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不抑商,而且大力鼓励工商,王韶刚收复熙河之地时,朝廷也是曾大力鼓励商人前往河湟经商,并给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

此次朝廷的告示一出,更是举国轰动,前往西域的商队络绎于途,一派繁忙景象

朝堂上更没闲着,政事堂会议连日招开着,无不是为了商讨如何治理河西。

蔡京最为着急,征伐河西之时,朝廷就定下政策,将会对河西的异族大户进行一翻清洗,以清除他们盘根错节的势力;

这种清净必定给朝廷带来海量的收入,至于会不会因此让河西变得凋敝,完全不用担这份心,你看看绵延不绝前往西域的商队就知道,河西只会比以前更加繁荣,而不用担心因清洗让河西民生凋零。

这一天的政事堂会议上,蔡京朗声说道:“随着凉州、甘州、肃州相继收复,余下的瓜沙二州已成孤军,如陷死地,收复也只是迟早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朝廷现在应该立即着手派遣官员,接手治理河西,统计战利物品,管理河西畜牧,设置榷场,征收商税!”

章敦点点头说道:“河西以畜牧为主,我朝自立国以来,就缺少战马,如今收复河西,应尽快在河西设置群牧司,管理河再畜牧事宜!”

苏颂说道:“河西收归之后,要想长治久安,朝廷有必要迁民实边才行,农耕、畜牧一同兴盛起来后,便可边养以边,减少从内地转运粮草之损耗。”

李清臣接着说道:“朝廷既然决定用夏军俘虏治河,便应尽快着手连同其家属的一起内迁,一来可使河西迅速稳定,二来可加快治河速度,至于夏军家属的安置,应视同我朝百姓,以争取夏军俘虏安心治河。”

许将接着说道:“河西方面,由于杨总管采取的是快速奔袭,以战养战的策略,我朝因河西战事实际损耗不大,完全有能力再战;

河套方面,由于河西丢失,及梁亭五万大军尽没,西夏军心民心必定更乱,极有可能造成西夏朝局发生大震荡,因此有必要让了陕西各路做好准备,一但情况有利,立即出兵夺取定难五州,乃至整个河套。”

礼部尚书杨畏说道:“河西收复,除派遣官员治理之外,还应尽快在各城镇设立学舍,教授儒学;同时颁布诏令,河西各族百姓只要身家清白,皆可参加朝廷科举,已收拢民心。另外推广我华夏衣冠礼乐,及早同化异族之民,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杨畏这一招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朝廷有时会开恩科,就是为了收拢天下民心,河西之地刚刚打下,立即允许各族百姓参加科举,这对收拢各族民心将有极大的作用;

但其实,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河西刚刚收复,文教落后,和内地从小就翻烂无数经书的读书人相比,河西读书人登科的希望不大;

但这不要紧,朝廷给了你公平竞争的机会,能不能金榜题名那就看你自己了,考不上也怪不了谁。

政事堂里的帝国高官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完善着治理河西的方案,以及加强河套地区的战争准备。

每一项措施得到政事堂通过之后,尚书省将工作分派下去,相关部门便要快速行动起来;

章敦执政也好几年了,朝中官员大多也习惯了他那种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章敦的铁腕手段让每一个敷衍塞责的官员必须思量一下后果。

而且现在张商英刚出任吏部侍郎不久,他专管官员的考功,张牛人新官上任的热呼劲还没过去,各位千万别撞到他手里。

河西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派往治理河西的官员已经上路,还有大批的官员是专门往河西负责迁民的;

夏军俘虏及其家属,需要内迁荆湖一带,今年裁撤下来的厢军及家属也要逐步迁往河西,这将要付出巨大的花费;

当然,收复河西,杨逸他们“清剿”残余之后,也必然收获一笔巨款,现在有多少还没统计出来,但应该差不多够迁民所用了。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水量丰沛,向北流至瓜州附近之后,河道折向西,流经沙州、玉门关、汇入蒲昌海。正是由于疏勒河的滋润,让瓜、沙一带成了丰腴的绿州。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河西走廊西端这片水草丰美之地,无数的战争在这里打响,无数鲜血汇入疏勒河。

今天,疏勒河边再次迎来了金戈铁马,来自东方的,是杨逸率领的一万多宋军;

从西面迎来的,是西夏西平军司都统军野利也安率领的两万夏军。

河边的胡杨林被风吹得起伏如浪,一望不到边的草原上,两军隔着数里森然列阵,双方都是全骑兵,战马不地嘶鸣着,迎风招展的旌旗猎猎作响。

野利也安非常清楚,自已已成孤军,困守孤城只会让士气更加低落,那和等死差不多。

西平军司共有近三万人马,他将步兵留在城内,自己带着两万骑兵迎击杨逸。

将近二比一的兵力对比,而且宋军远来疲惫,胜算还是很大的,至少野利也安是这么认为。

杨逸再次让仁多保忠前去劝降,仁多保忠早就认命了,知道杨逸带自已来河西就是干这个的,而且他也明白,西夏不行了,真的不行了,加上大宋待自己还不错,那就老实配合吧!

杨逸不指望仁多保忠真能劝得二万夏军放下武器投降,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打击夏军的士气,打个比方,若是自已被俘,夏军让自已去阵前劝降宋军,对宋军的士气也必将是致命的打击,杨逸带仁多保忠来,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仁多保忠去劝降,夏军不降,没什么好说的了,打!

战鼓轰隆的擂响,声震天地,夏军的角号也同时吹响,声如呜咀,整个疏勒河畔变得一片肃穆,战前的紧张气氛仿佛让空气也凝结了。

这回杨逸将亲自披挂上阵,身边是花木兰和王勇这些亲卫,王勇这些人曾追随李湘弦远赴呼罗珊,历经无数次生死搏杀,他们中的二十人使的是清一色的新月形大马士革刀,寒光四射!

而刘老虎率领五千人马于右翼,将和杨逸的大队形成六十度夹角杀入敌阵,当然,一切看情况随机应变。

“杀!”

杨逸大吼一声,新月宝刀向前一指,乌云盖雪扬蹄长嘶一声,便如离弦之箭冲出!

“杀杀杀!”

身后如海啸一般的呐喊,声透天地,轰隆的马蹄声震得疏勒河荡起阵阵涟漪,一片红色的浪潮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向夏军大阵。

对面的野利也安同样是身先士卒杀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稍稍激起夏军低迷的士气。

两片红云、一片乌云贴着大地飞快地接近,终于轰然撞在一起,翻腾而起的尘埃让人视线模糊不清,巨大的喊杀声汇聚在一声,让天地为之变色!

杨逸是迎着野利也安冲去的,他的千里神驹脚力非凡,为了配合后面的军阵,他一直有意控制着乌云盖雪的速度。

等到双方距离数丈之时,杨逸松开缰绳、一夹马腹,乌云盖雪突然加速,如同蛟龙出海,飞一般向野利也安冲去。

野利也安不料有此,猝不及防,避无可避,只得奋起迎击,杨逸暴喝一声,立身而起,双手持刀以全身力道狂砍而去,刀光如匹练飞舞,野利也安奋力举刀来抄……

锵!一声清鸣。

野利也安的刀被劈断,而杨逸手上的刀光去势不减,又是噗的一声,野利也安那大好的头颅飞起半空,鲜血飞洒!

而杨逸那集全身力道的一击,犹未收住,又劈下一片马股,宝刀才收回。

野利也安一个照面就被戮杀,无头的尸体随着战马轰然倒地,惨烈无比。

宋军阵中顿时传出惊涛拍岸般的欢呼声,士气更是高涨,人人嗷嗷地叫吼着,冲入敌阵舍生亡死的砍杀!

而夏军则是个个被吓得面无人色,再无一人敢逆杨逸的刀锋,纷纷走避,但又能避到哪里去?

“野利也安已受诛,降者不杀!”

“野利也安已受诛,降者不杀!”

杨逸一边冲杀一边高喊,身后的士卒也跟着同声高喊,声透层云。这使得夏军的斗志如雪崩般迅速瓦解,溃败在所难免

杨逸这次可以说是把宝刀和宝马的优势利用到了极致,这才能一个照面砍杀敌军主帅!而这,必将成为他的另一个传奇。

第314章花青天

如果把西夏比作一栋房子的话,那么仁多保忠以及党项八部那些头领,就是支撑这栋房子的梁柱。

现在,这些梁柱不是被杨逸他们、就是被梁家自己清除掉了,只剩下梁家中间那根大柱。

梁家再利害,他也很难把这栋房子支撑牢固,何况梁家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它只是依靠在女人胸脯上的一个外戚家族而已。

因此,这样一栋房子,只要受外力一捅,便摇摇欲坠了!

杨逸这次突袭河西,事实恰好证明,西夏就是这样虚弱。

也难怪,就算大宋遭到蒙云谷等一系列的大败,恐怕也是大厦将倾,何况西夏国小民困,经济上又极度依赖大宋,能支撑到今天已经不错了!

疏勒河一战,杨逸一照面斩杀野利也安之后,两万夏军很快就演变成大溃败,回河套的路早已被隔断,逃无可逃,除了投降,他们别无其它选择。

杨逸兵分两路,让刘老虎带五千人马直扑沙州,自已带着余下人马除了看押俘虏,顺带拿下瓜州。

瓜州城中还有两三千夏军,但野利也安的人头被宋军用竹竿挂到城下之后,根本不用仁多保忠去劝,城中守军绝望之下就自动投降了!

多少你也装模作样抵抗一下啊!

就这么投降了反而让杨逸有些头疼,这下没借。”清剿”残兵了!

怎么办?

花木兰看出杨逸为难,突然笑道:“大人,我有办法!”

杨逸横了她一眼道:“少卖关子,有什么办法快说。”

“大人您在环州时,可是有名的青天大老爷,百姓个个传说您断案如神,大人何不也在这里升堂问案,让穷苦百姓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

“什么叫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当是这江湖仇杀呀!咳咳,不过嘛,你这主意还算不错,这样吧,就由你来井堂问案吧!”

花木兰这主意还不错,说来就等于是变相的诉苦大会,这些大家族人多势强,谁家没干过点欺负人的事?

就算没有,咱们也能让他有,我说他有他就有!反正就是一个借口。

“大人?让我来升堂问案?”花木兰指着自已的鼻尖,一脸不可置信,显然她没有做青天大老爷的准备。

“怎么?好歹你也是个女将军,升个堂问个案也不敢?”杨逸碑了她一眼,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

果然,花木兰一挺胸脯哼道:“我来就我来,我还怕他不成?”

接着她有又有些不愤地嘟囔道:“自已不愿出面,就知道让人家来做恶人!”

杨逸再次瞪着她说道:“你这什么话?老子连逼是……呃,老子还怕得罪那几个人?他们算哪根葱?大不了一刀砍了干净;

只不过我现在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为了有个回旋的余地,这个案由我来审不太合适,难道我去做恶人了,明个儿让你们这些下属去充当好人、安抚民心?这算什么回事?人家人信吗?”

花木兰知道自已说错话了,弱弱地认着错,最后又有些不放心地问道:“大人,您到时不会为了安抚民心,把我推出去砍了吧?”

杨逸朗声大笑:“哈哈哈!有可能哦!你若是审不好,不用等到那时,我先就把你砍了!哈哈哈……”

这时,宋军也基本将瓜州城内控制住了,城中那些官员和豪绅诚惶诚恐地出城迎接杨逸。

杨逸收去一身杀气,笑得一脸和煦,好声安抚着他们,并邀他们随同进城。

瓜州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

杨逸策马从东门入城,城中基本已经平静,但沿街的店铺和住家都是大门紧闭,许多人通过门窗窥视着外面的动静,也有些大胆的站到了路边。

城中建筑多以泥坯房,也有一些砖石结构的,象中原那些竹木结构的比较少,这很好理解,这边树木不多,黄沙漫漫,若再砍树建房,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城中汉人、回鹘人、党项人、吐蕃人、达靼人、大食人,应有尽有,杨逸能看到最多的自然是汉人,因同宗同源,他们对宋军少了畏惧。

当夜,杨逸在府衙接受了原瓜州官员和士绅的宴请。宴饮过半之时,接到沙州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出所料,刘老虎也顺利地拿下了瓜州,这让杨逸脸上的笑容更加和煦了,倒让那些降官和当地士绅放心了不少。

第二天,杨逸带着半数人马出城,开始对瓜、沙二州外围进行梳理!他将军队分为几百人一股,冲到边界后再拉网似的兜回来。

可不能让那些牧民赶着牛羊跑到他国去了,这儿南边是草头达靼和黄头回鹘,西边出玉门关不远便算是西州回鹘的地盘了,北边则是辽国的上京道。

牧民若是担心大宋接管之后受到杀戮,赶着牛羊转投他国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尽快控林他们。

牛也好,马也好,人也好,每一样可都是财富,不能白白便宜了别人!

而城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也开始了。

宋军义薄云天,为民作主,士卒们挨家挨户去询问那些贫苦百姓,你有冤屈吗?

有,好,马上去州衙击鼓鸣冤,我们花青天一定替您作主。

没有?

你怎么可没有冤屈呢?

你好好想想,再好好想想,你穷成这样,是谁造成的?都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你若是没有冤屈,怎么别人那么富有,你却穷成这样子呢?

没得说,你一定有冤屈!

快去,快去,我们花青天也是穷苦出身,一向是为穷苦百姓申冤不遗余力的!

州衙大堂里,花木兰弄不来官服,只得把一身盔甲擦得鲜亮,腰挂新月宝刀,往正堂一坐,唇红齿白英姿飒爽之中不失威严!

堂下两排杀气腾腾的宋军士卒客串成衙役,手持水火棍,腰配大马刀,那冷森森的眼神能让胆小之人吓得尿裤子。

“升堂!”

“威武猾

“带人是……呃不对,带原告!”花青天看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两班客串衙役的士卒个个憋得双腮鼓起,像被激怒的蛤蟆似的!

“笑什么笑?都是那姓杨的……呃,没看人堂下站着那么多原告吗?还不赶紧带原告。”花青天恼羞成怒,把惊堂木拍得秤牌直响。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妇人被带了进来,见了堂中这架势,吓得两腿直抖。

花青天生怕她不告了,连忙和声问道:“老大娘你不用怕有什么冤屈便请道来吧,本官执法如山,爱民如子,一定会为你作主的。”

很好,花青天终于进入角色了。

老妇人一边哆嗦,一边说道:“民妇要告城南阿卜勒家,抢民妇的女儿为妾……

哑!

惊堂木狠狠地砸下,桌子没震垮却把那老妇人震垮了,只见她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强抢民女这还得了,简直是罪恶涛天,来啊心花青天没有立即下令,而是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名单,很好,名单上有。

“来啊!给本官把城南阿卜勒家的家主带上堂来!老大娘

花青天的声音戛然而止,很显然,她此时才安现原告早已吓昏在堂下!

那老大娘被喷了几口凉水,终于悠悠转醒,面无人色地说道:“青天大老爷,民妇不告了,民妇

“这怎么行?老大娘你放心,本官已经派人去押被告去了,本官一定给你申冤就是。”

好一通安抚,那老大娘才总算敢留下来。没多久,城南阿卜勒家的家主就被带上堂来!

“堂下何人?”

“大人,草民木哈捣阿卜勒!”

“这位葛大娘告你强抢她女儿为妾,可有此事啊?”

“大人,草民冤枉啊!当初是她自愿将女儿卖与我,我可是付了她整整五贯钱了的。”

“大胆刁民,到我堂上你竟然还敢狡辩,五贯钱买一个大活人,你这和强抢有何分别?来啊!给本官掌嘴一百!”

堂下士卒得了命令,不由分说把人拖下去就掌嘴,一时间,堂下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外加一阵阵的嚎叫声不绝于耳。

那叫什么木哈拉阿卜勒的再被拖上堂来时,整张脸已经肿得像猪头似的,舌头都含不住了,直往外掉。

“说!你到底有没有强抢民女?”

“呜川

“好,你既然承认,来啊!木哈……说,你叫什么名字?”

“呜呜训

“不管了,来啊,这个叫木哈什么的强抢民女,罪大恶极,给本官把他家给抄了!”

“呜呜……”那叫木哈拉啊卜勒的欲哭无泪,我这是被打得说不出话来,怎么就是认罪了呢?

不管,谁让你上了黑名单呢?

花青天断案神速,看也不多看那木哈拉阿卜勒一眼,一拍惊堂木再次娇声喝道“来啊!带下一个原告。”

就这样,花青天一日之内连审数十案,遇到名单上有的,没得说,先掌嘴一百,一百个巴掌下来,通常被告也就“默认”犯罪事实了!

遇到名单上没有的,她就以案情复杂为由,先押入大牢,那姓杨的不是想轻闲吗?我让他清闲去!

花青天神目如电,明察秋毫,瓜州城里的“地主恶霸”无处遁形,一个二个被收押大牢,家里随即冲入一队队的士兵,抄家!

整个瓜州城鸡飞狗跳,哭声阵阵,当然,也不乏拍手叫好,称赞花青天的,毕竟这些豪强之家平时确实有许多仗势欺人的!

第315章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名为《凉州词》,但写的景可以理解为整个河西走廊的样貌。诗人从长安一路西行,感觉黄河已经远得象天边一样了,再向西,祁连山绵延不尽,高耸入云,山下偶然能看到一座孤城,最后行到玉门关,感觉连春风都吹不到这儿了,一片苦寒。

诗人把边塞写既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

杨逸驰马一直向西,到了沙州西边的古玉门关,此关为汉武帝所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这里曾是通向于阗这种条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再向西便是浩瀚的蒲昌海(罗布泊)。

蒲昌海据说在汉朝时,面积曾达到五六千平方公里,如今估计湖面余下只有五百平方公里左右了。

望着眼前的古玉门关,这里已是黄沙漫漫,关城用巨大的石条彻成,多有倾塌,半埋于黄沙之中,显得极为荒凉。

只有关墙缝隙里的蛐蛐儿,仿佛还在一遍遍地唱着汉唐时的烈烈雄风。

关墙边因风沙来来去去,不时能看到一些铜箭头、古币、陶盅、断刃、马骨、枯骨之类的东西。

或许,除了繁荣的商贸往来之外,也曾有无数汉家男儿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吧!

望着这段断壁残垣,听着这风鸣虫唱,杨逸不由得想起一段话:

这里是华夏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亡者临死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

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杨逸于漫漫黄沙中踽踽而行,不远处上千宋军士卒肃立如林,寂寂无声,只有那战马的嘶鸣、旌旗的翻卷不时作响;

杨逸回头望望他们,或许。为了这座关城、这片疆土,今后他们中也会有人化作这里的一堆枯骨吧!

但若是没有一腔腔的热血洒入黄沙,没有一个个赳赳男儿慷慨赴难,又怎么有中原慈母妻儿的平静和安宁?怎么有华夏的传承不息?

杨逸面向三军,大吼道:“来啊!我把汉家旌旗插到关城上。告慰曾在此付出生命的先烈,我汉家男儿回来了!今后,他们不再是异域他乡中的一堆枯骨,今后,他们将重新躺在我华夏的土地上!”

王勇得令,含着泪扛着一面宋字大旗。插到关城的最高处,旗帜迎风猎猎作响,鲜红如血!

三军仍是寂寂无声。天地一片肃穆。

杨逸再吼:“拿酒来!”

士卒将酒捧上,没有太多的仪式,杨逸一边洒酒祭祀,一边诵道:“生为汉家人,死作汉家鬼,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三军轰然敬礼,同声大吼: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

杨逸带军来玉门祭祀,倒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学其他文人来此凭吊古迹,而是身后的士卒很多将要留守这里,在这远离故土的地方,有必要加强一下他们的责任感。

这时,一个传信兵飞驰而来,掀起一路尘沙,至杨逸十丈处大声并报道:“报,行军大总管,黄头回鹘、草头达靼、吐蕃阿柴麻部分别遣使前来求见大总管。”

“哦,使者如今到在何处?”

“回大总管,三部使者已进沙州城。”

“好,我这就回去。”

黄头回鹘,本是甘州回鹘一部,曾受张义潮的归义军所管辖,后强大之后自立成国,强盛之时人口曾达三十万,在甘州附近的删丹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池城池占地长宽长达五十里,仿照前回鹘汗国都城修建,城墙高达三丈有余,人们需要一天时间才能穿过这座城市。

后来西夏逐渐崛起,甘州回鹘便与吐蕃六谷部结成同盟,共同抵抗,而西夏则与辽国互为倚仗,双方多次发生大战。

在前期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对西夏作战多次获胜,但就在甘州回鹘获胜之时,辽国却两次派兵袭击甘州回鹘。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国西北招讨使萧图玉攻破肃州,给甘州回鹘以极大的打击。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辽军围困甘州达四个月之久,但未能攻破城池,最后只好撤围而去,谁知李元昊却趁机袭击;

甘州回鹘力不能抵,城破,大部分逃往葱岭以西,一小部分则归附大宋,还有些人被党项人俘虏;还有一部退向西南,同原先驻牧于沙州、瓜州的回鹘人汇合,退守沙州以南的柴达木盆地,这就是黄头回鹘。

黄头回鹘的得名,一说是因为他们的头发是黄色的,一说是他们喜欢用黄色;

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是指黄头回鹘是回鹘人中的皇族,故而称之为黄头回鹘,现在的部族头人叫寒摩忆。

草头达靼,靺鞨之遗种,本在奚、契丹之东北,后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和回鹘人一样,不断西迁,现在和黄头回鹘一起游牧于沙州以南,部族头人叫居连喜。

阿柴部就是原来的土谷浑一部,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军击败土谷浑王伏允,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

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于吐蕃,吐蕃称之为阿柴部。

吐蕃帝国发生内乱之后,各部分裂,计分为阿柴部、羌塘,青塘、纳仓、脱思麻,乌思、波窝、敢、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现在在吐蕃比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乱,为了争抢地盘和资源,互相征战不休。

目前阿柴部的势力范围大至在东靠清海湖,西抵格尔木河,北邻黄头回鹘,南到积石山一带,部族头人叫奚连。

自绍圣元年以来,大宋对外连战连胜,面对辽夏数十万在大军前后夹击,丝毫不落下风,反而逼得辽夏低头。

这次杨逸率几万大军突袭河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直接将大宋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河西走廊西端,赫赫军威再现汉唐雄风,自然会引起这些小部族极大的震动,纷纷派使前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逸回到沙州城,很快便在州衙里接见辽三部使节,三人皆带来重礼,态度颇是恭敬。

彼此寒暄落坐之后,黄头回鹘使者托克托明说道:“数十年来,党项人侵占河西,对我等周边各国多有侵掠,而且阻断各国入贡天朝之路;

如今杨总管率军征伐河西,驱逐党项人,重开丝绸古道,实在是西域各国之幸;

今日我等带来些许bo礼,既是庆贺杨总管神威无敌,收复河西,同时也想请得杨总管,允许我等入贡天朝。”

托克托明说完,其他两部使者也同声附和,纷纷表达入贡的愿望。

其实即便是西夏占据河西之时,这些部族也时常走吐蕃入贡大宋;

大宋觉得贡使来得太多,回赐的的花费太大,因此下令各国不必年年入贡,来了也不放进京,因此许多贡使只能停留在西宁州一带。

朝廷每年给予一两个入贡的名额,轮到谁这就看大宋高兴了。

现在不同,大胜之下,朝廷需要些贡使来锦上添花,同时因彼此的势力已经接壤,一系列的边贸条款需要重新谈判;

因此杨逸笑道:“西夏不但对西域各国屡屡侵掠,对我大宋同样是年年进犯,今次本官奉我大宋皇帝诏令,吊民伐罪,征讨河西,便是要清理盘踞河西的党项势力,重开丝绸之路,发展东西商贸;

各部一早接受我大宋皇帝册封,互通友好,如今河西已畅通无阻,各部想要进贡,我朝欢迎之致。”

黄头回鹘与草头达靼使者听了这话,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不少,毕竟谁也不知道杨逸厘清河西之后,会不会把他们也连带收拾了。

看到宋军势如破竹一般,短短时日尽夺河西之地,他们可不敢认为自己那一两万军队能抵挡得住宋军的攻击。

阿柴部的使者莫斯洛倒是从容得多;

毕竟阿柴部和河西隔着一座高不可攀的祁连山,大宋目前还奈何不了阿柴部,当然,若是大宋和黄头回鹘、草头达靼联手又另当别论。

莫斯洛这次来,除表示友好之外,主要是想与大宋发展商贸,当然了,如果能得到大宋的支持更好,那阿柴部与吐蕃各部在争夺地盘时,就能处于有利位置。

彼此只是初步接洽,杨逸没有和他们细谈,只是表达了允许他们入朝进贡的意思,具体的事宜再由朝廷来和各部细谈。

至于收拾他们,目前不符合大宋的利益。

一是暂时没什么借口,大义上站不住脚;

二来河套还没拿下,北边的辽国也不安稳;

目前交好这些部族,河西才不至于被牵制太多的兵力,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尽快收拾西夏。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分清轻重缓急才行。

第316章居延海之战

黑河,《水注经》上称之为弱水,隋唐时叫合罗川,西夏占领河西后才叫黑河。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全长近两千里,是河西走廊中部最大的河流,向北蜿蜒穿越额济纳戈壁大漠,注入东、西居延海。

此时东、西居延海,合计水域面积达五千平方公里,面积超过清海湖。居延海畔的额济纳绿州一望无边,水草肥美,骏马奔腾,牛羊遍地,西夏黑水镇燕军司就设在这里。

汉霍骠马曾征战这里,扬威万里。

李陵率五千步兵也是自居延海北击匈奴,孤军深入敌境上千里,五千步兵大胜三万匈奴铁骑,歼敌数千,直捣匈奴老巢;

匈奴以倾国之力围攻李陵,李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