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亲卫精锐新制成的兵器大不同于之前的枪剑:“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除非是对抗骑兵等多无甲或弱防护的目标。而实战中我们遇到的近战对手多以重甲的步兵为常见,这种情况下还是长度更长一些的长矛更为使用。为了弥补长矛在近战中的不足才制成了这些大不寻常的套管式枪剑。”见身边的几名弟子似乎有些希奇于那些细长的全金属兵器,张海解释道。

    用优质而少见的钢臂弩级别弹簧钢制成的新式长矛分为两段:一段为一米半杆身直径大概七毫米粗细的矛头,安装着长二十厘米长左右的三棱矛头。另一段为壁厚大概两毫米左右套住这七毫米粗细的钢条直径十一毫米左右长约一米五出头的套管。钢管和钢条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一条长达3。2米左由,重量却不到三斤的细长、坚固、富有弹性的长矛。而当全枪伸缩时则可缩小到大概1。7米长,同装着长刺刀的重火绳枪差不多长度的短矛军刺。

    灵活的舞动起白腊杆的长枪往往需要很深的功底及力量基础。而舞动起这全重不超过三斤全长却可以达到三米多的套管式钢制长矛对人的要求却简单的说。稍经训练的人就可以舞动出让敌人无所是从的枪花。而因为全枪的重量并不沉重,训练有速的士兵们完全可以将其当作双手剑来运用,攻击距离甚至可以十分灵活的方式接近五米左右的超长矛进攻的距离。

    夏季以来的日子里张海也投入不少时间同选拔出来的亲卫战士们一起练习这些全新的兵器。五米重的十公斤枪剑也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张海来说是最佳的战阵兵器。可要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如何将这样重的兵器隐蔽携带就成了问题。因此,学习使用这些便于隐蔽在麻杆或者车木之中的新式兵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张海所配备的套管式钢矛当然也是特制规格的,按照身高的比例长大概四米左右,枪重也达到了三公斤左右,同一般士兵所用的战阵长矛相去不远了。可是在张海的手中这类兵器最多不过如单手短兵一般的轻巧灵活。于是请来了队伍上的武师教授双剑或双鞭的技巧。而这样特殊的兵器已经在本质上同双剑或双鞭都有不少区别了,许多原则也只能在对抗中自己领悟。

    当张海以双手把两根长达四米有弹性的套管式钢条舞动起来的时候,攻击距离实际上因为单手的运用并不比五米的长枪剑逊色多少。方圆近百平米的敌人都在随时可以攻击的范围内。想到实际交战中自己也除以有防护的状态,便又在套管式钢矛后端安装了可拆开的拉环和锁链,使得即便远离近身之敌也无从判断这种兵器的攻击范围。

    想到当初在枫树岭的教训,自己及亲卫部队执行某些任务的时候不可避免会遭到正面对抗之外其他一些方式的暗算和攻击。

    “你们看这是什么?”张海笑着对身边的弟子问道,随后拿出一些又轻又薄还十分透明,即便是外行也能看的出是顶级上的纱罩面巾。

    “女人用的面纱?而且这么轻又这么透明,价值不菲啊?不过难道让我们这些少年执行任务的时候装女人么?”不少身边战士笑道。

    张海貌似严肃的说道:“你们可别笑,只要身高合适,男扮女装总比女扮男装容易的多。不过这种东西当然不是单纯用来男扮女装用的。那种化装物也不会成为我们特殊战队的标准装备。”

    接下来战士们以不太容易对眼睛造成永久伤害的胡椒粉模拟石灰进行模拟对抗的时候很多战士才恍然大悟。

    “如今全国的战局已经渡过转折的阶段,近后我们面对的战斗并不仅仅是战阵上的刀枪箭弹,还有各种机关消息乃至有针对性的暗算,乃至各种各样的陷阱。”

    为了在今后包括夺取政权初期微服私访在内的一切特殊作战任务行动中应对这些算计性威胁,张海也构想出诸多防护措施:除了防备迷眼类的精制纱罩、小腿腿骨及脚部的防护依然类似板甲那样的整体式防护,即便踩中捕野夹甚至毒虫毒蛇乃至蝎子坑也不容易轻易负伤。全面防护的铠甲内部则套有水靠式的紧身皮革**,即便被泼开水甚至滚油之类也不容易遭受严重伤害。

    一整套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准备下来,能够直接对战士们构成威胁的机关恐怕就只有爆炸性的地雷或者深度超过两丈以上的大型陷阱这一类了,要不就是人造塌方泥石流之类。而这些机关的准备成本很高,无疑中就大幅度提高了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

    当张海向边的一些弟子讲到这里的时候,刘洪涛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似的。如今队伍已经并不面对太过严重的威胁,可以说胜算极大。师傅为什么在北征决战之前的当口在东昌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支不过百人上下的精锐战队呢?

    “师傅是不是又要准备在攻城的时候独自冒险了?如今我们拥有的火力及各种攻城方法已经足够。南京我们能拿的下来,不论是京师还是开封的城墙也都不需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来应对。如今队伍已经不是盐山起事的时候了。”刘洪涛劝道。

    张海似乎是迟疑了片刻,似乎是犹豫该不该将这件事透露出去,但随后没过片刻便坦然了:如同起事以来在战场上的原则一样: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突然性和一系列条件上的特战行动不是张海所崇尚的。从事前的准备,这种任务就必须从最坏处出发,构想突袭的情报完全泄露并被敌人所重视和准备,队伍也必须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力硬吃下来完成任务。至少最坏情况下成功率应该在八成以上才对。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今后队伍的麻烦,我打算对京师敌人的皇城中枢展开一次‘特殊强攻’”张海直言不讳的说道,甚至没有用“突袭”这个字眼。

 第273章 奔袭京师

    张海原定的作战方案是以三个旅所携带的四十八部牵引式热气球携带包括自己在内的百余名全副武装的精兵从城外在风不算很大的夜间,利用几公里长几十公斤重的特制蚕丝线顺着风向入城然后进行空降。

    如果是情况有利的突袭这种办法在演练中被证明是可行的,除了最后的一段的空降可以绕过有效威胁高度不会超过二百米的大多数敌人。

    但是如果假定在敌人有所防备的情况或者出现意外的情况,那就有太多的变数。初秋季节突如其来的气象和大风危险先不说,假如城内的对手投入两万五千名尚算合格的战兵以火箭或弓箭按照四公顷的防御面积来布防,就可以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任何一处部署百人左右的投射火力。一百人就算是在一分钟内每人只射上十箭那就是上千支箭。

    虽然这些箭支就算是只瞄着一个空降的战士打,也未必能给全身披挂优良材料铠甲的人带来多大威胁,但是牵引的绳索却依然有威胁。比如烧红的箭头或者刃形箭,即便误差范围多达数米甚至十米,也有在一两分钟的最后空降时间内威胁到牵引绳索的可能。

    虽然推演的时候是按照这种最坏的情况进行,但很多弟子却不相信这京城里的守军会有如此如此的侦察情报能力及反应能力。不过毕竟事关师傅的安危,这样的话却不好讲出来。

    京师皇城附近的守备力量张海到是对清时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宫城之内大约一千左右亲军若干其他武装大约一千几百人的样子。除此之外约有万余人左右的行营护军驻扎在附近。

    明时的皇城警卫其实与此类似。没有行营护军,但三千营、五军营、锦衣卫等各种在编护卫加起来也能有八千余人。这些没有将魏忠贤编练的私军包括在内,如包括这些人在内堪战力量应该清时的皇宫警卫规模大致相当。

    张海记得清时有个天理教起义,虽然是占了行营护军很可能不在皇城的便宜,但也反应出了这种地位过高的近卫往往会在传统封建社会环境下丧失不少战斗力的事实。不过在推演计算中,却没有也不应把这些人视为不正常的战斗力。百余人的新军头等精锐力量或许不逊色于浑河之战时的白杆兵又或者戚家军那样几千人的独立作战集团,应付这些人的进攻威胁不是问题。但要是在对手有防备的情况下强攻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困难度就极大了。

    最终张海还是放弃了原有的长距离空降突击方案,这当中面临的变数或许只有百分之十上下的风险。但风险的代价是自己可能面临又一次未知的投胎转世,自己所开辟的局面即便可以夺取天下也极有可能成为西周两汉那样的传统封建王朝,这个风险的失败后果太大了。前世界玩网络游戏时因强化装备失败而一次可能带来不少资金损失的后果张海还是有印象的。

    因此最终的选择还是依靠主力部队昼伏夜出隐蔽行军。

    “从东昌出发到北京走运河或者大到的距离千余里,我们隐蔽行军的里程也不会超过一千四百里。我们携带好二十天的野战食完全可以在沿途不进行粮食征集也不动用大量马匹的情况下像以前那样突如起来的抵达京师城下。”刘洪涛提议到。

    在人烟稠密的地带,几千人规模即便以昼伏夜出的方式行军,想要做到完全隐蔽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时,它需要队伍拥有极高纪律性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借宿、争粮、同时要沿途要有可净化的水源。但是明时不同于后世或者两宋,有严格的路引制度及效仿元时那样对民众的管控。这时的如果在夜间隐蔽行军被路人发现的可能性很低,即便遭遇到小股土匪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惊动敌人。所以旅群规模的隐蔽行军,刘洪涛是有这个把握的。

    “采用军用野战食要满足近二十天的连续长途跋涉。那除了六十斤上下的兵装物资外还要额外携带三十斤上下的给养,加起来就是一石的负担。这样沉重的负担下保持夜间行军四十里的同时还要完成必要的隐蔽相关作业,你觉得我们的战士有这个体力么?”张海觉得这样的考验,尤其在这样的季节下尤其显得困难。

    “并不轻松,也不会很舒服。但我相信战士们能够坚持下来。尤其在队伍上包括弓箭手的大多数人也配备的火箭或火器的情况下,疲劳对于战斗力的影响会削弱到最低程度。”刘洪涛回道。

    “如果遇到下雨的情况,我们尽量还是让战士们休息好。以备各种突发情况”虽然这些作战条例已经让基层部队的战士们也都大多熟读,张海还是不厌其烦的叮嘱道。

    旧历八月初,已经有过前面两年教训的不少敌人也似乎明白,初秋时节是队伍将展开大规模作战行动可能性很高的日子。

    从边关征集来的大军分为两个战略集团,规模庞大的敌人早已不敢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前进到距离东昌二百里内,主要集结在从临清大名一带乃至京师附近并开始封堵运河河道,准备随时应对张家新军主力可能沿水路展开的快速攻击。

    敌人开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张海、刘洪涛、张万勇所率领的三个步兵旅群约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力量没有走城门附近。而是趁夜从城墙上分批下城,在早已布置好的地标及联络员的指引下娴熟的于城外三个方向秘密的集结起来。于闷热的夏夜展开了向北方秘密的行军。

    对于每个士兵来说一石总重的行装还是有些过于沉重了,就用扁担负责携带除了铠甲之外的六七斗上下的兵器给养等物资。近卫部队的独立重炮兵团由于无法人力抬行还是留在了青州。炮兵每个分队六人负责抬炮管,四人负责抬炮车包括军官在内的所有其他炮手都用扁担抬送超过一石重量的炮弹和火药展开了艰难的夜行。

 第274章 奔袭京师(二)

    主力部队从东昌出发之前,东昌城内的守军最大限度的做好了力所能急的隐蔽准备。包括从临近的县城秘密征调不少新募集的士兵入东昌内做换做治安军的衣服样式及兵装。

    而原有驻扎在东昌的十余个治安军步兵营则以这两个月来秘密准备的纸甲木炮等伪装器材使城外的敌人有可能的坐探认为主力部队依然并没有调动。

    这些准备当然不是万全的,如果遇到有心的人还是可以通过秘探的方式查探到城内的真实情况并做出分析报告。

    张海唯一的期望就是这些准备可以让队伍出发的消息至少延迟十天以上被敌人知晓。这样队伍就可以在敌人的人力通信手段抵达京师之前展开进攻。如果运气不好这一点做不到,队伍只能展开一路强攻,那么只要京师的敌人不望风而逃就好。退一万步说,突袭歼敌的作战目的即便最终无法达到,也不是过于恶劣的结果。队伍多花一些时间追剿残敌即可。

    夏末秋初的北方依然是乡野里蚊虫肆虐的季节,似乎是知晓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的蚊虫们犹如南方乡野里的蚊虫一般寻常的驱虫药物似乎也不是必然有效果。

    好在罩袍和封闭式的防护并没有造成太为严重的恶果。长途行军带来的大量汗水在板甲及外衬内部不断蒸发吸收的热量也使得身上沉重的负担不那么难以人。

    张海身边航空队的小女孩们虽然没有成人官兵们那样的负重,但也主动的背负十几斤的必要给养及自卫火器迈着比其他大人们更大也更快的步子前进着。

    “你们都是我身边的弟子,也还都是孩子。就算让那些身强力壮体力有富余的战士们背着你们,也不会让人笑话的。”见那些小女孩们以快步徒步跟随着队伍的时候,尽管知道孩子们的自尊心往往比成人显得更为强烈,张海对那些小女孩劝道。

    “师傅,我们并不算累!也实在不好意思让那些本就负担十分沉重的哥哥们再扛上我们走了。”身为航空第一大队队长的李千兰似乎用十分顺畅的语气达到。

    张海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感觉到依旧充沛的精力的时候也不由的感到有些吃惊,原来儿童在长途行进中表现出的潜力不是同成人差不多,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还强于成人。现在的张海似乎有些相信那名在**岁的年纪跟随长征时期的红四三过雪山草地的小女孩是靠自己的两条腿做到的了。

    就在张海等人兵分三路从东西两翼昼伏夜出的进行艰苦的行军,绕过部署在大名府及临清一带的明军重兵集团的时候,天启皇帝朱由效的心情相比之前好了许多,从江南和江北之前传来的消息似乎都证明尽管经过去年的大败,朝廷依然拥有对付这股强贼的实力。至少来说,这些贼人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可战胜。

    初秋时节的气温似乎也比往年凉爽不少,盛夏没有像往年里那样延续到中秋。

    旧历八月初七,京师皇城内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天启同自己所**爱的那名叫做“高小姐”的太监乃至魏、客等人同在一条大船上游荡着。

    天启并不是自幼当作太子来培养的人,即位的年纪也比较早,因此如同寻常的少年一样不太习惯于拘束的生活。

    “这样的大船上实在找不着感觉,你们跟随朕一起去小船上。朕听南方来的老木匠师傅们说,这种乌蓬小船才是江南普通百姓人家常用的水路工具。先在着皇城的湖面上练船,等朝廷的大大军若是光复了东南之后也能做这种小船去太湖西湖之类的地方游玩了。真不知道当年的杨过造那么大的龙舟有什么意思。”

    天启这样的话似乎是魏忠贤早就有所预料的,帝王这样的万金之躯亲自划小船去湖上怎么也要在有足够人证的情况下由帝王自己开口,自己将来需要做什么的时候才好避嫌。

    小船在湖面中摇晃似乎给人以乘风破浪般勇士般的感觉,除了天启的乳母客氏依旧在大船上外魏忠贤也被一起请到了小船上。小船上安装了天启在老师傅们的指导下新制作出来的舟轮,踩起来似乎比划桨省力不少。

    “听说在北上的时候那股强人的船队竟然能够一昼夜之间行使二百里,朕看八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也没有什么难度吗?民间的船只为什么不能如此推广普及?”

    “这舟轮制作起来并不轻松,也就是诸如陛下这样的天赋才能够不过几年学徒就能成才。民间的匠户中真正有手艺的人并没有多少。”魏忠贤并不算过于夸张的奉承道。天启即便知道如此,也是感觉比较受用。

    “现在北方和江南的战事都出现了对朝廷有利的局面,但朕不是不知道那些所谓的‘斩首’大多不过是跟随那些强贼们的普通喽喽们而已。并不是去年在青州城那样的精锐。强敌主力现在云集的东昌城不必说,就是重新光复青州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不如就把山东的这两座城让于那些贼人。趁着朝廷的局势有利,谈判也应该真心实意的进行了。”原本在宫中的工作就谈不上劳累,因此天启帝并不在意于这样的场合下谈论公事。

    “陛下圣明,我想经过今年夏天的战事,那些贼人们也应该会收起去年的骄横,真正认真考虑朝廷在去年就已经提出的条件了。”魏忠贤说道。

    从山东及江南等地传来的捷报是经过东厂自己的暗探带来的消息核实的,因此魏忠贤对这些消息的真伪并不存有太大的怀疑。可是那股强贼的上万主力在经过迅猛的突击后就因为几场小败就在东昌府停滞下,来可是有些让魏忠贤看不懂了。

    难道是自己高估了那些人的力量?若真是如此,那事情也就好办了。至少自己不用面临国破的局面………魏忠贤想到这里的时候也就收起了以往的那些私心杂念,有些忠诚的认真告戒道:“老奴似乎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似的。那些强于火器和弓箭的贼人并不是没有继续与朝廷纠缠的野心,他们恐怕只是在等待夏日雨季的过去。现在天气眼看凉爽起来,京城的秋防可是一件大事了。我担心那些拥有精悍力量的贼人会对京城发动突袭。下午的时候老奴恐怕要加紧操练内军了。”

    天启也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一点,但是当年土木堡的例子却说明拥有众多兵力的京师在强敌勉强仍然是固若金汤的。就算京营乃至皇城里的那些人缺乏与强敌野战的能力。自己不学宋徽宗,有各种守城应对的方法,怎么会被只有那么点儿人的贼人轻易攻破城墙?

    如果到了比较坏的局面,少量轻兵奔袭而来的强贼也根本无法围困住周长多达数十里的京城,带领城中一些重要的人突围不无可能。

    尽管这样想,天启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既然这样说,明天朕要亲自去城头看一看城防。”

    逐步掌握了真正意义上大权的魏忠贤再也无需卖某些人的面子,入夏以来还真是花了不少时间以整顿京营及内军。又从辽东和宣大各军镇调入不少勤王军队。不少在检查中被发现早已报废的守城器材也重新得以整备。

    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如果是在嘉靖甚至万历在京的官话语权很高的时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如同正常年份一样的雨热似乎是透支了全年的降水,自从张海等人带领队伍北上展开了昼伏夜出的长途潜行之后虽然经历过几个阴天,却一直没有碰上大雨。

    不需要征粮的情况下,几千人的队伍甚至可以隐蔽在不过十几亩地大小的芦苇从中或十几户人家很不起眼的小自然村里。虽然不可避免的惊动过一些过往外出打猎的农人,却没有人能够有效的判断出这支队伍的规模。

    漫长的行军逐渐消耗掉了不少携带的野战食,这使的战士们的负担逐渐减轻了不少。不在需要在身着铠甲的情况下以扁担挑着那沉重的军备行军了,队伍整体的应变能力也因此强出不少。

    三个旅的队伍队伍进入顺天府境内的时候,以相距不超过十里的方式靠拢起来。本来以这样的兵力规模隐蔽突袭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太行山麓附近的群山,还有刚刚过去的并不缺少水分的夏季使得队伍能够避开人烟稠密的平原上大部分似乎是已经进入到临战状态的侦骑。

    “明天队伍要展开一次夜间的强行军!”张海对近卫第一旅的各营战士们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不少的弟子们也都颇有感慨。整个战争决胜的时候终于到来了。

    “日落之前黄昏的时候我们就展开连续的行动,力争在负责接引的先派侦察部队配合下展开百里左右的前行,于明天凌晨的时候抵达京城附近以各步兵营为单位队各门展开围赌。近卫部队及三个旅的全部炮兵部队集中起来使明天凌晨时的风向决定突击的方向主要在城东北还是城西北处。”

    对京师的突击行动在出发前就已经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和收集到的一些情报帮助下确定下来,而在此时终于由张海亲自传达到负责各营的弟子们那里。

 第275章 斩首行动

    也就在天启四年八月初七、西历九月十九这一天的黄昏,从太行一带潜伏隐蔽在西山与白羊口所一带上万人的大军在一个白天的休整外加提前半个时辰用过野战食补充过夜里取来的水后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向京师方向的强行军。

    北京附近外围正处于临战状态的游骑似乎终于发现了什么不妥,起初的时候不断有巡逻的骑兵追过来企图查探情况。但这些骑兵几乎在距离队伍两三里左右的距离上就遭到近卫先锋军以早已填装好弹药的枪支展开连翻射击的抵御。

    近卫先锋军步兵做为至少在队伍中一年以上的优秀战士,早已熟练的掌握了提前量的概念和射击移动目标的技巧。四五百米每秒初速的高速黄金弹丸针对百米左右斜冲的敌骑往往只需要提前瞄准一个身位左右的情况下就能把敌骑射下马。步兵在运动中的零星交锋都能遏止骑兵的火力让纠缠的明军侦骑惊诧不已,不敢轻易的发动攻击。

    入夜的时候,京城附近巡逻的明军骑兵企图利用近战优势对队伍发动冲击,却发现这些近卫步兵居然可以在火枪没有火绳暴露目标的情况下展开连续的射击,又拥有精良的铠甲,在夜间冲击运动中的步兵部队竟然也没有占什么便宜。上百明军侦骑付出伤亡代价的情况下竟然连一名掉队的俘虏也没有搞到。

    强行军与急行军并不是一路展开小跑,小跑式的长途马拉松似乎只有在无负重的情况下才有人能够做到。但没有大小休息的长时间运速健步在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就行军上百里里,三个步兵旅群在旧历八月初八,西历九月二十的凌晨天亮前抵达京城周围迅速以营战斗群为单位展开了队各城门的惟独。

    依据时间对京师地图及风向的情况,近卫第一旅第一营及近卫先锋队的两千余名精锐步兵以及从三个旅中各部队抽出的24个野战炮兵连144门九斤弹青铜炮、48个航空气球班及地面人员合计四千多人的技术兵种力量全部集中在朝阳门外的黄华坊以东的城墙附近。

    新军主力从隐蔽状态发起的突然袭击几乎与详细的人员警讯前后脚的抵达了京师城头,但在初秋京城守军风声鹤唳般的以处于战备状态的情况下还是在新军主力部署到位展开攻城准备之前完成了守城的准备。

    “快去通报!有敌营夜袭!”早已部署在京师九门附近的锦衣卫反应倒是不算差,很快就把似乎成规模的敌军出现在九门之外的情况以警钟加快马的方式在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就送到了宫中。

    就在司礼监的人刚刚得到有人攻城的消息还没有来的及叫醒睡梦中的天启帝的时候,准备已久力求以最快速度展开攻坚的攻城发起了。

    大部队最初抵达京城东城外的时候城上的明军官兵们最初是惊恐万分,毕竟这股强贼攻坚火力准备之猛烈早就传遍了不少地方了。为此在魏忠贤等人的督办下原本没有城头堡垒也没有木盾防护被覆的城头也大多做好了抵御轻臼铳与散弹集火压制的防御准备。大部分城头都如类似《守城录》所示的那样以木板覆盖城垛搭起了简单的遏止箭弹的被覆。还按照每隔百部一座的标准修建了不少坚固的砖石炮垒。

    并且,在城墙的内侧广泛拥有避免被弹雨交叉杀伤的藏兵所和可以快速登城反击的斜梯用于对抗新军以往的攻城战术。

    这些准备让守城的官兵们在最初的慌乱后还是在军官们的提醒下稳定下来。

    “怕什么?他们攻城的人看起来的动静还没有我们城头当值的人多!”见到城外的黑影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太大动静,似乎并非如传闻中那般一抵达城下就迅速展开攻城,这让不少人都从容起来,开始有人以比较低的装药向城外试探着射击起来。

    也恰恰在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及集中起来的技术兵种部队抵达朝阳门以南的城东大概半个小时后,利用喷火具完成了充气升空的四十八架携带着火箭发射箱的热气球在四十八名张海身边七八岁小女孩的操控下逐渐升到了大约二百米高度左右的空中。顺着初秋凌晨温暖而缓和的东南风飘移到东城墙内侧。并以蚕丝制成的大概一指粗细的粗重牵引线在抵达预定位置后稳定下来。

    在一里范围内的空中,在黄华坊临近明时坊的一里左右城头上的空中,三个飞行大队的航空热气球间隔三十米左右,分成三排犹如清晨出现在城头敌人的上空中。

    这些热气球的牵引线虽然并不细,但在三四十步以外的距离上就难以被肉眼看清了,因此在城头上的人们来看这些热气球似乎是飞过来的空中怪物一般令人畏惧,甚至是不少军官都远远没有那些南方精锐的临战反应,忘记了以手中的武器来尝试对抗。

    四十八名航空队的小女孩们虽然大多也经过多次临空训练和射击操作训练,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实战,在下面的敌人没有多少防空火力的情况下也不由的感到紧张。

    不过经历过舟山空海一体作战恶劣情况下考验的李千兰等第一航空大队的小女孩们在抵达预定位置后就再也没有多少犹豫,向着地下负责引导的官兵们抛出的烟火球指引的城段以改进型的白虎齐奔箭展开了射击。

    此时,已经接近地平线的太阳早已使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百丈之外东城头的轮廓也已经十分清晰了。

    北方初秋的风相比江南沿海的冬天柔和而平稳,三百米外发射的火箭精度似乎也好了很多,从城墙的内侧以不过四度角左右的误差范围如天空迅猛的流火一般倾斜下来。

    城上的敌兵在经过最初的惊慌之后开始有军官反应过来,怀疑这些不过是大号吓唬人的风筝而已。士兵们也有人开始常识着以火器或者弓箭向这些停滞在城墙内侧上空的气球开火。

    不过当呼啸而至拉着烟线的火箭从那些气球的底部倾斜而下向城头展开扫荡的时候却再一次超出了城头官兵们的认知,猛烈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