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鲇渎镇”的江堤巩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下游靠近鲁湖一带的沙洲滩涂越来越肥厚,通过调动大自然的伟力,再增加几十万亩土地不成问题。
  只是想要土地能够被开发,还需要时间的沉积,人力的投入。
  但对武汉而言,把“斧口”彻底变成“斧头湖”,已经可以开工。
  江汉观察使府的短期目标,就是把“鲇渎镇”扩大规模,依托“鲇渎农场”,在斧头湖封口的南部地区,也就是贴近“汉岳弛道”,直接建个市场。
  而这个市场的规模,是一个县。
  也就是说,江汉观察使府的目标,就是直接生造一个县出来,只是因为上报朝廷要走流程,暂时定位一个“市镇”。
  如此以来,“汉岳弛道”的压力,可以得到极大释放,这个“市镇”的作用,除了调剂中转物流货贸之外,还能起到积蓄人口的用处。
  饶是整个武汉官僚团队已经对未来进行了预判,规划上都是极大的超前,但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加上掠夺人口的肆无忌惮,常驻人口的扩张速度,已然超过了城市扩张发展的速度。
  若非武汉对中下层的管理极为严格,而不是“皇权不下乡”那种放养式管理,整个武汉地区按照历史惯例,早就开始了自爆,然后祸害整条扬子江。
  张德最庆幸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年还没动身去长安之前,就开始了非主流人才的培养,到抵达长安之后开始挖帝国主义墙角,重点也一直在帝国教育权的裤裆里掏两把,并没有掺合到帝国高层的奇葩权力斗争中去。
  “武汉系”官僚或者说人才的风格,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鲜明,但时至今日,老张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也敢说一句,若论世家名门,他“武汉系”就是当世第一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武汉系”的大量官吏遴选人才库,压根就没有门第。朝廷还能从“寒门”中挑三拣四,但武汉若是要扩张到百万级人口的大都会,靠有门第的团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大部分情况都算是自我培养自我输血,这就导致“武汉系”不得不抱团,不管是抱团取暖还是抱团群殴,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武汉之外的天地,想要给他们施展抱负,只有两条路,一是自己家世好,不怕没有“知己”去帮自己行卷,二是全面跪舔,只求一官半职。
  老张二十年辛苦,才折腾了这一坨那一坨的“上升渠道”,“自己人”自然也见不得外人空降过来“摘果子”,抱团的状况,自然也就越发加深。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武汉官场的活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针对大工程,各部门虽说“狗咬狗”现象时有发生,但故意“扯后腿”这种状况并不多见。毕竟武汉本地很多职位,理论上只算是“吏”,甚至只是观察使大人的“幕僚”,并没有直接从朝廷拿到官身。
  一旦犯错,根本不需要经过吏部,府内稍作讨论,勾了也就是勾了。
  这一次由“汉岳弛道”引发的事端,府内有司都是忙碌开来,虽说不知道府内高层到底定下了什么个章程,但市面上的动作,已经让不少人更加激动起来。
  “居然要征发恁多民夫?”
  “连工场也要按比例出人,这一次是按批次征发,头批民夫、脚力、大小工,居然有五万人之巨!”
  “五万人……”
  “已经开始划分片区,各分包干,大中小队长已经准备开始遴选,监工已经到位,‘斧口’那里已经多了不少房屋、物料。”
  “‘斧口’东南的采石场已经辟了好大的一条路出来,这是要多大动静?”
  正跟着“前辈”们实习的上官庭芝和李元祥在通告处一脸的疲惫,从震惊到麻木再到机械式的工作,连半年都没有。
  换做从前,李元祥一听说上来就发动民夫五万,他肯定要吓一跳。五万是什么概念?这还是头一批,吃喝拉撒外加管理,那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来的。
  但实际上在武汉并非如此,管理有别朝廷不说,“民夫”往往不是民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武汉户口,并非是在籍人口。而这些人远比民夫好用好管理,只要划分好了包干区,从小队长、中队长到大队长,都是有条不紊,相当的熟悉这一套流程。
  纵然有人划水摸鱼,但总体而言,还是相当的高效稳定。
  这是朝廷其它地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元祥来武汉时日太短,他无法想象当年武汉草创时期,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会自然而然发展到这种地步。
  饶是已经开始了机械式的工作日产,但江王殿下偶然还会意淫一下,这五万人要是动员起来,直接冲着洛阳过去就是干一票,估摸着席卷江淮河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
  “这真是要建个‘市镇’?”
  江王殿下面对当下工程的前期规模,感觉有点无处点评的样子。
  


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处
  “这武汉的民夫,是要比别处的好用些。”
  “都是民夫,缘何不同?”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有点不解,他们从扬州过来时,也见识过江都的民夫,不敢说人人都是“偷奸耍滑”,可“浑水摸鱼”的本领,着实不差办公室里的老油条。
  二人漫步堤坝,往常的锦袍,这光景是没办法穿的。别说他们,连张德上工地勘察,都是短袖长裤皮靴子,至多再家一根竹杖。
  宽袍大袖跑去工地上装逼的官僚不是没有,但多半是“空降”来的,而且一向是鼻孔看人,瞧不起武汉的“庶民”。
  不过鄙视是双向的,都是“有地位”的人,在武汉地头,怕你个鸟毛门第啊。
  急促的长哨声响起,监工骑着驴子不断地选差,各种旗帜绳索分割开的包干区工地,陆续开始换班。除了男丁之外,女子并不在少数。男人可以当牲口用,但女人总归不能当男人用,倒不是说“绅士风度”,而是效率不行。
  专门划分的女子包干区,多是工坊中的倭女、羌女、獠女、扶余女……武汉并不鼓励蓄奴,当然武汉官商集团在海外是鼓励蓄奴的,屁股决定脑袋,经济收益决定生产结构,老张再看不惯,也阻挠不了什么。
  这些个奴籍女工之所以上工,是因为作为被征发的“民夫”去干活,根据劳动量,可以按比例缩短“奴籍期限”。
  是的,武汉的“奴籍”是有时效性的,和世家大族中那些“奴籍”世代传家完全不同。
  这同样和武汉商贾集团的良心无关,商人讲良心讲社会责任,是相当不靠谱的事情。仅仅是因为处于“人口增加”和“劳动积极性”考虑,再一个,“奴”是资产,而且是个人财产,又有几个商人会对私产不好好维护呢?
  但只要是财产,除贵金属之外,无一例外都是“贬值”的,除非给这个财产加上特殊的包装,比如人文主义、历史情怀啥的。于是不难看出,一个“奴”作为财产,黄金使用期,也就是十年二十年,女性的“奴”,在贞观朝也就是十年光景。
  所以这是一笔账,一旦超过某个“保质期”,这个财产再继续“维护保养”下去,就不怎么划算。
  而在武汉,“奴”的后代对主人而言,不是“奴”,也就是说,长期回报不用多想了。商贾们也没这个资格去争夺这个“权利”,尽管他们很想,而且几次三番跟老张玩过心眼。
  张德的反应很粗暴,直接将十几个自以为“羽翼丰满”的巨贾灭门抄家,全族尽数一笔勾了打包给了李道兴。
  至此,商贾们在武汉地头,自以为摸到了观察使大人的底线,当然代价有点大。
  “蓄奴”的基础不存在之后,商贾们自然是会选择利益最大化,“奴”还是要用的,但十年使用期到了之后,赶紧拍拍屁股走人。
  要是这个“奴”从财产转变为“人”之后,还想继续在工场中上班,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原先作为私人财产要被提供的伙食、住房,尽数要掏钱;其次,同样是劳动换取果实,但为财产时,“奴”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经济负担,“人”有人身自由但有经济负担。
  大部分“脱籍”之人,往往“脱籍”的那一刻,就是“负翁”,不得不举债度日。而举债的对象,往往就是曾经的“主人”。
  于是让老张不得不感慨的是,十年“奴籍”,真正愿意“脱籍”的人,和愿意继续为“奴”的人,几乎是对对分持平。
  整个女子包干区的工地上,几乎所有来上工的女子,都是有点想法的人,可以说是相当的难能可贵。
  “师伯,适才寻欢郎同我说起民夫合用不合用,都觉得武汉的民夫,着实要比淮扬的好用。这是为何?”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追上了视察工地的张德,略有气喘好奇地看着张德。
  “噢?你们两个觉得武汉的民夫,和淮扬的民夫,有什么不同?”
  颇有趣味地看着两人,老张倒是有点意外,没想到两个后生仔还能有这点观察力,相当不错。
  “一人一日之功,武汉民夫抵得上三个淮扬民夫。”
  “武汉民夫只顾干活,淮扬民夫若是累了,便要偷摸躲事,若是监工厉害,便要合伙起来抗命作弄。总之,同样监工,武汉的工地,要轻松的多。”
  老张听了他们两人的话,连连点头,双手持着竹杖,看着工地上茫茫多的身影:“说的都对,不过都是表象。老夫就说一个外边决计不知道的‘不传之秘’,此乃武汉绝学,将来你们若是做官,可以考虑用一用。”
  二人一听,居然要“传功”,顿时屏气凝神,就等老张给他们来个“灌顶”,你学飞刀我学剑……
  “说到底,就一个。”
  老张竖起一根手指,“淮扬的民夫,多是农户。武汉的民夫……哪里是什么民夫?他们也算民?”
  “……”
  二人一愣,上官庭芝眨巴了一下眼睛:没了?这就没了?说好的绝学呢?
  但上官庭芝身旁的李元祥,却是若有所思,到底是帝王之家出身,档次是差了些,可也是个“上位者”,小时候也受过“帝王熏陶”,斤两还是要比上官庭芝高那么一丢丢。
  顷刻间,“寻欢公子”心绪万千,他知道“有恒产者有恒心”,但万万没想到,“没有恒产也可以有恒心”。
  隐约摸到了一点感觉,可就是这么一点感觉,是如何都看不透了。
  江王殿下打定主意,等寻个机缘,便去认真跟张德“求学”,这要是能被“解惑”,就算将来做个闲散王爷,也不会日子苦逼。
  “怎么?听不懂老夫说的?”
  老张哈哈一笑,拍了拍两个后生的肩膀,“早晚会懂的,不急于一时。”
  “是。”
  二人老老实实施了一礼,然后看着换班的工地,那些个下工的民夫,尽数到了指定的区域用餐,却是没有乱成一团,虽说也是各自奔赴,但到了地脚,立刻规规矩矩地排队。
  不多时,工地上就飘散起了饭香,和大多数自带干粮的“力役”工地不同,武汉的工地有个极大的卖点,那就是肉食从来不缺,逢“六”还会有一顿甜口的红烧肉,肥肉块头极大,油光锃亮,李元祥之流肯定看一眼都觉得腻,但对“民夫”们而言,这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顶级美味。
  “到底还是人多了好使啊。”
  老张感慨一声,手头只有三五十万人的时候,哪敢玩这么大,但手头有了一百多万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不远处“汉岳弛道”的一处出口,已然能够看到一处“市场”,“市场”并没有城墙栅栏,但连成一片的临时工棚,自然而然就成了“寨墙”。整个“市场”的规模比任何一处武汉本部的“市场”都要大,它本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镇”。
  老张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个县来打造的,只是手头没编制,所以也就只能先建一个县,指着它说这是“市”。
  外地来的老哥一瞧这地界,纷纷表示“女装大佬掏出来就是大”,这他妈要是“市”,老子学安北都护府大都护裸奔!
  “这还得取个名字,要不还是叫咸宁算了。”
  想名字就是难啊,老张内心默默地感慨。
  


第二十五章 效率
  “观察,工具损耗有点大,镐头、大锹、铲头坏的很快。要不要削减些用量?”
  幕僚一翻账本,就觉得心疼,武汉工地一天的铁器损耗量,抵得上别处三年五载的。而且武汉因为“财大气粗”,基本能保证上工的民夫人手一把铁制器具,一个万人规模的工地,以往也就是两千人左右直接开挖,剩下的都是力夫、担夫。
  但在武汉的工地,大量使用索道、绞盘、牲口甚至临时板轨,运输队伍的规模要小得多,基本追求的就是土方量单日最大。
  如果一日两餐,能保证男工三方女工两方半;如果一日三餐,男工则能达到四方甚至五方,女工也能超过三方。
  唯一不同的是,女工主要是负责沙地、滩涂,说是土方,更多的是挖沙土混合物。这些沙土都是要重新洗过,然后筛选优质河沙,工地的要紧处,对河沙需求并不低。
  不过劳动强度上去之后,效率提高不假,但对器具的消耗,同样不低。
  好在武汉对“损耗率”是有一个指标的,外界并不太清楚,只有达标之后,才会去摸底,是有人故意损坏还是这一批次的铁器质量不行。但不管如何,有多少损耗,最终都不会影响工程进度。
  “无妨,眼下还不算要紧的时候,等到彻底江堤合拢,再说削减也不迟。损坏的物件,重新回炉就是。”
  和工程进度比起来,这点损耗就是个屁,张德又怎么可能在乎这些。
  随着一些小型滩涂的平整清淤,令人头疼的排水排淤工作又要开始,往年虽说都用上了“矿工之友”,但也只是针对小型池塘、袖珍型滩涂,一旦滩涂面积稍微大一点,“矿工之友”排成排都不够看的。
  “新式象机形制小了许多,效率却是提升的,观察,可要先装配一台在工地上用作清淤?”
  “就是那个‘巨灵神’?”
  “正是。”
  蒸汽机的各种改进型号,代号名称也是没谁了,其中有一款失败品,还叫做“巨无霸”。巨是巨了,还真是“无霸”,一点霸气都没有,效率比永兴象机改版还要矬。反而下降千分之三的效率,算是武汉诸钢铁厂的一个耻辱柱。
  出于教学目的,老张还是贴了两三万贯进去制造垃圾,典型的就是“矿工之友”系列和“永兴象机”系列。此二者的目的,改变思考模式才是重点,产品本身对老张来说,猎奇大于用处。
  说到底,不可能所有的机器都是他一个人来“设计”,倘若徒子徒孙连自己设计的能力都没有,那他也就是在贞观朝重新来了一回“机械设计”,于小霸王学习机,毫无卵用。
  通过“教学”,徒子徒孙们才会直观地晓得“效率”的差别,零配件的各自功能,消化过后,才会开始迥异科举士子的思维模式。这时候的他们,开“脑洞”绝非是能工巧匠的“妙思”,哪怕是“灵光一现”,其基础也是建立在物理和数学逻辑上的。
  否则的话,一般徒子徒孙,怕不是穷其一生,都要琢磨怎么弄一台牛逼到震惊山长的“永动机”出来。
  “‘巨灵神’样机有了?”
  “永兴煤矿很满意,一定下了订单。”
  “那好,就拿‘巨灵神’在工地上试试吧。”
  一台冷凝器有了变化的“蒸汽机”,它又一次和它的前辈们一样,被拿来抽水……
  后人估计会对这台机器加上很多个前缀定语,但对贞观朝的武汉人民群众而言,“巨灵神”它抽水嘿……还真灵。
  随着武汉的工地越来越热火朝天,扬子江两岸寻摸味道的土豪们,终于按捺不住,前来工地上打探。
  官面上碰头的碰头,民间融资接洽的接洽,比之工地的热火朝天,也不差多少。
  至于大量的行脚商,则是在一个规模空前的“市”做起了生意小买卖。工地尽管包吃住,但还是会有额外的时间留给民夫,非“奴籍”的民夫,哪怕消费能力比起市民阶层可能有些不足,但对别处州县的普通百姓而言,那已经算是“出手阔绰”之辈。
  家中有千亩良田的土老财,每年想要把粮食全部变现,非大中城市不能。但大中城市想要千亩良田,本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又怎么会去“贩夫走卒”那里消费。
  于是不消老张可以引导,仅仅是靠市场看不见的“加藤鹰之手”,依然让编制还只是留在府内的“市镇”,逐渐繁荣开来。
  甚至有些扬州来的大商,直接把“螺娘”买卖做到了这里。市场的“野蛮生长”,正在加速着这个“市镇”的扩张。
  一个月不到,“汉岳弛道”的压力就得到了缓解。武汉方面不但解决了道路运输压力问题,还白捡了一个读作“市”写作“县”的人口聚集区。
  “这是新设的‘市镇’?”
  “没瞧见界碑么?这是‘永安镇’‘咸宁市’。”
  朝廷编制上,这地界是“永安镇”,武德朝就有的,但多是府兵厮混。后来府兵没太大卵用,成天搞物流运输以及安保业务捞外快之后,这个武德朝的“永安镇”,也就等于名存实亡。
  而老张让它重新焕发生机,用了一个月都没有。
  为了自己方便,这个市场还是取了个老张熟悉的名字,叫做“咸宁市”,和“永安镇”算是一个地方两套班子。
  “这天下的‘市’要是都这般大,那还得了?”
  “还得了什么?武汉的‘市’,它就是这样的。”
  “恁多车马房舍,恁多商户人家,寻常县城也就这般吧?还有恁多工坊。”
  “工坊都是临时的,早晚要拆。都是为了盖房子便当,这才先置办了工坊。木料厂、石料厂、铁器坊……这些个工坊,是不准盖在这等住人地界的。”
  “噢?这是为何?”
  “规定。”
  “……”
  有些没来过武汉,但听说过“风情”的,这一回也是大开了眼界。一个月不到,居然就生生弄了一座“县城”出来,除了没有城墙,没有护城河,没有官制房舍,其余凑合用的房屋设施,并不比别处县城差多少。
  别的不说,光新打的深井,这“咸宁市”居然就有三十余处。物流行临时搭建的大牲口围栏,各色牛马少则二三十,多则千几百,大大小小的物流行加起来,大牲口数量依然是破万。
  可所有物流行也不混乱,草料库、豆麦库都已经建好。除了这些,物流行旁边多半都有大车行,临时搭建的大通铺,住的都是车把式和伙计,一个大通铺就是五十号人,这样的大通铺连成一片,约莫有一百来个。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月之内,依托“永安镇”为基础,然后疯狂建设出来的,这如何不让人大开眼界大吃一惊?
  


第二十六章 混人
  南昌城,总督府离洪州都督府并不远,洪州都督高履行也是个识时务的,长孙无忌虽然跟他是表兄弟,但自从张德把“武汉”捏成一团之后,就让高履行彻底做了点头都督,洪州这几年,就是武汉的“人力资源库”外加……资源库。
  赣水的运力,足够把“豫章郡”的各种原材料,通过彭蠡湖然后进入扬子江,输送到武汉。江州一段岸上的纤夫团伙是南昌人组成,也是因为经年累月的产物。
  “相公,外面有个‘大秦国’番僧,说是长安旧人,前来一叙。”
  “‘大秦国’?”
  房玄龄回忆了一下,微微点头,他立刻知晓,应该是景教大法师阿罗本。当年皇帝为了装逼,显示中国胸襟,就让他亲自去城西迎接了阿罗本。
  当然阿罗本也会做人,入长安之后,仅仅是传教二十一人,而且只在胡人中传教,可以说是令人非常满意的番僧。
  只是房玄龄也不知道,是阿罗本自己还是门徒前来拜访。
  “见。”
  “是,相公。”
  亲卫得了许可,便出去迎人进来,不多时,就有个精瘦白须的番僧进来,一身红白袍,黑瞳褐发,鼻梁不似碧眼胡种那般高,须发都是浓密卷曲,饶是特意用了头冠固定,可还是炸毛如犎牛,着实有些滑稽。
  “相公,此来南国,只求相公帮忙美言几句。”
  这老番僧,果然是阿罗本,见了房玄龄行了大礼之后,就直截了当开了口,倒是一贯如此。
  阿罗本一脸的焦急,房玄龄却是奇怪:“大法师不是追随御驾,前往辽东了么?怎么如今却来了豫章?”
  “老朽在辽东得了陛下旨意,可前往江汉讲道,门徒抵达汉阳,却是遭了罪。慢说讲道传教,只是行走,便有警察时时盯着。几近折磨,如今在江汉,百姓皆视我等为盗匪蟊贼,便是连亲近攀谈也不可得。”
  一脸郁闷的阿罗本万万没想到拿了“世界之主”的旨意,居然在武汉行不通。而且阿罗本也不傻,没有直接说去武汉传教,他是早就考察过的,武汉和别处不同,这里在籍人口不多,“外来务工人口”极多。
  于是阿罗本跟李董说,他来武汉,是要为伟大的皇帝陛下宣扬威德,尤其是要在那些番邦“奴工”之中,好让他们知晓皇帝的仁德威权。
  可谁曾想,心思主意打得都很好,偏偏武汉那边不买账。
  底层官僚倒也无感,独独观察使府定了基调:传教就杀。
  罪名要多少有多少,老张也懒得理会那么许多。作为一条工科狗,好不容易折腾了这么大的局面,老子平白让外来户来侵占思想阵营?开什么玩笑。
  幸亏这年头唐朝牛逼不解释,也不需要讲什么法律人权,“破家县令,灭门令尹”,搞你一个胡人番僧,还不是“自由心证”?
  法律那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共识之下才能讨论,特么的几个外地来的番僧,别说税赋贡献了,你他妈连一个煎饼都没在武汉消费过,还想享受“讲道传教”的权利,皇帝老子来了也不好使。
  “噢?大法师有所不知,‘地上魔都’之名,绝非毫无由来啊。若说‘武汉’乃是法外之地,兴许过了。但若说不可理喻毫无道德,却是中了。”
  说罢,房玄龄叹了口气,“若是老夫尚在中枢,自然也能为大法师奔走,可如今老夫已经沦落南国,堪称丧家之犬,左右无门生故吏,内外无幕僚心腹,纵使想要助大法师一臂之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眼见着房玄龄“垂垂老矣”的形象,再配合尚书左仆射那落魄的眼神,阿罗本顿时觉得,这个帝国的宰相,他,过气了。
  哀叹一声,阿罗本也是爽快,直接道:“老朽……老朽也只能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亲自前往江汉,同官府辩个道理:这天下,还到底是不是贞观皇帝的了?这圣旨,还到底作数不作数!”
  “大法师勇气非常,远胜常人,老夫如今虽不能施以援手,却也愿为大法师呼吁,再襄助大法师些许财帛,用以维持。”
  “多谢相公,有劳相公……”
  不多时,阿罗本领了一盘银元,还是“华润银元”,一半忧愁一半欢喜地走了。
  “阿耶,这老僧是个甚么意思?俺怎么没听个明白?”
  房二郎从屋后出来,眨巴着眼睛,手里还攥着一条黄瓜,是不是蘸一下另外一只手里托着的酱碟。
  “阿罗本倒是好本事,居然从皇帝那里混来了前往武汉‘讲道传教’的资格。旧时只允许他在番胡之中传教,如今却是涨了野心。他以为有了圣旨,武汉便如别处一般,唯命是从,却哪里晓得,张操之不是个会跟他讲道理的人。”
  “什么意思?”
  “张德容不得景教之流。”说罢,房玄龄瞄了一样房遗爱,“你莫要以为张德是个不咬人的,老夫回想自他入长安起,死在他手中之人,不拘汉胡,多了或许没有,十万八万总归有的。”
  咔嚓!
  房遗爱脸皮抖了一下,黄瓜咬的脆响:“阿耶,不至于吧?若真是死了十万八万,还不闹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
  “这才是张德厉害处。”房玄龄看着房遗爱,“这是个定了心思,便甚么都可牺牲之辈,老夫平生最忌惮的人物,便是此类。”
  “呃……可阿耶还是让俺跟他胡混?”
  斜眼看着房遗爱,房玄龄微微闭目,神色很是放松,哪有之前面见阿罗本时候的“颓唐”:“你懂甚么?他又不是要造皇帝的反,那如何折腾,又有何惧?”
  “说来也是,俺要是有武汉这等基业,不造反等着作甚?皇帝要是知晓,还不是要琢磨如何勾了你的性命?不如造反。”
  “你这句话,倒是说得极为在理。不过不管如何,如今房、范两家,不管在南在北,都要借他‘势力’,将来他是被皇帝诛三族还是举族流放,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与老夫无关。”
  “俺倒是觉得张操之比俺还混。”
  “……”
  房玄龄愣了一下,竟是觉得儿子这一回说的话,更加在理了。
  


第二十七章 例外
  “这个阿罗本确实持有御批文牒。”
  江汉观察使府中,张贞跟张德汇报了情况,之前“景教”诸法师想要在“番邦奴工”中传教,这是皇帝特许的,只要“景教”不在“百姓”中传教即可。
  “噢?”
  老张不无恶意地揣摩,这大概是李董随手之举。
  但今时不同往日,老张也懒得理会是有心还是无心,凡是越线的宗教,管你外来和尚还是本地和尚,统统都是一并打杀了账。连黄州禅宗都不敢放肆,何况区区“景教”,整个唐朝加起来的门徒,有没有五百个都两说。
  “宗长可要见一见?”
  “四郎你怎么看?”
  “以我之见,不如轰走,这番僧狂的很,言必称‘皇命’,府内不少人都是有些忐忑,说到底,皇帝最大。”
  “也是,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情,便见上一见。”
  老张打定主意要亮明态度,省得府内官僚太过小心忌惮。一个番僧也让一干精英“投鼠忌器”,这不是滑稽么。
  固然阿罗本是“狐假虎威”,可这“虎威”能不能抖落在武汉,还两说呢。
  隔了一夜,张贞先行去见了阿罗本和他门人,诸“景教”教众多有来自叙利亚的,有大马士革的贵族子弟颇为嚣张,冲张贞道:“四郎莫要自误,我等身负‘皇命’,乃是钦定传教法师,非同寻常胡虏番僧,此行亦是为陛下谋万世不灭之基业……”
  可去你的吧!
  张贞内心疯狂地吐槽着,还万世不灭之基业,就你们这帮丧家犬,连老家都呆不住跑来唐朝,还装什么装?
  国朝武汉诸官僚的世界观是相当别致开阔的,毕竟被某条土狗强行“开眼看世界”,不但看了世界,连宇宙都看了,某些甚至连微观宇宙都看了。
  以至于像吴王殿下这种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