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频难蛉海苍谡夥拭牢薇鹊牟菰厦媪鞫
这些蒙古包和羊群,都是海都汗从和林带来的。他是今年春天离开和林,带着三个千人队的护卫,赶着用来和陈德兴交易的马匹和牛羊,浩浩荡荡的南下,走了一个多月才抵达忽必烈曾经的老巢开平城。
这座被废弃的城市,在几个月前,也迎来了它的重生。一支来自北京的军队带着大批工匠和物资来到了开平,花了三个月时间,将这座塞上名城修缮一新,仿佛又回到了昔日金莲川幕府号令中原的时候一般。
随后,大明圣人陈德兴也从北京出发,在近卫军的护送下,带着大队的客商来到了复活了的开平城——在陈德兴和海都会面之后,双方还会订立通商条约,开平城将作为蒙汉贸易的重要口岸城市存在。草原的牛羊、马匹、皮毛,中原的铁器、食盐、丝绸、瓷器、各种杂物,都将被运送到此,展开互市。
当然,开平城也是大明震慑蒙古草原的大据点,常年会有大明六军之一驻守于此,还会配属上一旗马队。在增加了火枪兵团之后,大明陆军的一个军的人数将多达四万五千,再加上一旗马队,总共五万两三千人的精锐镇在这里,蒙古草原上的海都想不老实都不成了。
而且,除了武力威慑,陈德兴还有天道教这张王牌在手!
第714章你要做蒙古大汗
天气正是最晴朗的时候,太阳在尽情的散发着它的光和热。映照得山川草原一片明亮。在金莲川草原,十几骑马呼啸着在草丛里纵横,惊起了这片草原上面的鸟兽冲天而起。这些马上的人都穿着闪亮的胸甲,头戴钢盔,钢盔之上还插着白色的羽毛,这是近卫骑兵的标志。
陈德兴举起了猎枪,砰的一声打响。他的枪法当然是臭的。毕竟他两世为人,都没有这么打过枪。枪声响过,一只野兔还在飞快地奔跑着。一支弓箭嗖的射出,一下就扎进了那只兔子的身体,兔子一头栽倒。
一个蒙装大汉哈哈大笑,得意地挥了挥手中的顽羊角弓,朝陈德兴大笑,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圣人,果真还是弓箭好用吧?吾在草原就听说过您的神射,不如换上弓箭,咱们俩好好比试一番。”
这个蒙古人就是海都汗,他这会儿正和陈德兴在金莲川草原上比试打兔子。海都用的是弓箭,而陈德兴却在使用一把小巧精致的滑膛枪。
他无奈地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滑膛枪,仿佛真的没有弓箭好用。
这是孟德根据陈德兴的要求设计制作出来的滑膛枪。本来以为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设计,现在花了几个月就取得了不少突破。不过这突破还没有完全满足陈德兴的要求。因为这枪依旧是火绳枪,燧发机关并没有完成设计。但是枪身减重却容易得多,无非就是使用更薄的枪管,更小的口径,更短的枪身。这把滑膛枪的重量减轻到了八斤半,长度只有五尺多一点。
这把滑膛枪打造的非常精致,枪管的内部也用镗床——这是兵器局工匠们的发明,很原始的镗床,就是用一只坩埚钢打造的钻头焊在铁棒上,再把铁棒安装在一个轮子上面——反复镗削,非常光滑,几乎达到了工业化时代的钢管内壁的光滑程度。而且它的有效射程居然勉强达到了陈德兴的要求,70步外可以击中人形标靶,破甲能力差一些,30步距离上能击穿1分厚度的钢甲。威力虽然比不上天道二年式重型滑膛枪,但是却不在弓箭之下了。
单论有效射程,这支枪的威力,仿佛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欧洲18世纪、19世纪的大部分滑膛枪了。之所以如此,除了精心打磨枪管之外,还因为孟德的一个学生想出了用鹿皮包裹铅弹以增加滑膛枪的气密性的方法——实际上,这个办法在历史上的欧洲,也被人采用了。和线列步兵同时代出现的轻步兵(散兵),有时候会装备线膛枪,有时候就装备精心挑选出来的滑膛枪,发射鹿皮子弹。
精心制作的滑膛枪(量产货就没有那么好了),加上同样精心制作的鹿皮子弹和最上乘的颗粒火药,的确能让一支滑膛枪在射程的精确度上勉强和弓箭持平。
但是前提是使用弓箭的人不是海都汗或陈德兴这样的高手。
“汗王,你我都是三岁开始练弓箭的,都有二三十年的功力。”陈德兴笑着摇头,将滑膛枪扔给了身边的宝音,又从她手中取过了另外一支装好了弹药的滑膛枪。“但是打枪,吾只练了不到二十余日,拢共就打了百余弹而已。”
说话的时候,又有一只慌不择路的兔子飞奔过来,陈德兴忙举起滑膛枪,勾动扳机,砰的又是一声枪响,这只兔子不大走运,应声而倒了。
这回轮到陈德兴得意大笑起来了,“汗王,如何?朕练枪二十余日,便能和练弓箭三十余年的你一比高下了!”
海都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他也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几个军事家之一。如何不明白陈德兴话中的深意——弓马的时代将要结束了,一个自幼骑马射箭的蒙古勇士,上了战场未必能抵得上一个练了几个月滑膛枪的汉人农夫!
他干笑两声,“这火绳枪虽好,价钱却不便宜,火药也昂贵的很,哪里比得上弓箭价廉?”
陈德兴将火枪交给宝音,又接过另外一支装好了铅弹的滑膛枪,笑了笑道:“火枪可不贵,材料就是几斤熟铁,几斤木头,费的是人工……人工其实也不贵,一支火枪能用几工人工?一工人工又能花几个钱?这火枪若是做熟了,再大量生产的话,最多就是十几贯钱一支罢了。稍微好一点的弓就不止这个数了,除非你找根木头削个弓形凑合着用,那倒是便宜。”
大量生产,大量贩卖……这个已经有了点工业化的意思!陈德兴早在扬州城当炮军都统制的时候,就引入了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这两个概念。后来在海东、明都开办的兵器工场里面依旧坚持这个思路。再后来兵器局改革,只保留了火药、钢铁和造炮这三个核心部门,其余各个作坊的工匠都放出去自己创业。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就将“标准化”和“流水线”的概念扩散出去了。
因此这些年,在明都府崛起了不少使用“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生产的工场。孟德开办的孟记火枪行,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各种水力、畜力带动的简单机械也被大量采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以明军使用的各种武器的价格,这几年以来,也在不断下降。以钢甲为例,一副30斤重的步兵钢甲的售价,已经从一开始的1500贯跌倒了现在的250贯(明都府出厂价)左右!夹钢大横刀的价格,也从最早的数百贯,跌到了如今的几十贯。长枪的价格,更是下降到了十几贯。
大量的兵器作坊,也在这轮价格下跌和需求扩张并存的产业浪潮中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作坊的规模扩张,成了工场;一部分作坊则倒闭关门,作坊主沦为了工场的雇工——无产阶级已经在明都府的工场中诞生了!
不过,还有一些兵器因为生产工艺复杂,材料处理的时间又太久,是很难实现规模生产的。譬如马槊,譬如复合弓,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一支马槊动辄就是上千贯!而且还有价无市。一张良弓随随便便也能索价两三百贯,抵得上五六支天道二年式火绳枪的价钱!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策马而行,上了一个高坡,脚下就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军营。外围的壕沟和土木围墙(木包土)已经成型,已经可以看出这座军营的规模是何等庞大。一阵山风吹来,让额头冒出了不少细密汗珠的海都汗感到了一丝凉意。
“宝音,取一支天道二年式给海都汗看看。”陈德兴这时突然一笑,让宝音从随从哪里取过一支天道二年式,交给了海都。
好大一支火枪啊!海都抱着火枪,瞧了又瞧,脸上掩不住露出了喜欢。忽必烈仗着火铳犀利大败阿鲁忽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自然也想要得到火铳。但是蒙古草原上的工匠根本不会制造,就是会打造也没有用,因为蒙古草原上不出产铁料,也没有火药。
陈德兴伸出一只巴掌,笑道:“这天道二年式是去年才造出来的火枪,比刚才朕使用的火绳枪大得多,射程也远,威力也大,七十步外可破钢甲。孟记枪行的索价只有50贯!海都兄可想买一些么?”
“才50贯!?真的假的?”海都汗深吸口气,将信将疑。50贯对蒙古来说并不便宜,但是对平了江南,又有明洲金银收入,年入一亿两千多贯(其中属于中央的财入大约8000万贯)的大明帝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若吾要买5000支,可有吗?”海都汗思索一下,决定要试着买一些。
“5000支,就是25万贯。”陈德兴笑着点点头,道,“不过大明出口兵器是要加关税的,一支火绳枪要收10贯税,5000支就是5万贯,一共就是30万贯。如果要在开平交货,还得加些运费。”
火绳枪目前当然不能随便出口,这玩意和青铜大炮一样,都属于管制兵器。不过经过陆军部批准,还是可以出口的。而能够得到陆军部批准的,自然是大明的盟友或藩属国。
陈德兴顿了一下,又道:“只要大明和大蒙古结了盟,别说是火绳枪,就是青铜大炮也是可以卖给海都兄的。”
“结盟的条件是……”海都知道自己没有多少可以和陈德兴讨价还价的砝码,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必须要坚持的底线。比如不能向大明称臣,当然也不能认陈德兴当爹。
陈德兴道:“第一是划界,两国交界之南以大漠为分界,漠北是蒙古,漠南是大明,蒙古部落不得在漠南游牧。两国交界之东暂不划界,但是蒙古部落不得入靠近蒙可山、哈剌温山以西百里之地。
第二是通商,规定互市地点,漠南、漠北各设一处互市。漠南就是开平,漠北由海都兄自选。另外,要签署《通商条约》,规定关税和各项通商事宜。
第三是传教,天道教可以在蒙古境内自由传播,不受限制。
第四是开设使馆,大明在和林和蒙古之互市地点设馆,蒙古在燕京和开平设馆。
第五是汗王你必须成为蒙古大汗!”
听到最后这个条件,海都愣了一下,“什么?要我称大汗?”
“是的,你要做蒙古大汗!”
第715章第二次机会
当蒙古大汗。
这当然是海都梦寐以求的,身为窝阔台大汗的嫡孙,窝阔台系宗王的首领,海都一直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成为大汗。但是这事儿不能由他说的,依据成吉思汗定下的规矩,蒙古大汗要开库里台大会,由蒙古宗王们推选。海都控制了和林之后,就大撒英雄帖,邀请大蒙古国的宗王们到和林开会,可是应着寥寥。只有蒙古草原上的宗王给海都面子,答应前来开会。其他地方的宗王,根本没有人吱声。原本还有一个金帐汗别儿哥是支持他的,谁知道别儿哥却被长生天召唤去了,金帐汗国内部正乱着呢,谁当下一任金帐汗都不知道,哪儿还有功夫管海都?
现在海都连库里台大会都开不起来,还这么当大汗?难道学忽必烈,自封一个蒙古大汗吗?一个自封的大汗可不是海都想要的。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不能得罪陈德兴,否则就不是当不当大汗,而是有没有命的问题了。他大声的有些刻意的笑着:“圣人,我海都现在已经是大蒙古的监国了,其实和大汗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个蒙古的大汗不是说当上就能当上的,得召集黄金家族的宗王开个库里台大会。这得要筹备上一阵子才行……”
陈德兴看了海都一眼,低笑道:“汗王,现在蒙古的宗王不都支持你吗?你要当的是蒙古大汗,又不是西域、大食、波斯和罗斯的大汗,为什么要那些早就离开蒙古的宗王们的支持呢?现在蒙古草原上有多少个千户?四十个?还是五十个?朕手中还有两万多蒙古人俘虏,现在都在当奴隶在砍树修路……如果汗王有意当蒙古大汗,朕可以把这些蒙古人交给你。这样是不是可以多出二十个千户?有六七十个千户,还有5000支火绳枪,难道不够资格当蒙古大汗吗?”
两万个蒙古俘虏!海都猛吸了口气。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这个蒙古监国直接控制的蒙古壮丁,都未必有两万人呢!有了这两万俘虏,他就立马多了两万大军!加上窝阔台系宗王的兵马和海都原本拥有的嫡系,四万铁骑也能凑出来,再加上5000支火绳枪……打忽必烈不一定能赢,但是自保却是有余了。只是陈德兴怎么会恁般好心,白白将两万蒙古战俘交给自己呢?莫非其中有什么阴谋?
陈德兴笑盈盈地看着脸上阴晴不定的海都汗,淡淡一笑:“放心,朕对蒙古草原没有什么野心。对朕而言,天底下比蒙古好的去处太多太多了。明洲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可以开垦种地的好地方。开垦出来,三十亿亩良田都有……还有五辽省的土地,黑色土地啊,肥沃的都能流油了。蒙古,不过是荒凉的草场而已。
而且,朕也不担心蒙古的威胁,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钢铁和火药的时代了,最多再过10年,明军步兵就会实现全火器了。火枪加上大炮……一个农民训练上几个月就能操纵火枪杀敌,草原上的勇士挨上一发铅弹就得去见长生天!火器时代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你们蒙古人玩得起的。你们蒙古人太少,禁不起火器战争的消耗!草原威胁汉地的时代过去了,一去不返了。其实朕现在真正担心的是你的堂兄忽必烈!因为他不是一个草原上的大汗,过去他是北方汉地的君王,现在他是西域三河之地、波斯和大食,还有罗斯的帝王。或许十年之内,忽必烈还会成为欧罗巴的皇帝!实际上,忽必烈已经不是什么蒙古大汗了,他已经完全失去蒙古传统了。他在三河之地都采取了些什么制度,汗王你不会一点都不知道吧?”
海都知道陈德兴说的没有错。忽必烈在中原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一多半的蒙古传统——这也是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和术赤系宗王们看不上忽必烈的原因。而在忽必烈败走西域后,他非但没有回到蒙古传统上来,反而变本加厉地汉化!
现在忽必烈在三河之地实行的是半明半宋的体制,士爵制加八旗制加喇嘛教和儒学科举。蒙古勇士大多成了士爵地主。汉军则组成军政合一的八旗,分驻各个大城。另外还在一帮信天方教的色目人中用科举取士的方法推广喇嘛教和儒学。
所作所为,完全是汉法治国,连打仗的方式也越来越像明军了!
陈德兴冷冷的扫了海都一眼,淡淡地道:“现在忽必烈多半已经打败了忙哥帖木耳,整个金帐汗国也会成为他的附庸。用不了多久,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就都会和忽必烈直辖的三河之土一样,被忽必烈用汉法改造了。汗王,你觉得他们那些人还能算是蒙古人吗?”他的语气突然像结了冰一样的寒冷,凌厉的眼神扫过海都之后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的时候,就听见陈德兴突然转变了语气,变得和蔼了许多,“汗王,不如你也打两枪吧,试试朕的滑膛枪,最多十年,这种武器就将替代弓箭了……”
他冲着身后的宝音挥了下手,让她准备好一支滑膛枪交给海都汗,自己则策马朝山下奔去。海都还在那里反复揣摩着他的话。忽必烈失去了蒙古传统,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早晚也会被忽必烈用汉法改造……可是忽必烈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行汉法呢?真的是因为倾慕汉家文明?恐怕不是这样吧!这时宝音已经将一支装好了火药和弹丸的滑膛枪递给了海都,海都捧着这把可以轻易夺走蒙古第一勇士生命的武器,脸上顿时有了一种开悟的表情。
海都忽然冲着陈德兴远去的背影嚷了起来:“圣人,我明白了,忽必烈其实是对的!时代不一样了,蒙古人也不能总守着老规矩不变!那样只会不断没落下去……我海都也不是因循守旧之人,该变化的时候,也一样会变的!”
陈德兴没有回头回答他的话。这个时代的蒙古可不是清末的蒙古,还没有被喇嘛教忽悠傻了。忽必烈、海都,还有刚刚死去的旭烈兀,都是一代人杰。
打败他们容易,要彻底消灭他们就困难了。因为这些人杰和后世满清的傻瓜们最大的不同,就是知道学习!对大蒙古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一次惨败不要紧,只要能从惨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再次站起来!
自古以来的草原行国,如匈奴,如突厥,如蒙古,都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除非他们自己已经朽烂不堪了。
不过这对大明帝国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敌人,有时候也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
……
忽必烈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萨莱城。忙哥帖木耳已经臣服于他了,交出了人质,并且放弃天方教皈依了佛教。还向长生天起誓追随薛禅大汗,还把萨莱城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将在这里居住上一段时间,等待统治西罗斯的那海汗抵达萨莱。然后忽必烈将会册封那海为金帐汗,同时还会和那海、忙哥帖木耳讨论征服欧罗巴的事宜。忽必烈非常清楚,像强盗一样隔个几年入侵一次,抢点东西抓点奴隶,再肆意破坏一番是不行的。东方那个大明帝国和唐朝、汉朝不一样,他们很快会打到欧罗巴来,如果那时蒙古人还没有在欧罗巴建立一个帝国。那可就是蒙古历史的终结了!
征服欧罗巴是长生天给蒙古人的第二次机会,一定要牢牢把握!忽必烈策马走进突厥风格的萨莱宫廷中时,这样想着。
萨莱在突厥语中是宫殿的意思。这里曾经是西突厥系的可萨人的首都,更早的时候西迁的匈奴人也在这一带游牧,然后又杀向欧罗巴,灭掉了称雄地中海沿岸千年之久的罗马西帝国——刘孝元出使伊利汗国时带回了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书籍,内容五花八门,有宗教的,有神话的,有艺术的,有数学的,有天文的,当然最吸引忽必烈的那些儒臣眼球的还是史料。所以忽必烈知道了许多欧洲、波斯、阿拉伯还有突厥的历史。知道了在历史曾经称雄一时的突厥人和匈奴人西迁之后的命运。
在东方遭遇了惨败之后,匈奴人和突厥人都在西方找到了第二次机会!但是他们都没有好好把握,浪费了长生天的恩赐。
现在,轮到蒙古人了。
蒙古人也和匈奴人、突厥人一样,在东方失败,只能向西寻找机会。而且蒙古人的形势比当年的匈奴人、突厥人更有利!蒙古人比他们更强大,拥有更多的先进武器,拥有西方诸国完全不能想象的火药兵器。而且蒙古还拥有统治汉地、西域、大食和波斯等地的经验教训。知道应该怎么去统治西方那些愚昧的贵族和农夫。
第716章帝国主义要去欧洲了
在新建的北京城的皇城当中,一席家宴正吃到人人尽兴的时候。
陈德兴和海都的会盟已经结束,签订了《开平条约》。这个条约被后世神圣天道国革命家弗拉基米尔同志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也是神圣天道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民族监狱式的宗教国家的起源……”
仿佛真的是很邪恶啊!
不过陈德兴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邪恶的事情——事实上在很多以后,当神圣天道国这个怪物诞生的时候,他自己也觉得有点黑暗,有点对不起欧罗巴人民了。
但那是将来的事情,眼下陈德兴却认为自己正在向帮助欧罗巴人民进入文明世界这个宏大的目标进发。《开平条约》虽然没有涉及欧罗巴的条文,但是实际上目的还是为了武装海都并且用天道教控制蒙古人的思想,将之变成“八旗蒙古”,投入到解放欧洲人民的战争中去。
目前看来,一切都在掌握当中。坐在一张圆桌旁的陈德兴得意的想着——其实很多事情都已经脱离了陈德兴的掌控,在胡乱发展当中,只是陈德兴这位圣人还不知道。
家宴是在北京皇城内的大明宫举行的,名字叫大明宫,但是面积和唐朝那个大明宫根本没有办法比。占地不过几千亩,就是一圈高大坚固的石砌围墙围着几座大殿和十几所大小不一的院子还有一个占地一千多亩的御花园。
今晚的家宴就摆在御花园中的凉亭里面,都是些家常风味,菜蔬新绿,果子甘甜,米饭清香,再加上养在御花园水池里面的鲫鱼熬的汤,再加上几个凉菜小炒,还有几壶葡萄美酒。看着天空中星星点点的星光,感受夜间习习的凉风,人人都觉得胸怀大畅。
陈明宫中的规矩不大,也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酒宴之上就是不住谈笑风生。聊得都是些奇闻异事,是关于新大陆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淘金客和商人往来于太平洋两岸,关于新大陆的话题也就变得热门起来。特别是不久之前,一本名为《文山漫记》的新大陆游记在大明本土发行,这本书的作者是前朝状元公大才子文天祥!此书一出,自然是洛阳纸贵,关于新大陆的种种,更是成了茶余饭后的热门。
既然称为家宴,自然有宴请的对象。客人是个女人,上了点年纪却风韵犹存的索菲亚,就是宝音特穆尔的娘亲,留里克家族的落难公主。她并没有和宝音一起生活在陈德兴的宫廷当中,而是在宫外另找了房子独住。还在学习汉语,一口河南话(中原雅音)居然也说的字正腔圆,只是语法有些错乱,不是还要翻字典——这字典是明都天道书院编的《汉语拉丁语字典》,天道书院里面是有拉丁语和大食语系的,老师都是在当年被陈德兴的军队捉住的色目奴隶,其中有几个还颇有语言方面的才华。
他们的成就不仅是《汉语拉丁语字典》,还有汉语拼音!用25个拉丁字母给中原雅音注音。这个河南话版的拼音,现在已经是天道系和教育部系的书院中的必修课程了。这“语同音、字同意”也是《陈礼》的规定!将来不仅整个大明所有的书院中要教汉语拼音,连海外的华夏诸国和大明属国以及以天道教为国教的国家,都要教授汉语拼音,都讲汉语,用汉字!
席上除了陈德兴都是女人,太后郭芙儿,皇后李翠仙,明贵妃宝音,庆贵妃王庆安(高丽王倎的女儿)还有崔月儿、王蓉儿、柳珍和夏莲儿等四妃,还有天道教首席天道使墨影娘,还有红衣道姑小爱,还有宫廷总管杨婆儿都济济一堂,只要赵琳儿一人在临安陪着赵昀。
十几个女人凑在一块儿,自然是叽叽喳喳聊个没完。陈德兴只是自顾自的喝酒吃菜,不时打量着陪自己吃饭的女人们。个个都是艳色,哪怕上了些年纪,都是风韵无限,瞧着也养眼儿。在这个时代当皇帝,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福利,也就是能开个后宫,收点儿艳色,享受一番女子的温存。
看到陈德兴放下了筷子,皇后李翠仙轻轻咳嗽了一声儿,一堆叽叽喳喳的女人顿时就停止了聊天,都将目光投向了大明皇帝。
陈德兴满意地冲自己这位知冷知暖的皇后娘娘笑了笑,一堆女人,个个都那么漂亮,还围着自己转。在后世哪里感想?就冲着这项福利,也得把国家大事儿操持好了。
“索菲亚,”陈德兴微笑着冲这个留里克王朝的落难公主点了点头,“访欧使团已经组成了,外交部尚书梁崇儒带队,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考察队啊,会有各方面的人物随行。明洲方面的文天祥也会前往欧罗巴……还会有几千阿兹特克绿营兵随行,西洋舰队也会出动许多战船护送,安全方面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此行,将先去葡萄牙,然后入地中海,造访意大利,会在意大利和大公教会教宗,神圣罗马帝国恺撒会面,签署一些共同反对忽必烈的条约。然后还会前往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皇帝见面……东罗马这些年很是衰弱,如果还想要寻一个复兴的机会,就和大明做朋友吧。”
陈德兴说着话,就给陪在索菲亚身边的宝音打了个眼色,宝音连忙用古罗斯语道:“索菲亚,大明这里有不少威尼斯来的商人,他们也会随行前往罗马,教廷那边的线主要由他们去牵。但是君士坦丁堡那里,圣人希望你可以去打个前站,了解一下情况。”
索菲亚的母亲来自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的贵族——君士坦丁堡在西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十字军攻占,成立了一个罗马尼亚帝国(拉丁帝国)。不少罗马贵族都开溜去了基辅罗斯,其中就有索菲亚的母亲,宝音的外婆。
不过东罗马毕竟是匹瘦死的骆驼,在君士坦丁堡沦陷的时候,还有一批东罗马贵族跑到了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定居下来,又得到了突厥人的支持,建立了尼西亚帝国。在这个看上去像是个偏安小朝廷的帝国建立之初,居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罗马尼亚帝国的追剿大军因为保加利亚人和色雷斯人的起义遭受重创,在亚德里亚堡战役中被尼西亚军队全歼,皇帝鲍德温一世被俘还被刺瞎眼睛弄死了。于是尼西亚帝国声势大振,不少逃亡基辅罗斯的东罗马贵族又跑去小亚细亚投靠,索菲亚母亲的大部分亲戚都回小亚细亚去了。而到了西元1261年,君士坦丁堡被尼西亚皇帝迈克尔八世带着800人偷袭夺取,东罗马帝国随即恢复。
而那位出身巴列奥略家族的迈克尔八世,不用说,也是索菲亚的亲戚——东罗马就那么点儿大,大贵族们又互相联姻,上点台面的贵族之间都能攀上亲。
因此陈德兴希望索菲亚能够去君士坦丁堡摸摸情况,看看这个破落的罗马帝国能不能和大明合作,成为抵抗蒙古西侵的桥头堡。如果有这种可能,大明也不妨给东罗马一些支持。
这次出访欧罗巴的使团,还会携带五千支天道二年式火绳枪和三万斤南芬钢。另外,使团成员中还会包括一些大明陆军的军官,他们将会考察欧罗巴诸国的军力情况,也会在和大明较好的欧罗巴军队中担任教官。
由于后世的记忆,陈德兴是不大愿意扶植英格兰、法兰西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对于以希腊人为主的东罗马,他认为没有什么威胁,可以适当支持一下。
如果东罗马的确有支持价值的话!
索菲亚点头一笑,对陈德兴道:“圣人,您尽管放心,索菲亚虽然从来没有去过君士坦丁堡,但是自信一定有办法在君士坦丁堡打开局面的。”
她母亲的血统高贵,父亲又是罗斯诸大公之一,还有东方大帝国作为后盾,自然能在君士坦丁堡打开局面。而且,她拉关系的本事一向不差。
看到索菲亚信心满满,陈德兴也笑着点头,“如此就好!朕就在这里等好消息了……索菲亚,这次是几万里出使,一切决定都由梁崇儒和陈冲冠(陈德兴的假子)还有刘敏中三人来做。你要听他们的吩咐。最后就祝你一帆风顺,平平安安抵达欧罗巴吧。”
这年头没有电报电话什么的,几万里出使,那就是真正的全权使臣了。这一次的全权使臣有三人,又以梁崇儒为首。他们将会在欧洲停留很长时间,全权代表大明帝国和欧洲列国交往,有权缔结条约。
甚至还有权要求西洋舰队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