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地主-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濑想不到李逍脑子里一套一套的,本以为他只是开个玩笑,想不到还真有一套,听起来挺像模像样的。
“多久能成珍珠呢?”
“两到三年,一般两年就能成珠,可以开贝收珍珠了,不过若想珍珠好,那么四五年再收最好。”
婉娘在一边听的有些急。
如果真有这种本事,丈夫为何要告诉公主呢,若是李家留着,自己养,真养出珍珠来,那就是一个聚宝盆啊,以后世世代代都能富贵。
公主端起茶杯,浅饮一口。
“这样了得的秘法,三郎为何透露给我。”
“其实也没什么,说的容易,真要养却不容易。”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李逍没明说,连个霜糖的脱色工艺新法,李逍都没敢留手上,这珍珠养殖法,他哪敢留。
没点身份实力,这珍珠养殖法那可是块烫手山芋,除非他永远保持着这个秘密。
就算他偷着养,这东西总不可能一直保密的。
一旦秘密泄露,那就是取祸之源了。
东西是好东西,可放在手里没用,还不敢用。跟公主说说也无妨,说了她也不可能就真的能够养的出来。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公主心动,然后跟李逍合作。
李逍有技术,公主有实力,两人合伙一起养珍珠赚钱,不怕别人觊觎。
“箱笼养蚌太麻烦了些,还是挖塘简单,成本也低,真要养还是得挖塘养。不过要养的多,这还得先育蚌苗吧,这也不容易啊。”公主精明的道。
“事情当然不会简单的,但相比起收益来,这绝对是个包赚不赔的买卖。挖塘、育蚌、选蚌、养蚌,其实也挺简单的。”李逍向公主描绘着这个买卖的大好前景。
“怎么样,公主有意试试吗?”
“我可没这本事。”
“我们可以合伙啊,公主出人出本钱,我出技术。”
玉濑明白李逍的想法,这么一个摇钱聚宝的法子,但却也会被人觊觎,得有一个人帮他罩着撑腰。
“好啊,正好我如今也是闲的无事,那明年就来养养河蚌,看看是不是真能出珍珠了。你来做我的把头,教他们怎么养,到时收益,七三吧。”
“可以,公主七,我三。”李逍道。
“不,你七,我三。”玉濑摇头,真能养出珍珠来,关键也得李逍的技术,有了技术,其实谁都能养,成本又没什么,不过是挖点塘,然后育蚌养蚌而已,一点人和钱而已。
李逍也摇头。
“你七我三。”
争执了一会,公主笑了笑。
“这样吧,咱们谁也别急了,就对半分,真要能养出珍珠来,咱们一人一半。我做几串珍珠项链,你做你的珍珠奶茶。”
李逍笑着点头,“真养出来,到时可就不止几串珍珠项链,几杯珍珠奶茶这么点了。”
第118章 不识抬举
“怎么又来了。”大彪不满的表示,幸好他放低了声音,杨大眼也点头表示赞同。
“别胡说。”李逍转头对两人说道。
“来者是客,客人来了,我们得盛情招待。”大彪和大眼都是实在人,但他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人的身份。他们只知道这些人是来自长安的贵族,是合浦公主的朋友。
但李逍却知道,这些人可不简单。
因为这位自称是长安工部员外郎的年青人,说挺想念上次吃的火锅而再次拜访,但却又顺便带来了朝廷给李逍的一道诏令。
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虽说级别不高,而且大唐向有胡风,崇尚武功,但大唐开国至如今也有数十年,历经三朝,也渐渐崇文。尤其是太宗朝大力推举的科举制度推行到如今,使得朝中许多职位都渐渐只由那些科举出身的进士担任。
这些进士们担任的职务被称为清贵官,是一条快速升迁的捷径。这些清贵官中就包括了秘书省的校书郎,中书省的舍人,以及六部的员外郎们。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工部的员外郎,李逍可不敢把他只看做是一个清水衙门里坐冷板凳的年轻小吏。
能成为六部的员外郎,那可是已经触摸到权力中枢的边缘了,将来是极有可能成为侍郎、尚书,甚至是宰相的人。
再看他那贵气的样子,可不是一般的寒门出身的士子,这肯定是哪个顶级豪门出来的子弟,这样的人,三十年后,必然能走到中枢的。
李治和武氏坐在李家的上房前厅里,手里捧着一杯清茶。茶不是炒制的,依然是蒸制而成的茶饼,但李逍却没有用传统的方法煎煮,没有各种调味料,也没有茶花,只是一个紫色的砂茶壶,配上几个紫色的砂杯。
一杯热水,杯里一小把茶叶。
热气升腾,别样的茶香。
李治气定神闲的看着李逍大方的招待着,心里默默的感慨着这人真是有些越来越看不透了。
刚刚他亲自把征召李逍的诏书给了他,甚至还当面为他宣读了给他的官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府参军事。
这可是个实打实的官职,正七品的武职,职责则是参谋军务。这可谓李治思索许久之后,特意为李逍量身而选的官职。不需要他去处理什么具体的繁杂军务,只让他跟着东征将军们,替他们出谋划策就行。
可一个实打实的正七品武职,还不用冲锋前线,李逍居然还拒绝了。
好不容易才算是适应了被拒绝的意外,李治环视着李家的厅堂,还是和之前差不多,但又似乎有些不同。
暖和的火炕,然后是多了不少新奇的家具。
似榻但又比榻小的多的一张榻,比榻要窄,但木头架上却又还蒙了布,里面似乎还填充了皮毛丝絮,看着就很暖和的样子。
还有好几把椅子,也与寻常的不同,有高脚的,也有带圈栏的,都挺别致。
“大总管府的参军事可是个不错的职事,正七品的实职,而且是呆在帅帐中,并无危险。”
李逍坐在炕前的沙发上,这张沙发他挺喜欢,上好的硬木做的框架,然后外面蒙着牛皮,里面填着丝絮,坐在上面,不论是屁股还是背部,都十分的舒适柔软。
比起唐人的榻,这沙发更符合人体力学,更舒适。
面对着炕上的年青人,李逍表现的很大方得体,一来是上次他们就在李家吃过饭,接触过,发现这人也挺大方和善,二来嘛,工部员外郎,虽清贵,但确实还算不得什么高官显贵,哪怕三十年后极可能当上宰相,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至于说这年轻人明显家世不俗,但他在李家就是客,李逍才是主人。
“某不过是一乡野小民,哪懂得参谋什么军务,而且我家只我一男丁,如今妻子又有孕在身,此时我更应当留在家里照顾妻子,哪里又能去参军打仗呢。”
李治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高句丽数百年来侵我边境,夺我土地,掠我子民,杀我将士,多少东征将士枯骨依然在辽东,多少中原子弟的亡魂依然不得回返故乡。做为大唐子民,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有责任吗?”
“有,当然有。我对高句丽人对中原的袭扰侵犯深感愤慨,也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子弟深表敬佩,但我并不觉得我因此就要去参军打仗。士农工商,天下各阶各层,各安本份,各有本职。”
“士治理天下,农人耕田种粮,工匠制造百器,而商通万货。大唐推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闲时耕种,战时为兵,免除租庸调,自备军器为国征战。国有战事,他们当听从征召。”
“我是一个小地主,但并未检入府兵,因此对我来说,国有战事,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后方支持前线的将士们,按朝廷的制度,按时按量的上缴钱粮税赋,就是对朝廷的最大支持了。”
李治笑道,“你说的固然没错,但你有出色的军事参谋能力,国家有需要,特下旨征召,你接受后就成为士的一员,随军参谋,也是职责。”
懒得跟他解释,李逍是绝不愿意打仗的,不说这年头跑趟辽东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只说凭什么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大唐虽说是个封建王朝,但也是有国家制度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均田制,这是国家制度根本,李逍是个地主,又不是府兵,他以前又没享受到国家免税给他的军田,又何要去当兵打仗呢。
至于说是当军官,还从七品,这对李逍来说也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一个后世人,还是更喜欢享受当下,拿命博官这样的事情,还是留给别人吧。
武氏在一边笑着道,“这么不愿意当官的倒还是少见,哪怕是那山东五姓七宗的世家子弟,一个七品的参军,也不是那么容易拒绝的。”
“莫非是还嫌官品小了?”
李逍嘿嘿的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世人皆欲入仕为官,但也有例外。晋时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更愿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虽不敢与陶渊明相比,但也确实是一介闲云野鹤。”
李治含笑盯着他,良久,才悠悠的道,“如果你是嫌官小品低,可以直说,我虽然只是个工部员外郎,但在朝中还是能够递的进话的。你直接说,我也许可以帮你弄个高点的官职。”
“高?高到哪去?从一个白丁到七品参军,这已经算是非常破格了吧,只怕会引起非议啊。况且,当官真非我所愿,当官有什么好呢,如今大唐经过贞观之治,已是盛世,如此太平景象,我更愿意在家当个小地主,多悠闲啊。”
李治被李逍气的不轻,真没见过这么不上进的人。
良善之家的子弟,怎么说也是读过书的,蓝溪李家名声也不错,可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李家终于有机会进入士族之列了,可这个李逍却怎么还推三阻四的。
他是不相信真有人不愿意做官的,要说两晋之时有许多风流名士,不愿出仕只愿自风流,那还说的过去,可那些人又哪个不是士族名门,门第时代,他们有的是资本。
可李逍又哪来的资本拒绝出仕,他不过是个乡野小地主啊,千百亩田地,几间铺子,虽有些家财,但那点又算什么呢,无权无势,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我有些不明白的是,你既然毫无出仕之意,可为何却对天下时局如此关注,甚至还学的一身军事兵法谋略呢?若你只想当个悠闲的小地主,你不应当更关注农田水利,粮食庄稼以及牲畜农具天时之些吗?”
李逍皱了皱眉。
你说来蹭饭就蹭饭,顺便带个公文来也就算了,怎么现在还盘根究底起来了。
这样子就不好了啊。
他总不能说这些并不是我有意去研究的,而是我在以前那个世界时学习到的啊。
有些东西说了也解释不清,解释了反而更复杂。
李逍干脆懒得说了,他也没有义务非要对他们解释清楚。
“呵呵。”
李治等了半天,结果却只等来了李逍皮笑肉不笑的两声呵呵。
身为天下九五至尊,他还是头一次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挫败感。
一个乡下小子,居然敢这样对他呵呵,简直是岂有此理。
武氏见李治面色不好,知道他有些不快,忙咳嗽了两声,提醒了下皇帝。
“我大唐最重军功,去了辽东若能为征东出谋划策,将来凯旋,论功行赏,有机会加官晋爵,当官你不稀罕,难道封爵你也不愿意。若能得爵,那你蓝溪李家,可就从此成为贵族之家了。”
“呵呵。”
李逍笑了。
“封侯得爵我当然愿意,世间又有几个不愿意的呢,但我这人吧,比较有自知之明,我一个小小地主,就算去辽东也不过是个帅帐里的参军,跟着跑跑腿打打杂,真灭了高句丽论功行赏,顶多赏点钱升点官,封爵,怎么也轮不到我的。”
“所以嘛,我就不去做那个白日梦了,还是在家当我的小地主好。”
李治气的无话可说,真是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啊,本以为是个人才,谁知道居然如此没出息。
第119章 死马当活马医
火锅都没心情吃了,李治甩着袖子黑着脸气匆匆的走了。他堂堂皇帝,哪怕是微服私访,这李逍也不能如此无礼啊。
真是不识抬举。
“烂泥扶不上墙。”
“陛下何必跟一个田舍郎较劲呢,民间乡野出身,没什么见识,又年轻惫懒,胸无大志。”
李治叹口气,“朕最气的不是他的失礼,是此人明明很有才,可却偏偏都没在正途上。你看他的平辽策,连李绩、程咬金这样的沙场老将们都想不到,可偏偏他却能想出那么了得的策略。”
李逍的平辽策是真的好,当年杨广或者是太宗征高句丽的时候,如果有人进献此策并被采纳的话,高句丽早就被吞的连渣都不剩下了,哪里还有几代帝王在辽东的这么多次用兵。
说不定隋朝都不会亡。
太宗皇帝也不会这么早逝了。
明明胸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却偏偏胸无大志,只想当个小地主,真是气死人。
“朕恨不得砍了这等蠢人。”
“算了,由他去吧。”武氏劝说。
出了李家庄,李治看到旁边不远的玉濑的庄子。想到这个妹子,李治突然有些愧疚,这次的长安风暴,对玉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陛下何不去玉濑的庄上坐坐,歇息会儿喝杯茶。”
“嗯,好。”
合浦公主的庄子很冷清,过年的时候,本来应当是热热闹闹的,可除了李逍来过,再无其它人来拜访了。
相比在李家的冷遇,李治在这边受到的待遇很好。
闻讯的李玉濑亲自赶到门口迎接。
庄子大厅,李治看到消瘦了许多的十七妹,心有不忍。
“你这里也太冷清了些,太简陋了些,朕回宫,就下旨把你原来的产业都给你,连同梁国公府的那些产业。”
玉濑摇头拒绝。
“臣妹多谢陛下厚恩,只是臣妹并不想要,过去的那些对臣妹来说,只是纠葛。如果能够远离,臣妹高兴不已。”
“臣妹只有一个请求。”
李治看着妹妹,怜惜的道,“就算你有一千个请求一万个请求,皇兄也答应你。”
李玉濑跪到李治面前,“臣妹请求皇兄,看着我们兄妹一场的情面上,放过三哥一马。三哥跟房遗爱他们的谋逆毫无关系,他是被冤枉的,他根本没有参与到其中,请皇兄饶过他。”
一听吴王李恪的名字,李治马上就变的不高兴了。
李恪有没有参与谋反他心知肚明,但他不可能放过李恪。
连江夏王李道宗他都拉下水了,又怎么可能放过李恪呢,皇家对他最有威胁的几个人,这次他一个也不会放过。
虽然明知他们只是对自己继承皇位不太服气,他们也并没有想过要谋逆,但有玄武门前车之鉴,他又如何能不妨呢。
“除了这件事情。”
“皇兄,臣妹愿意放弃一切,愿意放弃公主封号,愿意放弃所有的财产,只为换三兄一命。只要皇兄答应饶三兄一命,三兄肯定愿意抛去一切名爵,从此甘愿做一个庶民。”
“皇兄放心,他永远不会危害到皇兄你。”
李治皱眉,“玉濑你在说什么,你难道想说朕冤枉吴王?谋逆案是由长孙相国亲自主持审理,朕信任他会公正审理,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如果吴王是清白的,朕自会还他公正。”
玉濑还在请求。
李治已经不耐烦的重重哼了一声,“朕今天有些乏了,先回宫了。朕看你瘦了好多,这段时间就呆在这里好好的休养吧,暂时不要回长安了。”
李治甩袖就走,武氏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玉濑摇头苦笑。
她拉着玉濑起来,“我的傻妹妹啊,你怎么这么傻呢,这个时候说这些话,哪里又是合适的时候。你若不替吴王求情还好,你这样一求情,陛下更不可能放过吴王了。”
“你这是当局者乱啊。”
“皇嫂,求求你,教教我,怎么才能救吴王?”
武氏摇了摇头,吴王李恪是丈夫的威胁者,她又怎么可能帮李玉濑去救李恪呢。
天空灰暗。
李玉濑的心更灰暗。
想到三哥吴王此时还身陷大牢,她不由的心如刀绞。房遗爱那个蠢货被关押着,那是应当的,可为何自己的三哥却要受他的牵连呢。
“公主,此事有一人也许可以帮忙。”
刘总管在一边说道。
“谁?”
玉濑犹如溺水的人突然发现了一根稻草。
“李三郎?”
“李三郎,谁家的李三郎?”玉濑疑惑不解。
皇帝刚才的态度那么坚决,连武氏都不肯帮忙,这天下又还有谁能够劝说的了皇帝,救下吴王呢。
“就我们的邻居,李家庄的李三郎啊。”
“他?怎么可能?”
“公主,怎么不可能。你想想,这次公主你能脱身,是不是得多亏了李三郎替你出的计策,否则公主怎么知道要去找武昭仪帮忙呢?”
这么一说,李玉濑一下子想起来,那个小子确实厉害。
“可是上次三郎也只是告诉我要去找武昭仪帮忙在陛下面前说情,而刚才你也看到了,武昭仪并不愿意帮我。”
刘总管叹声气,“公主,有句话说的好,死马当活马医,眼下此刻,也没有其它的好法子了,还不如找李三郎问问,也许他或许有办法呢?”
多日没有出门的玉濑连妆扮都等不及,直接就骑着马往李家庄跑。
李家庄门口,李逍正在跟几个庄人打量着李家庄。李家庄也是数代人在此生活,围绕着李家的大院子,外面还有不少的高矮房屋。
有的低矮破败,也有些历经许久的石头屋。
看起来,李家庄子显得很乱,没有规划,更不整齐。
特别是许多庄户人的屋子,根本就是个小茅草屋。
李逍觉得趁着春耕还有段时间,这段时间也还没有什么雨水,年后倒是可以考虑着做个规划,把这个乱糟糟的村庄给规划一下。
起码,村里总得有个公厕吧,最好还得有个澡堂子,要不,村里的卫生也太成问题了。
小孩随地大小便,道路弯曲又土,天晴都是灰尘,遇雨则成泥泞不堪。低矮的屋子,一到上半年的雨季,则更会潮湿无比。
“村东头这块坡地,可以整平一下,正好可以建蓝溪书院。村西头这边的这块洼地,则刚好用村东头坡地挖出来的土填平整,到时建上两把新房,一栋栋的小院子,咱们庄上一户一栋,建好后都搬进去。”李逍站在村头,指点江山,激昂慷慨。
几位年纪大的庄汉听的热血沸腾。
主家就是好啊,居然还打算替大家修房子。
明年春耕前第一件事,李逍决定开发李家庄,搞搞房过产。当然,给村民们建房搬迁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又不是建别墅豪宅,不过是推平块地,然后组织庄民进山砍些树,搬些石头挑些土,再割些茅草,然后搭些房子而已。
各种材料基本上都是山里取材,并不要花费,人工也都是各家一起出力,合伙建设,李逍不过是负责规划设计。
可以说几乎零成本。
但这不是瞎折腾,李逍会负责为村里建个公共厕所和一个公共澡堂,另外还承诺到时再建个土地庙。
至于建书院,反正现在书院里还有程伯献等人捐的钱呢。
在村里搞房地产倒不是心血来潮,主要还是村里太乱,而且很脏,既不卫生,而且那些低矮紧密的小屋也有很大的火灾隐患。
把这些旧房拆了,建到村边,既能消除隐患,清理卫生,还能够把李家大院边上的土地清理平整出来,正好为李家大院扩建。
剩下的土地,李逍还能建作坊,他甚至打算在那里弄一条街,建两排房子,早做预留,以后可以弄些店铺,甚至可以搞个集市出来。
将来集市要真能弄起来,店铺还能收租呢。
哪怕就算这是以后的事情,起码把大院边的上的房子拆除清空后,大院也能住的舒爽,也更安静些。
“盖个房子不容易咧,这房子也还挺好的,拆了挺可惜的。”有人说道。破家值万贯,哪怕再低矮的茅草屋,可毕竟也能摭风挡雨,是一家几口的家。
“大家合伙起来盖新房,各家出人,我出粮食和工具。”
一听这话,本来还有些担忧的众人,立马就笑了起来。
东家说话,向来是一口吐沫一个钉,有他的话大家就放心了。
东家包了饭,那大家出点力气,还是给自己家盖新房,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三郎又大包大揽,咱家钱也不是多的没地方花啊。”赵大夫一边听的有些牙疼。
自家屋漏自家修,李逍凭什么要给那些庄户盖房子呢。
“也花不了几个钱,把庄子重新规整一下,划的来,好处看的见的,相信我。”
庄户们这么配合拆迁,都没有人打算做钉子户,更没有人趁机狮子大开口,都已经让李逍很感激了。
若是后世的时候,哪个富人若想把自家旁边人家的房子迁了,把那些地基都换成自己的好扩建,邻居们还不知道要开什么样的条件呢,现在不过是让大家一起帮着重新建房,这样的好事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三郎!”
说话间,李逍听到风中传来呼唤自己的声音。
闻声望去,却见玉濑一袭白衣策马奔驰而来。
第120章 我给你
李逍看到玉濑那慌张的样子,觉得有些可怜。
曾经大唐最得宠的公主,最飞扬的公主,如今却这般的落魄。
快走几步,他迎了上去。
“三郎教我。”
“公主莫急,有事慢慢说。”
李逍牵住公主的马头,一抬头,刚好看到公主那袭白裙束缚下有致的身材起伏不定。
玉濑伸出手,李逍搭过,她跳下马来。
她此时根本顾不得那些礼节,满脑子想的只有李逍或许能够帮她救出三哥。
听公主焦急的讲明来意,李逍也觉得头痛。
吴王李恪,历史上可不就是死在这次谋反案里吗,史书上都说李恪死的冤枉,并没卷入谋反里,但却偏偏被长孙无忌给一举打倒不得翻身。
不管玉濑如何向李逍担保说吴王绝不会卷入其中,李逍心里很明白事情的真正内因。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吴王就算没有谋反,但他却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年轻的皇帝,国舅爷亲自出马要替皇帝拔掉这颗钉子,那么无罪也就有罪了。正好利用这次的谋反案,岂会放过李恪。
“公主,你救兄长心切,出发点是好的,但可惜用错了方法。如武昭仪所说的,你这样向皇帝求情,不是救吴王,是害吴王。”
事情明摆着,长孙无忌定李恪谋反,玉濑非要说李恪是冤枉的,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堂堂国舅爷兼相国有意冤枉李恪?而长孙无忌是国舅,他主持审理谋反案又是皇帝钦定。
那岂不是说,李恪是被皇帝有意诬陷的?
这把宰相置于何地?
把皇帝置于何地?
若李治真的就此放过李恪一马,那整个谋反案岂不是就站不住脚了?
吴王李恪若是被冤枉的,那江夏王李道宗是不是冤枉的呢?那李元景呢,那四位驸马都尉呢?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种当口,不管是皇帝,还是长孙无忌,是绝不可能松半点口子的。一松口,整个谋反大案,就可能要出大问题。
皇帝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脸,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这可是涉及江山皇位的。
玉濑也是当局者迷,要不然以她的聪明岂会想不到这一点。
“那现在怎么办?三哥真的是冤枉的,他绝没有卷入谋反之中。”
李逍叹口气。
真是什么事情都找上自己。
自己帮玉濑一把,是看在她人挺不错,也算是为自己的前身还个人情债。现在倒好,玉濑又要自己帮吴王李恪。
这李恪虽说名声好,但跟自己有半个铜板的关系啊。他根本就没见过李恪,也没有半点交集。
说实在的,他并不愿意为一个素不相识,更毫无瓜葛的人去烦恼。
李恪现在可是钦犯,一个谋逆的反王,帮了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公主,这个事情我帮不了忙,我只是一介小小乡民,吴王可是天潢贵胄,我怎么可能帮到他。”
“况且涉及谋反,我就更伸不上手了。”
莫逞强,莫装逼,有些事情是不能胡乱伸手的,难得糊涂,糊涂就好啊。
“三郎,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的,你的平辽策,连满朝公卿宰相都佩服万分。还有你之前教我去找武昭仪,就帮了我大忙。现在请你一定要再帮帮我三哥。”
说着,玉濑直接屈身要向李逍下跪。
这一跪,把一个皇家公主的所有骄傲都放弃了。
这一跪,惊的李逍都万分震动。
他有些呆滞。
公主向一个平民下跪。
醒过来,他连忙退让一边,然后去扶公主起来。
“公主,万万使不得,可当不起。”
“三郎,你若不帮我,我就不起来。”
两人拉拉扯扯,可玉濑却固执的不肯起来。
“三郎,你说,要怎么样你才肯帮我?”
“只要你肯帮忙,我愿意把我所有的钱财都给你。虽然我如今所剩家财不多,但加起来也还不少。”
“公主,快起来,我李逍岂是那种贪财之人。”
一个拉,一个扯。
这边的动作,已经引起身后村头不少庄民们的探头观望了。
“三郎,帮帮我,你若帮我这次,我定想办法帮你谋个官职。”
李逍摇头,他可是刚刚拒绝了朝廷的征召,那可是正七品实职官呢。
“那你要怎么样才肯帮我?”
李逍摇头。
不是他不肯帮,而是实在是这种事情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哪好插手。这个时候不是显能的时候,一旦让上面发现,他这样的小蚂蚁被人捻死也太轻松了,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公主急了。
曾经的她名满长安,无数人都想求到她的门下,却连门都进不了。
而现在的她,只是一个被皇帝下令闭门在家,连长安都去不了的落魄公主。
“三郎,连你都不肯帮我了吗?”
冷风萧瑟,吹乱了她的长发,也吹凉了她眼角的泪水。
公主的这副模样看的人心软。
李逍最看不得女人流泪,心太软。
“公主,有些事情,有心无力,顺其自然吧。”
“不!”
公主撕心裂肺的喊道,那副疯劲让李逍都震惊,他一直觉得公主是一个非常张扬且任性的人,这样的人应当是比较自私的。
可是现在看到公主的那股劲,他发现其实自己以前一直看错了公主,她不是一个任性的人,她只不过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放荡不羁,不过是爱自由的表现,并不是自私。
公主与吴王的这份兄妹情,超出了帝王天家的无情。
“李逍,你帮我救出吴王,以后我就做你的女人。”
这话更疯狂,更惊人。
“公主,切莫胡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