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骑兵伸手向后一指:“熊指挥使在后面。”
赵五伸着骑兵手指的方向一看,就见半里外矗立着两个军阵,军阵前立着面将旗,旗下簇拥着十多人。赵五让亲兵牵过战马,和那名骑兵并辔而行。边行边道:“战事顺利,还劳动熊指挥使出营,真是……小张,跟着熊指挥使一年了吧?”
那骑兵恭敬答道:“去年初熊指挥使在沧州军任营指挥时,职下便分到熊指挥使身边了。”卢龙军为每一名营级以上主官配备亲兵,亲兵来自白狼山军校初级军官培训班,随营级以上主官历练一段时期后可下放各支部队带兵,这也是初级军官培训后的低阶军官们的一条出路。
赵武问:“你现在是仁勇?”
“是,沧州一战后从培戎升的仁勇。”
赵五道:“怎么样?愿不愿意下到某营里?枪兵乙都还缺一个队副。”
那骑兵一笑道:“职下还想在熊指挥使身边历练历练。一切还要熊指挥使安排。”
赵五叹了口气,他现在手下缺军官缺得厉害,确实想把姓张的亲卫弄到自己营里来。按照卢龙军军制,仁勇校尉是正九品。可当一伙之长,也可为一队之副,赵五许的一队队副已经是高配了,可对方还是不愿意过来。显然人家还想在熊虎身边跟一段时间。随随便便弄点功劳就可再升一级,晋级从八品御侮校尉后便可放出来领一队队正之职。这也是许多厢一级主官亲兵的晋升之道。如果是军一级都指挥使的亲兵,赵五是绝对不敢开口的。人家瞄准的是正八品宣节校尉,直接放出来就是都一级军官,这个层次的军官已经不是赵五能够做主的了。
来到后阵之前,赵五下了马,向熊虎行军礼:“卑职步卒三营指挥赵五,见过熊指挥使!”
熊虎还了个礼,问道:“战况如何?某掉了两个营出来,还没接阵你们就打完了。”
赵五道:“敌军出动千余人,一部阻挡我军,另一部似乎想要袭扰北门,已经被击退了。此战斩首一百八十余级,俘获二百余,具体人数和兵甲缴获还在清点之中,不过已经确知的是杀了一个游骑将军,两个昭武、两个振威、五个致果,还有十多个军官的阶级不明,需要进一步审问俘虏后确认。”
卢龙军对军阶进行过简化,取消了“副尉”一级,军官的级别大幅度降低,因此晋升也更加严格。要知道左厢指挥使熊虎虽然手掌两千多人,却仍然只是正六品的昭武校尉。这一点不像外军,比如去年打魏博的时候,俘虏的魏博牙兵几乎人人都挂着军官的职衔。宣武军虽然稍微严格一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高级军官到处都是。
如果按照卢龙军的衔级来配比这些被杀或被俘的宣武军官的话,宣武军相当于损失了一个军的人马,可事实上折损的不过四百来人,还不到一个营头。因此,外军的军官不值钱,这是卢龙军内公认的笑话。
“咱们损失如何?”
“接战的时辰不长,咱们对敌的杀伤主要还是依靠弓箭,宣武军的伤亡主要出现在冲阵之前和溃败之后,因此咱们伤亡不大。枪兵甲都死了十三个弟兄,乙都死了四个,刀盾都死了七个,受伤的有二十来个,不过都没什么大问题。”
“宣武军战力如何?”
赵五仔细想了想,道:“战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前排厮杀的时候,宣武军攻的很猛,白刃对阵咱们仗着军甲犀利,和宣武的交换比大概是一比二,咱们伤一个,宣武伤两个。对了,熊指挥使,能不能再弄点魏博兵进来?这些兵当真好用,若是换了别的新兵,恐怕很难达到这么好的战绩。”
熊虎道:“总署早就反复强调过,宣武军战阵经验极其丰富,大大小小数百仗,木头兵都能打成铁锤了,这是人家的长处。刘重霸的兵不是宣武主力,却已然表现如此,若是换了主力上来,咱们还能拿到一比二的战绩么?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前咱们打渤海人、打新罗人、打契丹人,然后入关打刘守光,别看打得很好,但那是不能相比的。如今咱们的目光盯向中原了,中原的军队可比以前碰到的那些强得多。”
赵五点点头,心里对熊虎的话很是赞同。他打过魏博牙兵,也在今天和宣武军交锋了一次,但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同。敌军对己方前阵的压力几乎都能赶上当年饶乐山一战了。要知道,那次可是和挞马勇士、合马步军、述律家兵三支最强的契丹精锐交手!
只听熊虎又道:“当然,也不可妄自菲薄,虽然咱们是新立之军,但咱们也有咱们的长处,咱们的长处是军甲和队列,这是务必要发扬下去的,将来咱们的兵打得多了,自然战力就上来了,这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赵五点头称是。
刘重霸所部从东门出击的战事也报到了棣州行营,李诚中坐镇,由张兴重召集行营各官,通报战情,会商军策。一时间,行营大帐内众将云集,怀约联军解里以下各营指挥,沧州军、魏州军都指挥使以下各厢指挥使、教化使和虞侯使等主管,数十名高级军官将大帐挤得水泄不通。
张兴重道:“战况已经通报各位,请各部严加戒备,防止敌军再次出城突袭。尤其是厌次东门和西门方向,不仅要防备敌军从这两座城门突袭,更要防备敌军从南门出动。南门是厌次水门,直接通向黄河主干,据战前探查的消息,刘重霸所部拥有大小战船百艘,一次可出动一千至一千五百军士,乘船自黄河沿线登岸。故此,沧州军和魏州军需要立刻沿河道探查,寻找敌军适宜登岸的地点,分派值守军士,一旦发现敌情,便以烟火示警,不得疏忽!”
沧州军都指挥使钟韶、魏州军都指挥使刘金厚起身接令。
张兴重又道:“通过刘重霸所部的这次出击,行营认为,后勤司工程营的攻击是切实有效的,对厌次城墙的破坏效果也在逐渐增强,城内的宣武军已经开始赶到恐慌。故此,工程营继续攻击两天,争取取得更好的战果。一方面是验证咱们的攻城器械,不足之处要努力改进,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登城做准备。”
工程营指挥李辉杨起身接令。
张兴重继续发布军令:“行营决定,第三天后派遣步卒登城。主攻方向为北门,登城顺序为,怀约联军步卒三营、四营、五营,一营和二营为战役预备队,随时候令。东西两门由魏州军、沧州军自行攻击,但攻城时注意伤亡,若无机会,则以佯动为主。”
张兴重发布完军令后,李诚中扫了一眼大帐内的数十名军官,肃然道:“这是咱们对宣武的第一战,各军务必谨慎。此战的意义重大,是我卢龙越过大河的首战,夺城是必然的,但我不希望放跑那些船,只要有了这些船,咱们就可以随时渡过大河,威胁河南,这一点,请行营和各军主官切记!”
第二十六章大河之东(十一)
黄河之南五六十里,有河流蜿蜒向东,与黄河并行入海,此为济水。
在李诚中穿越来的那个时空,济水早已干涸消失,但这条古河却在史书中占据着显赫地位。历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一般都指五岳四渎,在《尔雅》中,四渎即是黄河、长江、淮河、济水,这是四条有独立源头前独自流向大海的水脉,故称“四渎”。
济水源自郓州大野泽,经浩荡梁山、过东平湖水泊而东下,水清而高洁,绵绵不绝。
黄河自古改道多次,曾数番夺济水水道,贞观年间一次、元和年间一次、大中年间一次,然而每次重回故道,济水总能恢复清澈,故为世人称道“有君子之风”。
正因为与黄河的纠缠不休,黄河之南、济水之北的数十里地段形成了河道纵横、水泊密布的形貌,与淮南水乡也差相仿佛,道路极其不好走。
厌次之南,济水之畔,矗立着缁青军事重镇博昌,牢牢挡住了宣武军北上救援刘重霸的道路。
护城河早已为沙土填平,城墙上的十多处拍杆也早就散了架,或是单绳吊坠在城墙外,或是落在城墙下摔成几段。
数架云梯靠在城墙边上,一队队红襟士卒沿着木梯攀上云梯顶端,然后扑进城墙之上与缁青兵厮杀。还有更多的简易木梯搭靠在墙边,许多红襟士卒口衔横刀,双臂飞快使力,爬到木梯顶端,与城头守军交锋。
偶尔会有一架木梯被叉杆推了出来,趴在木梯上的士卒合着木梯仰面栽倒,但用不了多久,木梯又会再次被宣武军士卒扶起,搭靠上前,新的生力军再次爬上木梯。
吊桥已经被烧毁。只剩半截木板伸出河面,桥墩旁又新搭了几块板子,下面以沙袋支撑,铺平了过河的通道。南门外正有数十名宣武军士卒奋力推着一门冲车,车上的巨木来回撞击着包裹着铁皮的大门,发出一声声沉闷的钟响,震得人五脏六腑都要被搅翻了一般。
城门楼子上又灌下一锅沸腾的油汁,推车的宣武军士卒头上顶着又厚又湿的被褥,油汁浇在被褥上,发出一阵兹兹般的爆锅响。听得人牙根发酸。城上射下一蓬火箭,霎时点燃了少许滚油,泛蓝的火花四溅,但是因为缺乏火油,最终没有燃起火势,只有边缘的几名宣武军衣襟上被点燃,翻滚在地上灭火,后续的宣武军士卒又冲到被褥下弥补空缺。
城上城下厮杀声、呐喊声响彻天地,吵得人头晕脑胀。
建武节度使兼宁远节度使朱友宁紧锁眉头。看了半天之后忍不住大声对身旁的刘捍道:“刘刺史,缁青兵悍勇,王师悦、王师克守卫甚严,这么打不行。损失太大!今日已经折了三百多人了!”
战场上喧闹太大,刘捍听不清,拨拢马头靠近几步,大喊道:“朱节度。你刚才说什么?”
朱友宁加大了声音道:“刘刺史,这么打不行!损失太大——”
刘捍是梁王元从亲军马军虞侯,属梁王心腹。来之前受梁王加封登州刺史,故朱友宁称呼他为“刘刺史”。实际上登州还在缁青手上,刘捍挂的只是虚名,他这次来是监督朱友宁作战的。
刘重霸被卢龙军和平卢军南北夹击,军报早已由厌次水军发往葛从周。葛从周正挥兵攻击兖州刘鄩,抽不出人来支援刘重霸,便将军报急递梁王。梁王此刻正在沂州坐镇,得报后坐不住了,亲统厅子都和元从亲军赶赴青州城下,接过中路军指挥权,令朱友宁统建武军向北,打通博昌,以便援救刘重霸。
可惜守卫博昌的王师悦和王师克是节度使王师范的亲兄弟,兄弟一体,上下连心,都知道厌次的重要性,于是在博昌奋力抵挡,指望卢龙军能够攻下厌次,好挥军过河。一连十数日,朱友宁的建武军始终无法攻下博昌,至今已经伤亡了两千多人。
刘重霸被围在厌次城中,隔三差五派快船报信求援,催得梁王心头焦急。厌次这个北渡黄河的桥头堡眼看要丢,他也顾不得体谅自己侄儿朱友宁的体面了,派了刘捍前来监军,拼命催促朱永宁攻打博昌。
今日一战相当惨烈,刘捍亲眼目睹了建武军的攻城经过,忍不住叹息道:“不行就退吧,回头某与王爷分说此中情委,谅王爷不至于责怪节度。”
朱友宁松了口气,连忙下令后撤。建武军三万余人,是朱友宁起家的老本,是他挤身宣武的实力保障,若是建武军拚光了,他可不知道自己将来还能不能继续独挡一面了。
守军回营,朱友宁和刘捍相对而坐,继续商量攻城之法。
身边有监军和没有监军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监军的时候,朱友宁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打,筹划起来比较轻松;如今刘捍来了,朱友宁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焦躁在帐中踱来踱去,各种主意涌上心头,又被一一否决。
刘捍是梁王牙军——元从亲军的军将,元从亲军和厅子都在宣武体系内编制都不大,元从亲军万人,厅子都更少,只有五千,两支军队卫护梁王,很少用于方面之上。更何况刘捍不是主将,只是元从亲军中的马军虞侯,所以面对坚城博昌,他比朱友宁更没主意。此刻他也只能在朱友宁面前保证说,他是梁王派来给朱节度帮忙的,只要朱节度用得上,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但刘捍的保证无益于眼前的战事,究竟如何攻下王氏兄弟严守的博昌,朱友宁还得靠自己。
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朱友宁便问起其他方向的战局。
刘捍是梁王牙军的高级军官,对各方面的进展都相当熟悉,当下就对朱友宁解说一番。
首先是缁青方面,这里如今共有三处战场,其一是梁王率主力围困青州,其二是葛从周率重兵攻打兖州,其三便是博昌此处。缁青兵是块硬骨头,自古以来战斗力就很强悍,所以三处战场都没能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
缁青的军报每日里都会从梁王中军发向各方,但往往只有梗要,没有详细的叙述。刘捍便将各处战事的详细紧张,结合上他得到的消息讲给朱友宁听。
比如王师范在青州城内守得很坚决,宣武军攻不进去,梁王准备长期围困;又比如氏叔琮提议,以偏师向东,攻取登莱,彻底扫平王师范的辎重来源;又比如有军报,说淮南大将王茂章驻兵海州,向北方虎视眈眈,王爷之所以还没决定派偏师扫平登莱,就是因为怕被王茂章从后面偷袭;而王茂章之所以在海州按兵不动,据众将们分析,却是怕驻兵淮泗的己方杨师厚……真是一环套一环,黄雀后面有黄雀。
除了缁青战场之外,鄂州方向,梁王以天子诏书聚合起来的山南、江南联军们却战况不利,被淮南大将李神福打得稀里哗啦。刘捍言辞间十分鄙夷那几个节度使,包括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兵势重于李神福数倍,却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杜洪发来求援书信,请梁王发兵相助,刘捍说梁王当时气得将求援书信给撕了个粉碎。
朱友宁颇感兴趣,问刘捍,山南、江南那几个节度使怎会如此不堪?梁王有没有发兵?
刘捍说具体战情他也不知,故此也不清楚那几个节度使怎么败的,梁王本来不想理那几个节度使,但观察判官李振苦苦劝说,梁王这才答允向鄂州发兵,但人选还没定好。
另外刘捍还谈到了河东,刘捍离开青州之前得了最新的军报,河东北部吐谷浑人发难,契让和王敬晖先后在振武和云州起兵,晋王已经派了李嗣昭出兵平叛。
听到这个消息,朱友宁不禁概叹,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可惜大军要平灭缁青,无法趁机攻略河东,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话题转了半天,又转回到缁青,刘捍饶有兴味的说起了兖州方向的战事。
葛从周麾下泰宁军、滑州兵、洺州兵等共计五万人,守城的刘鄩只有五千缁青兵,双方实力对比差距太大。按说以葛从周的能耐,早就应该一鼓而下兖州城了,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兖州被围一个多月快两个月了,葛从周却始终无法寸进。
是刘鄩很能打么?是!但并不全是。刘鄩带的是王师范牙兵,战力颇强,这一点毋庸置疑,葛从周攻打兖州城的战事一开始也相当艰难。但葛大节度历经无数场战事,胜多败少,经验异常丰富,过的桥比刘鄩走的路还多,再加上手上有贺德伦、张归厚这等老辣的宣武大将相助,不管刘鄩怎么能打,葛大节度咬死一点,就是以兵多欺负兵少,稳扎稳打,一步步磨下去,刘鄩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了——实在是众寡悬殊。
听到这里,朱友宁奇怪了,问刘捍,说那怎么还没攻下来呢?
第二十七章大河之东(十二)
ps:感谢铁人兄打赏,感谢无风而翔的月票。明天要去山东,所以周末请假,周一恢复,抱歉。
刘扞无奈一笑,道:“这个刘鄩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就连梁王也很无奈。”
原来,就在兖州即将破城的时候,刘鄩将葛从周的老母亲和家眷接上了城头,不仅葛从周的家眷,还包括葛从周麾下心腹众将们的家眷也都给拉到了城头上。兖州是葛从周的发家之地,泰宁军自葛从周以下,大部分军官的家眷都在兖州,所以葛从周才着急忙慌的亲自率兵回攻自己的根本重地。
刘鄩很有心眼,他占据兖州之后,手握大把人质,却并没有亏待泰宁军众将的家眷。尤其是葛从周的母亲,刘鄩一直好生伺候着,每天早早请安,到了晚上还要去再次问候,衣物饮食供给充沛,一应无缺。
刘鄩把泰宁军众将的家眷全部弄上城墙并不是要杀头,而是让城下的泰宁军看看,你们的家眷我伺候得好好的,并不曾有所亏待。刘鄩对葛从周说,你们要继续攻打也行,刘某仍然不会虐待他们,让他们上来只是为了让你们安心而已。刘鄩还说,我们缁青是齐鲁故地,我们大帅王节度是当世大儒,凡事最讲仁义,你们尽管放心就是了。
葛从周的母亲上了城头后,老人家也很犯难,但刘鄩对她确实好,因此就在城头上对葛从周说,刘将军事吾如母,甚至比你对我还好。你们两边打仗是各为其主,打来打去我老人家也不知道争个什么,我老人家也管不着,只是打完之后都给对方留点体面和活路就成了。
这一番折腾之后,泰宁军上下都有点不好意思强攻了,再加上得知家眷安全。葛从周干脆退了下去,继续等待时机。泰宁军是主力,泰宁军不打了,滑州兵和洺州兵当然也不打了,说到底,贺德伦和张归厚还是葛从周节制下的将领。、
泰宁军不打了,却也不肯就此撤离,双方在城上城下相互对峙,兖州城就此孤悬在外而相安无事。甚至泰宁军上上下下生怕自己的家眷挨饿,还经常给城里的刘鄩送点粮食。刘鄩也收之以桃、报之以李。不时遣手下人给泰宁军送送家书,到了后来干脆允许泰宁军的军官进城探视家眷。
葛从周说刘牙将你是个有本事的,我们梁王最是爱才,不如你投到梁王帐下,由我来给你举荐,最差也给你一州兵马使或是刺史干干,好一点的话当个节度副使也没啥问题,我泰宁军缺个节度副使,要不你来当节度副使吧。远比你跟王师范做事要强得多。
刘鄩说葛大节度太过抬举了,但缁青人是先圣后辈,凡事以忠义为先,我刘鄩虽然不才。但既然跟了王师范,就要坚守忠义二字。
葛从周又说刘牙将如此忠义,干脆这么着,我把大军后撤十里。咱们来个君子协议,你在兖州也没啥出路,不如领军撤离。我保证不对你追杀,到时候你是回青州还是另寻别处,我都不管。
刘鄩说忠义二字不仅是对人,而且要对事,既然自己领命守卫兖州,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绝不能半途而废。
这些事情瞒不过梁王,葛从周也压根儿没有隐瞒的打算,直接就将经过原原本本禀告了梁王。梁王相当无奈,他没法逼迫葛从周继续强攻兖州,也无法更换主将,不管是逼迫还是撤换,都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令泰宁军哗变。
朱友宁听得津津有味,问道:“最后如何?”
刘扞苦笑道:“梁王问计于李判官,李判官说有两策应对,一是将贺德伦、张归厚的滑州兵、洺州兵调走,补充东线战事,二是猛攻青州,只要平灭了王师范,刘鄩必然来投。后来梁王没答应抽调贺、张二位将军,因为生怕寒了葛大节度的心,所以只采纳了第二策。某离开青州之时,大军已经加紧了攻城,听说厅子都王将军要亲自带队先登!”
朱友宁叹道:“刘鄩是个将才,以兖州孤城牵制住了咱们五万重兵,若是将来能够投到王爷麾下,某必要和此人见上一见。”
谈到这里,朱友宁忽然略有所悟,似乎觉得刚才有什么东西在心里转了一转,却始终没有把握住。隔了良久,双手猛的击掌,喊道:“刘刺史,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刘扞吓了一跳,莫名其妙道:“某适才说了……朱节度是指什么?”
朱友宁问:“你刚才说葛节度快要攻破兖州,用的是什么‘垒土城’的法子?”
刘扞也明白过来了,喜道:“某实在是糊涂啊……不错,葛节度用的就是垒土城的法子,某当时正逢值守中军,还听李判官插了一句,说是葛节度似乎是当年在魏州学的刘仁恭的法子。对啊,咱们也可以垒土城啊!”
朱友宁兴奋道:“这法子某也听说过,似乎刘仁恭攻打魏州的时候很见效果,你刚才说葛节度用来打兖州也不错,是么?唔,看来定然不差了。”说着说着,又犹豫道:“只是听说这法子太过耗时,也不知棣州刘重霸那边能否坚守得住?而且某这建武军中也无人会垒这土城,需要到葛节度那里请人来帮忙才好。”
刘扞道:“那咱们就征集人力,把博昌附近的百姓全部抓过来,缁青人随王师范小儿反叛,也须得让他们吃些苦头才是,否则将来不长记性!”
朱友宁点头道:“如此也好。那某就向葛节度要人,至于民夫……”
刘扞抱拳道:“节度放宽心就是,这事某来办!”
大河下游之兖州、青州、博昌、棣州战事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缁青南部的密州、海州、泗州却沉寂得相当诡异。
江淮大将王茂章正在海州城内忧思重重。自从两个月前受命淮北都指挥使后,王茂章就在楚州聚兵,征楚州、扬州、泗州兵,拣选精锐,共得七千人。大军于四月初启程,沿泗水而上,经宿豫、至下邳。却不防王师范从沂州退兵,沂州重新回到宣武军的控制之下,王茂章北援的道路被阻挡,只得弃舟东进,至海州择机。
这一等,就等到了五月中。
海州东临大海,正北为密州、西北为沂州、西侧为泗州,要想援助王师范,就必须从沂州或者密州这两条路北上,可沂州有数万宣武重兵把守,王茂章再自负勇略,也不敢轻缨其锋。正北的密州同样不好走,宣武军驻密州的刺史刘康义手上没多少兵,满打满算超不过两千,可王茂章没有信心一鼓而下——密州城高池深,兵力虽然少,可是没个三五天拿不下来。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西侧的泗州,王茂章早就听说宣武大将杨师厚、李晖率兵两万进了泗州,却始终找不到杨师厚主力在哪里。淮北探骑打听的消息是徐州的彭城发现了打着曹州兵旗号的宣武军,沂州的承县也发现了打着宣武兵马,旗号为陕州军。可这两处的兵马实际上并不多,各自不过千多人而已。
王茂章舍弃下邳东进海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整个泗州都让出来,引诱杨师厚、李晖南下。要知道,从泗州再向东南三百里,就是吴王杨行密的北方治所江都!
王茂章当然不敢拿吴王的安危开玩笑,如果杨师厚真的抵挡不住这个诱惑,大军南下泗州,那么他会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首先要攀越都梁山,然后要度过宽广的碧瓦湖,其间还横杂着众多的溪流和芦苇荡,这样的路途对于世居北边的曹州兵和陕州兵来说,无异于灾难。
还有一条路可以从西边南下至滁州,再东进**,兵临江都。这条路同样不好走,滁州和**都是淮南军军事重镇,以两万偏师南下,杨师厚不死也得脱层皮。
只要杨师厚选择从泗州南下攻击淮南,王茂章就会立刻西进泗州,断了杨师厚的归路!
可惜王茂章等到五月中的时候,也没看到杨师厚一兵一卒南下泗州,这下子就让王茂章犯难了。缁青烽烟正烈,吴王已经催促了多次,再这么等下去,恐迟了救援缁青的良机!
王茂章深知这一仗的重大意义。宣武势力越来越强,直接威胁到与河南有大片土地相接的淮南,别看这两年淮南兵一直在和江南兵激战——尤其是江南东道越王钱镏的静海军,但最精锐的主力却始终摆在淮北,时刻防范着宣武。正因为有着防备宣武的巨大压力,江淮诸军第一的淮南兵才始终没办法彻底征服江南两道诸节度。
淮南的打算很简单,就是趁缁青乱起之际拉拢和帮助王师范,最好能够打通与王师范的陆路联系,通过和缁青的结盟,削减淮北的军事压力,好抽出兵力南征。统一江淮,这可是淮南节度府上上下下的共同梦想!
王茂章很想北进,可一日不知宣武大将杨师厚、李晖的主力在哪里,他就一日不敢轻举妄动。万一到时候兵进密州之时被杨师厚、李晖抄了后路,他可是哭都来不及!自己拣选出来的这七千兵可是整个淮北的精华,若是丢在北征的路上,不用吴王下令,王茂章自己就得抹了脖子!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王茂章终于等到了机会。
第二十八章大河之东(十三)
ps:感谢幻世天蒂的打赏和remonslm的月票。
别看王师范起兵之时声势不小,一举攻陷兖州、沂州,将缁青的辖制范围向西扩展了二、三百里。但等宣武军大举东进之后,立马被打回了原形。兖州、沂州、密州得而复失,兖州只剩州治里的刘鄩在苦苦支撑,济州和淄州也丢了大半,宣武大军在缁青纵横捭阖,气势凌人!
王师范连续向北方的卢龙和南方的淮南告急求援,甚至派遣信使穿越战场,赶赴河东、凤翔,希望晋王和岐王在西边出兵策应。王师范在东边起兵的时候倒真是影响了天下大局,让梁王灰头土脸的撤兵东顾,真是帮了河东、凤翔的大忙,可惜他危急的时候,河东、凤翔却帮不上忙了。
河东北部吐谷浑人作反,晋王正忙着平乱;西川王建和梁王达成了同盟,岐王阻挡王建的蚕食还来不及,哪有余力再挑衅宣武?北面卢龙态度相当诚恳,可却被挡在厌次城下;南面淮南也很积极,可王茂章却驻兵海州不动分毫!
王师范可谓欲哭无泪,真有一种“我不负天下人而天下人负我的”悲哀。
当然,王师范还是对李诚中和杨行密很感激的,毕竟人家可是真的出兵了,至于援军现在还没赶到缁青,确实不怪别人。卢龙军这两年相当凄惨,不是屡遭惨败就是内部兵乱,能够出兵牵制刘重霸所部已经出乎王师范的意料之外了,王师范也不指望卢龙军短期内就能攻破厌次。
淮南大将王茂章屯在海州的大军就成了王师范的救命稻草,缁青上下都知道王茂章被阻挡于海州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师范对沂州的弃守,故此,王师范也是相当愧疚的。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通密州的北进之路,而比邻密州的莱州守将王师诲就承担了这一重任。
王师诲是节度使王师范的亲兄弟。所谓兄弟上阵,骨肉连心。王家这一代兄弟几个非常齐心,王师悦、王师克、王师鲁、王师诲等都深深明白一个道理,王师范败了,王家就败了,王家败了,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
王师诲一直在积极筹谋夺取密州的方略,你王茂章不是担心受阻于密州城下的时候被宣武军杨师厚偷袭么?我们缁青虽然同样不知道杨师厚把兵藏在何处,但我们可以帮你把密州夺下来不是?只要给你把北进的开通了,有了密州坚城为依托。就不怕杨师厚了不是?
现在,王师诲的筹谋终于建功了,他成功的说服了密州刺史刘康义的一名部将“反正”!这名部将本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