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武氏的声音,今天本会有场腥风血雨,因此武氏请求在殿后屏风后面旁听,李治答应了。
  明显,武氏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管长孙无忌三个怎么想,可这不正是他们一直想要的结果吗?
  正好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然后将三个老不死的赶出朝堂,岂不是一了百了。
  虽然武氏不知道为何来济没有请辞,但只要这三个走了,元老派也就剩下一个来济和一个宇文节、李绩了。但李绩和宇文节早就是皇帝的人了,这等于来济留下来也是孤木难支,以后朝廷就再没碍皇帝眼的人了。
  李治回过神来,目光扫过大殿。
  “长孙太师、于仆射、韩侍郎,你们都是元老功勋,国之宰相,朝廷离不开你们啊,朕离不开你们啊。”虽然心里巴不得这几位滚蛋,可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得做的。
  长孙无忌却很干脆的再次请辞。
  两辞两不许。
  最后,再次请辞。
  三辞。
  这下,李治终于扭捏着假装无奈的点头同意了,一声叹息。
  金殿上,百官还处于震惊之中。
  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明白,怎么来了这么一出。
  唯有后面的李逍,惊了一会后,这会已经唏嘘着长孙无忌的果决。
  昨天自己只是提醒了长孙几句,长孙马上就已经想明了其间的厉害关系,与其等着皇帝把他们如老狗一样赶出朝堂,还不如主动离开。
  李治几声挽留之后,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三位元老终于光荣退休了。
  长孙无忌不但辞去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职,还辞去了扬州大都督职。
  李治心情非常高兴,他想不到长孙无忌转变这么快,之前亲自上府又送钱又说好话的,长孙无忌都不肯退。
  高兴之余,李治便忘记了昨天答应武氏要对长孙无忌先贬后杀了。既然长孙主动退了,那就没必要动手了。
  念叨着长孙无忌的扶保之功,李治便当即下旨,拜太师长孙无忌为河南府尹、东都留守,令镇守东都洛阳,增赵国公实食邑三百户,并前食实封共一千六百户。
  拜于志宁为太原府尹、北都留守,加太子太师,进封燕国公,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又以韩瑗为太子太傅,进颍川郡公,增食邑三百,通前共实食封八百户。
  老臣识趣,李治也大方了一把。
  每人赏了三百户实封食邑,还各给了几个荣衔。
  太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这些衔虽尊,但毕竟不过是荣衔,不视事无实际职权。而河南尹、洛阳留守和太原尹、北都留守,其实也是遥领,并不用他们去实际任职。
  这也算是李治对他们扶立保驾之功的酬谢了。
  屏风之后,武氏听到皇帝的御封,眉头紧皱。她并不相信长孙无忌几人有那么识趣,她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本来不管什么问题,先将计就计把三人踢出朝堂再说,可皇帝却还给三人如此高的荣衔。
  长孙无忌三人又是三辞不许方受。
  “臣长孙无忌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再次上奏。
  “太师有事直言。”李治心情很好,以后在朝堂上就看不到长孙无忌这张胖脸了,也看不到于志宁那张苦瓜脸了,还有韩瑗那张黑脸,通通都不用看了。
  长孙无忌缓缓出言,“臣奏请陛下赫褚遂良之罪,褚遂良年老体弱,岭南瘴厉之地,还请陛下念其往日之功劳辛苦,赫其过错,让他致仕还乡。”
  李治一听提到褚遂良,先是有点警觉。
  等听说是让赦免其过错,放褚遂良回京后,又不由的心头一松。褚遂良刚被他又贬为桂州都督,桂州都督虽说是贬官岭南,可桂州却是一个要地,桂州都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
  若是长孙无忌出面要求让褚遂良回老家,倒是不错的。
  让褚遂良回家养老,总比他还继续当官好,哪怕是个岭南的都督,那也得提防。
  “允,进褚遂良太子太保、周国公,加实食邑三百,通前八百户。”
  “臣韩瑗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说完,韩瑗又出来了。
  李治眉头微皱,不过沉吟一下还是点头,“韩卿请说。”
  “臣斗胆请陛下赦免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之罪,允其还朝。”
  意料之外,又是一个意料之外。
  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那都是之前房遗爱谋反案里的谋逆之臣,他们和李道宗、李恪等本都是判了死罪,结果后来李恪免死,李道宗近日又起复,没想到,现在韩瑗这个当初亲自审理此谋逆案的人,却又提出要把这几人赦免回朝。
  当初若不是后来因李恪之事,李治心有不忍,本来薛万彻这些人都被杀了的,事后没杀,但都流放岭南,除籍为民了。
  “陛下,薛万彻、执失思力等皆为本朝名将,如今四海未靖,诸藩不服,正是朝廷用人之时,请陛下念在他们以往功劳,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房遗直是梁国公房玄龄之子,功勋之后,请陛下怜悯。”
  武氏在屏风后已经渐渐听出点味道来了。
  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三人主动请辞,可却也是有条件的。他们留下了来济在朝继续为相,然后又给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等翻案。
  为何要为当初他们一手打翻的这些人翻案?
  武氏觉得长孙无忌他们肯定所图甚远,虽一时还搞不清楚,但肯定不简单。
  她咳嗽了两声,想提醒皇帝莫要答应长孙无忌他们。
  可这个时候的李治却想到另一边去了。
  当初那个案子是长孙无忌主张,他也默认过的。但事过境迁,李治觉得已经无所谓了,如今他皇位稳固,大权得掌,就连长孙无忌都主动请辞致仕了,又岂还会担心薛万彻等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赦李恪,召回李道宗了。
  “可!”
  李治终于出声同意。
  武氏在后面急的跺脚,气的凤眉倒竖。
  达成目的的长孙无忌三人终于退下,不再说话。
  李治也长松口气,三位元老终于退下了。
  殿中,御史大夫宇文节站在那里愣神。
  他看看皇帝,看看长孙无忌,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报仇机会。本来今天能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可长孙无忌居然提前一步主动请辞。
  现在,长孙无忌他们全身而退,他再无机会报仇了。
  心里有些黯然,甚至有些索然无味。
  殿中君臣,此时或许唯有李逍是最明白长孙无忌今日的一举一动的。
  从主动请辞,到为褚遂良、薛万彻他们平反,这是一步很大的棋子。
  薛万彻和执失思力都是驸马,两人自然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员,这两员都是悍将,若他们回朝,重新使用,依然是有机会统带大军的。
  若加上已经还朝的李道宗,那么关陇集团一派,虽然长孙无忌他们退出朝堂,可是李道宗又将接过大棒,重新团结关陇集团。
  李道宗入中枢,再又有薛万彻、执失思力这样的名将还朝,那么在军方,就不再是李绩和程咬金这等山东新贵们独掌军权了。
  至于为房遗直平反,则算是长孙无忌他们走前顺便卖个人情。房遗直是房玄龄的长子,房玄龄为相几十年,朝野故吏亲朋遍天下,这个人情总不会白卖的。
  李治继位后,最大的两场政治斗争以一种奇妙的发展结束了。
  房遗爱谋反案,除了死去的几个宗室亲王和几个小角色,大半被牵连打倒的人又被平反了。
  而本来极为紧张,形势一触即发的元老派和皇帝的斗争,也以元老派的主动投降告终。
  皇帝李治觉得心神舒畅,一直压在心头的几座大山一扫而光。
  李逍坐在殿中,则是在想,历史又一次改变了。而这一次,究竟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呢?
  长孙无忌究竟是听了自己昨日那番话才有了今天的决定,还是说,大唐的历史早在不经意间,就偏向了某条岔道?
  抬头,却正好看到长孙无忌回头向他望来,还向他微微一笑。
  这个胖狐狸,似乎笑的还挺得意!


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
  一场决战眼看着就要打响,结果却转眼间烟消云散。
  朝堂上一片欢乐融融,三位元老体面的致仕,皇帝也恩赏有加。朔日大朝会,马上就变成了退休老干部们的欢送会。
  李逍一个实封不过五十户的开国男爵,微笑的看着这一切。
  长孙无忌不用死了,韩瑗也不用死了,但他们也比历史上早了五六年离开朝堂。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欢乐大结局了。
  不过这些干他李三屁事,不过他心里却还是对自己说,这有我的一份功劳,我为大唐保留了几位老干部。
  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薛万彻、李道宗、执思失力、柴令武、房遗直·······这一个个牛逼的不行的人物,全都是靠我保存下来的啊。
  一想到这,他又觉得自己是个幕后的无名英雄了。
  希望李治经过这次顺利接班,能够避免激烈内斗的开端。想李世民之所以伟大,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李世民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明啊。李世民虽也是玄武门兵变上位,虽也杀了兄弟软禁了父亲,还占了兄弟媳妇。
  但除了一百裴寂,李世民赶走了外,其它人李世民可都是用的很好。不管是曾经劝建成杀掉李世民的魏征,还是以前建成的心腹王珪等人,甚至是老皇帝留下的封德彝、萧瑀、陈叔达等,李世民哪个不用的好。
  正是李世民在兵变后的这种宽容,才能够迅速团结整个大唐上下的力量,短短不数年时间,就一雪渭桥之耻,大败突厥。
  若是当年玄武门后的李世民,也搞大清洗,那不但会人心慌慌,甚至也会大大削弱大唐的力量,到时李唐又怎么可能迅速恢复强大起来呢。
  而自李治清洗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起,李家就进入了一种怪圈。皇家内部宫廷政变不断,朝堂上朋党争权,政治清洗没停过。
  一轮又一轮的斗争,让大唐越来越衰弱,最近打谁都打不过,直到安史之乱后,彻底残废。
  我李三是大唐的忠臣啊,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唐保留更多的元气啊。
  可谁知我用心之良苦呢。
  朝会结束,李治亲自把三位元老送出宫,他在宫门前,搀扶着三位元老依依惜别。
  按说好的,长孙无忌他们辞去官职、交出权力,然后回家养老去。
  虽然长孙无忌和于志宁分别还授了东都、北都留守,但并不需要去上任,这只是一个遥领的虚衔。
  “以后朝中但有军国要事,朕派中官前往府邸问策。”
  李治态度摆的很好。
  长孙无忌摇头,“臣等老了,也辛劳了一生,如今朝中有一众更年轻能干的大臣辅佐陛下,老臣等也就放心回家养老,颐养天年。至于军国大事,自有陛下和中枢的宰相们。”
  君臣挥泪告别,依依不舍,那场面别提多感人了。
  送走了三位老干部,李治回到后宫甘露殿,走路都格外有力。
  心情兴奋的他甚至都有种想仰天长啸的感觉。
  “爱妃不高兴吗?”李治问坐在那里皱眉的武氏。
  “臣妾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国舅他们都已经致仕归家,还有何可担心的?”李治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如今这样的结局,是他期盼的。他并不愿意真正走到最后一步,除非是被逼无奈。
  “爱妃,朕打算等过段时间,就正式在中枢提出册封你为宸妃之事。”李治笑着上前拥住武氏的肩膀。
  武氏面露笑容,“多谢陛下,只怕此事国舅他们未必会肯。”
  “他们都已经致仕了,又哪里管的到这事?”
  按李治的想法,过段时间,先立武氏为宸妃,然后再找个理由废掉王皇后。再然后废掉太子李忠,到时武氏为后,李弘便成了嫡长,立其为太子便水到渠成。
  “陛下,长孙无忌等留在长安,臣妾始终都有点不安心的感觉,不如,就让他们回乡养老,如当年太宗对裴寂例。”
  裴寂当年是高祖的宰相,也是高祖最信任的臣子,李世民继位后,自然不愿裴再留在朝中,于是后来寻个由头以他跟妖言惑众的妖僧有关联而降罪,免去他官职,削一半食邑,让他返回原籍。
  长孙无忌老家洛阳,于志宁老高雍州高陵,韩瑗老家是河南南阳。把这几个老干部放回老家养老,总能让人心安些。
  李治想了想,“这事以后再说吧,这个时候让他们回原籍,不太好看。”
  武氏见李治如此说,也就叹声气不再提了,她心里总觉得长孙无忌他们没这么简单的就妥协认输了。
  长安大街。
  李逍骑着马迎面跟长孙无忌碰上。
  “好巧。”李逍笑着打招呼。“长孙相国安好。”
  “不是巧,是我知道你会经过这里,特意在这里等你的。三郎啊,如今老夫已经不再是宰相了,你喊我一声世伯也行。”
  微胖的长孙无忌似乎心情很好,一张胖脸笑的眼睛都快看不到了。他身上已经换下了那紫袍金鱼,而套上了一件很简单的麻布薄衫。
  李逍倒有些意料不到。
  “不知太师找李逍何事,如有差遣,派人来吩咐一句就行。”
  长孙无忌笑着道,“有些决定很难下,但放下之后又一身轻松,三郎,多谢你那日一番言语,让我彻底下定决心。”
  说着他招手,一名随从捧来一个小盒。
  “这里是胜业坊的一座宅子,不算很大,算是老夫感谢你的一点心意,你也不要推辞,收下吧。”
  李逍知道胜业坊,那是长安城东北位置,长安城东贵西富,城南则都是普通百姓居所。
  这城东北的胜业坊和入苑坊更是王府云集,达官贵人全都聚集在这几个坊区里,那里的房子那真是寸金寸土。
  特别是那里的房子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还得有身份才行。这个身份,自然得是贵族豪门世家大族。
  说起来,李逍现在是开国男,还是实封五十户的,当然也已经步入了关陇贵族们的行列。
  “老夫知你在长安还没有置业,你如今在玉米监为官,又要参加朔望朝参,京中没有个宅子便始终不方便。这宅子反正也不值个什么,你就收下吧。”


第237章 长安大,居不易
  长安大,居不易。
  做为帝都,长安的消费水平是极高的,长安的米长安的衣都要比其它地方贵些,而长安的房价更贵。
  虽没后世那般离谱,可想在长安城拥有一套房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逍到现在都没在长安城买房,同样是觉得长安的房价很贵。
  贵到什么程度
  十年长安得一第,一般的京官在任十年,可能才能攒够一套长安房子的钱。甚至二十年都不一定攒的够,著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是在长安辛苦了二十多年才终于买下了一套京中宅院。
  比如西市北面的醴泉坊,地价就为一亩两到三万钱,建一座占地三到五亩的小院,那么光地价就得六到十五万钱,若超过十亩的大宅,那地价就至少二三十万。
  这还是城西的地价,长孙无忌送给李逍的是胜业坊的宅子,那可是城东且是城东最贵的地段。
  这里的宅院,价格都在一二百万起步。
  “如何使得。”
  白送的豪宅,但李逍还是摇手拒绝,长孙无忌倒是不缺钱,可是他也不敢随便乱收的。
  “送给你就收,老夫现在不过是一致仕的老头,你还害怕什么?”长孙无忌吹胡子瞪眼睛,“老夫送你礼物,那是觉得你小子跟老夫还对胃口,要不你以为老夫随便会送人东西吗?”
  李逍无奈笑笑。
  “收着,回头过去看看,那宅院里仆役管事都配备齐全,家具用器也都有,你随时可以入住。”说着长孙无忌把那个盒子扔给李逍就走了。
  看着长孙无忌笑着离开的样子,李逍捧着这盒子倒有几分烫手的感觉。
  盒子里有一张地契,还有一封书信,还有几把钥匙。信是长孙写的,是让李逍拿给那边宅子里留下的管事看的,算是个凭证。
  一直没吭声的赵持满道,“既然送你就收着,没什么。”
  “收下?”
  “有何不可呢,如今他也是致仕官,你也不过是个玉米监正,总不会有人说他贿赂你吧?”
  李逍笑笑,是啊,长孙无忌贿赂自己,说出去也没有人信啊。况且要送钱,那也应当是自己送长孙无忌。他都已经下台了,倒没那么多忌讳了。
  “那就去看看吧。”
  胜业坊在春明门内,也就是在东市的北边,隔着一条街而已。
  出皇城,在朱雀门口向东转,沿着大街,街南挨着是兴道、务本、平康三坊,平康坊的北面则是崇仁坊。
  这几个紧挨着皇城的坊城,都是长安的贵族区了,不过却也还和其它街坊一样,坊区被坊墙高高围着,走在街上,其实完全看不到坊内的情况。
  不过有些不同的则是,坊街上车马比较多,不时有很豪华的马车和高大的骏马经过,那些人也多是衣饰华丽。
  另外,沿街的坊墙上开的门不少,这比起南城有很大不同。南城多是平民百姓,是没资格在坊墙上开门开窗的,那边的坊墙就几乎完全是封闭式的。
  而东城这边,王公贵族云集,这些人却是有资格在临坊街上开门开窗,那些公侯们的朱门前,甚至还排列着戟,立着狮子。
  一见到平康门的坊门,李逍马上想起,这里在唐朝时好像是最有名的红灯区啊,著名的娱乐区。里面以青楼啊酒楼这些服务业闻名,据说是长安最有名的销金窟、温柔乡。
  好多纨绔子弟,最喜欢在里面喝酒玩耍,甚至是争风吃醋。
  李逍还从没有进去过呢。
  “平康坊漂亮小娘多吗?”李逍问赵持满。
  “嗯,很多。”
  赵持满以前那也是长安贵族子弟中的风流人物佼佼者,平康坊自然也是混过的,以前那里还有自己的相好呢。
  不过说起平康坊他并没有什么高兴之色,“平康坊里的女子,其实多数是罪官女眷,犯人妻女发放礼部教坊司。平康坊不少勾栏就是属于教坊司的,也有些私人的青楼,则是从其它地方买来的女子。”
  “唉,都是些可怜人啊。”李逍明白赵持满为何神情有些默然了,他赵家女眷,上次可也是差一点点就发配教坊司的。
  以前年轻的时候,玩别人妻女的时候自然是高兴,但哪个又愿意自己妻女被别人玩呢。
  按着地址,李逍他们骑马很快找到了长孙无忌送他的房子。
  这是一座临着坊南街的宅子,临街还开着门,据说以前是长孙无忌家的一份别宅。
  赵持满上前敲门,跟守门的家丁说明来意,看门的家丁立即请来了管事。
  管事看过长孙无忌的那封信,确认过房契,立即交出了钥匙,自称仆。原来长孙无忌不但把房子送给了李逍,还把这宅子里的三十多号人一起全打包送给了李逍,包括这宅子里的所有家具、书籍等等。
  按那管事说的,其实这宅子虽在长孙名下,但他却从来没有来住过,可这宅子里却一直配着管事、厨子、丫环、家丁、车夫、马夫等全套奴仆。
  三十多人全是奴籍,其实也就是四大家子人。
  如今他们已经被长孙无忌送给李逍了。
  送套房子还连带送上三十多个奴仆,李逍还是很吃惊的。
  这套宅子在李逍眼里已经很大了,但按那管事说的,这其实只算是一套小别院。
  但这别院实际上占地十八亩,屋室占地面积六亩,水占五分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
  按唐朝一亩为近六百平方算,这十八亩地大的宅子总地占地面积达到一万平方出头。就算按房屋占地面积算,也有三千六百余平方。
  更别提这宅院里还有荷塘、假山、兰亭,甚至那个荷塘里还有个小岛,岛上还有座阁楼。
  豪,非常豪。
  在寸土寸金的长安贵族区胜业坊内,这样一座占地万平的别院,已经快亮瞎李逍的狗眼了。
  光地皮就能值不下三百万钱,起码十万钱一亩,每平算起来要三百多钱。更别说这地皮上建起的豪华别墅了,假山、荷塘、小岛、亭阁这些,估计更没少花。
  要是再算上那三十多个奴仆,马厩里的几匹好马,几辆马车,真是大手笔。
  “起码值几千贯啊。”李逍感叹着道。
  赵持满却很平淡,“这对长孙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李逍想想也是,人家皇帝上次亲自去长孙家吃饭,还一送就是十大车的珠宝呢,那得值多少啊。
  按唐朝律法规定,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给宅地,其实唐朝百姓的宅地使用面积也是受限的。
  理论上三口之家可占地一亩,六口可占地二亩。
  不过长安做为京城,却又有特殊规定,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这个限制之内。
  这就是说凡是住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里的居民不受限制,这其实是考虑到官僚贵族们的需要。
  毕竟贵族官员们不可能一家只住一二亩地的宅子。
  长孙无忌送给李逍的这座院子,北部是住宅区,是一座含有前后院的两进式院落,南边则是池塘花园等。
  中厅有大约三十来平方,东西两端则通过回廊往北与东西厢房相连。
  家里还有面积很大的厨房,以及小东房和南倒房等,房间有总共十来间,满足一家数口人,和二三十口奴仆是没问题的,甚至还能养上好几匹马。
  这么大这么豪华的一座宅子眼下就属于了自己,只要他再到衙门去登记一下就行了。
  再看人家长漂白居易,考中进士做了官,却只能在长安租房子住,当了十年官,才在长安郊区买了套小院,还得跟妻子两地分居。一直到当了二十年官后,才在五十岁时,终于有长安买了套宅子,成了真正的长安人。
  但另一方面,如长孙无忌这等贵族们,却是在长安拥有许多宅子。甚至有的王公重臣,一家的房子就占据半坊之地,相当惊人。
  那些来长安参加考试的举子,还有那些商人、僧道,和一般的百姓来京,一般只能租房住,不是出身勋贵之家,仅靠自身的奋斗,想在长安购一套房,那是相当艰难的。
  相当房奴都不成,长安没有银行,不提供房贷按揭。
  李逍突然想,如今在长安开家银行,吸引百姓存款,不收保管费还给点利息,估计会有很多人争相来存钱。然后拿这钱去开发房地产,建宅子卖给那些长安的官吏、商人、百姓们,收个首付,然后再让他们到银行贷款按揭,让他们从此成为银行的房奴,倒也是个生财之道啊。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别让长安人也成了房奴吧。
  不过长安城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的,若是手里有点余钱,拿来买点地皮什么的,估计倒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到时自己建点住宅出租也行,或者建点商铺出租也都好,肯定是棵摇钱树,能够源源不断的生财的。
  几百万钱的宅子,李逍最后还是决定收下了。
  管他呢,说来老子也是救了长孙无忌一命的,他送我套房子又有什么不能收的。


第238章 嫩玉米和老干部
  长安城有座豪宅,蓝溪乡下有座别庄,家里几辆马车还有几匹好马,还坐拥着一千多亩良田,几座商铺,李逍如今倒也是身家不菲了。
  顶着个蓝田县开国男的爵位,咱们算是长安贵族了。
  身着绯袍佩着银鱼,骑着高头大马,李逍倒有几分飘飘然的感觉。这小日子,过的确实还是很惬意的。
  天气热起来,李逍也不大愿意顶着烈日不断在蓝溪、长安、沙苑间奔波来。回头把媳妇接到长安城来,让她也享受几天。
  不需装修,直接拎包入住。
  李逍本来是住在玉米监的馆舍里的,这是玉米监的员工宿舍,为那些在京城没有房子的官吏们准备的,房子比较简单,住着肯定没这舒适。
  宅子的管事姓马,老马估计也就四十来岁,一家子都是奴籍,但办事挺利落。李逍一接过宅子,他立马就让儿子跑去找匾匠订制新的牌匾。
  小马办事也很干净利索,早上去订匾,半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带着人把牌匾拿回来了。
  “郎君,牌匾已经挂上去了,还请郎君摘彩。”
  临着坊街的大门上方,已经挂上了一块匾,由一块红布蒙着。
  做为新的宅子主人,李逍笑盈盈的拿竹竿把红布揭了下来,黑色的匾上露出李府两个大字。
  “嗯,很不错。”
  老马办事很利落,宅子换了个主人,他立马根据主人的爵位、官职重新巡视了一遍宅子,多大的官爵住多大的房屋,甚至大门的前后位置、门上的铜钉多少颗这都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丝毫不能逾越,否则就是大罪。
  这个时候,李逍也感受到了有一个老马这样的管家的好处,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操心,他样样就办好了。
  甚至家里有多少家具、用器,全都一一登记在册,送给李逍过目。
  “这些你等主母过来后送给她过目,另外我一会让赵二哥给你五万钱,做为家里的开支用度。”
  老马对这位新家主很感激,对自己很信任啊。
  “用心办事,我李逍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换上一身便袍,李逍在这豪宅里晃荡,其实在赵持满这样的曾经关陇贵族眼里看来,这座宅子还真只是一座小宅子,不过十来亩地大小,十来间屋子而已。连个像样的后花园都没有呢。
  想他赵持满以前的大宅,那可是光一汪水塘都有十来亩了。
  “这池塘里多种点莲花,到了夏天荷花好看,还有莲子吃,等到了冬天还能挖耦吃。”李逍指点着那个占地好几亩的荷塘,“再养点鱼,不要养那只中看不中吃的鱼,我回头去弄点鱼苗来,就养点那草鱼啊鲤鱼啊鲢鱼啊青鱼、鲫鱼、乌鱼之类的,想吃的时候还能随时捞几条来吃,顺便养点泥鳅、螃蟹啥的。”
  赵持满有些无语。
  好好的一个荷塘,要养也是养些观赏鱼啊,不说养白鹤、金鱼,怎么还给养起了泥鳅、螃蟹来。
  “再养几只鸭子和鹅!”
  李逍走进塘边的凉亭,看着岸边的一块花囿,“这里其实也可以种点菜嘛,就种点黄瓜、豆角、辣椒、茄子、玉米啥的,也挺不错的。”
  “花园里种菜?”赵持满听不下去了。
  “种菜怎么了,菜又能观赏又能吃,多好。”
  后面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这话说的好,老夫喜欢听。三郎啊,你这规划好,养鱼养鸭种菜,老夫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李逍转头,来的却正是长孙无忌。
  老头依然还是那身麻衫,身边仅跟了两个随从。
  “看到三郎挺满意这宅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