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朝廷共计从河西、河套“征募”了二十多万青壮,投入浩大的治河工程,之所以说是“征募”,是因为这既带有强制性质,但又没让他们白干活,每人每天朝廷给钱二十文。
一天二十文在大宋是低了那么一点点,但别忘了他们是俘虏,没让他们白干大宋已经够仁义的了,而且西夏这些年民生困苦,原本他们在西夏给人干活,工钱还没这么高呢!
从西夏征募这二十多万青壮,除了治河确实需要劳力之外,也是为了这些新拓之土快速安定下来。
把青壮抽去后,即便有人想作乱,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与此同时,今年裁撤下来的厢军及其家属,也在继续迁往河套、河西,另外就是一些无地的百姓也一并迁去,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这得分两三年完成。
二十万党项青壮聚于黄河下游治河,这等于是在京畿附近放了一个火药桶,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叛乱,西军两万精骑、一万步兵,与京畿禁军互调驻地。
有几万西军精锐驻防京畿附近,这才能让朝廷放心一些。
大军行到中牟时,四万夏军俘虏被押往黄河,杨逸带着一万衣甲鲜亮的西军铁骑,押着李乾顺、梁太后等人进京献俘。
小皇帝赵捷率朝中百官。亲自迎出二十里,他才两岁,刚会说话不久。在内侍的指导下,用稚嫩的童音完成了赐酒犒赏等礼仪。
杨逸看着他龙袍玉带,一副小大人的乖巧模样。很是欣慰,真想上去抱抱这个长子,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只得收起这翻心思。
简洁的慰劳仪式过后,赵捷赐一万西军从万胜门入城,向京城百姓展示胜利之师的雄风,接受京城百姓的欢呼喝彩。
一万铁骑在杨逸的率领下,随着皇帝的龙辇。排着整齐的队列,昂着头,挺着胸,带着凛冽的西北雄风,徐徐进城。
道路两旁簇拥着无数的百姓,放眼望去,人山人海。连树丫、墙头上都爬满了人,争相目睹杨学士与西军的风采,到处是鼓乐声,到处是欢呼声。百姓们投向西军士卒的果子、彩带连绵不断,场面热烈非凡。
余娘子一家也在围观的百姓当中。虎子他爹余九的腿经百草堂诊治之后,早已康复,正把虎子顶上肩上;
虎子手上拿着一个林檎,正虎头虎脑地张望着,余娘子站在丈夫身边,不时对儿子叮嘱道:“虎子,你可要看清了,一定要把果子投给杨学士……”
“娘,我知道了,娘亲您放心吧!”
余家三口对杨逸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不光是百草堂免费治好的余九的腿伤,更因为杨逸一系列的改革及军事开拓,让他一家子受益良多。
以前百姓承担的税赋很重,大宋沿用唐朝后期以来的两税制,分夏秋两次征收。三十税一,其税额本身并不很高,但在交纳农业税时,却沿用了前代的“支移”和“折变”等苛法,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所谓支移,就是官府借口军事急需,强迫北方百姓把秋税各物送到沿边城镇去缴纳,人畜盘费全须自备。
所谓折变,也是官府借口需要,命令农民改纳指定的物资或纳现钱。
另外还有附加税:丁口之赋和杂变之赋、进际税等等。
丁口之赋以身丁为主要对象征收,沿用了历代的人头税,不管有无土地,全需要交纳,杂变之赋内容很多,牛皮,盐,曲等税都在范围内。
进际税是以前占据两浙的吴越钱氏政权为免吞并,千方百计巴结中原政权,创出了进际税,以进贡之名虚增税额,向辖下农民征收税钱,每田十亩虚增六亩,桑地十亩虚增八亩,这项政策在北宋得以继承,也一直沿用。
此外,zhèngfǔ还在绢帛与粮食产地采取“和买”与“和籴”政策,起初,依照绢帛与粮食所出多寡,朝廷分别派员征购数量,并付出一些代价,但后来都是“官不给钱而白取之”。
再后来,又把白取的绢帛或粮米折成现钱而勒令民户交纳,“和买”与“和籴”变成了税户的经常负担。
两税之外还有头子钱,凡是和官府往来发生银钱出纳事物,按一定要加收头子钱,头子钱本来是一种手续贯,供征税官吏支用,也用于弥补仓耗,后来变为随田赋征收的额外税贯,
还有蚕盐钱,醋息钱,市例钱等等,
而且随着朝廷控制的纳税土地日益减少,到英宗以后,纳税土地仅占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三左右;
大部分耕地都被官僚,豪绅,吏胥及寺观地主所占有,而这些人却不用纳税,所有的赋税都压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
朝廷为了应对日渐增加的冗官、冗费、冗兵的开支,又不断增加税赋,使得下层百姓的日子异常艰苦。
经杨逸统一税赋、计亩征收之后,除了保留差役钱,其他一切杂税一概免去了,正税虽然从三十税一变成了二十税一,但普通百姓负担实际上却大大减轻了;
而且计亩征税之后,象余娘子一家由于没有土地,除了差役钱,将不再承担任何赋税。
而今年由于伐夏大胜,皇帝把差役钱也免去了,也就是说今年像余家这样的百姓可以欢欢喜喜的过个无税年了;
这使得他们打心底感激杨逸,下层百姓之家自发给杨逸立长生牌的不在少数。
杨逸策马走在军队前面,从衣饰上很好判断他的身份,投向他的鲜果有彩带也是最多。虎子看到他后,兴奋地说道:“爹,娘,杨学士来了,杨学士来了!”
“虎子,可要看准了再投。”
“孩儿知道了。”
等杨逸策马走到近前,虎子放声大喊道:“杨学士!杨学士!虎子送你个果子吃,你可要接好了,虎子都没舍得吃呢!”
这声音引来了旁边百姓阵阵的轰笑,杨逸也注意到了这个骑在大人肩上的小孩子;
只见他扬手投来一个林檎,杨逸顺手接住,咬了一口含笑说道:“很甜,多谢虎子了!愿你快长快大,将来像我身后这些将士一样,为朝廷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杨学士,虎子不要象他们,虎子要像杨学士一样。”
童言无忌!
附近的百姓顿时又是阵阵轰笑,杨学士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大宋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余九夫妇俩是既高兴又窘迫。
杨逸回头哈哈大笑道:“虎子啊,你不知道,有许多地方我不还如身后的将士呢,不过你要学我也不难,明天你来我家,我收你为徒如何?”
“真的吗?杨学士您可不许骗虎子!骗人是……”
狗狗两个字还说出来,余娘子连忙捂着儿子的嘴训道:“虎子可不许乱说。”
旁边的嘻笑声更加响亮了,杨逸再次大笑道:“咱们说好了,您若是不来,你就是狗狗,哈哈哈!”
余九夫妇惊喜交集,看着杨逸随着队伍远去,眼泪都流下来了!
旁边的百姓对这一家子无比的羡慕,这是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分啊!大家心里又暗暗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把儿子扛来呢,万一也能让杨学士收为弟子,那可就不得了啦!
李乾顺一干西夏君臣被带到太庙,朝廷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
之后是对三军将士,有功之臣大加封赏,杨逸除了金银财帛之外,迁为翰林院大学士。
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充皇帝顾问;
大宋前期,翰林学士无品秩,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官居正三品。
专司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的文书。
学士中资格最老的称翰林学士承旨,其下有翰林学士,知制诰。
其他官员入院而未授学士,称为‘直院学士’,如果学士缺员,由其它官员暂行院中文书,则称为‘学士院权直’或翰林权直。
元丰改制之后,宰相多从翰林学士中遴选。
换句话也就是说,杨逸出任翰林院大学士,相当于是宰相的后备人选了,若有宰相出缺,极有可能将由他接任。
除了翰林大学士一职外,刘太后正式下旨,让杨逸出任赵捷的老师,教皇帝读书;
赵捷现在已经两岁,是应该读书识字了,而刘太后这道懿旨百官都不感到意外,有传言说当初赵捷还没有出生,刘太后就曾求哲宗让杨逸出任自己孩子的老师过。
杨逸是状元出身,文武双全,年纪虽然轻些,但稳重老练,军功政绩有目共睹,由他现任皇帝的启蒙老师,大家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除杨逸之外,负责教皇帝读书的还有章惇和李清臣。
从这几个人选可在看出,这回皇帝的教育,新党是不容旧党插手了,当然,旧堂如今在朝中也没一个够分量的。
章楶攻下兴庆府,生擒李乾顺、梁太后,封资政殿大学士,越国公;
本来以章楶的军事才能和资历,由他出任枢密使最合适。
但他和章惇虽不是近亲,却是同宗,章惇现在是首相,若再让章楶出任枢密使恐怕朝野会有疑虑,因此只能暂时委曲一下章楶了。
第323章一叶秋声
池残荷在碧波轻轻摇曳着白云在高墙外自由自在的飘荡天空明净而淡远。
水边一树桂花开了细细的清香在秋风里飘送古香古色的飞檐斗拱间偶尔会有零落的花瓣飘过直飘到爬满古藤的假山那边去消失在疏疏落落的竹林间。
暖暖的秋阳洒进凉亭里杨逸穿着一身宽大的常服舒适地横躺在竹簟头枕着琴操的腿。
琴操前面摆着一张琴几她那细长的玉指轻拂慢挑空灵漫漠的歌声自她口中飘出: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杨逸从二月出征到八月凯旋西北强烈的日照把他的皮肤晒黑了许多。
琴操唱吧看着他晒黑的脸孔有些心疼那春葱般细嫩的玉指离开琴弦帮他轻柔着额头和两边的太阳穴。
杨逸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琴操倒是知心唱的这曲《采薇》合情合景合乎自己的心境。
他轻轻诵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琴操不说话。看着他的目光如水般温柔。
她穿着一袭紫色镶花的心罗衣发髻插着一支凤头玉钗眸光澹澹玉唇温润如泽随着手的动手身散发出一缕如兰似麝的幽香。
“琴儿加点力道。你这么轻柔我快睡着了。”
“杨郎要是困了就睡吧这几个月出征在外。杨郎恐怕都没睡个安稳觉吧。”琴操虽然这么说但还是顺从地加大了些力道。
她由于入山修行数年总是一副恬淡如菊的神态。眉宇间散发出来的那种美恍若一叶经霜的素红既动人而又淡远就像一首秋天的诗。
“琴儿在你身我总能感到了那种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悠的秋之韵把你娶回家让我感觉自己好象是玷污一片洁净的秋山碧水。”
“杨郎你不要这么说。这实在让妾身无地自容。此生能伴随杨郎左右乃是妾身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杨逸抬手轻轻掩住她的双唇阻止她说下去和湘弦她们相比琴操有一颗最自尊也最脆弱的心。
她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寂寞的城堡。窗扉只容一缕阳光透入而对这一缕阳光她又是那样的珍惜把它当作生命的全部。
“琴儿我在西北时看过一种树它长在沙漠之中。身姿并不挺拔但在那死神也畏惧的沙漠里这种树却顽强地生长着它那柔弱的身姿却蕴含着无与伦比的韧性给严酷的沙漠带来了生命之绿。”
“杨郎说的是胡杨吧?”
“呵呵没错胡杨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它象杨柳一样美丽却有着杨柳无法比拟的韧性。”
琴操听了若有所思美丽的眸子慢慢浮一层氤氲的雾气。
“谢谢杨郎!”琴操动情地弯下腰轻轻吻在他的额头。
亭外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桂花香满院。杨逸将头往挪了挪贴着她的小腹说道:“琴儿你碧儿姊这回总算怀身孕了你是不是也应该努力些。”
“妾身也想啊!”琴操复又帮他按摩着头部提起韩碧儿怀孕的事她不禁笑道:“杨郎不知道哩姊姊以前可不怎么信佛但自从有了身孕之后三天两头就去庙里烧香还回一尊玉观音供着妾身教她念金刚经虔诚得不得了!”
“呵呵真是的又一个临时抱佛脚的咱们杨家怎么净出这种人哈哈哈……”
“杨郎可别笑话姊姊姊姊此翻能达成心愿这般也可以理解。”
杨逸道:“你别帮着她说话家里已经有一座道观了我可不想再多一座小庙对了家里的道观不明明供着三清祖师吗碧儿又回一尊观音这不是舍近求远嘛!”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杨郎不会没听说过吧?”高兴之余琴操竟然也有几分幽默了。
“哈哈哈说得也是就林缥缈那假道士碧儿不信也不奇怪不过她就不怕观音和太老君为抢地盘打架?”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琴操感到这么拿神佛开玩笑殊为不妥不禁连诵佛号。
杨逸却突然想起李湘弦来心里感觉更加滑稽忍不住又放声笑道:“琴儿大概不知道吧除了佛道两家咱们家里还有一个光明神教前圣女呢若算清娘这个儒家女弟子咱们家真可谓是三流九教都全了乱七八糟乱七八糟啊!哈哈哈……”
这下琴操佛也念不成了反而扑到他怀里笑得浑身发软。
这时湘弦刚好引着杨家铁蛋衙内走过来见亭中俩人笑在一起不禁好奇地问道:“杨郎你们笑什么?”
杨逸还没作答铁蛋衙内见竹簟边的玻璃杯里倒有红色的葡萄酒小手一指就嚷嚷:“吃吃吃。”
他差不多两岁大了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也勉强能走几步路了。杨逸起身把他抱过来哄道:“儿啊乖叫一声爹爹就给你喝葡萄酒。”
“吃吃吃。”铁蛋衙内丝毫不领情眼里只有葡萄酒。
“反了你!”杨逸拿过玻璃杯将酒一饮而尽。
铁蛋衙内眼睁睁地看着。嘴角蠕着口水那小模样就快要哭了杨逸再次威胁利诱:“快叫爹爹叫了爹爹就给你吃。”
“吃吃吃……”铁蛋衙内指着竹簟边的酒瓶挣扎着要过去抢。
“我看你就知道吃!”杨逸气急败坏。就要揍一顿这不孝儿。
结果湘弦和琴操争着过来把人抢走了两个美人各自给了他一个白眼儿。
李湘弦嗔道:“杨郎你一去半年多。大郎对你难免有些陌生等过几天不就好了吗?”
“也行那就过几天再喝。琴儿你……”
杨逸正要拿过酒壶倒酒琴操却轻灵地将酒壶先抢了过去然后拿过自己的杯子倒了一点给铁蛋衙内柔声哄道:“来大郎乖就一点哦你还小不能多喝。”
那小子很快把酒喝完。然后又望着酒壶嘴里叫着:“娘娘……”
杨逸也知道儿子还不会叫二娘、三娘只会吐一个单音节。但他望着酒壶眼巴巴地叫娘的模样还是让杨逸想起了‘有nǎi就是娘’这个词来不禁又好笑又好气。
这下琴操为难了给他喝吧葡萄酒终究也是酒小孩子喝多了总是不好。不给他喝吧那小可怜的模样怪惹人疼的。
“大郎乖不能再喝了等下大妈妈要骂了!”湘弦也帮着劝起来所谓的大妈妈就是nǎinǎi的意思宋人管祖母叫妈妈或大妈妈。
杨逸不出声想看看她们最后会不会对那小子妥协家里女人多儿子长在女人手里杨逸一直担心被惯坏了!
没等湘弦和琴操妥协十三娘回来了她梳着宫危髻模样端庄而美丽进亭来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无所谓地说道:“两位妹妹别管了给他喝半杯都没事。”
嚯!挺豪气的嘛!
想起那次清娘说过十三娘背着杨氏给儿子喝葡萄酒的事杨逸不禁暗暗感叹这做娘的还真是……
杨逸突然想起抛秧的事连忙问道:“娘子杭州那边收成如何?”
十三娘轻巧地答道:“一点收成都没有。”
杨逸大为惊诧怎么会这样?
难不成在宋朝就不能抛秧了?
“娘子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十三娘见他眉头深锁人都站起来了这才嘻嘻地笑道:“官人你紧张什么?咱们家又不指望那点收成。”
一见十三娘那模样杨逸就知道她又出“妖魔”了杨逸一把搂过她的细腰捏着她的下巴狠狠地说道:“娘子竟敢欺骗为夫该当何罪啊?”
琴操和湘弦看着呢十三娘有些羞急:“官人妾身可没骗你你听我把话说完嘛!我只说家里没收成又没说地里没收成。”
“嗯?还不从实招来!”
“官人你先放开人家好好好我说!我说!是这样当初李叔让佃户学抛秧好说歹说佃户就是不相信秧苗刚抛进田里时乱七八糟东歪西倒佃户看不下去呼天抢地哭闹着要重插李叔只好跟他们说今年不收他们的租子而且若是田里没收成还负责他们一年的口粮。官人你瞧妾身没骗你吧?咱们家今年在杭州那边真没收成。”
杨逸笑得极为温柔体贴地说道:“那么问娘子佃户们收成如何呢?”
“每亩大概比往年多收一斗……。唔……唔……。。”
杨逸不等她说完便毫不客气地封住她的嘴巴十三娘挣扎不开俏脸鲜红欲滴。
湘弦和琴操很知机抱着杨家铁蛋衙内跑了。
十三娘纤纤玉指摸向他腰间立即被杨逸捉住而且招来了杨逸更加强烈的掠夺直吻得十三娘气喘吁吁杨逸这才放开她。
“哼官人你无赖妾身都已经说了你还……”
“问题是我答应过不惩罚你了吗?”
“你无赖!你无赖……”十三娘不依粉拳直往他身擂。
杨逸哈哈一笑揽着她的纤腰一起靠在亭边看残荷曳水叶秋声……
杨逸知道自己征战在外家里的女人又岂能不担心大概是几个月睡不安稳十三娘比以前更清瘦些了。
“外间到处在传说官人是冠军侯再世官人妾身不要你立多大的功劳妾身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回来。”
“官人我不是回来了吗?别担心了!”
“嗯。”
俩人寥寥数语便不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依偎着看墙外白云云外蓝天……
第324章燧发枪
大宋以前缺乏战马与契丹、党项人作战时极为被动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大宋对武器的研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冷兵器时代大宋的远程打击武器达到了巅峰。
宋初武器研制由三司胄案主管。到了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废甲胄案置军器监元丰改制后军器监正式置监、少监、丞、主簿等专官管理。
所属东西作坊与各州都作院掌造兵器、旗帜、戎帐、什物、依规定程式按兵校工匠制作精粗利钝以为赏罚。
也就是说大宋的武器研制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规范的阶段。
杨逸出征前拿了燧发枪、前装火炮两份图纸给军器监。他之前弄出来的手雷已证明有着巨大的威力这次他拿来这两份新的图纸军器监监正朱时增不敢怠慢组织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进行研制。
杨逸对此也极为重视虽然还处于休假期间还是特意跑了一趟军器监看看进展如何。
朱时增亲自陪他来到研制枪炮的作坊这里防守森严就算是院里的一般工匠也不能乱进。
直到进了枪炮作坊杨逸才问道:“朱大人燧发枪与火炮研制得怎么样了?”
朱时增答道:“杨学士放心本官组织了大量工匠进行研制开始并不顺利枪管极易炸膛后来经过工匠反复试验。加入了南安军附近大庾岭出产的一种重石很好地解决了枪管容易炸膛的问题。”
“重石?”杨逸很是疑惑没听过这名称啊。
“杨学士看这就是重石。”朱进增带他来到锻造作坊里拿出一块精钢似的物体给杨逸看。
杨逸接过仔细观察了一下不禁大喜他大致可以肯定。这块所谓的重石就是钨;
钨是稀有高溶点金属在常温状态下任何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对钨都不起作用。即便在高温时其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在后世钨是优质钢、硬质钢、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切削金属的刀片、钻头、超硬模具等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钨国。钨矿分布广产量大。
大宋的冶炼业极为发达钢铁产量非常大有庞大的冶炼行业作支撑工匠们找到钨矿这一点倒不奇怪。
而他们能想到用钨矿混合钢铁来打造枪管这倒大出杨逸的意料之外。
杨逸爱不释手地说道:“朱大人这重石可是好东西一定要加大开采力度。”
朱时增呵呵地笑道:“不劳杨学士费自从工匠发现加入重石可增加钢铁硬度和韧性后本官已经奏朝廷。加大了开采力度虽然重石冶炼困难但保证军器监用量应该不成问题。”
“好好好!”
杨逸连道了三声好游目四顾巨大的作坊里热火朝天。治炼炉里散发着浓烈的煤炭味工匠们光着膀子轮着大锤子煅打钢铁发出阵阵的乒乓声而各个流程井然有序枪管打造好之后交到下一个工序进行拉膛线。
膛线的作用是让子弹可以旋转。提高子弹的shè程、稳定性、穿透力。
开膛线其实不算难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
工匠们按杨逸所述制作了一种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床早期的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是采用这种手动木质机械以钩刀拉削方法自己制作膛线的。
这种钩刀拉削方法是把钩状的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
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一点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拉一条阴膛线要拉削几十次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枪管的膛线制作好之后再到下一个工序进得各构件的组装最终形成一支燧发枪。
杨逸拿着一支组装完成后的燧发枪看得心花怒放在手掂了掂整枪重八斤左右枪管长两尺多口径大概17毫米这样。
“子弹呢?子弹制作得如何?”杨逸已经忍不住要开几枪试试了。
“杨学士随我来!”朱进增在前面引路把他带到专门制作子弹的作坊。
就算没有燧发枪目前大宋的武器也领先全世界因此燧发枪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杨逸自然是让他们研制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枪弹。
滑膛枪的不要!
要造就造线膛枪。
子弹要研制自然也是研制前装弹中最好的米尼弹。
杨逸对枪械熟悉无比后膛击针枪shè速更快威力更大他不是不想搞但后膛枪有一个关键的技术现在不没有突破那就是雷汞有雷汞才能做火帽。
雷汞的制作方法杨逸大到也懂就是将汞溶在硝酸中生成硝酸汞在有过量硝酸存在下与乙醇作用而生成雷汞。
问题是硝酸和乙醇在后世可以直接弄到但在大宋要弄出这两样东西却又不简单了他也只能把方法告诉军器监让工匠们慢慢去试验什么时候能弄出来鬼才知道。
因此他现在只能制作前装燧发枪采用米尼弹。
这两样是前装步枪的极致有这样的武器大宋已经足够横扫全世界了。
米尼弹是一种圆头柱壳铅弹这种子弹比步枪口径略小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大大提高了shè速解决了前装步枪装弹时由于子弹过大导致塞不进枪管、或堵塞枪管的难道。
米尼弹弹体周围在螺纹以配合膛线子弹底部有一个圆锥形的空洞用一个木塞堵住洞底;
hè击时火药气体冲击木塞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子弹底部迅速膨胀紧贴膛线封闭弹头与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
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提高子弹的shè程和精准度。
原来的历史米尼弹出现之前。滑膛枪是实用的武器而线膛枪只是一种实验性武器线膛枪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刻有膛线前装子弹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威力大打折扣。
为了取得良好的闭气性线膛枪子弹往往做的口径与枪口径持平或略大因此装弹时极其费劲;
往往需要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结果这往往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
有了米尼弹这一切都不再成问题。
杨逸看了看。工匠们制作米尼弹头的方法是注好钢模钢模分下两片每个钢模有一排计二十个弹头模孔铅本身就比较软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更软。可以直接压入弹模中做成弹头的模样掀起钢模片取出成形的子弹然后再用人工加装弹头底部的木塞。
这样制作虽然繁琐一些但在手工制作的时代。这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杨逸拿了十发制作好的子弹和朱时增以及主管枪炮作坊的工匠来到试验场他亲自撕破纸壳装药、装弹用推弹杆压实。
米尼弹比枪膛略小但塞入枪膛时要有一种凝滞感才行若是因制作不规模导致弹头塞入枪膛时过松就需要再把纸壳塞入压实防止子弹在瞄准时掉出来。
好在军器监聚集了大宋最好的工匠杨逸压入弹头时感觉不松也不紧刚才这就无须再压纸壳了。
试验场五百步、六百步、七百步各置有一个木靶杨逸先试五百步的木靶;
瞄准。
扣引扳机。
夹有燧古的击锤重重地打在火门边;
呯!
枪口冒出一股硝烟的同时远处的木靶传来轻微的撞击声!
再来杨逸连放了三枪分别命中远近不同的三个木靶而时间大概还不到一分钟。
也就是说这种燧发枪shè速至少可以达到每分钟分四发对此杨逸已经非常满意了。
以这样的shè速再加三段shè击法完全可以形成一道不止息的火力网这将成为骑兵的恶梦。
朱时增见他操作起枪械来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不禁有些奇怪但想想连图纸都是给提供的也就释然了。
“走!去看看shè击效果怎么样?”
杨逸不管朱时增想些什么率先向木靶奔去。
五百步那块木靶被完全shè穿六百步的木靶子弹钳入一半七百步的木靶只留下一个不深的弹痕子弹连镶入木靶都做不到。
大宋的一步大至相当于一点五米左右也就是说军器监研制出来的这种燧发枪有效杀伤shè程大概在七百五十米到八百之间!
够了!
大宋和各项技术其实不比明朝差明朝能造出火枪来现在大宋的工匠在自己的指点下造出燧发枪这不奇怪。
但尽管杨逸早有心里准备真正试验了燧发枪的威力后他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有了这样的利器再凶狠的骑兵都只有挨宰的份。
朱时增他们倒是显得很淡定离第一支燧发枪造出来已经两个月了他们早就试过威力现在自然不再激动了。
“对了朱大人现在军器临一天能制造多少枪弹?”杨逸突然问道。
问到产量朱时增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杨大人现在军器监一天大概能制造三十支枪两万颗子弹若是加大投入产量应该还能提高不少。”
杨逸又问道:“每支枪制造成本算出来了吗?”
“大概在一百二十贯左右。”
第325章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支燧发枪制作成本要一百二十贯。
这个成本还是有些高了杨逸微微皱了皱眉不过想想现在工匠还不算熟练等制造工艺慢慢成熟后成本应该能降下一些;
另外就是有了燧发枪之后其它武器的制作可以逐步停止了这又可以省下大笔的开支。同时大宋的军队还可以裁撤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