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旨是由陆虎派出的马队送到桃里寺的,现在南洋舰队还没有攻入波斯湾,因此通往波斯的水路也没有打通——这并不是南洋舰队的错,而是因为西北天竺的战事进展有些缓慢,陆虎和李庭芝的大军牢绊在信度河流域,抽调不出兵力去占领马斯喀特、哈马伊角和格什姆岛。因此南洋舰队的战舰在波斯湾附近就没有立足之地。哪怕在海战中一再击败巴士拉埃米尔的舰队,也谈不上控制波斯湾。

因为没有控制波斯湾,自己一时又无法从印度河流域抽身。陆虎只得压下了剥夺朱四九兵权的圣旨,同时又隐瞒了陈德兴西巡的消息,只是将册封朱四九为清国王的圣旨送去了桃里寺。

大殿内一片沉默,半晌才是海大崴打破了寂静:“大帅,波斯以西就以西吧,其实也是不错的。无论是小亚细亚还是地中海东岸,都算是好地方。而且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对手……小亚细亚是什么罗姆苏丹国、特拉松帝国还有东罗马的地盘。一堆弱国罢了,挡不住咱们的十万大军。地中海东岸稍强一些,有那个什么马木鲁克人,不过一样打不过咱们!”

呃,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陆虎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把陈德兴整治朱四九的招术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奖励!

有三个明军步兵师和三个明军骑兵师在,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还有什么人能挡住朱四九?

如果不是他在地中海上没有海军,意大利他都能打下来!

朱四九的参谋长徐挺字誉庭,本来还有些忐忑,现在看到了陈德兴的圣旨,心也定了下来,开始全心全意替自己的老上司谋划了。

“大帅,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最好只取其一。若是取小亚细亚,那咱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欧罗巴了!这一次先全取小亚细亚,顺手再把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两个小邦给压服了。然后再设法取君士坦丁堡为都,或可联合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国……咱们和蒙古是死敌,他们也受到蒙古的威胁,应该可以联合的。”

徐挺顿了下,接着又说:“如果大帅想要取地中海东岸,那就一路南下非洲吧,打下埃及,在开罗或是亚历山大建都,仿佛也是不错的。据说埃及的土地非常肥沃,是可以成为帝王基业的。”

朱四九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岳父郭侃。郭侃摇了摇头,道:“埃及不好,打下埃及之后再向哪里去?北非荒凉得很,没有什么前途。还是君士坦丁堡好!欧罗巴历史上,东罗马也是大帝国,便是以君士坦丁堡为根本的。而且……老夫的封地在西波斯,和小亚细亚相连,可以互相照应。”

因为陈德兴要将费尔干纳盆地收回直辖,因此刘整就被挪到了东波斯,都城将会摆在塞尔柱帝国的故都伊斯法罕。而原本打算在伊斯法罕建都的郭侃就到了女婿朱四九的地盘桃里寺建都了。

对郭侃而言,如果东面是刘整,西面是朱四九,自己局中,当然是最安全的了。因此他是不希望朱四九去埃及的,而且埃及还是马木鲁克苏丹的统治中心,一旦失去,马木鲁克就算玩完了。整个大食半岛没准会很快落入大明之手,到时候陈德兴可就能直接插手波斯和埃及的事务了……

朱四九皱着眉头,看来一直在苦苦思考:“老泰山说的有道理,还是小亚细亚好……若是能打下君士坦丁堡,清国就能有个王霸之都了。不过要怎么治理这份基业,还得好好琢磨一下!小亚细亚不比波斯,那里几百年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人口远远没有波斯那么多。听说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内现在只有六七万人口,整个国家也就是几十万人,罗姆苏丹国和特拉布松帝国的人口也差不多。三个国加一块儿兴许就一百多万人。而咱们西军中的汉人和分配给我的蒙古人可有十几万呢,而且多是精壮男子啊!”

郭侃怔了怔,看着朱四九:“四九,你在想什么?”

朱四九猛吸口气:“我想把小亚细亚变成汉地!让军中的汉家男儿在小亚细亚定居,都娶了当地的女人,然后分配土地,安居乐业。这样,最多百年,小亚细亚就是汉人的天下了。”

第862章种人

这是一道不算复杂的数学应用题,假设一个男子在其一生之中可以拥有四个健康的后代,其中两个是儿子。再假设一百年内十万名身体健康壮年男子可以传承三代。那么这十万名男子在百年之后可以拥有多少儿孙?

答案是八十万!如果考虑到女性后裔的数量,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起码就是一百六十万。再估算一下百年之后,这一百六十万人还在世的父母和祖辈。十万男子在百年后完全可能变成两百多万人!如果在这百年之内,还会有新的人口加入,或者是人口的出生率还要更高一些。那么这个数字达到三百万也是有可能的。

三百万人在西历的1372年,基本上意味着一个相当大的族群了。足够填满小亚细亚半岛和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从而成为欧罗巴和西神洲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这道数学应用题在后世的历史和政治学中是非常有名的,名叫“朱四九计划”。提出者自然就是被后来雄霸欧罗巴的大清帝国尊为太祖皇帝的朱四九。如今的清国王朱四九!

他治理封国的办法倒也简单,就是两个:第一当然是军民一体的八旗制度——这个制度在后世中国人眼中往往意味着落后,实际上也谈不上落后先进,只是适用不适用而已。

八旗制度在满清入关之前,还是很好的提高了关外各种鞑子的组织成度,将之和一部分关外汉人结合,变成了一个亦盗亦民的强盗团体。

或者说的好听点,八旗制度对于提高农村组织度而言,效果其实是不错的。在后金统治下的辽东各种鞑子都被纳入了八旗组织之内,出则为盗,入则务农,盗农合一。将组织松散的明朝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这套制度只适用于社会分工比较简单的农牧业经济,除了种地放牧就是当兵打仗,和秦国兴起时候的“耕战政策”有点类似。不过在满清入关夺取天下之后,这套体制就不适用了。旗人入关后都集中在了北京,少数出镇几个大城市。基本上也不种地了,全都不事生产。从原来盗农合一,变成了不事生产的世袭军事贵族,而且也不用像欧洲骑士、日本武士一样,总有一大堆人为了生计发愁。他们有几万万汉人来养,全都成了衣食无忧而且不用从事生产经营的小市民。

所以满清入关以后的八旗制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但是朱四九预备在小亚细亚采用的不是这种“八旗小市民”制,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的地盘才多大?而且小亚细亚此时的人口不多,再被蹂躏一番,恐怕剩不下多少青壮男丁了。因此朱四九的八旗子弟,只能是兵农合一……其实就是被八旗制度组织起来的自耕农。

而朱四九治理小亚细亚的第二个办法就是“种马”,将跟随他的十万汉家(也有一些是蒙古人)战士变成种马,去小亚细亚和突厥、波斯、希腊、斯拉夫等种族的女人生孩子。十万匹种马至少能生出四十万个后代,然后再让他们的后代互相交配——朱四九这些日子已经研究过“配种问题”了。

他发现,许多有一半色目人血统的蒙古战士,外观特征大部分还是东方式的,不过就是皮肤白一些,鼻子高一点,眼睛大一点。这样的长相,在汉人当中也很普遍。朱四九觉得自己的皮肤也挺白的,眼睛也不小,而且还有个高鼻子。

只有少部分混血儿,才会拥有较多的白番外貌特征,比如陈德兴的宠妃宝音就完全像她妈,除了头发和眼瞳是深色的(仔细看也不是黑的),其它方面和白番没有什么两样。

经过朱四九的研究,如果只是一代人的混血,将来小亚细亚的汉人和大明本土差别不会太大。况且,清王国安顿下来后,还会有许多军将家眷从中原和西域迁来。到时候还能降低一些白番血统的比重。

如果在教育和宗教两方面也能够搞好,百年之后,在小亚西亚半岛上出现300万信奉天道教,说汉语,习汉字,有组织的汉人。从他们中间动员15万到20万战士,应该是没有多大难度的。

除了小亚细亚上的清王国,在波斯和阿姆河流域立国的西波斯、东波斯和康王国(严忠济为康王),也都拥有类似的增加汉族人口的计划。不过这三国的汉人(包括蒙古人)基本盘都太小,青壮年男子都不到三万。而被他们统治的色目人又太多。因而没有能力如清国一样建立起全面统治,只能集中于首都,也就是桃里寺、伊斯法罕和不花剌三地。其余地盘,就只得分封给向三国国王效忠的诸侯统治。

在百年之后,这三个国家的汉人数量也增加了不下二十倍,全都达到了六十万以上!

……

“混帐!朱四九!你个混帐王八蛋!老子操你祖宗……”

喝骂的声音,在信度河口的信度堡内的大明大食军总军将司衙门里响起,紧接着又响起了摔打瓷器的声音。大食军的总军将陆虎正在大发雷霆,砸了个茶杯,又踢翻了一个插瓶。弄得满地都是瓷器渣子。大食军总军将司的参谋副官们全都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低着头小心翼翼的躲在一边儿。

陆虎早年绰号“恶虎”,可不是什么善茬啊!这几年地位日隆,才开始修身养性,不怎么骂人了。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被他的把兄弟朱四九给气了个好歹。

原来朱四九刚刚托人送来了自己的奏折,提出了要将西军中的大部分将士都安置在小亚细亚,还要给他们分配色目女子成家生孩子!

这个朱四九,实在太不知道进退了!瞒着陆军参谋部和陆军部把西军拉到波斯已经是大错特错了。现在不仅不知道悔改,不上表向陈大圣人请罪,还要将西军数万将士都安置小亚细亚,变成自己的部民。这个朱四九也太嚣张跋扈了!也不想想,这西军到底是谁的军队!

陆虎狂怒的拍着桌子。连个朱四九都收拾不下来,陈德兴以后还怎么重用自己?恐怕要不了多久,封自己当南明洲什么地方的国王的旨意就会下达了吧?就算自己不去南明洲,而把王位让给儿子,自己的仕途也照样到了头!以后就只能在家抱孩子养老了!

可是他陆虎不是刘和尚,今年不过四十多岁,还不老呢!

越想陆虎身子越抖,种种桩桩的念头交织在一块儿。让他终于咆哮着跳了起来:“都给老子收拾准备去!老子要亲自去桃里寺,看朱四九还敢怎么蹦达!”

陆虎是前任陆军部尚书,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大明头号大将!军中威望自不用说,现在还有陈德兴的圣旨,只要一到军中,西军六个师的官兵是不敢不服从的。

只要把这六个师的军队拉走,朱四九就是个没牙的老虎!

几个参谋立即答应一声,转身就出去收拾安排,调集护卫的骑兵。大食军的参谋长孙禄也是随营军校一期毕业的老人,和朱四九年级仿佛,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他也认为朱四九的计划很有可行性……如果照此办理,一百年后,小亚细亚半岛上就会有三百万汉人。到时候这个清王国,就会变成大明帝国在欧罗巴最有力的打手!

这可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影响甚至可以达到数百年后。朱四九擅自在西域开战固然有谋逆的嫌疑,但是他现在既然还是西军总军将,又封了清国王,就有资格向朝廷提出奏章,请求把西军的部分将士留在小亚细亚——这件事不是谋逆!要想让大明在百年之后继续统治世界,你现在就得舍得下本钱,就得为百年后布局啊!

现在要是不在小亚细亚布局,百年之后要怎么在欧罗巴和地中海发力?单靠香港和澳门两个殖民地管什么用?再说,香港、澳门那边的居民大多是欧罗巴人和明洲土著,汉人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真要有什么状况,也是以欧治欧,实在不大靠谱!

想到这里,这位孙大参谋长就大着胆子提醒道:“大帅……圣人就快到信度堡了。”

“老子知道!老子去去就回,误不了什么事儿!”陆虎瞪了自己的参谋长,口水喷得老远。

孙禄用力摇了摇头,“大帅,朱大将军是在给圣人和陆军参谋部上折子啊!这折子还没有到圣人那里,您就赶去波斯,这不合适吧?”

陆虎闻言一愣,细细一想,仿佛是这么个道理。朱四九这次是给陆军参谋部和陈德兴提出建议。这建议能不能被陈德兴采纳是一回事儿,自己这个代为上呈的大食军总军将都无权扣压朱四九的奏折啊。

朱四九好歹还是藩国国王,还担任着西征军总军将!向陈德兴递折子是人家的权限。陆虎扣住这折子就违规踩线了……

陆虎语气阴沉地道:“折子归折子递,老子自去波斯夺了朱四九的兵权便是,这也是圣人的旨意!”

“大帅,圣人不日就到了。”孙禄摇摇头,“就算您要去波斯,也该先见过圣人,再请一份圣旨……万一圣人赞成让西军将士在小亚细亚安家呢?”

“怎么可能!?那可是圣人的西军!”陆虎一瞪眼珠子。“这不等于把几万儿郎都送给朱四九了?”

孙禄还是摇头:“大帅,咱们大明有的是儿郎,少个几万有甚打禁的?若是能让他们在西域小亚细亚养出三百万汉人,大明就能在将来征服整个欧罗巴!区区几万儿郎,能换来一个欧罗巴,还有什么不值当的?这和朱大将军是否获罪,能不能继续当清国王是两码事情!”

陆虎冷静了一点儿,这个参谋长说的倒也有理。朱四九不靖是一回事儿,将整个小亚细亚汉化是另一回事儿。凭心而论,朱四九的计划是可行的。趁着现在小亚细亚因为多年战乱,人口数量不多,一举将其吞下,再掠夺十万土著白番女子……这小亚细亚白番的人口,必然会因此损失惨重!而汉人则会在今后百年高速增长。

而有了小亚细亚半岛上三百万汉人的支持,汉人在波斯、阿姆河流域或许还有大食半岛上的统治就能安稳。天方教和基督教的势力,就只能被堵在地中海沿岸。蒙古人的那个什么蒙欧帝国,也将长期受到清王国的威慑!

同时,清王国自身,又因为处于华夏世界西进的最前线,可以说是三面受敌,因此必须抱紧大明的大腿。因此也不必担心这个国家会背叛大明……

到时候,大明帝国就随时向欧罗巴投放几十万人的大军了!

“那朱四九怎么办?就这样放过他了?”陆虎自设一问,然后又重重摇头,“这不可能,要是能这样,老子就带着大食军去打埃及,当个埃及法老不比去南明洲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强?”

这话也对啊!朱四九能当小亚细亚的国王,陆虎的功劳也不小凭什么不能当埃及法老?

“未必不行啊。”孙禄笑了笑,说,“大帅见了圣人可以提嘛,埃及法老总要有人当的,给拜伯尔斯那厮统治,还不如让大帅去当法老呢。不过……朱大将军肯定不会落什么好的。”

“真的不会?”陆虎此时却是担忧的语气。倒不是在同情朱四九,而是兔死狐悲。“该不会有杀头灭门之祸吧?”

“这倒不会,”孙禄道,“圣人颁布《陈礼》教化天下,自己不可能不守。朱大将军此次有功亦有过,有功当奖,有过当罚。这才是正道。大明军法中对无令擅自兴兵的处分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不造成严重后果,最重就是革去军职、军衔和爵位!”

“革爵?”陆虎一怔,“可是朱四九是国王啊!国王的爵要怎么革?难道要除国吗?”

第863章强制退休?

国王的爵怎么革?能当国王的都有兵有将有地盘,要革国王的爵会不会引发一场宗主国和藩国的战争?

这的确是个问题!虽然陈德兴是能够轻易把朱四九和他的大清国一起搞掉的。但是他肯定没有办法在不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之下,把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藩国搞掉。

比如这会儿正在陪他下棋的英太子陈德芳背后的英王国就很难搞!不仅因为英王陈淮清是陈德兴的亲老子,还是因为英王国实力不小,一年财入七八千万贯的大国!虽然特等婆罗门的数量不多,但是七八千万贯年入的财力足够可以雇佣到一支大军。

根据陈德芳的报告,陈淮清现在已经意识到那些当了特等婆罗门的老兵不大能打了,所以正准备建立一支雇佣军。这支军队将由特等婆罗门(汉人和汉人后裔)担任军官,士兵则会雇佣天竺的刹帝利种姓的成员和喜马拉雅山区的无种姓山民担当。当然也不排除雇佣大明的汉人担任军官和士兵。按照陈淮清的设想,将来的英军陆军的人数总要维持在二十万左右。装备和编制则参考明军,使用天竺自产的武器和盔甲。而且,还会效仿大明,在华氏城开办军官学校,招收特等婆罗门入学。

一个拥有二十万陆军的国家,哪怕这二十万陆军都是弱兵。但也不是大明帝国可以轻易拿捏的对象!除非英王国明显背叛华夏世界引起了天竺诸华夏国家的公愤,否则大明帝国就很难兴师动众去攻打讨伐。

要打下一个有二十万陆军的大国,投入的陆军总不能少于十万吧?考虑到天竺和大明本土的距离,这一战要投入的成本起码得上亿贯银币!

所以大明帝国对藩国和藩国君王不能太过严厉,不能要求藩国君王绝对忠诚,特别是那些距离遥远,实力又不弱的藩国是不可能牢牢被大明控制住的——要是真能牢牢控制,还成立什么封国?直接派出官僚机构不就得了。

只是那样做的成本,恐怕要比收益大太多了。而且还得冒着殖民地闹独立或是外派官僚机构首领造反的风险……实际上,闹独立不过是早晚之事!

所以大明不能把藩国当成行省,更不能把藩国君王当成一省之督来对待。必须有一套比较柔性,让藩国上下都能够接受的办法。特别不能因为藩国之君个人的过错,把整个藩国都变成敌人。

比如现在的清国王朱四九确有过失,但是陈德兴不能因此把整个清王国都搞垮了。毕竟这个清王国不是朱四九一个人的,是十万西军将士一起打下来的。而且对华夏世界来说,清王国的存在也有巨大的价值。

要牢牢控制欧罗巴、西亚和北非那么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和形势都非常复杂的地区,靠香港和澳门两个小小的殖民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两个殖民地,撑死了就是驻扎万把大明远征军,再雇佣几万白人军队当打手罢了。

而盘踞小亚细亚和君士坦丁堡的清王国,现在可以动员出十万钢甲大军,百年之后,发动三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有这样的力量,欧罗巴就是再过五百年也别想翻身!

这个大清国,简直就是华夏世界抵在欧罗巴胸口的一把尖刀!只要能让大清国发展起来,这把刀子随时随地都能扎下去!朱四九的行事再怎么不妥,这件事情做得还是很对的!不仅很对,而且对华夏,对大明都是有大功的。

如果陈德兴因为朱四九擅自用兵,就把大清国的台拆了,那就是礼崩乐坏。因为《陈礼》的最高目标不是维护陈明王朝千秋万代,而是要让华夏统治世界。

所以朱四九现在提出的“染黄”小亚细亚和君士坦丁堡的方案,是符合《陈礼》的,而且也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

将西军的几万儿郎安置在小亚细亚其实是一笔对外投资!有了这些种马,百年之后才会有三百万小亚西亚汉人和三十万汉家铁军去威胁欧罗巴大陆。

现在拿出几万人,让欧罗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翻不了身,这笔投资实在是太划算了。划算到了陈德兴都不能拒绝的地步……这样的买卖都不做,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殖民主义吗?

不过,朱四九是一定要惩罚的,否则前线带兵的大将人人效仿。大明帝国的陆军还不散了架?

所以在削减前线主帅权限的同时,陈德兴还是要给予朱四九适当的惩罚——一部《陈礼》不仅是对朱四九这样的藩国君王的限制,同样也是对他们的保护。就是陈德兴也不能对藩国君王滥施惩罚。

可是该给朱四九什么样惩罚合适呢?要不……来个强制隐居,逮回大明去圈禁,让朱四九的儿子小名叫初一的娃娃接班当大清国的“顺治”王?

这仿佛是个办法!不过得给朱初一找个靠得住的摄政王才行……

……

啪的一声儿,棋子轻轻的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一副棋局,下成了一团混乱。黑白两色的棋子纠缠在一起,根本看不出什么章法。

和陈德兴对弈的陈德芳,看了看棋盘,又看看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陈德兴,苦笑着摇摇头。陪陈大圣人下棋还真是个伤脑筋的差事啊。这位圣人就是个臭棋篓子,还喜欢一边下棋一边思考,有时候简直就是在胡乱下子儿。可是自己也不能三下五除二就把他杀个片甲不留啊——这对陈德芳而言易如反掌,他的围棋下得可是很不错的。但是陈大圣人的面子总还是要顾及的,特别是现在陈德芳和老头子闹变扭,如果没有这个亲弟弟撑腰,自己的太子宝座没准都能让老头子给换掉。

陈德兴这个时候仿佛也发现了乱成一团的棋盘,苦笑道:“朕的棋艺总是不长进,累得大哥跟朕一块儿成臭棋篓子了。”

陈德芳淡淡一笑,语调里面竟然有点难得的讨好声音:“二哥儿,你是以天下为局,下的是天下这盘大棋,愚兄不过是在棋盘上摆弄黑白小道。自得其乐罢了。”

陈德兴失笑:“你现在也是太子了。”他神色淡淡的,似乎又把精神放在了棋局上面儿:“你放着德里一堆事不理,跑了信度堡,该不会就是为了和朕下棋吧?”

陈德芳微笑:“我不还是太子吗?国家大事有咱爹,还有那么多大官。我这太子,现在就是吃喝玩乐……”

陈德兴哈哈一笑:“吃喝玩乐还不好?等你将来当了英国的大王,就知道治理国家有多难了。”

陈德芳苦笑:“现在已经三十多个公爷了,等到我当了大王,英国的国公怕是要上百了……我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往哪儿封呢?”

陈德兴一笑:“你的儿子?楚儿?他不是英太孙吗?将来你做英王的时候他该当太子啊。”

和陈德兴有一大堆嫡子不同,陈德芳只有一个嫡子(还有一个庶子),是天道元年出生的陈长楚,今年只有八岁,却已经封了太孙。是英王王位的第二继承人——陈淮清虽然有三十几个儿子,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让自己的庶子当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因为他知道陈德兴不会同意!

“楚儿当然不用发愁了,”陈德芳苦笑着摇头,陈长楚是安丰陈家的长子嫡孙,地位牢靠的很。“我说的是博儿,他连玉牒都没有入呢。”

陈博,不是陈长博!也就是说陈淮清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孙子,是大英王室的一员。

陈德兴缓缓摇头:“老头子有点固执,不过也没关系,朕把博儿列入大明的玉牒就是了。”

收养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庶子是符合《陈礼》规定的,但必须要经过嫡母的书面同意。

而且一入族谱成为庶子就有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就是说,陈博如果成为陈德兴的庶子,就有可能继承大明皇位!他对大明皇位的权力,将高于陈德兴所有的女儿。

不过考虑到李翠仙的生育能力,和她生下的孩子个个都是非常健康的“小金刚”,陈博染指皇位的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所以陈德兴知道,自己那个小算盘打得超级精明的李翠仙是绝对不会反对此事的。而且她还会视这位陈长博为己出……因为,陈德芳在把庶子过继给陈德兴之后,家里就只有一根独苗了。

万一陈长楚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么继承英王大位的人,要么是陈德芳的女儿,但这只是理论上可能,实际上很难服众(陈德芳的庶弟们不服)。要么陈德芳就只能收养自己的侄子或堂侄子,那么陈德兴和李翠仙所生的儿子就是首选了——大明圣人的嫡子,大明帝国的亲王,成为英王继承人还有谁敢不服?

现在收养陈博,就是替自己的儿子入主华氏城菩提宫留了一条通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陈德芳兴奋地冲弟弟拱拱手,“二哥儿,你可替愚兄解决了个大难题!”

其实是两个大难题,一个是陈长博的出路;第二个切断了陈淮清的庶子入主菩提宫的可能——即便陈长楚不在了,陈德芳也能收养陈德兴的儿子,而不是让庶弟当自己的继承人。

陈德兴一摆手:“这事儿是小事,你我是亲兄弟,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一个大明亲王总是要封的,将来若有机会还可以让他去当国王。唔,就在明洲找个地盘吧……黄智深前一阵子给朕上折子,说他的封国东面还有个大岛,被大西洋舰队命名为新台湾岛,岛上有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农场和牧场,由土著奴隶在那里劳动。发展的似乎不错,不如就给博儿当封国吧。”

新台湾岛就是另一个时空海地和多米尼加所在的西班牙岛。因为地理位置正好处在澳门到明洲的航道上,就被大西洋舰队占领下来做基地了。岛上的土著也倒了霉,被大西洋舰队派出的海军陆战队抓起来为奴!不是在种地养牛,就是在岛上盖房子,苦得不得了。而且早晚还会被传上可怕的天花……

不过一个舰队占领一座几万平方公里的岛屿,还堂而皇之行驶民政权力,而且最近还有不少嫁给了舰队官兵当老婆的白人女子带着孩子移居到了那里。总归有些不大对头,所以是时候给那里安排一个君主了。

陈德芳却只是摇头,“能让博儿得个身份,愚兄已经非常知足了,焉敢奢望明洲之土?”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愚兄早就和古迪特商量过博儿的将来。既然天竺这里没有他的位置,愚兄就想让他去非洲开创一番天地。”

去非洲?陈德兴愣了愣,去埃及当法老?陆虎也在折子上提了,想去埃及……

陈德芳语调平稳,侃侃而谈:“古迪特是非洲之人,博儿也是半个非洲人,自然该去非洲开疆辟土。至于具体的地盘,愚兄看西非的马里就不错。那里可号称是黄金之国啊!”

陈德兴缓缓点头,没有说话儿。

在他看来,非洲就是北非和南非有点价值,前者靠近地中海,如今是天方教文明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挺发达的。后者主要是草原地形,气温也比较低,不是瘴痢之地,比较适合发展农业牧业,而且人口稀少——仿佛也不是曼德拉的祖宗,而是一种黄肤色的土著,落后的不像话,看上去很容易消……灭!另外,南非仿佛还是个盛产黄金的好地方!这块地盘,陈德兴是打算弄到手的。

至于黑蜀黍们盘踞的西非、东非,都是蛮荒之地,而且还是气候炎热潮湿,各种疾病瘟疫泛滥的地盘。除了沿海和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干旱地带能住人,别的地方仿佛都不适合汉人居住。陈德芳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想让他的儿子去那里为王。不过,这事儿也没什么不行的,随他去吧……

第864章石油之王

“圣人,朱四九麾下,是分为清八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