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地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怕去而复返,让大家前来帮忙守庄。又让他们交待告诉家长来了有二十文钱和两升粮的好处。
乡民们本来就热情,听说李家庄遇到强盗哪里会不来帮忙,更别提来了还有好处呢,平时李三郎的为人大家都知道,这会能帮忙没哪个推辞的。
有些人甚至想着,大唐也承平不少年了,这蓝溪虽在秦岭山麓之中,可也少见什么大股强盗马贼啊,今天居然有人不开眼的想来蓝溪抢劫,这真是不开眼。
一会说不定还有机会抓上几个贼人,到时还有机会立功领赏呢。
乡民们都是一伙伙来的,一个村一个村的乡民们相约而来。
大家结伴而来,拿着木杆红缨长枪,这长枪是乡约民团的标准装备,人手一杆,是在县衙报备过的,因为长枪不比长矛,不算是军队武器,因此民团装备倒也没关系。
这种长枪制作也简单,反正就是一根长棍,装上一小截铁枪尖。若说单体杀伤力肯定是不强的,更不能眼长矛硬槊相比,但若是一群民团壮丁一齐拿着长枪,却也不是寻常毛贼能对抗的了的。
乡约民团平时一班只有一百人。
可是这一会的功夫,陆陆续续却已经来了好几百汉子。
大家一人扛着一根红缨枪,往庄前一站,顿时有股子气势。
“刘里长,想不到你也亲自来了,真是感激不尽啊。”李逍带着人,正在慰问这些赶来助阵的乡亲们。
刚煮好的大锅小米粥、疙瘩面汤,一盆盆炒好的咸菜,场上随便架起几张桌子,大家也不客气。
你一碗我一碗,装好之后也不用桌椅,端着碗随便往哪一蹲,怀里抱着杆长枪,一手大碗一手筷子,立马就呼啦啦的吃了起来。
大家早熟悉了李逍的行事风格,知道李三郎这人讲究,大气,因此吃起来倒也不客气。
刘里长笑呵呵的让自己的几个家仆去吃饭,自己站着跟李逍说话。
“怎么回事,这多少年没听说过蓝田还出马贼了,听说还是上百骑,乌央央一大片,而且还有衣甲旗号,长矛战马的?莫不是哪里来的乱兵?”
蓝溪紧邻长安,又是蓝武道上的要津。
这些年确实没听说什么秦岭里有大股马贼的,要有,那也是那零星的几个不成气的贼匪逃犯。
他听说李庄有了大股马贼围庄时,想到的却是莫不是长安出了什么乱子,或者是附近哪里的军队哗变,然后路过这里来抢劫了?
“实不相瞒,确实有百骑,而且对方是府兵,只是现在也不清楚他们确切身份,究竟是哗变的士兵,还是其它什么,我也不清楚。如今我已经派人向县衙报告,还派人去了驸近的军府求援。不管怎么说,还多谢刘里长仗义来援。”
刘里长眉头皱了皱,神色有些凝重。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遇到这种事情,自然得守望相助。我已经让里中各村都小心了,安排了壮丁守村,但愿不会出什么乱子。”
到傍晚时分,李家庄里,已经聚集了蓝溪乡五百来号壮汉乡民,一个个扛着红缨枪或坐或蹲,相互打着招呼,聊的好不开心,倒丝毫没有什么紧张担忧之心。
毕竟,等了这么久,也没见到什么马贼嘛。
虽然没有马贼,但也不白来一趟,来一趟就有一笔钱粮可得大家也是很高兴的。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蓝溪乡的这番动静,却已经惊动了许多人。
第188章 造反了
蓝田县衙。
柳倓见到李逍派来的人,接过呈上的信件。越看眉头越是紧皱,甚至已经有些惊吓了。
李逍在信里对柳倓没什么隐瞒,直说有不明身份的一股骑兵试图进庄抢玉米种子。
“真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柳倓怒拍桌子。他收起信,低头看了看面前的张葱,“李家庄现情形如何?”
“小的来时那伙人已经退了,但我家郎君说不知会不会杀个回马枪,因此让小的赶紧来禀报县君,请县君立马向长安奏报,另派些人去蓝溪帮忙保护玉米种子。郎君说这玉米种子干系重大,陛下十分关心,若是被不法之人抢去,可不得了。”
“嗯。”
柳倓点头。
他心里既惊又有些叹,想不到他前些天还在劝说李逍接受他的举荐,到蓝田县来佐助他,出任县录事一职。可当时李逍却不肯,只愿做他的幕友,还是不受钱财不受约束的幕友。
当时他还觉得李逍有些任性,河东柳家也是很有实力的。
可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李逍了。
转眼间,人家就已经得雍州长史举荐,皇帝钦封,成了新设的玉米监的六品监正。
这简直就跟云里雾里一样。
若不是对李逍此人有足够的了解,还真不敢相信这种事情。正因为知道李逍太多不寻常之处,此时他看到李逍的这封亲笔信时,对上面所说的这惊人之语,反倒没有什么怀疑了。
想不到,李逍手里不但有能增添辣味的辣椒,居然还有如此厉害的玉米。旱地也能随便亩产二三石,这简直就是不得了的作物啊。宜菜宜粮,南北皆可,易储存还好种,产量还高。
这玉米要是一推广,这真是能让大唐增加许多粮食。
不说别的地方,仅仅是关中一道,每年就能增添无数粮食。以往,关中地狭人多,关中仅有关中平原一片好地方,其余地方不是秦岭山地,就是渭北的黄土高原,再往西的陇右、河西,更是难以产出自给的地方。
仅京师长安,朝廷每年就全得依靠关东江南转运粮食,每年起码要转运两百万石粮食,而这两百万石粮食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却是惊人的。
若是关中能够再增产二百万石粮食,那么关中就不再需要从关东江南转运粮食,节约下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知道多少了。
甚至,玉米若真有这么厉害,那么到时在陇右、河西、河套之地屯田种植,大量增产,则那边的卫府边军,根本不再需要担忧军粮转运的困境,有了军粮保证,朝廷的大军就再也不用担忧无法面对吐蕃人、西突厥人、吐谷浑人、羌人等蛮夷们的骚扰了,西北将安稳如山。
这是多么惊人的远景啊,想象一下,就能够激动的人发抖。毕竟关中和西北平原少,尤其天旱少雨,粟麦等产量低,甚至许多地方都无法种植这些粮食,可这玉米明显就不一样啊。
宰相们重视玉米,皇帝重视玉米,完全很正常。
有人想抢玉米,也很正常。
保住玉米,必然大功一件。
想到此,柳倓立即开始提笔写信,他一连写了多封书信,既有向雍州衙门的报告,也有向自己的姐夫薛仁贵的私信,还有代李逍向政事堂和司农寺的报告信,给李绩、程咬金的求救信。
信写完,招来人让他们立即往长安报信。
“王县尉,司农寺李监正在蓝溪乡家中遇大股马贼围庄,光天化日之下,大股马贼居然出现在我们县内,这是我们的失职啊。尤其是眼下,李监正家里,还存有极为重要的宝物,是天子和宰相们也极关心的玉米种子,我们得立马救援李家庄,保护种子。”
王县尉还不知道李逍已经成了李监正,对柳倓说的蓝溪乡李监正有些一头雾水,不明不白。
柳倓又解释了几句,他才目瞪口呆的知道,原来那个李逍,居然已经成了六品的监正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啊。
“王县尉?”
王县尉一个激灵,连忙道,“守境安民,捕贼揖盗,维持治安,这是我县尉的本份职责。竟然有大股马贼入境,扰我乡民,岂有此理。柳县令,请你坐镇县衙,下官立即召集县中衙役,通知各乡各里派出乡壮,立马前去支援李监正,搜捕那些马贼,还蓝田县一个朗朗乾坤。”
“事关重大,本县和王县尉一同前往,你赶紧去召集人马,多召集些人手。”柳倓不放心的道。
县衙虽然没几个官,但吏员不少,这些吏员基本上还都是各乡里的大宗族子弟。柳倓和王县尉、刘县丞、张主簿四巨头一起安排,大家哪有不赶紧响应的道理。
于是纷纷派出自己随从哪乡下家里赶,让家族赶紧调人。
另外也通知各乡各里,让他们赶紧召集壮丁往蓝溪乡剿匪抓贼,保卫玉米。
四位长官甚至没有一个愿意留下坐镇县城,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最后没办法,四人便决定一起带队前往蓝溪。
县衙里服役的所有白直、仗身,甚至是典狱、门子等,全都召集了起来。
本来人不多的蓝田县大街上,四位县老爷全都穿上了青绿官袍,个个佩着横刀,背着弓箭。
带着好几百的衙役、随从,以及县中临时召集起来的商人、伙计、壮丁等,浩荡荡的往蓝溪赶。
出了县衙,柳县令还生怕人不够多,万一真跟那百骑干起来会吃亏,于是一路经过的村子,他都让人叫来村长,然后把村中青壮召集起来一同往蓝溪赶。
队伍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蓝武道上,一些过往的商旅行人,看着这支庞大的队伍,都有些目瞪口呆。
前面是穿着青绿官袍的官员骑着马在前,还拿着刀背着弓,甚至有个官员还提着长矛。
而后面一群拿着铁尺、铁链的捕快,拿着长棍的衙役,还有许多抄着锄头、铁锹的农夫,拿着锤子的铁匠,拿着鱼叉的渔民等等。
“这是暴乱了吗?”有人惊惧。
“不可能吧,总不成是蓝田县令带着百姓造反吧?”
“县令带百姓造反?这怎么可能。”
“可是这模样,还真有几分像啊。”
“我估摸着是出大事了!”有人捋着胡须道。
第189章 擂鼓吹角,聚将点兵
于承基没杀回马枪,甚至都没回长安城。
其实他这支人马,是驻于长安近郊的一支卫府番上兵马。于承基也不叫于承基,他真名纥干承基,是一个有突厥血统的混血。早年,曾是北方边军,跟突厥人作战。很有勇名,后来成为太子李承乾的卫士。
李承乾暗中豢养纥干承乾、张思政等一百多个死士,想要杀掉威胁者魏王李泰。太子的老师于志宁劝谏太子,李承乾又让纥干承乾去杀于志宁。
纥干承基奉命潜入于志宁的宅第,却看到于志宁躺在苫席上,头枕头土,不忍心说他。
后来封在齐州的齐王李佑谋反,李承乾便也谋划着要在长安发动兵变,还派他去与齐王联络。
李佑谋反很快被平定,结果查到了纥干承基的头上,他被捕入狱,按罪当死。
纥干承基于是上书向皇帝告发太子谋反,最后皇帝以他揭发有功,不但免他一死,还授他为折冲都尉,赐他县公之爵。
如今,他的官职为广州番禺府折冲都尉。
今年他奉命率部入京番卫,驻守在京郊。今天,褚遂良派人找他,要他去办一件事情。
而这件事情,正是去蓝溪拿玉米种子。
当年纥干承基犯罪当死,他上书揭发太子谋反,在这件事情上,正是褚遂良向皇帝提议赦免他的死罪,甚至还加赏他。要不然,他一个背叛主子的死囚,早就埋地下多年了。
那件事情,褚遂良对他有恩,纥干承基是个胡汉混血,为人比较讲义气,虽然对承乾背叛了,但对褚遂良的恩情却一直记着。
褚遂良要他办一件事情,他本来觉得这也是一件小事,自然也就答应了。何况,褚遂良的人还跟他暗示,事成之后,将调他回长安,甚至加封他的官职。
广州岭南之地,离长安天长地远,尤其是暑热难耐,纥干承基早就不愿意呆在那个地方,更不愿意老死在那烟瘴之地。
只是他想不到,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最后会砸在手里。
离开了蓝溪李家庄后,纥干承基很快就带着人回了自己的驻地。本来他出来的时候,就是打着在附近训练的名义。
可他并不知道,因为他的一个动作,现在整个蓝田都乱了套。
·······
在蓝溪街不远,有一座军府,就是左武卫辖下的蓝溪折冲府,这是一个上府,足足一千二百府兵。
虽然非战之时,军府之中士兵并不多,只有一班当值的士兵,不过百来人。
但军营依然是重地,闲杂人不得靠近,守卫森严。
李逍派来报信的刘蒜也是好不容易才把刘俊找到。
军营门口,刘俊见来人确是李逍身边随从,问清情况后,也不由大吃一惊。
堂堂天子脚下,京畿重地,居然还有大股的马藏出没?
“刘参军,我家郎君说有些话不好在信上写,让我单独转告于你。”
“你说。”
刘葱便靠上前,小声的把真实情况说明。
这下,刘俊越发震惊了。
居然不是马贼,而是府兵,还公然想抢劫玉米种子。
“这个玉米种子是什么东西,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我家郎君因献玉米有功,如今被皇帝钦封为玉米监正呢。”刘葱把从李逍那听来的玉米神奇性说给刘俊听,听的刘俊一愣一愣的。
“三郎做了玉米监正,从六品?就因为这玉米,陛下特新设玉米监?”
“是啊,所以说玉米可了不得了。”
刘俊嘴角不停的抽抽,真要有说的这么神奇,那确实是了不得啊。
“三郎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家郎君怕那伙人再来,虽然已经派人向长安报信,但怕远火解不了近渴,所以希望刘参军能够跟蓝溪折冲都尉说一声,就说蓝溪李庄遇马贼围攻,而庄中有极为重要的玉米,事情紧急,希望蓝溪府能够派兵来援。”
刘俊想了想,这就是要隐瞒真相了。
不过想想,这也是肯定的。若是直接告诉自己上司说有一支不明身份的骑兵来抢玉米,只怕他那个老气横秋的上司,根本不敢有半点动作。
毕竟那人只想安稳的再混几年,然后致仕,根本不愿出什么差错。但若报是大股马贼围攻百姓村庄,那么按制度,附就的府兵接到求援信后,有责任出兵救援并围剿山贼。
只要是不出自己军府的防区,紧急情况之下,是可以事急从权的,只要事后禀报清楚,那么不但无过还有功。
若是见死不救,则反有过了。
“我家郎君说,若刘参军有方便的地方,那么也没关系的。”
刘俊哼了一声,“三郎也太小看我刘四了,我刘四是怕事之人么?”
他好歹也是夔国公府的将门虎子,虽说他爹不是第一代夔国公,可毕竟也是凌烟阁功臣刘弘基的儿子,他可是名将之孙,平时跟程伯献薛楚玉他们并称长安四公子的。
遇到点事情就怕,那不是他的风格。
相反,越是这支不明身份的卫府骑兵,却越发让他有了兴趣。
“你在这里等着,我这就进去跟我们都尉禀报,包准他马上带兵出发。”
刘俊虽只是七品参军,但毕竟是名将之孙,父亲也是军方大佬,是左卫的中郎将,他还有个叔父还是一位少卿。
他的上司一个没什么生气的老都尉,平时对于刘俊这样的年轻勋戚子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确定?”都尉半睁着眼睛问。
“属下岂敢拿这事骗都尉,那蓝溪李逍,相信都尉也是听闻其名的,他刚被陛下钦封为司农寺玉米监的六品监正,那玉米监是特意为玉米所设,可知李逍手里的玉米种子何等金贵,现在有不知死活的马贼流窜到蓝溪,围攻李家庄,万一把这新封的李监正和宝贵的玉米种子弄出个闪失,到时咱们驻守在蓝溪的这些人,可就都有责任了。”
老都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安心的再混几年然后致仕了,一听事关重大,当然也没了瞌睡。
“赶紧,擂鼓吹角,聚将点兵,本都尉要兵发李家,围剿这伙胆大包天的马贼!”
刘俊嘿嘿一笑,“末将得令!”
第190章 蓝田乱
狄仁杰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清天白日的,居然有人跟他说有府兵做乱,还是整整一百骑。不是什么驻京郊番上宿卫的外地府兵休假时跑长安来见世面后喝醉酒闹事,也更不是什么三五刺头斗殴,而是整整一百骑兵,全副武装的抢劫。
“元芳,你怎么看?”
狄仁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位,只觉得脑门发胀。
“表兄,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李元芳觉得这件事情很反常,反常即为妖。一般情况下,谁敢乱动兵马。虽说长安城内外,长年驻扎着数万内外府兵,可是这些兵又有几个能乱来的。更别说,整整一百骑居然出现在了离长安八十里外的蓝溪了。
“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他有一种直觉,这次的事情非常的不简单。
“元芳,你相信李逍的话?难道就没可能是他谎报军情,有夸大之辞?”
李元芳摇头,“表兄,虽然我还未曾见过李逍,可也听你说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表兄既然已经有意推荐我到其手下做事,自然是很信的过其人的。李逍绝没有那样的胆量谎报军情,何况是这样一个军情。”
狄仁杰今天刚跟李元芳说帮他找了一个好的出路,朝廷新设了玉米监,李逍是监正。玉米监里大小官员有十几个职位,现在还都还人。狄仁杰便找阎立本帮忙安排下表弟李元芳进去。
阎立本倒也没推脱,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替李元芳谋了一个正七品下的副监之职。
“如果李逍没谎报军情,那你说何人敢如此大胆,居然调一百骑去抢劫玉米?”
狄仁杰再次问出这个疑问。
“想必表兄心里已经有了些嫌疑人吧。”李元芳道。表兄弟俩个虽然说相差近十岁,性格也相差较大。狄仁杰三十出头,心思缜密,而李元芳则刚二十来岁,却是在河西边地长大,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可俩兄弟都是一样的聪明人。
“虽然想到了点,但却不敢确定啊。”狄仁杰摇头叹道。
别看只是一百骑,可满长安城里,能够绕过中枢、兵部,可以调到百骑的人,并不会有几个。
“现在怎么办呢?”李元芳问。
“我已经将此事上报给了阎长史,阎长史也上报政事堂和陛下了,具体如何处置,还得看后续。”
“就这样坐等消息?万一蓝溪那边再出点什么事呢?”李元芳担心的问。既然有人打起了派兵抢夺玉米种子的念头,谁保一次不成不来二次,或者来更阴的呢。
“不能干等,不过我们这也不方便轻易出手,得等上面消息。”狄仁杰看了看自己的表弟,笑道,“不过你现在虽然还没有拿到官告,但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你也是玉米监的人了,即将是李逍的副手。玉米种子事关重大,你可以先去蓝溪。”
李元芳早就等表兄的这句话了,闻言一笑。
“我这就去备马。”
“多点几个人手去,把家里的家丁都带上。”
狄仁杰老家虽是河东并州,但在长安也有府第,况且身为长安的法曹,他还是认识不少长安游侠儿的。之前李元芳在他手下帮差,虽无职事,可却也跟长安的这些游侠们混的挺熟。
李元芳既是狄仁杰的表弟,人又义气,武艺又强,自然是很快在长安的游侠儿中混出了名气,一声召唤,虽不说千军万马来相见,但招呼个三五十人却是没问题的。
“到了蓝溪,代我向李逍问好,让他尽管安心,那人既然没敢强闯李庄,我料他也不会再有后续。你去了,好好跟李逍相处,别小瞧他,他虽说是乡下小地主出身,可李逍很有侠义之风,当初也是十六岁出关,在关东江南等地行走了五年的。”
“表兄放心,我会跟他好好相处的,以后他可是我的顶头上司了。”
从河西凉州的边军队正,再到长安法曹的副手,如今又即将到司农寺任事,李元芳年纪轻轻,却也是经历丰富,不论在哪里,他都能很快混的风生水起的。
政事堂。
大唐虽说实行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府的中央制度,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为政令机构,九寺五监为事务机构,而十二卫府统兵。
不过实际上,三省之上还有一个政事堂,最初是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门。一开始,大唐的宰相其实就是三省的长官,因尚书令由李世民担任过,而后不再授任,因此尚书省为左右仆射两个长官负责。
为了协调三省之间,尤其是中书和门下这两个决策与审议部门,更有效率,皇帝让三省宰相们在中书门下开办公会议,一开始只有三高官官,后来又让三省的次官也加入。
再后来,皇帝也会让不是三高官官的重要官员,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人参与会议,特给他们加参加政事、同中书门平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
最后,凡是能够参加政事堂会议的这些人,便都成为实际宰相了,宰相的队伍扩大,形成了群相制度。
一开始,政事堂虽说是群相议事办公,但并没有谁是首席之类的,而是轮流主持会议,称为执笔或秉笔宰相。
执笔宰相的常务主要是三项,一是宰相议政时,主持会议。二是会议之后,总其纪录。三是当值之日,坐政事堂办公。
起码在贞观之时,政事堂的宰相们,不管是仆射也好、还是中书令、侍中也好,或者是以其它尚书之类官加平章事的宰相们,在政事堂里其实地位都是一样的,没有谁高谁低,虽各还有本官,但本官只是在政事堂外负责自己本职,在政事堂里,还是大家地位一样,一人一票。
政事堂里的宰相办公会议,说白点类似于常委会,但没有那个书记。起码一开始是没有的,哪怕是轮到执笔的那位,也不过是做主持会议、纪录、当值而已。
但到李治继位,因为长孙无忌是顾命大臣,又是保扶皇帝的国舅,自然就受特别信任,皇帝特给他加了一个主持朝政的头衔。这在宰相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几年来,长孙无忌实际上成了政事堂里的那个书记,是首席宰相。
不过现在,李绩也得了主持朝政的头衔,这样一来,现在政事堂里,有两个书记了,虽然政事堂依然还沿用轮流执笔这一套,但主持之下还有两个总主持。
政事堂设在中书省中,处于禁中的中书内省里,又分为正堂和后院两部份。正堂就是宰相们的办公室和会议厅,而后院则是政事堂的秘书处了,里面分设了五房办公,为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和刑礼房。
这样的政事堂已经不仅仅是个宰相碰头会,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唐正式高最权力机构。
阎立本的报告层层递送,很快就送到了兵房。
兵房的吏员接到报告一看,也是大为惊叹。
“怎么了?”旁边一位吏员问。
“蓝田县这是要出大事啊,又一封急报上来了,雍州长史阎立本称蓝田县令报称辖下蓝溪乡里新任的玉米监李逍宅被百余骑兵围攻。”
“百骑围攻玉米监李逍蓝田县家宅?真是怪事了,我这里也还刚收到一封奏报,说有乡民报称新任玉米监李逍召聚乡民,状似暴乱。”
另一个吏员也道,“我这也有份急报呢,说是蓝田县令柳倓突然强征县里壮丁,疑似谋乱。”
“还有呢,有急报说左卫蓝溪折冲府突召府中军士异动,分发器械,全副武装出了营地呢。”
几个都堂兵房吏员们往那里一对,都觉得头大。
怎么的各种消失都有,一会说蓝溪被一支不明骑兵围攻,一会又有人说李逍啸聚乡民,一会又有说蓝田县令在强征百姓壮丁疑似暴乱,还有说蓝溪左卫折冲府的驻军无令而异动的,他们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蓝田可是关中西南门户,距离长安不过八十里,朝发夕正,可乱不得。赶紧上报执笔相公吧。”
“今天是哪位相公执笔当值?”
“褚相国。”
今天政事堂轮到褚遂良执笔,除了他在外,此时政事堂里并无其它宰相。宰相们除了议事之时,其它时间也还要加各自官衙办公,毕竟还各有本职。比如褚遂良本职就是中书令,于志宁是侍中,崔敦礼是兵部尚书,李义府是吏部尚书等。
每天朝会后,宰相们都会先到中书门下政事堂开个碰头会,会后各回本衙办公,而执笔的相公则留守坐镇政事堂。
坐在自己的公房里,褚遂良有些心不在焉。无心处理公文奏折,他拿出一张黄麻纸,准备写一副字静下心。
可是蘸好墨,提起了笔,却又走了神。等回过神来,却发现上好的白麻纸上,已经滴落了好几滴墨滴了。
“褚相。”
一名吏员轻声唤他,“有紧急公文,蓝田县出大事了。”
褚遂良闻言眉头一皱,丢下手中笔,喝声道,“还不赶紧呈上来!”
第191章 无毒不丈夫
褚遂良一直在等着关于蓝田的消息,可是他没有等到纥干承基的消息回复,却不料等的是政事堂呈上的消息。
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事情只怕不好。
或许自己用错了人,纥干承基或许是个勇猛的将领,高强的杀手,但却不是一个缜密之人。自己也是看他十分不满长期呆在岭南,便想差他替自己做件机密的事情,看来失策了。
小吏连忙把一大叠奏报送了上来。
“怎么这么多?”
“都是刚送上来的急报。”
“都是有关蓝田县的吗?”褚遂良问。
“是的,都是有关蓝田县的,小的向褚相简单禀报一下,主要有几件。一是雍州长史阎立本奏报新任玉米监李逍在蓝田家中被百余不明身份的骑兵围攻。”
“二是有人报称李逍啸聚乡民,持械做乱。三是有人报称左卫蓝溪折冲府兵马异动,离开营地去向不明。三是有人称蓝田县令似强征民壮做乱······”
褚遂良的脸色很阴沉,可听着听着,他的眼里却闪过一道光。
没有纥干承基的消息,一条也没有。
“没有其它的消息吗?”
“暂时没有了。”
“那关于阎立本所奏的那不明身份的百余骑兵,可有其它消息?”
“也还未有。”
褚遂良拖着长长的尾音哦了一声。
他挥了挥手,“你先退下吧。”
吏员躬身退下。
屋内,褚遂良独坐一人坐在那里,他翻看着几道奏报,神思不定。合起奏章扔到一边,看着刚才展开的黄麻纸已经染上好几团墨汁,他扯起来揉成一团扔到了地上。
纥干承基果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来一件小小的事情,他却把事情弄砸了。
连褚遂良都没想到,纥干承基居然敢带着一百全副武装的骑兵跑到蓝溪去围攻李庄,这真是天大的狗胆。
这个事情是一个天大的祸患,一旦被查出来,别说纥干承基狗命保不住,就是他也摆脱不了干系。
私调番上府兵,而且是调了一百骑,这直接扣一个谋反的罪名都不为过了。一想到这,褚遂良都不由的头上冒起了冷汗。
他知道皇帝对他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