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能怎么办?

    “沐儿……你这决定,做的真是太快了!”

    曹冲看着不知所措的荀罡,心生同情,问道:“那恩师,你现在想怎么办?”

    “怎么办?”荀罡呆呆的看着曹冲,或许自己也在想办法,“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难道恩师就不打算搏一搏?”

    “搏什么?”

    “竞争啊,竞争!”曹冲忽然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陆逊他只得到了沐女兄的肉体,但沐女兄的心却是恩师的,难道恩师不打算搏一搏吗?”

    这臭小子真的是人小鬼大,他到底是哪里学来这些的?

    “若是按你的说法,你让沐儿怎么办?沐儿因为我改变了想法,雷厉风行的与陆逊定下婚约,如今我说要和陆逊竞争,且不说会使我手下寒心,让我颜面尽失……沐儿她,心里面也一定会无比痛苦吧!”

    “那恩师打算就这样?”

    “就……这样吧!”荀罡僵硬的笑了笑,“这样,也许算是不错的结局。”

    曹冲不再多言,行了一礼后缓缓告退,心中却是说道:

    “老师上起课来头头是道,没想到一说起感情,竟是这么的傻!”

    枫叶落下,很红。


………………………………

第二百九十七回 益州变故

    阴沐如今十四岁,虽虚岁十五,但荀罡心想能拖多久就托多久,便与陆逊约下婚期,乃是建安九年春。

    此乃后话,不过荀罡自此之后再没有见过阴沐,她将自己关在屋中,与袁敏认真学习礼法、女红之事。那个原本仙气十足的阴沐,似乎变得如同普通女子一般。

    但这一切,荀罡都被蒙在鼓里。

    建安八年秋,汉中的马腾趁着秋收之时粮草丰茂,率领精锐步卒南下,攻打梓潼,另派武都马超拿下阴平郡。原本阴平是个易守难攻的险地,据闻只需五百人马,便可将数万劲旅阻挡于外。

    但益州刘璋并不知道此地重要,要知道一旦拿下阴平,北方军队便可自江油南下,直接进攻成都。

    马腾一面派马超进攻阴平,自己则是分两路进攻,一面进攻由吴懿镇守的梓潼,一面派庞德进攻由庞庞羲镇守的巴西郡。

    马腾手下的军队并不多,加上武都马超部队,一共只有两万;但益州自刘焉时代开始,便一直备受民乱。所谓的天府之国,在这几年完全是个笑话。整个益州的兵马,加起来甚至还不如马腾的多。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益州的早期历史了。在刘焉为益州牧之前,任益州刺史的乃是一个叫做郤俭的人,而他的刺史之位则是花钱买来的。此人在益州横征暴敛,奢侈成风,搞得天怨人怨;原本打算就任交州牧的刘焉听别人说益州有帝王之气(哪知这是刘备的),便改申请益州牧,走马上任。

    正是因为郤俭的存在,才导致益州暴乱不息,民怨不止;后来此人便是死于暴乱的反贼手中,其子、孙依旧在蜀中刘备手下任职,若有人稍微了解后蜀汉历史,应当知道郤正,此人便是郤俭之孙。

    而刘焉在进入益州之前,益州爆发了民乱以及贼乱,最后黄巾贼马相被杀,校尉贾龙将刘焉迎入益州,定治所于绵竹(非成都)。因为前任刺史郤俭的缘故,刘焉一开始在益州的日子并不好过,民乱纷纷,人口骤减,土地荒芜。但刘焉大力推行仁政,使得如此情况稍微改变。

    但刘焉却有不臣之心,他命手下张鲁、张修二人攻打汉中,但张鲁却借此自立于汉中,斩杀汉使断绝道路;纵然如此导致了刘焉与张鲁两家不和,但也正因为如此,刘焉才借米贼张鲁的借口,断绝了与汉庭的往来。

    之后刘焉大造皇帝用物,本欲借此称帝,却不想后来绵竹突发大火,将刘焉称帝用具全数烧毁,刘焉气急败坏,加之重病缠身,就这么病死了。

    继任的刘璋是刘焉幼子,刘焉本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以及次子刘诞在长安时被李傕所杀,三子刘瑁早亡,益州牧继任人就这么落在了这个软弱之子身上。

    不过因为之前刘焉有意称帝的缘故,刘璋在位的时候益州也是战乱不止,北张鲁东刘表,加之家中混乱,益州很难发展。

    凭借刘璋自己的本事,这益州早就该另换主人了;但刘焉在时培养了一支东州兵,因为这支兵马的存在,让刘璋可以一直苟延残喘到现在。不过若北方的还是张鲁,刘璋尚且能够安睡,但现在的汉中主人叫做马腾,他势必不会让刘璋安睡。

    在成都,得知了马腾进攻梓潼、阴平、巴西的刘璋,连忙召集幕僚议会,商议如何对敌。

    扶风人法正道:“梓潼守将吴懿素来勇武,而今剑阁虽在马腾手中,但吴懿只需把守葭萌关,另着白水关守将杨怀合围马腾,以益州之险塞,破马腾主力不难。阴平只需加派一千人手,便足以抵御马超。唯独巴西地势稍缓,太守庞羲恐难抵挡。”

    孟达道:“那只需派将领率轻卒前往援助巴西便是,其余两路,不足挂齿!”

    “正是如此。”

    刘璋本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见法正如此说,便听了他的意见,让将领张任率领三千兵马前往援救巴西,另让绵竹守将黄权领军一千改守阴平,组成了对抗马腾的防守线。

    一切正如法正所预料的,阴平的黄权仅仅依靠一千兵马,便将马超的部队抵挡在了阴平城外,马超无可奈何,本来西凉兵马厩不善攻城,而黄权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儒将,他马超纵然骁勇,却又无可奈何。

    马超本打算包围阴平,但每次合围行动还没开始,便被黄权轻松击破;马超找到当地人,想要寻找一个越过阴平偷袭成都的方法,但却发现所有的小路都是要攀登丛岩,这下马超彻底没辙了。

    进攻梓潼的马腾运气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葭萌关本是设在险要路口,想要进攻本是异常艰难,遥想当年,刘备手下有一大将名为霍峻,刘备反客为主时,令此人镇守葭萌,此人手下不过数百人,竟是足足抵挡了刘璋麾下一万人近一年,由此可见葭萌关之险要。

    而马腾麾下虽有属地兵马,但大多数还是西凉来的老兵,善野战而不善攻坚战,而且还是如此险要的隘口。

    前番与张鲁联盟之时,马腾就未能一口气拿下葭萌,这次只身作战,只怕依旧难以得胜。

    所以一切的突破口,便都到了巴西郡。黄权与吴懿都是智勇双全的将领,而庞羲则是依靠与刘焉的关系才能得到如此大位;虽说庞羲亦是有不小的才能,但与那二人比起来,无异于小巫见大巫。

    时庞羲舍了巴西阆中,来汉昌与庞德对峙;当他面对庞德前来进攻的一万兵马时,不听从手下坚守之计,反是率军出击,竟是被庞德打得大败而归,退守城中。随即庞德又断了汉昌的水源,使之不战自乱,最终,庞羲被叛军所杀,汉昌落入庞德之手。

    听闻东线战事顺畅的马腾,当即舍了葭萌关,与庞德一同镇守汉昌,意图攻打阆中,目标直指成都。

    马腾的计划是这样的,攻下阆中之后,涪水便近在眼前,拿下了涪水,成都便只剩下绵竹、雒县这两座防御;按照马腾自己的推算,建安九年夏天,便可一举拿下成都!

    此时由没有赶上支援的张任镇守阆中,马腾派人劝降,反被张任斩首;马腾大怒,当即领马铁镇守汉昌,自己与庞德径直来取阆中。

    张任只有三千兵马,得知马腾来攻,闭门不战,马腾便令人制造冲车、云梯,没曾想还没有推到城下,便被张任的火箭、油罐烧毁。

    马腾怒不可遏,又让人制造井栏数架,命士兵站在上面朝城内射箭,但却被张任的霹雳车给击毁,便宜未曾占到,自己反是损失了许多兵马。

    马腾这才意识到张任是一块硬骨头,但若是郎中攻不下,自己也没办法拿下成都;最终马腾选择退而求其次,命当地土著领着庞德以及三千兵马,绕后拿下梓潼郡。时吴懿驻守葭萌,没曾想马腾竟然偷袭梓潼,心想葭萌夹于汉中、梓潼两地,难以久守,只得舍了葭萌,来投白水关守将杨怀。

    庞德又率人进攻涪水,但守将雷铜、刘璝、邓贤等辈却屡屡击溃庞德,庞德无奈,心想攻克梓潼未久,人心未定,不可久战,只得舍了涪水,镇守梓潼。

    阴平的马超出战无果,与庞德一同镇守梓潼。

    马腾此番南下,夺得梓潼。巴西两郡大部分领土,却在涪水、阴平、阆中三处碰壁,心中不是滋味。他早已决定在建安九年之内拿下益州,阻挡在他面前的敌人,他必须杀死!

    刘璋失了两郡,这才后知后觉,原来马腾是想干掉自己啊!连忙放下了手中的酒樽,召集麾下幕僚议事。

    此时主簿张松献计道:“主公莫忧,我有一计,某愿前往曹操处,以三寸不烂之舌求得援军,定叫曹操前来援助主公,驱逐马腾!”

    刘璋也是脑袋发懵,也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即同意了张松的邀请。

    于是乎,“卖蜀贼”张松,踏上了他卖国的旅途。


………………………………

第二百九十八回 蜀奸的行程

    自古以来,叛变投敌之人数不胜数,远有吴起、李广利等辈,近有汪精卫、周佛海等禽,不胜枚举。

    但为何人们可以忍受吴起叛魏投楚的行为,却不能容忍汪精卫投靠日伪?很明显,战国时期虽然四分五裂,但人们都认可他们是中国的一份子,但汪精卫投靠的是外族政权,性质瞬间就改变了。

    这种叛变投敌的人,我们一概称之为汉奸,因为他们背离的是我们汉人。

    不过这只是我们现在人的眼光罢了,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等时代,诸侯林立;以当事人的眼光来看,叛变投敌自然会被人记恨,蜀奸、魏奸、吴奸多了去了!

    而此日的主角,便是导致历史轮轨都改变了的蜀奸,张松。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或许会有人觉得张松帮助刘备,是功臣,也会有人觉得张松卖主求荣,是奸臣。但在当时人的眼中,无论是刘备还是刘璋,都会记恨张松;不为别的,依靠自己主人对自己的信任来出卖他,这种人,两方不讨好。

    就好比那汪精卫,国人憎恶他,而在日本人的眼中,也不过是一条狗罢了!

    却说那张松临别之前,前往法正府上与之说道:“孝直,而今马腾入蜀,刘璋暗弱,我等出路难料;此番前往许都,某有意献上我所绘制的西蜀地形图,让曹操先助刘璋剿灭马腾,随即剿灭刘璋,届时,我等便是大功臣啊!”

    法正也常常因为自己有才却不受重用而怀恨在心,早已猜出了张松心中所想,但心想此事如若败露,那可不能只让自己二人担当,便说道:“吾同乡人孟达,与我素有旧交,如今起事,我三人应当一同商议才是!”

    “孝直所言甚是!”

    于是法正找来孟达,三人于房中密谋;但法正与孟达对于张松欲找曹操前来的看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今天下之大,曹操已坐拥三分之二的地盘,若再下益州,一统天下,岂不指日可待?况曹操手下谋士甚多,良将千员,岂会重用我等?”

    张松驳道:“汝二人真迂腐之见!献上益州,乃大功之臣,曹操虽傲,岂会怠慢?况以我三人之才,曹操也不敢小觑。”

    孟达摇头道:“永年此言甚是不当,依我来看,不如请荆南刘备前来相助;此人地盘不大,与刘璋乃是同姓,比能让刘璋放下戒备。而且此人素重贤人,手下兵马不多,臣子不多,以我三人之才,必受重用!”

    法正深以为然,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最需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出人头地的职位,以及让君主不可小觑的地位。曹操手下那么多,岂会重视他们三人,与如今在刘璋手下有何差异?而刘备则是不同,兵马不多,良将极少,地盘也是少得可怜,若是他们三人进献益州,必然会得到重用!

    但张松却不听,认定要将益州献给曹操;面对二人的说辞,他只是说道:“待我前往许昌观摩一番后,再做决策!”

    次日,张松带着数名随从自成都出发,走巴郡入长江,在江陵登陆,自襄阳北上,话费近一个月的时间,一路来到许都。但当他到达许都的丞相府之后,却被告知曹操并不在许都,而是去谯县练兵了。

    张松又马不停蹄赶到谯县,却被告知曹操一直都在许都,之前是因为自己没有给那些看门士兵贿赂,所以被欺骗了。张松恼羞成怒,但却无可奈何;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重新回到许都的时候,给上贿赂,终于见到了曹操。

    这番行程让张松意识到了曹军的腐败,而且已经腐败到了丞相家门口了;而当他见到曹操之后,曹操的傲慢让他颇为羞恼,瞬间失去了让曹操得到益州的打算。

    毕竟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还真的不如法正所说,去做刘备的部下!

    于是乎,张松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曹操贬低的一文不值,却将自己蜀郡之人抬高成天仙一般;曹操羞恼之下,将之乱棍赶出了许昌城。

    “如此度量,如何服人?”

    被赶出许昌的张松颇为羞恼,这才想起了刘备,便又马不停蹄朝荆南赶去;行至南郡时,张松正欲寻港口渡河,却没想到迎面来了一艘颇为豪华的楼船,为首一人面容平庸,但笑容和煦,朝张松道:“来者可是张松张别驾?”

    张松一惊,心道南郡乃是中立之地,莫不是曹操派人来追杀自己,连连否认:“阁下认错了,在下只不过一届商人,名叫张永……”

    那人哈哈一笑,说道:“张别驾休要过谦,我主乃是刘皇叔,听闻张别驾自此经过,派在下前来迎接阁下,我主已在公安设下筵席,还望张别驾赏脸!”

    张松闻言大喜,而又听闻刘备已经备下了筵席,心中感动,此人果然与曹操不同,便登上楼船,与那人一同朝公安走去。

    在楼船之上,张松才得知此人便是名扬荆州的凤雏先生,不由得肃然起敬,连忙夸赞道:“刘皇叔果是重贤之人,小小张松,竟让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前来迎接!”

    “张先生休要过谦,阁下大才,我主早有耳闻。”

    二人一路笑谈着,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公安,刘备正在港口迎接,满面堆笑,衣着整齐,张松连忙下船行礼:“张永年见过刘皇叔!”

    刘备脸上笑容不减,心想反正一场筵席也要不了多少钱,能够拉拢人心最好不过了。便一路引张松进寨,并聚众将共饮,只道:“今日宴请张别驾,席间不说政事,只喝酒谈欢!”

    听到这话,张松哽到喉咙的话只得憋了下去,众人饮酒甚欢,而张松也得到了过人的礼遇,众人欢聚而散,而张松就在公安住下了。

    数日之内,刘备时常宴请张松,日日一宴,并与张松交谈,时常慨叹:“与张别驾相交甚晚,此乃备一生之所憾也!”

    此话一出,张松瞬间被刘备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古人最在乎知遇之恩,就算是蜀奸张松也是如此。

    他当即跪下,并说刘备乃是英明之主,自己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刘备佯道:“张别驾乃是刘益州心腹,备岂能夺人所爱?”

    张松道:“益州肥美之地,在刘璋父子手上却不能得到一分一毫的用处;刘皇叔爱民如子,重贤用才,乃天命所归!若皇叔能够夺得益州,进能取天下,退能守险川,此皆张松肺腑之言!”

    刘备又假意推辞一番,张松又是进言,就在僵持之际,庞统却“恰好”出现,斥责道:“主公只为自己仁德之名,岂不顾益州百姓安危?”

    这是一出刘备与庞统早就安排好了的戏码,刘备见庞统进屋,便按照剧本道:“某不愿躲同宗基业!”

    “主公欲兴汉室,与曹操匹敌,岂能因私情而罔顾国家大事?张永年真心投靠,主公不顾宾客之言,却只为自己名望着想,何其自私!”

    “士元休恼,容我三思……”

    过了数日,经过多方劝说,刘备终于松了口,决心进入西川;张松大喜,忙献上自己的西蜀地形图,并告诉刘备,将来会有使者前来接应刘备入川,望刘备皆时不要推辞。

    张松走后,刘备脸上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笑容。

    后张松回川,与刘璋痛斥曹操之傲慢,让之与曹操断交,并与刘备交好;刘璋允之,听从张松建议,着派法正为使者,前往刘备处,与之交好……


………………………………

第二百九十九回 刘备入蜀

    建安九年春,在经历了与刘备的多方洽谈之后,刘璋决定派出法正作为使者,希望刘备入蜀,援助自己攻打马腾。刘璋自以为,刘备与自己为同宗,且素有贤名,绝不会做出反客为主的事情。

    但就算他这么想,益州士族却屡屡反对,以王累为首的诸多文官纷纷以刘备乃当世枭雄,不可使之入蜀,不然必当自食恶果为由,希望刘璋收回成命。

    而王累,更是以死谏言,希望刘璋可以听从,但刘璋不仅不听,反是打算出城迎接刘备,让王累活活摔死在城门之下。

    这些人是真的死忠于刘璋?时隔千年,早已无法断言;但就我们所知,刘璋无甚过人之处,文韬武略皆非曹刘敌首,难道这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名节尽忠?

    众人皆知益州分为益州派以及东州派,士族大家更是不胜枚举;或许这些人是觉得刘璋的统治能够让他们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刘备乃是一届枭雄,若是入蜀,必然使他们自己利益受损,或许这才是他们否决刘璋请刘备入蜀的缘由。

    自百年前春秋战国以来,士族大家皆是以自己利益为重,别看他们现在反对刘备反对的兴起;等刘备真的入蜀了,只怕他们投降比谁都快!他们不要求自己的主人有多强大,他们只需要让自己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那些长盛千年的家族,哪个不是为了自家的利益,在敌人来临之际叛变投敌?

    不过此乃后话,总之,刘备入蜀的事情让益州士族颇为担忧,但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谗言,待刘备进入到江州的时候,亲自前往迎接。

    却说刘备这次入蜀,总共带了一万人马,以黄忠为先锋,庞统为军师,新收的义子刘封为后卫,浩浩荡荡奔益州而来;因为此时南郡太守文聘尚且摇摆不定,刘备派刘磐前去游说,说刘备要借道经过,文聘便放了刘备的兵马离开。

    众人皆知假途灭虢之事,果不其然,刘备借道之时突然发难,一鼓作气拿下了南郡,受降将领霍峻等人,而文聘痛骂刘备毫无信义之后,便转身投靠襄阳的荀罡去了。

    刘备素来注重信义,何况如今正要入蜀,若此事传了出去,岂不有损自己的名声?到时候刘璋又如何敢信任自己?于是刘备便将此事的责任丢到了庞统身上,假装自己毫不知情;而庞统也是丝毫不介意,何况此事传了出去,都会说他用奇谋,而信义之事,不是他所需要管的。

    刘备入江州,刘璋百里奔波前来迎接,同宗二人相见,嘘寒问暖,不在话下。于是刘璋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席间庞统希望刘备效仿桂阳一事,趁机杀害刘璋,却被刘备否决:“季玉以诚待我,不似刘景升意欲加害,如何忍心戕害此人?此事休要再提!”

    如果这是一次鸿门宴,刘备说不定会听从庞统的意见,但刘璋好心设下筵席,自己却加害于他,这成何体统?这要是说了出去,自己以后还能被别人信任吗?

    不过刘备不想取刘璋性命,却有人想取他的性命。刘璋此次来的匆忙,只带了三千仪仗以及高沛、吴兰等将;况前方战事吃紧,不敢调离守将兵马,看上去颇为寒酸。

    而高沛又得黄权密信,言刘备素无信义,命之于席间斩杀,高沛便出列道:“主公,今日同宗相见,乃苍天之幸,某愿舞剑于席,聊表庆祝!”

    我靠!又来?

    刘备也是迷醉了,这怎么自己到哪里,哪里就是鸿门宴?第一次是在徐州,第二次是在桂阳,这到了益州怎么还是这样?

    刘备不敢确定这是刘璋的指示,但至少可以看出来,益州有许多人并不欢迎自己的到来。对鸿门宴几乎有抗性了的刘备,见高沛意欲舞剑,却是说道:“备虽久经沙场,然宴席之中,不愿见兵刃出鞘,还望宗兄见谅!”

    刘璋闻言,便斥退高沛,只与刘备共饮。

    是日宴席众欢而散,唯独收了密信的高沛以及周遭反刘备的将领闷闷不乐;或许他们渐渐意识到,刘备看见今日的鸿门宴,只怕会借机下手,他们应该早日想出后招才行。

    “你,携密信回成都,交与黄权将军,让他想想办法!”

    话分两头,刘备今日又又躲过一次鸿门宴,连招庞统、法正二人入帐询问:“今日宴席甚险,不知刘璋可否怀疑于我?”

    法正见刘备担忧,却是断言:“皇叔莫忧,刘璋懦弱,必然是蜀中黄权等人写密信,让高沛等人暗下杀手,主公大可放心。三日之后刘璋便会归还成都,其手下不过三千兵马,皇叔大可借机发难,斩杀刘璋,夺取成都!”

    庞统亦是说道:“法正之言与我甚合,若刘璋归还成都,我等破蜀大计,只怕艰难许多。”

    面对两大谋士的共同谏言,刘备却是否决了:“此举甚是不妥,我等初次入蜀,一来理应笼络民心,二来应当联络背蜀将领;再者,听闻蜀中大将多忠诚之辈,若斩杀刘璋,纵然拿下成都,难保余下郡县不会投降马腾,若到那时,我等便功亏一篑!”

    二人闻言,方才理会刘备的深谋远虑,纷纷折服,便按照刘备的要求,暂且按兵不动。却在此时,忽有成都张松来信,其意与法正二人不谋而合,但刘备只是笑笑,将之烧毁。

    法正又是进言道:“如今除了我与张松,还有一人意欲投靠皇叔,此人名叫孟达,与我乃是同乡,仰慕皇叔甚久,如今驻守绵竹,若皇叔起事即刻献关投降!”

    “此事不可急躁……不知蜀中有多少人反对玄德?”

    说起此事,法正竟不知如何说起,片刻后,方才仓皇应道:“类似黄权、王累、李恢、张任、吴懿等等,无论是成都大员,还是郡县守将,反对者不胜枚举,皇叔需得早做准备啊!”

    但刘备却不以为意,他很清楚,这些人今天反对他,等到自己兵临城下的时候,只言片语便可劝降。

    庞统道:“如今马腾拿下巴西汉昌、梓潼两地,兵锋之职阆中与涪水,我才刘璋必让主公前往阆中屯扎,此地乃是军事重镇,况马腾主力均在巴西驻扎,不知主公有何计较?”

    刘备反问法正:“涪水、郎中两地,各是何人驻扎?”

    “涪水守将乃是刘璋亲信将领,名为刘璝,麾下有雷铜、邓贤等辈;阆中守将乃是张任,为人刚正不阿,忠心无二,用兵善守,屡屡击溃马腾,是个棘手的人物。若皇叔前往阆中,只怕有些不妙啊……”

    “我看也是如此,涪水将领虽是刘璋亲信,但张任却颇为棘手;若主公想要取益州,成大事,应屯扎涪水才是!”

    刘备综合二人的意见,决定趁刘璋还没有下结论之前先发制人,说自己想要屯扎涪水才行。

    三日之后,刘璋请刘备一同前往成都,刘备却说:“如今北方形势危急,恐马腾相逼,备愿为宗兄分忧,前往涪水驻扎,抵御梓潼敌军!”

    刘璋见刘备如此急切的想要帮自己排除外忧,心中感动,也不顾属下反对,赠金帛百车,粮秣万斛与刘备,让其前往涪水驻扎,并调离驻扎于涪水的刘璝等辈,命之前往阆中、白水两地,将涪水几乎完全送给了刘备。

    自此,刘备在涪水招贤纳士,收拢民心,招兵买马,不在话下。

    一场战争,即将在蜀地爆发。


………………………………

第三百回 你不是阴沐

    在益州三方互相博弈的时候,天下各地也屡屡发生变动。

    江东的孙策听闻刘表之地被刘备、曹操瓜分,心中不满,有意来强取一杯羹,便又起兵来攻取江夏。刘琦自知不敌,但他与黄祖知道自己为孙策仇人,誓不投降,双方一时陷入了僵局。

    或许是他们自己也知道,凭他们的才能以及小小的江夏城,根本就是砧板上的肉;于是乎,刘琦便派人送信给荀罡,说自己愿意投降于朝廷,希望他们迅速来救江夏。

    收到如此消息的荀罡,即刻派遣高顺、陈到二人,领兵一万援救江夏,在与刘琦黄祖的配合之下,大败孙策。孙策感觉颇为窝火,又想要来取处于中立状态的南郡,但没想到南郡已经落入刘备的手中了!

    眼见刘备曹操等人势力渐大,而自己被困在江东,难以发展,不得已只能令周瑜为交州刺史,命其屯扎于龙川,征伐交州,想要在交州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而曹操在中原,连年征战,士民凋敝,便令各地人马就地停息,屯田巩商,只让北方冀州的夏侯渊、张辽等人抵御地处幽州的鲜卑、乌桓部队。

    因为连年征战,而幽州又屡被胡人掠夺,早已成了人间炼狱;曹操如今并不急着拿回幽州,因为这只会让自己的负担越发沉重。所以他只让夏侯渊抵御胡人南侵,并不进攻,北方倒也没什么战事。

    而当黄权听闻暗杀刘备不成之后,便请命刘璋,希望将势力继续向南拓展,联络南方少数民族,与之和睦共处,以防万一。南方瘴气集中,非本地人无法破解,易守难攻。刘璋允之,令李恢为特使,与南方居民联络,让他们以黄金、象牙等奢侈物品与蜀锦、丝绸交换,各持所需。

    原本李恢是打算将中原的先进技术传入南中,但刘璋此番只让联络,似乎并没有即刻入主南中的意思,因此便作罢。其后刘璋又任命李恢为特使,将联络范围扩张到了云南之地。

    如此一来,刘璋无后顾之忧,若蜀中出现变故,自己还可以借机南下,独立一方。

    交州之地囊括今日的广东以及越南部分,交趾太守士燮在此地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如今不知中原变故,单知孙策进入南海,屯扎龙川,有意攻打自己,便命士兵急攻越南,将交州势力扩大,以备来日之资。

    士燮入主交州多年,素有仁名,属下虽无良才,但因为其独特的政治手段,让交州百姓颇为信服。而今广东、越南等地都有士燮雕像,用以祭奠。

    而当交州百姓听闻士燮要向南扩张的时候,纷纷入伍,义不容辞;待拿下越南等一干领土之后,又自相请愿,南入越地,与当地百姓教授农耕之事,并开通商贸,为士燮将来起事打下基础。

    不过坐落于大汉正中间襄阳的荀罡,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