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留在燕京城内的小老百姓,不是手艺人就是商人,他们也都是陈德兴统治的受益者。不说别的,但是实行贵族民主制的北明地方官吏,就比蒙古人用的汉奸和色目走狗文明和廉洁多了。北明的士爵兵、八旗兵也都是纪律森然的军队,不会像蒙古人那样在大街上胡作非为。所以燕京的居民,很快就喜欢上大明这个新兴国家的官员和军人了,而且都打心眼里希望陈德兴这个明君能当上天下共主!

中国小老百姓是最实在不过的,他们现在都能切身感受到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当然也就从内心深处拥护陈德兴了。

现在听说陈德兴南征凯旋,不用人动员,就自发的上街来迎接明君英主了。

人少、田多、政治清明、军事强大,一个中国式王朝在初兴之时拥有的全部有利条件,北明现在算是全部拥有了!

第562章李翠仙的对策

“明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车在钢甲骑兵的簇拥之下,在沿街百姓的山呼万岁声中,缓缓驶向昭明宫。

陈德兴透过打开的车窗往外看着,街道两边的戒备很严,手持着长枪的钢甲武士一路从城门口排列到昭明宫,他们用长枪将百姓隔离在街边上。沿街所有的房屋窗口都紧闭着不许打开,各处制高点上还有持着枪弩的士兵。

不过这种如临大敌般的警戒,却丝毫没有降低燕京百姓的热情,宽阔的燕京御街两边,都是人山人海,欢呼之声震天动地,似乎也是出自内心的——反正陈德兴没有听说过燕京府有出钱雇人上街喊万岁的。

“大王,百姓们很拥护您啊!”墨影娘的俏脸儿凑了过来,欣喜地说。这样的场面,她在临安可没有见过!

“田多、税轻、吏治清明、军力又强,足以抵御鞑虏,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百姓如何会不拥护?”

陈德兴的语气平静,没有多少喜悦,只是淡淡地道:“历朝历代开国初兴的时候,大多如此……一轮乱世征伐,把人杀得差不多了,人少相对就是田多,田多自然就饿不着了。而且国朝初兴,君王功臣都是经历过乱世,有些还是起于微末,知道江山来之不易,要小心维护,捞起钱来都是有所顾忌。至于军队,更是百战而得的雄师,而且还有田地可以赏赐将士,自然不怕鞑虏了。

做到这现在这个程度,其实是很容易的,凡是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君,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是孤王想要做的……更多!”

中国历史上,除了西汉初年因为人口损失太大而匈奴又太强,只能用和亲换平安之外,初兴王朝一般都是国泰民安,军事强大的。哦,大宋也是个例外,它是国泰民安,军力弱小。当然,那是大宋皇帝自己要削弱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以宋朝初年盘子,赵大、赵二只要肯保留宋初将门的武锐,再辅以府兵制度。上有将门,下有府兵,妥妥就是盛唐初年的局面。有二十年休养生息,怎么都能把契丹打得满地找牙了……

而现在陈德兴手上同样有一副好牌,北地人少地多,南方工商繁盛,又有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军事小贵族和商人士绅作为基础。军事上根本不用操心,一代士爵、二代士爵的武力肯定不会弱——士爵的根子是军事地富阶级,也不是太有钱,就是个中小地主和大号富农。

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社会来临之前,都是农民比市民能打,地富比贫下中农勇武。如果国家有意引导地富尚武,是很容易发展出一个军事地富阶级的。什么骑士、武士、希帕依、容克、哥萨克等等的,都是这号人,有点钱,有点地,能负担得起子弟习文习武的费用,然后长子守家,其他儿子出去当兵打仗或者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做学问。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盛行科举的中国、越南、朝鲜这三国,国家几百年如一日引导地主富农文弱化,不习武只读书。然后用文官掌握雇佣兵或农奴兵,时间一长雇佣兵又出现世袭化和城市化,都成了居家过日子的小市民,就完全腐朽不能战了。农奴兵则完全破产无力服役。最后就是有国无防,随便来个鞑子或帝国主义就能如入无人之境。

而陈德兴现在不仅拨乱反正,重新扶植起了一个军事地富阶级,而且还将未来的资产阶级,现在的商人阶级,也引入到了统治阶级的队伍当中,实行的是士爵、士绅共治,还从后世万恶的民主国家抄了个贵族民主。

其实成功的民主国家大多都是走贵族民主——精英民主———普遍民主的路线,一开场就普遍民主,搞一人一票,那是多半要坏事儿的。

此外,陈德兴还折腾出了一个天道教,给自己的政权加上了一些神圣的色彩。而且还开启了大航海时代,预备建立一大批海外华夏国家,对华夏本土构成竞争和压力,免得华夏本土在没有什么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再次走上关起门来腐朽的老路……

可以说,陈明世界帝国的大框架,到现在已经完全按照陈德兴的意图建立起来了。接下去就是精细活儿了,要将这些大的框架变成具体的制度、法规,建立起一个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社会。要将士爵贵族阶级和士绅阶级慢慢壮大,使之可以完全替代死读书的士大夫成为国家的基础。还要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地方自治政权,让习惯于集权的国人学会自治,这个估计得走不少弯路……

当然,还要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华夏封国,最好把全世界都染黄——这似乎有点自讨苦吃,这些华夏封国早晚会变成独立国家,会和大明本土争夺世界领导权。

但是陈德兴却非常清楚,竞争是保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持续拥有活力和向上动力的唯一办法。

而宋朝之后的华夏文明之所以会衰弱,不是因为竞争,而是因为君王害怕来自华夏文明内部的竞争,就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但是他们只能扼杀来自华夏文明内部的竞争者,却拿外部的敌人毫无办法……

“大王,咱们已经到了。”墨影娘的声音在陈德兴耳边再次响起时,马车已经进入了昭明宫,停在了已经新建的正殿——光明殿前。

黄智深、任宜江、赵复、刘和尚、陆虎、张世杰等文武重臣都在大殿外面列队相迎。看到陈德兴从马车上下来,都纷纷行单膝跪拜之礼。

赵琳儿则扶着郭芙儿,带着陈明王后宫一群莺莺燕燕们,一个个笑颦如花,有几个怀里还抱着娃娃,都是恨不得要扑上来的样子——后宫大妇李翠仙正在待产,没有出现在迎接的人群当中。

陈德兴笑着朝自己的文武大臣们点点头,道:“都起来吧!这些日子,孤王不在燕京,多亏你们苦心经营,将燕云之地理得井井有条。”说着他一拱手,“孤王在这里谢过了……只是孤王现在有些乏了,想早些休息,各位先请回吧,明日孤王在昭明宫摆宴,我们君臣再行欢聚。如何?”

说罢,他就扭头冲郭芙儿一笑,“娘亲,仙儿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生养?”

……

李翠仙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打小练习武艺养成的身子,身材和后世健身房里面的女教练差不多,可能还有好些。现在又年轻,生个娃娃对她而言还不跟玩儿似的?

当陈德兴匆匆赶到李翠仙寝宫外院的滴水檐前,就看见李翠仙已经笑盈盈挺着个大肚子站在当间儿了,也不要人搀扶,看见陈德兴就一阵风似地迎了上来,就要蹲下去行福礼。陈德兴连忙拉住她,只是瞧着她那张又一次圆润起来的面庞,关切地问:“怎样?”

“好的很,”李翠仙一脸幸福的表情,伸手抚摸着肚皮,“已经让产婆摸过了,胎位很正。胎动也有劲儿,看来又是个小子!”

“那感情好啊,你就有两个嫡子了。”陈德兴拉着李翠仙的手,就往她的宫里面走去,“我得好好听听你的肚皮。”

郭芙儿也笑着跟了进去,其他女人也想进去,却被杨婆儿挡在了外面。只见她一脸的严肃表情,低声道:“大王有要事要问,诸位王妃、夫人都请回吧。”

而在李翠仙的西秀阁内,陈德兴果然没有去听胎动,而是和李翠仙、郭芙儿相对而坐,脸色也凝重起来。

“仙儿,你打算怎么办?”

李翠仙只是微笑:“妾身是大王的人,自然替大王打算了。”她轻轻抚摸着肚皮,“等妾身把孩子生下,就去益都一趟。”

“去益都?”陈德兴一怔,“不是太原吗?”

李翠仙轻轻摇头,道:“去太原没有用,我爹爹不会听我的,而且……他也成不了什么事儿,他带去河东的府兵损失殆尽,史家、张家、汪家的兵不过是花钱收买而已。真正危险的恰恰是益都的八万府兵!”

李翠仙说的益都并不单指益都城,而是指大唐赵王李彦国控制的地盘,大致包括后世的山东省、徐州市、淮安市等地。远远超过了李璮直接控制的地盘。而且李彦国手中控制的兵力也非常强大,除了原本被李璮留在益都的几万府兵之外,李雄所部万人也辗转退到了益都。在过去几个月,李彦国又以此为基础大肆扩军。现在单是由李彦国直接控制的府兵就已经达到了八万人之多,其中经验丰富的老兵至少占了五成,战斗力相当可观。

而且李璮三十多年来积攒起来的军备物资,也被李彦国掌握,再加上从宝应州收来的粮食。现在可以算是兵粮足备了!

可以这么说,李璮主要的实力并不在河东而是在益都老巢,就是由李彦国控制的八万大军!

第563章代价

燕京,昭明宫,西秀阁。

诺大的寝殿当中,只有四个人。陈德兴和李翠仙、郭芙儿围坐在一张案几旁。杨婆儿则给他们端来了茶水、点心,然后就守在寝殿门口。

寝殿当中,这个时候一片安静,空气也仿佛凝结了一般。四个人,都不说话。陈德兴只是静静打量着自己的王妃李翠仙,而李大妖女则含情脉脉看着陈德兴——仿佛是在说:“人家儿子都替你生了两个,早就是你的人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陈德兴的确有些不放心,倒不是担心李翠仙会借机脱身一去不回,而是在担心老妖婆灭门师太!这个老尼姑可狠着呢!

过了半晌,陈德兴终于开口:“妙真师太还在益都吧?”

李翠仙点点头,道:“我奶奶还在。”

老尼姑的身体硬朗着呢!六十多年的武艺可不是白练的。

“不过妾身有办法说服她老人家的。”李翠仙胸有成竹地道。

“哦?”陈德兴却微微摇头,灭门师太好像顽固的很!

李翠仙道:“能说服,但是不会没有代价!只要代价到位了,就是我奶奶也会动心的!”

让李家的八万大军倒戈或是保持中立肯定是代价颇高的!但是消灭他们,很可能代价更为高昂!陈德兴默默计算着双方的实力对比——南宋有三十万团练军,想要让舟山、泉州二地安保无虞,至少要动用两个步兵师,可能还要加强一个炮兵旅。

李璮至少可以从河东拉出七万人,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要打败他们至少要动用两个步兵师加上两旗马队。哪怕是李璮在太原按兵不动,这支兵也得留在燕京。

这样一来,明军上中下三军九个师中的四个,八个旗中的两个,都已经部署出去,不能参加和蒙古人的大决战了。如果李彦国的八万大军也会北上,那么陈德兴至少还要抽调出两个步兵师和两旗马队去与之作战。

如此,可以用于和忽必烈决战的兵力就只剩下三个步兵师、一个近卫师、一个银甲师、一个近卫骑兵师、四旗马队,另外还有一个到两个军直属部队,拢共也就七万多人。

而忽必烈那头集中的兵力则可能多达二十万!二十万对上七万,差不多有三倍的优势。

而且,蒙古人在大清河之役后,就一直在寻找对抗钢甲兵的办法。目前已经知道的手段就是装备了至少3000门抬铳和骆驼铳。同时还给部队配发了大量的狼牙棒和钉头锤——狼牙棒是个长杆兵器,长约六尺,木棒头部如枣核状,植铁钉于其上,形似狼牙。这种武器在宋朝的敌人当中非常流行,就是用来对付身披坚甲的宋军的。现在蒙古人将它捡起来对抗陈德兴的钢甲兵了!而钉头锤则是个短兵器,和弯刀差不多长短,是用来近身肉搏的。

可以肯定的是,蒙古人在将要开始的大战中,肯定会拥有比上一次大清河之役更好的表现!

为了保险起见,陈德兴希望可以集中至少五个步兵师、一个近卫师、一个银甲师、一个近卫骑兵师、四旗马队和至少两个军直属队。也就是说,最多只能用两旗八旗兵警戒益都方面。

“一个唐国王加上李彦国目前所辖的地盘。如何?”陈德兴淡淡地道。

李翠仙嫣然一笑:“山东地近燕京,实乃中原之腹心,大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陈德兴点点头,笑道:“将来自会转封唐国于他处,不过那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南山(李彦国)如今只管安居山东,孤王必实心待之。”

陈明的路线是西周式的,也就是用分封诸侯的办法去占领已知的世界——对陈德兴来说,已知世界当然就是全世界了!有整个世界可以封,陈德兴也就不会把国内大大小小的军阀一个个全都摁死,当然也没有在革命胜利以后铲除功臣宿将的必要了。要是都摁死,都铲除了。整个世界就没有人去占领了……都让儿子去占领,搞王无二家可不行。他的儿子们还小,将来有没有能力当国王也不好说,而且去海外当国王也不是单枪匹马就能把事情办成的。单枪匹马过去,谁认识你啊?

当封建国王,是需要有家臣有曲部有国人,还要让这些人组成一个紧密的统治集团,团结在一个王室家族周围,还需要大量的财富用于王国的早期开发和投资。

而陈德兴自己现在只拥有一个统治集团,分拆成几份,建立几个封国是有可能的。但是拿下全世界是做梦,他也没那么多儿子,而且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集团分拆成几十份上百份,那样的话,他在中原的统治力量就要被大大削弱了。

所以对陈德兴而言,如今中原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也不算多。后世的全世界可有二百多个国家呢!就是一个军阀给一个国,还有一百多个国可以封给功臣和儿子们呢。

而且,在将这些军阀豪强转封出去之前,陈德兴也不打算收回他们的地盘。因为没有地盘的军阀就没有办法维持他们的集团,也没有办法保持一定的财力,同样也没有办法控制一定数量的人口——他们可是殖民海外的“国人”来源!

对于陈德兴的西周式分封法,李翠仙自是知道,就是各路军阀,也多少有些耳闻。当下李翠仙又是一笑,摇摇头道:“既然山东只是暂领,也谈不上酬劳。益都之军于我大明,事关紧要,大王还是需要再慷慨些。”

陈德兴看着李翠仙,淡淡一笑,“仙儿,想必你已经有了主张,不如说来听听。”

李翠仙微微点头,缓缓道:“南芬钢铁、颗粒火药,都是我大明独有之宝,天下群雄,无不想窥出其中之秘。”

陈德兴沉默着点点头,不置可否。

李翠仙又道:“益都本是贫瘠之地,三代经营才有些积蓄,经此一役,怕是消耗殆尽。大王若有诚意,不如让妾身带上三百万贯天道票去益都一行。”

南芬钢和颗粒火药的秘密,再加上三百万贯天道庄飞钱……这就是收买李彦国倒戈的条件!当然,还要加上册封李彦国为唐国王——李彦国可不是李璮的合法继承人!

“好!”陈德兴没有和李翠仙讨价还价,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因为他知道李翠仙提出的这些条件,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给少了,妖女可没有把握一定能说服李彦国。

他顿了一下,突然又问:“那么,李南山怎么证明他站在孤王一边呢?”

“出兵!”李翠仙笑道:“当然是出兵助战!”

……

开封城外,蒙古大军驻地的大校场上,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蒙古人排成了横队或纵队,再组成方阵,然后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鼓声,在群臣簇拥的忽必烈大汗当前通过。每个蒙古兵都是全副甲胄,大部分人持着丈二长枪,少部分人则扛着六尺狼牙棒,每个人的腰里还都挂着一把三尺长的钉头锤,个个都目不斜视,只是全神贯注听着军官的口令声音。

这是蒙古人的步兵方阵!以长枪为主,以狼牙棒为辅。长枪用于冲阵,狼牙棒则包抄对方的两翼。面对大量配备钢甲和长枪的明军,蒙古人果断的抛弃了以弓箭和骑兵为主的作战方式,转而和明军一样,玩起了步兵方阵。同时,对钢甲没有多大破坏力的弯刀也被摒弃,改用长枪、狼牙棒和钉头锤相配合。临战,先以长枪冲阵,再用狼牙棒和钉头锤肉搏!

长枪兵和狼牙棒兵组成的方阵一个又一个的通过,跟在他们身后的又是一个个炮军的横队。

当先的是抬铳军万人队,一门抬铳需要三个人配合使用。一人半蹲充当铳架,一人手握抬铳负责瞄准,一人则用点燃的线香点火。因此一个上万人的蒙古万人队只装备了3000门抬铳。不过除了抬铳之外,这些蒙古兵还配有柳条盾和钉头锤,所以也是具有近距离肉搏能力的。

抬铳军万人队之后,则是骆驼铳千人队,骆驼铳就是架在骆驼背上的小铜炮。每匹骆驼背上都只有一个炮手兼骑手,需要独立完成火炮装填发射同时还要控制骆驼。小铜炮则通过一个木架架在一匹双峰骆驼的第一个驼峰之上,木架的上半部分可以转动,因此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可将炮口转向后方。这个骆驼铳千人队一共装备了900门小铜炮。在战时可以和骑兵配合行动,利用骆驼的机动性不断转移阵地,能对敌人的侧翼发动炮击。算是忽必烈手中的一张王牌!

在骆驼铳队之后,则是大队大队的蒙古骑兵。忽必烈虽然大刀阔斧改革蒙古军的战法战术,但是也不会真的把老祖宗传下的看家本事给丢了。在他的大军之中,单纯的骑兵(不算骑马步兵)虽然退居到了较为次要的地位,但是仍然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在中原地区的十四个蒙古万人队中,还是保留了四个骑兵万人队。

第564章谁是郭汝瑰

士兵和骆驼还有马匹行进激起的尘土,在忽必烈和他的大臣重将周围飘动。刘孝元穿着一身崭新的蒙古袍服,头上扣着顶毡帽,按着一把乌兹钢弯刀,不时偷眼打量忽必烈和他身边那些蒙古将领们。

这是大军出征前的阅兵!大蒙古国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搏,很快就要开始!为了这一搏,忽必烈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河北掠来的,从河南、陕西横征暴敛来的财物,还有大蒙古国历年的积蓄,几乎已经耗费一空。全都变成了蒙古勇士手中的狼牙棒、钉头锤、长枪、抬铳、骆驼铳还有火药,当然还有赏赐。每一个蒙古兵、色目兵和汉兵,在这次检阅结束后都能得到一份厚赐,用来激励军心士气。

忽必烈现在已经是快五十岁的老家伙了,这些日子更是明显衰老起来,头发已经大半花白,腰背也微微有些弯曲。不过眸子当中仍然散发出一缕缕精光。看着军队一队队地从面前经过,每经过一队,他眼中的光芒就明亮一分,连弯曲的腰背也更挺直了一些。他身后那些五大三粗的蒙古人,看到眼前这些拥有全新装备和战法的军队如铁流一般的经过,一个个也都眉飞色舞起来。

有了狼牙棒、钉头锤、抬铳和骆驼铳,大蒙古的勇士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

“大汗万岁!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每个蒙古千人队从忽必烈的马前通过,都会大声欢呼,士气显得是那样的高昂。和去年从大清河畔狼狈逃窜时的蒙古军仿佛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欢呼声中,忽必烈突然回头,看着刘孝元,开口就是流利的汉语:“刘卿,你觉得怎么样?如今的蒙古大军,可否大败陈贼于中原?”

在刘孝元听来,忽必烈的语气中总有那么一些底气不足。他看了眼旷野上浩浩荡荡行进的大军,微微一笑道:“大汗,用兵之道并不只是兵强械精,还需将帅指挥得当……陈德兴能有今日之势,并不都在钢铁、火药,其用兵之道也足称当世名将,大汗不可掉以轻心。”

一番劝说的话语,在忽必烈听来仿佛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此贼的确善于用兵,刘卿……你也熟读兵法,可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刘孝元眉头一拧,仿佛在苦苦思索,他道:“用兵之道,自古就将以正合以奇胜。不过在臣看来,正合易,奇胜难。所谓奇,实乃是险,兵行险招是为奇。如果遇到不善用兵的敌将,奇兵往往有奇效,但是遇上陈德兴这样的良将,兵行险招往往会因险而败。所以在臣看来,欲破陈贼需行正道,结硬寨,打硬仗……”

“结硬寨,打呆仗……”忽必烈重复了着刘孝元的话,仿佛是在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以往,蒙古人作战都强调离合之道,强调灵活机动,硬寨呆仗是蒙古人不屑打的。

但是现在,北明的骑兵显然已经和蒙古不相上下——装备了钢甲的八旗兵,仿佛比只有皮甲护身的蒙古骑兵还强一些呢!而且北明的步兵也都是骑马步兵,这种一人一马(不是战马)的部队上草原或许不够瞧的,但是在河南地区机动已经足够了。河南的平原才多大地盘?纵横不过五六百里,如果不惜马力,三天就能跑个对穿了。再说,眼下蒙古人在中原的群众基础是远远比不上大明的,中原百姓早就知道有汉家王朝崛起,还累败蒙古!俨然有了一统天下的苗头,那些想从龙立功,当个开国功臣的北地豪强到时候会站在谁一边,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所以大范围的机动作战,非但不会给蒙古人带来多少胜算,反而会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相比之下,还是硬寨呆仗和北明军扛正面比较靠谱。如果正面不敌,那也甭玩什么机动了,有这点力气直接往西跑,去别失八里再开个局面多好?

想到这里,忽必烈重重点了下头:“对!就要结硬寨,打呆仗……”

……

刘阳沿着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着,才转出来上了大路,就看见一队扛着狼牙棒的蒙古兵从面前慢慢地开过去。现在开封城里面的蒙古兵不知怎么回事,都不用弯刀弓箭,扛着跟6尺多长的狼牙棒上街来溜达。这玩意儿看着就挺沉的,也亏得这些蒙古人扛的动。

刘阳现在剃光了头,穿上了红色的僧袍,脑袋上还带着个鸡冠一样的帽子,浑然一副喇嘛打扮——在河南这里的蒙古人,大多都跟着忽必烈一块儿信了喇嘛。所以打扮成喇嘛活动比当个三等汉要安全多了。而且乌斯藏人的长相和汉人差不多,刘阳又行走江湖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话,藏语也懂一点。遇到蒙古人肯定不会穿帮,遇到乌斯藏人也不怕,大不了冒充蒙古喇嘛……现在也有一些蒙古人笃信密宗佛教,出家当喇嘛的。

而且忽必烈现在还让几个色目官员成立了个什么开封皇城司,严密监视往来开封城的各色人等。这些色目都是天方教徒,三等汉是任凭他们欺负的。不过喇嘛却是他们招惹不起的存在,藏密是蒙古的国教,忽必烈本人就是密宗信徒。蒙古重臣大将也多数都信密宗养喇嘛。而喇嘛和天方教徒是宗教上的死敌!如果天方教色目赶招惹一个喇嘛,那全城的喇嘛都会被惹毛,说不定还会有信仰密宗的蒙古大将直接拿着狼牙棒来杀人——色目人是二等!叫一等蒙古敲死了也是白死的!

不过刘大喇嘛还是按着自己的鸡冠帽子退到了墙边,避开这些扛着狼牙棒的蒙古人。等到这些蒙古人走远了,他才抬头看了一眼乌云低垂的天色,眼见着就要飘雪了,忙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今天他可是和一个重要的人物约好了时间的,要在某地见面的。中原大战已经是倒计时了,他得尽快打听到蒙古人的兵力布署和作战方案。另外,陈德兴还给了他整整一百万的天道票,还不限报销,就是要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拉拢到几个蒙古人旗下的北地豪强。

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啊!

刘孝元一身儒服,带着一个小厮,懒洋洋地晃出了自己的宅子。他现在是忽必烈身边摇羽毛扇子的谋臣,实权是没有的——忽必烈现在越来越不信任汉人了。不过刘孝元却多少是个例外,虽然没有权,但是却能参与机谋,很显然忽必烈还是想利用他的那点智慧的……或者说,是忽必烈想从刘孝元这里听到一些想听的分析而已!

在刘孝元看来,忽必烈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赶紧逃走,带着他的还算完整的蒙古大军退出中原,用中原的火药武器和钢铁武器(蒙古人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南芬钢的)去欺负西方的野蛮人,还怕打不下一个大国吗?

他左右四下看看,并没有发现开封皇城司派来监视他的探子——开封皇城司是个色目人执掌的密探衙门,任务是防止北明细作渗透的。里面的密探清一色都是色目人,还都是天方教徒,实在太容易辨认了。不过这段时间,忽必烈的财政愈发紧张了,这个皇城司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开饷了。下面的色目细作也就没有了做事的劲头儿。

刘孝元在开封御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又安步当车地晃悠到了瓦子巷。确定的确没有人尾随之后,一闪身就晃进了一处小小的妓馆。这个刘孝元喜欢嫖娼在整个开封都是有点名气的。他虽然地位不低,财产不少,可是却对结婚生子没有什么兴趣。一有空闲就流连在青楼楚馆,开封上点档次的妓院里面的妓女,就没有不认识他刘大官人的。

这会儿还是上午,妓院里面冷冷清清,妓女也没有出来迎他,大概还在睡大觉呢。一个龟公凑上来,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刘孝元丢给他一个铜板。“金轮上师来了吗?”

“来了,来了,正在二楼参欢喜禅呢!”

“带我去。”

“好嘞。”那龟公满口应着,就将刘孝元带到二楼一间僻静的房间外面,轻轻敲门。

“大师,有客人要见您。”

里面传出的确是刘阳的声音:“可是刘施主?”

刘阳这个假喇嘛居然选择在一个妓院里和刘孝元接头,还真是挺有创意的!

不过这个时代的密宗和后世不同,双修非常普及且随意,越是放浪形骸,越像个真喇嘛——历史上,被称为元朝亡国之音的十六天魔舞,就是密宗喇嘛引入蒙古宫廷的。

“正是刘孝元。”刘孝元道。

“那就请进吧。”

刘孝元又塞给那龟公一个铜板,打发他离开,然后就推门进去。等他眼睛适应了客房里面昏暗的光线之后,就看见喇嘛打扮的刘阳,似笑非笑地坐在那里,面前一个茶碗还在冒着袅袅的热气,看来也才到这里等候他没有多久。

第565章潜伏在敌人的心脏

看到刘孝元进来,刘阳站起来就招呼:“明经先生,快坐!几天不见你人影,可把贫僧我想死了。最近还是很忙?”他招呼得热烈,刘孝元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