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霸突鲁想了想,也觉得汪田哥的话有道理!现在不仅是蒙古人弱了,更是汉人强了。几十年的战争历练出来了,又有了火铳、天雷,还出了陈德兴、李璮、史天泽这样的人物。蒙古人要是在中原继续死拼下去,别说庄水之役那样的残败了,就算如这次太原的血战来个十次,薛禅汗带来中原的二十万蒙古人也得死绝了。

这可就太不值当了!二十万蒙古大军,还是用火药武器装备起来的,全天下还有去不得的地方?何苦非中原不可呢?

霸突鲁吐了口气,正想要说什么,突然一阵沉闷的鼓声便响了起来,接着就是大声呐喊。

“大唐万岁!驱除胡虏!再兴大唐……”

第466章手持钢刀九十九

陈德兴被包围了!

就在霸突鲁和汪田哥等人萌生退意的时候,被蒙古大汗忽必烈亲自指挥的五万四千大军包围在了距离保定约有一百里的柳家集镇上。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万四千明军和超过五万人的难民。

夜色之下,如果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柳家集镇周遭平原上,密密麻麻的有无数火星闪动,仿佛是天上的星辰忽然落到了地面。而在这些火星的核心,便是同样被火把和篝火照得亮如白昼的柳家集镇!

如果说此时的蒙古人在军事上还有什么压倒性优势的话,就是两点,一是机动性强——蒙古骑兵是一人双马或一人三马的配置,而且这些骑兵本事的骑术还是一流的,陈德兴的八旗兵或许能和他们比一下,士爵兵是根本比不上他们的。

二是野蛮!没错,蒙古的野蛮也是战斗力,烧杀抢掠在某些时候是最好的获取补给,同时又消耗敌方战争潜力的办法。

就在今晚的夜空之下,在柳家集镇方圆百里之内,不知道有多少个村庄堡寨,被呼啸而来的蒙古人攻破,杀掠一空,然后放火焚烧——其实那些被攻破的堡寨村落,在不久之前还都是属于大元国的!

“这忽必烈还真做得出来啊!”站在柳家集镇中央一栋不知道什么时代建造的砖瓦房上,抱着胳膊望着十里开外一座正在燃烧的村庄感慨道。

“枭雄嘛,又是蒙古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郭侃就在陈德兴身边,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仿佛被烧被杀的不是他的同胞!

“郭卿,听你的话,仿佛还挺欣赏这个忽必烈的?”陈德兴半开玩笑地问。

“那是……要不是有明王降世,这天下一准是忽必烈的!”

郭侃的分析一点不错,忽必烈不就是历史上的大BOSS吗?他笑了笑道:“不过他这招遇上明王您,肯定还是白瞎!”

“哦?郭卿,你有甚办法?”陈德兴反问。

郭侃四下看看,见没有什么闲杂之人,便低声道:“大王,做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此间百姓有五万余,要带着他们,可就真难走了。若抛却百姓,有一万四千精锐护送,大王何处去不得?臣白天时已经和蒙古人交过手了,他们拿臣的钢甲兵没有丝毫办法……”

“丢弃百姓?”陈德兴嗤的一笑,摇摇头道,“孤王是仁君啊,而且还真有点妇人之仁,这些百姓一路跟随至此?孤王怎忍心把他们交给蒙古人?此事万万不可!”

“大王……”郭侃眉头紧皱,苦着脸道,“若是带着百姓怎么走得了?大王,蒙古人虽然奈何不了钢甲,但是他们到底人多,手中多半还有天雷箭,若是沿途阻挡,俺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燕京?”

陈德兴摆摆手,道:“此事不必再议了,孤王自有办法带着百姓们一起离开。”

郭侃还想苦劝,却听见一阵楼梯响动。就看见陈千一领着一个六十来岁,书生打扮的老者走了上来。郭侃认得这老者,他姓韩,名安生,字崇光,是跟着郭侃撤退的十个豪强之一,是真定路赵州人士。

陈德兴这时也转过身,望着来人,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陈千一指着陈德兴对那韩姓豪强说:“明王殿下在此。”

韩安生闻言,原本就有些激动的面孔稍稍颤抖了几下,然后就噗通一下跪在陈德兴面前,大声道:“天道教真定路分坛坛主韩安生叩见明王万岁,万万岁!”

这里也有天道教的人物?郭侃怔了一下,他虽然投靠了陈德兴,但是对天道教什么的却还是不大相信的。

陈德兴温言道:“起来说话。”

韩安生站起身,垂手落肩恭敬而立,也不敢看陈德兴,仿佛在他面前的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一般。他本是河北一带明教的首领之一,通过传教布道敛了些财,成了一方富豪,为人又仗义,结交了不少豪强人物。

而各地明教徒之间,显然也是有一定联络的,在陈德兴这个明王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明教系统的神棍自然纷纷联络上了明都总坛——天道教的总坛被他们当了明教总坛!而主持明教日常工作的女神棍墨影娘自然也不会放弃这等天赐的良机,将各地的明教势力大肆收编,天道教的分坛坛主封出去好几十号,这个赵州韩安生就是其中之一。

陈德兴笑问:“韩坛主,你现在掌握着多少教众?其中精壮又有多少?”

韩安生脸上闪过喜色,大声道:“回禀明王,属下现在掌握着两万余教众,这次跟随咱们北走的多少烧香拜神的……其中精壮不下三千,都是燕赵男儿,个个都有一身武艺,而且刀枪弓箭都是现成的,只要明王法旨一下,立时就能闹起来!”

闹起来?听着怎么像农民起义呢?郭侃看看胸有成竹的陈德兴,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把人家教主的身份给忘了呢?这蒙古人不大禁教,在天道教兴起以前,什么教都能在蒙古地盘上敞开传播的。便是在宋国被禁止的明教,也能大明大方的传播,颇有一些信众,而天道教又是明教的变种……

“好!”陈德兴赞了一声,然后又对郭侃道。“你去把教中能做大事的弟兄们都召集过来!”

……

柳家集镇中心,一栋破旧的砖瓦大宅之内。

三百余人,正在大厅前面院子当中静静等候。都是精壮男子,多半有四十多岁,也多半有一身的好武艺。平日在真定路地方上,他们都是一方豪强,有些人还在史家汉军中当过兵将,有些则开个庙宇半僧半俗的糊弄些无知愚民,有些人则开着什么买卖家里还颇有土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一身黄色的战袄,红巾包头,眼神当中闪动的,都是想要干大事儿求富贵的光芒!当然还有仇恨的火焰!

韩安生走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他垂老的身形缓缓走到大厅的台阶上头,转身面对着他们。老头子嘴唇嗫嚅着,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你们,既是我天道教弟子,也是堂堂河北的汉家儿男!四十余年前,蒙古南下,金国沦亡,这本是胡人自相残杀,与我汉人何干?可是我们却有被屠杀灭族的血海深仇!你们有的是父亲,有的是母亲死在蒙古人的屠刀之下,更有全家全族被屠,你们藏在尸体堆里头才活下来的……这景象,我们永远永远也忘记不了!你们死去的父母,还有我韩安生死去的父母、家人、妻子和一双儿女,都在光明天国上睁着眼睛在看!在等!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去杀尽胡儿,报此血仇!”

韩安生突然大喊一声,问道:“你们,还记得咱们的歌是怎么唱的吗?”

“如何不记得?”

韩安生大笑三声,突然慷慨高歌:“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底下的人听着韩安生慷慨悲歌,全都留着眼泪跟着一块儿高歌起来。这首历史上红巾军的战歌,原来早就在北地民间传唱了。正如韩安生所言,北地汉人和蒙古是有屠杀灭族之恨的。除了几个很早就投靠蒙古的汉侯之外,想在北方汉地找到一个和蒙古人没有深仇大恨的汉人,还真是非常困难的。只是以往蒙古势大,又有汉侯助纣为虐,中下层的汉人只能敢怒不敢言。有时候为了活下去,还得昧着良心去替蒙古人卖命打仗。

而明教由于教义就宣扬反抗,因而骨干教众更是有强烈的反对大蒙古领导下的民族融合的倾向——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十年后,北地会爆发由白莲教徒为骨干的红巾军大起义。

一曲歌罢,院子里面再次沉默下来。韩安生深吸口气,突然大喊道:“钢刀现在就在你们面前,胡儿就在这柳家集镇之外,你们,而太一神派来带着咱们去杀尽胡儿的明王,就在柳家集镇……你们,敢不敢拿着钢刀,跟着明王一块儿去杀尽集镇外面的胡儿?”

底下沉默一阵,人人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仇是要报的!这个毫无疑问,明教就是个鼓励战斗的邪教嘛!从宋朝的明教,到元明清的白莲教,信徒都是战斗意志十足。什么以德报怨,什么忘记仇恨,什么逆来顺受,邪教化的中国明教/白莲教徒是不懂的。

不过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有点脑子知道轻重,而且也都有一颗功名利禄之心的。鞑子要杀,杀完了还要跟着明王殿下一块儿坐天下,这才是真正痛快的事情啊!

“杀尽胡儿,老幼不留!”底下的人高声整齐应和,映衬着外面难民们混乱哭喊的声音,更显得豪气万丈。

韩安生的身体微微颤抖,这一日他不知等了多少年,本来以为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了,只能把理想传递给儿孙,让他们一代代的积累力量,等待机会,没想到上天居然让他在有生之年,能见到降世明王。

他脸上的老泪,无法停歇地不断朝下滑落。最后还是咬牙大喝一声:“恭请明王殿下!”

第467章放手发动群众

“若是陈德兴弃了百姓,只带军队北逃,可有办法留住他?”

这个晚上对忽必烈而言,自然也是个不眠夜。他这一生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对手,就不远处的柳家集镇内。而且还被他指挥的五万四千蒙古大军给包围了。

不过这个包围圈真是很勉强的,并不能阻止陈德兴突破,只能迟滞他的行动。

一顶不算太大的帐篷中,忽必烈和几个心腹正围在一张羊皮地图前低声交换着意见。

“有办法的,陈贼的大铳在运动中似乎不容易架起来,没有大铳,贼军的战力至少要打个对折。而且步兵打仗是要摆开了的,行军途中可不易发挥战力,如果再有几万骑日夜盯着,估计他们就不敢动了。”

头辇哥有点和北明军交手的经验,因而第一个回答忽必烈的问题。“而且俺们还携带着不少三弓弩和天雷箭,可以拿来布置在官道上堵陈贼的路。实在不行就用人命填!若是能打死陈贼,死多少人都值……”

“对,只要能把陈贼打死,那就什么都值了!”

“另外,咱们还可以破坏沿途的道路、桥梁。陈贼的大铳和马车都要走官道过木石大桥的,可不如咱们的战马哪儿都能去。”

“还可以捉些一钱汉去撞阵,反正这等一钱汉终是要杀掉的,死前替大蒙古出些力气,也不枉大蒙古这数十年的仁政施恩了。”

几个人正议论的时候外面隐隐约约传来了大声呼喊的声音,隐约是无数人在放声高歌。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忽必烈皱皱眉,这又是在闹哪一出啊?他也没心思再议了,站起身出了大帐,他的帐篷本就设在高处,远远的就能看见柳家集镇。只见那里有无数的火把在闪耀晃动,仿佛又数万人聚集其间。

这是怎么回事儿?大晚上的不睡觉,又在闹什么?

……

闹什么?当然是不上档次,不成气候,不登大雅之堂的封建迷信活动了!

许久不当神棍的陈德兴现在又以天道教教主的名义在煽动人民群众了。所有聚集在柳家集镇的百姓都被集中到了镇南的旷野上面,人人都手持点燃的线香,站在旷野上高唱着“手持钢刀九十九”,其实也不能说唱,根本就是在生嚎。周遭围着北明军的钢甲武士,在他们的前方搭着个木台,台上供着个巨大的牌位,上面用朱色画出了日月徽记,日月之下就是四个字——太一天道。

按照西方人的宗教观,天道教是不搞偶像崇拜的,没有神像,原本明教崇拜的明尊像现在也没有了。就是一个牌位,上面有日月标记的“太一天道”四个字儿。

至于经文嘛,也不复杂,就是不到万字的《太一光明经》,至于《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这些追求宇宙间真理的科学证道的道理,那不是讲给芸芸大众听的。此时的芸芸大众多半是不认字儿的,不需要太复杂的道理和经义,往往越是简单越是迷信就越有市场。

譬如西天取经的唐僧开创的法相宗道理经义都是很深奥的,结果到武则天的时代已经式微了。相反除了迷信和妖言惑众就没有什么道理的白莲教倒是在中国兴盛了很长时间,在元明清三朝都是最有战斗力的教派,没有之一!连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都是被他们推翻的,满清王朝同样被一场白莲教大起义折腾的半死。

而那个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被中国佛教人士认为“背离佛经,即同魔说”的日本净土真宗肯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佛教教派之一。

而替代白莲教和明教结合起来的天道教。因为没有复杂难懂的教义,又宣传什么光明战胜黑暗,什么科学建成地上天国等等的歪理邪说,正好迎合了处于战乱和蒙古压迫下的北地民众的心理需求,又有严密的宗教组织,又真的在辽东建立了一个“光明国”,所以在北方汉地发展的不错。基本上接过了明教的盘子,将原本碎成一盘散沙的明教各支派分脉统合起来,行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教派!

现在,就是陈德兴这个教主利用北方汉地的天道教势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的时候了!

站在“太一天道”牌位旁边的陈德兴缓缓抬手,脸色肃穆,在牛油火把的映照下居然显出了神圣的光彩。

下面被天道教的骨干组织起来的百姓立即就安静下来,全都不知道是虔诚还是惶恐的表情看着台上的现世神陈德兴。天道教或者是明教在河北民间传播的很广,明王出世的传说也不知传了多少代。所以大家都知道陈德兴是什么人?也知道他要做什么样的大事。

陈德兴的目光,缓缓的,缓缓的扫过高台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强壮有瘦弱。形形色色的,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勤劳勇敢,但却是一盘散沙,连一个人数之有他们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的蛮夷之族,都能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

但是谁要是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发动起来,就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而陈德兴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散成一盘沙样的汉人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发动起来……不仅仅是眼前的这几万汉人,还有整个燕云,乃至整个河北的汉人!

“……真是够久了……136年了,咱们脚下的这片汉家千年万年的繁衍生息之土,沦陷于鞑虏铁蹄已经136年了!可咱们终于见到了光复的一天!不是南面那个没有志气的宋国打回来了,而是孤王带着大明的勇士,踏海劈浪而赴辽东开创光明之国,又亲将十万雄师破关入燕,将沦亡胡虏铁蹄之下300余年的燕云之土一举收复!不过,鞑虏还不甘心就此退出被他们蹂躏的不像样子的汉家土地。

他们……还在挣扎,还在妄想着要继续将天下汉人当牛做马压迫,还在妄想着世世代代永远当汉人的主子,还在妄想着我们汉人当成全天下最卑贱的种族!你们——可愿意随孤王出战,将我汉家仇寇斩杀干净,报我汉家数十年来被蒙古欺压屠杀的血仇否?”

“愿意!”

“誓死追随明王!”

“愿随明王尽诛胡虏!”

天道教的骨干们首先应声大喊,然后是天道教的普通信徒,再接着贼是并不相信天道教的寻常汉民。会跟着一路撤到柳家集镇的,都是不愿意在给蒙古人当牛做马的汉人。现在被蒙古人围困在此,还有什么说的?无非就是拼了!

而且也不是拼不过!今天白天的战斗他们都是亲见的,蒙古人根本打不过明王的钢甲兵!一千钢甲兵追着四千蒙古人打……

陈德兴大笑三声:“好!好!好!吾汉家男儿正当如此!今日诸君随孤王战,孤王也当视诸君为我大明将士,立功者爵,出战者赏,战后欲从军者赐田一百五十亩,皆与大明将士同!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便是来日了!”

……

忽必烈举着望远镜,远远看着远处柳家集镇几万人聚集喧闹的场面。看到这一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陈德兴在蛊惑汉人百姓作乱,这样的事情在临安之乱中仿佛发生过,现在终于又重演了!

不过这又如何?柳家集镇最多有五万余难民,动员出一万几千战士已经顶天了。要是多了一万几千钢甲兵,那倒是个大麻烦,可这种刚入伍的乌合有多少战力?

而这一幕的出现,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陈德兴就在柳家集镇!大蒙古已经围困住陈德兴了!这是大蒙古打掉汉人崛起的势头,在中原重建统治的绝佳机会。

只要陈德兴一死,李璮、史天泽这等贼子,还能有多少气力?

他竭力的稳住自己的情绪,一道道命令下去,在柳家集镇周围的蒙古骑兵立即集结退开。当然不是放陈德兴走,而是变包围为监视。仍然封堵住陈德兴向北撤退的道路。本来四面布置的五个万户,现在全部调往柳家集镇的北面,就在旷野上摆开。不求什么决战,只要看住陈德兴的大队,不让他们顺利快速的前进就行了。同时又派出马队去破坏北上途中的道路、桥梁,去攻打焚烧有可能向陈德兴提供粮草补给的村镇。

从这个柳家集镇去保定路城就有一百多里,去往燕京更是有四百余里。便是寻常步兵行军,没有十天都到不了燕京。现在陈德兴还带着几万百姓,再有蒙古大军沿途阻扰迟滞,恐怕一个月都别想走到燕京。

忽必烈可不相信陈德兴手中有可供几万人马吃上一个月的粮草。只要拖到陈德兴粮尽,任凭你有多少钢甲铜炮,也得当了大蒙古的阶下囚!

第468章南下抗蒙

轰的一声闷响,在远处忽然响起。

屋子里头正在议事的人都下意识的一顿,侧耳听听。轰响声是从北面传来的,显然是往北去探路的部队又和蒙古人遭遇上了。前些日子,陈德兴虽然利用天道教的神棍们把柳家集镇上的几万难民组织起来,编伍团营。

不仅将丁壮编伍,连老弱妇孺也组织起来了——丁壮自有丁壮营,老弱妇孺则有家眷营。丁壮营日夜操练不停,家眷营则派了做饭、洗衣和缝制战袄的差。

另外,难民中会打造兵器的工匠也编成了工匠营,日夜不停的开炉打铁,制造兵器——难民们携带的铁器大部分都被征集起来,打造成了枪尖矛头,插上木杆就是一根简易的长枪。

要把柳家集镇这里的数万难民带去燕云,显然是要将他们先武装起来。需要武装的难民约有一万八千,下到十二三岁,上到五六十岁,凡是能拉弓持矛的男子都被动员入了壮丁营,编了十个大营,由韩安生还有另外九个入了天道教的地主土豪分领——当然是地主了!现在可不是发动农民斗地主的时候。

而且能在蒙古人治下的北地当上地主豪强的,都是能打的主儿,他们的地位可不是靠科举考出来的!另外,这等土豪背后都有个不大不小的宗族。和南边的义门大族是不能比的,北地这几十年太乱,大部分宗族都被蒙古人屠了八九成,大族也屠成小族了。不过在蒙古人屠刀下磨砺出来的土豪也不是南边儿的科举世族可比。依靠他们为骨干,就能迅速拉起一支真正能打一打的队伍。

调教这些壮丁营的任务给了郭侃,也不用他其中去练兵,自有他手下的军官去操练——他们都是带老了兵的,和这些壮丁又是同乡(郭侃的兵是从史家地盘上募的,而真定路原本就是史天泽的),正合适去调教。

除了练兵编伍,陈德兴还派出正黑旗的马队和骑兵师的钢甲骑兵往北去探路。不过探路的结果却不理想,忽必烈这回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死活不肯放陈德兴回燕京了。不但在柳家集镇北面部署了几个蒙古万人队。而且还把他们从南宋买来的天雷箭拿出来了,只要陈德兴的骑兵一靠近就被天雷箭轰……

陈德兴坐在上首,屏气凝神地听着。郭侃、朱九四等明军将领分坐两列,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吭声。

陈德兴身边的一万四千明军虽然人人有马,但是除了2000八旗马队,剩下的人包括那1500重骑兵在内,其实都是步兵!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列阵而斗,不是在野外混战——那是轻骑兵的打法。而五六万人的蒙古骑兵显然就会利用轻骑兵的战术,用迟滞、伏击、骚扰等战法,将陈德兴困死在通往燕京的道路上面!

爆炸声没有接连不断响起,显然陈德兴派出的骑兵退却了——阻挡他们的很可能是一整个蒙古万人队!这可不是3500人可以击溃的。

侧耳倾听了一会儿,陈德兴哼了一声:“这忽必烈倒是笃定,愣把五六万骑都摆在北面了,就不怕李璮从太原城打出来?”

郭侃笑着摇摇头,道:“这位李皇帝打仗的手艺出了名的臭,便是从太原打出来也磨磨蹭蹭走不快的。忽必烈深知其为人,因此不担心什么。不过咱们也不用着急,那些难民都是带着粮食的赶路的,加上咱们携带的军粮,支撑两个月都没有问题。”

在柳集镇呆两个月?这是李璮的作风,陈德兴可不带这样的。他冷冷笑了笑,低声询问:“派去南边的哨探回来了吗?”

郭侃本来有点无聊的容色顿时又紧张起来。明王咋问起南边的情况?难道他是想往南边儿运动不成?忽必烈的五六万骑兵多半是散在北面的,当然其余三面肯定也有安排,但是人不会多。

如果明王想要南下倒是能动一动的。毕竟,蒙古骑兵也需要四处打草谷(就是抢劫)维持补给的,为了行事方便,肯定会散开一些。如果想要大举南下,就必须有个集结的过程。从发现明王大军南下到完成集结,没有个两天时间根本不够。如果明王再出动八旗兵遮蔽一下战场,这个时间还能再延长。只是……

“大王,咱们要南下?”郭侃试探着问。

“嗯,孤王正有此意,孤王要南下去打蒙古人。”陈德兴没有隐瞒的意思,“郭卿,南边何处户口繁密,人口众多?”

“都多!”郭侃笑道,“咱们如今所在的真定路,东边的河间路,南边的顺德路、广平路和大名路都是俺义父史润甫的地盘……俺那义父的军政之才在蒙古那边可是数一数二的,五路之地治理的也是不错。在北地算是难得的乐土,户数在账面上有五万户,实际上翻倍都不止,人口总在七八十万。”

七八十万啊!就算真定路的人口因为战争损失、逃亡了一些,五路人口合计总不会少于六十万,就是裹挟上三分之一便有二十万人。加上已经到手的五万,就有二十五万人了。

在坐的诸将顿时都起了心思——人口就意味着军队!如果能增加二十五万人口,便能再增加两万军队。多出两万兵,那可就要多出不少升官儿的机会了!而且大明人多兵多,离扫平天下,成就盛世伟业的日子,也更近了一些!

到时候大家可就都是开国功臣啦!

迎着诸将感兴趣的目光,陈德兴淡淡一笑,这点笑意之中,却是带着几分的狂热。

“忽必烈不让孤王北上,那么孤王就南下叩击真定、大名诸路,沿途拯救被蒙古人欺压的民户,扩充兵马……忽必烈无非欺孤兵少,待孤在真定、大名诸路走上一遭,裹挟,是解放了二三十万众北上,再看谁敢阻拦!传孤王的命令,明日休整一天,准备开拔,后天,全军南下!”

……

就在陈德兴大举南下扑击真定、顺德、广平、大名诸路的时候。

在太原以西的山道之间,高举而起的火把,如洪流一般滚滚东行。

数万蒙古军马,正塞在狭窄的两山道路之间,连夜行军,向西涌去。这股军队正是日前围困太原,结果让李璮、史天泽、张柔等人拼了老命暴打一顿的霸突鲁、汪田哥所部。当时的五万大军,现在剩下不到三万……这还是霸突鲁当机立断选择撤退,而李璮反应迟钝,没有听从史天泽的建议猛追的结果。

此处是通往娘子关的山道,素来狭窄,现在又是夜间,不仅能见度差,还时常遇到忠于李璮的山西豪强在沿途打埋伏。所以大军小心翼翼,通行缓慢已极。停顿甚久才能向前挪动一阵。夜色之中,尽是不耐烦的人喊马嘶之声。不少蒙古战士,干脆就坐在道路旁的山坡上,背靠背小睡一阵再说。

霸突鲁也坐在山石之上,冷眼看着眼前拥堵的道路,不住举起羊皮水袋朝口里面灌酒。明显是在借酒浇愁。

数万蒙古大军先是围困太原,然后又是两天两夜的苦战,现在又是仓惶逃窜。损兵折将什么的就不说了,便是军中粮秣也已然快要见底。毕竟这一连串的行动,都需要集中全力,根本没有余力派兵四下抢掠。

现在就指望真定城内能得到些补充了,否则就只能杀马吃肉了……

汪田哥心事重重的从前面赶来,来到霸突鲁之前,低声道:“和大汗的联络已经断了三天了,今又没有传令的怯薛从娘子关过来。就怕太行山东有变,不如催促一下勇士们加快些行程吧。”

霸突鲁摇摇头,“大汗不会出状况的,三天前不还说在柳家集镇把陈德兴包围了……顶天就是让陈德兴跑了呗,还能有什么事儿?倒是太原那边叫人头疼,李璮那逆贼已经带兵追出来了!”

李璮的迟疑让追击行动延后了一日,让霸突鲁可以从容安排殿军。现在李璮亲自率领的追兵正在和霸突鲁的殿军一路交战,形势万分危急!若是陈德兴在败了忽必烈,一路推进到真定城,堵了娘子关的出口,那可真是要人命了。

这种可能,当然是存在的!但是霸突鲁不敢想也不愿想,而且想了也鸟用。忽必烈和陈德兴会战的地方就是真定路!要是忽必烈败了,现在真定路早就让陈德兴控制了。早一些或是晚一些到娘子关又有什么区别?反正就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娘子关便是这里不到三万大蒙古儿郎葬身之地了。

一边说着话,霸突鲁还不停地往自己口中灌酒,好一副颓废消沉的模样。汪田哥刚想劝说几句,背后传来一阵扰攘之声,就见火光摇动,数骑疾驰而来。看见高踞石上的霸突鲁就大声报告:“元帅,大事不好啦,娘子关方向上过来了几个真定城逃来的官儿,他们说真定城已经被……被逆明贼军占领啦!”

第469章阴差阳错

真定城已经被陈德兴占领了!

听到这个消息霸突鲁顿时就跳了起来,一副绝望的想要拔刀抹脖子的模样。而他身边的汪田哥脸上的表情,同样是阴晴不定。

陈德兴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