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炸死的可能还有上千个蒙古勇士!这个蒙古勇士现在已经可以成千成千的杀了?
这天雷……实在是太凶残了!
“炮军的弟兄们,拿起你们的长枪!”
陈德兴是第一个从大爆炸的震撼中恢复过来的,他的前世可见过比这场大爆炸更加震撼的场面,而现在也不是感慨震天雷如何威猛的时候。
他猛的丢掉了弓箭,弯腰捡起了扔在地上的长枪,又是一声呼喝:“拿起长枪,随某杀虏去!”
“杀虏!”
随着他的大声吼叫,绝大部分的炮军官兵也都纷纷回过神,丢了弓箭,拾起长枪,跟着陈德兴开始猛冲——看爆炸的人总归比挨炸的人要早一些时间回过神,这就是给蒙古勇士造成最大打击的良机。
陈德兴等人离开大爆炸发生的地方只有百八十步,爆炸的浓烟尚未散尽,数百上千支长枪组成的钢铁丛林,已经猛撞进了乱作一团的下马作战的蒙古勇士当中。这些长枪,撕破了铠甲,将一名名在方才这次大爆炸中幸存下来的蒙古军将穿透。
转瞬之间,惨叫声和兵刃碰撞之声就轰然而起!
阿里罕这时猛地推开一具压在他身上的躯干,这是也柳干的尸体——他的父亲在爆炸发生的一刹那扑到了他的身上,用躯体为盾牌,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但是大爆炸的巨响和冲击波还是让这个蒙古勇士有些晕头转向,他努力睁开眼睛,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但是却突然发现周遭已经是一片血腥杀戮的画面。
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他现在什么声音都听不见!而这画面,同样让阿里罕震惊到了极点!
交锋的结果是一边倒的。不可一世的蒙古勇士一个个都是衣甲破烂,脸上被硝烟熏得乌黑,人也摇摇晃晃,连刀枪都拿不稳,怎是如猛虎下山般的宋军的敌手?转眼之间已经有不少人被长枪刺中,惨叫着倒了下来,血水很快就将这片狭小的战场洒满,土壤都吸收不了了,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暗红色的血水坑!
“长生天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吧,你的勇士正在像猪一样被人杀死!”阿里罕大声呼喊着,猛地从地上跃起。一个年轻的宋军被这个突然暴起的蒙古人吓了一跳,一时竟忘记用手中的长枪去捅死阿里罕。
阿里罕吼了一声,拔出了一支短柄的狼牙棒,顺手便投掷了过去,不偏不倚,正好击中了那名宋军的头颅,鲜血瞬间就流的满脸都是,张着大嘴惨叫着就倒了下去。
这时,更多的蒙古人已经从挨炸的眩晕中反应过来,一个个都好像发狂一样猛地杀进宋军的人群当中,胡乱砍杀。战斗顿时变得异常激烈,不是蒙古人的弯刀劈中了宋军,就是宋军的长枪将对手刺穿!一时间,到处都传来了锋刃入肉的声音,还有战士垂死的惨叫!
战斗开始变得分外的残酷激烈!虽然一直以来,蒙古人都避免和宋军展开步战肉搏,但是这并不代表蒙古人的步战和肉搏能力不够出色!实际上,作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战士,蒙古人无论在马背上还是在地面上,都是一架威力十足的战斗机器!除了被炸弹震晕过去的时候。而当他们一个个苏醒过来,并且爆发出最大的豪勇之时,陈德兴和他的炮军士卒们就立即感到了最大的压力。
陈德兴手中的长枪已经掷了出去,刺穿了一名蒙古百夫长的胸膛,他现在捏着一把从地上拾起来的蒙古弯刀左砍右劈,看见越来越多的蒙古开始投入战斗,他的神经陡然绷紧,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炮军能否拿下最大一份功劳,就看现在能砍下多少颗蒙古头颅了!
“俺陈德兴在此,诸君可愿随某赴黄泉!”陈德兴振臂大呼。
身边的军卒,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他们天没亮就整装出发,上了战场又是操控发石机又是上阵肉搏,体力都已经逼近了极限。现在的厮杀,已经变得残酷而又血腥,每个人的体力都在经受极大的考验。
不过他们的士气却依旧高昂,人人都已经杀红了眼……二十二兄弟的故事,炮军中谁人不知?陈德兴可不是那种只顾自己升官不顾兄弟的将官。大家跟着他,只要有功,就一定会有个官身!而这功劳,就是蒙古人的头颅。
陈德兴一声大呼,他身边的将士立即大声回应:“愿随承信赴黄泉!”
“杀虏!”
阿里罕也杀红了眼睛,挥着弯刀奋力砍杀,完全是以命换命的打法。几个也柳干原来的亲兵遮护在他左右,一同在战场上左突右撞,连着将好几个宋军士卒斩杀!
“长生天保佑蒙古人!”阿里罕大呼了起来,“吾乃都元帅也柳干之子,千户阿里罕!大蒙古的勇士们,随吾死战!”
听到他的呼喝,原本各自为战的蒙古人都纷纷向他所在的地方聚拢。
陈德兴也注意到了阿里罕的举动,战场当中混乱的蒙古人正在被此人组织起来!一旦这些人肉战争机器结阵而斗,炮军士卒可就要死伤惨重了!
此刻,马蹄声和金鼓声、呐喊声又一次响彻在了战场上空。被方才的大爆炸震惊的蒙宋两军,都已经恢复过来,开始拼命厮杀了!两个负责漫射的蒙古千人队在战场上转了一圈,现在都将弓箭换成了弯刀,正向陈德兴所在的战场猛冲而来,想要援救限于苦战的蒙古人。而炮军两翼的宋军则拼命拥挤而来,想要将也柳干和阿里罕亲率的那两个蒙古千人队合围起来。炮军背后,李庭芝也驱动着两淮抚司的亲劲簇帐军向前,准备要加入这场血腥的混战。
整个战场上的两军,似乎围绕着陈德兴所在的地方,展开了最惨烈的死斗!
第91章天雷还能手投
就在此刻,一枚黑乎乎的震天雷突然出现在陈德兴眼前,当然不是从天而落,而是被人捧过来的。
“都统,你看这是什么?”捧着震天雷凑过来的人是左军第一炮队队将曾阿宝,十八岁的渔家小伙子,脑子非常机灵,他指挥的炮队是炮军七个炮队中训练水平最好的。
“震天雷!哪儿来的?”
“捡的,是俺捡的,没有爆炸!还能用的!”曾阿宝兴奋地大喊道。
他早就在之前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不是所有投射出去的震天雷和铁炮都会爆炸的,许多震天雷和铁炮会的引线会因为种种原因熄灭,甚至因为士卒的粗心大意而没有点燃。所以刚才上了战场之后,曾阿宝就一直留意脚下,真的被他找找一枚——实际上,这并不难找,在炮军点燃的三百多枚震天雷中,至少有四十多枚没有爆炸。
陈德兴一把夺过这枚震天雷,仔细一看,这么震天雷的引线不知何故熄灭了。
“火折子,谁有火折子?”陈德兴也兴奋地大喊,手榴弹的主意他早就想到了,但是因为火药产量实在有限,不得不暂时作罢。
“火折子我有。”曾阿宝拿出了自己的火折子,熟练的给陈德兴手中的震天雷点了火。
“阿宝,再带几个人去找,找到了就给我送来!”嘱咐了一句之后,陈德兴就大吼一声,做了个退铅球的动作,将这个八斤来重的震天雷朝蒙古人堆里丢了过去。
阿里罕反应极快,看见一个黑影飞过来,连忙就是一个闪身,但是他的一名亲兵却没有这等灵敏,脑袋被砸了个正着,惨叫一声就晕了过去,脑袋也破了个口子泊泊的往外冒血,眼见着就不能活了。
“天雷!是天雷!”阿里罕定睛看了那铁疙瘩一眼,顿时就被恐惧完全笼罩了,吼了一嗓子,撒开丫子就跑。
聚集在他周围的蒙古人看见这一幕还都有点反应不过来——阿里罕勇士怎么跑得那么快?难道是怕死了?
轰隆隆!
一声巨响,两斤火药爆燃的威力瞬间撕破了铸铁球的束缚,化作了一个耀眼的火球,将周遭这些反应迟钝的蒙古勇士一下全都吞没!弹片四下飞舞,割破了铠甲,刺入了蒙古勇士的身躯,血花飞溅,惨叫连连,仿佛是阿鼻地狱降临了人间。
阿里罕回过头,瞪大眼睛,着魔似的看着这一幕,两只小三角眼中,发散出来的全是恐惧。
正在交战的炮军士卒和他们的对手,此刻都停止了手中的动作,这一刻时间几乎都已经静止,每个人脑海中都闪过了相同的念头。
天雷原来还可以这样使用!还可以在步卒交锋时用手投掷的!
隔了几息,曾阿宝的欢呼声突然响了起来:“震天雷!我又找到一颗震天雷!”
“大宋万胜!”
炮军将士齐声呼喝起来。如果要比武艺比力气,他们这些才放下锄头、渔网没多久的农夫渔民当然不如蒙古勇士,但是要比丢震天雷,任你有十八般武艺,天雷之下,也是一摊碎肉!
“又是一枚天雷,还有完没完……”阿里罕的心一沉到底,仿佛已经看见了无数的蒙古勇士被天雷的烈火吞没!
阿里罕连着倒退两步,脚下似乎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根马枪。他猛的一弯腰,拾起了马枪,想也不想就往正抱着震天雷欢呼的曾阿宝投去。
“阿宝,小心!”陈德兴的战场感觉极为灵敏,已经发现了阿里罕掷出的长枪,连忙吼了起来,但是这支长枪还是在曾阿宝反应过来之前,直直的没入了他的体内,扑的一声闷响,便将他的身体捅了个对穿!
陈德兴大叫一声,发狂似的扑了过去,抱住了瘫软下去的曾阿宝。周围的炮军士卒纷纷聚拢过来,用身体遮护住了两人。
“阿宝……”陈德兴怀抱着曾阿宝,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自己的结拜弟兄。长枪刺穿了他的右胸,那是肺脏的位置,这样的伤在后世都已经致命,何况是现在。
曾阿宝只觉得浑身的力气一下子全都消失了,胸口和背部还传来剧痛,他低头看了眼,只见一根枪杆插在胸前,枪尖早就没入了体内,鲜血好像喷泉一样从伤口涌出。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向他涌来——这就是要死了的感觉吗?
“大哥……替俺报仇!替俺爹,替俺爷爷……报仇!”曾阿宝看着抱着自己痛哭的陈德兴,气若游丝,说着自己最后的心愿。“报仇,替俺报仇……”
“哥哥!”曾阿宝的兄弟曾阿全也扑了过来,看到兄弟已经不行了,顿时就嚎啕大哭。
陈德兴抹了把眼泪,将曾阿宝交给了他的亲兄弟,然后拾起那个震天雷,猛地站了起来,怒吼了一嗓子:“火折!谁有火折!”
轰隆隆!
又是一枚震天雷在蒙古勇士的人群中炸开,带着陈德兴的满腔怒火——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因为把兄弟的死,陈德兴是一副快要气炸了的样子,嗷嗷叫着就把这枚震天雷丢出去了!
“还有没有震天雷!”
“有,还有!”
“点上火再拿来!”
陈德兴不知道从谁手中又接过一枚已经点着了的震天雷,又是奋力一掷!
跑!快跑!看到天雷翻滚着就要落下来,蒙古勇士们的神经终于崩溃了。如果是面对面的搏杀,勇士们自然不害怕,就是十倍的敌人,他们也敢一战!但是面对天雷……他们的武艺,他们的力气,他们的豪勇,他们身上披着的皮甲和锁子甲统统都毫无用处。
他们只能硬生生挺着死!
哪怕是勇士,到了这一刻也完全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勇气,心里面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得越快越好……
而随着阿里罕麾下两个残破的蒙古千人队的溃退,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倒下了大宋一方!
……
“胜了!胜了!大胜啊!”
运河西岸,高台之上,某奸臣已经兴奋的手舞足蹈。今日一役,乃是大胜!不再是两个多月前那样的惨胜。参战的诸军,除了雄胜军折损过半,其余部队损失都不大。而蒙古人至少有四个千人队重创,损失当在两千人上下!而蒙古汉军也有一部被完全打残。蒙古军队的总伤亡,只怕有七八千之多。
而且,蒙古人的士气已堕,战场之上的优势已经完全被宋军掌握!
“擂鼓!进攻!命令诸军大进,不要放跑了北虏!”贾似道大声地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咚咚咚咚……”
金鼓之声响彻云霄。战场之上,无数条喉咙同声大喊:“杀鞑子!杀鞑子!”
铺天盖地的军卒兵将,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当面的蒙古军队发起了逆袭!而就在此刻,战场之上,却有一支蒙古军队带头开始退却了,正是益都李家的红袄甲士……
第92章美好的诺言
大宋宝佑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扬州城西北。
青灰色的天幕下,宝佑六年的第一片雪花终于飘了下来,翻翻滚滚,落在陈德兴的头盔之上。数百炮军将士,正跟在他的身后,立于土丘之上,每个人气喘吁吁,吐着长长的白气。
在他们的视线当中,就看见大队大队的蒙军败兵,丢盔弃甲,衣衫破烂,向着西北溃退而去。蒙军上下,除了最先撤退的红袄军之外,已经没有了建制,连八个蒙古千人队都在撤退过程中花整为零——这是蒙古人在打败仗时候常用的战术,花整为零,分散逃跑,而且在逃跑过程中还不时打一下反击,常常能让追击的宋军步兵吃尽苦头。所以宋军一般不敢追击蒙古骑兵,就连陈德兴眼下也没有这样的胆子,不过溃退的蒙古汉军却是不错的猎物!
陈德兴昂首望去,眼前不知道有多少溃退的蒙古汉军,大多数人手中已经没有兵刃了,不少人更是连身上的盔甲都丢了个干净。这些溃兵,没有人敢回头多看一眼,只是拼命的朝西北逃跑!
不过陈德兴心里面却很清楚,这些个蒙古汉军溃卒是逃不掉的。因为这里已经靠近了长江,从这里向西北而去,直到淮河边上,都不会有地方让这些蒙古汉军得到补给了。沿途的城镇、村庄,要么已经被蒙古人洗过一遍,要么就是经营的固若金汤,根本不是这等溃兵能打下来的。所以尾追的宋军根本不需要猛追,只要吊在他们的身后,如驱赶猪羊一般吆喝几声,间或再射出几箭,杀伤一个蒙古汉军的溃卒,让他发出垂死的惨叫,其余的溃卒自会心惊胆战,拼命逃跑。
这等追逃的战术,虽然残忍,但却非常有效,无论是宋军、蒙军,都是这样做的。只是宋军因为缺少战马,极少能打出这等追歼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蒙古铁骑吆喝着追击溃退的宋军。
就是眼下这样的大捷之后,大部分的宋军也不敢追击太远,只有陈德兴的炮军有恃无恐,他们背着三十几个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没有炸响的震天雷,吊在大股蒙古汉军溃卒身后一直追了一天一夜。
这股溃逃之蒙军败卒,足有数千之多,翻翻滚滚的将陈德兴的视线都塞满了。但是这些失去了斗志,也不存在任何建制的败兵,已经完全不能视为战斗部队。在不到十分之一的追兵面前,只剩下了逃命的份儿!
而这些仓惶到了极点的北地溃兵,在陈德兴眼中,却是一大笔本钱!
是本钱,做官的本钱,也是救化夏、扶天倾的本钱!眼前这些溃兵,至少有七八千之多,如果能将他们统统收为己用,陈德兴便有了上万人的大军!
一想到拥兵上万,陈德兴就兴奋得浑身发热,连嘴唇都微微颤抖起来了,一时间竟然忘记发出号令来了。身边的炮军军官,一个个脸上也都是难以抑制的兴奋表情,所有人都扭头望着陈德兴,只等他一声令下。
一阵西北风吹在了脸上,陈德兴猛的反应了过来,大喊一声:“儿郎们,跟某家一起喊,降者免死!投降某家陈德兴者,可活命!”
众人一起大声呐喊:“降者免死!投降某家陈德兴者,可活命!”
蒙古汉军溃逃的士卒,猛然听到了这呐喊声,终于有人停下脚步,回过身呆呆看着骑在马上的陈德兴高大威武的身躯,突然有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哭出声:“蒙古鞑子丢下俺们跑了,俺们回不了家乡了……俺们愿降!”
这声哭喊,仿佛是一声发令枪似的,旷野之上,正在奔逃的蒙古汉军们纷纷停下脚步,或是跪倒在地,或是干脆坐在地上,全都放声大哭,口称愿降。
陈德兴轻轻催动战马,缓缓地走向了正在发声哭喊的降卒,马蹄过处,众人纷纷向两边让开,让出了一条通道,让陈德兴策马到了这些降卒的中央。
“哭什么哭!”陈德兴猛然大吼,“你们在鞑子那边做狗不哭,到了陈某麾下做人反倒哭起来了,是何道理!!!”
被他这么一喝,一众降卒的哭声嘎然而止,旷野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有呼啸的北风。
“尔等可是想回家乡么?”陈德兴沉声一问,然后又自问自答道:“尔等一定是想回去的……那好,某家陈德兴在这里,同尔等起誓。有朝一日,吾必帅尔等扫平北虏,恢复中原,必使尔等衣锦还乡!即使尔等有人战死病亡,牌位骨灰也会荣返故里,立庙祭祀,世世不绝!”
陈德兴突然将嗓门开到了最大,吼道:“诸君,可愿随某陈德兴共盟此誓,立志扫北,复我河山,使北地父老不再为胡虏奴隶否?”
周遭的数千降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陈德兴的话,他们其实是不相信的,但是眼下形势逼人,也不得不信了,最后纷纷应声嚷道:“吾等愿随将军扫北……吾等愿立此誓!”
……
雪越下越大,雪花纷纷飘落,将天地之间席卷成一片银白。在飞舞的雪花当中,连天地间的界限都有些模糊了。
大队的红袄甲士,正在这风雪满天当中,艰难的向西北而行。两台大型扭力发石机,正赫然出现在行军队伍之中,由几十个红袄军的士卒拖拽着缓缓前行,还有一个红袄军官骑在马上不断催促着这些士卒使劲用力。
李翠仙就策马走在这两台大型发石机后面,一张俏脸儿已经用围巾遮盖起来,只露出一双明眸。虽然刚刚吃了败仗,正在率军逃亡,但是这双眸子当中,却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
后面刘孝元策马赶了上来,他是李翠仙带兵撤退的时候厚着脸皮跟上来的。李翠仙也没有撵人,只是让他跟着。方才有人来报,说是发现大股北军溃卒就在后方不远之处,还遭到宋军追赶。刘孝元立即带人去查看,刚一回来就在马上阴沉着脸朝李翠仙行礼,语调略微有些急切:“李千户,后面还有七八千人,都是俺们北地的好男儿,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南蛮杀光啊!”
李翠仙吃吃一笑:“北地汉儿什么时候在刘哥儿眼里变得值钱了?”
刘孝元皱了皱眉,沉声道:“李千户,吾这是为你好,昨日之败的缘由,便是你的红袄军无令而退。此事要传到大汗耳朵里,只怕会有雷霆之怒降下,如果你能救了张家、萧家、史家和董家的人马,也好有人帮你说话。”
李翠仙耸耸肩膀:“吾可不是无令而退,吾乃是奉了也柳干元帅的命令,在战事不利时保着两台发石机先退。而昨日之败,也是因为南蛮有了发石机,待吾将这件利器送去四川给大汗,自会有厚赏赐下的。所以,吾不需要张家、萧家、史家和董家的人说好话。”
听到李翠仙的话,刘孝元这才注意到两架发石机,他的眉毛一耸。想说什么,又最终没有开口。有了两台发石机,蒙哥大汗自然不会再降罪了,李翠仙这妖女做事情还真是滴水不漏,若是能真心为大蒙古所用,倒是一桩好事。只是这妖女还有益都李家的心思,总是看不透,看不透啊!
第93章好一个奸臣
扬州,扬子桥。
数百面各色大旗招展,每面旗帜之上,不知怎的都是斑斑血迹和黑色的烟熏痕迹。这些都是参加了扬子桥一役的宋军诸军将旗,看看这些个旗帜,大概就能想象昨日一役是何等的激荡惨烈了。
虽然宋军在此役中使用了发石机和震天雷这两样军国利器,又有个小妖女李翠仙在给一个劲儿忽悠也柳干。但是交战的过程,依旧是艰险万分,参战各军的伤损也颇是惊人。特别是雄胜军的精锐甲士,不是战死,就是负伤,已经完全被打残。其余各军,同样消耗巨大……真是豁出命在死战,最后才在枢密相公贾似道的英明指挥下,大败北虏十万大军,还取得了至少五千斩首,真鞑子的首级不下一千三百,其中还包括北虏都元帅也柳干那颗烧焦了一半的头颅,至于俘获缴获,更是不计其数。妥妥又是一场空前大捷!
以上这些,是两淮抚司报捷的口径……当然,小妖女什么的是不能告诉大宋官家赵昀的。
击退蒙古的大决战虽然发生在昨天,但是决战之后的追击战,扫荡战和清理战场,收拢部队等等事宜,一直忙到了今日午后才告一段落。而贾似道在这段时间中,都坐镇在运河边上的中军大帐之内,随时处理军务,寸步没有离开。直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傍晚,才率领着数万凯旋之师,押送着战俘、缴获,还有数十辆大车装载的首级,浩浩荡荡的往扬子桥城堡而去。
……
大雪纷纷而落,落在了贾似道的斗篷之上,不多一会儿,奸臣的肩头就积满了雪花,策马跟随着的小厮儿想要帮他清理,却被奸臣挥手阻止。气温下降的很快,寒风扑面,奸臣的胡须上面都结起了冰棱。这便是一代奸臣贾似道在扬子桥大捷之后,凯旋入城时的形象。
扬子桥虽然只是附属于扬州的一个镇子,但是却因为此地靠近长江,又紧邻运河,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又相对安全,因而发展得非常繁华,不亚于两淮的任何一座州城,甚至不在扬州之下!
贾似道带兵入城的时候,扬子桥城内正是灯火通明,火把、灯笼熊熊燃烧,将扬子桥北门周遭映照得通明。驻守扬子桥的姜才和官拜保康军承宣使的宦官董宋臣则带着扬子桥城内的官员、士绅,在城门口列队相迎。在城内的街道之上,更有武锐军的士卒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戒备,街道两旁则拥满了欢迎凯旋而来的大奸臣贾似道。
虽然贾似道在史书上是奸的,但是此时的两淮民众还没有看过脱脱阿鲁图的《宋史》,他们只知道贾似道亲率数万大军来援,还在扬子桥以北和蒙古大军苦战竟日,最后大获全胜!战场上的喊杀声、号角声、金鼓声还有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像洪水一样横扫过来,让扬子桥城内的军民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子,有不少人连上吊的绳子都准备好了,最后竟然是宋军大获全胜。贾似道对他们而言,真是如救命恩人一般,叫他们如何不感激涕零?
“某家董宋臣贺大参(贾似道有参知政事的差遣)凯旋大捷!”面白无须的董宋臣这会儿也是一副感激的表情,看到坐在马上的贾似道,忙上前一步,躬身参拜,哪里还有一点临安“董阎罗”的声焰?
贾似道就在马上拱了下手,算是还了礼,然后便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朝着董宋臣这里哈哈大笑:“董承宣,你来的可真是时候,昨日天昏地暗的一场大战,可是让你亲眼目睹了,如何?可是比临安瓦子里的说书人说的要过瘾多了吧?”
说着话,奸臣非常豪气的一指身后装着人头的一辆辆大车,沉声道:“五千二百一十四颗头颅!有鞑子的,也有北虏汉军的,还有北虏都元帅也柳干的那颗头颅,都在这里,承宣不如一并点验了吧!”
贾似道的语调只能用生硬和冷淡来形容,隐约还带着些敌意!董宋臣的额头顿时就冷汗连连了。若是换个别的文官这样和他说话,他顶天就是一肚子不痛快,回头还能想法子报复回去。
不过贾似道可不是寻常文官!人家是当今皇帝赵昀的小舅子,虽然赵大皇帝最宠爱的贾贵妃已经故去多年,但是皇帝对贾似道的宠幸在朝中谁人不知?更加让董宋臣头大的是,贾似道是真的打败了蒙古人!没有一点水分,还是亲临前线指挥数万大军和凶得要死的北虏血战一日,还斩了北虏元帅也柳干!
这样的大功已经是没有人能够隐瞒不报的了,连右丞相兼枢密使丁大全也压不下来了。而这个丁大全,则是董宋臣在朝中的盟友……本来丁大全还和董宋臣合计过,想借着这次点验战功的机会阴贾似道一吧,好挡住他入朝拜相的步伐。
谁知道贾似道竟然大显神威,把指挥大军入侵两淮的蒙古元帅都给咔嚓了。这样的功劳,董宋臣是无论如何不敢抹杀的——这可是两淮十几万将士用命搏来的功劳,如果董宋臣敢抹杀,这帮骄兵悍卒就敢哗变,到时候官家少不得借他一颗脑袋去平众怒!
而这样的大功无法抹杀,贾似道宣麻拜相的步伐也就无法阻挡!要不了多久,贾似道就要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头衔去京湖、四川督师了。等到贾似道在京湖、四川的事了,那就该正式入主政事堂。凭着他的赫赫军功,凭着大宋官家对他的宠信。丁大全罢相外放恐怕是早晚的事情了!而董宋臣这个本官是保康军臣宣使的宦官,理论是个归枢密院管辖的武臣。要是贾似道入了政事堂掌了枢密院,那董宋臣就要归贾奸臣管啦,到时候贾似道怎么个管法,可就看董宋臣眼下的表现了……
董宋臣如何不明白这些,当下就连连摆手,大笑着道:“大参说五千二百一十四颗头颅就是五千二百一十四颗,有甚好验的?”
贾似道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董宋臣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只是惴惴不安地看着贾似道。
贾似道忽然大笑起来,伸手拍拍董宋臣,笑道:“承宣,某家跟你可是许久未见了,走走走,先去城内痛饮几杯,再和某家说说临安的风物。这临安的繁华……某家可是想念的紧啊!承宣可得跟某家好好念叨一二!”
董宋臣只觉得一颗人心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贾似道提到了临安风物,定然是有所指的——这位一定是对自己在临安做的什么事情不满了……
看见董宋臣一副战战兢兢,贾似道淡淡一笑,再不多言,猛的一扬手中的马鞭,大声道:“诸军听令,随某入城,喝庆功酒!”
第94章粗的还是细的
夜色当中,一条火龙仍然在扬州西北的大路上面弯弯曲曲,滚动一般的前行。
扬州城西北的形势如前所述,已经让北虏洗过几遍,大路附近,再没有什么完好的村庄堡寨可以给大军提供补给了。不过对于陈德兴所部和被他们俘获的几千蒙古汉军而言,没有补给的困难倒不难克服。只需要赶回几十里外的扬州,就算万事大吉。
所以陈德兴在将俘虏简单编组以后,就驱使着他们连夜赶路回扬州,也不顾这些人都仓惶奔逃了一日一夜,更不管他们的腹中饥饿无食——呆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不是饿死就是冻僵,想要活命就走快些,早一点到扬州吧!这扬州不就是他们此次南下两淮的目标吗?
不过饶是有繁华富丽的扬州城在前面勾引着,饶是有陈德兴麾下的炮军将士吆喝驱赶着,这些早就筋疲力尽的俘虏还是走得艰难无比,跌跌撞撞的翻滚着前行,不时有人倒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四九!”陈德兴骑在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后,每当看到有人倒下,就会大声呼喊朱四九上前,“去看看,如果还有口气就找个人驮着,要不行的话也找人掩埋,再立块牌子,方便日后好生收敛,以后再带去北地安葬。”
为将之道将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