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司马徽所不能容忍的,荀罡的面相简直富贵到极致,说不得便是传说中的帝王面相;但这句话要是说了出来,只怕这荀家和自己,都逃不了被灭门的结局。

    平心而论,司马徽刚才这么说荀罡,还略微有些对不起他了但在这种时期,政府极度敏感,他可不敢像当年那些人评论刘邦一样评论荀罡。

    “这不是司马先生吗?这外面还下着雨,怎么这么着急着走?”

    司马徽正欲踏出房门,却被另外一人堵了回来,看着这般光景,荀罡顿时就觉得无语了,今天这房间是怎么回事?一个接一个进进出出这么多人?按理来说荀爽回来了,今天应该也没客人才对啊!

    来人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修长的胡须被雨水点的湿漉漉的,穿着一身混黑色的长袍,仪容端正,令人侧目。

    司马徽看着来人,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竟是笑了起来:“我道是谁,原来是传说中的王佐之才啊!”

    听见司马徽的调侃,荀罡彻底傻眼了,若要说到东汉的王佐之才,除了自己家族里的那个人,还能有谁?

    荀彧走进房门,慢悠悠的收起雨伞,依此朝司马徽、荀爽行了礼,又是朝司马徽笑道:“这不过是何先生的谬赞,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如何担得起这等名号?”

    荀彧王佐之才的名号是来自于一个名叫何颙的名士的评价,名士之间交流频繁,虽然在世俗、官场上,荀彧的名号现在并不响亮,但在司马徽这里,早已算是如雷贯耳了。

    略加调侃后,司马徽看着荀彧手上的伞,眼睛发起光来,笑道:“文若,我这来得急,未曾想天降雨水,不若将你这雨伞借我一用,来日必当感谢。”

    不是司马徽贪图小便宜,实在是这个地方太难安坐了!本来房间的气氛就因为荀爽的缘故很压抑,现在就连榻上那个小毛孩,无形中都给他施加了不少的压力。

    或许他觉得,自己来这里就是个错误的选择。现在的他只想快点离开,免得被这一干姓荀的压制到窒息。

    荀彧闻言,微微一笑,轻轻地将伞上的雨珠抖落下来,说道:“司马先生乃天下名士,理应知天文识地理,天地变化,在您这里不过小事一桩;这场暴雨,马上就要停了……”

    荀彧话音刚落,屋外的雨声仿佛听见了他的话一样,渐渐小了;仅仅数息时间,之前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停了下来。司马徽见状,尴尬一笑,立马朝荀爽等人做了别,灰溜溜的跑了出去。

    与心目中德才兼备、行为儒雅的司马徽想比,荀罡更觉得,真正的司马徽,比他想象中的要二一些。

    “这司马德操,外面传言他乃天下名士,没想到还能见他这般模样!”荀爽看见司马徽狼狈的模样,不知为何,心里面多了一点莫名的喜感;他看着荀彧,瞬间化身一副长辈的模样,朗声问道:“贤侄,今日来这里有何指教?”

    荀彧乃是荀二龙荀绲的儿子,按辈分自然是荀爽的侄子。

    荀罡这时也下榻走了过来,倒不是他有多恭敬,毕竟荀彧的名号可以说是响彻三国,多次援救曹操于罹难之中。这三年来,荀罡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堂哥,心中不免有些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荀彧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堂弟,作为兄长,他微笑着摸了摸后者的脑袋,又朝荀爽说道:“不瞒叔叔,其实是京城此次举我为孝廉,要入京奉官,此番前来,也是向我这小堂弟辞行的,倒没想到叔叔也是在此。”

    “孝廉?”听见这两个字,荀爽先是一愣,随即不快的摇了摇头;这两个字可是他当年的疼痛,也因此让他知道了大汉朝廷是有多么的黑暗。如今荀彧要步他的后尘,荀爽心里面自然想要劝诫。

    但当他正欲劝阻只是,却想到这人已然成年许久,许多事情早已有了自己的分寸;已经不是自己这个长辈能够管理的了。想到这里,荀爽大感时间不饶人,只能奉劝道:“如今朝纲混乱,你要早做打算啊。”

    “我为天子做事,忠于大汉王朝,如何理会得到那些官员?”荀彧微笑着摇了摇头,婉拒了荀爽的劝诫,似乎心里还天真的对大汉王朝抱有一丝希望,“何况这次我被任命为守宫令,掌管皇上笔墨纸砚,不介入政事,叔叔大可宽心。”

    听见荀彧这话,荀罡也是确定了荀彧这忠于大汉的内心,想来也是被家族中的长老洗脑不浅;而且他的思想未免太过单纯,也难免日后被曹操冷落……

    等等!既然他现在是我的堂兄,那自己就必须要避免他被曹操迫害;既然如此,不若趁此机会,将荀彧拉到自己的手下,那他不就不会被曹操迫害了吗?

    我真是太机智了!

    “你爹死得早,我这当叔叔的能不担心吗?”荀爽忽然瞥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荀罡,厉声道:“荀罡,你堂兄赴任在即,难道就不打算说点什么吗?”

    荀罡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一跳,心想这老头果然还是原来的模样,吼自己的家人简直不用太费力,也不怕荀彧笑话。

    他眼珠微微一转,心想自己知道历史的发展,只要避免荀彧和曹操相见,在故意拉拢他们二人的关系,那不就好了?荀罡眼珠微微一转,朝荀彧行了一礼,恭敬说道:“堂兄此番进京,定然大有作为。若小来日弟有求,希望兄长能够多多担待。”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想要让别人投靠自己,自己便先委身投靠别人,二者互有利益,也相互不丢面子,可谓好计。

    “这是自然……承弟吉言。”荀彧被荀罡的谈吐吓了一跳,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难怪荀彧会被荀罡的谈吐所震惊。看来自己这个三岁堂弟是神童的传言果然不假,至少自己三岁的时候,还在朝母亲要奶吃,这件事直到现在都被家族里的长辈拿来当笑话讲。

    荀罡眼神突然一变,朗声道:“若兄长来日辞官隐退,弟弟如果做出一番事业,兄长大可依靠于我,兄弟之间,不必那般见外!”

    荀罡知道,待少帝刘辩被董卓废立之日,便是荀彧辞官之时,自己先把话撂在这里,届时再耍些手段,免得荀彧落到曹操手中。

    不过这等小计,只怕还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荀彧的眼睛很是毒辣,是不是明主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若是让他看见了曹操,只怕自己做的一切都会打水漂。

    因此,一切因果,只怕还要老天爷来帮忙,天时人和,一样都不能缺。

    荀彧听见这话,也只是觉得自己这个小弟真有意思,他又如何知道自己一定要辞官呢?万一自己专门拂他面子不辞呢?想到这里,荀彧不由得笑出了声来,说道:“有趣有趣!贤弟,若有那日,我荀文若必然前来投奔!”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荀罡嘴角翘起了一个诡异的幅度,但由于身高缘故,并没有人能够看见。

    不知道为什么,让荀彧来投靠他,这件事情的意义,似乎瞬间变了味;他似乎不是为了救荀彧,仅仅是单纯的想让自己的手下多一个人才罢了……

    荀爽在一旁默默听着,脸上的表情各种变化;虽然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他并不看好荀罡现在这种夸张的言论;毕竟你个三岁的小屁孩,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就算要做,那也得等个十几年,到时候你哥都不知道发达成什么样了!

    “马上就是寒食了,难道你不打算祭祀完了你父亲再走?”荀爽面色严肃的看着荀彧,毕竟祭祀先人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想当初我兄弟八人,被天下名士称作‘八龙’,但是到如今,只有我和老八苟活着,即便你对你的大伯还有几个叔叔没有感情,但你都不打算祭奠祭奠你的父亲吗?”

    荀彧叹了口气,只说了一句话:

    “君命不可违。”

    荀爽一愣,同情的点了点头,似乎看见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既然如此,六叔,小弟,在下就告辞了。”

    荀彧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竹屋,人各有路,荀爽也不能阻挡自己侄儿的仕途,不若顺其自然,等他在泥巴里滚够了,自然就知难而退了。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大汉朝廷,已经不是这家族长老所渲染的朝廷了;他已经不足以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了保护他而奋斗。那些天天宅在山庄里的老家伙,如何会知道天下的变化?

    荀彧一走,荀罡的脑袋瞬间耷拉了下来,没有外人,荀爽便可以肆无忌惮的责骂他了;但不知为何,荀爽并没有再找荀罡的茬,似乎想起了一点往事,淡然说道:“数日后便是寒食节,今日我也不与你多言,你早做准备,我去通知你的两个哥哥。”

    荀爽说完这话,便也悠悠的走出了房间;荀罡隐约的看见,这个近乎铁打的男人,眼角低下了一颗浑浊的泪水。

    是想起自己的兄弟哭了吗?

    荀罡无言,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突然觉得怅然若失,寻常的三岁小儿,只怕现在还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吧……大门,他已就不是寻常小儿,早就被家族中的长老特殊对待,如今在这房屋中,更像是被囚禁一般……

    望着窗外的小鸟,荀罡突然羡慕得紧,想飞哪里飞哪里,但自己呢?出去还没两步,就会被仆人赶回来,溜出去那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主要还是这个小身体的缘故。荀罡穿越前是宇宙搜查队的,身体素质自然过硬;但再怎么过硬,落到一个三岁小孩子的身上,这身体素质又能发挥出多少?

    神童,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好,至少自己并不觉得好。

    他厌恶被禁锢的生活,他向往着自由,这也是他为什么讨厌这个家族的原因。荀家为了自己的名声,根本不在乎一个小孩的内心,只要能让他们时刻保持热度,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荀罡的自由?不存在的!荀爽的门面?不存在的!他们都是荀家的人,为荀家服务,乃是他们的本分。

    “士族门阀如此招人厌恶,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荀罡望着窗外腾飞的鸟儿,心中那股抑郁逐渐扩大;但仅仅片刻后,他收起闲心,斜躺在榻上,闭目沉思了起来。

    荀罡的心里面有一个计划,若步步为营,迟早都能干出一番事业,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自己能够潜逃出去……三岁小儿割据一方,名震天下,若陈寿著《三国志》,范晔著《后汉书》,只怕以后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被吓一跳吧。

    他叹了口气,微闭的眼睛缓缓睁开;思想是好的,但现实呢?若自己想要溜出去,只怕得找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才行,自己这么个小身子,想要带着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这荒山野岭的,哪里去找武功高强的人?
………………………………

第七回 田垄之上有书生

    寒食,按照中国阴历记法,当在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约莫清明节前一两天的时候,因此寒食还有一个“一百五”的别称。现在的人很少有论寒食者,多是因为前人将寒食与清明合并了。

    四月是个极好的季节,既然寒食节已到,荀爽这个注重礼仪之人自然不会放过变现在记得机会,立马召集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浩浩荡荡的朝着荀家的祖坟走去。

    传闻荀家祖先乃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荀况的先祖乃是荀国的荀息,荀息生逝敖,逝敖生林父,而林父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辈该为中行氏。到其后辈中行寅时,与赵简子斗争失败,改回荀氏,这便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赵国在如今冀州、并州部分,距离颍川也是有一定的距离;但荀氏毕竟不会只有一脉,颍川荀氏拉着个荀卿的名声,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宗族长点颜面。至于颍川荀氏与荀卿究竟有没有关系,怕只有宗族长老才知道了。

    荀氏祖坟并不在谷内,而是在颖阴西北方向数十里外的阳翟。阳翟地处颍川中部,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而在阳翟城外不远处,有一山名曰鸠山,景色优美,风水旺盛,早在秦时便被荀家先人看好,成为了荀家墓群所在地。

    又是一阵春风划过,荀罡顿感春季来的如此之快,原本白雪皑皑的景致,如今却化作春雨连绵。好在寒食节这天春雨刚过,不至于这么早就毁了荀家人的兴致。

    荀家虽是一个大宗族,人口众多,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要宗族里的人聚集进行。就好比这寒食节的祭扫,荀家人就有人选择清明节再去。好好一个大家族却各行其是,并不团结,说了出去,怕也会被其他宗族耻笑。

    荀罡见要进山了,瞬间觉得兴致不如之前那么高了;确实,祭祖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但那些人并不是荀罡真正的祖先啊!自己真的有义务去祭奠他们吗?

    很明显嘛,没有自己,他们照样可以祭祀。

    荀罡给自己找了个很“合理”的借口,渐渐地脱离了大部队,趁着那几个人没注意,朝着另一个方向溜了……

    “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荀表,你看见你弟弟了吗?”

    荀罡才走没多久,荀爽立马发现了不对,这种时候,只有询问身为长子的荀表了。

    只见荀表微微一笑,眼睛不自觉的朝荀罡逃跑的方向瞥了瞥,很明显,他早就发现荀罡逃跑了;但他并没有告诉荀爽,反而说道:“弟弟贪玩,也许先跑到前面去了也说不定,我们慢慢走,也许就找到他了……”

    身为一个长兄,你也真放心啊,难道不怕小孩子被黄巾贼拐卖了?

    ………………………………

    荀罡慢悠悠的走在田垄上,身后是春风扶柳,面前是艳阳高照,春季之色,一目了然。田坎两边是忙碌的农民忙着打理自己的谷物。

    自他记事以来,约莫四五岁的时候,已生活在了其他的星球上,父辈的人经常提起地球,多是说起黑色的海水,浊臭的空气以及腐烂的植物,让他对于地球没有丝毫的好感;但当他曾看过许多史书,说起地球上的英杰人物时,使他对自己这个潜藏的家乡又充斥着巨大的好奇。

    因为这,他加入了宇宙搜查队,也是为了能够有机会见到地球。

    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的地球上,还有这么清香的空气,这么茁壮的庄稼;看来自己父辈的评论还是太片面了。

    “等等,我想那里去了?我现在是个汉朝人啊!”

    荀罡使劲的摇了摇脑袋,他已经多次对自己声明,不要让未来的情绪干扰现在的自己;现在的他就是个汉朝人,就要以汉朝人的身份生存下去。

    今日寒食,来到这阳翟,他自然不是来考察民风的;传闻颍川贤才辈出,阳翟又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城市,万一就有一个很出众的贤才等着自己呢?

    想到这里,荀罡禁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起来,一旁种地的农民也不知道是哪家小孩子发疯了,不敢多管,依旧松土种地。

    “界前一树,枯木难埃。寸草寸金,高士难耐……”

    “山有崖兮松柏难支,汨罗水长兮三闾无依;目有高志兮崤东暂憩,北上越山兮寻美人姬……”

    从远处传来一声声歌谣,似乎是有人高歌咏志。歌声清脆,扰动人间,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那人唱毕后,似乎还叹了一口气,伴随着村口的蝴蝶,一起飞到了荀罡的耳边。

    荀罡的步子停了下来,他朝声音传出来的地方望去,想起了徐庶与刘备相见时,徐庶所颂的“山谷有贤兮,欲求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能够随口吟唱出这等诗篇的人,绝对不是凡人!荀罡心里大喜,心想这阳翟哪位隐士,竟然有这等高才。

    “君有高才,在下不得不往也!”

    荀罡微微一笑,认了认方向,便在田坎上飞奔了起来,周围的农民忙着耕种;就算那小孩光着屁股,他们也没闲暇去看一个小毛孩飞飞奔。

    希望是个不让自己失望的贤才才好……荀罡心里奢求道。

    鸠山村倒也不是个小地方,光这赤裸裸的田野就占了好几十亩地;荀罡在田坎上奔跑片刻,竟然连一家人的田地都还没有跑完。

    荀罡的内心是崩溃的,他喘着粗气,没想到这鸠山的田野竟是这般广阔,循着声音跑了几百步了,竟然还没有看见那唱歌之人是谁。

    如果自己是个成年人,怎么还会为了这点小事费脑?几百步的距离,自己平时一分钟就跑完了!哪像这小孩的身体,跑了这么久还没个头!

    忽然,那人又是唱了起来,音调略左,与之前一样;但光凭借声音的来源,荀罡可以断定,这人距离自己已经不远了。

    荀罡又顺着田垄跑了好几百步,中途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渐渐地找不到原来的路了。终于,荀罡如愿以偿的,在一个寻常的田垄上看见了一个相貌平凡的书生。

    那书生二十岁模样,穿着一身单薄的麻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身旁还放着几册;黑发被发髻绑着显得很是精神。他面容瘦削,高颧骨挺鼻梁,形容略微有些憔悴;皮肤微微发黑,倒仔细一看,倒与田野间的农夫没有多大差别。

    那书生听见这边的喘息声,略有些诧异地转过头来,发现是个三岁大的小鬼,不由得来了兴趣,问道:“小孩,不跟着父母在一起,难道等着被黄巾贼拐走吗?”

    这人看似书生模样,不过言语却很随和,没有被那所谓的礼法束缚,更不被士族门阀的家规约束,倒是令的荀罡很是羡慕。

    荀罡朝着那书生行了生硬一礼,笑道:“与其被黄巾军拐走,不若被一个高明主公拐走,在下说的可对?”

    书生吃了一惊,他从来没见过三岁小儿能如此言语的,即便是传说中的神童也不过如此;他定了定神,认定此子不凡,便转过身来,随性一笑道:“此话何意?”

    “山有崖兮松柏难支,汨罗水长兮三闾无依;目有高志兮崤东暂憩,北上越山兮寻美人姬……这么一首歌,你让我从何解释起?”

    这首歌书生乃是随性而作,只唱了一遍,唱完之后自己都快忘得差不多了,这个小孩子竟然能够当着自己的面背诵出来……这等超乎超人的记忆力,有点意思!

    “你尽管说。”

    荀罡也不管泥土脏不脏,与书生面对面地正坐在田垄上,一本正经地说道:“山有木兮,名曰松柏,松柏之志,高洁难遏。心有所向,把酒朝堂,畏见汨罗之事,屈平无以报忠。心存高志而无主可依,暂住崤东静观大势,寻明主而绽放光辉,在下可有说错?”

    书生又是吃了一惊,这次不再仅仅是因为这小孩的谈吐,更是因为这小孩超脱年岁的智慧。自己确实是无奈于汉室大厦将倾,无主可依的局面,随性作诗,没想到这个半路跑出来的小孩子竟然能够完全揣摩自己的心思!

    书生越发感觉有趣了,自己见识过许多英雄豪杰,但多是严肃认真,无聊的紧,而真正有趣的人却是屈指可数;如今让他见到这般奇才,不多多拉拢,岂不可惜?

    他哪曾想过,自己所想,正是荀罡所想!

    书生询问荀罡姓名,荀罡作了回答,前者一惊:“原来你就是颍川这些时日流传的神童!想不到今日有幸相见,幸哉幸哉!”

    荀罡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他还不知道这书生的姓名,便上前询问。

    哪知这书生并不作答,却是向荀罡提了个问题:“若你能在百步之内答出我给你提出的问题,我便告诉你我的姓名。不过我只是个无名之辈,你愿意为了我这无名小辈的名字接受这等挑战吗?”

    天下还有这般道理?荀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人,不过就这么答应了未免太低端了,便回道:“若我视你为友,必然得知道你的名字,岂会因为你所谓的无名小辈而退却?”

    荀罡这一番话把书生整的一愣一愣的,在那一瞬间竟是有些感动。不过感动归感动,书生还真想知道这个三岁小儿有几把刷子。

    他站起身来,走到荀罡面前,说道:“从这时起我会步行百步,共问三个问题,若你能答出,我便告诉你我的姓名。”

    都言贤臣择主而事,既然这人有意来挑战自己,那我也只能却之不恭了!

    荀罡嘴角微微一翘,想不到来到这个地方三年,还能遇见一个如此有趣之人;若是就这么放弃了,岂不可惜?
………………………………

第八回 百步答三问

    荀罡与那书生并立着,仿佛准备赛跑的运动员,一个个神情严肃,似乎这是一场关乎于人生的对决。

    事实似乎也正是这样,如果这场对决荀罡输了,那势必会损失一个贤人;这种事情在这个人才辈出的东汉末年似乎算不得什么,但对于荀罡而言,错过一刻,那这些人必然就会投奔他方。

    就如同前几日见着的荀彧一样,若不提前下手,岂不是便宜了曹老板?

    把荀彧交给曹老板,迟早也会被他害死,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保住自己的堂哥,说不定还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片美谈。

    他不是来捣乱的,他是来为三国将领谋福利的!

    书生深吸了一口气,瞥了一眼身旁的荀罡,终于踏出了第一步;第一步迈开了,后面的路自然好走了。书生一边缓慢的行走,一边问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兵有‘五事’,问哪五事,各做何解释?”

    这句话稳妥稳妥地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相当于《孙子兵法》的预热,荀罡很自然的回答出了“五事”为“道、天、地、将、法”。

    他毕竟常常阅读史书,如果连孙子兵法都记不了,那也太菜了。

    “所谓道,百姓与君王同心同德,思想一致,用兵之道方可畅行无阻;所谓天,称之为天时,日月更替、风向转变,皆是天时;所谓地,乃是地利,山道险阻、长江天堑,皆可称之为地利;所谓将,智、信、仁、勇、严也;所谓法,治军之本,法令条例,三令五申,甚至官职约束,都能称之为法。”

    此刻的书生已经走了二十步,面对着荀罡的回答,他并没有反应,这个答案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及极其刻板的按照书中写的说出来,不好也不坏,勉强及格。

    书生又是问道:“我军半渡过河,若此时敌军来袭,应当何为?”

    荀罡发现这家伙一二道问题全是在问兵法,第一个问题还能在书中找答案,但这第二个问题,自己一个没上过战场的白地将军,如何回答?

    所谓半渡而击,是指敌人还有近一半的部队在水中的时候,突然攻击岸上部队,因为此时敌人阵容混乱,来不及做出有效的防御阵型;其次人数极少,难以抵挡敌人攻击;再次便是没有退路,只有被敌人围歼的份。如此这般,击溃敌军的成功率很大。

    这种良机,应该只有宋襄公才会放弃阻击吧……

    “要不我先在上游把河水堵住,再让军队过河算了……”荀罡半开玩笑的说到。

    听见这话,书生稳健的步子竟是顿了一下,他看着一脸天真的荀罡,强忍笑意说道:“你这真是突破天际的破解办法,但遇上长江这等广阔大江,根本不实用……”

    说得好像那些小河就实用了一样,人家还不看准机会开闸放水淹死你……荀罡自己都忍不住吐槽了一番。

    “我去南方找大象过河行不?”

    书生第二次停下了脚步,一脸无语的看着荀罡,轻轻地鼓了鼓掌以示无语后,又是继续走了下去。

    “也对,没那么多钱……”

    这是钱的事情吗大哥?

    与其说是书生在考验荀罡,还不如说荀罡在讲段子自娱自乐。

    不知不觉间,书生已经走了四十步,但荀罡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书生的第二个问题;毕竟自己也没听说过哪位先贤被敌人半渡而击还大获全胜的故事。

    “这种情况,除了背水一战,还有其他办法吗?”

    书生停了下来,他了口气,回道:“虽然军队还在水上,但你总算说了个稍微像样点的答案了!”

    听见这个答案,书生虽然不敢赞同,但对于三岁小儿来讲,这个答案实属不易。而且就算书生自己,暂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敌军半渡而击这等难题,毕竟当着敌人的面渡河,那可是兵家大忌!

    这问题完全是在为难荀罡,抑或是在测试他究竟能有多大的脑洞……

    书生已是走了五十步,只要最后一个问题不是那么的变态,荀罡也很有把握回答出来。

    “最后一题倒挺简单,你听好了;君观天下诸人,何人可担得上英雄之称?”

    荀罡听见这个问题彻底傻眼,倒不是他被这个问题难到了,而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此耳熟?

    仿佛十几年后的某一天,许昌城里面一个姓曹的大佬和一个姓刘的种菜的,也会讨论这个问题。

    莫非自己穿越了?

    不对,自己本来就穿越了……

    如今天下被各路诸侯分割成好几十块,大有春秋诸侯分裂天下之势;但这种趋势要直到董卓乱政之后才会完全成型。现在才四月,尚且处在大将军何进的统治时期,天下军阀尚且不敢作乱,哪里来的所谓英雄?

    荀罡自己也是说得出来些许地方割据势力的人名,但这些人根本没做出多少事业,要不了多久就得下台,如何担得上英雄的称号?

    而且这个书生心里面的小九九,荀罡也是清楚得很,从自己嘴里面套出一些明主的名字,然后自己一个个去试……我去,这种笨办法!我岂会让你如意?

    至于如今能够担得上英雄名号的人,真的没有。曹操现在还在汉灵帝手下当典军校尉,刘备更是公孙瓒手下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孙坚远在长沙……就连袁术袁绍这两个人,都还在京城为官。

    若真要列举那些割据一方之人,可说幽州公孙瓒、凉州马腾韩遂、冀州韩馥、益州刘焉、青州龚景、徐州陶谦……但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里面,完全没有担得起英雄称号之人。

    如果说是投靠朝廷将领的话,确实可以数出来很多优秀的人,好比皇甫嵩、朱隽、卢植等等。

    不过荀罡心里面,却是有了另一番想法。

    荀罡朝慢悠悠走动的书生问道:“阁下可知道我因何被称作神童?”

    那书生并未停下步子,心中却想:天下神童一个模样,不就是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五岁背汉乐府吗?你最多比他们提前了些许时间,又能有多神奇?

    荀罡见书生并不理会自己,只顾着把那一百步走完,有些无语,有气无力地说道:“其实是因为我能够预知未来,所以才被家中长老称作神童的。”

    “预知未来?”

    这等神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