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地主-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头上的刘伯英等守军远远的只看到一支骑兵如锋矢,猛的射入叛军营地,更如同是烧红的铁块切入了牛油之中。
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
“痛快,他娘的,这是哪位骑将,真是了得。”
“将军,咱们杀出去接应弟兄们吧。”另一位校尉赶紧道,虽然看着痛快,但他也看的出来,来的援兵并不多,也就几百骑的样子。
刘伯英连忙道,“都随我出城接应,杀他娘的!”
“杀他娘的!”
几百残兵顿时气势如宏,跟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冲下城头,打开城门,恶狠狠的扑向了混乱中的百济叛军们。
第397章 李字帅旗
混乱的夜。
四溅的血。
骑兵冲杀,战马奔驰,有人在反抗,有人在逃跑。
狭井槟榔赤着身子连铠甲都来不及穿,光着脚拎着那把他喜爱的唐刀茫然四顾。
“哪来的敌人?”
“好像是自平泽城方向来的。”
“那里哪来的唐军?”
他们之前就是打那里来的,若不是怕耽误时间跑掉了久迟城里的大鱼,他原本是打算顺路把平泽城里的那点唐军连锅端掉的。就那点守军,怎么还敢来援?
而且看这声势,那是骑兵啊,怎么可能是那里来的。
看了一会,狭井槟榔已经看出点情况来了。
来的确实是唐军,但好像数量不多,不过都挺精锐的,大致也就一二千骑。可突袭杀到,那些无能的百济军白白有十倍于唐军的兵力,却反而被打的到处乱跑一片混乱。
“这些唐军装备挺好的。”
“一二千骑,皆是精骑啊,人皆着甲,装备精良。看来,这应当是镇守百济的唐军大将李逍的手下,不知道他们这么快到来,是怎么做到的。”
他眯着眼睛,但脸上已经全无惊慌,反而像是在看一只肥美的猎物。
“准备从两边包抄上去,把这些唐军精骑给吃掉。”他眯着眼睛冷冷的道,如同是一只黑暗里的毒蛇。
“大将,也许这只骑兵只是唐人先锋,后面或许还有更多援兵。”一名倭将提醒狭井。
但狭井槟榔却不以为意。
“更多的唐军?哪来的更多唐军,唐军主力已经尽数撤离百济,眼下整个百济之地,真正的唐军不过三千左右,其余的两三万人是百济人仆从军。这些人不足以虑,何况他们也没这么快赶来,除非他们会飞。”
这支骑兵能杀到,那是他们有马,但其它的人又没长四条腿。
狭井心里计算着,吃掉这支唐军精骑,那百济就再无真正的唐军了,到时倭国扶持扶余丰夺回百济,倭国就能实际掌控百济,以百济为跳板,倭国就能真正的进入三韩半岛,夺取他们倭人梦寐以求的陆地了。
想的正美好。
却突然听到一阵冲杀声响起。
“禀报大将,久迟城里里的守军杀出来了。”
倭人的营地,正好挡在久迟城刘伯英的出城接应路上。刘伯英他们可不敢倭人还是百济人,他几乎集中了城里所有能动的人,也不管什么久迟城不久迟城了,人拿起武器就行,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唐人还是倭人。
拿起武器他就赏地二十亩,能砍杀一个敌人再赏二十亩······
颁下厚赏,刘伯英就大喊一声,跟我杀啊,就带头冲锋了。
久迟城是个小城,鏖战一天,死的差不多了,但多少还是能凑起个一两千人的。
这么一两千人在暗夜里,突然自背后杀出来,同样是吓了倭人一跳。
刘伯英他们就跟杀红了眼睛的狂兽一样,管你倭人还是百济人,见人就砍,逢人就捅。
连那些城里的百济人此时也一个个状若疯魔,这一天的攻守战下来,不少人的父亲儿子兄弟姐妹妻儿等死在进攻之中,他们一样的恨这些攻城者。
再加上刘伯英的重赏,大家也是拼了。
城里倒也有些豪强地主之类的更愿意叛军攻进城来,但那些人在叛军围城的第一时间,就被刘伯英给直接先抄灭了。
虽然有点不教而诛的意思,可刘伯英却认为那是清除隐患,事实上效果也确实挺好,起码围城之后,城里就没出过乱子。
“杀杀杀!”
穿鞋的怕光脚的,混的也怕不要命的。
倭人虽然凶悍,但比起完全不要命了的刘伯英他们,那却又完全比不了了。
对刘伯英他们来说,反正早就把自己当死了,现在还活着,那就是赚了。
刘伯英他们这种不要命的出击,完全打乱了狭井槟榔包围唐骑的计划,他不得不调兵先吃掉这群疯子。
久迟城城门大开,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城外,五百唐骑在三万人的百济叛军营地里反复冲击,撵的百济叛军到处乱跑。而另一边的倭人营地,刘伯英带着千余残疾的久迟军民,正不要命的在倭军中乱冲。
打成了一锅粥。
夜色漆黑,倒是让兵少的唐军两边占了不少便宜。
百济叛军和倭人都搞不清楚对方究竟有多少人,更难以及时调动围困,人少的唐军如泥鳅一样的到处乱钻,四处乱捅。
不远的路上。
李逍和赵持满他们带着五千步卒,正甩开大脚板子拼命的赶路。
在港口的时候,已经把一切非必战斗必须的物资都抛下了,此时每人除了身上的武器,什么都没带,连口干粮都没有带。
轻装前进。
跑步前进。
从唐津港开始就一直在跑,路上不断有人掉队,可李逍管不了了。
掉队的就自己跟上来,如果不来就算逃兵,事后按军法处置。
跑乱了建制也不管,目标久迟城赶到就行。
·········
八十里路,光凭两个大脚板,一路强行军,把五千兵卒都跑散了,可总算还是赶上了。
当李逍率着跑的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的部下赶到久迟城下时,王方翼已经有些危险了。
再怎么强悍,可毕竟只五百骑,加上城里冲出来的李伯英也不到两千人。
趁着夜色的掩护,左冲右突的打了半天,可终究人太少。
百济叛军和倭人也渐止住了混乱,不断的合围包抄,最终他们被围困起来,包围圈子也越来越小。
好在天黑,比较混乱,伤亡倒还不大。
但若等到天明,只怕这两支兵马就要被全歼了。
“杀!”
李逍顾不得一路颠簸,见情况紧急,连忙挥刀大吼。
赵持满二话不说,一马当先,直接就率先冲了进去。
一杆唐旗高高举起,迎风飘扬。
又一面将旗举起,那是李逍的认字旗,上面一个大大的李字。
又一面将旗举起,上面是赵字。
再一面将旗举起,上面是刘字。
·······
一面面的将旗举起,赵持满、刘俊、薛楚玉、柳温······一员员战将赶到。
“杀!”
虽然跑的精疲力尽,可此时顾不得休息,纷纷随着诸将冲了进去。
本来正得意洋洋的倭人和百济人,见到突然杀到的唐军,看着那一面面战旗,吓的面如土色,惊的目瞪口呆!
唐军大部队到了,来的太快了!
更让他们崩溃的是唐军来的太多了,而且似乎还在源源不断的赶到,不断的有人出现,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没完没了的。
一出现就吼叫着举刀端枪的奔来。
怎么有这么多唐军?
而且看那面帅旗,来的好像是大唐安东副大都护李逍?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398章 为所欲为
“阶下之俘抬起头来!”
李逍手拄着天子赐剑,身上的甲衣也还来不及卸去,坐在久迟城衙门里,居高临下的打量着那几个俘虏。
这是胜利者的姿态。
胜者为王败者寇,这场战斗李逍是最后的胜者,他该享有这种姿态。
台阶下的几员俘虏面色灰败,其中一人还满是桀骜不驯神色。虽被五花大绑着,还扭捏个不停,七个不服八个不顺的。
王方翼上前一脚将他踹翻在地,“上面问你话的是我天朝上国大唐皇帝钦命之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蓝田县开国侯李节帅,尔区区败兵之将蛮夷番将也敢不敬?”
狭井槟榔在地上打了个滚,只觉得肩头一阵疼痛,好不容易才挣扎着站好。他抬眼打量李逍,目光带着仇恨。
想不到这么年轻的人居然就是大唐的节帅,他是如此的年轻,剑眉星目,倒有些像是个书生,尤其是脸很白,一点不像是个征战过的将军。
可是自己却偏偏就败在此人手里,甚至还做了他的阶下之囚。
“你就是李逍?运气好点罢了,否则。”
“否则如何?”赵持满也过来踹了他一脚,将他又再次踹翻,“老老实实的给节帅跪下说话。”
狭井皮球似的又滚了几滚,“安敢辱我?”
李逍抬手制止了又准备要踹人的王方翼几个,“算了,倭国不过是东海上的一个蛮荒小岛部落,一群倭人又懂什么,你们也不要如此欺负他,免得说我大国没有气度。”
这时刘伯英在几个士兵的搀扶之下走了进来,他刚包扎过,身上裹的跟个木乃依一样。
见到李逍,推开身边搀扶他的士兵,就要向李逍下跪。
“老将军可使不得。”
李逍忙起身相扶,刘伯英毕竟五六十岁的年纪了,人家还是左骁卫将军,军中的老资格。虽然如今在朝鲜半岛职位比他低,他李逍是副大都护兼都督,刘伯英只是五都督之一,但他也不敢当他这个大礼。
刘伯英紧紧握住李逍的手臂,忍不住都洒了把英雄泪。
“当日泗沘城下老夫还曾对大帅无礼,想不到这次大帅却能火速救援,实感万分之愧疚,老夫一条贱命倒无所谓,可这久迟城中千余军民却全赖大帅相救,请大帅受我这一拜!”
“老将军快快请起,本帅身为安东副都护,救援久迟城本是我份内之事。”
刘伯英老泪纵横,鬼门关走了一遭,本以为是必死的,谁料到李逍会从海上赶到。
“这些该死的倭贼和百济叛军,请大帅将他们统统处死,以祭祀我麾下阵亡之将士。”
刘伯英要求把这些俘虏全都处死,然后用他们的首级在城外垒一座人头京观。
“杀俘不降。”
李逍先是说出一句话,然后又道,“当然,对于那些首恶也不能就此放过,我的打算是把为首做乱者全都押送长安献俘太庙,然后其余的军官等协从者皆绞死,暴尸久迟城外以震慑不轨者。”
“至于其它叛军和倭贼,统统押往赤山城,统统发卖为奴,所卖钱款用以采购粮食、药品、布匹等军用物资运回百济助军。”
一言以决生死。
“不,我是大和国的将军,我是贵族,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狭井槟榔用不太流利的汉话喊道。
王方翼有些好奇的盯着这个脸很长,个子却很短,偏偏满脸还是大胡子的家伙,“你居然还会汉话?”
“我是大和的贵族,当然会汉话。”狭井道。
倭国虽然在大海之东,但是在汉朝时,倭人就受到中原汉帝国的册封。隋朝时,倭人还派使者来中原学习汉文化,当时的天皇曾因为给隋炀帝的信中自称日出处天子致信日落处天子,而惹的杨广大大不满。
大唐立国几十年来,倭人其实也一直有派使者西渡来唐学习,大唐也有民间的和尚道士等东渡日本传法,甚至朝廷也派过官员到倭国出使。
只是倭人向来有些狂妄自大,把自己当成与中原帝国平等。
倭国自大和国一统诸岛后,虽然说有天皇世系,不过实际上地方的豪强们实力是很强的,大致来说,倭国的朝廷其实有点像是诸侯之主,各地豪强就是诸侯,实力强点的甚至都不怎么理会中央朝廷。
不过自大和统一倭国诸岛后,实力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他们一直想要染指朝鲜半岛,与新罗、百济过去也多次战争过。
到如今,百济实际上也向倭国纳贡,称倭国为宗主国,百济其实还向大唐称臣纳贡,称大唐为宗主国,又向高句丽结盟,依附高句丽。
百济实际上不过是左右逢源罢了,但倭人却还真的很看重百济这个小弟。
他们以百济的宗主国自称,当新罗请来大唐出兵百济时,倭人立即好像被火烧了屁股一样坐不住了,跳着要渡海救援藩属国。
“听说你们倭国上下都喜欢我中原天朝礼仪服饰?甚至是国家制度?”
狭井槟榔没有反驳,事实也确实如此,倭国经历过改革不久,而改革正是以隋唐时的制度为模仿,朝廷中央学习三省六部制,军队也想实行十六卫府制,特别是他们连田地和税赋也处处模仿中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虽然细节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却是自隋唐的制度中脱胎而出。
处处学习中土,自然连服饰和语言文化也学,上层贵族们都以华夏服饰礼仪和文化为高贵,学汉话穿汉服读汉书,一个优雅高贵的大和贵族,那必定得是处处如同一个中土唐人的。
倭人以为自己已经把中原的文化制度都学会了,于是叫嚣着就要来百济跟老师一决高下。
可久迟城一战,李逍却让狭井槟榔发现,原来他们以前想的太简单了。
论兵力,其实倭军和百济军远超唐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大败特败,一败涂地。
他堂堂的大和国大将,却也落了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现在,唐人居然还要将他送往长安?
“不,你们不能这样?”
“你错了,我是胜利者,所以我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李逍冷笑着对这个野猴子般的倭将道。
第399章 封尸做京观,号为骷髅台
“可惜跑掉了那个扶余丰。”
王方翼有些遗憾的道,昨夜的一场战斗属于够激烈,遗憾的是唐军毕竟是远道而来,为了救援刘伯英无法等待后续援军到来就得突袭。李逍带的五千步卒,八十里强行军,掉队者太多。
这导致了最后虽然击溃了倭军和百济叛军,但却无法完美收功。溃败的敌军跑掉了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那个被倭人送回来称王复国的扶余丰,还有几个百济叛军的大将鬼室福信和僧道琛等人。
扶余丰等人逃的很快,倒是倭人很凶悍,死战不撤,妄想着正面击败唐军,结果自然还是唐军取胜。
虽然倭军很凶悍,数量也更多,可唐军的武器装备更精良,加上王方翼、赵持满等都是唐将中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有他们带队冲锋,倭人难以抵抗,加之唐军里还有五百轻骑,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支力量。
一夜清扫战场,统计出来的战果还是很惊人的。
从叛军围久迟城,刘伯英率众一日夜死战,再到李逍率援军赶到,反包围混战,一日夜的激战,百济和倭人联军共三万五千余人,最终死在城下的有大约五千余级,其中倭人一千余,百济叛军四千余。
俘虏敌军约两万,其中倭人三千余,百济一万六千余。
三万五千敌军,只逃了扶余丰等万把人。
战果辉煌,尤其是狭井槟榔所率领的五千倭军,被一锅全端了。
唐军方面损失也不轻,刘伯英当初所率的一千麾下,几乎死伤殆尽,战死八百余人,只剩下百余人还个个带伤,城中的百济人助战,也死了七八百。
李逍所带来的五千五百步骑援兵,一战下来,阵亡千余。
这个战损其实很惊人了,唐朝府兵作战,一般很少达到这样高的战损,不过考虑到李逍麾下多是招募不过半年多的百济乡勇,装备和训练都远不及府兵,倒也情有可原。
“给战死者在城外立个碑,阵亡的百济军民尸体收敛安葬在此。而大唐的阵亡将士,尸体火化,收好骨灰,随船送回中原,让他们魂归故乡。”
李逍有些沉痛的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对于身为节帅的他来说,一场大战最终就化成了一张战后统计表,可这纸上的每个数字,都代表着曾经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特别是对于许多唐军战士们来说,他们有的人曾经是逃亡者,有的人曾经是佣兵,有的人曾经是府兵,他们的家乡都在大海的西边,他们年纪轻轻的,最终却死在了这异国他乡。
他们付出的生命值吗?
李逍是他们的统帅,他们的死是因为自己的命令,李逍觉得自己背负着这些战死者的沉重,他必须得让他们的死有意义,否则就对不起他们。
刘伯英也低着头,虽然这一仗的规模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其实微乎其乎,更大的战争大唐都打的多,大唐立国三十余年,但几乎无一年不打仗,无一年不大仗。
可这一战对刘伯英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惨烈。
“节帅,我曾经对久迟城的将士军民们许诺,给他们颁下重重的赏格,如今战事已毕,我希望能够兑现。”
他说了自己的许诺,比如斩首一级赏田地钱财多少,比如士兵杀敌斩首几级升官晋职等。
“这些都是应当的,我全都允了,点验功绩,登记造簿吧。不但如此,我身为节帅,现在宣布,久迟城所有参与守城者,自此皆为我大唐之子民,所有人都有资格均田授地,享受与大唐子民同等的租庸调税率。”
“家有战死者,可从家中挑选合适者补入安东土团中,入选者既享受均田待遇。”
这一次的战斗,让李逍有个不错的发现,许多百济人并没有响应那些百济豪强们的叛乱,他们甚至拿起武器跟着唐军死守勇战。
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让李逍明白,之前他在百济推行的不少政策,都赢得了这些出身普通的百济百姓的拥护。
他们并不介意做个百济人还是唐人,他们只知道在大唐治下,他们的日子更好过,有时候,这就足够了。
以前李逍对于百济人是有很多保留的,他并不很相信他们。但经过这一战,李逍觉得,这些百济人值得信任。
既然他们拿出了足够的表现赢得了他的信任,那他也不会吝惜对他们的奖赏。
给予这些人直接编入大唐户籍,给予均田授地的资格,享受和中土大唐子民一样的待遇,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李逍希望对这些用表现赢得大唐信任的人重赏,让这些人更深深的忠实于大唐,为大唐在这百济站稳脚跟出一份力。
现在李逍对安东都护府的百济人有三等待遇。
一等的就是入选土团,并经过战斗,用良好的表现赢得信任的乡勇们,他们将获得百亩均田,并享受和中原府兵一样的待遇,不用缴租调,仅需要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之余,为屯庄出力耕种屯田,并闲时耕种、训练,战时出兵。
二等的则是百济原来的贫民佃户奴隶等,这些人过去是无产者,李逍对他们实行的是佃种官田缴租的政策,为官府种田缴租,表现好的则每过五年每丁授十亩地。
最差的一等,就是过去的贵族豪强地主们,这些是过去的利益集团也是大唐攻灭百济之后利益受损者,他们肯定对大唐心有怨恨,因此李逍对他们就是打压策略,丈量田地,清点财产,登记户口,征契钱限田额等等,各家还得向官府交人质。
没有人一来就能享受到大唐子民的待遇,虽然李逍手里有不少田地,但并没打算直接给他们分田地,得凭表现才能获得均田授地资格,得凭表现才能正式登记入大唐户籍。
“把那些俘虏都送去唐津港登船,运往登州赤山港奴隶拍卖所发卖。另,所有参与叛乱的百济叛军,一律没收其所有的田地等财产,全部充公。其直系亲属也全都迁往中原屯田。”李逍对于那些叛乱者毫不客气。
第400章 九将镇国
久迟城。
李逍驱俘虏封敌尸为京观,筑成一座巨大的骸骨台。
京观以黄土封敌军尸体夯成,一排尸体一层土。京观筑成,远远看去就如一座阴森恐怖的鬼狱。
当年隋军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兵败辽东,遗留在辽东的中原将士尸骨无数,高句丽人便以数十万隋军将士遗骸筑成京观。
大唐代隋,太宗继位,李世民便派使者赴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王拆除京观,让使者带回征辽将士遗骨回中原安葬。
五千敌军尸骸筑成一座京观,十分的惨无人道,但对敌人没有什么仁慈可讲。面对那些敌人,你就是得比他们更凶更狠。
京观筑成之时,那两万俘虏皆惊惧跪地,久久不敢起身。
一座京观,就如同是一把巨大的铡刀,永久的悬在他们头顶上,随时可能落下。
“节帅,俘虏中有不少高句丽军,如何处置?”薛楚玉问道。
在这次久迟城之战中,高句丽人也参与了,但他们没有公然参战。而是派了一批军官带着一些精卒私服南下,假扮百济人参战。战败后,也有不少高句丽人没来的及逃走被俘虏。
如何处置这批人也是个问题。
李逍想了想,“既然他们公开的身份是参与叛乱的百济人,那么我们就当他们是百济人好了。”
刘伯英杀气腾腾的道,“杀了!”
王方翼倒有不同意见,“得考虑下高句丽人的反应,这次高句丽人没有公开参战,但却也暗中参与。若是我们把这些人都杀了,怕激起他们的恼怒。若是这些人激怒之下,真的直接参战,只怕我们挡不住。”
“总不能就这样放了他们吧,那太便宜他们了。”刘俊认为对高句丽人不必害怕,要打就打,反正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真正的实力。
“这样吧,派个人过境,给高句丽人传个话,就说我们这里有批百济俘虏要卖给他们。”
“卖?”刘俊更不明白了。
“王三哥说的有道理,我们在这个时候直接杀了这些高句丽人,只怕会激怒他们。但也不能放了他们,否则显得我们畏惧了高句丽人。我们必须让高句丽人明白,我们不惧他们,但也还给他们留一分面子。”李逍说道,“我们这里大约有百来个高句丽俘虏吧,就跟高句丽换一千匹战马,要同意就换,不同意我们就把这些人送往赤山为奴!”
一百来个战俘换一千匹战马,这买卖当然做得。
再值钱的俘虏一个也不值十匹马,何况还是战马。十匹战马,怎么也得值上二三百贯,这还是在大唐北方边境地区,若是在长安,一匹战马起码值三四十贯。
李逍的安东土团就缺战马,从中原跨海运马过来艰难。
以百来个高句丽俘虏换一千匹战马,这不是放虎归山,而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大大划算的买卖。
“高句丽人未必愿意做这亏本的买卖吧?”
“那我就管不了那些了,反正我给了高句丽人选择的机会,若是他们在意他们的士卒将校,那就算是一千匹马也得换。若是他们觉得一千匹马更值钱不愿意换,我也无所谓!”
李逍这话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
是啊,就看高句丽人如何选择了,但不管如何选择,总之安东唐军是不会亏的。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得做好最坏的准备,以防高句丽人真的南下。”李逍以剑指地,“久迟城必须加强防御。”
百济和倭人拿久迟城做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有其原因的,久迟是百济北疆要地,这里是过去百济防御高句丽人南下的一座军事要镇。
百济人若拿下此城,则就能背倚高句丽,就算高句丽人不明着出兵,也能暗中给予许多物资等增援。甚至万一形势不利,百济人还能退入高句丽境内。
“久迟城是我的,请大帅仍把久迟城交给某。”
刘伯英虽然受伤不轻,可此时却心里憋着一股气。征战几十载还从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这次差点就在这百济阴沟里翻了船。
哪里丢的场子,就得哪里找回来。
“也好。”李逍思虑再三,觉得刘伯英毕竟也是久经战阵,同时士气可用。兼之他本就是马韩都督府都督,负责这百济北疆之地,这里正是他的防区辖地,现在他还活着,自然得由他来镇守此地。
“我再拔程伯献和薛楚玉二位将军各率一千兵卒协你守卫此关城!”
“哈哈哈,那就足够了,我虽然在这里折了八百多兵,但马韩都督府还能有四千乡勇,现在大战在即,我还能临时再征召个几千人不成问题。就是军械粮草药品这些,还得大帅给我拔付一些。”
“没问题。”李逍答应的很痛快,这个时候应当全力以赴,通力合作。
让人拿出百济地图,李逍跟几位将军再商量了一遍,最后决定,以刘伯英率三千人守久迟城,以程伯献和薛楚玉各率一千人,分守久迟城两边的珊瑚城和马津城,再以秦雄率三千人守唐津港。
如此一来,北边就有八千兵马。
久迟、珊瑚、马津三城呈品字形布局,相互依托,守望相助。
而唐津城虽离的远些,但扼守着海港,这里能做为后勤军备转运之处,也是李逍随时从海上增援来的登陆基地。
拥有唐津,那么李逍随时能从海上增援久迟三城。
至于李逍,他将返回泗沘城,那里毕竟曾是百济王都,如今也是熊津都督府的驻地,是大唐在百济的中枢。他做为主帅,必须坐镇中枢,指挥全局。
李逍手指在地图上下移,沿着西海岸连点了四个江河入海口。
“平夷、安远、归化、平倭,此四城皆为百济西岸海港,也是过去百济屯兵要塞,我们兵少,必须守住此沿海四堡,以保证我们的海上航线。守住了这四堡,我们的海上航线就保住了,则海上机动线也保住了,那么就可以海上随时增援各处。”
李逍当即任命王方翼镇守最北面的平夷城,柳温镇守其南面的安远城。
又以刘仁轨镇守白江口的归化城,刘俊镇守最南面的平倭城。
“衙前都知兵马使赵持满将军负责指挥我安东水师,机动预备,以便随时增援各地。”
安东没有水师,李逍便把自己家和长安来百济各勋戚贵族家的船给征召了,临时组建了一支水师舰队,由赵持满亲自指挥。
如此北有久迟等四城,西岸又有平夷等四港,八将各镇一城,李逍总镇泗沘,赵持满率水师机动。
又有刘仁愿等另三位都督,各自负责自己的内陆辖区。
不管最后局势如何变化,李逍都已经做好了万余的准备,接下来就看高句丽人、倭人、百济人的选择了!
第401章 八千光棍
安排好了诸将分守任务,李逍也没有在久迟多呆,而是立即马不停蹄的又乘船返回白江堡,在那里也只逗留了一晚,第二天便又动身乘舟沿白江而上回到了泗沘城的帅府。
从北边回来,李逍有股严重的危机感。
倭人送回来个王子,结果振臂一呼就应者云集,迅速召集了几万叛军,这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
而倭人直接派兵到百济来,更是让人意外,再加上高句丽现在那暧昧不清的态度,让李逍深感急迫。
在久迟城离开前的一晚,李逍已经向朝廷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