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假的?多少钱?”
“真题二十贯。”
“二十贯!”
“嗳,老客也别嫌贵,俺们这里还不打折。二十贯也就是真题,还不包答案。包答案的真题,是四十贯起。来武汉考试的俊才,愿意掏二十贯的,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二十贯!”
“好歹再饶上一些。”
“那老客还是去找饶一些的吧。”
“……”
贞观二十年,伴随着武汉官吏入京的热闹,武汉官方的本地招聘,同样相当的热烈。
第八十九章 扒
“噫!入娘的杂种,安陵修渠那光景,铁杖庙里灶膛偷锡的就有他。如今裆里二两肉切了,不还是个扒灰的瘟牲!”
“好嘞好嘞,莫要再去说咧。还是想想办法,莫要赌咒,咒得死那畜生,老子天天扎他小人……”
长河县的堤坝口,居高临下看着整片整片的田地,皮肤黝黑腱子肉条顺的庄稼汉们却是蹲在那里愁眉苦脸。
“咋想办法?没甚办法。人是德州府里来的,朝廷的公文,你还敢抗旨?皇帝老爷杀你的头!”
“日娘的龟孙,这白叠布斩了一贯多,棉花一石才给七百文,还说京城的一贯,就是七百文,老子七他娘个祖宗,谁家一贯是七百文的?这不是不要脸么?俺也见不得安陵县的怂包,噢,人家说要这么收,你就给,你不是吃饭的?”
“说个甚,说个甚?咋办吧现在。”
“咋办?办个奶奶!老子不干了!让那瘟牲寻他儿媳要棉花去吧。老子跑码头卖扒肘子去,老子不干咧!”
“哥你还莫说,扒肘子在济渠还挺好卖的。就是肘子不好弄,都吃沧州猪,那价钱,不便宜。”
“老子不卖扒肘子,卖扒鸡总行了吧!”
“行行行,咋不行?咱们还弄个字号,就说是‘德州扒鸡’,一定能卖出好价钱,一年赚它一万贯!”
“滚!一边去,还跟俺说笑咧……”
“哈哈哈哈……”
庄稼汉们守着堤坝,在那里穷开心,傻乐了一阵子,又沉默了下来。粮税豆赋其实都还好说,能吃得消。虽说他们就是庄稼汉模样,可家里面的田地,都是两三千亩,凑在一块,也是一二万亩地的规模。
因为沧州棉的缘故,几家十几家或者上百家组个临时的商号,在沧州收种子,然后请人过来指导种棉花,棉花再卖回沧州,一进一出,一年赚头抵得上过去十五六年。
只是没曾想沧州棉出名之后,官府也不是傻的,盯着棉花先收一半。
薄地一亩三石棉花,就要去掉一石半。一石棉花均价大概就是一贯半两贯,有高的时候,但棉花质量不好,就卖不上价,沧州多半是不要的。
照着一石两贯来算,上缴给官府一亩就是三贯,有兄弟伙凑份子的,千八百亩地全种棉花,这就是三千贯上下去了。不过就算去一半,也还是剩个两三千贯,扣掉种子钱人工钱农具钱,大概也能赚个一半,一千来贯利润总归是有的。
哪怕兄弟有五六个,怎么地也够全家开销的。
只是这几年日子陡然就不好过,外朝内府前来赎买,价钱压的很低,而且强制摊派,日子就不好过了。更何况,不仅仅是得按照朝廷收购价上贡棉花,农具也得从官府指定的铺面购买,这农具好坏一用便知。
这几年农具多是用武汉货,因为耐用,最少用个一年半,坏的话也就是缺个口。但是石城货就差了不少,脆的厉害,一次农忙下来,光铁料都够打一副杀猪刀的。
一进一出,等于全面勒紧裤腰带白干。
如此行情,也不是河北德州一家,诸如相州、洺州、邢州、赵州等地,大抵如此,朝廷一年从河北抽的棉赋,就足够维持安北都护府开销,还能有结余在辽东修两三座夯土城墙的县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河北诸州县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多少要担一点风险。原本白天收棉花,改成了连夜收棉花,收了棉花又连夜运到河口去。然后“走私”到登莱,到了登莱,就有更大的走私船直接挂“皇商”的幡子,然后南下到苏杭。
哪怕价钱按照一石一贯半来计算,“走私”基本都是纯利,跟卖给朝廷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官府也有厉害的酷吏,白天估算了棉田产量,然后第二天再核对。种田大户们也不含糊,连夜就把棉田烧个干净,第二天就说“丝绵未得,呜呼哀哉”,然后种一茬小麦拉倒。
田里连根毛都没有,你收个屁?当年混点粮食,往县衙一放,转身就走。
酷吏们也不简单,有的酷吏原先就是种田大户,还是相熟的,有什么小把戏,不敢说了如指掌,多少也是心中有数。
于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晚上收棉花,我晚上来收棉赋;你运河口“走私”,我跑海上“缉私”。
斗智斗勇,堪称一番大戏。
这几年钦定征税司衙门迟迟没有南下的原因,就是整个衙门都忙着北上。
毕竟难度要小得多,横竖泥腿子要好对付一些不是?再者河北毗邻“中国”,有什么动静,随时抽调羽林军过来镇压就是。
跟朝廷对抗,又硬气的,自然也有认怂的。认怂的花样也相当多样,有的自然是去做酷吏,有的更出人意表,直接挥刀自宫,寻了门路托了关系,跑去宫里伺候皇上。当然一把年纪想要伺候皇上是没可能的,因为来自地方,内府采买,往往要倚重此等人物。
着实让不少挥刀自宫的老乡发了家致了富,摇身一变,从苦哈哈变成了吃皇粮的。
其中比较出名的,多是集中在德州几个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修济渠的时候,让几个县的民夫开了眼界,内府那点勾当,多少也是能说道说道。
眼见着的门路就在这里,自然是有人动了念头,加上朝廷“用人之际”,于是还真就出了一票厉害角色。
尤其是靠近大河的安德县,旧年有个在铁杖庙偷锡灰的,原本跟老哥们一起种地,后来一咬牙,觉得这日子不能这么下去,把几年种棉花攒的钱弄了出来,又给自己裤裆来了一刀,几经周转,跟内府局外派出来的常侍居然有了交集。
凭借“地头蛇”的身份,加上都是裤裆里空空如也的“自己人”,那光景内府盯业务进度也盯得紧,于是便“脱颖而出”。让这种人踩着老兄弟的肩膀,算是爬了上去。
到如今,居然混成了内府局德州采买大使,论及权力,不输给德州府内诸县县令,而且过手的现钱,就算德州刺史跳出来,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若是别的时候,这等人自然是被人称道被人羡慕,有魄力有野心有事业,当得起。只是因为踩着兄弟伙上位,那就被人暗地里编排暗地里恨,他旧年在铁杖庙偷锡灰,有好事的拿“偷锡”取了个谐音,说是“偷媳”。
锡灰偷出来要用耙子,于是又用“扒灰”来暗喻,让唱戏的伶人编了个故事,如今河北不敢说家喻户晓,但是热闹地界,也多是开个伦理荤笑话,会用上“扒灰”。
又到一年种棉花的时候,没有种麦的田地,都是留着种棉花,可是“扒灰大使”在侧,让德州农家都是头疼不已。
更让庄稼汉恶心的是,这个“扒灰大使”还混了个“劝课农棉”的由头,堂而皇之地在德州地面游走,就是看看哪里的田地没有出麦苗。
没出麦苗说明说明?说明打算要种棉花啊。于是就记下来,某某县,哪里哪里有棉田多少多少。
论起来,这等执行力,当真是让人叹服。只是让德州诸地庄稼汉,恨不得门牙都咬碎了去。
第九十章 宰
德州刺史府,安德县最为显眼的地界。
自从宇文士及病重,挺了好些年,这才求了一个差事给长子,让宇文氏过了这么多年,总算也有了个像样的人物坐镇。
原本都以为宇文士及早该挺不过去,只是大约都跟着太皇一起续命上了瘾,宇文士及假假的也活过了贞观二十年。
人情关系是都废了,加上这个姓氏有问题,想要再淘换点什么,难度不小。
能让长子在河北混到一个刺史,宇文士及相当的满意。
“使君何不将此间刁民聚众一事,上奏京城?弘文阁诸学士,必不会为难。若是使君能够办事妥帖,将来何愁不能再入京畿?”
担着“劝课农棉”的阴阳人死太监,是个正经的德州本地人,只是他给自己裤裆来了一刀之后,显然跟乡亲们也亲不起来。马无夜草不肥,这年头,杀熟才是王道才是天道啊。
“韩大使,事情也不必闹大吧?百姓不愿意种棉花,那就不种好了。能保着粮税豆赋的,本府以为也还不错。”
宇文禅师小心翼翼地说话,余光瞄了一样大厅内入座的几人,都是德州诸县“有头有脸”的人物。
倒也不是说宇文士及真的就半点威严都没有,堂堂长子就这么跟个阉人低三下四。实际上这位德州刺史宇文禅师,不过是继承了旧年前隋南阳公主之子的姓名。
他是从宇文氏小支过继来的,只是没曾想宇文士及“降唐”之后,又被皇帝塞了个宗室女郎,还又生了个儿子,这就有点小尴尬。
其中意味相当复杂,比如就有人说“鲜卑儿不望旧朝”,你前妻的儿子十岁就被窦建德杀了,你居然还弄个一模一样的名字,你说你怎么想的?也有人说“弑君之族何如禽兽”,言下之意禽兽家族怎么可能有感情?你都把前妻的儿子都害死了,你现在就是惺惺作态消费死者,故意拿过世的儿子“欺世盗名”。
好在宇文士及也是豁的出去,“降唐”之后的拍马屁技术指数级提升,而且“忠于任事”,可以说求生的欲望很强烈了。
当然了,朝堂之外的江湖上,对他宇文氏的感情是复杂的,弄死杨广,那必须是拍手称赞,连一直看护张德到成年的坦叔,都压抑不住感情,可想而知了。但江湖上的人只要被招安,进入了体制,那又是换上另外一套说辞。
弄破天,你一个做臣子的,也不能杀皇帝老子不是?
宇文士及表示卧槽我没有,我压根就没干过,凭什么跟我说这个?我特么就是混口饭吃……
大约是宇文氏彻底垮了,宇文士及又沉迷拍马屁不能自拔,皇帝也是本着废物利用,你说你有“儿子”,你又想给子孙留点念想,那就让你儿子到河北省走一趟吧。
宇文禅师2。0去河北之前,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你说要是认识个“五姓女”,这要是干上一炮怀上了,那还不是野鸡变凤凰?
然而万万没想到贞观朝的河北画风有点奇葩,郭孝恪跑去西域那年,宇文禅师到了德州。没见着民风淳朴,也没见着田野风光,养猪场养鸡场倒是见了不少,还有各种经济作物连绵不绝,广大人民群众都忙于奔小康,暂时小康的名字叫沧州。
人烟罕至啊,连道烟都没有……
德州老哥跑去沧州、登州、莱州甚至营州讨生活的极多,又因为这种外出务工的行为带有“半官方”性质,那么……要啥度牒、路引、通行证?
走着。
宇文禅师到德州之后,一应工程,诸如修桥铺路之类,居然都是“专业人士”前来组织操办。他想发动民夫也没这个机会,不到过年是不会回来的。
混了一年多,宇文刺史就悟了:我特么想个屁啊,这种划水的生活太美好了。
手头没人,纵使无穷韬略,那也就是个脑内YY,没有任何卵用。再者,宇文刺史发现德州老哥还是相当实诚的,每年该缴纳的一应粮食税赋,从来不少分毫。
有钱么,就自然而然地相当任性。
所以从内心出发,宇文刺史巴不得自己滚蛋之前,就这么胡混,差不多就得了。只是哪里想得到,外面人不知道,幺蛾子偏偏从本地蹦达出来。
前几年朝廷压榨的厉害,那不种棉花就不种嘛,等风头过去了,再来一波,不还是开战吃三年?
偏偏就有本地老哥受不了这个,悲愤欲绝地把裤子一脱,一咬牙从上头来的“天使”说道:我寻思着这玩意儿也用不上,割了就割了吧。
噗!
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噶韭菜一样噶掉了裤裆里的二两肉,然后又把多年的积蓄掏出来,除了疗伤之外,还练了个葵花宝典,顺利地参与进建设大唐帝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这位将陵县本地韩家老哥,既然有此霸气,自然行事也就相当有魄力。加上阴阳人死太监大多都是心理变态,很快这位韩家老哥受到某个崔氏反社会结巴的感召,立刻就找到了自己的全新事业的伟大内涵。
我必须报复社会,不报复社会,不就白瞎了我挥刀自宫的勇气了吗?
韩家老哥一扭头,就冲曾经的乡党虎视眈眈,老子都割了,你们还死挺着。你们不割裤裆里的宝贝,老子噶你们家地里韭菜!
内府局是专门设有“白叠布”库司的,而沧州棉又是最好的,德州又靠近沧州,朝廷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直接伸手到沧州搜刮,但是面对当年“模棱两可”地界的州县,自然是“秉承天命”,应运收钱……
原本德州老哥还能跟“朝廷鹰犬”斗智斗勇,自从这位名叫韩习的本地老哥开启不一般的人生之后,局面就迅速恶化。
可以说有了韩习,德州在内府局绝对是属于相当的“上道”,宇文禅师也没少沾光。
但韩习既然都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不归路,又怎么可能允许编排自己“黑历史”的曾经老伙计老朋友还活的舒服?
变本加厉是肯定的,伤口上搓盐也就是个基本操作。韩习因为属于德州坐地户出身,原本也就是个“种田大户”,连“寒门”也不一定算,差点意思。
不过自从手握“大权”,那必须也得学着皇帝老子,给自家包装包装。皇帝家里传说祖宗李耳,虽说李耳不姓李,但不要在意着细节。韩习琢磨着祖上也不能太寒酸,就说自家韩非子之后……
有德州专注扒肘子好些年的老哥表示你既然是韩非子之后,应该是姬姓啊。然后作为专注扒肘子的老哥,就被韩习逼着吃着二十斤扒肘子。
大约又是受了这么一波小刺激,韩习大概觉得已经撕破脸皮,何必再假惺惺的玩什么乡党情谊,直接发动韩氏族亲,全面盯着德州地面上的棉田。
清理田产,棉田造册,几乎是都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期间受到内府局表扬,皇后身边一个心腹宗室女,还专门跑了一回德州,给他提了一级官位不说,又给赐了个字。
韩习,字同学。原本儿子叫韩根,大概是因为裤裆里的二两肉被切了,但“前途”变得远大,于是儿子名字从韩根,变成了皇后心腹重新取的名,叫韩巨。
而韩巨也没有辜负皇后心腹的期望,他……巨能作。
配合老爹一起“鱼肉乡里”,可以说是成果巨大,如今钦定征税司衙门,正在考察韩巨的人品,觉得这样的人才,扔在德州实在是“大材小用”,理应在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
只不过想要去更大的舞台表演,显然得有“业绩”拿得出手。
韩巨表示德州乡党的棉船要是还能开到渤海,算他输。水陆明暗卡口哨所四十余处,自从韩巨下狠手以来,当真是没有一条德州棉船开赴登莱。
然而事情做得这么绝,德州刺史宇文禅师自然也是小心脏噗通噗通的,河北这地界,也就是眼下太平了富裕了,不觉得如何,放以前,乡党们没钱了为了挣钱,出去打工那从来都是一个选择。
哥,要看看俺家刀法不?可快咧!
哥,缺人手不?俺能骑马,你再看俺这刀法,砍人绝对不含糊!
哥,你说砍谁就砍谁,钱不钱的都是随意,俺们出来混,讲究一个缘分……
韩家父子一波操作,他们是“阉党”,祸害了地面拍拍屁股走人,还能说是给宫里办事。可特么的宇文刺史还要在地面上混哒!能不怕?
而且宇文禅师已经听说了,已经又有不少德州老江湖,准备出山卖扒鸡,但是卖扒鸡就卖扒鸡,带着祖传家伙是个甚么意思!
“使君无虑,这些个地里刨食的庄稼汉,放以前,那算个物事。现在,那就是个屁!不说征税司衙门的高手已经到了德州,京城来的羽林军,眼下就跟德州隔着一条大河,只要有人作反,大内悍勇旋即而至!”
“这……韩大使,呃,同学兄,何止与此,何止与此啊。”
宇文禅师心中已经骂娘,恨不得一刀捅死眼前这个死阉人。
“嗳,某也不过是为宫里办事,不能为了乡情,就忘了忠义啊。你说是不是,宇文刺史?”
“是、是……”
第九十一章 求生
愿意跟宇文氏打交道的人不多,要么是大义上不愿意跟“弑君”之家有来去;要么就是私德上认为宇文士及拍李董马屁实在是太令人无语,有人甚至骂他乃是当代“吮痈舔痣”之先锋。
可以说是体制内的“绝缘体”,比魏徵、令狐德棻之流那是强多了。
只不过烂船也有三颗钉,宇文氏祖上虽然只是鲜卑部族的奴仆,可后来发达了啊,历经数朝怎么地也要比破落小户强得多,七拐八拐,从姻亲入手,也能找个老铁喝两杯。
比如宇文禅师就有个姑姑,干她的男人不一般,姓李名渊,至今未死。
然而后宇文禅师的姑姑宇文昭仪是生了儿子的,通过这个儿子李元嘉,联系上了身体机能保持不错的“禁苑蛙王”老董事长。
老董事长没办法出禁苑,能帮的忙不多,但有一个好,存款相当的给力。于是老董事长看在小老婆的面子上,就给借了笔钱。然后韩王李元嘉拿了钱,就托人转交给了老丈人,江西总督房玄龄。
人到了南昌,就跟房玄龄说了:爸,这钱呢,一部分是小婿孝敬您老的,另外一部分呢,是小婿的表兄孝敬您老的。
然而转述的老哥并没有见到房总督,见到都是房总督家的二公子。
二公子表示你一个王爷叫我爸不合适,不过钱呢就收下了。还有你表兄叫啥?是不是想来江西做官?一句话的事情。
传话的人一听,房二公子有口皆碑,乃是妓院战神风流剑客,江湖上的赫赫威名,岂能是随便糊弄的?
于是有了“准信”,立刻快活地离开了江西,半个月后把消息带到。韩王李元嘉收到消息,心想自己老丈人果然牛逼,别人碰上宇文氏,那还不是跟踩着狗屎一样,有多远就跑多远?
偏偏自己这么一个女婿开了口,老丈人他就答应了,这是什么?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老丈人,他疼爱子女,他有能耐,他有实力啊!
当然了,韩王殿下也不会知道江西发生了什么。
收钱收顺手的房二公子回头跟老爸一说这么个事情,房玄龄当时就给他一耳光,然后又一耳光,接着又是一耳光,最后还是一耳光……
房乔不是文弱书生,是个大力猛男,几耳光打的儿子耳聋耳鸣之后,才慢条斯理地一边喝茶一边吩咐房遗爱要听话要上进,不要每天就想着收黑钱。
受父亲谆谆教诲,房二公子感动不已,连连点头,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不足,然后表示爸爸你能不能再拉车一把。
毕竟父子一场,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掉坑里视而不见?再说了,宇文氏而已,他房玄龄敢把女儿嫁过去,那也说明事情没有多么要紧的。
有能耐宇文氏再弑君一回看看?
然后关于德州刺史宇文禅师的事情,要解决也很简单,让宇文禅师卸任,从德州出来就是了。
理由么,房玄龄已经想好了,老夫想要吃“德州扒鸡”,听说宇文禅师手艺不错,江西行省就是需要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人才。
京城很快也知道了这个事情,有在弘文阁行走的小年轻还奇怪:“宇文禅师乃是德州刺史,若是转任江西,若是无功,岂能升迁?”
然后这个小年轻的“老板”是褚遂良,大约是那天心情好,褚遂良喝茶看报纸磕开心果然后跟小年轻解释:“转任他处,何曾一定是有功升迁?真要走人,功不如过。宇文禅师只需被人攻讦,自然要被贬别处。”
“……”
还有这操作?
果不其然,被褚遂良说中了。宇文禅师骑马踩踏农田,还被人传的沸沸扬扬,说他堂堂一州长官,居然骑马在农田里狂奔打猎,简直是罪该万死罪不容诛。
宇文禅师进行了辩解:我鲜卑人,很符合我祖上传统……
朝廷没有理他,反而塞了抹布,然后就被除职德州刺史,“被贬”江西虔州,为南康县县令。
刺史变成县令,不看城市规模,就从名称上来看,的的确确是被贬了。
房总督的手笔,先来童叟无欺不留后患。这要是把宇文禅师调来江夏,还给个刺史、长史当当,摆明了房总督要包庇,明面上就不好看,有损总督“威严”。
再说了,就李元嘉送来的那点钱,给个县令就不错了。
顺利跳出火坑的宇文禅师喜极而泣,人还没被贬江西,就冲南方跪下磕了个头。没办法,恩同再造啊。
德州是个什么鬼情况,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
已经出现了大量有活力社会团体跟钦定征税司对干,关键是这些有活力社会团体来头也不小,谁谁谁拜的是林轻侠,谁谁谁跟的是王祖贤,谁谁谁又在安北都护府放过羊……不说装备只说战斗力,这般“刀客”就没有一个善茬。
当然如果就是一帮刀客,他宇文禅师也不怕,偏偏还有读了书的牲口在里面煽风点火。而且来头也不小,都是幽州一带的口音,跟征税司衙门对着干的时候,言必称要讨个公道,而不是谋反。
有头脑有底线,搞不好将来就会成为同僚。可这样的同僚,宇文禅师看一眼都觉得害怕,这时候不赶紧脚底抹油,不是等着别人过来拿他脑袋刷成就么?
别人的脑袋剁了,兴许就是“杀官造反”;剁他的脑袋,那说道可就多了。比如你要是萧氏,就说要给萧皇后出出气,杀个姓宇文的爽爽……有萧瑀在,定“谋反”还是“私仇”,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么?
再说了,德州现在日子不好过,底细自然是内府局干的好事,阴阳人死太监给皇族背黑锅是标配,可不代表在德州就给了这个配置。德州老哥都阉割了,德州黑车配置阉割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别人起来搞事,刀头一转就指着宇文禅师,说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就特么是你这条狗官干的好事!
出现这状况,韩习韩大使会跳出来说“忠义当前,让杂家先死”吗?毫无疑问阴阳人死太监都是心理变态,加上报复社会的恶毒心理,搞不好韩习的儿子,那条毒到不能再毒的“地头蛇”,直接就把自己“鱼肉乡里”的黑锅甩宇文禅师身上。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怕。只要宇文禅师死翘翘,这是非功过,还不是活着的老哥随便编?
就这么个恶劣环境,宇文禅师有心给李董遥拍马屁,可惜事涉皇帝家奴,这不拍马腿上等什么呢?
于是宇文禅师明知道自己老爹都特么快死的样子,还是跪求老爹想想办法,这才有了托关系跑长安禁苑向太皇借钱的事宜。
可以说宇文禅师的求生欲望很强烈了。
临行之前,宇文禅师也琢磨过了,横竖要走人,有些德州本地大户也不知道他的行情,索性诈骗一笔钱,跑江西之后就给总督府献爱心。
到时候他人都走了,别人还能从江西咬他去?
然后宇文禅师就约了几个门路不算太广的大户,就说现在有个路子,兴许能通融一下,种棉花可以让京城高抬贵手。就是活动关系要开销,你们看着给。
门路不广脑回路也不够广的几个大户当时就说了:宇文使君太客气了,要多少钱,闭着眼睛就写0,多少都是缘分。
宇文禅师笑而不语,钱到手之后,直接滚蛋去了京城等候发落……
第九十二章 事态
“走!”
趁着夜色,只见几道身影闪过,老大的槐树底下用树枝杂草盖了两具还温热的尸体,只看尸体两只脚套着的靴子,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要么家里富贵,要么是公门中人。
急冲冲离开的身影前后交错,有人小声地问话,只是问话的时候因为紧张,带着颤音:“咱、咱们……宰了韩家的狗,不、不至于引来羽林军吧?!”
如此提问,不是为了求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求一个宽心。
领头的壮汉猛地把面罩扯了下来,露出了一张中年阔脸,眼神郑重,深吸一口气,看着这般跟着他干事的老少:“俺自从跟了林兄弟做事,甚么厮杀没见着。突厥、铁勒、西域……俺们没有杀官,了不起……流放西域去算逑!”
“哥哥,俺们接下来……咋办?”
“咋办?”
壮汉目光凛然,环视一周,“一不做二不休,狗都杀了,再杀几个狗主子,又算得了甚么!”
“可怜俺那几个弟兄,千万莫要连累着。那千儿八百亩的地,不要就不要了!”
“不给姓韩的看看手段,他还以为就他是个牙口好的!老子这张嘴,这口牙,天生是用来吃素的?!”
“干票大的!”
“干!”
“干了!”
“听哥哥的!”
不几日,韩习清查将陵县关市的棉田,居然遭了伏击。天使仪仗倒是没被冲撞,但是韩家的狗腿子被剁了十七八个脑袋,杀伤二三十个,整个场面无比惊心动魄。
伏击的人也是了得,强弓劲射,上去就射爆十几个射伤二十几。陡然遭受重创,狗腿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吓的当场逃窜。
可队伍一散,被专业杀人的盯上尾随,就是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然而整个伏击的队伍,偏偏就是放过了天使仪仗,半个穿官袍的都没碰。
场面诡异无比,韩家的狗腿子就算想要跑,脸上抹了泥巴,一开口就暴露了跟脚,非死即伤,伤了必残。
下手之狠毒,堪称大唐收服河北以来,最为恶劣的犯罪事件。
但它不是造反,否则穿官袍的就该死上几个,可偏偏穿官袍的就是没死。
“嘿!这个关老五,当真是跟林轻侠混过的,了得,了得。”
“你说话调门还能再高一点,最好高的把德州官衙里的老大人都招过来!”
“俺不就是高兴么?来来来,喝一口,喝一口嘛。莫要在意,眼下姓韩的也是怕死,哪敢冒头,正躲在河南的大营里头呢。”
“关老五也是狠,我去看过咧,莫有一个不是缺胳膊少腿的。死了十八个,都是一箭射穿脑袋。可就算是死了,也被关老五他们带着人把脑袋剁下来,这得多恨?”
“咋不恨?你说咋不恨嘛!”
砰砰砰……说话的老哥皱着眉头拍桌子,“他亲家的女子,被韩家抢了过去不说,还说莫有看见。这就是把人掳走藏了起来,这是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