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龙”号可不是普通的作战舰艇,而是一艘“快速通讯舰”,去年刚刚下水,是大明第一艘引入“排水量”这个标准来计算战舰大小的。这艘“快速通讯舰”的排水量只有800吨(吨这个概念也被同时引入,1吨等于2000斤),舰体建造的非常坚固,也采用了飞剪式布局,而搭载的火炮仅仅只有十门3寸长炮。这款舰艇最大的作用并不是作战,而是快速通讯。在新大陆的银山港就常驻一艘属于北洋舰队的“快速通讯舰”,理论上可以在一个半月内将消息从明洲带到江都!
不过这艘船是不会轻易动用的,明洲和大明之间的通讯在通常情况下,是由往来太平洋两岸的“新大陆”级负责的。现在“飞龙”号快速通讯舰居然回到了江都,那只能说明一定出了什么非同寻常的事情!不是明洲出了什么大事,就是欧罗巴出了事情。
当陈德兴赶到紫宸殿的御书房的时候。海军部尚书高大,海军参谋部尚书顾大力,陆军部尚书陆虎,陆军参谋部尚书王陆飞等四军部尚书都已经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了。他们都是一副面色凝重的样子,看起来真的出了什么大事了。看到陈德兴匆匆而来,他们赶紧行单膝跪礼。陈德兴微笑道:“别跪了,进来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四军部尚书都跟着陈德兴进了他的御书房,杨婆儿则守在了门外,同时吩咐值班的秘书官立即进入御书房准备记录,又让守在紫宸殿的侍卫总领立即派人去召集更多的秘书官来紫宸殿。四军部尚书齐集,必然是出了大事!今天秘书处可有的好忙了。
陈德兴坐在了四军部尚书的对面。脸色看起来还是不动声色的样子:“说吧,明洲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海军参谋部尚书,二十二兄弟之一的顾大力站起身,将一个牛皮文件夹放在了陈德兴的书桌上,同时报告道:“圣人,不是明洲出事了,是欧罗巴出事了!欧罗巴联军在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畔被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击败,损失了将近十万人,都是骑士、重骑兵、轻骑兵、瑞士雇佣兵和意大利雇佣弩手。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条顿骑士团总团长桑格豪顿全部阵亡!另外,还损失了全部的90门大炮。神圣罗马皇帝阿尔方斯一世则率领残部撤往波希米亚和奥地利。忽必烈在维斯瓦河战役结束后的第五天占领克拉科夫,随即又分兵攻略波兰各地……”
“蒙古人呢?蒙古人损失了多少?”陈德兴瞪大了眼珠子,这个战果实在有些出人意料了。
“蒙古人损失轻微,”陆军参谋部尚书王陆飞接过问题,“报告上说,蒙古人使用了一种名为希腊火(欧罗巴人称‘罗马火’为希腊火)的秘密武器……”
“混帐!希腊火能算秘密武器?”陈德兴差点跳起来,希腊火在几百年前就发明了,东罗马帝国就靠它打败了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保住了国家。就算拥有了火药武器的大明陆海军,这些年也一直在实验各种燃烧弹,有的用酒精,有一些则使用石油制品。如果不是安全性始终成问题,类似希腊火的武器大概已经装备部队了。
陆虎苦笑着道:“陈冲冠的报告上说,欧罗巴人当时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术,大约有八万五千人在洒了希腊火的枯草地上列阵,被忽必烈的人用发石机投射希腊火点燃的大片草原,引发了极大的混乱,随后又遭到数量占优势的蒙古骑兵的冲击,损失极为惨重……”
“比猪还蠢!”陈德兴忍不住就破口大骂。八万几千大军布置在了洒了希腊火的草地上……那玩意有味道啊,这些人的鼻子都坏掉了?而且发石机才多大射程?那些欧洲骑士都是瞎子,没有见着?
陆虎道:“陈冲冠的报告上也说欧罗巴骑士空有蛮勇,但是不会打仗,毫无纪律,也没有组织,根本不是军队……听上去和日本人的武士军队有点像。”
陈冲冠看来也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在给大明陆军参谋部的报告中把自己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根本不提维斯瓦河会战中欧罗巴联军的作战方案是他制定的。不过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在报告最后提出了辞呈。
“圣人,陈冲冠请辞了,您看是不是要派人去代替他?”陆虎虽然不知道维斯瓦河战役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也知道靠陈冲冠肯定是摆不平了。
“他干不了?”陈德兴哼了一声,眉头紧锁,半晌之后才道,“蒙起!让蒙起去欧罗巴如何?让他当大西洋总督兼澳门总督,让陈冲冠当香港总督,配合蒙起。梁崇儒则专任驻罗马大使。”
“那南明洲谁去打?”王陆飞问。
“周小七!”陈德兴道。怎么多年来,明洲就是蒙起和周小七两个人的天下。换别人出马,恐怕指挥不了明洲的土著军队。现在蒙起去了欧罗巴,能替代他去攻打南明洲的就只有周小七了。
海军部尚书高大却是一愣,“圣人,周总督是海军中将……”
陈德兴一摆手,道:“无妨,南明洲的地形决定了我们只能沿海进军,暂时不会深入内地,周小七应该可以胜任。”他思索了一下,又道:“还需要成立玛雅海舰队,专门用于玛雅海和南明洲作战,多多配属‘玛雅级’就够用了。另外,北明洲还需用良将!调张九去东北明洲担任总督吧。”
张九是陈德兴非常看好的大将,陈德兴将他派去北明洲其实还有一个作用,万一蒙起也搞不定忽必烈,那就让张九带兵渡海去欧罗巴助战。
陈德兴这个时候突然将语气放沉:“忽必烈此贼看来要在欧罗巴嚣张一阵子了,要打败他,恐怕还需要朕去亲征!”
第七卷黄天当立五百年
第792章和平的曙光?
大明天道六年三月,索马普拉寺。
这座位于波罗王国故都博格拉城郊外的巨大寺庙建于波罗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又名大寺院,一度是天竺大乘佛教的中心。虽然规模不如那烂陀寺、超戒寺和飞行寺,但是因为靠近王国的都城博格拉,其富丽堂皇的程度却大大超过。
不过那都是天方教大军占领博格拉之前的事情了,这座巨大的寺庙(在天方教大军到来之前已经是婆罗门教寺庙了)先是遭到了无情的洗劫,然后又被改建成了一座天方寺。所有的佛像和婆罗门的神像都被砸毁或掩埋,昔日礼佛之处,都变成了向真神祈祷的所在。
如果不是这里距离德里太远,索马普拉寺还会被拆毁,其建筑材料会变成“真神力量”大天方寺的一部分。
而现在,这座古老的寺庙又一次迎来了浩劫,所有和天方教有关的东西,又要被人用锤子敲掉了……这座寺庙在几十年内都被“装修”了三次了,原来什么样都快认不出啦!
……
“他们在拆毁天方寺!”
“这是犯罪!”
“统统该下火狱!”
波斯语的吼声突然在刘秉忠耳边响起,他停了手中笔,掀开驮轿车帘向外望去。就看见车队到了一座好大的正在施工的宫殿状建筑外面。许多赤裸着上身,皮肤被晒得漆黑的天竺土著正在用工具拆除和砸毁一些东西。寺庙的大门里面,好像还在焚烧什么东西。
护送他到来的德里苏丹国的士兵们个个都愤怒异常,大喊大叫,有几个人还把雪亮的弯刀抽出来吓唬那些在干活的土著。土著们好像受了惊的鸟兽,四散奔逃。那些苏丹国的士兵们又哈哈大笑起来,颇为得意。
刘秉忠微微摇头,他现在正在前往中原的途中。他是奉了忽必烈的命令去和陈德兴谈判的,还带着忽必烈称臣的降表和丰厚的礼物。不过他没有选择走西域路线,而是走黑海、地中海、天竺,再去中原。目的是到天竺面见天竺大英国的国王陈淮清,希望他可以出面做个和事佬。
因为之前天竺的德里苏丹国已经和大蒙古结盟,因此刘秉忠在抵达天竺后就得到了德里苏丹的热情招待,而且还一路派人护送——原来德里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明讲和。就在忽必烈在欧罗巴大显身手的时候,华夏的八国联军同样让德里苏丹国难以招架。
实际上,德里苏丹国根本不敢招架。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他们只是全面收缩。八国联军人太多了,拥有不下二十万大兵!而且是从四面八方一起杀过来,北面的喜马拉雅山,东南西三面的大海,统统挡不住他们!德里苏丹国才几个人啊?他们不是天竺这里的真阿三,他们自己也是外来户,一群从阿富汗、西域和波斯来的屌丝佣兵逆袭上位而已。人数不是很多,就是四十大家族、两千伊塔克贵人(小家族)和几万外国雇佣兵罢了。
而且和后来的莫卧尔王朝不一样,德里苏丹国和天竺的婆罗门教徒关系很坏,基本上不知道要笼络婆罗门——婆罗门什么的都是偶像崇拜,都是卡菲勒,不杀掉已经客气了,怎么还能重用?
所以德里苏丹国现在就是依靠几万外来屌丝佣兵在维持统治,连土著炮灰都没有。吉亚斯丁·巴勒班怎么敢打分兵把口,御敌门外的算盘?他好歹也是这个时代有数的名将,历史上还一再击败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入侵。比起欧罗巴那些骑士老爷,他可算得上是非常优秀军人(靠着军功从奴隶一步步爬到苏丹),当然知道要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再寻找机会将侵略者各个击破了。
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不容易了。考虑到两边其实都是侵略者,谁都不可能得到天竺人民的拥护。现在的形势对德里苏丹国可就实在太不利了。所以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也果断派出了求和的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刘秉忠一块儿前去刚刚被陈淮清占领的博格达城求和——求和如果能成,那就不用冒着诱敌深入,为敌所破的风险去和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八国联军作战了。
毕竟伊塔克老爷和外国佣兵人太少了,死一个少一个,死上几万就绝种!而八国联军那边死上几万立马就能从中国招募新兵。
但是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的英明决策却得不到下面一帮伊塔克贵人和雇佣兵的理解。护送使团的卫队一进入天竺大英国的控制区就找机会撒野找茬。现在看到有人竟敢将天方寺变成佛寺,哪里还能忍得住?顿时就拿那些正在干活的天竺土著苦力撒气。
唉,真是造孽啊,好好一座庙,都折腾成什么样了……
刘秉忠只是叹气,他实在想不明白,信什么神仙是自己的事儿,何况要把自己的教强加给他人呢?诸教和睦不是很好吗?
他自己就既是儒生又是佛徒还信道教,最近为了配合忽必烈大汗要当基督教宗主教的计划,还预备要皈依基督教。
忽必烈已经跟他说好了,要他当个红衣大主教,专门负责编纂《钦定圣经》,这一路上他就拿着刘孝元翻译的《圣经》在读。一边读一边还在修改。
修改《圣经》!?这是什么红衣大主教啊?
不过在未来的刘大主教看来,现在的基督教毛病不少,是得好好改革一下,最好参考天道教来改。天道教不是有个什么明王降世吗?基督教也应该弄一个类似的,就安排一个基督的兄弟下凡吧!让大汗陛下当基督的兄弟,上帝家的二哥儿……
正盘算着要给上帝添些儿孙的刘秉忠,这个时候突然听见“砰”的一声巨响。
被吓了一跳的刘秉忠扭头望去,就看见一队穿着闪亮钢甲的火枪兵从寺庙大门内冲了出来,领头一个黑面孔的汉子手中的火枪已经架在了一个三条腿的木架上面,枪口还冒着烟。离他不到二十步,一个德里苏丹国的雇佣兵已经四脚朝天横在地上,周围几个佣兵老爷也全都目瞪口呆。
八国联军也忒不讲道理了吧?警告也没一下,上来就杀人啊?
另外,他们用的那是什么武器?怎么砰的一声,然后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士就躺地上有出气没进气了呢?
开枪的不是旁人,正是刚刚晋升少尉排长的赖蛤蟆,他现在是一个火枪兵排的排长,管着20个火枪手和10个刀盾手——因为火枪兵这个兵种才出现不久,谁都不清楚该怎么用,所以编制一直在改动。就看见20个火枪手已经分列两排,10个刀盾手则在他们前面支起盾牌,单膝跪地。然后第一排火枪手就把沉甸甸的天道二年式火绳枪架在盾牌上了。
这是要乱枪打死?刘秉忠这回真坐不住了,连声大喊:“别开枪!别开枪!我们是大蒙古国的使臣!是来见英王殿下的……”
就在他喊话的同时,一个穿着红色僧袍,长得白白胖胖,约莫五十多岁的喇嘛也从另一架驮轿里面钻出来。看到地上的死人,就跳着脚用汉话喊道:“我是金刚上师白玛铁木,我是奉了英王殿下的旨意带着蒙古和德里的客人到来的,你们别开枪……”
白玛铁木是依附萨迦派的白玛寺的大喇嘛,曾经跟着八思巴的叔叔班智达赶赴凉州去见蒙古人,后来就长期滞留中原,学会了流利的汉语。再后来又跟着旭烈兀远征波斯、大食,在波斯开了个白玛寺,自封金刚上师,因为需要向波斯人传教,所以又学了波斯语。
这回被阿八哈派来给刘秉忠当随从,之前已经到过博格达见过陈淮清了。得了陈淮清的手诏,这才带了使团队来博格达。刚才他正在驮轿里面和一个波斯佛母在双修参禅,突然就听到一声枪响,吓得老二都软了,赶紧收拾一下钻出驮轿,就看见出了人命。
“他是使臣吗?”赖蛤蟆将打空的火绳枪丢给身后一个火枪手,然后拔出大横刀一指地上的死人,沉着声就问。
“不是……”白玛铁木看着那把明晃晃的大刀,就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这些三等汉现在翻天了,杀人都杀到天竺来啦!
“不是那就行了!”赖蛤蟆哼了一声,“大王在庙里面休息,这几个色目人胆敢在庙门外亮刀子,打死了是活该!你这喇嘛要是不服,去和大王纷说就是!”
纷说?白玛铁木吸着凉气直摇头,这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管把人带来,要纷说也是刘秉忠和那个德里苏丹国的大瓦齐尔凯科巴德去说吧。
……
陈淮清整了整身上的棉布长袍站了起来。他对着恭敬侍立在他身边的达玛波罗还有鸠摩智波罗两个人低声的问道:“是蒙古人和德里苏丹的使团到了么?”
达玛波罗一笑,挥手让大殿内几个穿着鲜艳丽纱的女孩子退下,她们都是从博格达城周围准备皈依佛教的婆罗门、刹帝利种姓的上等人家选来的女孩子,预备训练成佛母再送入英王后宫的。
而这所索马普拉寺,也预备改名为大英国寺,作为大英王国的王家寺院,同时也将是大英国王的行宫。因为博格达城内的宫殿被德里苏丹国的总督焚毁,陈淮清这段时间就住在刚刚修缮过的部分殿宇之内。
陈淮清沉默地点点头,“刚才枪响是怎么回事?”
鸠摩智波罗道:“是德里苏丹国的护卫拔刀驱赶民夫,让守卫用火枪打死了一个。”
“驱赶民夫?为什么?”
“因为民夫拆掉了寺中天方教的标记。”
“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陈淮清皱眉,“大英国寺是孤王的,又不是德里苏丹的!”他哼了一声,“德里苏丹的使臣竟然敢在孤王的家门口闹事,孤王不见他们,今日只见蒙古的使臣!”
鸠摩智波罗和达玛波罗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喜色。他们俩人知道,陈淮清只是找个借口驱逐德里苏丹国的使者而已。他真正想要见的,只是大蒙古国的使者——同蒙古议和是可能的,但是和德里苏丹国的战争,还得持续下去,直到将其毁灭!
这也意味着佛法的光芒,很快就能普照全天竺了!
刘秉忠和白玛铁木大喇嘛没有带任何的从人,在一个年轻的英军军官引领下,沿着大英国寺的回廊一直往英王殿走去。门口到处都是警备森严的卫兵。看到这些身穿钢甲,头顶钢盔,双手拄着大横刀是士兵,访客们就感到了空气当中的火药味儿。就在刚才,德里苏丹的使臣已经遭到了驱逐,和谈的大门完全关上,看来天竺的战争还将持续。
三个人几个拐弯就到了大殿的门口,在门口警戒的卫兵恭谨地打开了大门,一走进去就看见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大殿里面,就空空荡荡的只坐了三个人。其中两人明显是天竺这里的白番,一个是上了年纪的僧人,一个是美貌女子,两人都站在一张胡床左右,胡床上面坐着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高大男子,五十多岁,目光中透着威严,想来就是大英国王陈淮清。
“参加英王。”那年轻军官单膝跪地,大声道:“蒙古使臣刘秉中,白玛铁木带到。”
白玛铁木也跪了下去,大礼参拜。刘秉忠却不下跪,只是拱手行礼:“大蒙古国使臣刘秉忠见过大王。”
“刘秉忠,你见了孤王,因何不跪?”陈淮清冷冷发问。
“刘秉忠是上国使臣,不跪封国之君。”刘秉忠答道。“如今天下,可称上国的就是大明和大蒙古国,西汗东皇,并驾齐驱,不分高下。大王虽是大明圣人生父,但毕竟只是大明封国之王,亚天子一等。在下不必下跪!”
第793章黄种人的世界?
陈淮清点点头,算是承认了刘秉忠不跪的理由。大蒙古国的确是上国,虽然是敌人,但是这一点必须承认——忽必烈是可以和陈德兴叫板的人物,而陈淮清和这位蒙古大汗不是一个等级。既然不是一个等级,那就没有必要去计较这种不应得的名分。
陈淮清端坐在那里,也不让人给来访的客人看座,甚至不叫跪在地上的白玛铁木起身,只是微笑着不说话。一副很沉得住气的样子。刘秉忠一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半晌才道:“大王。下官这次的来意,相信您已经非常了解。现在大明和大蒙古之间已经远隔万里,一个在极西之地,一个在极东之土,实在没有必要再兵戎相见了……实际上,两国之间的战争早就已经结束。而大汗的意见,大蒙古和大明两国本来就应该携手发展,共存共兴,建立一个属于神洲黄种之族的世界。让神洲黄种之族成为世界之主,凌驾于色目诸族之上,成为世界永远之主,是历代蒙古大汗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大明东征明洲,南伐天竺。而我大蒙古则西征欧罗巴,降伏波斯、大食、埃及,将地中海变为内湖。如今,两大神洲黄种之族已经平分世界,以后只需要和睦相处,不要让色目诸族有机可乘才是最要紧的。至于两族过去之宿怨,何不一笑相泯?”
陈淮清听着刘秉忠的游说,突然笑道:“相逢一笑泯恩仇吗?可是你们的大汗还在支持德里苏丹和孤王为难。德里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的兵都是从哪儿来的,你以为孤王不知道吗?如果没有阿富汗人、波斯人和西域人给他当兵,就他的几万人,哪里敢抗拒孤王的百万大军?而阿富汗、波斯、西域都是你们蒙古人的地盘。可别说你们的大汗还有伊利汗阿八哈不知道德里苏丹国在阿富汗、波斯和西域募兵!”
他的语调有些讽刺,刘秉忠垂下了头在分析他的话语。这位英王殿下并没有把话说死,只是在指责大蒙古国向德里苏丹国提供兵源。这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德里苏丹国本来就是可以出卖的筹码。只要大明能和蒙古议和,给蒙古足够时间收拾欧罗巴就行!
“大王,大蒙古允许德里苏丹在阿富汗、波斯和西域募兵,完全是对大明向欧罗巴诸国提供火器和军官的反应。我们在维斯瓦河畔缴获了82门大明生产的青铜大炮,上面还有你们陆军部炮厂的名号和铸炮工匠的姓名、工号还有生产时间呢。”
刘秉忠故意将“82门”这几个字说得很响亮。这可是大蒙古国在维斯瓦河畔战役中最有价值的缴获。虽然这些大炮的火门都被钉死,但是这难不倒大蒙古的工匠。而且,大蒙古这回缴获的是完整的火炮,包括炮架和各种型号的炮弹。一直困扰大蒙古的“霰弹难题”也得到解决了。
另外,蒙古军队还缴获到了一批大明生产的火绳枪。比大蒙古的抬铳果然精良了不少,忽必烈已经命令工匠仿造了。现在就是黑色火药的秘密还没有解开,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在西方有一种炼金之术和大明的所谓化物之学类似,大汗已经命令东罗马和马木鲁克苏丹搜集炼金师送往行在了,想来很快会有突破的……
陈淮清静静的听着,并没有打断他的话。刘秉忠似孚受到了什么鼓励一样,说得越来越底气十足:“如果大明和大蒙古再这样敌对下去,那样对我们双方都是不利的,损失也将极其的惨重,蒙古和大明,在这场斗争中将没有胜利者!得益的将是欧罗巴诸国和天方教徒。以大王您的大智慧将会非常明白这样的道理,也只有您能在这个时刻出手促成两个神洲大族的和解!只要我们能够联手,未来就是神洲人的!”
说完这些琢磨了很久的话,刘秉忠不断地偷看陈淮清的脸色。他知道这位大明圣人的生父是非常务实的一个人,应该会被他的话语打动。因为大明在欧罗巴的举动根本就是多余的,大明和欧罗巴相聚太远,而且大明也不是蒙古那样的行国,西征欧罗巴只能步步为营的推进,恐怕十年都打不着欧罗巴。有这点力气,还不如用在明洲和天竺呢。
现在大明西进动作迟缓,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他们对西方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如果大蒙古肯低个头,在名义上称个臣,他们很可能就会止步于天山南北了——止步哈密力是不可能的,汉唐故地总要收复,这是面子问题。再向西,恐怕就没有什么动力了。
大殿里面一片的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陈淮清的身上。他却一直沉默不语,仿佛内心中正在做出不断的权衡。
他突然站了起来,对刘秉忠道:“忽必烈不会认为靠一些空口白话就能让大明停战吧?他到底准备用什么条件向大明求和,不妨直说,如果条件合适,孤王当然愿意促成。如果你们没有什么合适的条件,不如就此打道回府。大明从陆路西征虽然遥远,但是走海路通欧罗巴也没有什么难度,输送些大炮、火枪也不是什么难事。”
话语一出,刘秉忠脸上已经堆满了笑容,大汗可是能屈能伸的大英雄,就算向大明称臣又怎么样?最多每年在欧罗巴搜罗些绝色的白女奴送去江都、北京。听说大英国王陈淮清爱好女色,他儿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想来不会例外吧?
……
“文天祥还没有找到?该不会真跑去大理了吧?”
陈德兴此时已经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了,因为赵琳儿带着儿子同行,他没有选择坐海船,而是走运河水路,四平八稳的开进,大约要个把月才能到北京。因此,北上的船队就变成了一个移动中的朝廷,天下各方的大事,都由快马递送到御架所在的御舟之上。
而白金大神文天祥失踪的消息,则是在陈德兴离开江都的前一天,同欧罗巴的使臣乔凡尼·多利亚和皮耶托·葛登尼哥一同抵达的。
陈德兴当然不会因为一个文天祥就推迟北上行程,只是吩咐暗探局长刘阳每天汇报搜寻情况。当然,只是出动密探去暗中搜寻,并没有下海捕文书,到处张贴文状元的画像。
文天祥到底也是天下头一号文人,白金大神的级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他现在也没犯什么罪,不肯来江都见皇上这个不是罪过啊。
“没,还没有……”刘阳结结巴巴地回答。这回他真是洋相出到家了!文天祥是在他的密探眼皮底下走脱的,四个密探,还都是能飞檐走壁的高手,居然跟丢了一个读书人。
“不过有了些头绪,”刘阳满头大汗地道,“廖莹中在文天祥失踪的当天,从开设在天道庄的户口中开出一张两万五千贯的汇票,是汇往日本难波的,还是凭票即付。”
凭票即付的汇票是没有指定收款人的,只要将汇票送到雷州的天道庄,就能立即取出两万五千贯银币或是等额的天道票。
“文天祥去日本了?”陈德兴拈着胡须,有点不大相信。“或许有诈吧?他该去大理啊。”
“属下遣人去日本调查,难波天道庄分行中的确有人凭这张汇票取走了两万五千贯。”
“是什么人?”
“是个汉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约三十多岁。”
“是文天祥?”陈德兴皱眉,“他要是隐居日本就罢了,由他去吧。”
“或许有诈,不如将廖莹中拿来拷问一下。”刘阳小声建议。
“算了,算了。”陈德兴挥挥手,“他怎么说都是朕的故人,不能太苛待了。再说文天祥就算去了大理又如何?理宋不过是冢中苦骨,苟延残喘罢了。刘阳,这里没有你什么事了,告退吧。”
理宋可以苟延至今,并不是陈德兴打不下大理,而是理宋倒行逆施,所作所为都在加快大理汉化的速度。这对大明日后彻底汉化大理是有利的,陈德兴也就暂时把理宋放一放了。
现在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欧罗巴的事情,蒙古人看来要在欧罗巴称王称霸一段时间了。而大明仿佛又够不大找欧罗巴,虽然陈德兴嚷嚷着要亲征。可是真的要去,好像也不大现实。
去欧罗巴的路线有三条,一条是走明洲,一条是走小西洋,一条是走西域。
但是明洲现在开发程度不够,支撑不了大军作战。小西洋那边倒是有个天竺足够富庶,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下来?至于走西域……两万里路,部队后勤就是个无解之题。没有十年以上的屯田开发,大军根本过不了天山。历史上汉唐盛世都止步于西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一次西征,大明陆军部、陆军参谋部指定的方案,也就是到伊犁河一带为止。而且方案中还要求西征军尽可能避免和蒙古人进行主力会战,虚张声势吓跑他们就可以了。
因为主力会战消耗太大,后勤恐怕一时补充不上。这样的西征大军,简直就是强弩之末,只能唬人。
好在蒙古人那边也一样,确切的消息显示,忽必烈的大军和部民也已经迁移离开了三河之地。据说拉走了将近200万人,还将三河之地的粮草牛羊和马匹搜刮一空,留了个烂摊子让忙哥帖木耳去接盘。忙哥帖木耳想来也没有本钱在西域和大明远征军决战,多半是退往锡尔河、阿姆河一带避风头。
“圣人,罗马大公教会和热那亚共和国的大使乔凡尼·多利亚,威尼斯共和国的大使皮耶托·葛登尼哥都已经到了。”
一个穿着红色官服的秘书官这时候走进御舟船舱,通报了两位欧罗巴来客到访。
陈德兴在江都的时候已经和他们见过面了,不过那是在接受国书的仪式上,接受了国书之后也没有举行什么会谈。陈德兴只是将维斯瓦河战役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回去好好琢磨一下。
当然,陈德兴也需要时间和四军部的将军们研究一番欧罗巴的最新局势。
“请他们进来。”陈德兴吩咐了一句,就取出陆军参谋部和海军参谋部联合递交的一份图上推演报告拿在手中。这份报告认为,现在整个波德平原、法兰西平原肯定已经沦陷。加上原本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