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背叛此无信义之人,某又有何惧?

    “孙将军,蒋钦钦慕将军久矣,因外人外人谗言,对将军多有偏见;如今面见将军,乃旷世豪杰也!蒋钦今日愿降将军,建立盖世功业!”

    孙策愣了愣,这才注意到蒋钦身后的荀罡,原来这家伙劝降去了!不过这劝降技术倒还挺厉害的,居然能兵不血刃的将此人降服。

    孙策并不怀疑蒋钦的投降,命下人将船靠近,亲自将其扶起:“蒋将军愿意投靠,此乃孙策之福气!我孙策定让将军名垂青史,不负此生!”

    蒋钦大喜,而孙策对他的投降毫无疑虑也让他颇为感动,当即叩谢,随即朝身后一众士兵说道:“我今日愿与孙将军建立盖世功业,汝等愿降者降,不愿降者自回去吧!”

    众军士皆下跪道:“我等愿随将军,建功立业!”

    这些人都是扬州人士,虽说有偏安一隅的想法,但大丈夫有多少人是不想建功立业的?孙权在位一年时间,征伐之日不过十之一二,都快生锈了;难得有一个英勇豪气之主,岂能不随之?

    孙策手中兵马瞬间增至六千,众人相谈甚欢,便一同回了豫章,商议攻击程普之事。蒋钦说道:“某愿为内应,孙将军自陆路包夹,两相夹击,必擒程普!”

    孙策允之,并让众人务必生擒程普,并且减少伤亡;毕竟都是江东兄弟,不要做得将来难堪。

    说罢,蒋钦依旧领原班人马自水路归去,孙策则令属下带沙袋等数千填塞物,用以阻挡程普去路。准备妥当之后,便等蒋钦将程普追至此处,逼其投降。

    未几,蒋钦部队与程普相遇,程普疑惑道:“公奕,为何尚在此处?孙策何在?”

    “回程将军,在下已至豫章,然孙策已然弃城逃走,不知所踪,某留下数百人马镇守,便领军返回与将军见面。”

    “领军返回?”

    程普闻言,心中甚是奇怪,难道不是该在豫章等着自己到来吗?正欲细问,周遭林中忽然万箭齐发,朝程普射来,程普自知中计,就欲后撤,却没想到蒋钦忽然发难,一路冲杀,程普大败,率领残兵遁回,却没想到去路被封,仰天长啸:“程普亡于此处邪!”就欲拔剑自刎,不愿为俘。

    “德谋公且慢!”

    只听陆上一阵大叫,程普瞬间愣了,孙策竟然跳入水中,飞奔到船上来,夺过程普手中剑刃,劝诫道:“德谋公若走,伯符如何与亡父交代?”

    程普本来对孙策的到来颇感诧异,而当他听见孙策提起孙坚,心中大恸,抱着孙策痛哭了起来,嘴中又是念念道:“德谋有罪于文台,竟冤枉伯符如此多年!”

    毕竟当时孙策就用古锭刀表明了自己的清白,但程普他们也只是持了保留态度,直到今天他才相信,孙策真真的被自己这些孙家老臣给冤枉了。

    “德谋公休要如此说,策万不敢当!”孙策就在船上跪下,“还望德谋公不要见怪,今日若不如此,只怕无法与德谋公如此说话!”

    “你欲说些什么?”程普疑惑道。

    “还望德谋公随我回豫章,慢慢商量;阁下乃孙家老臣,在下自然不敢怠慢!”

    程普似乎想要拒绝,但心想自己都被孙策打败了,还有什么拒绝的资本?便苦笑道:“罢了罢了,今日输给你,任由你处置!”

    孙策大喜,两军罢战,一同回豫章去了。
………………………………

第二百四十二回 望柴桑

    “伯符若你执意与仲谋为敌,只怕玉石俱焚,届时由刘表、袁术等辈坐收渔利啊!”

    程普坐堂下,与孙策以宾客相待,孙策有意将程普拉拢,所以不敢怠慢程普;而程普如今被夹在孙权、孙策中间,身份颇为尴尬。

    他明白以孙策的个性,是绝对不会向孙权低头的;而孙权如今十五岁,已经有了执掌江东的野心,必然也不会甘愿在自己兄长的脚下。

    二人相攻,要么玉石俱焚两败俱伤,要么便是一死一伤。这是必然的结局,他二人如今都是容不了对方,将对方打败了,难不成还会留着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不成?

    他们现在不是兄弟,是敌人。

    孙策闻言笑道:“权弟也到了及冠之龄啊……不过德谋公可知,权弟在江东一年,政绩显著,百姓安居;但不可否认,如此不过偏安一隅,江东势必会被吞并!我江东子弟若要睥睨天下,权弟根本无有此等威严!”

    程普默然,毕竟跟了孙权这么久,他确实魄力不足,难以成大事。就拿之前玉玺借兵一事来说,孙权扭扭捏捏不愿同意,周瑜好说歹说才让他借兵离开。如果换成孙策,只怕这玉玺不过是块石头罢了……

    周瑜……

    “伯符,公瑾难不成是你……”话说一半,程普住了嘴。

    孙策自然知道程普想说什么,佯道:“公瑾如何了?难不成公瑾在权弟军中?”

    “汝不知晓?”

    “方才才知。”

    程普不知道孙策说的真假,但总觉得在这里坐如针毡;他不知道孙策想要干什么,而且为什么整个席间只有他一个人?太史慈去了哪里?蒋钦去了哪里?

    总感觉孙策是故意把自己扣留在这里的。

    “伯符,当年文台与你有隙,因此才让二公子做了孙家军的首领,如此你也是知晓的……”程普坐立不安,刻意的寻找话题,“如今看来,文台确实用错了人,仲谋虽然才智过人,但胆气不足……某还是希望,你兄弟二人能够和好如初,共同带领江东子弟走向天下!”

    孙策双手支撑在桌案上,笑道:“德谋公,尊驾难道不觉得此刻旧事重提,莫不是太晚了?权弟在江东四处散布‘孙策弑父杀君’的言论,不让我做人。我二人决裂到了如此程度,如何再谈共同合作一事?”

    “哎……”

    程普无奈的点了点头,似乎颇为无奈,二人良久不言,似乎再不能像当年一样一长一幼促膝长谈了。

    未几,忽有下人来报:“太史将军与蒋将军已经拿下柴桑!”

    程普闻言大惊,一脸惊惧的看着孙策,后者只是轻轻笑着,仿佛并不意外。他看着程普,笑道:“德谋公没想到吧,子义与公奕不在此处,竟是去偷柴桑了……”

    “不可能!柴桑尚有三千兵马,防守他二人绰绰有余,怎能顷刻间便被拿下?”

    程普根本不敢相信,自己不过被擒了数个时辰而已,孙策就悄然了将柴桑拿下。就算他六千兵马倾巢出动,攻下有三千人的城池也不可能如此迅速,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

    “德谋公莫不是忘了,蒋钦本来就是尊驾手下,而且你如今被擒,兵符自然在我手中……”

    程普恍然大悟,原来他故意把自己留在这里,就是给太史慈他们攻打柴桑的时间!失算了失算了,如果孙策再在柴桑发出自己投降的流言,那自己不就两面不是人了吗?

    “伯符,汝比仲谋更强,若换仲谋在此,必然忧心忧虑,不敢进攻柴桑……”

    “多谢德谋公夸奖,既然如此,那便请回吧!”

    这小子,存心的吧?程普岂会不知道孙策在后面的小动作?自己这番回去,就算孙权看在自己孙家老臣的身份上不杀自己,但自己也必然遭受怀疑,那还回去作甚?

    孙策见程普半天未动,知道他已经乱了心神,又是添油加醋道:“德谋公久久不去,莫不是喜欢上了在下这里?若德谋公喜欢,一直待下去,在下也毫不介意。”

    “你是不介意了,我家眷如何是好?”

    程普的家眷全在秣陵,自己如果投降了,那孙权一狠心,还不把自己的家眷给杀了?最轻,那也是软禁,这都是最好的结局了。

    “德谋公乃亡父老臣,权弟分晓是非,岂会随意加害?”

    “反正我也被你弄得里外不是人了!”程普愤愤起身,心有不甘,“降你可以,但我绝不见兄弟相争!”

    也就是说,程普不会为孙策出力,起到的作用如同一个吉祥物一样,只起到替孙策扬名的作用。

    “如此便够了。”

    孙策微微一笑,将程普送了下去,心中暗喜,没想到荀罡这计策还挺好用的,不仅兵不血刃拿下了柴桑,还招揽了程普,如此下来,加上孙权手中的内奸周瑜,大计可定!

    话分两头,却说孙权驻扎会稽,正欲率大军攻打建安王朗,忽有人来报,柴桑已然被孙策所夺,程普作战不力,被孙策擒了,如今已经投降孙策!

    孙权闻言大怒,正欲下令处死驻扎秣陵的程普家眷,黄盖韩当二人连忙出列到:“德谋有功与文台,如今虽降,主公若如此对待其家眷,只怕将士会寒心!”

    “莫不是睁眼看着程普投降而毫无作为?如此岂不让军士投降毫无顾忌?”

    周瑜轻声道:“若主公执意杀死程普家眷,不仅将士会寒心,程普会铁了心跟随伯符,主公也将落下残暴之骂名。不如将之软禁,待处理完此间之事,再行决断。”

    孙权望着周瑜,冷笑一声:“我都快忘了,如今孙策驻扎豫章,公瑾乃其兄弟,为何还在我军中,莫不是内应吧!”

    “主公若处处忧心,决然无法成就大事!”周瑜并没有正面回答,反是一句话让孙权梗塞。

    “哼!此事稍后再提,尔等快些下去,明日进攻建安不需要尔等出力,我一人便可!”

    自从孙策在豫章起兵,孙权便越发不信任这些手下,周瑜本就在怀疑之列,但这一直忠心耿耿的程普会投降,实在是在孙权的意料之外。

    看来这些老臣,也不能完全相信啊……

    孙权自以为十五岁及冠,已然能够处理此间之事,这些老臣谋士对自己的忠贞有待商榷,不如先将这些人关进小黑屋,待收拾了孙策再做决断。

    不过他也不想想,论带兵打仗,没了这些将领,他岂是自己大哥的对手?

    次日,孙权独自领兵一万出战,围住建安城并不攻打;城楼之上王朗见孺子出战,当即大笑道:“孺子小觑于我等!”便带将出城对敌,双方对峙,孙权着令护卫宋谦出阵叫骂,王朗大怒,策马上来与之交战,竟十合将之大败。孙权大惊,没曾想王朗竟然有如此勇力。

    《三国志》载王朗领会稽太守,恰遇孙策来攻,功曹虞翻以为不敌,不如避之,王朗以职责故与之交战,大败。但此间并没有记载王朗勇力,只有《三国演义》中记载王朗与太史慈交战数合未败,正遇周瑜程普绕后袭击,因此大败。不过与太史慈交战数合而未败,勇力必非凡人。

    汉人崇儒道,好弓马,用力过人之文人大有人在;而今王朗年四十有余,正值壮年,与一小小护卫对垒,自然不惧。

    “无知小儿,莫不是以为依靠麾下勇力,汝便能胜过我等?”王朗明显发现孙权麾下的勇力都不见了,便多加嘲讽,“小儿童趣不减,不若回去求母兄安慰罢!”

    孙权大怒,竟是亲自策马出战,士卒大惊失色,就欲阻拦,却没想到孙权一马当先,已经冲出阵去。王朗大叫一声来得好,策马出迎,孙权勇武难敌王朗,三合便败下阵来,被一枪砍断了左臂,阵中士卒见状连忙与王朗军交战,拼死救回孙权。

    王朗得胜一阵,又砍下孙权一臂,军心大振,但并不追赶,吹着哨子回建安城去了。
………………………………

第二百四十三回 死仲谋

    战场上有所伤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只是缺胳膊少腿,那也可以说是运气极好的了。

    但如果这种事情换到君主身上,那问题就大了。

    孙权因为自己一意孤行,终于落下了恶果,以为自己年轻有勇力,却没想到反而被王朗砍下了一只左手。若不是众军冒死上前营救,只怕孙权已经被王朗就地斩杀了。

    但就算留下了一条小命,孙权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毕竟在这种医疗条件极其差的东汉年间,被砍下一只手六成都会失血过多而死,剩下四成有九成会因为事后的感染而死。

    毕竟这年代没有抗生素,也没有一个叫做瓦克斯曼的男人。

    “孙将军虽救回及时,但如今依旧无比危险,需得早做准备……”

    医工颇为忐忑的朝守在营帐外的众人说道,毕竟他只是尽自己所能去救孙权,如果没有救活,万一这些人发难怎么办?所以让他们早做准备,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

    周瑜等人颇为理解,毕竟人各有命,不可强求,便让医工继续进去医治,自己则是带着麾下黄盖、韩当、吕范、凌操、周泰等大将下去商议后事了。

    毕竟这种事情,还是要早做准备了。

    众人以为然,便各自道军帐之中,但周瑜却渐渐脱离了队伍,朝着身旁的亲信说了些什么,那人应了一声,便下去了。

    周瑜忙到帐中,见黄盖韩当二人将中间的位置让给了自己,他们则是坐到了一旁。周瑜理会得,他们是想让自己来领导此次会议。

    周瑜在江东一年时间,才智使程普、黄盖、韩当等一干老臣颇为服气,有些事情甚至经验比他们都老道。而最主要的一点……周瑜是孙策的义兄弟。

    孙权一死,孙策就能名正言顺的入主江东了。

    “之前没让主公处死德谋的家眷,如今看来简直正确无比,不然到时候如何向德谋交代?”

    黄盖吐了口气,似乎很是放松,反而对孙权的危险并不感到担忧。或许他早就该意料到,孙权如此多疑、优柔寡断之人,是难以成为一名雄主的。

    一干老臣纷纷点头,仿佛对于孙权的生死置若罔闻;而一旁的吕范、凌操等新晋臣子,似乎心有不满,表情严肃。

    “诸位老将军切莫说出如此话来,而今主公生死未卜,我等在此议论今后乃分内之事;不过若是如此来说主公,只怕有些不妥吧!”

    周瑜微微一笑,既不得罪老臣,也不得罪新人。

    “江东不可一日无主,伯符如今正巧驻扎在豫章,也得到了德谋的认可;若主公真有一个三长两短,我等便将他迎回吴郡,令他做江东之主吧!”黄盖如此说道。

    “某亦有此意。”韩当附和道。

    哪知凌操忽然说道:“不可!孙策乃弑父杀君之人,将之迎回江东,岂不败坏我江东英豪的名声?此事不妥!”

    “弑父杀君,不过片面之词罢了……”周瑜面色忽然严肃,似乎不容他人诋毁孙策,“仅凭一柄专人打造的雕翎箭便认定其为凶手,未免太过愚昧;据说当时有一个名为吕公的偏将也是替孙策拿过箭袋,之后便消失无踪,为何无人查起此事?”

    “很明显,因为当初孙策与孙坚交恶,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给他扣上了弑父杀君的帽子;真相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有人背锅,那便成功了。而且黄老将军等人几乎绝口不谈此事,难道无有蹊跷吗?”

    “这……”

    凌操等人欲言又止,随即看着黄盖韩当二人,二人轻叹了口气,说道:“虽我等不知杀文台之人是谁,但伯符,应当是无辜的……”

    “何以见得?”

    “当年伯符以文台古锭刀起誓,若他受冤,则古锭刀染上他的鲜血;后来他以刃划掌心,古锭刀并未沾染任何鲜血,以天证,便足以证明其清白。”

    “不可排除偶然情况……”吕范摇头道。

    “汝等识孙策否?”韩当忽然起身怒道,“汝等未见孙策一面,却在此间侃侃而谈!不过听信了片面之词罢了,为何却如同自己亲眼见到孙策杀父?”

    凌操、吕范二人不敢言语,毕竟面对这些老臣的怒火,他们只能选择躲避,而不是与之争论。

    “罢了,诸位都别吵了!”周瑜喝止道,“主公若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莫不是立文台将军三子孙翊?诸位莫忘了,这位三公子如今才十二岁,如何担当江东大任?孙贲将军又非文台将军亲子,若诸位还有除了孙策的第二人选?”

    说实话,这些人在这里妄论孙权生死,本是一大罪,不过事到如今他们竟是毫无顾忌,仿佛孙权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笑话,要不是这家伙一意孤行,不听劝诫,如今岂会落到如此境地?

    “唯孙伯符一人而已……”黄盖慨叹道,“如今想来,真是悔恨不堪;若当初并未听文台遗言立二公子为主,只怕伯符如今已经兵出江东,谋取天下了!”

    众人似乎已经打定了孙权死后孙策接任的事情,但孙权如今还在挣扎着,仿佛没那么容易死去;他强忍着心中那抹淡淡的意识,与疼痛斗争着。

    医工倒也没有令孙权失望,经过一番复杂的治疗之后,医工终于是止住了血,并且对其断臂处进行了简单地包扎,只要伤口不感染,似乎过不了多久就能痊愈,只不过少一只手,将来会有许多的不便。

    “累死我也,累死我也!”医工擦去额上的热汗,心中害怕到了极点,毕竟他也不知道孙权死后,那些家伙会对自己做些什么。如今孙权暂时脱离了危险期,他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徒儿你在此处看一下,为师去休息片刻,一有异动,立马来找为师!”

    医工对一旁的徒弟简单交代了一番后,便拖着疲惫地身体走了下去。那徒弟约莫十二三岁的模样,眼睛水灵灵的,看上去天真无邪。

    “韩医工在否?”

    未几,忽闻帐外一声响,一名士兵模样的人将营帐掀开走了进来,那小子连忙阻挡道:“不可不可,病患如今正在休息,将军请先出去!”

    那士卒笑道:“黄盖将军命在下送来一副祖传药膏,让在下给主公敷用,还望你能行个方便,让在下好交差。”

    小孩一脸质疑的看着药膏,疑惑道:“不会有毒吧……”

    “此乃黄盖将军的药膏,怎会有毒?”

    “哦,那你放在这里吧,我会让师傅给他用的。”

    士兵恳求道:“你就行行好吧,若黄盖将军知道在下没有给主公敷上,必定军法处置!”

    按照医生的规定,他们是不能让这些人随便的给病患敷药的,毕竟谁知道会不会有副作用?但这个小徒弟跟着那医工才几月时间,病患甚少,连点皮毛都没能学到,所以不懂规矩,有拗不过那士兵,只能让他上去敷药了。

    士兵笑着道了声谢,脸上竟是露出一抹怪异的笑容。

    是夜,孙权因抢救无效,暴病而亡。

    垂钩戏珠玉,轻舟一浪平,是船不是船,美玉非无暇。

    垂钩,乃“仯保分橛瘢闶且桓觥靶 弊郑磺嶂郏纭靶摹钡祝似奖闶瞧涞悖闶且桓觥靶摹弊帧J谴皇谴烙穹俏尴尽4耸侵郏骋簟爸堋保よ烙裰猓谴裼需Γ收饬骄涠际撬抵荑げ恢抑狻

    因而此诗句之意,便是小心周瑜不忠。

    诗词,终应也。
………………………………

第二百四十四回 入主江东

    孙权一死,周瑜等人似乎早有准备一般,全军缟素;而王朗似乎知道孙权已死,立马带兵出城想要偷袭吴军,不曾想反被周瑜设下埋伏,落马被擒。

    王朗这才知道,孙权根本不是这些人的主心骨,倒不如说那是一个有一定自由的傀儡罢了;真正的权利,一直掌握在黄盖、韩当等老臣手中,也就是说,孙权这个位置上是谁根本不重要。

    毕竟一个十五岁的人,权谋岂是这些老人的对手?

    断掉孙权一臂,导致其死亡,王朗自然没有办法逃脱干系,被周瑜带出辕门,斩首示众。

    王朗死后,周瑜迅速带兵攻下了建安,自此,吴军手中握有除豫章、庐陵、柴桑三地的所有江东土地。之后便是取淮南,进荆州,吞并天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江东有主。

    经过老臣的一番商议,决定计划不变,请孙策入主江东,便即刻让周瑜书写书信,请驻扎在豫章的孙策即刻前来吴地,领吴郡太守大印。

    这印是朝廷颁发的,亦或可以说是曹操颁发的;为了巩固后方,曹操听从了荀罡的意见,封孙权为吴郡太守,领吴侯。如今倒好,这所有的名号,全部都交给孙策了。

    孙策收到周瑜的书信,也不知该喜还是该忧,毕竟自己的亲弟弟死了,自己心里面还是颇不痛快的;虽说孙权处处给自己制造麻烦,但毕竟亲兄弟,如今身死,他如何不感慨?

    “伯符,走吧……”

    程普看着书信,心中五味杂陈,孙权年少多智,颇得孙坚喜欢,如今十五岁便病发身亡,岂不惋惜?

    孙策轻应了一声,回头望着帷幕后面的荀罡,苦笑道:“荀太尉,此间事毕,尊驾也该回许昌了吧?”

    “用完了我,就想把我赶走了?”

    荀罡缓缓走出帷幕,面色并不好看,他本以为会在这里再待一段时间,直到把孙权扳倒;但万万没想到,孙权在孙策的兵马攻来之前,就魂归西去。这下倒好,自己对孙策的人情瞬间降低了不少。

    孙策连连赔笑:“自然不敢,荀太尉有恩于在下,在下自然不敢怠慢,日后有所需要,策必当相助,不敢推辞!”

    “我不需要你的口头允诺,你只需要先帮我一件事情,此恩便两不相欠。”

    孙策一喜,毕竟人情债最难还,连忙问道:“不知太尉有何要求?”

    “你只需要出兵替我牵制袁术便可。”

    孙策一愣,就这点?要知道江东统一之后,袁术自然就成了他他进军中原的眼中钉肉中刺,别说荀罡要求了,就是孙策自己,都有可能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去攻打他。

    仅仅牵制,还无法动及孙策筋骨,荀罡用这个来做交涉,孙策岂不是赚翻了?

    “没了?”

    “没了。”

    孙策有些不知所措,他看着程普,又看着太史慈,二人都是一脸懵逼,毕竟稍微有点军事政治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荀罡完全是在做亏本生意。

    “……明白了,三日之后,我即刻出兵牵制袁术!”

    荀罡微微点头,虽说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只能完成曹操布置给自己的任务了。随即与众人道了别,便带着陈到以及数十名护卫离开了。

    “此事之后,我等便是敌人。”

    孙策依旧记得这番话,但他不知道,荀罡是从哪里来的这番自信,与自己为敌?

    “走吧,去吴郡。”

    一番简单的打理之后,孙策留蒋钦守豫章,令程普依旧领本部兵马,屯扎柴桑,静观刘表动向,自己则是带着太史慈以及一千兵马,径直前往吴郡了。

    周瑜带着黄盖、韩当、凌操、周泰等二十名将领,率军两千,出城二十里迎接孙策。众人见孙策英姿雄发,大有乃父气节,均是感慨。

    兄弟二人一番嘘寒问暖,便进吴郡处理剩下业务,凡是对平定江东有功劳之臣子、将士,皆是因功封赏,顿时如甘露四降,众皆称道。

    其后,孙策派人安抚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士族,并且重用其中有才有德之人,顿时填补了江东的职位空缺。其中以顾、陆、张、朱四家杰人辈出,颇受重用,故称之为“吴之四姓”。

    虽然会稽太守王朗杀了孙权,但孙策依旧重用其原本手下虞翻等人,一时贤名遍布,众人皆道江东出了一杰出之主,便逐渐忘了孙权死亡之事。

    此刻曹操正在筹备第二次攻打张绣之事,而孙策便也按照之前的诺言来行,出兵骚扰袁术所占领的庐江,守将张勋多次防守,但孙策总是一副起兵数万,势必要拿下庐江的模样。

    张勋畏惧,便朝寿春袁术请求支援,袁术当即拨兵五万,来救张勋;怎料袁术兵马刚到,孙策立马打起了游击战,并不与袁术正面碰撞,反是侧面出击,屡屡骚扰其兵马,烦不胜烦。

    就在袁术的部队准备发起全面总攻的时候,骚扰了庐江近半个月的孙策,竟是忽然撤退了。

    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曹操顺利拿下了南阳,如今回许都整顿兵马,兵锋一转,就欲对吕布下手了。

    荀罡回道许都之后,受到了朝廷的褒奖,不过倒还不如说是曹操的褒奖。本以为会有一出大戏上演,却没想到曹操忽然废置三公,设立丞相领三公之权,并自立为丞相,荀罡的太尉自然就没有用了。

    不过既然要褒奖荀罡,曹操自然不会怠慢他,竟是不顾臣下反对,任命荀罡为太傅。要知道太傅位列上公,比三公的职位更高,如今曹操废三公立丞相,虽说职称极大,但明面上却是在荀罡的下面。

    自周以来,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不过汉时仅有太傅一职;董卓曾自领过太师,不过那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烟花罢了。太傅一般是皇帝登基之初,为打理朝政而设立,权力极大;不过曹操立丞相反倒是制约了荀罡,以至于荀罡最后连手上太尉的权力都没有了。

    他的太傅,完全成了皇帝的伴书童。

    看来曹操虽然信任荀罡,但却依旧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的家臣,只是以高官厚禄养着,完全没有给他分交权力的意思。

    荀罡虽然不服气,但他知道此刻必须得忍耐,每天与皇帝处理一些不痛不痒的公务,然后下来与曹丕极其兄弟交流,仿佛充当了老师的职责。而曹丕等人的成长速度极快,虽说曹操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说法,但荀罡觉得,曹操的儿子才是最为逆天的。

    但曹操的军议,荀罡还是经常去的,毕竟二人的官职换了,但府邸依旧是那个地方,只是换了个牌匾罢了。

    此日,乃是建安二年,曹操已经开始商讨讨伐吕布的事情了。
………………………………

第二百四十五回 袁术称帝

    建安二年春,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但许昌里面却是硝烟弥漫,众多谋士对于如何讨伐吕布争论不休。

    或有人让刘备为先锋,曹操为后援,正面攻打吕布;也有人说寻找内应,以图击溃吕布。当然还有许多并不支持征讨吕布的人。

    不过这一切讨论声,都是在一个消息传来之后,彻底消失。

    根据可靠消息,袁术用孙权借兵的玉玺,正式在淮南称帝,改国号为“仲”,危及汉室正统。

    曹操闻言大怒,当即取消征讨吕布的计划,转过头来商量讨伐袁术了。

    毕竟吕布可以多活几年,但一个称帝的人,绝对不能留在世上!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汉室正统,更是曹操为自己考虑;若世上有两个皇帝,必然会导致人心离散,甚至怀疑自己这个掌权者的能力,对曹操有害无益。

    众人一发商议,便决定联络刘备、吕布、孙策三人一同攻打袁术;毕竟袁术在淮南拥兵十万有余,凭借曹操一人,只怕难以将其击溃。

    曹操这次并没有带荀罡,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