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新帝一样的对他信任,可薛仁贵却也需要拿出足够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也知道皇帝准备建立一支脱离十二卫的羽林军,本来皇帝也有意让他来当羽林军将军,可是他却没有足够服众的功绩。辽东战场上他证明了自己的勇猛,但还缺乏足够的资历来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父亲!”
  薛瑾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薛仁贵抬眼,“有何事?”
  “父亲,是这样的。”薛五把李逍来见他的事情说了一遍。
  “霜糖秘方?”
  “是的父亲,孩儿已经见过他带来的霜糖,确实比朝廷制出的霜糖更白,他称之为白砂糖,如雪白的砂粒一样,既白且干还极甜。色、相、品质都远胜市面上的霜糖。”
  “你说他要把这秘方白送给我们家?有些意思,这人才二十出头?”薛仁贵就算是一个武将,也一下子能明白这样一个方子的价值,说价值千金也不为过。一个身上还背着巨债的穷小子,居然有魄力白送出这样一张秘方,不得不让人惊叹。
  “也不算白送吧,算是感谢我之前帮他对付了张家,另外我看他的意思,也是希望能够搭上我们薛家这条大船。”
  薛仁贵笑笑。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关键还在于,又有多少人愿意拿出这么值钱的东西送出来呢。
  “你跟我再细说下这个李逍。”
  薛五便又说了一些,“父亲若是愿意,不如亲自见他一面。”
  “也好,你带他过来。”本来一般的人,薛仁贵是不会见的,他堂堂禁卫大将,哪来那么多空见那么多人。
  但这个李逍感觉不一样。
  李逍站在门外,心扑通扑通的跳个厉害。
  马上要见到一代战神薛仁贵,还是让人很激动的。哪怕此时的薛仁贵,也还不算如何的武功赫赫,但李逍毕竟知道这位将来的辉煌。
  “李兄,我父亲在里面等你,请进。”
  李逍对薛五笑笑,深吸一口气,“谢谢!”
  能有机会见到薛仁贵,这多亏薛五。一般人,哪里能够见到这位呢。
  整理了下衣襟,李逍抬腿迈入。
  进门前,李逍以为薛仁贵会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想象他在家也穿着套铠甲擦着刀剑呢。
  结果一进门,却发现一位长的很英俊的汉子。
  看那样子,也就四十左右年纪,长的确实很高,但绝不是那种粗壮武夫感觉,相反很英俊潇洒的样子,国子脸,两道剑眉,鼻梁很高,头发也很黑。
  两眼有神。
  一身白袍,坐在胡床之上,一手捧书。
  不像武将,倒像是个儒雅的文官。
  “在下蓝溪李逍拜见薛将军。”
  李逍拱手躬身,虽然心里头激动,但还算不卑不亢,没有纳头便拜。
  薛仁贵转过身来,放下手里的书,上下打量着李逍。听儿子刚才的介绍,他对李逍这人倒是有几分好奇,毕竟刚刚他都已经试过李逍带来的白砂糖了,确实比皇帝赐给他的霜糖还白还纯。
  能够拱手将一张价值千金的秘方送出的人,绝不简单,尤其这人还只是个穷小子。
  “坐!”薛仁贵道。
  他的声音洪亮,态度还挺客气。
  李逍坐到一边,一时倒不知道该跟这位说什么。
  “刚才五郎跟我说了些你的事情,也说了你想把白砂糖的秘方送给我薛家,此事不成。”
  李逍意外。
  薛仁贵居然拒绝了这样的一份礼物。
  “如果我薛家收下你的礼物,那岂不成欺压了?我薛家不是这样的人家,秘方你自己保管好。”
  李逍起身道,“薛公,这秘方对我而言,其实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甚至可能是个祸端,所以李逍想送给薛公,也算是报答之前薛五郎对李家的帮助。”
  “不用说了,这秘方我不能收。”
  “那我卖给薛家。”李逍道。
  薛仁贵笑笑。
  “这样吧,你家的情况我也知道些,你说的倒也是实情,这秘方留在手里对你而言确实不一定是好事。但我还是那句话,不会收你的秘方,那样做是不对的。我现在有一个办法,不知道你愿不愿听一听。”
  “请薛公明言。”
  薛仁贵将李逍进来后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这个年青人看到自己的时候不卑不亢,做事也很有分寸,极为难得,让他很是赞叹。
  “你的这张秘方很珍贵,我愿意替你进献给陛下。皇家本就掌握有霜糖制造产业,你这个方子进献给陛下,能够让皇家的制糖业有很大提升,相信陛下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李逍听了眼前一亮。
  皇家掌握着制糖产业,李逍的白糖脱色工艺献给皇家自然是最有用的。只不过以前李逍只是一介平民,他想献还没门路呢,冒然拿出来,最后东西还不知道落谁手里,被谁拿去抢功,哪里有他的份。
  但现在薛仁贵愿意帮忙的话就不一样了。
  薛仁贵帮他献上去,谁敢冒他的功?
  “薛公,秘方我送给你,至于你是留还是献,这是薛公自己的事情。”
  “哈哈哈,你家小子有些意思,你也别跟我弯弯绕了,我薛仁贵不会贪图你这点东西的,我替你献上去,东西还是你的,我顶多沾点光罢了。”
  “薛公为何不自己留着,此物用的好,价值不菲。”李逍道。
  “我当然知道,但这好东西好吃不好消化,我薛仁贵若是留下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得盯着我眼红我呢,干脆我还是献了,反正我也不并不缺钱。”
  制糖产业大头是皇家的,剩下参与的也是那些豪门贵戚,薛仁贵还是不去趟那浑水了。
  “听说你少年之时就匹马单剑游历天下?”薛仁贵笑着跟李逍聊起天来。


第37章 三勒浆
  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李逍和薛仁贵两个相差一半年龄的人,甚至身份地位天差之别的人,却越聊越投机。
  “拿酒来,今天一定得好好喝一杯。”薛仁贵聊天高兴之时,让薛五去拿酒。“把我珍藏的那瓶三勒浆拿来。”
  薛五一听,眼睛都瞪大了。他在一边陪坐半天,还从没见父亲跟哪个年青人能聊的这么开怀。现在父亲更是要让他拿出珍藏三勒浆来,这酒可不一般,还是当年父亲在辽东战场杀出名气后,太宗皇帝赏赐的御酒。
  当时那三勒浆总共赐了六瓶,喝到现在还剩下三瓶,平时父亲喝都舍不得喝一口,时常拿出来看看,然后又继续珍藏。
  “爹,那酒只有三瓶了,要不换剑南烧春吧。”薛五知道这酒对父亲的意义,非同一般。
  “酒是陈的香,遇到三郎这样有意思的小友,当然得喝好酒,别啰嗦,爹都不吝惜,你小气个什么。”
  “得,我这就去拿,正好我今天也沾三郎个光,也尝尝这好酒的味道。”薛五笑着出去。
  薛仁贵对李逍道,“你知道为何五郎这么在意这酒吗?”
  “估计薛公这酒大有来历。”李逍说道,据他所知,酒在这年头确实也不便宜,便宜的酒一斗几十钱,贵的甚至卖到十千。而且朝廷经常限卖,遇到个饥荒灾年什么的,就有可能下令禁止民间酿酒售卖,以保存粮食。
  李逍对这个时代的酒也没什么喜欢的,盖因为这时代的酒好喝的真不多。蒸馏的高度酒基本上没出现,以米酒麦酒为主,也有少量从西域贩来的葡萄酒等,甚至还流行用羊肉等酿酒,总之,这个时代的酒跟后世的酒真不太像是一种东西。
  喝过一次,李逍就没什么兴趣了。
  听说三勒浆也是西域传入的一种美酒,价格很贵。三勒浆据说是自波斯进口的美酒,类型则是一种用三种水果酿造的果酒,在中土大唐非常有名,成为上流阶层间流行的时尚饮品。
  不过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果酒而已。
  这年头的酒就跟这年头的茶一样,似是而非,李逍并不喜欢唐人的口味。
  薛仁贵坐在那里,手抚着膝,眼神里有着荣光,回忆着当年征辽往事。
  “当年啊,我家道中落,妻子劝我报名志愿从军高句丽,以求取功名,光耀门庭,恢复家门荣光······”
  “当时我们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人团团围住,左冲右突,始终无法脱身。正在那危难之时,我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纵马直冲敌旗,一枪挑落那高句丽主将,斩下其首级,将首级悬挂于马上,放声长啸,高句丽贼子观之胆寒,于是撤退,我也成功将刘郎将救出重围。”
  这是薛仁贵在辽东战场上扬名的一战,此战过后,名扬军中。
  他也被刘郎将破格提拔为军官,成为其亲兵队正。此后,他又随军继续进攻高句丽军,在安市城下,高句丽二十五万大军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太宗亲至阵前,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一场大战中,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句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
  “当年那一战,我们郎将是先锋将领,而我则又是我军的先锋跳荡。”
  说到这激动之处,薛仁贵面色潮色。
  那一战后,薛仁贵之名更盛,甚至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皇帝赐他宝马二匹,绢四十匹,以及俘虏十人为奴,还破格升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都尉。
  “薛公,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薛光勇武敢战,早晚都会有崭露头角之时。”
  “哈哈哈,你这话我爱听,我今天的官职地位,那都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太宗皇帝当年赞我用我,如今陛下也一样赏识我重用我,盖都知道我薛仁贵与许多勋贵将门子弟不同,我能坐到今天的位置,凭的不是什么家族门荫,我凭的是自己的本事。所以说啊,英雄不问出身。”
  三勒浆拿来,薛仁贵二话不说就打开了。
  “这酒据说是波斯人用三种叫什么勒的果子酿造而成,所以叫三勒浆。喝起来酸酸甜甜的,不过加点霜糖更好喝。”
  薛仁贵拿起李逍拿来的那些白砂糖,起码一斤的白砂糖就让他直接倒进了酒坛里。
  这种往酒里加糖的调酒法,看的李逍直瞪眼,这酒还能喝吗?
  “小子,你今天算是有福了,这酒可是当年我在辽东立功之时,太宗皇帝所赐,现在仅剩下三瓶了,今天喝了这瓶,就只剩下两瓶了。”
  看着递到面前的加糖三勒浆,李逍其实并不想喝。
  最后却不过薛仁贵的盛情,只好闭着眼睛喝了。
  酸、甜,还有种说不出的怪味儿,反正李逍觉得这还不如江小白加雪碧或者红酒加雪碧来的好喝。
  可看着薛五那直吸气的高兴样,他真想说这也太没见过好东西了。
  “怎么样,从来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吧?”薛五得瑟的道。
  李逍点头,违心的道,“确实从没喝过这样的酒。”
  “三勒浆,御赐的,我老爹珍藏的,知道上次那谁,程老国公都想要我爹送他瓶这酒吗?我爹最后都没同意,弄的程老国公都很没面子。”
  “程咬金大将军?”
  “可不就是那个老浑货。”薛仁贵不太给面子的道。
  “薛公跟程老国公不合?”李逍问。
  “也不是不和,是这人有时总喜欢胡来,又喜欢仗着资历老,没法子。算了,不说他了,喝酒喝酒,今天难得高兴,一醉方休。”薛仁贵举着杯子道。
  李逍一小口一小口的跟着喝药一样抿着,不管怎么说,今天跟薛仁贵见面了,还谈的很好,以后也算是拜过山门了,在长安城里也算是有了个靠山。
  背靠大山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李逍倒没想着要做官什么的,但这年头就算只想当个小地主,也一样得有人罩着才能安稳。
  “三郎啊,我挺喜欢你这人的,要不,你干脆来我右领军卫如何?”
  面对薛仁贵突然抛出的橄榄枝,李逍意外不已。


第38章 指点
  薛仁贵愿意提携李逍这个年轻人一把,带他进卫府当兵。
  大唐的府兵,尤其是唐初的府兵可不一般,哪怕李逍都清楚的知道,府兵含金量很高的,虽然说府兵其实有点像是民兵,可唐初的民兵却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这类似于后世改开前的国企工人,或者是后来的公务员,不说铁饭碗,但也确实很吃香的。正因为此,不是谁想当府兵就能当。
  大唐十二卫四府,六七百个军府,拥有几十万的府兵,数量很庞大。大唐每三年都会拣选府兵,一旦拣中为府兵,基本上就终身是府兵了,得到六十岁才结束兵役。
  在中国古代很多王朝当兵其实待遇很差,特别是那些乱世中,更是强拉壮丁为兵,但南北朝到隋唐时的府兵却相反,是很多人想当都不一定能当的到的。连宋代拿饷的禁军都比之不及。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平时训练好武艺本领,遇战事上阵,凭真本事杀敌立功,建功立业,这可是寻常人难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薛仁贵笑着道。
  “薛公好意,不过某条件不符选兵标准啊。”李逍回道,他其实心里是不太愿意当兵的,当兵虽好,可却也充满着危险,毕竟冷兵器时代,当兵打仗的凶险可不是一般的,随时可能送命。
  有太平安稳日子,谁又愿意去拼命呢。
  “嗯,大唐律法,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这是大唐选府兵的标准,首先得有钱,因为府兵的特点就是自备装备,平时是没有粮饷薪水的,选中为府兵后,就有了军名,服终身役,朝廷则分给军田,这些田是免去租庸调的,府兵平时种地,收入都是自己的,用这些收入要置办军装器械,甚至出征打仗,还得自己带着干粮,甚至是准备骡马出征。
  所以唐府兵得有钱,没有钱是置办不起这些装备的。
  首先财多,因此大唐的府兵,首选的是哪些人?是地主富农子弟,他们家庭有钱,足够支撑他们置办军装武器粮食骡马等。
  有钱只是选府兵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则是选强健者。光有钱还不行,你还得身强体健,毕竟选的是兵,得打仗,弱不禁风是不行的。
  而第三个条件,则是丁口。
  你家是地主,你又强壮,但如果你是家中独子,那么不行,你还是不能入选。
  一家起码得有两个壮丁,才会选一个。如果家中男丁多,则优先首选。这也是因为战争残酷,当兵打仗也是很容易阵亡的,如果丁多,死一个,家族还有男丁支撑。如果只有一丁,那去当兵万一阵亡,这个家就没了顶梁柱了,朝廷在这方面还是很人性化的。
  当然,还有一些条件,比如想当府兵,还得是身家清白的,首先得是良民,贱籍的什么奴隶啊,商籍的什么商人啊,这些人也是没资格当府兵的。另外什么三代里有直系血亲要是犯了什么大罪的,自然也是没资格入选府兵。
  得根正苗红。
  而如内府三卫的卫士,选取的标准更高,均为品官勋戚子弟。
  李逍的条件,确实是不符合府兵拣选资格的,李家过去是地主之家,但现在很穷,顶多只有一个良民身份,既无财,又无多丁,身体条件倒是符合,但其它方面却不合格。
  “不过规矩是死的,办法总还是有的。”薛仁贵说道,“当年我也家贫又丁少,不够条件为府兵。但后来太宗亲征辽东,允国中健壮子弟自愿从征,我就是自愿从军的志愿兵。”
  志愿兵算是比较奇特的一种情况,遇大战事,朝廷征召一批健壮勇武的男儿从军,但他们不算是正式的府兵,也没有军名。但只要能够立功,也是一样的会有赏赐。
  当年太宗的征辽令一下,无数子弟踊跃从军,薛仁贵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加入征辽军,并因此在辽东崭露头角,升迁为军官的。
  说到底,不论是当府兵还是当志愿兵,能够吸引人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那些免税的军田,因为军田虽免税,但置办军装的费用也很高。真正吸引大家的,还是通过当兵,有机会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挣取功名,取得一条入仕升官的途径,最起码,当不了官,也有机会通过打仗立功,挣得钱财和田地的赏赐。
  在这个时代,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对普通百姓来说,一是田地,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第二就是官职了。能当官,那可不简单,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甚至是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当了官,以后这个家族就算是进入了士族了。
  哪怕仅仅是最低等的小士族,那也不一样啊。
  这年头虽说有科举,可科举入仕的途径还太窄,而且得读书才能科举,一般人家是读不起书的。
  因此普通人想当官,除了靠军功,就没有其它的途径了。当了府兵,得免税田,有机会上战场立功,得赏赐得功名甚至是当官得爵,谁愿意错过这等机会呢。
  想薛仁贵,祖上虽然封过王,几代都是高官,可到他时家道中落,要不是靠着去当志愿兵打仗立功,哪里有可能翻的了身。
  薛仁贵看李逍一表人才,谈吐不凡,见识也广,有意栽培提携,才特意给他指一条明路。
  “朝廷又准备征辽东吗?”李逍问。
  薛仁贵有些惊讶,当年太宗亲征辽东,虽说也攻夺高句丽城池无数,但最终还是班师撤退,未能一战灭亡高句丽。后来太宗也曾有意再征辽东,可最终还是没能继续。
  转眼八年过去了,如今新皇即位都四年了。
  皇帝和朝中许多元老都有意再征高句丽,不过这事只有朝中顶级重臣知道,李逍居然能猜到,这真让他意外。
  “这不是没有可能,再征辽东,朝廷极有可能再征召一支志愿健儿从军,到时就是你的机会。”薛仁贵道。
  “薛公,我倒以为,朝廷若再征辽东,这实在是薛公的机会啊。”
  “此话怎讲?”


第39章 兄弟
  喝了几杯三勒浆,但李逍依然没有半分醉意,不是他酒量好,实在是这什么三勒浆说是酒,但不如说是饮料,酸酸甜甜的开始觉得很奇怪,多喝了两杯后觉得还挺不错的。
  李逍端着酒杯,看着自己面前的薛仁贵。
  四十出头的猛将,不过看他喝酒的样子,似乎并不太开心。确实也是,八年前,薛仁贵在辽东一战成名,打出了让太宗皇帝都刮目相看的骁勇战绩。
  可自从回到长安,担任玄武门镇将,一呆就是八年。
  当年那个骁将,现在也有了些肚腩,身材也胖了一圈了。
  人到中年了,薛仁贵也有些蹉跎了。
  玄武门镇将,既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却也让他失去了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薛仁贵继续在京城呆下去,估计也难有什么大进步。
  “薛公,人挪死,树挪活啊。”
  李逍也是看薛仁贵这人比较直爽,所以也就没把心里的想法藏着掖着,而且他做为后来人,很清楚当年太宗李世民没有完成的征辽大业,就是在高宗之时完成的。
  李治当皇帝其它方面比较弱,但灭掉高句丽、灭掉突厥这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薛公的骁勇天下皆知,也深得皇帝信任,才能担任玄武门镇将之职。但这个位置虽说重要,可却也禁锢住了薛公的发展啊。如今薛公欠缺的其实不是陛下的信任,而是更进一步的资历。”
  薛仁贵现在是四品中郎将,实职大将,但要再进一步,却难。
  为何?
  因为薛仁贵以往只是员战将、猛将,却不曾做过独当一面的大将。连独挡一面都不曾过,如何能够跻身高级将帅之列呢?
  虽说开国大将多以凋零,可也还有李绩、程咬金、薛万彻这些大将在。
  薛仁贵现在需要的就是出去,而不是继续留在京中,做皇帝的贴身保镖。只有出去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将来走的更高。
  “既然朝廷有意想要再东征高句丽,那么这就是薛公的一个机会。薛公何不向陛下请求出战辽东,以薛公当年在辽东让高句丽人丧胆的威名,去当一名副将总够格的吧?”
  薛仁贵听的大为心动。
  统兵征讨高句丽,他没资格,资历不够。但若说他主动请求当个副将,这却绝对可以的。
  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薛公在辽东也曾大小十余战,激战一年余,对辽东可谓是极为熟悉,对高句丽这个敌人更是知已知彼,去辽东,那就是建功立业啊。”
  薛仁贵一口将杯中的酒饮酒,一时有些兴奋起来。
  是啊,蹉跎八年了,人生又有几个八年呢。他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小将,到如今人到中年,宝刀都快生锈了。
  再等下去,这辈子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确实是个机会。”薛仁贵叹道。
  当年太宗亲征辽东,一路攻城拔地,斩将杀敌无数,但因只率十万兵马出征,久围安市城不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最终被迫班师还朝,未能达到出征的预期目的。
  不过这一战,还是攻占辽东等十城,俘获七万余户,斩杀高句丽兵四万余,唐军也阵亡数千,战马损失十之七八。
  此后虽未能再亲征,但此后太宗也没停手,没有大举进攻,却改为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损耗国力。
  先后派了牛进达、李绩、薛万彻几员大将分数次水陆进扰高句丽。
  可以说,当年的这个策略还是很有效的,到如今,时隔八年后,高句丽人疲于应付唐军的偏师袭扰,农时耽误,国内已经出现粮荒。
  此时唐军若大举进攻高句丽,可以说时机是成熟的。
  薛仁贵还知道,因为国内粮荒,高句丽人开始联合百济和靺鞨人联兵入侵新罗,还派兵袭击契丹,就是为了向外夺取粮草牲畜,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粮荒。
  新罗王金春秋屡次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契丹人也入京哭求朝廷发兵。
  现在皇帝有意出兵,几位元老重臣也同意出兵,唯一还在商议的就是出兵的规模,到底是集结重兵大举进攻,还是只派出一路偏师教训一下。
  “三郎,若我真能出征辽东,到时你来给我当亲卫。”薛仁贵笑着将李逍亲自送到厅门外。
  “多谢薛公提携。”李逍没直接拒绝。
  “五郎,你一会亲自送三郎回蓝田,你顺便去蓝田见下你舅父,代为父向他问好,帮我转达一下,就说三郎是我的小友,让他帮忙关照下。”
  “好的。”薛五有些暗自震惊,这位李三郎可真厉害,半天功夫,父亲居然已经对他如此看重了。
  “对了,今天宫里赐下一些东西,有牛羊酒肉,你一会给三郎拿些。”
  薛五很大方,父亲没说拿多少,他叫来管事,直接就让人装了一车的东西。
  一只刚宰杀好的肥羊,还有十斤牛肉,另外鸡鸭鱼肉都有,另外米面等东西装了不少,甚至还装了两坛子酒。
  来的时候,李逍只提了一斤白砂糖,结果出门的时候,不但薛五郎亲自陪着出来,甚至还送了一车的礼物。
  看门的薛家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位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来的时候也没听他自报家门啊。
  “五郎,太客气了,这么多东西,我如何敢收。”
  “这是我爹亲自交待的,其实也不值几个钱,你拿回去,刚好改善下伙食嘛。”他拍拍李逍的肩膀,“至于你家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一会就去蓝田问下我舅父,张家侵占你家的东西,肯定帮你弄回来。”
  “大恩不言谢,李逍永远铭记在心。”李逍拱手,充满感激的道。
  “以后我们兄弟相称既可,李兄的见识,让哥哥我万分佩服啊。我爹这人你别看是个武夫,可平时却极少佩服人,但今天你却是把他说服了。厉害!”薛五向李逍竖起大拇指。
  “我何德何能,薛公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我只是稍稍提醒了一句而已。”


第40章 归还产业
  蓝田。
  薛五到了县衙就跟到了自家一样随意,门口的衙吏更是亲切的上前相迎接。
  “柳使君在吗?”
  “使君在后堂,小的马上去通报。”衙吏笑脸回道。
  “不用了,我自己进去就好。”薛五说完,倒没急着走,而是拉过李逍上前,“这位是你们蓝溪李家庄的李逍李三郎,是我好友。”
  那衙吏一听李家庄三个字,面色有些复杂,可听薛五说出两人是好友时,连忙打起笑脸,亲切的对李逍拱手,“原来是蓝溪李三郎啊,你们李家向有善名,早有耳闻,三郎以后多关照下啊,都是乡党,小的王七,县中白直。”
  李逍听说对方仅是个白直,倒也没露出什么异样,依然笑着点头,“王兄好,以后请多关照。”
  白直就是唐代官府中编外的衙役,说白了就是个编外的临时工,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差役。唐代官府里的许多差役,其实都是抽调百姓轮流服役,但这种临时工随便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瞧。
  毕竟占了位置,就能掌握一定的资源,有职就有权。阎王小见,小鬼难缠,有的时候,这种人故意在中间做节,也是比较容易坏事的。
  几句场面话说过,倒也算是认识,王七主动带他们入衙。
  有薛五引荐,李逍自然也就见到了本县最大的父母官,六品县令柳炎。李逍老实的拜见行礼,然后就肃手立于一旁。薛五跟柳县令明言,这位李公子见过我父亲了,我父亲很看重他,甚至都打算收他为门生呢。
  这话一出,柳县令不由的侧头过来打量李逍。
  “他就是你之前说的那李家庄李三郎?”
  “正是他,舅父,张家侵吞李家产业之事,还得劳烦舅父帮忙。”
  柳县令抚着长须,露出温和笑容,“放心,这个事情已经着手去查了,张扒皮父子这些年确实做了不少缺德事,这次县里动手,是铁证如山,他们休想翻身。不过关于李家产业的事情,还得时时候才能水落石出,毕竟有些事情也好些年了,得前后查清,一时半会也办不好。”
  “不过都是舅父一句话的事情,舅父若开句口,就算提前发还李家产业,又有何难?”
  薛五口直心快,既然连父亲都这么看重李三郎,他也觉得跟李逍很投缘,那自然得尽力帮忙。
  柳县令被外甥弄的没法,其实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这里面实际上是有些猫腻的。
  张家被连根拔起,当然没有人能够帮忙翻案,但拔了张家之后,自然是要大家一起分好处的。张家的产业,不管怎么来的,反正是要被大家分润的,其中一部份会被抄没入账,然后上缴上级。
  但更多的财产不会入账,这些会被分成好几份,上到县令、主薄、县尉,下到录事等衙门里大小官吏都会有一份好处,甚至连柳县令的上级,也一样能拿到一份,再留下一笔放进小金库,做为公廨钱使用。
  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至于说以前被张家欺负的人家,被侵吞的产业,肯定也会象征性的发还一部份,但多数还是就成了一笔糊涂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