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这种木材用量的增加,就是几何倍数。
但贞观朝并没有因为用量大,就滥用林场开辟资格,其中伐木工的选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置的。
和矿工一样,伐木工天然要将组织纪律,而且因为伐木是个重体力活,伐木工往往要表现出比普通人强壮的多的体魄。即便是一个弱鸡,只要能在林场挺过一年,出来就是一条硬汉,从无例外。
林场伐木还需要用到金属工具,贞观朝的冶金技术每日俱进,在初步解决钢铁性能之后,一个贞观朝的伐木工,可以靠一把“半月斧”,一天出十五棵左右直径一尺的大树。
这种斧刃宽度半尺到一尺的特种伐木斧,重新回炉打造,就是一把“神兵利器”。
朝廷自然不可能放开了让林场这种组织变得扭曲,因此贞观朝专门设有监察林场的衙门。而且林场的所有伐木工具,不管是管理还是保养,都和伐木工隔绝,每一片林场,还设有轮换的府兵,可想而知朝廷对林场看重。
到贞观二十年之后,伐木工具逐渐升级,武汉造的双人拉锯和弯把锯,就成了林场伐木的主力,其效率是“半月斧”的两到五倍,钢铁用量还更少,而且保养更加麻烦,锯齿需要专人维护。
围绕伐木锯,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锉齿工”,“锉齿工”就是专门维护锯齿的特种工匠。一般铁匠还真没办法维护保养伐木锯,除非把伐木锯回炉重造,但也不能打造锯子,最多做一把砍刀。
有了双人拉锯和弯把锯,一个运行脱产的林场,平均每天一个伐木工能出三十到四十棵直径一尺的大树。
贞观朝在辽东大大小小林场有三四十个,平均每个林场每日出大树一千棵左右,但一千棵大树要变成木料,花费的时间就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月左右。
其中最艰难的,就是把木头运送出去。大树修整成圆木就要消耗大量工时,而运送巨木就更加痛苦,非常考验人力物力。
如果当地林场不能够轻松接入官道,那就只能通过畜力运输来解决问题,而承载巨木想要用普通的牛马车,基本没戏。普通的烂地,只能靠铺设滚木,然后通过人力来运送。
有钱的林场,自然是可以效仿矿山,铺设轨道,然后通过轨道,将巨木运输到官道旁的库房。到了官道,就能用大型马车,通过前后分离的方式,缓慢运输到港口码头。
整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一般都是有钱没权的人物,才会用这种费钱费力的方式。
真正能够吃到林木盛宴的权贵,往往都把林场设置在河流旁边,当年全家资产翻数倍不费吹灰之力。
可以说,整个辽东、朝鲜道、海东都督府……都找不到有哪怕一家蛮夷部落能够把林场设置在大江大河之畔的。
所以当唐俭亲随跟包忠包二郎详细说了安置情况后,包忠会如此震惊。
不仅仅是震惊待遇这么好,更加震惊自家恩主怎么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安置,早就超出了唐俭的能力,哪怕唐俭在朝鲜道还有个儿子在做军官。
等听说是通过张德发力,包忠就忙不迭打算亲自前往鸭绿水,就是生怕事情一旦玩脱,整个蒙兀部,大概是真要的灭族。
旁人并不知道张德的狠辣,但包忠是在苏烈手下混过的,定襄军中那点消息,瞒得住外面,肯定瞒不住内部。
包忠并非不知道苏烈曾经去草原看看,看完之后回来,夷男就死了……
几十万铁勒尚且如此,何况六七千人规模的蒙兀部?当年铁勒诸部,凡是做炮灰的小支,全部死了个干净,但凡活下来的,不是跑路快就是跳反强。
能够像契苾部这样混得有声有色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可不管契苾家的崽子,还是说返回定襄都督府的苏烈,可都是对放着一支穿云箭的“小张公”推崇不已。
包忠寻思着苏定方也没吹牛逼说夷男是他摁死的,这背后的故事,大概只有说书匠才能编个令人信服的出来。
“大人,包二郎启程去了东北,说是等返转之后,再来大人这里问候。”
“他是个厚道人,虽是蛮夷出身,却当真是忠厚。老夫非是揶揄了他,而是真夸他忠厚。须知道老夫几十年生涯,行事极尽狡诈,他跟着走南闯北,还能留存这般性子,殊为不易。”
“也不知道他家里的兄弟如何。”
“蒙兀部是个小族,再如何折腾,也就那样。”
老唐随口说着,却不知道远在武汉的某条工科狗还在感慨,这往后,岂不是真的会出现孛尔只斤·光头强?
时势变换,当真是不可捉摸啊。
要不说蝴蝶千万别乱扑棱翅膀呢,遇上个乱入历史的幺蛾子,这比飓风那是强多了。
“也就那样”蒙兀部,要是没老张这条乱入唐朝的工科狗,其成就能把老唐惊呆。
安排蒙兀部这个事情瞒不住太多人,“忠义社”内部还觉得奇怪,蒙兀部这是得献上多少幼女,才能让老大哥安排这么个肥美位子?
“哥哥,这要是传扬出去,怕不是惹来非议啊。”
“惹甚么非议?不就是个林场么。要是惦记,都去圈地啊,谁还拦着了么?一个六七千人的小部落,去了老弱妇人,怕也剩不下二三千青壮的。除了砍树,剩下的都是苦力,这也要惦记,那还能成甚么大器?扶桑恁多金银不想着挖出来……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废物。”
“……”
“……”
跑来吐槽的“忠义社”小弟们一时无语,想想老大哥骂的还真是正确,黄金白银不捞,反而眼热那点木头,却是有点不成器。
“可这辽东,不也是有矿么?”
“有矿怎地了?有矿那也得有人去挖啊,辽东才几个人?老夫一口气就增补六七千人过来,少说也有两千青壮,总比中国迁人过去要容易得多吧。”
“……”
小弟们寻思着老大哥说的还是有道理,可还是有点不甘心,便道:“哥哥,好说歹说,你给个差事,这林场,小弟想去凑凑热闹。”
“早说么。”
老张横了一眼,然后道,“新辟林场,总有缺位出来,你们若是跑得勤,可走兵部和东宫的路子。”
前来打听的小弟们一听,顿时了然,嘿嘿一笑:“有劳哥哥指点。”
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
安吉!你们要离开草场?”
室韦蒙兀部的围栏大帐口,正掰扯着马驹嘴巴的矮状汉子扭头看到来着,放下手中的活儿:“勒勒,你想要这片草场?‘达默楼’的人会让你们过来?”
来着满头的金发,只是和西域白奴不同,大概就是正常的室韦人,换成了金发碧眼。这样的形象,和周围的蒙兀人看上去格格不入。
这就是室韦黄头部,也叫黄头室韦,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样的外貌特征。
虽说叫“黄头部”,但实际上金发室韦人还是少数,只是因为前几代有个首领是金发,于是被称呼为“黄头部”。最近两代首领,都是黑发,并非是金发。
整个室韦人追逐的优质草场,其实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部边缘。但唐朝的气候特征显然和后世不同,大量的草场被森林切割,整片嫩江流域并没有后世那么休整平坦的土地。
不动用大量劳力,根本无法改造现在的环境,只能依托游牧和渔猎才能生存。
即便唐朝现在的农耕技术大大提高,但也只能保证一季产出,而为了这一季产出,需要动用百万量级的青壮劳力规模,才能够改造这片土地为耕地。
突厥巅峰时期,后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其实主要产出就是“糜子”,给几十万下等人吃的,其中就包括全部的室韦人。
人们印象中的牛羊肉管够草原部落,这年头并不存在,蒙兀人的主食,也是野菜搅合小米,再高点鱼肉蘑菇……
牛羊,在这个时代,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来保值的财产。其食物属性,是要排在后面的。
“安吉!去年白灾太厉害了,我们那里死了好多人,今年都缓不过来,粮食今年可能不够了。”
“勒勒,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蒙兀部豪帅孛尔只斤·安吉斯有点奇怪,今天老朋友在他眼里很奇怪。
“安吉!你们是不是要去大海那里做工?”说着,勒勒迈着罗圈腿,将鞭子卷成一圈插在腰间,“汉人给粮食,听说粮食管够?”
“你怎么知道的!”
安吉斯惊的跳了起来,“谁跟你们说的!”
“你的弟弟从唐朝回来了,他说他在辽东等你,现在南方人也都知道了,我们离得近,也知道了。”勒勒一把攥住安吉斯的胳膊,“安吉!你跟我说,你们是不是要离开这片草场,再也不回来了?”
“是!再也不回来了!我恨透了白灾,辛苦几年,几万牛羊一场风一场雪,就什么都没了。我要去海边!”
“我们那里……你也带点人走。”
“没有粮食!”
“女人、孩子,你们带走。”
听到勒勒的话,安吉斯很惊讶,“那男人怎么办?”
“抢别的部落的,实在不行,去靺鞨人那里买。”
安吉斯没搞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自家的女人孩子送走了,再去抢别人的,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勒勒,我不懂。”
“你的弟弟说了,蒙兀人以后也会和汉人一样读书识字,你们也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土地。我在这里受苦,不想孩子也受苦,走吧,带走,将来我带人去抢够了牛羊,也南下投奔你。”
“……”
一时间,安吉斯有点懵圈,他脑子转的没自己弟弟快,有点小野心,但蒙兀部从来没吞并过多大的部落。
可黄头部绝对算得上“大”部落了,按照勒勒的说法,黄头部早晚不还便宜了蒙兀部?要知道,黄头部在鸿胪寺的记录中,那也属于是“强部”,属于人手充沛,还算能打能冲的。
蒙兀部这年头就是萌物,唐朝官僚连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欠奉,可想而知两者的差距。此时勒勒跟安吉斯说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两百来斤一米九的壮汉,跟一个一米四九的瘪三说要做你小弟……
安吉斯当然不信了,可一想自己有个弟弟在唐朝做“大官”,整个室韦,不就是独一份么。
一时间,安吉斯有点飘飘然,寻思着蒙兀部说不定能做大,然后跟汉官说的那样,跟东胡祖先一样牛逼。到时候,吞并室韦诸部,东踩靺鞨,西打铁勒,称霸草原,唯我独尊……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安吉!要是我们的人跟你走了,去了大海,他们都跟着唐人改姓,我去过督府,听说汉人有姓黄的,我们的人,就姓黄。”
嗯?!
孛尔只斤·安吉斯一头雾水:?????
勒勒的这句话出来之后,就像是一盆冷水浇到头上,顿时让他清醒过来。这时候才他想起来,黄头室韦那是在室韦诸部里面嗓门大的,他们能随随便摆给人做小弟?勒勒说他去了督府,那肯定不是室韦人自己的督府,肯定是唐朝的督府。
至于是哪个督府,安吉斯也不想去知道了。
“勒勒。”
“怎么了?”
勒勒觉得奇怪,安吉斯怎么脸色都变了。
“以后不要叫我安吉,我在唐朝叫包耕。”
嗯?!
勒勒一脸懵逼:?????
虽然是个小部落的头领,但安吉斯总算是清醒了过来,没有继续意淫。他突然也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弟弟要不远千里从中国赶回来,看来就是怕他痴心妄想啊。
“勒勒,你没有跟别人说吧?”
“没有,乌丸人、那礼人从来都瞧不起你们,怎么可能过来。”
“你们有多少女人孩子?”
“四百帐。只要你答应,我给你二十栏牛,五十栏羊。”
“太少了。”
“四百帐女人孩子还少?再多就要……”
“不是,我是说牛羊太少了。”
“……”
安吉斯也不是没有准备的,马队是弟弟帮忙联系好的,但是蒙兀部真正要在大海边生存,得有拿得出手的物资。牛羊就是相当重要的物资,因为辽东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吃牛羊。
除此之外,就是皮子。牛皮羊皮都是好东西,尤其是牛皮,朝鲜道那里有专门的军需官采购,卖牛皮是能够认识唐朝官员的。
在安吉斯看来,这次去南方打工,牛羊必须多多益善。
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
“草场太苦了。”
安吉斯手里攥着一根新鲜的茅蔗,这是北地为数不多的便宜甜味,芦苇粗细的茅蔗只有夏秋时节才会在辽东以北的地区出现,量少且细,糖分有时候也不够。但茅蔗在江南,却多的厉害,但凡丘陵向阳的一面,大多都跟象草也似的草本科长在一起。
“包大郎!”
“王大使!”
有张德发话,辽东自然也有上心的官吏前去帮忙跑流程,别的大人物一般不会记住小人物的人情,但张德二十多年口碑,东西南北只要接触过的,都是深有体会。
太原王氏的身份并不能让“伐柯大使”在辽东如何耀武扬威,更何况,“伐柯大使”这名头听着就相当的糟糕。
大老爷们儿跑来东北做媒人……也是没谁了。
“伐柯大使”领的是双饷,一是“伐柯”这个做媒的月俸,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没做成一单媒,就有提成。这钱是各个东北督府开的,属于兵部的福利。因为主要是安置驻军府兵,解决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响应国家号召。
二是“伐柯”的字面意义,“柯”是草木,管的就是草木。
林场管理、划分片区、分类树种……这些活儿都是“伐柯大使”来干。具体上业务产量上,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就是帮闲打杂的。
这笔钱是一月三领,也就是分上中下旬,十天领一次,当然了,有这样的要求,也是让“伐柯大使”十天就要巡视一次自己管理的林场。
树木不能乱砍,跟保护森林熊熊有责无关,而是朝廷在修建大型建筑的时候,对木料尺寸要求是有标准的,太细不能砍。
再者,择选树种也有要求,因为还涉及到造船业,出口物料也是有标准的。再者,一些硬木,是特种材料,很多兵器都会用到硬木,这种木料严格管制,乱砍是重罪。
“伐柯大使”能领双饷,钱是不缺的,日子也好过,但当的心可比一般流外官要多得多。再者,“伐柯大使”是临时差遣,体制里只有辽东各督府还有朝鲜道有这样的位子。
像剑南道,同样是木料重要输出地,但并没有这样的位子,而是直接摊派给地方州县或者军寨。
老张听说辽东“伐柯大使”的业务范围时候,心说自己要是做这样的差事,怕不是天天嘴里骂着“伐柯”“伐柯”“伐柯”……
“既是自己人,我就不说虚的。包大郎的人到了地头,甲具都要上缴,上头会看着料子折算现钱,不要现钱,也可以要些工具。”
“这个放心,王大使,我等都是良民。”
安吉斯笑呵呵地看着王大使,不远处包忠微微点头,安吉斯顿时了然,又压低了声音问道,“王大使,这你看我们是要钱还要工具?”
说着,摸出一颗金子,指头大小,大概是野地里捡来的,然后塞到了王大使手中。
“嗳!见外,见外!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哎哎哎,那我就受之有愧……”
把狗头金塞到腰带里,王大使对安吉斯道:“老哥从外边过来,想要攒个家底,若是以为拿了现钱最划算,那就是想错了。包老哥,到时候上头让你选,你就选工具,工具里头千万不要选双人的拉锯,那物事瞧着大,可砍树浪费的很,选弯把锯,清一色的‘汉阳造’!”
安吉斯眼睛一亮,心说这金子塞了不亏,有些底下的小行情,一般人还真未必能够吃透。
只说选择工具,有好几拨。
上缴甲具算是嘉奖,因为你是良民啊,良民当然要发良民证……不是,当然要嘉奖了。
这一批工具,是唯一算是自有财产的。
后续林场管理的工具,那就不能带回去,属于林场资源,专人看护保养。
而往后吃饭家伙是什么?除了一把子力气,就是砍树工具。“半月斧”也不是不能凑活,可一天卯足了劲,也不过是十五棵树,能不能砍好,那还是两说呢。
但同样搞一把弯把锯,情况就大不相同。一个伐木工提高两倍效率,一代人就能完成积累,远比普通家中有一二百亩的小农强得多。
伐木固然是要考虑市场波动,但帝国正处于高度扩张高度膨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预见的是,因为人口太过“稀少”,很有可能会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来完成有序或者无序的扩张。
扩张是必须的,最多只有形式上的差别。
帝国内部的学者们能够清晰地感受,这种和前隋迥异的发展方向。人们追逐利益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帝国内部利益版图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中高层的权贵更迭速度,在这二十年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个边陲小部落的“请求内附”,不过是这种变化的另类折射,孤立来看微不足道,但这种微不足道大量累积起来,就是漠北的现状。
大量的富余青壮不会死在内部部落兼并中,而是跟随帝国扩散,寻求上升渠道,而帝国也愿意给予上升渠道。
“多谢王大使提携!”
“嗳,都是自己人,应该的,应该的。”
王大使说罢,又摸出一张名片,递给安吉斯,“包老哥,这是‘大行城’故地有名的‘锉齿’老手,你家锯子要是坏了,寻他去修,三两天就能修好。这地界换作别人,怕是要十天半个月的。”
“王大使,这……这如何使得……”
“自己人,自己人……”
安吉斯心中惊讶,这种消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打听到的。什么样的工匠好用,哪里的料子最实在,哪个胥吏吃人吐骨头……不折磨一二年,很难在地方上号出脉来。
一张名片是不值钱,可少了安吉斯不知道多少人情。
“待家里安顿好了,王大使,到时候请你吃饭,包氏别的没有,羊肉管够!”
“一定,一定……”
又是一番客套,送走了王大使,包忠这才跟安吉斯说话:“大哥,这几日管理卫生的人也会过来安置,要听他们的,家里人都约束好。”
“放心,我就想带着族人过上好日子,草场……太苦了。”
言罢,安吉斯看着远处正在竖立起来的“包家林场”牌子,很是感慨道,“若非唐朝灭了突厥,怕是我早死了。”
此时他没有说蒙兀方言,而是半熟不生的幽州话,带着点洛阳腔调,还是跟自己弟佬学的。
“突厥不死,哪有好日子。”
包忠小时候也是从突厥恶棍的阴影中过过来的,从记事起,但凡是突厥贵族看上的东西,就没可能保得住,女人、牛羊、兵器、珍宝……
直到唐朝击败突厥,这一切才发生改变。
“往后都要好好活。”
“是哩。”
兄弟二人语气陡然就轻松了起来。
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
贞观朝的东北地区有大量的沼泽,这种年代久远的沼泽区域,有一个非常恶心却又恐怖的地方,那就是远远看去一马平川,一脚踩上去也很严实,但走两步突然人就没了。
人马只要陷入,生还概率极低。
蒙兀部历年游牧的地方,大概就是后世的嫩江流域。这一片地区,如果动员人力深刻改造,自然会成为粮仓。但此时此刻,却是时不时就会有沼气自燃,入秋之后一烧一大片的鬼地方。
尽管对这片地区已经相当熟悉,而且包忠雇佣的马帮,所有把头都曾经给鸿胪寺官吏当过差,但举族搬迁,还是意外频发。
兼顾老弱的缘故,每赶一段路,就要休整。而只要休整,明明很平常的驻地,陡然冒个深坑出来,老人孩子掉进去,连呼救都来不及,不是溺毙就是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穿过草原沼泽地之后,也并非就是太平无事,山地密林又是新的挑战。常人大多以为有树木就不会缺氧,但实际上,特殊的少空气流动密林环境,依旧会出现缺氧。甚至在夏秋交替时节,还会出现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来源,却是因为落叶层腐植层内部焚烧不完全,烧穿就是森林大火,内部闷着……就成了天然的烧炭环境,误入其中,运气好死的安详,运气不好死成烤猪模样。
有经验的马队,基本都有成熟的已开辟路线,实际上室韦人、扶余人、汉人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在这片地区,大多都共享了成熟的通道,尽量避开了人烟稀少的地区。
只是即便如此,也并非完全安全,因为整个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之多,超出想象。
高句丽败亡之际,曾经出现过几十头老虎因为食物丰沛,组团刷尸体的事件。规模最大的时候,百几十头大大小小老虎因为觅食相安无事,一度成为贞观朝的奇景。
当然,此事绝非祥瑞,仅仅停留在石城钢铁厂员工的闲聊中,是否为真,却没人真的愿意去证实。
但历年虎皮数量不断增加,还时常有老虎害人事件发生,可想而知这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何等可怖。
队伍遇上狼是非常安全的,狼最多叼走小孩,但入夜之后的老虎,可以轻松把一个成年男子无声杀死,然后轻松拖走。
一般人想要追回来也很难,因为和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不同,猛虎在必要时刻,是能够跟花豹一样,拖拽猎物上树……
种种特殊的习性,使得入夜之后,所有营帐的布置,都是要防备这种猛兽。
要解决这种情况也不难,把人集中到城市中,自然而然就不用担心虎豹豺狼。只可惜,整个东北地区的总人口,还比不上一些中国雄州。
包忠各种嘱托,马队各种小心,蒙兀部各种防备,最终历时两个月的迁徙,还是死了几十人,男女老少都有。
队伍庞大本该是安全一点,但并不适用这种完全没有开发的地界。
“老女人死的多一些,毕竟路途遥远。”
愁眉苦脸的安吉斯啃着芋头,吃了几个感觉有点饱了,这才搓了搓手,“好在黄头部给了不少女人。”
“又不是我们的,高兴什么。”
包忠摇摇头,但安吉斯却很高兴的样子:“能赚点‘伐柯’中人钱,不少了。”
“都是石城过来的脱籍汉子?”
“好些个脱籍的契丹奴,听说还能去平壤当差,是行军大总管的调令,这真是发达了。”
“岂不是还要走?勒勒那边怎么说?”
“黄头部的女人在老家就是畜生,怎么不愿意走?契丹奴脱籍之后,那就是良人。朝鲜道那里做工匠,也算是工头。弄几百亩地,养活几个女人不成问题。”
安吉斯笑呵呵地盘算了一遍,对包忠又道,“听来的几个脱籍契丹奴说了,辽东要改制辽州,督府很快就要裁撤,说不定,就要转移到靺鞨人的地盘上去。”
其实东北地区的羁縻州已经有了相当数量,但是因为人口因素,想要全部有效控制,难度系数不小。但朝廷还在仔细经营,并没有半点放弃的意思,实在是皮货生意实在是赚。
皮草在幽州就能变现,一根貂皮就能换全家口粮吃上个把月的。要是有一张熊皮,堪称一夜暴富。
最上等的熊皮帽子,洛阳能卖出一千贯来,羽林军中最最顶尖的那一拨,全套熊皮装备价钱,不比全身罐头要便宜。而且保养费用更贵,和护甲一样,都是家族的传家宝,只是想要保住这种传家宝,掏不出天价保养费用,也是白搭。
“大哥,你在这里,要好好做。做好了,朝廷会给你封赏。茂约公说了,朝廷肯定要树立榜样,你若是榜样,咱们家就算是在唐朝站稳脚跟。”
包忠神色很是郑重,又对安吉斯道,“现在朝廷的意思,就是把朝鲜道的土著和室韦、靺鞨诸部混杂,切不可动了歪念头。如今牛总管杀红了眼,动不动就给朝鲜道土著勾一个高句丽、百济余孽,你要切记!”
“你放心,我们‘包家林场’,都是良民!”
安吉斯不傻,唐朝意思很明确,就是信不过蛮夷,除非你不再是蛮夷。
他也没想过一代人就完事儿,“包家林场”是个长久事业,两三代人之后,差不离能混出头。琢磨跟黑齿部的黑齿秀一样,那是没可能了,毕竟人家投靠早,但做个地方“乡贤”,还是很有希望的。
“秋收的时候,我就要返转京城,眼下京城也是热闹,皇后大肆起用女人为官。茂约公因此屡为皇后传召,兴许还能得到重用。”
“起用女人为官?!”
安吉斯一脸惊悚的模样,“现在中国是女人做主么?”
“自然还是大皇帝做主,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包忠也懒得解释,只是对安吉斯道,“倘若这回茂约公能因此得到重用,我也混个差事,到时候对家里也有帮助。”
“要真是能女人做官,弟弟去中国看看,能不能把咱们家里的女人也带几个过去,伺候大皇帝是不成了,伺候这个皇后,也能试试嘛。”
“大哥说的有理,我记下了。”
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
和大多数有后台的林场的一样,“包家林场”日常用度都是赊欠,当然赊欠肯定是有中人担保的,包忠的资格还不够,给“包家林场”担保的,是太原王氏出身的一个“伐柯大使”。
旁人听了,只会觉得奇怪,一个胥吏,怎么还比国朝入了品级的武勋还要厉害?这就是家世的好处,太原王氏人脉广,还不闹事,况且,老王珪留下的政治遗产相当丰富,结了很多善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就是张德。
王家二郎不但跟魏王李泰有交情,跟太子李承乾也算亲善,而在张德面前,喊一声“哥哥”,老张是应的。
有人给“包家林场”做中人,一般知根知底的商社行会,就愿意把物资先行交割给“包家林场”,至于将来怎么支付,一般都是用原木冲抵。
除了上缴给朝廷的,剩下的,一部分用来自己建造各色屋舍,大部分就是欠款。
“包家林场”的寨主包耕暂时也没有经验去发卖木料,一年半载主要工作就是安顿好原先蒙兀部的族人,然后保证大家今年冬天都能活的漂漂亮亮,也就完事儿了。
“大人,能不能不刮干净?留两搓打个辫子,成么?”
啪!
一巴掌拍在秃瓢脑袋上,刮毛的汉子骂骂咧咧道:“裤裆里的鸟毛给你留着就算不错了,满脑袋的臭毛,不刮干净等着养虱子还是跳蚤?这要是传了疫病出来,全家都得死。你莫要以为老子是甚么河北来的,老子是契丹人,以前也是髡发小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