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倒也不恼,因为这恰好说明他被人重视,高兴还来不及:“多谢阁下美意,不过忠诚不侍二主,在下只能谢绝阁下美意!”

    “如此只能以枪戟说话了!”

    程普不由分说,策马上前与太史慈搦战。二人交战约莫三十回合,程普渐渐力竭,而太史慈年轻力盛越发勇猛,丝毫没有溃败之意。一旁黄盖等人见状,策马来救,与太史慈交战。三人与太史慈交战,他竟然还能从容应付,好比虎牢关时三英战吕布,真乃当世虎将也!

    “贼人休要小瞧于我!”

    却见跟随太史慈的那名骑兵忽然发难,加入到整个战场;此人虽然武勇与太史慈相差甚远,但面对四人围攻,此人依旧毫无惧意,连孙权都是大惊,为何刘繇手下小将也是如此厉害?

    “小将何人,报上名来!”孙权窃以为,这个小将敢冒着风险与太史慈一同出战,有资格留下他的名号。

    那小将知道孙权与他说话,手中长枪速度不减,淡然回道:“某乃太史慈同乡马忠是也,无名之辈,休要挂齿!”

    六人交战正酣,太史慈渐渐力竭,心中暗想:“贼人手中有二十人,拖都能将我拖死,不如速战速决,以小戟取孙权性命,敌人必然大乱!”想到此处,太史慈攻击渐渐变缓,左手却在腰间缓缓摸索,随即忽然出招,朝人中间的缝隙丢去,不偏不倚,目标直指孙权!

    与之交战的程普等人发觉到了太史慈的小动作,却为时已晚,只能先舍掉太史慈,朝身后大喊:“主公小心!”

    孙权眼见那小戟离自己越来越近,又欲策马逃跑,却发现马匹不知为何受惊,在原地蹦跶就是不愿离去;孙权暗暗闭眼,难不成自己将命丧此处?

    忽然,一旁一直守候的周泰见大事不妙,瞬间从马匹上飞跃而下,阻挡在孙权身前,本欲抬剑拨开小戟,却没想到失了手,小戟死死的嵌在了周泰的身上。

    “不好!”

    太史慈见没能取孙权性命,暗道不妙,趁着孙权军中混乱与马忠策马便走。

    太史慈险些取了孙权性命,就算如今化险为夷,但就凭周泰身上的伤势,孙权手下哪肯放他?十几人在山坡之上奔腾,但太史慈熟悉地形,众人却奈何不了他。正无奈间,忽然天地滚滚,仿佛惊雷动地,原是刘繇率领一千人马赶到!

    刘繇在寨中思来想去,觉得太史慈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自己觉得他太过年轻,所以意见被舍弃了。如今细细一想,似乎并非毫无道理,当即点兵一千前来助阵。

    程普等十几人见刘繇带兵前来,只能仗着地势狭窄的优势与之交战,虽然无人死亡,但却伤人许多。就在这万分危急之刻,周瑜带兵赶到,与刘繇一阵厮杀,双方互有伤亡,忽而乌云密布,惊雷四射,眼见暴雨将至,双方只得暂时罢兵。

    却说周泰被抢救回寨,纵然身体上嵌入一柄小戟,但仅有些许血渍流出,仿佛无法伤及性命。周泰本人也是一脸无所谓,就连军医取出小戟赶忙上药之时,鲜血喷涌,周泰纵然面色惨白,却也没有丝毫的动容。

    疗伤数日,周泰情况好转,但面色依旧平静,似乎都不知道自己在生死间徘徊过一般。周瑜暗暗称奇,赞道:“周幼平面生死而淡然,救幼主而无我,英勇忠贞,众军弗能及也!”
………………………………

第二百零五回 破刘繇

    过了几日,孙权自领兵马,以程普为先锋,径直来取曲阿;另一面,周瑜自言留有后手,领三千精兵前去攻打秣陵。刘繇听闻孙权来取曲阿,心道太史慈当初勇武,便以为先锋,领兵一万出寨迎敌。

    程普策马出战,喝道:“太史慈早早来降,莫要跟随庸主丢了性命!”

    太史慈反是笑道:“汝奉幼子为主,岂能称霸天下?我主汉室之后,汝等逆贼在此处叫嚣,岂不自取灭亡?”

    程普闻言大怒,策马来取太史慈,太史慈反笑道:“汝非我敌手,若孙策在此,我尚惧之三分!”说罢,挺抢走马,与程普交手,三十余合,程普逐渐力竭,取出太史慈之前小戟,暗中欲取太史慈。哪知太史慈早已看破,见小戟来到,轻易将之接住,随即反手一戟直取程普,程普反应不及,射中小腿。

    眼见程普即将落马被擒,孙权慌张,连忙指挥人马前去营救程普;阵中黄盖、韩当、蒋钦出列援救程普,刘繇这边张横、张英、薛礼等众出马与之交战,混乱之中孙权兵马救下程普,双方一阵混战,忽听曲阿城上鸣金之声,双方各自退兵。

    太史慈进寨,责问刘繇:“某正欲取孙权首级,为何鸣金收兵,岂是不信我也?”刘繇回道:“斥候来报,孙权着周瑜率兵三千进攻秣陵,本不足为惧,忽有人说庐江陈武起兵五千前来援助周瑜,某打算亲自领兵前去援救秣陵,故而暂时退兵。”

    说罢,刘繇自领一万余人,以太史慈为先锋,前去救援秣陵;另一面,刘繇令张英镇守曲阿大寨,只得坚守不可出战。

    却说孙权得知刘繇起兵援救秣陵,便与诸将商议攻取曲阿之事;一旁张昭出列道:“曲阿城坚,强攻我等必非敌手;如今已近深夜,刘繇必然难以赶到秣陵,我等起兵前去劫寨,若能大破刘繇,不仅秣陵唾手可得,曲阿孤掌难鸣,即便不会投降,也难逃我军之手。”

    孙权深以为然,着令程普带队,分兵五路前去劫刘繇大寨。刘繇大惊,慌忙与程普交战,怎奈兵不比孙权精,被程普大败,斩首千余,余众或溃或降。刘繇知晓难以对敌,遁入深林,太史慈独木难支,领数人前往泾县去了。

    孙权见大破刘繇,另领兵前来攻取曲阿,守将张英闭门不战,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有斥候来报:“刘繇收拢残兵五千,前去取牛渚口了!”众人闻言大惊,心道牛渚乃要塞之口,决不可失,乃派黄盖以三千兵马镇守曲阿要道防止张英增援,孙权则是亲自领兵与刘繇一战。

    双方对峙,刘繇出马喝到:“孺子何来犯我疆界?”

    孙权不甘示弱,竟是不顾属下反对,策马出阵道:“汝进犯曲阿,凌虐我兄弟,屯扎丹阳多年,无德施于黎民;自古乃有德者据州郡而施仁德,此间岂容你空座虚席,尸位素餐?”

    刘繇大怒,喝道:“谁能给我擒下此子,赏千金!”说罢,部将于糜出阵讨战,直取孙权;孙权不急,未几,身后部将蒋钦出阵,与于糜大战。二人交战十合,于糜被蒋钦抓了个空隙,一枪刺于马下;刘繇大惊,又是一阵高喝,部将樊能出马来取孙权,却被蒋钦拦住,二人交战片刻,樊能见力不能支,拨马就走,马不及蒋钦快,一枪正中心窝。

    刘繇见瞬间损失两员大将,心如刀绞,望着对方十三岁的孺子,心中震怒,暴喝道:“汝这孺子,若非仗着几员勇武骁将,其能胜我?”

    孙权大感羞恼,弯弓搭箭,如凌空出击,箭矢自刘繇耳根滑过,竟是将刘繇身后的小卒杀死。刘繇大惊,孙权却是在此时趁机掩杀,刘繇大败,部将张英、张横等悉数死于乱军之中,余众皆降。刘繇只留得数十骑,往西前往豫章投靠宗亲刘表去了。

    孙权得胜一仗,军心大振,恰逢斥候来报,周瑜已经夺得秣陵。孙权便起寨移兵秣陵,任周瑜为牙门将,新进的陈武身长七尺,面有异象;恰逢孙权碧眼紫须,看的极其亲切,任为校尉,随军左右。

    众人于秣陵大殿坐毕,周瑜出列说道:“如今我军取了秣陵,安抚民心,太史慈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屯扎在泾县,不除必是心腹大患!泾县地处丹阳腹地,若任由他发展,必然危机丹阳治安,不除不行。”

    “公瑾以为如何?”程普恭敬问道,毕竟此战周瑜贡献极大,而且计略无双,忠贞不二,与之说话汝饮醇醪,沁人心脾。程普从未服过多少人,孙坚算一个,他周瑜也算一个。

    周瑜提议道:“斥候来报,太史慈新征兵马约有两千,尽数屯扎于泾县;我军只要包围泾县,留一口放他出去,设下伏兵,皆是是杀是降全看他的意思。泾县一下,我军便可乘胜南下,破新都,巩固鄱阳,取吴郡许贡、严白虎等贼;事毕,连会稽王朗也逃不出我等手心!”

    这是一个绝佳的计策,毕竟江东这么多年来都是无比安稳,没有爆发过太大的战争,孙权新来,必须趁这机会连续攻克吴郡与会稽郡。如果稍有怠慢,假以时日,许贡、严白虎、王朗等人必然招兵买马,巩固防御,到时候再想攻下这些地方就难了。

    另外,吴郡的太守乃是许贡,严白虎是占据乌程的山贼,手下握有精兵万人,自称东吴德王,实力比许贡更为强悍。但因为许贡对于严白虎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人也是相安无事。

    如果时间一久,说不定许贡与严白虎还会联络在一起互为唇齿,破之极为艰难。

    哪知孙权力排众议,反是说道:“如今我等刚下秣陵,岂能再度发兵?不若在秣陵屯扎些许时日,待今年秋后丰收,我军兵精粮足之后再言南下之事。既然我军要长久屯扎江东,岂能罔顾黎民感受?”

    孙权这句话充分暴露了他守成的弱点,他不是没有扩张的野心,只是他的野心与孙策相比太过安稳,以至于没有极大的胜算都不愿轻易出兵。这一点,孙策不知比他强了多少!

    果然,孙权一言立马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尤其是张昭,持着长辈对晚辈的语气责骂道:“我主意图睥睨天下,岂能独据江南一郡?若快速攻下江东,施恩于民,岂不长久之策?”

    “这……”

    孙权的这番言行着实让这些人有些失望,毕竟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迅速攻下江东才是长远之策,这孙权的眼光怎的如此狭窄?就连程普心中都觉得,孙策比他这弟弟强了太多。

    或许是从小受到神童的待遇,众人对于孙权的要求极高,丝毫没有顾及到此刻的孙权仅仅十三岁。他们甚至经常拿荀罡与孙权比较,以至于孙权常常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

    果然,如今孙权另有打算,又被所有人一致反驳。

    但孙权偏偏不信邪,尤其是张昭对他的训斥让他极其不满,他当即喝到:“某意已绝,秋后出兵!”说罢,立马叫散会,也不给众人辩驳的空间。众人面面相觑,竟不知说什么好,年纪轻轻却一意孤行,如此岂能奢求征战天下?

    “罢了罢了,从长计议吧!”

    众人皆是悻悻离去,唯独周瑜瞥了一眼孙权,意味深长。

    跟着孙策,果然没有错……
………………………………

第二百零六回 太史慈逃亡

    一般所说的江东一般是江东六郡,乃是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庐江郡、豫章郡以及九江郡(一说庐陵郡,但庐陵郡建设于建安五年,比九江郡更晚)。在其后的多年里,江东六郡曾多次因为政治需求被分割,划分出淮南郡、蕲春郡、鄱阳郡、建安郡、临川郡、新都郡等等,可能是东吴为了将自己的地盘显示的要大一点才设置的。

    袁术在淮南,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建安四年改回九江郡。而孙权除了荆州,基本上便是被禁锢在扬州五郡,这辈子都没有逾越过那道门槛。

    如今孙权得了丹阳郡,尚且沾沾自喜,但丹阳之中却依旧有许多刘繇旧部,个个拥兵自重,严重危害到孙权的统治。而太史慈便恰好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收拢刘繇旧部,再加上自己新征兵马,总计两千有余,皆是屯扎在泾县。泾县乃是一个大县,地处丹阳中央,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孙权却只顾在秣陵巩固自己势力,却丝毫没有顾及到来自丹阳内部的危险。

    周瑜战略眼光与孙权明显不同,泾县他势在必得;而且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若是能够收为己用最好不过。当然,是收给孙策用,不是孙权用。

    在一个春夜,周瑜与程普等人秘密商议完毕,众人皆以为泾县必须拿下;只不过孙权要求年秋之前不准出兵,实在是让程普等一干老臣急坏了。不过周瑜似乎并不害怕,他要求先斩后奏,泾县拿了下来,孙权也无话可说。

    得到了程普黄盖等老臣的同意之后,周瑜便偷偷领了本部两千人马,趁夜径直朝泾县奔来。泾县奔来就是个大县,两千兵马想要将之围困似乎并不太可能。好在丹阳太守周尚,也就是周瑜的叔父又偷偷支援了周瑜三千兵马,周瑜手中的部队才渐渐有模有样。

    次日清晨,周瑜领兵于前门搦战,太史慈听闻周瑜领兵到来,也听说过此人名声,闭门不战,周瑜便将泾县围困,独留西门,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手段。

    如果想要将人困死,那就要四面皆围;但周瑜并不想这么做,他不能打持久战,不然孙权必然生疑。所以他强攻另外三门,留下一门让太史慈逃跑,西门外又埋伏有伏兵,太史慈怎么说都会被擒下。

    自此三日,周瑜每日连连攻城,而太史慈手下多是山野村民,被强拉来做兵壮,日日守城,苦不堪言,每日降者甚多。久而久之,原本两千人的部队仅剩几百人尚在死战。周瑜深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不敢太过逼迫,便令手下深夜登城,延城墙防火,敌军果然大乱,太史慈见泾县也守不住了,连夜从西门奔逃,周瑜除了三日时间,几乎没有花费多大力气便攻下了泾县。

    不过泾县并非周瑜所要,他心中更重要的是太史慈这员骁将,即便不能收服,那他也必须将之杀死,否则后患无穷!西门之外早有伏兵,备有绊马索,就等太史慈到来。

    但或许就连周瑜也没有想到,太史慈慌乱之中却也机智不减,遇见能够隐遁人马的丛林、沼泽地带他便立马换路,从只有自己知道的小路遁走。一路之上埋伏良久的伏兵没有遇见太史慈,连忙到周瑜帐中汇报。周瑜大惊,急忙自带数十兵马,循着马蹄印追踪太史慈。

    一路西进百里便是长江岸口,若太史慈借此逃跑,那边是放虎归山!好在太史慈人困马乏,周瑜率领几十名骑兵连夜奔波,终于在天明之前,遇上了在长江口寻找渡船的太史慈。

    太史慈连夜奔波,人困马乏,只要周瑜等人一拥而上,便能够将之擒拿。不过若是如此,太史慈必然背水一战,即便最后累死,说不得还能将周瑜一众全数拉来陪葬。

    果然,太史慈见周瑜率兵到来,不顾身体疲乏,立马背对长江横枪立马,似乎表明立场要与周瑜死战。周瑜见状也不着急,而是下马说道:“阁下,在下庐江周公瑾,能否与阁下一叙?”

    周瑜的名号江东几乎无人不晓,不仅他一家上下出了俩三公的缘故,就连周瑜本人也因为文武双全、精通音律而名扬江东。太史慈未曾想到,竟然是传说中的周美郎亲自带兵拉捉拿自己,当即在马上回应道:“尊驾大名如雷贯耳,只恨子义与尊驾敌对,恕在下拒绝!”

    周瑜思衬良久,竟是微微一笑,解下身上的兵刃,略带挑衅的朝太史慈道:“太史慈乃忠义之人,在下手无寸铁前来与阁下一叙,想必阁下不会加害!”说罢,周瑜也不等太史慈反应,径直走了过去。

    太史慈见周瑜如此信任自己,又望着得到军令而逐渐后退的数十名骑兵,心中不仅不疑反是感激,当即下马与周瑜行礼,开门见山道:“尊驾可是来招降乎?若是如此,恕在下宁死不从!”

    周瑜闻言一惊:“却是为何?”

    太史慈向东方望去,拳头渐紧,答道:“依在下所想,某在泾县多日,孙权早已该派兵前来围剿,如今迟迟未动,只有自秣陵传来的安抚百姓的条文。又过了如此长久的日子,阁下才姗姗来迟,想必是孙权想要先巩固丹阳事业,进而缓缓侵吞江东吧!”

    这太史慈不仅勇武过人,还有这般军事头脑,周瑜暗暗称奇,对于一员将领他也不多加隐瞒:“我等早已劝诫主公,让他速攻泾县,进而取吴郡、会稽郡以及豫章郡,不到半年便可平定江左。无奈……哎,实不相瞒,在下此番前来围剿,也并未告知主公……”

    太史慈见果然如此,心中竟然为周瑜感到愤愤:“如此主公,只能安坐他人打下的基业,自己如何能够争夺天下?安抚州郡,只需要派遣一官吏便可,岂能让所有士气正旺的部队停歇?在此人手下,某之勇武,只怕根本无法施展!”

    周瑜虽然深以为然,却又故意反驳道:“汝在刘繇手下不仅不得重用,刘繇本人也只是守成之人,为何你愿意忠诚于他?”

    说到这里,太史慈仿佛想起了什么,态度瞬间改变:“武人所奉者,唯义字而已!刘繇乃吾伯乐,纵然他无法让我展示所有实力,但也未曾亏待于我,若非遇到与之匹配的伯乐,我何忍叛之……嘿嘿,若如今在秣陵的是孙策,我说不定还愿意投靠。”

    周瑜与之交谈甚久,发现太史慈似乎很是看好孙策,心中暗喜,故作惆怅道:“然而孙策有弑父嫌疑,不忠不义……”

    此乃周瑜欲擒故纵之计,因为为了贬低孙策,孙权已经打破当初程普的规定,前不久派人将孙策的“劣迹”散布出去,以巩固自己江东势力。虽然他的举措遭到程普等当事人的一概反对,但孙权一意孤行,为了打压自己的兄长根本不择手段!

    果然,太史慈闻言立马火了,怒道:“纵然我对孙策知之甚少,但弑父之举岂是一英武义士所能做出?吾听闻汝乃孙伯符异姓兄弟,如今不仅不信任他,侍奉左右,反倒投靠与之敌对的孙权,真无信义也!某宁可身死,也不愿投靠此等不忠不义之人!”

    连太史慈这种外人都选择相信孙策,而孙坚的家臣反而抓着孙策不放……哎,这不就是在故意撵走孙策,好让孙权上位吗?想必程普看到如今的孙权,心中也会有两分的后悔吧!

    见太史慈这般模样,周瑜也不再隐瞒,说道:“实不相瞒,在下既然是伯符义弟,岂能做出背信弃义之举?”说及此处,周瑜压低了声音,免得周遭的人听见,“某帮助孙权攻取江东,只为来日迎回伯符,取得天下!若子义有意,可前往荀罡处投靠伯符!”

    太史慈闻言大惊,他没想到周瑜还有这般打算,虽然他打算斥责周瑜毫无信义,但心想这不过是一个计谋罢了,所谓兵不厌诈,他侍奉的本来就是孙策,如今诈降孙权,何来无信无义之说?只能说孙权自己傻,信了自己的敌人罢了!

    更何况,太史慈自己倒也想看看孙策为人,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一般英气非凡,令无人沉醉其中。思来想去,太史慈咬了咬牙,答应了周瑜。如果孙策不合自己的意,那自己再回到刘繇身边也不迟。

    “某已安排人马带你渡河,我佯装被你打伤,你趁乱逃跑。切记,一路之上莫要遗漏身份,前往荀罡处也不可表露自己才能,免得被荀罡发现!将汝扣留!”

    太史慈会意,随即佯装一言不合将周瑜打伤,周瑜应声倒地,周遭人马连忙上来救援。太史慈便趁乱上马,顺着长江逃跑,果然遇见周瑜所说的渡船,船上之人正是自己的同乡马忠;马忠前番被周瑜俘虏,便投靠了周瑜,周瑜以他忠勇,便将此事交给了他。

    见周瑜追兵将至,太史慈赶紧上船渡江;追兵又放出乱箭,皆是被太史慈挡回。未几,江面之上雾气四起,渐渐寻不得太史慈踪影。

    众人见太史慈成功逃离,心中愤愤,四处寻找渡船要渡江追逐太史慈;唯独周瑜,先是故作懊恼,进而背过脸去,露出了一抹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

第二百零七回 帝不帝,臣不臣

    自古洛阳长安都是被称为两都、二京,长安便是西都,原本是富饶的象征,就连外国使节来到中原,皇帝都会让他们在洛阳或者长安转一圈,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汉之富饶,非番邦可比!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距就在这里,所以许多游牧民族向往中原之富饶,不惜让自己子女到敌人首都作为人质,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学习农耕民族的富饶缘故。

    然而,现在的长安就连刘协自己都不忍心看了,更甭提给番邦使者看丢们丢到外国去了。自从李傕郭汜乱长安以来,长安就从来没有经历过半秒钟的安定;无论是穷苦百姓,还是乡绅富豪,家中财产都无法逃脱被抄没的下场。偶有一些小规模的叛乱,李傕郭汜更是借机杀之全家,侵吞财产。

    刘协这个傀儡皇帝,如今竟是连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臣民都保护不了,还如何探讨挽救天下苍生?

    原本李傕郭汜同仇敌忾,消灭了王允,赶走了吕布,明面上看上去还是和和气气的;哪知仅仅过了两年,二者就因为权力分配不均在长安城内大打出手,丝毫不顾及长安百姓死活。数年之内长安死伤数十万,有些时候西凉马腾还要来凑凑热闹,千年帝都竟是在顷刻间化作一抔黄土。

    现在这里还能叫帝都吗?不,这里叫废墟……刘协心想,说不定到时候的长安城,会变成别人口中的“汉墟”,就像当年的“殷墟”一样。

    想到这里,刘协恨啊!堂堂大汉天子,不仅要被一群人当做傀儡,还救不了自己眼前的臣民!这算什么皇帝?这也就算了,前些时候京兆附近大汉,刘协好不容易有机会亲自做点事情——开仓放粮。但如此依旧导致许多百姓饿死,不由得让刘协生疑;后来他亲自监管此事,竟是监管此事的长官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

    刘协当即怒了,没想到除了李傕郭汜,自己手下还有这等欺下瞒上之人!他将那人处死,自己亲自监督放粮,这才让旱灾导致的难民逐渐减少。

    刘协如今已经十五岁了,皇宫贵族家中已是及冠之龄,按理来说应该亲领朝政了;但李傕二人岂肯将权力放出?为了蒙骗皇帝,他们不过将一些不痛不痒的奏折传递上去,而自己,则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看着那些奏折上什么宦官在后宫随地小便、两名守卫因为私怨大打出手……甚至连一条狗被带进皇宫撒尿的这种折子全都摆放在自己的桌案之上。终于,刘协忍无可忍,一脚蹬翻了眼前的桌案,折子散落一地,但周遭的太监仿佛充耳不闻,只是默默地低下了脑袋。

    “朕堂堂天子,岂能处理黄狗撒尿的事情!”刘协暴喝道,随即将手中的折子直接丢在了一旁的太监身上,“你去告诉李傕,如果不让朕处理事务,那也别拿这种折子来敷衍朕!”

    刘协是真的怒了,堂堂大汉天子处理黄狗撒尿的事情,说出去岂不被人笑话?他是个有野心的皇帝,他一直想要将大汉这残破的江山挽救于危难之间,怎奈奸臣当道,窃国误民,自己空有满腔抱负,竟只能寄人篱下!

    “可怒也,可怒也!”

    那太监不敢说话,慌慌张张跑出宫门,未几,那太监如同见了恶鬼一样跑了回来,大叫道:“陛下!李傕率领数百民禁卫军,朝宫门飞速前来!”

    大汉天子闻言愣了一愣,暴喝道:“他反了不成!此乃皇宫幽僻之所,岂是他能够搬弄兵马的地方?”说罢,刘协径直走出皇宫,却正好遇见想要登上台阶的李傕。李傕微微一笑,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

    刘协眉头微微一皱,此地并非朝会,就算朕封你为大司马,许你剑履上殿,但你如今面见天子仅仅微微弯身?你这是有多猖狂!

    但刘协根本不敢说出来,运气不好就有被废立的可能;他望着如同笑面虎的李傕,责问道:“李爱卿,汝不知宫廷礼仪擅自登殿,所为何事?”

    刘协可不敢直接辱骂李傕,毕竟那是蠢货皇帝才做得出来的事情,他现在必须做到忍。只见李傕微微一笑,黝黑的面庞现出一条条深陷的褶子:“乱党郭汜意图加害陛下,微臣来此,是斗胆希望陛下能够起军北寨,到我军中避难……”

    李傕也是掌权多年,早已不惧什么天子威严,毕竟天子害怕的应该是自己。他“汇报”完了之后,竟是不由分说,直接命令禁卫军抱走皇帝,然后将天子妻子、家臣全数掳走,在刘协惊讶的目光中,一把火烧掉未央宫,直接断了郭汜的念想。

    刘协那叫一个气啊,自己堂堂天子被一个禁卫军掳走成何体统?这要是被史书记载了,那自己岂不遗臭万年?

    而且李傕当着他的面烧毁未央宫,这简直是禽兽不如!禽兽的连刘协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朕恨啊,恨自己无权无兵!

    他想起了当年与自己杏林之下结为兄弟的义弟,忽然悲从中来,含着泪说道:“贤弟啊,你如今是在何处?”

    被掳到城北大寨的刘协现在真的是连黄狗撒尿的折子都批不了了,毕竟皇宫已经没了,真的成了一个闲君,闲的蛋疼的闲。不过李傕倒也不敢怠慢皇帝,将他安置在中军主帐,自己都要寻一个小帐睡。

    此日,李傕突然觐见道:“陛下,叛贼郭汜在寨外叫嚣,微臣恳请陛下允臣一战,将叛贼杀得片甲不留!”

    “准……”

    刘协只是麻木的说了这么一个字,毕竟李傕可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只是来通知自己罢了。李傕现在只手遮天,只需要自己的一道命令便成为真正的王师鼓舞士气……

    “哎!”

    李傕走后,刘协一个劲的唉声叹气,自怨自艾,他总不能怪他的前任皇帝给他留下这么个烂摊子吧?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就算他是皇帝,也决不允许有这种错误。

    忽然,门外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陛下何必长吁短叹?有甚烦恼可否与微臣一说?”

    刘协视之,此人身长八尺,面容庄严,宽脸长髯,高颧骨,眉宇间霸气外露,原是宣义将军贾诩贾文和。当初李傕、郭汜、樊稠等辈攻打长安之时,若非此人从中周旋,只怕自己和长安百姓早就全数被杀。刘协虽然知道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是此人的计策,但他在后面对自己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刘协倒也并不排斥他。

    刘协转过身来,苦笑道:“贾爱卿,依你来看,朕有何可忧虑?”

    贾诩才智过人岂会不知?但面对皇帝还是需得表现出自己难以推测皇帝内心一样,便假意转了转眼珠子,深思片刻后故作无奈道:“微臣只知凤囚于笼而折羽,龙潜于水而忘志。”

    好你个贾诩,明明知道的那么清楚,还就是不点出来,跟我玩太极不成?

    刘协良久不语,或许他唯一能够倾诉的对象就是这个贾诩了:“文和,汝乃何人臣子?”

    “自然是大汉臣子,天子臣子!”贾诩不傻,他知道刘协想要说什么。

    “既然如此,天子忧虑,汝可能分忧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