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海始终没有下令开炮,而且向各单位传令:以诱歼原则迎敌。

    诱歼原则就是炮兵暂不开火,或者在很近的距离上才开火,清式长弓弓手也是如此。装备了燧发枪的精战步兵则把那些燧发排枪当成普通的燧发枪进行开火,而不用已经填装好弹药的枪管展开连续不断的射击。

    停留在一里距离外的敌骑似乎也拥有望远镜并观察了许久。

    “那些人并不比我们的兵力多多少,摆出个这样近一里左右的三角空心阵来不是找死么?我看我们完全可以把队伍集中起来突击一下,都不用那些枪骑兵出战,这些张家队伍就必然崩溃了。我们的情报应该没有错:这一路应该就是张海所在的近卫部队!”马上一名年轻的军官轻蔑的笑道。

    “你先让骑一团各骑兵连试试看即可,莫要轻敌!这张家新军对明军一系列胜仗至少看起来都是真实的,他们既然能先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就说明却不是什么外行弱旅。”一位在马上镇定的青年回道。

    随着用于指挥的旌旗的挥舞,以分散队型执行侦察任务的四个徐州骑兵连开始逐渐加速并按照梯次汇聚成攻击面宽度不过百步左右的四路横队,针对阵中不过一百几十步范围内的顶多二百名张家新军近卫步兵连散兵展开了冲击。

    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用于干扰的箭支就成群的从天空中抛射下来,不过这些箭支并没有对拥有完善防护且队型分散的近卫军步兵构成什么威胁。

    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新军近卫部队开始卧倒在地,这无疑让对面冲过来的骑兵们曾经十分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张家新军盛名之下也难副其实嘛。

    清脆的枪声响了起来,一百多名站着的近卫军官兵自动分成两个半连交替展开寻常的火枪射击。

    同时展开排枪射击只有依次开火的五十余管枪,骑兵冲击距离内接连两轮燧发枪射击不过打出二百余发子弹。如果都是卧姿有依托的开火也许效率会高些,可站立的情况下面对敌骑的压力即便是新军中的精锐部队也只能保证四五分之一左右的杀伤效率。大约一成左右敌骑落下马来,但似乎有些敌人落下马之后竟然还能站里起来。只有五六十步内的敌骑兵被枪弹命中后似乎才没有再站起身来。

    新军精锐“只露出一根手指”的力量通常就能对寻常的敌手产生巨大的震慑力从而迫使其停止前进了。但却没有想到这一成比例左右的杀伤似乎对眼前的这股敌人丝毫不起作用。后续并排如墙一般的马队似乎很快就要冲到马上标枪或马弓的直射范围内。

    卧倒在地的近卫步兵并没有沉不住气,当敌骑冲击到四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早已瞄向敌人的排枪一连串的响起,冲击战线上其他一些近卫步兵也从侧翼展开射击,精确和沉稳的开火在短时间内就打到上百人马,击溃了最前面两个横队的敌骑。

    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后续的敌骑似乎明白这一轮开火之后那些连长矛都没有的单薄队形步兵就再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反而没有之前那样的紧张,漠然的拔出马刀准备扫荡扫荡那些似乎是完全没有什么抵抗之力的步兵。

    可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间又有一轮清脆的枪声响了起来,似乎是站立着的张家新军近卫部队后退了一段距离后再次开火

    “怎么回事儿?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再次填装好弹药?”后面的人们不了解,可也有不少冲到近前的骑兵终于看清了近卫部队官兵们的装具:那些敌人手中的枪至少有四根枪管,而且每个人携带的都不止一支。

    见那些试探性进攻的敌骑出人意料的击破了“一根手指”级别的诱敌火力,张海也有些懊悔。迅速以旗号下达了针对眼前这股来路不明的敌军展开全面进攻的命令。

    早已压抑许久的敌骑附近的近卫步兵迅速以卧姿或跪姿向剩余的敌骑展开了接连不断的开火。两个步兵连两千余根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精制枪管在并不算远的距离上展开的火力也犹如挂起了狂风暴雨一般在敌骑还来不及退出有效射程的情况下就把数百匹马连同三四百个敌人击倒在地。

 第319章 全面优势

    徐州之敌以骑兵试探性的进攻被令人不可思异火力粉碎了,不过见到张海等人的队伍多是步兵且人数居于劣势。张海等人在徐州遇到的这伙强敌似乎并没有放弃冒险一搏的打算,只是放弃了之前以骑兵大队为视线遮蔽发起步兵突击的打算,而是将包括近卫团在内的四个团的炮火集中起来对张海等人的队伍展开轰击。

    “对方的步兵显然有些古怪的火力!我们应该以炮火迫使他们来进攻!”一名年纪似乎比张海年长不少的青年传令道。

    来到徐州的队伍规模多达上万人,但基本由中央及前后左右四个模仿16世纪后期的西班牙步兵团组成。每个步兵团由三个一千人左右营级单位的大队构成。整个上万人的队伍集中在方圆不到一里的范围内,看起来比张海等人所占的场地还要略小些。

    炮兵大多为模仿17世纪欧洲比较流行的铸铁轻炮,规格同张海等人所配备的迷你版本12磅青铜炮差不多,不过内涵就差远了。按照此时代比较流行的欧洲思想:为了防止火炮炸膛的意外,装药量及弹重都被严格限制,四百斤250千克左右的身管发射的不过是初速二百米左右最大射程五六里的四磅炮,相比拿战时代的欧洲轻炮也有不小的初速差别。同张海以青铜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开发身管潜力制造出的青铜炮相比,炮口动能不过十二分之一左右。

    在火炮配置的数量上:徐州劲敌共计给每个步兵团配备了十二门左右的加强炮兵连,还有一个独立的加强炮兵连,一万数千人的队伍共拥有六十门左右的野战火炮。实际上早已超越了16世纪西班牙的火力水平。

    这些轻炮机动起来也并不算难,很快就利用骑兵的优势将火炮隐蔽的集中到了张海等人队伍的侧翼不到一里大约四百米左右的位置上。

    当剩余的一千数百名披甲轻骑兵及枪骑兵退归本队后,这些集中起来的炮火就对张海等人的队伍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在与张家新军交战之前炮兵们特意被叮嘱了要适当加强装药量,不过铁炮如果出现问题不会有青铜炮那样的鼓包所以炮手们并不敢做的太过。

    不到一里两秒种的炮弹飞行时间内也算是这种17世纪水准西方轻炮的极限了,然而即便是两秒左右的炮弹飞行时间弹道落高也往往有二十余米的距离,再加上此时代的西方并没有完善的炮兵弹道学及地平误差,精熟的徐州炮兵在这个距离上的命中率面对站立的队列目标也仅有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也足以在一轮炮击中命中六发炮弹以上,如果打的是地主民团或明军那种目标一轮射击就能造成对方数十人伤亡。而如果是在近距离有把握命中的距离上开火,往往一轮齐射就能把逼近到一二百米内的数千敌军打的崩溃或者迫使上万人停下脚步。

    然而按照操典的试射却给了张家新军以机会。

    “这真的是张家新军的精锐主力么?怎么又这样毫无操接的卧倒在地了?要不要命令骑兵再次展开冲击?我们再以四个连的枪骑兵进行冲击。同时集中起来的炮兵火力逼近到更近的地方展开侧射,不能击垮对手也能将其队伍重创!”徐州近卫团团长似乎十分有把握的说道。

    这种炮火威胁下卧倒在地又很浅薄的队形不要说是面对骑兵,就是步兵也是送菜。

    负责指挥整个部队的青年为了弄明白究竟,决定在炮火的掩护下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试探进攻。以搞清楚这些临敌面临火力威胁就卧倒的敌兵究竟有什么古怪。按理说如果是以为官兵战场心理素质不过硬或不勇敢,那么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拥有传闻中也是事实上所取得的各种成就的。同时命令炮兵乃至步兵近一步靠前但保持着二百步左右的距离,准备随时展开进攻。如果打算撤退,那似乎也有机会。

    密集如墙一般的骑兵展开两列横队选择了一个比较张家新军近卫旅侧后的两营结合部展开了冲击。而炮兵也沿着近卫部队侧翼的一角展开侧射以求能对这种单薄且不少士兵卧倒的队形以有效的杀伤。

    第二次试探性进攻的地方没有张海所直接率领的正面近卫部队那样强悍的火力,但平均每个新老士兵也至少拥有一件已经补满了弹药的四管燧发排枪。

    这些发射黄金子弹的燧发排枪虽然精度不错,但在一些新兵及普通士兵手中在不小的战场压力下即便对于不到百米的如墙一般的骑兵方向精度也仅有十数分之一的距离比,误差多达数米。通常四发或六发子弹才能将一匹马打倒或将一个人杀伤。

    不过以班为单位分布在各处战线的新军中最为精锐的亲卫连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个能够在战场压力面前沉稳射击的士兵拥有多达六件五管精制燧发排枪的情况下,补充性的开火就让来袭的二百余敌骑在某防御密度十分寻常的战线前几乎被那些卧倒开枪的士兵屠戮待尽。

    以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局势的那名徐州青年似乎有些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怪不得敌人敢于猖狂的摆出这么个单薄的阵型,士兵还敢于临战威胁勉强以卧倒或坐姿作战:原来那些人早就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在不添装弹药的情况下实现黑火药步枪的连发射击。除了射程或精度或许并不夸张,那射速似乎比19世纪后期的某些后膛黑火药步枪还要夸张。

    “撤!快撤!”那骑在马上的青年已顾不得许多,一边自己向后撤退一边像传令兵下达各队迅速撤退的命令。

    然而此时的张海等人终于做好了完全展开火力的准备,整个近卫步兵旅各营及旅部乃至独立炮兵所配属的七十二门大小火炮展开了尽最大可能的全速射击。因为更高的炮弹初速带来的低伸弹道使得未经试射的第一轮猛烈开火就发挥出让对手难以想象的效率,把二十几发重炮炮弹轰打入敌群之中。

 第320章 全面优势(二)

    17世纪水准的四磅轻炮弹打入冷兵器或半冷兵器的传统队列中或许有威力不足的问题,不过对于总共不过两三列横队还以卧倒姿势应敌的张海等人来说,徐州遇到的劲敌用六十余门火炮在数分钟的时间内发射的上千发炮弹只有大约三十分之一算是有效的命中了目标,仅仅给近卫第一旅造成了七八十人的伤亡。虽然炮火之下,这些伤亡的战士中战死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人。

    而在累计六七百人次敌骑试探性的攻击中,被短火铳或弓箭乃至长矛四五百次的命中仅仅造成队伍五十多人因为面部或手指中弹箭而伤亡,不过死亡率也很高。

    能给近卫第一旅一战造成上百人的伤亡却也是不少官兵难以预料到的,在战士们的印象里:这种连几倍的兵力也没有又是步兵为主体的敌军本该是被队伍上的火力轻易的一扫而空才对。

    在各旅炮兵展开的第一轮射击中,二十几发炮弹也的确一次就把近三百名全身披挂的敌军扫倒在地。在炮兵部队的开炮中甚至毫不在意敌炮兵可能的威胁。因为炮兵在溃败中难以携带武器弹药快速逃亡,那些骑步兵则不然。

    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内旅炮营、营炮连、乃至独立重炮团的七十二门中重火炮在短短一分钟内的时间内就射出了三百多发炮弹,不到一里的距离内这些炮弹的命中率高达近三成,很短的时间内就给最前面的两三个团的方阵带来一千五百余人的伤亡。

    原本当指挥徐州众团的青年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各团兵士还不知道究竟除了什么状况,而这时候却终于明白原因了。但巨大的火力威慑面前有秩序的撤退中似乎队形已经凌乱,似有溃败的征兆了。

    对于李千兰等航空队的小女孩们来说,此时的风向乃至遭遇敌人的位置并不是很有利,即便牵引着热气球的马队大胆的向前前出了不少的位置面队混乱和逃亡中的敌人孩子们还是要把火箭射到四五百米的距离上才能够有效的杀伤和覆盖对手。而这个距离已经不是二百米高度左右的航空火箭最有效率的杀伤位置。

    升到三百米高度的时候向远处成去的抛射出的火箭虽然依然能够对那些防护装具看起来并不算差的敌人带来有效的杀伤。但接近地面的火箭却往往以接近垂直的大倾角落下,杀伤效率因为投影覆盖能力的减少削弱了不少。升到作战位置的三十二架航空热气球接连不断发射出的近三万多火箭仅杀伤了两千左右的敌人,虽然不少敌骑连人带马被拥有数百焦尔如同**弩一般高空落下的火箭贯穿,但敌骑大的大部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火力的杀伤范围。

    不过五个团的一万五千名步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最初的撤退到火箭威慑下的前面几个团发生崩溃,再到后面的步兵团在接连不断的炮火下也发生混乱因为过度的自信花了整整七分钟才溃败出近卫旅延免近三里的炮火杀伤射程。

    在平均**百米、最远一千四百米左右的范围上各炮的命中率下降了不少。但累计二十余轮开火打出的近一千五百发炮弹还是有二百发命中了敌群,整整以炮火杀伤近三千人。

    至此规模多达一万八千余人的徐州之敌主力伤亡多达六千余人。五个步兵团所遭受的伤亡不到四成。

    不过这三分之一左右的伤亡却是在累计不过十余分钟,大部分还是在败退逃亡的情况下遭受的。那种前所未见威力与准确度乃至射速的炮火让不少能够在战场上保持冷静思考的人都明白继续坚持下去或者向这样的强敌展开进攻的后果是什么。

    在以炮击不断追射敌军的时候,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集中起所有可以有效运用的马匹回同快速赶来的刘洪涛所率领的第二旅马队尽最大的全力对逃跑的残敌展开了追击。

    不过因为残余的敌人仍然拥有上近千并没有在战斗中完全丧失战斗力的大股骑兵,并在强敌面前战斗意志完全没有瓦解,因此各部队的追击仍然只能以连为单位展开集体行动。缺乏长期的骑兵训练让张海等人的“马队”仅仅勉强能做到以松散队形短途内以快于人员逃亡的速度展开包抄追击,有效率的战斗依然要在抵达预定位置下马展开。

    此时率领徐州各团的那名青年似乎已经改变了主意,决定趁敌军追击展开,已经脱离火炮及航空气球有效掩护范围的情况下展开一次决定性的反击。

    不少乡野间的冲突锻炼出的战场知觉已经让这名青年十分清楚的判断出追击的敌人主帅所在的位置。

    张海的身材体重,再加上用以全面防护的铠甲及作战用的远近兵器已经是寻常的马匹难以有效负载的了,因此即便是从缴获的敌骑中挑选出来的最为优秀的“高头大马”也需要以拉车的方式才能载着张海及其身边的几名亲卫以跟上马队的速度做短途前进。

    “看见右路赶来的那支带有马车的队伍没有?!那可能就是这股敌人的主将所在的队伍!如果不能给予这路敌人以歼灭性的重创,就算我们近后逃到天涯海角也难有我辈的按稳日子了!”骑在马上的青年似乎很久没有在运用自己的长矛了,可这一次也从随从那里取来用于战斗的十尺长矛做最坏的准备。

    徐州之地的骑兵队伍似乎马术上比张海等人兼职的“马队”素质上强出不少,这青年的临战指挥经验及天赋也比张海强出不少,很快就集中起七八百人的马队对张海所在的那不过百人左右的马队展开了决定性的反击。

    面对逃亡中的敌人在并不算远的距离上突然展开的反击,马术比一般战士稍稍强一些的亲卫连战士们也花费了一顶时间让冲锋追击中的马挺出。而在在此时聚集起来的敌骑已经在不过百步有余的距离上展开冲击了。

    好在张海及身边的几名弟子因为在车上反而更容易的下了车做好了战斗准备,十数秒的时间内反应迅速面对优势的敌人战斗也很沉稳的三名弟子运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每人六排五管燧发排枪接连不断的向敌群开火,张海这次没有首先运用弓箭,依然是运用早就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

    很显然:面对突入起来的骑兵冲击的时候,这种已经填装好弹药的多联火器在发射黄金弹丸的情况下提供火力的是最优秀的弓箭手也难以相提并论的。

    一百二十发沉稳而精准的弹丸将近百名敌骑打落下马,大约七八十人冲在最前面的敌人或被杀伤,或被因为落马而被后队所踩踏。

    短时间内连绵不断的火力将一成来袭的敌人打落下马,却仅仅是让败退中聚集起来的敌骑攻势稍稍一挫。但这争取到的短短十余秒时间却让亲卫连的绝大多数战完成了下马并做好战斗准备。

    亲卫连下马并举起燧发排枪的战士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把枪中的子弹射向从四面围拢过来的,慌乱之中也有不少战士的子弹在并不算远的距离上也没有打中对手。还有个别战士跌落马下被涌来的敌骑淹没。

    但越来越密集并能接连不断发射的精制燧发排枪好似未来的某种半自动现代火器构成越来越严密的火网将敌骑不断的打落下马。

    “我们撤!”马上的青年附近几名护卫见到这前所未见也根本难以想象的火力觉得局面已经难以挽回:“再不走可能就走不了”。

    那青年见到自己及自己附近的核心一百多亲卫有不少人中弹,但仅仅是被打落下马或者马匹负伤而不得不下马,对手那些燧发排枪似乎难以对自己及亲卫们身穿的这些最精良的板甲构成威胁,不由的升起一种想要单挑决战挽回局面的打算。

    可看到四周由渐渐围拢过来的张家新军骑兵及远处赶来的援兵,还有自己这上万已成定局的溃兵,那青年也终于忍痛下定了逃亡的决心。

    被打落下马的徐州亲卫同张海率领的亲卫们在援兵感到之前展开了一场短暂的肉搏战。这似乎是很长时间以来张海所面临的第一次肉搏战了。

    不得不说这股强敌被打落下马以步队临时结成的五六十人的队伍仍然拥有不速的战力,不论是阵战的经验还是个人运用冷兵器的经验都似乎明显超过张海身边的亲卫。尤其是对手的冷兵器似乎是专门为了结阵而战的,长达十一尺的长矛明显比张海身边的亲卫们运用的轻便套管式钢矛长出不少。

    不过张海所单独配属的枪剑就有五米左右的长度,又明显比对手这些长矛手的长矛还远不少。

    巨大的力量及身材优势还让兵器规格上的优势带来了巨大加成,在张海亲自出手的情况下,那如同刺猬般的长矛从似乎完全难以发挥什么威力。张海每一轮以巨型枪剑的扫荡都能把四五名敌人的长矛斩断或至少把两三名敌人从下盘扫倒在地。这规模并不算大的矛阵就在以张海为核心的几名弟子的连环攻击之下迅速瓦解了。

    近卫第一旅及独立近卫部队与徐州这伙规模不小的“强敌”的战斗结束了,可张海却始终觉得这徐州的顽敌也有些奇怪:他们真的是明廷编练出来的新军么?一万数千名不逊色于同时代欧洲主力部队装备及水准的新军,对兵工和组织能力的考验都不低。而张海在印象中似乎不记得明朝从灭亡到南明有过这等水准的队伍。

 第321章 成败内因

    “这一战我们缴获了六十余门水准虽然赶不上我们,但却比寻常明军那些货色好上不少的野战炮,还有四千余支尚算完好,水准也不差的重枪,大部分是火绳枪其中约有五百左右是燧发枪。铠甲的水准也比明军的那些好上许多,不过也比较麻烦。这些仿造欧洲的板甲尽管不如我们的精至也大多没有关节部分,却同样是按照身材定制的,恐怕在修补完善后要花费一翻工夫才能奋发下去了。不知怎的,银钱我们缴获的却不多。难道对手也是一支不靠银钱赏赐的队伍?”宋子悦见到近卫部队及近卫一旅还有赶来的第二旅统计上来的战报的时候也不由的发愁。这些装备对于此时的新军主力来说似乎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燧发重火枪或者板甲的制造并不容易,计算好相应的尺寸,这些我会让孩子们把对合身的战士找到。至于其他的,就做为补充到治安军各旅的军火!”张海略微思索后回道。

    不过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山寨欧洲兵器并不是张海最为关心的:“俘虏的情况怎么样?”

    “俘虏似乎并不多,似乎有些不服从和不配合的按照军队里的规定都被处决了,还有很多重伤的敌俘虏也被处决了。同时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敌人溃散逃亡。比较完整的俘虏只有七百多人,其中超过一半还是勤务兵,被俘的连以上军事主官只有三人,其中两人态度还算好。这些被俘的敌兵不少是被我们的火力震慑住了,加上顽抗的人被我们解决不少省下这些都是比较消极的。”宋子悦回答道。

    张海亲自见了一名神经似乎有所恍惚的被俘敌兵,似乎还是个下层队正乃至不少时候以来的老兵。

    原来这伙徐州团练崛起于万历末年,似乎比自己起事儿出道的时间还数年。在徐州及临近地区拥有不小的势力,但是在天启二年秋天自己在盐山起事后刚刚完成武安山寨练兵的时候就忽然决定从徐州及山东等地撤出,做为朝廷所招安的一股力量转移至开封等地做为十分低调的团练存在。

    听到这股力量的一些历史及种种事迹,张海越来越怀疑这是一个稍稍外行一些的穿越者魂穿本位面了。在此时的历史环境下一个并非海商或者沿海士绅阶层出身的中下层人士,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坚定学习和效仿西方的见识。

    赶来的刘洪涛闻听到这徐州团练的历史也为之震惊:若是在盐山起事后不久甚至是武安的时候我们哪怕遇到五六千规模这种级别的对手,因为那时我们的力量远远比现在要弱小,恐怕也会有不堪的后果,甚至突围的时候核心骨干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这股势力起家比我们早不少,局面也比我们开创的早,可却没有拥有领先于我们的局面。甚至在我看来,即便没有我们,这样的势力能不能夺取天下都还不是一个必成之局。大家说说看这是为何?”张海思考许久后向众人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张海身边的一些弟子觉得并不难以回答。

    “师傅您说笑了,这时代的寻常人能有全面向欧洲学习的精神,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他们怎么会有师傅那么多受天帝的启发所想到的从兵工设计到军队乃至军校管理制度等各种手段?”

    张海思索片刻遥遥头说:“这伙人的主事者极有可能也是来自于天帝所言的大世界。在许多问题上的见识上,为师并不一定高于他。他可能并不精通于未来的诸多实用技术,为师所发明的种种又有哪一样是这我们这个世界想到却难以做到的呢?没有一件是通用于未来的兵器。他们的局限就在于或许拥有为师一样的知识与化,却没有开拓性的创新精神。迷信于权威而不善于逻辑的思考事物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

    “根子上也错了。”刘洪涛在了解许多后似乎认为徐州这伙人的败落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师傅从小开始就立志于教化我们真正的理想和信仰,从小我们也不认为自己与师傅是彼此可以相互不从的平辈。甚至选拔我们这些弟子也颇费了一翻功夫。而这徐州团练上层众人据我们了解到的许多情况看,同史书上的那些王侯将相没有本质不同。都是一个以从龙乃至封侯拜相之理想利益为核心凝聚力,熟人关系封建义气做调味的传统武装集团。可似乎却少了一种历史上那些开国之君或名人大家们所拥有的气魄和胆识。。”

    张海回忆到:“另一大世界有一闯王起家的时候,核心堪战之兵最多时也不过数千,同天启初年的这伙人相当。他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拘泥于自己的巢穴根本,没有那么多金属铁甲。但是在北方各地转战之中虽然屡受挫折却没有同当年的白衣匪盗一样力量逐渐在消耗中变秒度。而是依靠坚定的平民立场不断的得到军户中下层士兵乃至那些受压迫百姓的拥护,从而逐渐发展壮大。依靠锻炼和考验乃至不断的淘汰让队伍变的越来越强,直到攻占了明朝京师有了开国的局面。如果不是外虏与边军那联合起来的二三十万野战力量太过于强大,这是才是一个成功的开国明君的故事。而徐州这些人不屑于同百姓为伍并与世上的大户为敌,却也没有自身的坚实组织基础,还缺乏在大风大浪中考验与锻炼自身的胆魄,这才是最终拘泥于局地并面对突变错失良机的根本原因。”

    张海虽然对弟子们这样说到,其实在内心中却也不得不反问:难道自己就是一个敢于拼搏和冒险的人吗,一开始不是,现在也远为够格。自己思路上的开阔而严谨的规划才是今天这一且的基础。

    徐州之战后,张海等人的队伍甚至来不及在这隆冬季节全面而详尽的清理战场,就迅速通知其他各个步兵旅下达了向开封等地展开全速突击的命令。

    很显然:如果徐州之败的消息传到中原腹地,那里的敌人在威慑之下就很有可能外逃。

 第322章 兵临中原

    为了携带辎重的工兵和炮兵能够以最大速度前进,步兵们也都挑着不少扁担分担辎重以使炮兵及工兵们的负担更轻。全副武装的大军以尽可能快的急行军日行百里左右的速度不过四天的时间就从徐州南部抵达到了开封城下。

    因为有历史上李自成三打开封的教训,张海始终认为这开封城虽然也难以抵挡新军主力完善的火力,却也需要投下足够的本钱才行。因此,中原和西部开封洛阳长安三大旧都,张海不在乎在开封一地就投入数千发炮弹及大量供应弹药用于开城。

    不过此时的周王朱橚虽然已经知道了那支徐州民团在家乡附近被张家新军主力击败的消息,却远远没有历史上面临李自成进逼攻时的紧迫感。同样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散尽家财以五十两黄金悬赏杀敌一人的天价来激励城中军民守城。同时张海等人虽然在乡间的清洗中残酷无情,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日之内难以攻破的城池,自然也就没有传闻中李自成等农民军那样什么抵抗一日杀三,抵抗三日尽屠的规矩。

    此时尚算通情达理的周王朱橚在接到那样强悍的徐州团练都在很短时间内被强敌击败的消息后,反而坦然起来了:“算了:连应天和京师那样的坚城都难以抵抗这伙如同神兵一般大军的攻击,被对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