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鼎革(小黑醉酒)-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是受到了钟正的影响,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一些大臣们也开始弹劾谭纵在湖广放纵手下滥杀无辜,尤其是御史台那些以钟正为目标的年轻御史们,纷纷加入了钟正的阵营中,跪在了钟正的身后,以维护大顺律例为由,请清平帝惩处谭纵。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为了平息这一场风波,谭纵在朝堂之上将钟正所指证的罪责一力承担了下来,为那些参与了湖广平叛的官军进行了开脱,表明那些官军都是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毕竟湖广确实有百姓死于官军与功德教的交战中。
伴随着谭纵的表态,钟正弹劾谭纵一事的后果逐渐明朗化,清平帝不得不对他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升任谭纵为监察府正五品的巡查使后将他调离了京城,委任他为北疆边防军的一名将领,前往北疆戍边,算是对他的惩戒,同时也将他调离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在临去北疆之前,谭纵回了一趟江南,见了苏瑾和施诗等人,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在被施诗接来扬州城的家姐面前郑重承诺,一旦他从边疆回来,那么就正式赢取苏瑾和施诗等女过门。
如果他不幸战死的话,希望苏瑾和施诗等女另外嫁人,他会在九泉之下祝福她们。
谭纵的一番情深意切的言语打动了苏瑾和施诗等女,使得她们眼眶红润,心中感动不已,都抱定了今生非谭纵不嫁的念头。
对于谭纵被贬往边疆一事,民间的百姓们对此是忿忿不平,纷纷为他感到冤屈,毕竟打仗的时候死人再所难免,况且杀人的是那些官军而不是谭纵,凭什么要谭纵来承担这个责任,而他在洞庭湖和柳镇的事情成为了又一段传说,令百姓们津津乐道。
虽然谭纵去了北疆,不过以他为首的“谭党”却在清平帝的特殊关照下异军突起,成为了大顺官场上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得苏瑾和施诗等女的事业蒸蒸日上。
从江南回来,谭纵进宫面见了清平帝后就启程赶往了北疆,太子亲自前去给他送行,不过已经从五台山回来的赵云安却没有出现,着实令人感到有些玩味,毕竟赵云安与谭纵关系菲浅,谭纵又是他的准美服,他理应前来送行才对。
在外人的眼中,从五台山回来后,赵云安就过着低调的生活,可以说是闭门谢客,家里冷冷清清,好像一下子从京城官场里消失了似的。
不过,自从赵云安回来后,太子与他倒是走动得越来越勤了,经常邀请他去太子府去作客,两人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
第六百六十三章 边防军
谭纵所要去的地方是大顺在北疆的重镇――达拉城,边防军的主力驻扎在此,人口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是北疆最大的一个城市,担负着捍卫大顺北部领土的重任。
与谭纵同行的那名中年人是达拉城的副将马啸天,得知谭纵要来的消息后,达拉城的主角王双派他前来迎接谭纵。
王双是清平帝的心腹,他不仅是达拉城守军的主将,同时也是北疆边防军的统帅,手中握有大顺最为精锐的五十万北疆边防军。
谭纵此次前来,身份很是特殊,虽说他是王双的手下,但是同时由兼任着监察府的巡察使一职,这个官职足以表明他身份的重要。
先前谭纵在江南的时候,是江南六品游击,只能监察江南的官员,而此次前来北疆则不一样,清平帝给了他一个监察府巡察使的官职,这个职位可以监察大顺的文武百官,就连王双也在他的监察之列。
马啸天是王双的得力助手,土生土长的达拉城人,对北疆的事情了如指掌,从他那里,谭纵对北疆的形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北疆地域辽阔,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其中以阿斯曼帝国最为强大,是北疆各国的盟主国,是大顺在北疆最大的对手。
阿斯曼帝国的都城是阿鲁拉城,阿鲁拉城是北疆诸国最大的城市,充满了异域的风情,是北疆文化的聚集地。
听到阿鲁拉城三个字的时候,谭纵的心中不由得一动,眼前浮现出一位身材妖娆的碧眼美女来,在扬州城的时候,对方曾经大胆地向自己示爱,令他感到颇为尴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她好像就住在阿鲁拉城。
谭纵和马啸天穿过了山区后,又行进了几日便来到了达拉城,这是一座有着高大坚固城墙的庞大城市,城墙上的刀伤箭痕表明它经过了无数战火的洗礼。
达拉城是大顺与北疆各国进行贸易的场所,城里不仅居住有大顺的百姓,而且还有北疆人,可谓北疆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市。
谭纵到达的时候,王双和达拉城的城使李裕已经领着手下的人等候在达拉城的城门口,按理说两人是达拉城的文武最高长官,都是正四品的官阶,完全不用在城门口等谭纵这个正五品的手下。
不过谭纵既是监察府的巡察使,又是未来的驸马爷,有着这两重身份,再加上是清平帝眼前的红人,王双和李裕不敢怠慢了他。
王双和李裕已经安排好了酒席给谭纵接风洗尘,众人一边喝酒谈笑,一边欣赏着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舞蹈,场面十分热烈。
“谭将军,听说你勇武过人,在京城的时候单臂举起了重逾千斤的石狮,力挫群雄,末将也有几把力气,想与谭将军切磋一下,以助大家的酒兴,不知道谭将军意下如何?”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一名身材高大的黑脸大汉冲着谭纵一举酒杯,宏声说道。
黑脸大汉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安静了下来,在座的人们饶有兴致地望向了谭纵,等待着他的回答。
北疆由于连年征战,在这里的人们无不崇尚武力,以骁勇善战者为尊,这名黑脸大汉是边防军中的英雄,名叫张山,曾经率领着五千人马大败来犯的两万北疆军,斩敌八千余人,是边防军中的英雄。
“那就请张将军指教了。”面对着眼前的一幕,谭纵微微一笑,也向张山举起了酒杯,两人虚空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对于谭纵来说,既然张山发出了挑战,那么为了以后能在边防军中站稳脚跟,他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并且要一举将其击败。
钟正是清平帝的人,在朝堂上对谭纵发难自然是清平帝的安排,因此谭纵来北疆并不是简单地被发配,他身上肩负着清平帝未来的大计,要在接下来的数年间掌控北疆边防军的控制权。
谭纵在湖广的时候就已经将刘副帮主的画像找人画了出来,秘密呈报给了清平帝,希望清平帝能查出此人的来历,只要查出此人的底细,那么功德教幕后主使者的身份也就昭然若揭了,对清剿功德教大有裨益。
当画像送到清平帝手里后,清平帝皱着眉头凝视了画像一会儿,随即将画像烧了,神情显得十分凝重。
直到谭纵回到京城进宫觐见清平帝,这才知道清平帝将画像烧了的原因,因为清平帝一眼就认出了画像中的那个人是谁,令谭纵万万想不到的是,刘副堂主竟然是前朝废太子,也就是赵云博和赵云兆父亲的侍读――太子侍读王昌云。
王昌云从八岁起就进宫成为了前朝废太子的侍读,与前朝废太子和皇子们读书识字,清平帝自然对他印象深刻。
就在前朝废太子的师傅当年出事后不究,王昌云就死于一场大火中,其尸体在烧焦了的废墟中找到,成为了一具面目全非的焦尸,如果不是他腰上挂着的一块玉佩,那么还真的无法辨明他的身份。
得知了这样一段往事后,谭纵的心中是颇为震惊,如此说来的话,那么功德教岂不是与前朝废太子有关,也就是说,王昌元的顶头上司就是京城的赵云博和赵云兆!
弄清了王昌云的身份后,谭纵顿时感到事情变得颇为棘手,原来前朝废太子早已经留下了后手,在大顺结了一张庞大的网络留给了赵云博和赵云兆,从江南的事情和功德教的事情来看,赵云博和赵云兆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两人对清平帝的皇权造成了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清平帝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暗中除了赵云博和赵云兆,不过如此一来的话,他就要在史书上就要背上一个陷害前朝废太子谋夺皇位的罪名,使得他的皇权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再者说,前朝废太子在大顺结下的这张大网令清平帝寝食难安,如果不将这张大网给铲除的话,始终是个祸患,即使将赵云博和赵云兆给除了也会继续危害清平帝的子孙。
思来想去,清平帝决定以静制动,先不动赵云博和赵云兆,等两人自己跳出来,然后他再施以重手,如此一来既显得名正言顺,又能根除两人的势力,一举两得。
开始时,清平帝并没有想让谭纵去北疆,他打算委任谭纵重任,让其暗中调查赵云博和赵云兆,毕竟谭纵已经两次挫败了赵云博和赵云兆的阴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无可厚非,足以对付狡猾的赵云博和赵云兆。
不成想,就在这个时候钟正秘密奏报,有人暗地里给他送来了一封指责谭纵所统领的官军在湖广“滥杀无辜、军纪败坏”的信件,虽然信里说的都是谭纵的事情,并没有让钟正做什么,但其中的原因却不言而喻,摆明了就是让钟正去弹劾谭纵,纵观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只有钟正最适合也是唯一敢弹劾谭纵的官员。
接到了钟正的密报后,清平帝知道一定是赵云博和赵云兆在背后搞得鬼,这说明两人的心中开始忌惮谭纵。
既然如此,清平帝决定改变计划,将谭纵调往北疆,前去接管北疆那里的边防军,顺水推舟地让钟正“成全”赵云博和赵云兆。
在清平帝看来,让谭纵前去北疆既可以让谭纵掌控住北疆的边防军,又能使得赵云博和赵云兆放松警惕,进而抓住两人的把柄。
所以说,谭纵此次前来北疆责任重大,他要想办法收服桀骜不驯的北疆边防军,有了这一支力量在手,那么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京城的赵云博和赵云兆形成威慑,这事关清平帝的大局。
在现场众人期待的眼神中,谭纵和张山来到了大厅外的空地上,王双和李裕领着屋子里的文臣和武将随着两人走出了大厅,立在大厅外等待着两人的较量。
张山虽然是北疆边防军的勇者,但是谭纵也并非无能之辈,是大顺民间智勇双全的英雄,两人的这场较量可谓是龙争虎斗,现场观战的官员中立刻有人开了赌局,赌谭纵和张山谁能最后获胜。
官员们纷纷下注,赌局的大盘上张山占具了绝对的优势,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大家在北疆这么多年,对张山的勇武是有目共睹的,至于谭纵的文武双全则是道听途说,因此大家相信张山。
出乎众人的意料,王双则将赌注押在了谭纵的身上,他虽然不了解谭纵,但是却十分清楚清平帝,清平帝这次能将谭纵派来这战火不断的北疆来,首先要能在武力上镇住边防军这些桀骜不驯的军官,所以他感觉张山此次可能会败下阵来。
“不打了,不打了,我输了!”果不其然,谭纵和张山各自拿着一条长枪在场中交手了几个回合后,张山就将手中的长枪往地上一扔,冲着谭纵喊道,细心的人注意到他的两手手臂微微地颤抖着。
“承让了。”见此情形,谭纵微微一笑,拎着长枪冲着张山拱了一下手。
在刚才的交手中,张山手中的长枪与谭纵手中长枪的每一次碰撞都震得他虎口发麻,他本以为自己的力气已经够大了,万万没有想到谭纵的力气竟然比他的还要大。
张山咬牙坚持了几个回合后,双手被谭纵长枪上的力道震得失去了知觉,于是只好认输,并不是他不想握住手里的长枪,而是根本就握不住。
谭纵在北疆的第一次亮相就折服了北疆边防军的第一勇士张山,彻底将北疆的那些文武官员给震住了,可谓是一个开门红。
接风宴结束后,谭纵被王双请到了内室,在内室里谭纵将一封清平帝写给王双的信交给了他。
王双看完信后就当着谭纵的面将那封盖有玉玺的信纸给烧了,清平帝在信里告诉他,要他用几年的时间协助谭纵成为北疆边防军的统帅,将来接替他的位子。
令王双感到惊讶的是,谭纵并不想留在达拉城,主动提出去白云城。
白云城是大顺西北部最顶端的一座城市,是大顺西北的门户,北疆战火最激烈的地方,市场与北疆的蛮人爆发冲突。
在谭纵看来,要想真正的掌握住北疆的边防军,那么唯有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白云城是北疆战事最频繁的地方,他要在白云城建功立业。
见谭纵心意已决,王双只好答应了谭纵的这个要求,写了一条调令,将白云城现任统兵守将调回达拉城,同时任命谭纵为白云城的新守将。
白云城驻扎有五万边防军,是北疆除了达拉城外实力最雄厚的城市,谭纵虽然在江南和湖广都指挥过官军,不过他只是发号施令者,而现在则要身先士卒,心中不由得有些没底儿,如果不能带好队伍的话,那么他将来接替王双就是一个空谈。
在确定了去白云城后,谭纵只在达拉城待了两天就启程赶往白云城,由于路上不怎么安全,时常有北蛮的人前来骚扰,因此王双派了两千人马护送谭纵前去上任。
谭纵对此感到有些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大顺的境内他需要两千人马护送,不过看王双并不是在开玩笑,于是他只有接受。
白云城到达拉城有五天的路程,第四天下午,部队来到了一个山脚下,正当谭纵与负责护送他的刘偏将聊天的时候,前方的哨探来报,在山那边有万余北蛮人正在围攻大顺的一支两千余人的边防军,那支边防军被对方仗着人多势众压在了一个山坳里,形势危急。
刘偏闻言立刻劝谭纵离开的,毕竟对方人数太多,而且是蛮横之辈,如果谭纵出了什么意外的话,他无法向王双交代。
“兄弟们,咱们的兄弟正在被北蛮人围攻,虽然北蛮人人多势众,但有一句老话说的好,狭路相逢勇者胜,咱们今天要用手中的钢刀来教训这些胆敢侵犯我大顺领土的蛮子们。”岂料,谭纵却抽出了腰间的唐刀,冲着四周的士兵们大吼了一声后,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山那边的北蛮人。
“保护谭将军。杀死那些蛮子们!”刘偏将没有想到谭纵竟然敢向那些北蛮人发起进攻,在怔了一下后,一挥手里的长枪,紧随着谭纵而去。
主将既然身先士卒,周围士兵的士气顿时高涨,拎着刀枪跟在了谭纵和刘偏将的身后,士气高昂地向那些北蛮人冲去。
第六百六十四章 白云城
当谭纵一马当先地绕过山脚后,只见前面的山坳里有一群穿着异族服饰的人正在向围在中间的大顺边防军进攻,被包围的大顺边防军处于不利的境况,边打边往后退。
“杀呀!”谭纵见状,用手里的唐刀一指山坳里的那些北蛮人,双腿一夹马夫,迎着北蛮人冲了过去,他决定攻其不备,一举摧毁北蛮人的防线,只有这样才能打垮人数占优的北蛮兵。
“跟着谭将军,他要是有事的话,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刘偏将见谭纵径直冲向了那些北蛮兵,心中顿时大为焦急,冲着身后的士兵们吼了一声后,拍马追了过去,俗话说刀剑无眼,万一谭纵有一个三长两短,他如何向王双交代?
北蛮兵发现了这支突然出现的大顺军队,领头的蛮将挥了一下手,一名头上梳着一条小辫的高大蛮将就拎着手里的两把斧头,气势汹汹地领着手下的蛮兵迎了上去。
高大蛮将从谭纵身上的盔甲上发现他是大顺的一名将领,于是挥舞着双斧,凶神恶煞地向谭纵奔去。
谭纵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微微紧了紧手里的唐刀,也向梳着小辫的高大蛮将冲去,看来那高大蛮将将是他来北疆后第一个用来祭刀的敌人。
高大蛮将见谭纵竟然迎着他冲了过来,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挥起了斧头就向谭纵的头上劈去,在他看来谭纵根本就无法抵挡住他这势大力沉的一斧,挨上的话不死也要重伤。
出乎高大蛮将的意料,谭纵并没有躲避,而是挥动着唐刀迎着他的斧头砍了过去。
见此情形,高大蛮将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了不懈的冷笑,谭纵想用手中的那把刀来对抗他的斧头,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不好!”当的一声,当高大蛮将手中的斧头与谭纵的唐刀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响,接着高大蛮将只觉得手上一轻,心中顿时大吃了一惊,暗自叫了一声。
还没等高大蛮将反应过来,谭纵手里的唐刀已经如切豆腐一样从他的斧头上划过,轻而易举地切开了他的斧头,然后趁着两人的坐骑错身的那一刹那,从他的脖颈处划过。
随后,谭纵也不看高大蛮将,径直向他身后的一名蛮人骑兵扑了过去。
跟在谭纵身后的刘偏将见那名高大蛮将与谭纵错身后迎着自己冲来,于是抬起了手里的长枪,准备迎敌。
谁料想那名高大蛮将骑着马跑出去没几步后,脑袋一歪从头上滚落了下来,脖腔中随即喷起一股血柱,眉头的身体随后扑通一声从马上掉了下来,抽出了几下就没了声息。
“好快的刀!”刘偏将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一幕,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就在刚才错身的一刹那,谭纵手里的唐刀已经划过了高大蛮将的颈部。
领头的蛮将一直关注着这边的形势,当他看见高大蛮将竟然在谭纵的手下连一招都没有走过就被砍了脑袋,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高大蛮将的勇武他是知道的,在北疆也算是一把好手,而且对大顺边防军也十分了解,不清楚眼前这名年轻的小将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在领头的蛮将愕然的注视下,谭纵挥舞着手里的唐刀,像一把锋利尖刀的刀尖一样,领着身后的士兵凶悍地插进了北蛮兵的队伍中,沿途的北蛮兵纷纷惨叫着倒了下去。
“快,拦住他!”按照谭纵推进的速度,很快就会与被围困的大顺军队相遇,这样的话他们全歼大顺军队的意图不但会落空,而且还很可能因为这两股大顺军队的会使而陷入被动,领头的蛮将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一挥手,向身后的人喊道,他身后的几名将领模样的蛮人立刻挥动着手里的兵器向谭纵扑了过去。
谭纵见状来者不拒,手里的唐刀如同死神的镰刀,无情地收割了那几名蛮将的性命,几名蛮将都是被他一刀毙命,在他面前一点儿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与此同时,得知援军到来后,包围圈里的大顺军队拼命向谭纵的方向突围,这使得北蛮兵在两股大顺军队的夹击下顿时混乱了起来。
“走!”当谭纵干掉了那几名蛮将后,领头的蛮将就知道大势已去,心有不甘地瞅了谭纵一眼,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在亲卫的保护下向山坳的另一端奔去。
得到命令的北蛮兵立刻脱离了战场,争先恐后地跟着领头的蛮将逃走,所谓兵败如山倒,谭纵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歼敌机会,与被围的大顺军队合兵一处后,对逃走的北蛮兵进行了追击,直杀得北蛮兵丢盔卸甲,狼奔豕突。
一直追杀到夜幕降临,谭纵这才停了下来,集合队伍,安营扎寨,经过这一路的追杀,他们不仅杀了不少北蛮兵,而且还俘虏了不少人,这一场仗可谓是完胜。
“谭将军!”正当谭纵坐在一块石头上喝着卫兵递过来的水囊里的水时,一名满身是血、头上缠着绷带的强壮校尉跟着刘偏将走了过来,冲着谭纵一拱手,躬身行礼,“今天若不是谭将军及时赶到的话,我们就要被那群蛮子给包了饺子。”
“这位是白云城的罗毅罗校尉。”谭纵不知道此人是谁,于是看向了刘偏将,刘偏将连忙解释。
“都是自家兄弟,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谭纵闻言,不以为意地向罗毅笑了笑,沉声问道,“你们怎么会中了埋伏的?这里可是大顺的地界,那些北蛮人的胆子竟然如此之大,敢跑来咱们的地盘撒野?”
“启禀谭将军,这些北蛮人凶残贪婪,一有机会便潜入我大顺境内烧杀抢掠一番。”罗毅已经从刘偏将那里知道了谭纵的身份,清楚谭纵即将接掌白云城,是他的顶头上司,于是宏声说道,“几天前,我们接到消息,说是一股千余人的北蛮兵流窜进我们境内洗劫城镇和村庄,于是赵将军就令卑职率领两千人马前去迎敌,不成想此次带人来的是多穆尔,有一万多人,在这里设了埋伏,引诱末将上当。”
“原来是这样。”谭纵闻言点了点头,随后有些好奇地问道,“多穆尔是谁?”
从罗毅的言语中,谭纵感觉到他对那个多穆尔好像颇为忌惮。
“多穆尔是脱脱不花帝国的头号猛将,是北蛮中少有的有勇有谋的蛮将,我们在他的手上没少吃亏。”罗毅的双目顿时闪过一丝仇恨的神色,宏声向谭纵说道,他有不少兄弟都是死于多穆尔之手。
“脱脱不花帝国。”谭纵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他了解过北疆的局势,知道这脱脱不花帝国是北疆的几个强国之一,与大顺的关系最僵,经常进入大顺境内烧杀抢掠,他上任白云城的守将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对脱脱不花帝国的袭扰。
如果谭纵没有看错的话,今天下午被一群亲卫护送着逃走的那个领头的蛮将就是多穆尔,他们这些家伙竟然敢在自己上任白云城的时候惹事,那么他要是不做出回击的话,恐怕脱脱不花帝国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第二天上午,在罗毅的引领下,谭纵去了那些被多穆尔的人洗劫过的村镇,入眼之处满目疮痍,几乎家家缟素,户户恸哭,凄惨之际。
见到谭纵等人到来后,百姓们纷纷向他们哭诉着自己的不幸:有的妻女姐妹被北蛮兵凌辱,有的父兄子侄被北蛮兵杀害,有的人财物被掠夺。
听着百姓们对北蛮兵暴行的控诉,谭纵脸上的神情十分凝重,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现在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白云城将永无安宁之日。
两天后,谭纵到达了白云城,这是大顺西北部最后一座城市,也是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大顺和北蛮商贸的中转站,与达拉城一样有着高大厚实的城墙,只不过它上面的刀伤箭痕要远远多于达拉城,表明战事的频繁和惨烈。
白云城汇聚了大顺与北疆的文化,整个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异域文化,街上随后可见身着异域服饰、操着各种各样方言的北蛮人,与城里的大顺人和睦共处。
白云城守将赵将军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并不知道谭纵要来接替他上任的事情,等到谭纵一行人进了城,他才知道自己要离开白云城,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怅然。
根据大顺的惯例,像他这样的将领一旦调离了职务,那么就意味着他将返回中原任官,彻底告别他生活和战斗了二十年的白云城,虽说这样一来的话他就能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辈子,但是内心却有些舍不得这个自己奉献了青春的地方。
刘将军在白云城守军的威望甚高,如果换作别人来的话,肯定会受到白云城那些边防军的抵制,不过由于谭纵在半路上以寡敌众,出色地击败了多穆尔,因此虽然他接替了刘将军的位子,但是在军中并没有引起什么情绪波动。
况且谭纵表示推荐刘将军去大顺最富庶的江南去任职,给刘将军谋得了一个好去处,对刘将军来说是一件好事。
办理完了交接手续后,刘将军准备离开白云城去达拉城,王双给李将军请功的奏折已经在去京师的路上,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兵部调他回去的调令不久后就会到来,他可以安安稳稳地养老去了。
“刘老哥,在你临走之前,希望能帮小弟一个忙。”谭纵随后设宴宴请了刘将军,酒过三巡之后,他微笑着向刘将军端起了酒杯。
“老弟有话尽管开口。”刘将军闻言,笑着冲谭纵举起了酒杯,他也听说了大顺国内的一些事情,知道谭纵是清平帝眼前的红人,既然谭纵说要推荐他去繁花似锦的江南为官,那么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己一定能去江南,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老哥离开前,希望能帮小弟暂守白云城几日。”谭纵端着酒杯,笑着说道。
“暂守?”刘将军不由得一怔,有些不明白谭纵的意思。
“小弟决定偷袭纳瓦城,给脱脱不花一个教训!”谭纵的双目闪过一道寒光,沉声说道。
“偷袭纳瓦城!”刘将军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纳瓦城是脱脱不花帝国的王城,距离白云城有六七天的路程,中间隔着脱脱不花的南方军事重镇鲁阿城。
鲁阿城是脱脱不花帝国的南大门,要想偷袭纳瓦城,必须要先过鲁阿城这一关,鲁阿城有着三万兵力,守将就是罗毅提到的多穆尔,给大顺的官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老哥,小弟准备暗中绕过鲁阿城,纳瓦城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咱们会去偷袭他们,定能一举将其拿下。”谭纵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弟,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命令之前,咱们可不能轻举妄动,妄开兵戈!”刘将军被谭纵的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先不说谭纵能否成功,单单这个出兵就已经违反了军规。
“老哥错了,小弟只不过想要救出那些被多穆尔的人掳走的百姓而已,他们都是我大顺的子民,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流落到异国去当奴隶?”谭纵闻言,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
听闻此言,刘将军不由得怔住了,的确,谭纵说的没错,大顺的军队有保护大顺子民的义务,谭纵如果以这个为理由的话倒也说的过去。
“刘将军,届时白云城的事情就交给老哥了。”谭纵见刘将军不再言语,知道他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于是再度冲着刘将军举起了酒杯,笑着说道。
“老弟放心,老哥到时候一定完璧归赵,将白云城原原本本地交给你。”刘将军见谭纵心意已决,沉吟了一下,端着酒杯向谭纵说道。
这么些年来,白云城饱受了北蛮人侵扰之苦,由于大顺军律规定大顺边防军不能在边境惹起事端,更不能出边境进攻那些北蛮人,因此边防军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北蛮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出大顺边境,令他们疲于应对。
刘将军早就想出边境教训一下那些狂妄的北蛮人,可是由于军规军律在此,他却不能那样做,如今谭纵以解救被掳去的百姓为借口发动对纳瓦城的突袭,这着实令他心动:
谭纵分析得很有道理,纳瓦城现在防备松散,如果突袭的话很有可能会成功,这样的话不仅出了一口闷气,而且还能震慑住北疆的那些蛮族,同时也是一件大功。
因此,刘将军决定冒险一搏,反正谭纵是清平帝眼前的红人,而且又有着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算突袭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惩罚,同时他又能落下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干!”谭纵闻言微微一笑,一伸手,与刘将军的酒杯重重地碰在了一起,白云城的守军都是刘将军的部下,能取得刘将军的支持,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战成名
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