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完全一样,是蒲家用他们自己的帆船改良的。蒲寿庚说,若是能有100艘这样的蜈蚣船,他就能把海从陈德兴手中夺回!”
“100艘就够了?”
“应该够了,类似的船末将在极西的西海(指地中海)沿岸也是见过的,听富浪降人说,这种船因为航速极快,因此在海上交锋中常处于主动,西海沿岸诸国都以此类战船征战海上。不想宋人也有这样的船了。”
开平城外被冰雪覆盖的草原上,这个时候又是营帐漫野了。忽必烈的大军已经回师,将在开平城下过冬,等来年夏秋再去和阿里不哥较量。
在大营中间一顶金顶大帐之内,一群人正围着一条长桌,桌子上面赫然摆放着一只舰船模型——是阿拉伯大三角帆船配上长桨以后的样子。
忽必烈正在众人之中,正和一个面相忠厚,皮肤黝黑,体魄健壮的中年男子对话。
“郭侃,”忽必烈看着眼前这人,温言道,“我们蒙古军中确实没有什么人懂水军,就算有也只会在江河里面作战。你善于制作器械,又见过西域的蜈蚣船,不如就去当个水军总管,和蒲寿庚一起打造蜈蚣船。我还会委派郭守敬和阿里海牙协助你。”
第306章改造高丽之法
这位郭侃据说是金庸金大侠笔下那位终身抗拒统一的汉族分裂主义分子郭靖郭巨侠的原型。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郭侃却是大蒙古的铁杆忠臣,父祖三代替蒙古人打仗,本人更是跟随旭烈兀一路远征到了阿拉伯半岛。后来听闻蒙哥汗的死讯才奉命返回中土,投到了忽必烈旗下。
现在听到忽必烈要委任自己做水军总管,郭侃岂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末将必尽心竭力,替大汗早日建成水军,生擒陈德兴此贼!”
“有郭卿出马,朕就放心了。”忽必烈挤出一丝笑容。
他对郭侃的确放心,不仅对他的军事才干有信心,而且还相信他不会反叛大蒙古。因为郭侃并不是军民万户,他麾下的士兵都是从大汗直属的汉地上招募的,不是郭侃的私兵。是可以放心的派到水军战船上去充当肉搏战的主力——忽必烈实在不敢相信一票色目商人能去和陈德兴的北伐军打肉搏战!而他又不舍得把宝贵的蒙古人派上船,就只能使用汉人了。
“郭侃,你到了海津军中后,要尽快挑选一批敢死之士上船训练,明年开春后或有一次建立功勋的良机!”
忽必烈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在消灭陈德兴这个心腹大患的问题上,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高丽人的!
“末将遵命!”郭侃一脸杀气,拍着胸脯道,“若陈德兴此贼在江华岛上,末将一定替大汗活捉了他!”
忽必烈又回头看了看身旁一位二十多岁,穿着蒙古皮袍,满脸都是横肉,还有一对黄金家族标志性的三角眼的青年。
“霍图!”忽必烈道,“海上的事情,自有郭侃、蒲寿庚当之,那么陆上之事……”
“请大汗放心,我父王已经调集了3万蒙古勇士屯驻于鸭绿江之北。9万匹战马,都有上好的马料喂养,保证它们在开春时候可以立即使用。”
这蒙古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塔察尔大王的儿子霍图王子。现在是代表塔察尔前来,汇报突袭高丽的事宜。
为了铲除陈德兴这个反对国家统一的祸害,忽必烈真是下了血本,不仅从不甚宽裕的府库中拨出巨款造船。还将整个高丽许给了东道四王,还精心制定了一个海陆齐出加中心开花的三重绝杀计划!
刘孝元成功说服金仁俊执行江华岛事变,只是三重杀招中的第一重!
而郭侃、蒲寿庚率领蒙古水师自海上攻打江华岛则是三重杀招中的第二重!
而第三重杀招则是3万蒙古骑兵!他们现在已经秘密开到了鸭绿江北岸。等到春季到来前,更会前突到高丽西京附近——此时高丽北疆大大缩水,西京平壤几乎就是边境城市!而自平壤到开京,不过500里旱路,地形也不复杂。一人三骑的蒙古军如果不惜马力,两三天就能扑到开京城下!
根据忽必烈的预计,如果金仁俊和蒲寿庚的两重杀招全部失算。陈德兴一定会率兵直扑开京,去俘获高丽朝廷,以便利用高丽朝廷控制整个高丽。
到时候,塔察尔大王亲率的3万蒙古军,就能要了陈德兴的性命!
忽必烈忽然脸色阴沉地望着霍图:“若是三万大军也拿不下陈德兴呢?”
“这、这怎么可能?”霍图张大了嘴看着忽必烈。
“如何不可能?”忽必烈咬咬牙,“你回去告诉察塔尔,若是如此,就一路杀回鸭绿江北——沿途见人就杀,见屋就焚,什么都不要给陈德兴留下!”
“啊……臣遵旨!”霍图心里面嘀咕起来,大汗怎如此畏惧陈德兴?好好的高丽牧奴,都杀了岂不可惜?这大蒙古打仗从来是想来便来,想走就走,还怕汉人追赶?
忽必烈仿佛知道霍图的心思,忽然加重语气:“一定要杀光、烧光、抢光,什么都不能留给陈德兴!万万不可裹挟高丽百姓缓缓而退,否则必为陈德兴所破!”
……
夜色渐浓。
济州府城内,北地招讨使司的衙署之内依然灯火通明。
一叠一叠的报告文书,从各司衙门中汇聚过来,都摆在了陈德兴的案头。如今北伐军还是初兴,百业待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乱。
“怎么了?”见赵复面孔上浮出一丝异色,陈德兴疑惑地问道。
赵复抬头,带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高丽国王表示要亲自送女儿上江华岛……看来这王倎是真心要投效咱们。”
在高存忠的往来奔走之下,高丽国都开京和济州岛之间的书信往来渠道已经建立起来了。还不止一条,而是高丽朝廷一条,高丽武臣首领金仁俊一条。
高丽朝廷和金仁俊对陈德兴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竭尽所能地讨好!光是陆续送到济州府的高丽女子,已经超过了200,陈德兴当然用不了,都分配给追随他的军官做妾了。至于各种各样的财货,更是一船船的运来,高丽出产的毛皮、人参,更是一筐一筐的堆放在了北伐军的库房当中!
如此殷勤,真让陈德兴和赵复都有些不好意思把高丽当殖民地压迫了!
不过不好意思的事情不等于不能做!陈德兴和赵复都是腹黑的主儿,才不会拉不下脸呢!
“或可挟持王倎!”
陈德兴和赵复两个恶人几乎同时开口!说的话儿,也完全一样!
“信上可说王倎打算带多少护卫上岛?”陈德兴连忙又问。
“将由左别抄护卫。”赵复道,“别抄是精锐之军,人数并不太多,拢共不过一万余人,其中左别抄当有三四千军将。”
“不过三四千……”
陈德兴预备带去江华岛的陆军是1。25万,还要带上至少18门大炮!别说三四千人的左别抄,便是一万余人的三别抄齐聚,也不是不能消灭的。
赵复又道:“等控制了王倎,俘获了三别抄,大军开进开京便可在高丽行封建了。”
高丽现在实行的是和之前的南宋相似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当然也是如南宋一样,陷入低效率运作的官僚制,一国的土地和财富集中于少数豪门之手,而这些豪门在控制政权的同时却不尽相应的义务。既不向朝廷缴纳什么税赋,也不承担多少保卫国家的责任。高丽一国的财用和国防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只掌握少数财富的平民身上。
而赵复为陈德兴这个外来统治者提出的解决办法,其实也是照抄了蒙古世界帝国的统治方法——先杀个人头滚滚,然后借助杀人所立的威信用实行封建的方法,将一国的土地财富分配给愿意投靠或合作的人物,利用他们去统治人民,而不是直接建立统治。
这种殖民加分封的政策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力量建立殖民统治。就如蒙古人在中国、中亚、中东和斡罗斯所取得的成功。仅仅几千户上万户的蒙古人,就统治了斡罗斯和波斯这样的大国。即便是在眼下的中原北地,蒙古人投入的力量也不过几万户!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便是日后欧洲人的殖民,在印度、东南亚、中东这种人口众多,本土文明比较强大的地区,也都采取了殖民者和土著封建主在一定程度上共存的模式。
至于殖民加封建模式的缺点,在如此巨大的优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封建高丽的章程制定好了吗?”陈德兴又问。
“已经制定好了。”赵复取过一叠文书,双手递给了陈德兴。
“高丽全国的土地,将会分成上国直领、王室领地、封君领地和封臣田庄四类。
其中上国直领就是将主的地盘,包括济州岛、珍岛、江华岛、巨岛和落干位于高丽沿海可以建立港口的地区;王室领地就是高丽国王的直接统治地区,应当包括高丽三京和周边地方;封君领地是分给高丽门阀的土地,高丽门阀势力很大,将主可以灭掉一部分,再封一部分为侯,领有最多一县之土(高丽的县很小,全国有三百三十四县);封臣田庄则是分给效力于将主、高丽国王和高丽封君的文武臣僚的土地,这些土地将会从直领、王领、君领之中支取。
所有的田庄之主都需要向上级的封君、国王或上国缴纳一定数量的年贡,封君则需向国王缴纳年贡,高丽国王则需要向上国,也就是北地招讨司缴纳每年10万石到15万石的米粮。此外,高丽一国的外贸也必须由北地招讨司垄断。
此外,一位封臣只能领有一处田庄,田庄土地不得超过30000亩,也不能小于300亩。封臣田庄不得买卖转让,不得抵偿债务,不得分割,只能由嫡长子代代继承。如果没有嫡子,庶子也可继承,若无庶子,女儿或养子也可继承田庄。
除了拥有田庄的封臣之外,高丽的寻常百姓,无分贵贱,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或从军立功做官。高丽的科举应该分成高丽科和上国科,通过科举的军功出仕者,功勋杰出者也可以封赐田庄成为封臣。封臣的嫡长子可以荫补入仕,其余诸子欲出仕者仍需科举或军功。封君除嫡长子外,每年还可以推荐三人入仕国王和上国。”
第307章军功封臣法
赵复给陈德兴设计的殖民高丽的体制,实际上也是准备用于中土的!这就是一种融合了官僚制和封建制的政治制度。
是真正传说中的封建官僚政治——和后世中国历史书上那种只看到官僚,基本没有封建的封建官僚不是一回事儿!
此种制度的基础,其实就是功臣封土制。以土地筹功,让功臣和功臣的后代成为拥有世袭田庄,在地方是拥有很高声望和势力的土地贵族。同时,再通过科举制度从平民(也包括贵族)子弟中选拔官员——当然也可以在科举制度上再增加太学(大学)培训——用来和土地贵族形成制约。
这也可以理解为土地贵族的地方自治力量和中央派出的科举官僚的共治。这样的改良,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千百年来一直隐晦存在的地方势力把持基层加以合法化。让跟随陈德兴东征西讨的有功将士和他们的后代,去充当地方封建势力,成为陈家王朝的柱石。
同时,再让科举或军校、大学考试去充当平民和贵族庶子上升的通道。利用考出来的官员和军官去充当陈家王朝的另一根柱石。
而这一套封建官僚政治体系中的“大封君”,也有其存在的意义——高丽国王王倎相对陈德兴而言,就是一个大号的封君!从严格意义上说,箕子朝鲜也是一个臣服周天子的封君。
在眼下这个西方殖民体系还没有开张的时代,封君的封土可以在中原,也可以在高丽、日本,还可以在东南亚和印度,甚至可以在蛮荒的美洲和澳洲……
对于远离中央政权所在地的殖民之地,官僚体制是极不适用的——特别是在眼下这个交通和通讯手段非常落后的时代。谁也不能相信朝廷可以跨越太平洋去遥控美洲的郡县……光是官员信使往来一次,就得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而在历史上,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大多不在他的直辖领地上,甚至不在当时华夏先民的土地上,而是封到了夷族、戎族甚至更加遥远的蛮族的地盘上。用夏君(华夏之君)夷民(统治蛮夷之民)的办法,大大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来春秋战国的征战,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内战,而是一场东亚文明世界的战争!先是周武王的分封让华夏民族从中原走向了整个东亚大陆,然后才是春秋战国……
而陈德兴现在实行的“复周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分割华夏民族现有的生存空间,而是让华夏进一步走向世界,形成一个新的华夏世界体系!
就如同大殖民时代后所形成的欧洲白人的世界体系一样!
当然,了解后世西方殖民历史的陈德兴,也不会完全照搬西周封建。而是会通过总督治理直辖的重要据点,通过华夏封臣统治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富庶区域,再通过分封当地豪强统治鞭长莫及的内陆地区。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至于这套“西周式封建”,将来会不会造成另一次华夏民族间的世界大战。陈大奸雄是不会考虑的!他是奸雄嘛,哪会管几百年后的汉人之间会不会打上两次世界大战?
……
李翠仙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前面的灯亮着,陈德兴坐在桌前,正写些什么。
“郎君,怎么还不睡?”
“又想到了些东西,就起来记下来,免得明天起来忘掉。”
李翠仙披了衣服起来,好奇的问道:“还是在弄军功封土制?”
“激励将士不能光靠空口白话,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翠仙在陈德兴身边坐下,“这还不是画饼?咱们现在哪里有地可以封?”
“现在没有,将来一定会有,只有追随我们的将士人人相信,土地要多少就有多少。”陈德兴停下笔,沉声道,“但是制度一定要先定下来,张贴布告,让全军弟兄人人知晓。”
“就如昔日商君变法一样?”虽然陈德兴一直高喊要“复周制”,但是李翠仙从正在酝酿的军功封土制上,却看到了秦朝军功爵制度的影子。
“商君的军功爵很不错啊,秦国就是靠这个平灭六国的。”陈德兴笑着,冲妻子招了招手,“来,看看为夫修改得怎么样?”
李翠仙依言接了刚刚写好的一稿《军功封臣法》,逐字逐句认真看了起来。这已经不是她看到的第一稿《军功封臣法》了,在她做月子的这些日子中,陈德兴一直在和北伐军的高层们商量这事儿。现在已经接近要最后宣布全军了!
“转封制……”李翠仙蹙起秀眉,她在最新一稿的《军功封臣法》中看到些新的内容。她低声念道:“今后凡封君皆有权在取得封臣同样之后转封所辖之封臣,凡封臣可以向所侍奉之封君提出转封之请求……凡封君转封封臣者,封臣转封所得之土地必须等于或大于原本之土地,同时封君还必须补贴封臣转封所需之费用。”
李翠仙稍稍愣了愣,看着陈德兴:“郎君,这转封之法是为何而设?”
“自然是为了转封臣下了。”陈德兴打了个哈欠,似乎有些疲乏了,“这事儿要细说就复杂了。今晚且说个大概吧,具体的留到明日的光复总设会议上去说……转封一制就类似于蒙古分封西道、东道诸王。诸王所得之土,皆非蒙古本部,而且诸王也不是空身上任,是带着各自所受封的部落户民万里就国的。将来,我也会把我的封臣封往异邦,他们同样要带着自己的封臣部下就国。这样就有很多封臣要转封,必须要有个规矩才行。”
“把臣下封往异邦?”李翠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郎君要用这个办法来应付中土无地可封的局面?”
陈德兴一笑,站起身又顺手拉了一下李翠仙,笑道:“并不全是,这个转封法……其实是为了千秋万代着想,是为了吾华夏之民开拓异邦之土而制定的。将来你我的孩子之中,也会有人被封在万里之外的。仙儿,你可知道了?”
“我们的孩子……”李翠仙神情一凛,“妾身知道的,好男儿当开拓四方,就如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一样,不可学赵家,只把皇子皇孙养成个百无一用的富家翁。”
……
“诸位,这部《军功封臣法》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一个月了,咱们的大军眼看就要启程。这事儿也该有个决断了!大家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就照此颁布全军如何?”
从头到底将《军功封臣法》念了一遍,陈德兴捧起盛着半杯热茶的茶盏品了一口,目光幽幽的在屋子里扫了一圈。因为不是第一次开会讨论,有什么异议都已经讨论透了——最大的异议就是地封完了怎么办?陈德兴提出的“封臣转封法”似乎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难题的。
至于转封到海外鞭长莫及之地的封臣会不会如西周封建出来的诸侯国一般,也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
陈德兴点点头:“没有异议?”
“那就尽早将之颁布全军吧!”陈德兴道,“大义司要将宣传《军功封臣法》当成重点来办,要让北伐军的将士们都知道他们不会白白流血流汗!
等咱们得了江华岛和珍岛还有巨济岛,就把岛上的田土按照300亩一庄的标准重新划分,另外再在高丽沿海弄些土地,也照此划分。统统封给我北伐军的有功之臣!”
江华岛的上耕地不少,总有几万亩上下,而且都是经过开垦的良田——那里曾经是高丽王国30年的行都——如果按照300亩一庄,可以划分出大约200个功臣田庄。也就是说,有200个功臣可以受封。另外,珍岛和巨济岛上面至少也能划出300个庄子。在高丽沿海弄到土地划分出三四百个庄子问题也不大。能够分封的功臣大概在1000人上下。
1000个功臣受封,每人只得到300亩地,当然是不算什么的。这些土地如果包给高丽佃户,一年能收个100石租子就已经很多了,还要扣掉上交的年贡,能余个七八十担米粮就算多了。
可是分封功臣却表明了陈德兴的态度,建立了北伐军的奖励制度——这是用制度鼓励作战,效果虽然不如洗脑立竿见影,但却是长期化的。
有了这1000功臣的榜样,北伐军的数万将士便有了奔头儿,士气自然可以保持得更久。另外,这1000个受北伐军将士控制的田庄,也可以成为北伐军军粮的来源。即使每个庄子只能收获100担租子,北伐军也能收到(年贡、收购)10万石粮食。若是再能从高丽国王那里得到10万石到15万石米粮,每年便有25万石米粮可得,再从南宋、日本购入一些粮食,就勉强能应付20万军民的口粮了。
解决了维持士气和大军口粮的问题之后,北伐军这部战争机器,便可以全力运转起来了。
第308章贵族是怎样形成的
“七哥儿,听说了吗?我们马上要当贵族了!”
“贵……什么族?”
“贵族,就是华宗贵族,高门大户,与国同休!”
“呃……华宗贵族,高门大户……韩老三,你没有做梦吧?你还记得你爹是做什么的?你爷是做什么的?”
“记得啊,俺家是疍户,俺爹是打渔的,俺爷也是打渔的。”
“疍户也配称华宗贵族,高门大户?”
“可是俺跟了将主,将主说了,凡是现在跟随他的军将,无论什么出身,无论官居何职,都是贵族!所以俺韩老三就是贵族,俺韩家就是与国同休的高门大户!”
“……呃,那么说俺周小七也是贵,贵族了?”
“没错,你也是贵族了!七哥儿,是不是觉得高贵些了?”
“可是,你听说过有贵族老爷会动手操帆吗?”
“……”
在前往江华岛的霹雳号大三角桨帆船(就是那艘北伐军自建的霹雳号,在济州岛进行了改装,挂上了三角帆还配上了长桨)上。正在操帆的周小七正和另一个海贼(也是俘虏)出身的帆手韩老三好像梦呓一样的一搭一唱。
说的是当贵族的事儿!
两个海贼出生,族上十七八代都没有人做过官的操帆手居然……居然马上要当贵族了!
这事儿听着都不可思议,但却是真的!陈德兴在启程前往江华岛之前就在军中颁布命令。凡是目前已经跟随他的战士和臣僚,无论何等出身,无论现居何职,都将被封为贵族!
哪怕……之前是出身卑微,而且恶贯满盈的海贼,现在只要是北伐军的一员,便是贵族!当然是最低级的贵族——士。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还会安排极为正式的册封典礼,会颁下金册(黄金色的纸)和象征身份的宝剑,还会在北地招讨司擅自编制的贵族名录上留下姓名和相关资料。此外,他们还有资格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获封庄园一座,而且士的身份和庄园将来都可以由儿子继承,他们的儿女还可以入读北地招讨司或是将来的陈家王朝开办的贵族学堂……
总之,周小七和韩老三现在都是贵族了,他们的前程已经和陈德兴捆在了一起。将来陈德兴要是当了皇上,他们这些贵族可就真的能与国同休了。
同样的议论,这几日在整个北伐军中就是最热门的话题。上面的高级军官还保持着一点矜持,下面的小兵却是一个个高兴的不行。不管是当甲士、当弩手、当骑兵还是划桨的操帆的,又或是军校里面的学生,一得些空就全都在兴奋地说着相关的话题。
立功受封是自古以来的惯例,不过历来得到封赏的都是大官儿,很少听说有惠及小兵的。毕竟功臣人少,小兵人多。功臣顶天就是几千上万,小兵则动辄便是几十万上百万!就是陈德兴现在的势力,便拥兵近5万。若是人人都是贵族,可就一下封出去5万贵族了!
等到日后建立了陈家王朝,这贵族还不得几十万上百万!哪怕一个贵族只给一个三百亩的庄子,那也得分出去几亿亩田……而且也不可能上百万贵族都是最低级的士。实际上封出去的土地,最后很有可能超过十亿亩!整个大宋,都未必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分封!
而且一个如此庞大的土地贵族的出现,还将彻底改变整个中国的政治版图。军功士族将替代科举世家成为主要的地方势力!而科举取士的制度也将回归其本来目的。不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手段,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在陈德兴的计划中,将来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直接授官,而是要进入太学和律学念上几年书,以便学习做官的必要知识——譬如各项国家的法律、条例、制度,还有财政、民政和工程方面的知识。那种只知道道德文章会做几首好诗词的官儿,实在也没有什么大用。
……
虽然北伐军中对陈德兴“大封贵族”的行为颇多议论,但是陈德兴还是照着计划在准备着分封。哪怕是在前往江华岛的路上,他也拿着笔,在亲自书写“士族金册”。虽然每一份金册上没有多少字。但是五万份金册加在一块儿,却也是一桩让人腰酸背痛的工作。
黄智深进来时,就看见陈德兴仍低着头,一点一画认真写字的模样,而在他的案头,已经写好的金册已经堆得小山样高了。
“庆之。”
黄智深的声音打断了陈德兴的书写,他抬起头看见黄智深,便放下毛病,笑着点点头。
“正通兄,是船到了江华岛了吗?”
“已经看得见江华岛了。”黄智深径直就坐了下来,“庆之,如何分配田庄你可想好了?”
黄智深的脸上有些烦恼的神色,显然是在为分配1000个田庄头疼。陈德兴笑了笑:“抽签便是了,北伐军上下五万兄弟,人人来抽一签,就在领受金册的时候抽签,抽到了便是庄主,抽不到还有下次。反正士的身份可以继承,只要他们家里有人,哪怕人不在了,也可以由家人继承,早晚能得到田庄的。”
“这样也好,我就去安排吧。”黄智深点点头,又道,“册封士族的典礼要准备些什么吗?”
“这不正在准备?”陈德兴笑着拿起一张“金册”,笑道:“金册我来写,宝剑已经让军务司打造了,另外再给赐一匹布给一贯铜钱吧。具体的仪式就交给赵先生负责,你拨给他1万贯铜做经费就可以了。政务司现在可拿得出来?”
“五万匹布,六万贯铜当然不是问题。”黄智深点点头。
虽然现在北伐军没有什么收入,但是之前在临安、明州至少搜刮到了500万贯财货。这笔钱要是拿去维持临安朝廷,一个月都撑不下去。但是用来维持陈德兴这个小集团,三年坐吃都够了。
况且,陈德兴还拿到了东亚的制海权,还和南宋朝廷合办总贸易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大笔收入进来了。
“那就好了,等咱们到了江华岛就开始册封,有5万人要封呢!一天封1000也得封50天!”陈德兴站起身,在狭小的船舱内跺了几步,扭头看了看黄智深,“正通,你肯定是第一批受封的,明天你就是我的封臣了,可愿意吗?”
黄智深闻言一凛,原来这次大封建还有确定君臣关系的意义!之前,黄智深这些北伐军的高层和陈德兴是兄弟,是朋友,是上下级,是一个团伙。但并不是正式的君臣!
理论上,陈氏集团所有人都是大宋的臣子,他们的君只有一个,便是官家赵禥。而这次大封建之后,陈德兴便建立起了一个以自己为君主的封建体系!
在名分上,陈德兴是君上,北伐军的五万将士和文僚从他这里得到“士”的身份,得封田庄,便是陈德兴的臣下。从这个角度出发,陈德兴便不在是一个军阀或谮主,而是一个真正的君主!
黄智深连忙站立起来,冲着陈德兴躬身行礼:“臣下愿为主上效死力!”
陈德兴一挥手:“正通,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你不必多礼。”
也就是说,在公开场合,必须要维护陈德兴这个君王的威严!
“现在吾还不是王,”陈德兴淡淡地道,他其实已经是赵家封的汉王了,但是这个王号,陈德兴却不曾使用。“所以只能封士而不能封爵,待吾和琳儿大婚之时,便会上明王尊号!”
明王尊号是有神圣性的!明教自五代开始宣传明王降世,至今已经三百多年。陈德兴在将明教、天道教合一之后,便准备接过明王尊号。此王号得之于神,有君权神授的含义。比之赵家所封的汉王更加神圣。
“到时候,吾会加封侯、伯、子、男等四等爵位给诸将,正通你就是侯爵。”
陈德兴继续画起了大饼,等到他当了明王,就要给下面的文武官员封爵——眼下最小的贵族是士,最大的是侯,将来还会有郡公、公、郡王、王等四等。不过这八等爵位所对应的都是庄园而非国。所以在八等爵位之外,还有君伯、君侯、大公和国王四等拥有封国的封君!从而够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
“另外,吾还打算建立一套官制。”陈德兴拿起茶盏喝了口茶,“正通,你现在是政务判官,是北地招讨司诸司之首,将来便是相国!官制上面的事情,你多费些心思。”
黄智深心下大喜,忙行了一礼,“不知主上想要参考哪个朝代厘定官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