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傅天授其才,我们难以企及。”

    “当初乃至现在的我不过同你们一样还是个孩子而已。同步达到我的水平当然是强人所难,但你们若勤学苦练并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向,待真正成年之后战场上勇武的本事在成年后接近我现在的水平则是可以做到的。装好弹药的火器带的再多也不过十余支,两军对垒实战临敌不同于我们所经理的械斗,弓箭的发射机会却多的很。更为重要的是:火器谁都可以运用,而武艺却是你自己的,如果做了军官,则可以有效监督那些使用固定规格火器的其他人。”

    在张海与徒弟们每天拿出大量时间勤奋练武的同时,完成了基本识字算数教育的蒙学孩子也开始通过在张家制取铅弹火药的劳动时间进一步强化劳动中的原则、学习更进一步的数理。

    武士或骑士的身边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火器的卫队是不安全的。但贴身卫队之外拥有一支装备能够克敌的近卫部队却是必要的。这也是张海在外面专门挑选家境不好的孩子建立学塾的重要目的之一。

    为了尽可能的达到弹药的精确,从原料的搅拌到压实药饼与制粒,孩子们在帮忙制取火药的时候几乎每一个流程到做了万分的严谨。

    制取一两成品的黑火药,通常需要几个孩子花费一刻种的时间去称量原料分量还有搅拌,并用五个方头铁锤模拟锻压机将潮湿的火药粥压实压密后晒干。再用杠杆一般的更大力量从上方将黑火药压碎。两张孔眼大小似乎本就没有什么区别的网子来筛选出均匀而恰当的黑火药粒,还要用竹筒装上这些黑火药颗粒反复摇动磕碰以生产出少量的圆颗粒,再涂上铅粉以避免掉渣和方便火药保存。随后,生产过程中剩余的占大部分重量的黑火药粉末与残渣还要需要重新的兑水搅拌晒干重复上一遍的过程。一整天下来不算购来的原料,光是制取这十几遍过滤的精制的粒化黑火药就花上大量的人工。

    最近几年从箭匠转行铁匠的张家李师傅看到这些不由的在私下里对张海微微皱眉:“唉,若是生产火药都像你这般,这恐怕一个人所用火药和铅子的成本比这火铳都要费人工了。十斤火药的成本都能赶上铠甲了!”

    “国内民间的很多人做不出像东洋铳、西洋铳那么好的火器。也做不出他们那样的刀剑铠甲,就是缺乏这种专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工匠没有上阵的危险,不会明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留血的道理。我们做弓弩或者其他木器,这长上一分短上一钱都没有什么大碍。我张家箭头在做工上严格要求规格制式统一,也只有对于少数高手才有用。然而这火器从火铳打造到火药铅弹的制取与保管,哪怕有着一丝一毫的误差,都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火器的效能。我张家火器多是发射箭矢速度的重弹,用药量不算多,但务必要求精方能准确。”张海并不避谈这火器相关同其他物件做工的不同,让人明白在这全新的领域失之毫厘差之万分的道理。

    。。。

 第26章 联香教众

    万历四十六年春天本该是北方百姓们农忙的时候,可不知怎的,自远方而来登门拜访张家的不速之客忽然间多了起来。

    张海虽然在自己的门徒中宣扬过“天帝之使,真命所归”的思想及一些理论,也风传出去一些消息。可因为张家很少像其他地方的民间教派那样通过种种手段组织传教,在本地真正的信众却凤毛麟角。可到了四五月间的时候,就连本地的许多百姓也都风传张家料事如神,是天帝之使。

    直到一位似是从京师而来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亲自登门,张家才终于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张海曾经被很多人视为无机之谈小儿之语的“天机预测”居然成了现实!建州卫果真在辽东一带起兵造反,奴尔哈赤书七大恨告天围攻抚顺。明军游击李永芳投降,守城千总王命印战死,震动辽东。

    “想不到张家小少爷不仅武艺出众,还有料事如神知晓天机的才能。我看张家小少年纪虽然不大,志向却未必小。不如加入我联香教门以图大事如何?我们不但会封张家为盐山分舵的执事。还会提供在传教方面的诸多协助,教授很多法门。”来的年轻人姓郝名元,年纪虽轻却一看便知是联香教里分量不轻的一位人物。

    张海这几年来对流行于北方一带的联香教有所了解,甚至加上后世的一些事还知晓其教中的许多事情。

    即便如此,张海为了防止误会还是耐心的问道:“不知贵教拜的是哪一座庙,哪一位神?不妨直言。”

    “燃灯道尼、释迦僧尼、弥勒圣人皆为客观存在。但与世人所不知之处在于这三教均有三劫,为无相劫、庄严劫、星宿劫。劫变之时,天地为暗重归混沌,世间万物灭亡。”

    “那如何可以解脱呢?”

    “行我我教神功内丹之术,修炼自身与外界阻隔方得解脱。”

    郝元从神色中早就看出这位神童自识甚高,怕不是那么容易入教的。因此介绍的也很简洁。

    末世、神功、还有借原有宗教的法门,这种种特征中的每一样都似乎让张海似曾相识。这联香教之所以在明代胜极一时,靠的就是这种以所谓的气功进行传教,借原有的佛教等影响扩大信徒的原创发明,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他们能够在直隶山东天子脚下发展壮大起来。

    可张海早在前年就在思考再三之后放弃了以宗教为组织手段做为起事依托的打算。如果搞传教那一套,就不可避免的在组织上鱼目混杂,被从朝廷到其他各方势力渗透、策反。这也是明清时代很多以传统宗教为手段的起事者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的原因。

    不论对于行军作战也好,还是组织也好,宁缺物滥、兵贵精而不贵多才能确保最大限度避免失败的可能与组织者的安全。这也是拥有二百万教众的闻香教起事短短不到一年便失败。而曾经在商洛山只剩数百人的李自成却曾席卷北方的原因。

    张海有过人的天资却没有金手指,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商路去建立什么庞大的情报组织,在情报领域与潜在的对手拼长短看起来颇有智珠在握一般的自我良好感觉,但实不是自己的强项和“比较优势”,张海不打算进行这种**。

    似是反复思索之后张海对来者讲道:“你们主张末世,所以要自救。可天帝对我的托梦却不是这样讲的。人是伟大的宇宙万物之灵,人世不但不会毁灭,还将不断的走向文明和进步。人世文明之火久于天地,长于宇宙万物,永不熄灭。”

    通过传闻乃至实地的各种调查,郝元其实早就对张海的世界观略知一二,这个孩子有这种反应并没有超出意料之外。

    “说的好!不过,你我之间虽然算是道不同,但也未必不可相为谋。至少在谋取大事的这一点,我们都是相通的。不过有一件事我还需请教,期望能够坦诚相告。”

    “请讲。”

    郝元郑重的问:“建州卫奴尔哈赤部起事,果真之后不久即能大败明军从而占据整个辽东么?”

    见对方如此诚恳,张海整理了下思绪,同样认真的解答道:“建州经营辽东,东征西讨统一渔猎出身的女直各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就有相当于相当于四个省镇营兵的经制之军。如今早已拥有民风强悍且制度完备的精兵几万,又有地利和情报之便,是以能打破朝廷随后可能的全力围剿。这并不同于那些民间教众的起事。”

    “这么说阁下并不看好我教在今后可能的起事?哪怕是朝廷的主力为辽事所牵制?”

    “朝廷的主力即便为辽事所牵制,暂时还有辽东走廊可以依靠。再为窘迫,两三万堪战之兵还是能拿的出来的。贵教教众虽怕不在百万之下,可又有多少经过训练的敢于死拼血战的人呢?不要因为觉得地方上朝廷的部队**已久就觉得全部军队都是如此。想当年方腊起事朝廷的主力也被外敌所牵制,可剿灭曾经声势浩大的方腊不及年余时间。”

    “阁下可有良策解脱?”

    “树挪死,人挪活,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成事与否全凭造化。”张海虽然对联香教众不抱多大期望,还是希望他们起事之后能拖延的久一些。

    然而,郝元对此似乎却不以为意,相谈不久最终还是试探的问道:“若我教起事,张家在盐山可以相呼应?”

    张海不是一个多么有心机的人,但还是觉得交浅言深似乎极有些不妥:“我张家门徒家众不到百人,还不及几里外的王庄。便是再能打,若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也只能远走他乡过深山离隐居的生活了,可没有建州卫那样的本事。我们习武还有打造些火器之类不过是为了再着逐渐混乱的世道下暂时自保而已。”

    郝元离开了张宅之后心思久久不定。他本是锦衣卫的百户,京师联香教分舵中的一个卧底,原本对于朝廷信赖有佳。张家这神一般的预料实在是太过于奇怪,大明果真会在今后的进剿中战败么?

    回到河间府之后郝元把在张家的见闻一五一十的向上级副千户讲了。

    “听起来这张家不过是因为对辽事有所了解才做此预料罢了。我们对这张家只需密切关注即可,凭他们在盐山现有的势力还掀不起多大风浪来。顶多不过是当年山东张国柱第二而已。”河间府的副千户对于张家之事早就有所了解,思考再三还是不觉得这户既没有在四乡传教也没有大规模的编练乡勇的寻常武人之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

 第27章 神箭初成

    自万历四十六年春后金反明起兵之时起,接下来的几年大明似乎衰运不断。

    先是大明统一中原以来似乎是前所未有的萨尔浒之败,四大总兵十余万明军主力被后金各个击破接连战败。然后是代替杨镐的辽东熊廷弼支持了不到一年又赶上万历架崩改朝换代宫内斗争接连不断。新的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任不到数月,在后金短暂的修养生息之后又趁机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中辽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辽阳沦陷、关东沦陷、天下震动。

    “唉,我大明二十年前还扬威于朝鲜,怎么不过一代人就如此不堪一击?集天下之精兵还对付不了区区一个东虏?难道靖康之变又要上演?”张海的父亲**并非士林出身,而是与士林向来不对付的江湖出身。可朝廷败于东虏却是包括他这样不少平民百姓江湖人物也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这时代没有西方概念的民族意识,华夷之防做为粗浅的概念做为经常要防秋防贼的北方之地的民众还是多多少少有些认识的。

    “海儿,娘问你!你曾经对弟子们讲的那些话可是属实?”杨秋霞趁张海回主宅一起吃饭的时候也问道。

    “靖康之变的时候金国已经彻底征服了辽东诸部并且击败了辽军,还能够号令草原。那时候的大宋对朝鲜也没有救国之恩,同现在的形势大不一样。如今的东虏三面压力之下要真正的搞定关外还需要数年的时日。”张海前世不是精研历史的,但好歹是个资讯发达时代的普通军事历史爱好者,似乎不记得后金在天启年的时候曾经大规模入关过,更别说什么翻版靖康之变。

    张海洪亮已似成人的声音让**和杨秋霞都宽慰不少。

    “对了,这些年因为忙练武教课的事平日里来主宅的时候都很少,自家人倒是还没有见识过我与弟子们的演武吧?”张海忽然想起了什么,有些期待的问道。

    如今张海已过了十五岁,身高足有这时代的一般工尺五尺六寸,折古尺八尺二寸约莫一米九的样子。几乎没有多少废肉的情况下体重也多达一百五十斤折合一百八十市斤,在青春期之后全身的健子肉也已初步长成,即便放在后世也算是体型不差的彪形大汉了。

    张海清楚,一般男子在这个年纪身材已经大致成形,至成年后身高增加最多也不过几厘米。力量至青年或许还会有些提高,但大致的水平已经定位了。

    如今的哪怕是依据自己的臂长和身材加大了两成的一石五斗弓对于自己来说已经算是极为轻松,约莫两分种的时间里就可以把一壶箭射出去,在抛射的末端也有很大几率破甲摧锋。

    自己究竟能不能拉开三石强弓?三石强弓在张家独有的反曲弓型与自己的身材之下又将有何种威力呢?自几年前以来,张家的大部分弓匠乃至那些做为帮手的学塾弟子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火器和弹药的备制上,直到最近张海到了身材已经不会再有多大增长的年纪才让师傅们去制作三十个力的特号强弓。

    “孩子,如果觉得费力,就不要勉强自己。”**还是有些忧虑,箭匠出身的他当年在江湖上见多了因为追求拉开强弓而左臂脱臼受伤的人。到了一定水准以上的人,肌肉力量已经不再成为开弓的主要限制,而人的左臂骨骼关节才是根本上的限制,许多注意不到这一点的人就在没有感觉费多大力量的时候就因为脱臼而导致伤残。

    弓本来是一件没有多重的兵器,三十个力的强弓也让普通人都能看到那宽而粗厚的弓身,还有同双手刀剑般沉甸甸的重量。

    站在院墙内的靶场上,张海也没有万分不受伤的把握。但如果自己不能拉开三石的强弓,无疑在弟子中的威信上是有一定局限的。

    带好防止箭折的左臂护手,望好六十步外死物与活物相结合的厚重标靶,张海深呼出一口气。在吸气的同步以均匀的力量拉弓抬弓并逐步加大力量直到将三十个力的弓身拉满,没有犹豫多久便松开了右手的连手板指。

    足有三两的重箭挂着隐隐的风声在一瞬间如同强弩射出的轻小疾矢一般离开了弓弦,迅速的在标靶的方向消失在视线之中。

    从柳香、张万勇还有张海的父母等家人,到两旁的弟子们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三十个力的强弓放一次箭虽然有些费力,当张海似乎感觉那还不是自己肌肉力量的上限。可他不敢再谋求更强的弓用自己的关节做赌注了。不过对于这从哲别到岳武穆都据说曾经有过经历的三石弓,张海在第一次放箭之后还是有了些把握。紧接着又是十余箭将那些重箭一一射完才算罢休。

    因为担忧张海受伤,从弟子到家人的注意力大多不在靶子的方向上而在于张海本人。

    可当人们来到标靶近前的时候虽然有所心理准备还是有由的为之震惊。

    优等的弓形与拉力曲线外加张海的身材可以发挥出超出常人近两成的拉距,使得三石弓的威力怕不下从未有过的四石强弓或**石强弩的威力。四分粗的箭身不但击穿了一层铁锅和半尺厚的厚重木板,还把相当于大型橹盾之后的整只羊射了个对穿!

    如果有对兵事有所了解的人再场恐怕将更能明白这神箭的含义:恐怕在二百步以内的有效射程范围内,不再有任何防护装具能够抵御的住这样的强箭!若是对付进攻中普通的披甲持盾的敌兵,一箭下去没入敌群至少要杀伤两个人或者更多吧。

    对于自己的这种成就,其实张海早也有所预料。真正让他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多年以来的苦功之下同样进步巨大。不过十三四岁刚刚青春发育的年纪大部分人就都可以拉开一石二斗的强弓。

    虽然他们似乎同自己一样在掌握了正确的开弓方式之后显得有所余力,但张海并不愿意让这些孩子过早的去冒险开更强的弓,因为无数的实践证明:世上的绝大多数人经过训练在达到一石二斗的极限就已经极容易发生支撑臂的伤残事故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自己一样拥有这样的天赋。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力量下的有效射击也使弟子们摆脱了对火器的过度依赖,成为真正成为在战场上对于进攻中的敌群“开弓即命中,命中即杀伤”的精锐之士。

    。。。

 第28章 板条盾甲

    万历四十三年秋那场变局逐步让张家从明哲保身走上了自强之路。虽然天下似乎越来越不太平,但六年张海与孩子们类似成人般的身材初步长成,成为沧州一带乃至直隶山东两地江湖上都小有闻名的人家。

    六年来转箭匠为铁匠的张家作坊积累的拳铳、精制箭铳等轻型火器武备也多达近千件,还有上万发铅弹及相应的几百斤火药。还在逐渐形成土围的围墙四角修建了更利于防守的小堡楼,同主宅的屋顶工事相互配合,俨然已不逊色其他地方上的很多豪强。

    可张海的心里还是觉得准备并不充分,印象中联香教起事不是天启元年就是天启二年的五月。今年上半年山东直隶等地并无大规模民变的消息,那么就很可能意味着在明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民变就会爆发,那个时候跟着起事劝服乡里的难度就要低的多。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天要准备的事情就更多了。

    **还有杨秋霞等家人对于张海并不安分的志向早就有所了解,最初不论是父母还是大哥或妹妹都对此时持反对态度的,只是不好意思明着坚决反驳和阻挠张海所做的那些事。

    可几年前以来辽东的很多事情竟然神奇的被神奇的预言所应验,这不由的使家人对张海的态度大为改变。

    “这大明,当真能够被民变所推翻么?”**在冬闲刚来的时候郑重的问。

    “世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在原本的历史上七年后的大规模民变也用了十数年的时间几经起落才得已打到京师占领北方大部。我们习武之家虽然不像那些饥民一样在最初起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依仗和准备,至少也不会比楚汉之争花的时间少。朝廷拥兵百万之众,堪战的兵力不会比十数万更多,考虑到后金的威胁乃至边陲的镇守,可以用以对内镇压的精兵不过三万,这是民变之后能够以流动作战甚至就地隐蔽而谋求生存的基础。”张海害怕自己编的瞎话穿帮,所以对自己的亲人索性按照记忆中的大致历史直说。

    最终思考了很久,**才终究在张海的劝说下初步定决心:“这样也好,不过我们明年也没有必要急着跟风举事,先看看联香教那些人的动向在决定吧。你觉得我张家还有哪些方面准备的不够周详?”

    多年以来,**逐渐也认识到自己这位极有天赋的孩子在天帝指导下某些方面的见识实不比自己要差了。

    “我和弟子们现在已经不在是孩子了,我家现在已经不缺少武艺精湛的核心。就现有的人手而言,同样也不缺乏火器和弹药。可要脱离张家这些防御的依托在野外作战,盾牌铠甲等防护装具却是必不可少的。”

    不论是外国的传教士还是一般的江湖人物,所能在那些集贸市镇上见到的明军不但大多为一些杂役之类的。而且使用的多是寻常刀棒枪弓等普通冷兵器。很少见到手持火器或者以火器操演的人们。明军步营车营等正规军的编制在此时算是绝秘一类的东西了。张海对此却有所印象:明军中从鸟枪三眼铳到百虎齐奔箭乃至轻炮等远射兵器一应俱全,至少省镇营兵和边军等精锐主力应该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兵器对于缺乏防护装具的游牧民和普通民变的农民军效能要比唐宋时期的弓弩更强,防护装具的意义就更有必要。

    自从冬闲的时候开始,张家大院内的打铁之声此起彼浮,就连学塾的上百弟子也有不少人帮忙来张家干活了。

    张海起初的打算是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弟子及家人都至少普及上类似现在荷兰葡萄牙等殖民地军队那种胸甲和铁盔。全身甲因为关节部分有难度的话,整体式胸甲总是没有问题的吧?总不会比头盔或铁锅更难。

    可经过仅仅经过工匠们三班倒连续一周的努力后张海却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铁锅如农具一般是铸造的生铁,本身也没有切和人体的曲线要求。

    而要把数公斤重大块儿的碳炼铁锻打成切合人体的曲面则非得有大型的水力锻锤不可。而水力锻锤涉及到的成本乃至时间就根本不是自家这普通一北方大户可以搞的定的,无怪乎即便是更有战争需求制造业也更灵活的日本,也不过只有少数将领拥有从西方引进的胸甲制造技术,普及那还远的很。

    几经思索,张海还是选择了当年克雷西会战的刺激之后法国的一种应急防御铠甲:板条甲或者说条杉甲,由比较大片的长方形甲片拼接串联而成。可以节约工时的前提下还提供了最大的防护效果。相比之下,防御全面的头盔和护腿、护手之类的副件反而并不比上肢的板条甲节省多少工时。

    “照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这几年来一直钻研打铁技术的李师傅显得很有些压力,对张海说道:“今年冬天这数个月的时间我们二十几个老手加上三十个折合常在的帮工岗位,顶天可以打造四十副像您这种要求的全套铠甲,盾牌就只能靠明年春天临时靠门板来凑合了。

    皮木的盾牌只能配合铠甲更多在心理安慰上发挥防护作用,自己不可能只靠自身和这不到四十个贴身徒弟来支撑其最低限度的战线,必然要还要依靠学塾弟子甚至更多的人做为核心力量。这样一来做为工事存在并且有完善防御能力的大型金属立盾就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在明军的装备体系内也未必能找到类似的提到。

    经过慎重的思索张海提议到:“张宅的弟子和学塾的学生们你看能够负责这种条甲片的打造么?如果用于盾牌而不是铠甲的话。”

    “除了少数有天分者,初学者打造的甲片形状和厚度不太能够符合铠甲的要求。挂在木盾上当无大碍,而且可以打造的更大一些。”李师傅回道。

    张海最终下定决心让一百多名学塾的孩子也抽时间投入到冬春的战备之中,力争在明年五月之前完成一百余副总面积不小于一平米半,披挂金属板条的大型立盾以抵挡可能的威胁。

    “这板条盾甲果真能够抵挡可能的箭弹么?”箭法不俗的张家弟子有人疑问道。

    “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儿,我们所能做的也仅仅如此了。这板条盾甲当然当不住为师的重箭,就连成年后的你们在中近距离也可以破之。但我相信这些年来能如我们一样一丝不苟勤奋练武的人在那些成年的军兵中是不多见的。

    。。。

 第29章 虚拟演兵

    临近天启二年除夕的时候,盐山县张家附近的乡下少见的鞭炮声透露出人们的喜悦。

    尽管近些年来的年景依然不好,但因为日渐壮大张家的庇护下不少苛捐杂税租债宴请得已减轻甚至是免除,生活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宽裕但很久以前那种整日为生计甚至家人的安危烦恼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数年以来的经营乃至传闻使得张家附近方圆十数里内的百姓都对“天帝神使”的传说心有敬仰,部分人甚至是深信不移。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张家的每一份利益乃至名望都是靠在这混沌的世间驱逐各路牛鬼蛇神们的利益获得的,从民间到官府的各种不满和警惕也在凝聚之中,只是慑于数年前那些张家人在盐山树立的赫赫威名才无人敢动。

    不过入冬以来的很多事情就连张家人自己都感觉已经做的过头了,来年面对官府的强压很可能是必然的。

    唯一欣慰的是板条盾甲备制的速度超过预期,学塾的孩子们与张海的弟子帮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靠越来越熟练的收益与勤奋的赶工完成了绝大部分,在备制这些盾甲之余张海还特意吩咐制作了三样兵器:百余斤的小型火炮、一窝蜂火箭、三眼铳,还从海上的特殊渠道以不小的价格搞来一支鸟枪。这些兵器对于拥有不少高素质武人的张家来说不是不太实用就是脱离实际技术条件。但张海需要这些兵器让初战之前的弟子们对明军的兵器及战术体系有一个初步认识,以避免交战的时候惊慌失措或是应对无法。

    “明军真的广泛装备这些东西么?我见河间卫附近集市上的那些明军恐怕还不如几年前我们遇到的那些乡勇精装斗志高,也根本没有什么火器。”一名弟子在过年前的月度会议上发言道。

    “是啊,我觉得我们似乎根本没有必要下这么多功夫。就河间卫那些军兵,我看就是来个几千也不用怕。我们没准一顿弓箭就能将其射退,连围墙都不用守。”不少声音议论道。

    “你们还记得我以前讲过的方腊起义的教训么?还有从三到万的寓言?”张海严肃的继续说道:“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我们以后打了胜仗,乃至打了很多胜仗都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古往的今来的败仗或许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战术上讲多来自于轻敌。所以我们必须料敌从宽,以真正的精锐之师来构想敌手。”

    虽然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张海还是带领着弟子们来到在白天早已校准实射好并调好目标的“百斤火炮”近前。

    “现在我张家的条件还难以仿造出西洋水准的弗朗机火炮,只能以重量和前膛来模拟官府的七十斤火炮了,好在我张家在西学乃至铳药做工合膛的态度上应该不逊色于优等的工匠了。”

    虽然这炮口径不过一寸二三分的样子,发射的炮弹不过和寻常秤砣相仿,可发射时的声势却并不小。一声巨响之后足足把用马车轮子架起来的轻炮向后推了能有两三米之远。

    为了安全其见这门百斤身管重量的火炮以铜身打制,在有炸膛风险的时候往往会有鼓包等征兆。在但测试中还是务求炮膛清理干净并完全冷却之后再发射。

    一刻种的时间火炮接连向向百丈外的篝火火光标记的地方打了十炮,在张海与弟子们走到近前观察攻击效果的时候才发现至少有两颗炮弹打在了约摸两尺直径的大树上,直接把这大树打了个洞穿,炮弹才在后面不远的墙壁上留下了不大的弹坑。

    在弟子们的印象中,似乎就是师傅的神箭也不过刚刚能用穿过一尺的树干而已。

    “类似这种炮在明军中有多有少,我们料敌从宽,两三千一个战兵营的明军精锐将至少有四十门这一类远射火器,其他还有很多打铁弹或铁沙的火器乃至车辆组成的盾墙不一一而论。

    “也就是说我们以单列纵队在远处迎敌,大概半刻种的时间里至少要在炮火之下伤亡十余人?”有个算学功课还算好头脑也算灵活的学生问道,远距离至少方圆一丈的精度,几十炮齐射也至少能杀伤一人以上了,哪怕是松散单列。

    “如果算上学塾的孩子恐怕还不止。我们不可能就只靠我们自己去面对那么多的敌人,总要其他人组成盾牌工事的。”张海继续说到:“远距离,我在半刻种的时间可以射出一百箭杀伤一二百人,但这并不能保证击退几千的敌人。你们即便能承受十几人的损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