的决定!
他下旨此次科举考试作废,择日重开恩科,所有考生到时重新考过!而考官也全部换人,虽然考官人选一时没有定下来,但赵煦这么大费周章,傻子也知道他要干嘛了!到时考官人选怕是大部分由丰元党人出任了!
真个是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啊!
赵煦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这次的考题就象是他的施政纲领,结果录取的考生全是攻击新政的,这让他情何以堪?让他如何施政?让他如何面对天下人?
若不如此,赵照将成为全天下人、成为千秋万代的笑柄!
第一卷第041章阴雨、雷霆
这日天空阴霾密布,不久就下起雨来,天边偶尔有划有一道闪电,惊雷炸地,震人心魄!
广福坊位于东京城的东北角,临近封丘门,一辆豪华的马车冒雨从广福坊驶了出来,直往甘泉坊的上清观驰去!
车中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相貌端庄秀丽,她就是当今皇后的亲姊姊孟月娥,怀中抱着一个三岁大的孩子,看着孩子虚弱的病容,她脸上忧色比天空的阴霾还要浓郁。
一边坐着听宣夫人燕氏,她四十多岁,原来只是个市井妇人,因孟皇后一下子成了京中贵妇,身上衣着华丽,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见到孟月娥一脸忧色,燕氏安慰道:“月娥,您不要着急,胡御医治不好璋儿的病,不等于没人能治,上清宫的法端女冠,常常以符录给人治医,经她救治的病人无不康复,人称女神仙呢!你就不用太担心了!”
孟月娥自小习得医术,妹妹入宫前她就嫁给了户部的一个小吏,曾在广福坊开有一间惠和药铺,专为妇人与小儿看病,后来妹妹做了皇后,已不需要以药铺补贴家用,这才关掉!
这些天她翻遍医书,给自己的孩子开方抓药,却不见丝毫起色,无奈之下她又把孩子带着告老的胡御医那里去诊治,可用胡御医的药已经三天的,孩子的病情还是起色不大,孟月娥就这么个儿子,怎能不急?
听宣夫人燕氏正在发愁怎么让法端取得孟月娥我信任呢,一听此事,顿时找上门来,将法端夸得神仙下凡一般神奇。
若是平时孟月娥未必会信这些,然关己则乱,儿子的病自己和胡御医都没办法,听了燕氏这么夸法端,加上孟月娥也听说祝由术在治病救人方面确实有一些独到之处,怀着试试看的心里,这才同意把儿子带到上清观去找法端医治。
由于下雨,今天上清观里香客不多,静静寂寂,透过浓浓的雨幕,可见回廊尽头处的凉亭中,林可儿一身丫环打扮,看样子正在虔诚的聆听法端的点化!
但此刻法端轻声说的却是:“咱们在京中人手不多,进展慢些教主应该能理解的,这等大事,若急于求成,反而引人起疑!”
林可儿也知道法端说的有理,京城不比他处,是官府控制力最强的地方,若在京城大力发展教众,官府很快就会察觉,所以弥勒教在京城只安排了少量精干的人手,如此一来是避开官府的耳目了,但也造成了京中人力严重不足,使得许多事进展缓慢。
“但教主的命令已下,你有胆去违背教主的命令吗?此翻若是不再能取得孟月娥的信任,教主怪罪下来,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道闪电轰然炸下,天空中仿佛被劈开一道大口子,电光照在法端的脸上,看上去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想起教中严酷的惩罚,法端也不禁脊背生寒,轻颤着说道:“属下明白了,既然这事才是重中之重,林护法此时再去对付那杨逸,一个不好怕是要节外生枝啊!”
林可儿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说道:“这事你少管,上次让他侥幸逃得一命,至多两天,我非要他死不可,李湘弦知道咱们不少的秘密,她已经对杨逸动了真情,此人不除,万一李湘弦向他透露些什么,对咱们终究是个大威胁!此人非除不可!”
又一道闪电炸下,照在林可儿的脸上,刹那间那张脸变得异常的狰狞。
法端听了心里有些不以为然,李湘弦自己以及她的家人几乎都在弥勒教掌控之中,她敢为一个书生背叛弥勒教?法端清楚林可儿这人忌恨心极强,教中地位又在自己之上,所以她没敢再说什么。
唐朝以前,六部九寺的官衙大部设在皇城内,而到了宋朝,由于皇城比较小,六部官衙不得不罗列于皇城正门外的御街两侧,这种规划却开启了明清时期北京皇城南“千步廊”两侧安排中央六部衙署的先河。
这次涉及到杨逸科场作弊的案子,就在御街边的刑部开审;本来,李清臣现在是一部尚书,涉及到这种级别官员的案子,一般是由大理寺来审查,赵煦这回没有让大理寺插手,而让刑部来审,原因很简单:这些年来苏颂是朝中唯一一个没有卷入新旧党争的高官。
当时朱光廷等人立即就要反对,赵煦接着就抛出了重开恩科的决定,这个石破天惊的决定砸出来,瞬间打乱了朱光庭等人的阵脚,赵煦这等于是在向满朝元祐党人宣布,即便你们扳倒了李清臣,我施行新法的意志也绝不会动摇!
杨逸被带到刑部大堂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两班衙役肃然而站,气氛肃穆,堂上坐着一个七十出头的官员,身着绛紫官服,腰缠玉带,看上去精神非常镌烁。
堂上坐的正是刑部尚书苏颂,而他下首左边还坐着御使邓中铭,邓中铭是此案的揭发人,此刻相当于检控官。
苏颂静静打量了杨逸一翻,不觉点了点头,才一拍惊堂木问道:“堂下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杨逸躬身施了一礼答道:“学生杭州考生杨逸,拜见大人,敢问大人将学生传到刑部大堂所为何事?”
杨逸的名字苏颂早有耳闻,坊间倒处在传唱那曲《雁丘词》,岂有不闻之理,不想他来到刑部大堂不但不慌,还反问起自己来了。
苏颂轻咳一声接着问道:“杨逸!你可知罪?”
“晚生不知罪从何来?”
“本官来问你,令尊可是姓李讳乐然?魏县人氏?”
“大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不回答吗?”
“这与本案有关,容不得你不答!”
“回大人,学生从小就没见过父亲!乃由家母一人含辛茹苦挂扯大,因此学生只知有家母一个亲人,至于父亲,确实听家母提过他姓李讳乐然,但现在学生已经改回母姓,自立门户,与之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苏颂听了眉头一皱,对杨逸的印象顿时大打折扣,百善孝为先,一个连父亲都不认的人,再有才也为人所不耻。苏颂还没说话,堂下已经传来一声冷哼,李清臣一脸愠怒的从堂侧走出来,冷冷地盯着杨逸。
杨逸一脸淡然,躬身向他施了一礼,一言不发。
李清臣向堂上的苏颂施礼道:“苏尚书,可否容本官问这孽障几句话,若证实这孽障确系本官孙子,不劳苏大人再审,本官愿自领其罪!”
“李尚书请便!”苏颂对李清臣的节义操守很感佩,因此李清臣虽然是以被告的身份上堂,苏颂却没有为难他。
杨逸不傻,到此时也明白此案由来,他立即说道:“不劳李尚书动问,自去年学生改姓杨开始,学生与魏县李家就再没一点关系!”
李清臣听了须发具张,大声喝斥道:“你这不孝的孽障!如此有悖伦常的话你竟敢在刑部大堂大言不惭,老夫今天就先打死你这孽障,再去向陛下领罪!”
杨逸的模样依稀有几分他年轻时的影子,加上长子原来在杭州养有外室的传闻,更重要的是心中那缕说不清,却确实存在的血脉相连的感觉,李清臣已经相信杨逸就是他孙子了,正因如此,他才更加暴怒!
“李尚书,百姓家养头牛还会每天照料一下,我母子在杭州这十多年,受尽别人的白眼,有谁问过我们的死活了?你李尚书听说过世间有我这样一号人吗?你李家家谱之中有过我的名字吗?
这也就罢了!家母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身为人子,我不惜以生命去捍卫她的尊严,谁若辱及她,就是我杨逸的敌人!您去问问你那长孙李开智,去年到了杭州都说了些什么?李尚书,你没资格说我不孝,有资格这么说我的,只有我母亲一个人,但她从来没这么说过。”
李清臣沉默了,子不教,父之过,就算杨逸真的悖逆,也是无父教导的原因,何况从杨逸话中听来,自己长孙还欺上门去了!李清臣慨然一叹,对苏颂拱拱手说道:“苏尚书都听到了,本官已无话可说!理应如何治罪,就请苏尚书按朝廷律法办吧!”
“李尚书且慢!”杨逸说到这回头问苏颂道:“学生有礼了,敢问苏尚书!可是有人告学生与李尚书没有例行朝廷科举的亲属回避制度?”
“正是!”
“苏尚书,学生自去年五月,就正式改随母姓,自立门户,与魏县李家之间,已经没有什么亲属关系!况且,李尚书根本不是道学生是哪根葱,因此,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触犯朝廷的科举回避制度!”
“孽障!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你说没有关系便没有关系吗?”李清臣大怒!喝斥之声如堂外划过的电闪雷鸣!
第一卷第042章强悍的人生
皇帝以孝治国,百善以孝为先,孝字在这个时代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杨逸知道,无论如何自己绝不能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否则这一生走到哪里都将受人厌弃。
因此李清臣一喝斥完,他立即答道:“李尚书,您的夫人出身韩氏大族,将我母子视如草芥,去年五月,是您的夫人让您的长孙到杭州,正式宣布你们李家与我们母子再无一点关系,还出言污辱家母!家母一个弱女子,从小把我拉扯大不知历尽了多少辛酸,我杨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