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德兴感叹道:“我原以为文山兄乃是同道之人,也会认识到吾中华自秦以来治乱循环之弊病,根源在废封建而行集权。为保一家一姓之江山,集天下之权、天下之财、天下之兵、天下之力于君王。行君主专制,玩弄天下英才于鼓掌,视天下万民为奴仆。

而君王为求万世不易之江山,又行愚民、残民、害民之法。又使英杰之士困于科举,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只知求官而不会务实。长此以往,人愈愚而国恒弱,才使得胡虏蛮夷得逞于中原,华夏偏安于一隅。”

陈德兴说到这里,目光阴冷地扫了一下院子里的刘秉忠和八思巴,他发现只有刘秉忠和几个汉儒穿着汉服,其余元人都是胡服,倒是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蛮夷了。

文天祥则仔细听着陈德兴的陈述,一边寻找着其中的漏洞。

“汉王难道不知七国之变,八王之乱吗?”文天祥冷冷地反问。

陈德兴一笑:“汉晋之分封和西周之封建可不是一会事儿。”

文天祥反问:“何为西周之封建?”

“夏君夷民乃是西周之封建。”陈德兴道,“有封君,有大夫,有国人,有野人,有奴隶,层层叠叠,等级俨然,乃是西周之封建。”

这个夏君夷民,其实就是封建殖民!就是把华夏的国君、大夫、国人,封到蛮夷的地盘上去。让华夏的人当上层阶级,以“教化”蛮夷。

这样的封建之法才是西周封建,才是周礼——这是将封建和开拓扩张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封建诸侯做大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奠定了日后三千年的华夏基本盘。

而汉朝开始的分封诸王,都是把王封在华夏固有地盘上。而且也没有了大夫和国人这两个上层等级。就是一个光杆国王加上堆居心叵测的门客家臣,地盘又是华夏固有之地,也没有多少土著反抗力量需要镇压。那些国王、门客和家臣自然闲得蛋疼,就天天琢磨造反取代天子的事情了。

“夏君夷民……说得轻巧!如今不是西周,天下四方,都已经有了家国。若要强行夏君夷民,只怕要生灵涂炭,干戈连年了!”

说着话,文天祥冷冷看着陈德兴背后一堆蛮夷使臣。在他想来,这个天下的富庶之地,都已经被汉人占领了。所以对外扩张的意义不大,而且汉地周边之国,如高丽、日本、安南、占婆、高棉、大理、三佛齐等国,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朝廷和君王。不是那种蛮荒部落,想要征服教化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有这点儿功夫,还不如好好治理汉地……呃,应该是治理好南方汉地呢。

“天下四方……”陈德兴停顿了一下,然后拍了拍手,笑道,“此次辩法的题目,本就是天与地。文山兄既然说到天下,那么就开始辩法吧!等辩完了法,文山兄就该知道自己错了。”

“好!”

文天祥还没有答应,那边的乌斯藏大喇嘛就接过了话题,笑问道:“那就请明王殿下说说这天与地都是什么样的吧?”

喇嘛比文天祥要善于辩法,他不提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提问。因为天地之说,无论儒释道三家,都是玄而又玄的。而且各教都有许多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挑错比证道要容易多了。

陈德兴笑着点点头,抬手一指院子里面的几架望远镜,道:“今天我不说天,只请大家观天。因为天大无比,有星辰万亿,穷吾等一生之力,也难窥万一。对于天,吾等其实都是无知之人,只能胡说八道。不如就在今夜,用这望远之镜,观测天下,稍窥一二吧。待窥完了天,吾再与诸位说地……”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和尚、道士们都脸色微变。因为天在佛家、道家之中,都是有许多论述的——天是儒佛两家宗教、神话体系的一部分。怎么能承认自己无知,是在胡说八道呢?

可是看看那几架大号望远镜——他们当然知道望远镜是什么了——这些和尚、道士们又不敢拿各自经文上对天的描述出来和陈德兴辩说……就是要说,也得先看过天再说吧?万一出来的东西和用这个望远镜看到的不一样,岂不是要出洋相了?

“说的莫须有理,那么哀家先来看看!”第一个站出来看天的是大唐太后灭门老尼姑。老尼姑不是来争道统的,她感兴趣的是正统。只要大唐能当上正统平元灭宋,就是让陈德兴当国师,让天道教当国教,以后科举考试考科学都无所谓。

“贫僧也来瞧瞧吧。”萨迦法王八思巴也起身向一架望远镜走去。他也一样不是来争道统的,中原这里没有藏密什么市场。而他在乌斯藏就是活佛,根本不担心天道教进去抢生意。

他们俩人一带头,刘秉忠和永心大和尚、清和大真人,还有曲阜来的孔君子,都站起身,或是一人霸占一架望远镜,或是两人合用一架望远镜,开始看月亮看星星了。

不过南宋这边的儒释道三教高人,却一个个坐得跟石像一样。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奇,而是赵家皇帝下过旨意,禁止民间观测天文。这天文只能由钦天监观测,免得泄露天机——当然,赵家皇帝的旨意管不了李家太后和乌斯藏的法王,也管不了我们的陈大明王。

所以,这天机就只能瞒着大宋的百姓和官员了。而这会儿大宋最有权的贾似道更是闭着眼睛动也不动,仿佛睡着了一般。他现在虽然大权在握,但却也是要小心提防流言蜚语的时候。要是传出什么贾似道夜观天象,窥测天机,意图不轨,可就大大糟糕了……

第411章看天说地争道统(三)

“啊哟喂,这是月亮吗?咋成个石头球球了呢?上面还有一个个坑……”

“看着也不亮啊,月宫在哪儿呢?喂,清和真人,常娥奔月的典故是道家的吧?这月亮上面咋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呢?”

“天上好多星星啊,密密麻麻的看着眼花,这个紫薇帝星在哪儿呢?”

听着灭门老尼和永心和尚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陈德兴笑着站起身,大步走到了院子中央的那个巨大的圆球之侧——这是一个地球仪,上面按照陈德兴记忆,绘制了七大洲五大洋和他前世记忆中的全部大小岛屿。位置不一定全对,但是在这个时空,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宝物了。

本来他是打算将之当成最高的机密,继续保存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他为了进一步传播科学迷信思想,将自己推上至高无上的半神之位,便将这件无价之宝提前公之于众了。

和单纯的坐而论道不同,地球仪上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航海探索进行验证的。

哪怕是再口吐莲花的辩士,也没有办法把辽阔无边的新大陆,把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洋洲给说没了!

而新大陆的发现,在欧洲的历史上,可以说催生了大航海时代和资本主义!如果没有新大陆的黄金白银来刺激欧洲的工商业,资本主义或许要晚上百年才会发展起来。

而这样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和如此多的发财机会,如果都掌握在了天道教手中。那么天道教无疑将会成为可以和儒家分庭抗礼的大教派了。而且,两个大陆的财富横空出世,肯定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中国的工商业和航海活动刺激到极致!

现在可是13世纪而不是让人沉闷的气都喘不过来的我大清。据陈德兴所知,南宋的士大夫并不远离商业活动,也不怎么歧视商人。甚至可以说,南宋就是儒商不分家的社会。

如果一个大航海时代和大殖民时代可以出现在13世纪的中国,那么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将足以淘汰掉大宋这个僵尸一样的没落王朝了!

“诸位!”陈德兴咳嗽了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看看过了,那么现在可以说地了!诸位请看这个球。”

陈德兴伸手在地球仪上拍了拍,面带微笑提问道:“诸位,知道这是什么吗?”

他自设一问,见无人应答,微笑着说道:“这是大地的模型!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周长八万里的巨大圆球,就和天空中的月亮一样……都是悬浮在无尽虚空中的圆球!”

这话儿说的不响,但是却好像一层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就让这座挤满了儒释道三家高人的院子热闹的好像一个菜市场了。

“怎么可能!地怎么可能是个球?若地是球形,那站在下面的人怎么办?”

“胡说八道,天方地圆都说了千年,如何就是圆的?地若是圆的,那天莫非是方的不成?”

“明王,你的这套说辞是哪儿听来的?莫不是那个什么太一神说的吧?”

陈德兴轻轻抬起一只手掌,纷纷议论的声音顿小了不少。他继续说着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吾等所在的周长八万里的圆球名曰地球,是分为七块大陆和五片大洋的,其中大洋的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的7成,而在我们所处位置的东面,则是地球上面最大的大洋,名曰太平洋。而吾等所在的大陆名曰神洲(亚洲),与我神洲隔太平洋相望,距离12000多里的大陆,名曰明洲,明洲分南北,土地数十倍于大宋。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稀少……”

“……神洲之南,乃是南番群岛,数万岛屿,星罗棋布。气候炎热,多蛮荒之地,然而却盛产香料稻米。南番之南,亦有一大陆,四面皆是大洋,因而得名大洋洲。其地多荒芜,人口亦少,然土地数倍于大宋,物产亦是丰润。”

“……此二洲,乃是吾华夏之民的天选之土。吾当以夏君夷民(意思是上层是华夏人,下层是诸夷)之法,分封诸夏之国,穷一生之力,也要将其全部纳入华夏天下。这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陈德兴娓娓而道,说的都是后世人人皆知的地理知识。但是在这个时代儒释道三家的高人们听来,却仿佛和天书一样。

“明王,你说的可是真的?”

“汉王,你莫不是在信口开河吧?”

“张口就一万多里,万里之外的地方,你可去过?”

众人纷纷动问。

“未曾去过,”陈德兴笑着回答,“也未尝派什么人去过!”

这话儿大家都信。陈德兴才崛起多久啊?去一趟万里之外,打个来回怎么都得一两年。两年之前,陈德兴还在大宋当军头,哪儿有余力派人去一万多里以外转悠?而且,眼下大宋也没有什么船能在海上连续航行一万多里吧?这得备上多少粮食和淡水啊?

文天祥听陈德兴这么说,真有些忍无可忍了,猛地一拍眼前的案几,站起身道:“陈庆之,你说的那些,可有凭据?”

陈德兴笑了笑道:“那些都是某前世所知之事!”

“荒谬!”文天祥怒道,“这是装神弄鬼,欺瞒世人!”

同为宋儒的陆秀夫也怒了,嚷声道:“汉王,尔乃堂堂一方霸主,焉能如此信口胡言,说这等无凭无据的鬼话?就不怕贻笑天下吗?”

“真的会贻笑天下吗?”贾似道端坐不动,心里面非常怀疑地看着陈德兴。他可是看着陈德兴不断拿出稀奇古怪的发明和制度,然后借助这些发明、制度一步步做大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小子,可以琢磨出那么多东西,想想也够邪门的!

“孤王贻笑天下岂不是如了尔等之愿?”陈德兴振振有词地道,“不若赌斗一局吧!”

“如何赌斗?”陆秀夫拧着眉头反问。

“孤王会派出四艘大帆船东去一万几千里,登陆明洲,建立据点。君实若有胆,可随船前往,亲眼见识一下明洲大陆!”

“哼,远行一万几千里,必是有去无回!”陆秀夫一挥袍袖,断然拒绝。他压根就不信什么明洲大陆,也不相信陈德兴是明王转世。如何会哪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某去!”

陆秀夫的话音刚落,却有一人大声应了下来。陆秀夫循着声音看去,竟然是文天祥。

文天祥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德兴,“不就是行万里路吗?行万里陆不亚于读万卷书!某家就走一遭又如何?”

“好!”陈德兴冲着文天祥一拱手,笑道,“文山兄此去,必将名垂青史!”

以后就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是文天祥发现新大陆啦!

“还有谁愿意走一遭明洲大陆?”陈德兴的目光在乱哄哄的院子里扫了一遍,想寻找第二个“哥伦布”。

“他也要去!”老尼姑这时候突然抬手指了下肥头大耳的永心大和尚道,“少林寺的永心方丈也要同去的!”

“啊……”和尚一愣,回头看看灭门师太,师太的脸色一沉,和尚忙道,“对对对,俺也要去的……不就是一万多里么?俺当年还发下宏远,要去天竺取经呢!”

陈德兴撇了眼胖乎乎的和尚,沉声道:“永心和尚想去天竺那就去吧……先去明洲,而后自南明洲绕入大西洋,再从非洲南部进入天竺洋,便能到天竺了。不过如今天竺佛法已灭,和尚你要去天竺取经是不行的。”

永心和尚双手合十道:“那和尚我就去天竺弘扬佛法!”

陈德兴点点头,没有想到这个胖乎乎看着就有偷偷吃肉的大和尚还挺有志气的。他又瞧了眼八思巴,笑道:“萨迦法王,你们藏密就没有想过去天竺弘法?”

八思巴恭敬地合十双手,微笑道:“贫僧法力有限,只能度化乌斯藏,天竺非贫僧所能及也。”

“既如此,那么……影娘。”陈德兴唤了一声墨影娘,天道教的环球考察计划,一直是她在秘密负责。包括下单订购大型远洋帆船,组织和训练探险队等等,都是她在管着。

“臣在。”墨影娘大步上前,站在了陈德兴的身边。

陈德兴一指文天祥和永心和尚,“这二位和他们的从人也会参加航海……船队准备的如何?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四艘大船已经购置好了,正在改装。夏天便可出发,先去日本,在镰仓附近补足一年之需,而后一路泛海东去。若一切顺利,45日便可到明洲,今冬明春,便可以回来了。”

陈德兴笑道:“好啊,一年便可以实证明洲……这可比坐而论道要强多了。”他看了看贾似道,“平章公,不若将探索明洲之事公诸天下如何?”

公诸天下就是一场豪赌!如果明洲(美洲)真的存在,陈德兴的神格可就立起来了——一个比大宋大至少二十倍的证据,是任谁都无法否认的!

而神格一立起来,又有了新大陆的巨大利益,这华夏道统,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了陈德兴。

第412章赵宋会失德的

筹备了好几月的普陀山辩法大会,仅仅开了一个晚上,便以一场赌斗而告终——胜负似乎没有分出,但是陈德兴却知道自己已经胜利。除非陈德兴所在的不是地球……

回到逃花岛居处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陈德兴先到王帐内整理思路,刚一进门,陈德兴的眉角不由得突突跳了两下。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负手立在帐内,正凝视着一副世界地图。他面白长髯,身上穿着淡青色的儒服,腰带上也挂着一柄长剑,怎么看都像个侠义之士。

陈德兴却是愣了一下,脸上堆起笑容,拱手行礼道:“大人,您怎么来了桃花岛?也不让人招呼一下?”

来人原来是陈淮清。陈淮清有陈德兴的给他的令牌,可以随时出入北伐军大营,所以他入营的时候,一路畅通。

陈淮清笑道:“其实吾也是刚到,之前吾在普陀山上,就立在圆通宝殿大门外。”

原来陈淮清也悄悄来了普陀山,当了一回辩法的听众。在辩法结束之后,他便立即坐快船来了桃花港,和陈德兴只是前后脚到。

“你真是明王降世么?”陈淮清突然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儿子。

陈德兴道:“孩儿的确是明王降世……大人,您到如今不会还以为孩儿在装神弄鬼吧?”

陈淮清对于这个回答似乎早有准备,只是神情自若地说道:“若真有明洲,谁还敢说你在装神弄鬼?”

中国人虽然不痴迷宗教,但绝不是不敬鬼神的无神论者,只是点到为止而已。对于一个有神格的统治者,他们其实也是乐意接受的。

“大人今日前来,不会为了和孩儿说这些吧?”

“自然不是,若是真的有明洲大陆在一万多里外……江南便可以拿下了。”

陈淮清道:“为父只是来问一下你什么时候再入临安?”

“一年后或许是两年后,一国鼎立,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用后世红朝太祖的话说,这是进京赶考!考好了天下归附,以陈代赵。考不好,陈明想要退回辽东都不易了。所以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且还要等待北地的唐元两国交战结果……

陈淮清又道:“取了江南之后,可是先挟天子令诸侯?当今天子就是个痴傻之辈,无力临朝理政,用来当个木偶泥塑也不错。待人心归附之后,便可受宋之禅让建立陈明天下了!”

说这话的时候,陈淮清的语调都微微颤抖。或许一两年后,陈家真的要得天下了!

陈德兴微微点头,然后道:“陈明天下是要立的,不过却不必挟天子令诸侯……与其走曹操的路子,不如学西周大会诸侯,堂堂正正当个天子。”

陈德兴虽然是奸的——装神弄鬼,把自己包装成了神仙,还借此夺取儒门的道统,把自己变成了周的继承人,这一系列的做法,实在可以用奸雄来形容!

但是他却不愿意学曹操去挟天子。这条路子在他看来,总是下成。没有办法才走,周武会诸侯伐纣才是正道。若得天下不正,陈明就会缺乏合法性,其内部就容易起纷争。

陈德兴如果装神成功,就得了道统。若李璮再兵败中原,那他自然就是众望所归的正统天子!

而且,陈德兴有一整个世界可以安排诸侯,没有必要把他们都宰了。所以大可以走会诸侯攘夷的路子,把忽必烈当成一块垫脚石来踩。

“吾儿果然手段高明!”

陈淮清捋了捋胡须,喟然叹道:“为父只想到曹操,你却想到了周武……曹魏自孤儿寡妇手中窃得天下,不过46年基业。周朝会诸侯伐纣却有800年江山!只是赵宋虽失德,但毕竟不是殷纣……”

和日本天皇家宣称的万世一系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王朝更替。但是王朝更替也有“正”和“不正”。商汤革命、武王伐纣和汉高平秦灭楚,都算是得天下极正,李唐也还可以。而魏晋和赵匡胤开创的大宋,都是得天下不正的典型。所以曹魏只存在了46年,就被司马家依样画葫芦窃取了大权。而赵匡胤则做贼心虚,害怕手下的武将有样学样,所以就搞以文御武,重文轻武,把华夏的武力搞废了拉倒。

而陈德兴争道统的目的,当然是要学商汤周武,光明正大的取代了赵宋——这就叫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而这牌坊,就是改朝换代的规则和秩序。如果陈德兴要建立一个只依靠暴力的专制王朝,规则和秩序什么的并不重要,靠雷霆杀伐去震慑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个杀出来的王朝是不可能建立封建制的,因为封建本身就是规则和执行。

而没有封建制,陈德兴就不可能依照周式封建的办法,用夏君夷民之策,打造出华夏世界——打造华夏世界的事业,可不是一代人就能进行到底的。这可不仅仅是建立几个殖民据点而已,而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华夏文明,实行民族“融合”。

如果没有一个可以长久维持的封建秩序,陈德兴一翘辫子,诸夏就得乱套,到时候没准就步了大蒙古国的后尘,扩张出去的诸夏就被各种野蛮人给同化掉了!

所以,这块牌坊还得好好立起来!

而按照中国传统的思路,正统的谋朝篡位,就是有道伐无道,有德伐无德。陈德兴装神成功,肯定就是有“道”了,而且他还用“复周礼”把儒家手中的道统也拿走了一半。因此道亨是足够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德”了。

陈德兴笑道:“赵宋让中原于蛮夷,比之殷纣仿佛不如,之所以看着没有失德,无非是些无耻士大夫在替其遮羞罢了。不过唐元会战在即,贾似道那奸贼又怎会不做些失德的事情?说不定,他现在正在和刘秉忠商量怎么再卖一次中原呢!两卖中原,弃祖宗之土,弃华夏之民,赵宋自然是大大的失德!”

赵宋和贾似道不甘心灭亡是肯定的!而现在对赵宋构成最大威胁的还不是陈明而是李唐。赵宋勾结蒙古,一块儿把李璮的好事儿坏掉几乎是肯定的。这事儿便是失德,陈德兴便可以大会诸侯去吊民伐罪,顺便扫荡一下江南,然后堂堂正正的当皇帝。

“这贾师宪……只是愚忠,算不得大奸大恶吧?”陈淮清微微摇头。他和贾似道的关系其实是不错的,双方还是亲家——贾似道的侄女嫁给了陈德芳。

“忠一家一姓而背天下,此等便是大奸似忠!”陈德兴看了父亲片刻,“大人,您在临安还呆得下去吗?”

陈淮清淡淡道:“自然不能呆了,吾打算退往昌国。”

昌国县就是后世的舟山市,陈德兴现在所在的桃花岛也属昌国县管辖。不过陈淮清所指的昌国并不是桃花岛,而是昌国县城所在的舟山岛。这座岛屿面积不小,有476平方公里。而且还有沈家门港,是庆元府的第二商埠所在地。岛上的人口更是超过了10万。

陈德兴双手抱胸,思索片刻,“现在昌国县城内驻扎了几千三衙军,他们是护着贾似道而来的,等他们走了,我便发兵去取了昌国。”

“为父还有学生数百,武学一所。”

陈淮清这两年虽然领着右丞相的名义,但是在贾似道这个平章压制下没有一点伸展的空间。唯一的成就便是调教出了几百个武学生——多是南宋藩镇的庶流子弟,不过贾似道也不肯用他们。

“武学可迁昌国,改称舟山天道书院吧。”陈德兴停顿了一下,“至于武学生,可以入北伐军军官学校或天道书院,也可以直接安排官职。”

“天道书院?”陈淮清皱皱眉,“是太学吗?庆之你是要学蔡京罢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吗?”

三舍法是王安石提出的,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太学生按照外舍、内舍、上舍升级最后择优做官(通过考试)。后来蔡京当政的时候一度把科举废掉,只用三舍法取士——实际上就是用系统的太学教育培养官僚。不过这套办法却遭到了太多的反对,在徽宗宣和二年就废止了。

“差不多吧。”陈德兴道,“科举本就是牢笼志士,所取之士多无用处。吾大明自有士爵议会共治地方,无须以科举笼络士大夫之心。”

陈德兴治理地方的路子,乃是贵族议会监督官僚。类似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提出过,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他提出了一个以学校议政的办法来监督政府。实际上就是把秀才、举人变成议员。和陈德兴从士爵贵族中挑选议员都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区别只是谁来把持地方。

陈淮清沉声道:“若如此,便是要以士爵替换士大夫了!庆之,你可知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吗?”

陈德兴道:“吾打天下靠士爵,治天下也要靠士爵!”

第413章团练

“右临钱塘,左枕西湖,临安繁华世无双——这临安果然是天下第一富庶地啊!”

刘秉忠道:“若论人口财帛,单是临安一府便能胜过北明东唐了吧?如今唐宋元明四国争雄,实力最强的其实是大宋……只是大宋以仁治天下,不喜征伐之事,才让唐元明各自得逞一方的。”

贾似道长叹一声说道:“大而不聚,富而不强,人多而心散,不过是一盘散沙!”

刘秉忠露出羡慕的笑容:“大而不聚就拧聚之,富而不强就图强之,人多而心散就团结之,不大、不富、无人才是无解之道。若陈德兴得江南,某管保不出三年,江南便能被他调教成强楚盛吴。”

贾似道冷笑:“唔,只需尽没江南士大夫之地赏赐给他的士爵战士,江南何愁没有数十万强兵?”

刘秉忠神色不动地反问道:“平章公不欲变法以效仿之?”

贾似道长叹:“300年的老法,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谁让大宋和北明一样搞法?”

刘秉忠道:“北明立国于蛮荒之土,并无士大夫可以倚,自然只能封士爵,行夏君夷民。然大宋有亿兆人口,有万里沃野,有士农工商。何须照抄北明?若陈德兴取了江南,多半也会改弦易辙,尊孔崇儒,以士大夫治民的。”

贾似道冷哼一声,颇是不屑。只是不知道是不屑于陈德兴,还是看不上江南士大夫。

车马已经穿过了最繁华的临安城内,从涌金门而出到了西子湖畔。涌金门外虽然已经是临安城外,但是繁华程度丝毫不减。城门外面,临着西湖便是高达五层的丰乐楼——这是临安最大的酒楼——现在虽然已经过了午市的饭点,但是丰乐楼外依旧顾客盈门,丝竹歌舞之声阵阵不绝。

而涌金门外的大街上,西湖东岸的长堤上面,往来的行人更是摩肩接踵。下了马车的刘秉忠注意到,即使引车贩浆的小商小贩也穿着绸衣踏着丝履,好一派富足盛世的景象。

如果陈德兴这个时候再回临安,他或许会吃惊的发现,这座城市非但已经从临安之变中复了元气,而且更加繁华了几分。这倒不是因为大宋平章军国事贾似道的治国之策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和蒙古的战争已经彻底结束。而且在四川、京湖和两淮的军阀藩镇化后,南宋朝廷的军费开支也大幅降低,对民间财富的剥削自然减少了许多。因此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

回到临安的贾似道和刘秉忠都是微服,也没有几个随从,下了马车便在西湖岸堤上缓缓前行。

“平章公,这是最新版的《光复》报。”廖莹中这时递过来一份小报,是他方才向一个流动的报贩购买的——临安的言论还是一如既往的自由,陈德兴的《光复》报和《天道》报都在临安设有报社。而且两报的销量都还不错。

贾似道取过《光复》报翻了翻,头版上是普陀山辩法和大唐义皇帝梓宫北返的消息——贾似道并没有食言,李全的尸骨被挖了出来,移交给了还在普陀山的灭门师太。

至于普陀山辩法,《光复》报上当然在替陈德兴鼓吹。而临安的大部分小报,则一致认为陈德兴已经理尽词穷,更不相信什么明州新大陆和地圆说……都把这些当成笑话了!

除了这两个消息,《光复》报上还有不少关于唐元明等北三国的报道,还有介绍日本、高丽、安南、大理等国消息和风土人情的文章。这些才是《光复》报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他们的消息比起南宋朝廷都灵通。不仅和北明有关的事情《光复》报会最先报道,连阿里不哥遇害,李璮称帝,忽必烈建立大元并且开科举,甚至大理段氏复国,都是《光复》报第一个在临安报道的。

包括贾似道在内的所有读者,也都是从《光复》报上得知这些消息的——如果要通过大宋的官僚机构获取各地情报的话,这些消息至少要延迟3到6个月以上……反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衙门告诉贾似道蒙古大理总管段实已经复国登基,自称皇帝,建元兴隆了。

这大概也是贾似道迟迟不禁《光复》报和《天道》报的原因之一。

一艘画舫,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