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你们想凭借现有的这点儿连几个府也守不住的人手执意要如此,那也就不用谈了。不过事情难道真的再没有转换的余地,你们真的要把这造反夺天下之路一直走下去不成?”

    “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转换的余地。”**并不顾及亮出自己的底牌:“如果朝廷能做到以下的变革,那么我们或许会用十年至一代人左右的时间观察实效之后放弃夺天下之念接受招安的打算。”

    “什么条件,说来看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是朝廷所能做到的,那不成问题。”

    “第一:百万皇族中的九成九要贬为庶民。其余减等而待之。翻遍史书,对宗室之厚未有你朝。然而害天下之深,民怨之大,恐怕还要甚于当年建元之后的蒙古人之上。第二:废除军田、废除军籍匠籍、废除卫所,全国只保留不超过六十万的军队员额。第三:废除秀才及以上一切官绅读书人的各种特权。废八股,科考取士按照我们选定的内容并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进行。第四:废除翰林、太监、还没有名分的宫女回民间。这四条最基本的原则,哪怕少了一个词,一个字,便只能证明你朝不仅在谈判上没有诚意,还缺乏刮骨疗毒自我革新的勇气。是注定要被天命所淘汰的。”**回忆了片刻之前所做的那些功课,认真的说道。

    在之前讨论的时候,这四条的哪一项看起来都是为了朝廷所好的良策,也且中时弊。但是朝廷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怎么办?是眼看着对手革新后变的更强,然后十年之后等着交权么?但张海始终认为除了毫无诚意的拖延,朝廷甚至没有当中公布答应的可能。清末新政之时都有五不议之说,因为那涉及到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统治的核心。而如今的明廷有怎么可能在压力下与核心方面上妥协?

    针对这些看似为了朝廷和天下着想实则苛刻异常的条款,来使似是思考了很久后看似颇有诚意的回答道:“这些既然是你们底线,那么最终的决定本人也无法擅自做主,只能回去之后禀告圣上参详。不过我想你们自己也清楚:除了这第二条以外,其他的几乎哪一条都关忽国本,几乎没有任何被接受的可能。而我想,我们的底限和原则恐怕更具有可行性,不知道为了民族大义你们可曾愿意?”

    “说来听听?”

    “你们南下的大部离开东南之地,由登州北上分封辽东。这样,既免除了和朝廷两强相争让外人得利的可能。又能避免了祸乱中原挑起内战的可能,想必自命以民为本的你们不会推辞?”

    关于这种可能张海在与弟子们商议的时候显然也已经料想到了,按照张海大致的估算:明年秋季的时候队伍上讲拥有一万几千核心战兵,已经不惧辽东的敌人入关内干涉。但这仅仅是依托内地人口与补给随时可以获得的优势能够牵制敌人而已。如果要对极有可能是东亚最强的这股敌人展开有效的辽东攻略,还要避免严重的损失风险,至少也要到后年夏季才有可能。如果朝廷愿意再给自己至少一年半的时间,这件事情有的考虑。

    “让我们放弃唾手可得的江南之地去辽东为朝廷平灭蛮夷,说起来虽然有些一相情愿。但我们出于大义却不是不可以接受。不过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准备才能够抵御关外建奴全力进攻的风险。”**回忆着事前张海在信中叮嘱过的一些原则和底线回到。

 第202章 女童勇士

    明朝来使笑道:“今年你们不是连续对朝廷打了几个大胜仗,口气比东虏还要大么?怎么面队关外的蛮夷就这样胆小懦弱?难不成你们的主力早在山东的时候就和关外的贼人有勾结?”

    **回忆了回忆事前所准备的东西,并不以为然的直说道:“关外的东虏确实比你朝实力强的多。他们暂时还没有把握入关夺取天下正如当年成吉思汗也不打算以中原为主要攻掠对象一样:吸取前金的教训担心自己的队伍在抄掠中战斗力下降。此外,他们也没有像样的攻坚能力,火器已经普及的当下没有把握像前金那样攻城掠地。可我们不同,你们的那些城池在我们看来毫无价值,而且我们对自己队伍能够有效的约束,完全不像层层分封的关外蛮夷一样。我说一年半之后才有把握对关外的强虏展开进攻,那是因为敌境歼敌本来就就需要几倍乃至数倍的力量才有把握。原则上的话已经都讲清楚了,多说无益。”

    接下来的谈判看起来似乎是有所进展,不过却都是需要时间来落实的东西。很显然:双方不都不想让商议彻底决裂,而且也都需要争取一定的时间或重整旗鼓,或发展壮大。

    临别的时候,来使口气似是有些诚恳的谈道:“我们私下里打听到张家队伍里主事儿的人叫做张海,是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而且还有一个做兄长的哥哥,我不知道这位自己带着你们的大部队南下,把父母像在东昌时那样留下来做守卒的做法是如何考虑的。但我真心实意的劝道:面对这样无情无义的后代,即便你们将来得了天下那宫中的生活也绝不会安稳。想比阁下应该也是识得几个字的人,也不缺少时间,没事应该多读读史书。”

    “我们自家的事,就不劳牵挂了。倒是奉劝在下:如果你不是净了身的人,没有必要再为朝廷卖命。不敢保你荣华富贵,但至少可以确定你无需为他人陪葬或亡命天涯。”张海其实在信中没有叮嘱父亲遇到他人离间应该怎样,但是对于儿子的权柄来自何方,同历史上的那些朝代有何不同,**却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相信或许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够开创一个不一样的朝代,使身在宫中的人没有那些顾虑,其是做为开国之君的情况下。

    来使临走的时候心知肚明这样没有公之于众的谈判不过是相互拖延时间而已,这孤悬北方的青州是明年开春的时候就要再次展开大举进攻的地方。因此还是注意到了这青州城同一样相比的一些变化:首先是沿整个青州十余里几乎每三五十步就有前凸的一座方形外城。

    青州之战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等人按照事先的决定和安排动员了周边的万余人展开了整个城防的改造。

    因为把这十几里的城墙完全改造为大号的棱堡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物力,因此只能推而求其此的在十几里的四周城墙外围修建了一百几十个向前突出的夯土方堡。这些夯土方堡虽然消耗了不下四五千立方丈的土石量,但因为材料可以用于加强城周边的壕沟,倒也没有花费太多额外的物力。

    起事这些日子以来**跟随天才般的儿子打过仗也肩负过守城任务,对于如何考虑如今条件下城方的要点早已不是外行。

    “城上的火炮还是太少了,如今留在青州城内二十四门青铜炮仅够部署在四座城门的两侧就要形成每个方向上三门左右的火力,要有效的封锁城门以及应对敌人针对主城外方堡的进攻还需要再增加一倍左右的炮火才行。并且为了避免误伤,要进一步完善夜间同各方堡的联络手段。第四营的扩军你也要抓进,依照上次青州之战的经验,城头上有这些火炮在,不需要太多的少年战兵当值应该也能守住城头。”**对张万勇劝道。

    张万勇知道大哥当初的教训,又再扬州城外吃过亏,再也不敢信任这来历不明的女人了。但为了效仿张海等人,还是花费重金从青州乃至从扬州迁入城中的不少人家里购得不少年级不过在四五岁左右的女孩。

    这个年龄的女孩儿总不会是一年以来厂卫们能够精心准备出来的?张万勇虽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但自我安慰道。他没有张海那样的耐心,而是请了不少先生求他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孩子识得那些张家内部通行的俗体字。

    下身的肿痛稍好一些的时候,张万勇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但不论是处于道德上的束缚还是内外声望上的风险,却也不敢对这些孩子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思来想去却只能想出个折中的办法:在与那些小女孩熟识之前,张万勇将几名贴身干活及护卫的战士叫了过来:“为了让这些幼童长长见识,也锻炼她们的胆量,你去吩咐那些孩子们,最近:在柴房那里我们捉住个敌人的探子。那人已经服下药昏迷了,你去让那些小女孩们把他绑起来。先把钥匙给她们。晚上就要那些小女孩们去自己想办法去审那个犯人!噢,这些特制的小号九尾鞭、绳索也给她们,并交给她们一些索拿的方法。教授她们些粗浅的武艺也可以。要叮嘱她们:可千万不能把那个犯人弄残了,他要是重伤或死亡就会让她们陪葬!”

    张万勇身边的小战士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我刚从柴房那里过来,没看见那里趟着个人啊?”

    “这你就不用管了,晚上黄昏之前人肯定送到!”张万勇下定决心道,被吩咐的小战士走后,便开始准备起来。

    冬季南京城在张海率军归来后不久终于迎来了一个天气比较晴朗,微风也不算很大的日子。

    城北的玄武湖中的小岛上,花费上几百两成本用几十平方丈中上等的丝绸、桐油、还有面积较大的纸张糊成的热气球按照很久以前张海与弟子们的设计在攻占了东南之地拥有了有所富余的财力和物力的情况下终于用了十数天的时间初步制成。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且师傅并不知道这件器物最终的实用价值如何,甚至不知道风险如何,很可能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愿意冒险么?”

    “昨天晚上师傅就与我们商讨好了么?我愿意!”两名早已选拔出来自愿参加这项危险事情的小女孩站出来说道。

    相比氢气球,热气球的效率并不高。但它相比较之下容易控,制不会因为自动膨胀而在没有气阀的情况下就无限升高。相比控制气阀,操作如炉具一般的油料火矩还算容易些。

    热气在并不高的情况下也不会也不会像氢气那样因为骤然漏气而失去控制。在张海的印象里热气球的最初几次飞行都是成功的,但气象终究是万变的,第一次操作热气球更是如此,说不定就因为什么北风而吹到很远的地方。

    为了尽可能的让热气球及相关器具能够很方便的在行军中以骡马甚至多人的人力携带,热气球的体积就不可能太大。要携带包括吊篮在内六七十公斤大概一石左右的重物升空,曾经记忆中的一些现代热气球的资料考虑技术条件打七折计算,就需要十多米高大概八百多立方米的不小气囊了。热气球的吊篮、备用燃料、气囊的总重就超过百公斤很有可能接近四五百斤。这就决定了如果要想在行军中尤其是在那些复杂的地形下有效的使用热气球,热气球就只能最多携带一个成年人的重量。除此之外,再也难以携带有效的其他东西。

    可如果换做是体重不过三四斗的孩童,那就大为不同。以排除炉具燃料外的载重七十公斤计:除了携带至少两名拥有足够御寒衣物的成员外,还可以携带三四十公斤用于进攻的弹药物资。以一千支箭或者一千支铁镖、铁蒺藜等弹药计,那就至少拥有在一次战斗中杀伤几十名敌人或威慑一个营的潜力。

    为了让这些热气球至少能够在方圆十里之内的短距离内抗衡不可预料的有限气流,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实战价值,直径两米有余类似车轮舟一般脚踏螺旋桨的方式划气帆桨也被悬赏请来的工匠在张海与弟子们以前构想出的大致形制方案下试制出来。为了在第一次升空中就试验这种最初级别的人力飞艇,整个气囊的形状也被设计成类似枣核一般的型制。

    在张海的印象中,能够以自行车般的相对速度航行的人力飞艇大致就是这种原理,但那是氢气飞艇的时代了。两个孩子们驾御的小型飞艇虽然按照等比原理来说也并不一定速度更低,但谁也不能预料到以如今的技术条件还有载人效率并不算高的热气飞艇,能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不要用炉灯上的轮盘条把火调的过大。如果发现接近了云层,就要迅速拧紧熄灭炉灯,明白没有?还有:不要在空中停留的过久,炉具里的燃料最多只能够供应一半火焰下大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虽然孩子们已经在地面操作中学习并试探了很久,但张海依旧耐心的叮嘱道。

 第203章 空中兵器

    在初次飞行中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张海还是没有让刘冬儿和李千兰两个孩子在脱离绳索的情况下飞到接近云层般的高度。至少:如何掌握火具操作和升降变化,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过程的。要把风险将到最低,也只能先在中低空练习操作。

    因此,在重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吊篮上除了两个孩子、火油炉具还有丝绸和木架糊成的简单的脚踏螺旋帆以外就只有几十斤重大概近百丈长的绳子。

    “如果飞艇下沉的太快,你们要跳水,千万不要在十丈以上的高度去常识,明白么?”临行前,张海又对两个孩子叮嘱道。

    “师傅,我们明白,不用担心了!所有的注意事项都写在吊篮的篮壁上了。”

    正说话的时候,随着炉中的火焰带来的热气将方圆几丈大小的气囊完全充满的时候,巨大的热气气囊将吊篮缓缓拉起。

    高度升高到十丈以上的空中的时候,微弱的阵阵轻风也将并不算很重的吊篮吹的摇摇晃晃,整个气球在北风的作用下离开了小岛的岸边向湖面上飘去。

    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们不但面临高高空中吹来的寒风带来的恐惧,并不很结实的吊篮似乎随时都会让炉中的火焰烧到气囊上引起大火一样。

    幸好在升高的速度似乎难以控制的时候,全身披挂后体重至少不逊于两个成年人的张海迅速拉住了绳索。

    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两个孩子可能的恐惧,吊篮的高度还是比两个孩子的身高高出不少。不过通过吊篮后部螺旋帆与吊篮拦截的缝隙处还是吹来了一丝丝冷冷的北风,每当向外望去的时候都让两个孩子不由的莫名惊恐。虽然那险峻的景色似乎在儿时的山上时曾经见过,但悬在空中的感觉却同在山上脚踏实地完全不同。

    “不用害怕!试着踏动那帆桨!”一张师傅送来的纸条还是鼓舞了这两个性格上并不是特别勇敢突出也没有经过勇气与纪律上特殊训练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两个孩子开始鼓起勇气操作协同配合着按照地面练习时的方法踏动起带动着轮轴的踏板,两米直径上下的人力帆桨在张海的注视下旋转起来。

    然而正如1784年热气球升空后不久就第一次把这种帆桨带上天的法国人一样,张海似乎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并不比车轮舟的桨大多少的情况下,凭借两个孩子的力量根本无法推动飞艇有效的前进,甚至连方向也难以掌握,更不要说克服风力逆风航行了。

    空中二三级左右每秒不过几米的轻风就如同湍急的江流一样让这个热气球制成的飞艇只能带爱吊篮如同秋千一般的摇晃。

    恐惧和疲劳之下,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力气猛烈的踏那踏板了。

    “不要害怕!把火具关掉看看热气球下降的速度!”张海通过绳索向两个孩子传信道。

    冬季的南方在晴天里,依然有些阴冷的空气让气囊的温度在关火之后很快的便冷却下来。失去控制般的飞艇逐渐加速下沉,到了接近水面的时候如**一般砸起了不小的浪花。以为要失去生命的两个女孩尽管在孩子们中算是勇敢坚强的,也不由的吓的惊叫起来。

    张海身边水性尚好些的弟子猛烈的摇动着小船上的桨来到玄武湖上飞艇**的地方将两个落水的孩子救了起来,索性两个孩子还算没有大碍。

    “师傅!是我们的不好,上千两银子就这样让我们浪费了。”

    “总结了经验就好!”张海再也没有说什么,他终于明白:以人力驱动热气球飞艇是一件根本不且实际的事情。就算这两个孩子换成一个精干有力的少年战士,就算以效率高的多的氢气飞艇并进一步改建帆桨,仅仅一阵轻风就能让这种人力飞艇失去控制。而在高空飞行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气压计和高度计,航空风险就更是会高的不可接受。

    “人力飞艇看来是缺乏实用价值的,不过如果运用大号孔明灯的原理搞简单的热气球,在攻城的时候我们于上风方向的地方以绳索牵引释放出热气球。那也许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实用价值。”刘洪涛的思路尚还广阔,仔细思索后安慰师傅道。

    而张海也在心中默默的算计着这类航空装备唯一可行的发挥较大作用的办法:就算在绝对理想的环境下,并且人力飞艇经过改进也尚算靠谱,然而从几百米的高空中向下撒飞镖的方法仍然未必是高效的。

    人体的投影,只有在卧姿或者四十五度斜影的应该下才有0。6平米那么大,如果算正上放的绝对正面投影,那么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每平米至少可以站上七八个成年人,士兵上方的投影顶多至于0。12至0。14平米左右,就算考虑到倾斜和作战姿势也不会超过0。2平米。从几百米到数百米的空中误差要控制在三四十米以内,飞镖针对十排队列的命中杀伤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几十中一。

    而如果是采用一两左右的轻型飞镖在那么高的距离上投放,再加上人力飞艇的不稳定性,实际精度范围能保证百米左右就算不错了。那么这种航空兵器相比九斤弹青铜炮的效率就大为可疑。

    张海忽然想到了队伍里经过改进的“百虎齐奔箭”,队伍上早在青州的时候就试探着改进这种兵器。采用前后大小统一发射单元型发射箱,这种火箭的方向精度得到了很大改建,至少保证了十五分之一左右的方向精度。

    但即便如此,这种看似潜力很大并被戚继光评价为仅此于鸟铳的兵器还是没有在队伍中得到推广: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有精度的时候没有威力,有威力的时候没有精度。”即便是十五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精度,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也有十米左右的误差范围了。命中率要比战士们的弓手低一半,箭支上绑短火药的火箭之威力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用战士们的话评价来说:“对付无甲垃圾军队冲锋的优秀兵器。”

    然而,如果是在二百米高左右的空中,绳索牵引的热气球做为一种“空中炮兵”的方式运用这种火箭呢?

 第204章 空中兵器(二)

    从理论上大致推算:二百米高空落下来的物体应该有六十米每秒左右的初速,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偏轻战箭也会有大概一百焦尔左右的理论动能,相当于一个使用普通战弓的门槛级别弓手了。

    在这样的轻箭上安装并不占主体重量的火箭药包可能比所谓的百虎齐奔箭的速度还差一些,但即便按照累计增加速度五十米每秒计,也能把箭支的威力增加到相当于一百一十米每秒接近箭支极限般的速度。加速的时间更长,还并不像其他那样初速过百米每秒左右的箭支那样在杆材制作上有严格的要求。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轻箭为主体配合十几克的药包制成的火箭,其威力也相当于初动能三百焦尔左右的弩箭,即便考虑到这类箭支寻常的空气阻力和能量削弱,打六折计算也几乎能接近二石三斗的身臂弓在极近处的威力,完全能满足现在大部分情况下的破甲杀伤需求了。

    不过上述都是很简单的粗略计算,空气阻力会不会远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五十克左右的箭真的合适么?

    “以前我们制作火箭兵器的时候剩余物资还在么?”张海像负责协助处理军务刘洪涛询问道。

    “新军所有实验过的兵器都留有备份,正储备在现南京东城门附近。在印象里:一百发射单元的一两三钱主箭箱、一两六钱主箭箱、一两九钱主箭箱、二两二钱主箭箱、二两四钱主箭箱、二两七钱主箭箱六种规格的火箭发射箱针对各营都留有两套备份,一共是四十八套,其中三十六套部署在我们于南京外城上的各城头。”刘洪涛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对于营中的许多事物知道的仅次于张海那上百个每天能够接到各种密报帐目的孩子们。

    “这些单元发射箱可以拆分么?”要进行比较多的火箭测试以制成射表甚至瞄准工具显然要进行多次的发射实验。

    “主箱的单元不可拆分,但是每种型制的火箭在当时试射的时候都配备了独单元的同规格木制发射器”刘洪涛回到。

    “那样就好。”张海回道,他又想到要制作出完善的瞄准体系还必须在气压计领域有所突破,气压计因为海拔和气象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做为高度的依据,但对于战术范围内的热气球所需来说已经足够了。好在这东南之地水银也并不难得,开口的气压计未必要像温度计那样依赖完善的玻璃器皿,更为容易制造。

    一且工具都准备齐全的第三天上午,张海带着几名负责联系操作的女孩及数名弟子们来到了城北。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空中作业的负担,火箭测试的地点选在了玄武湖西北的紫金山上。不少不少学塾弟子们早就按照要求用线绳和量角装置完成了不少地方的侧高和标高。可以说是实验这种空射火箭的良好场所。

    这几天来除了解决气压计的问题,火箭标靶也是花费了很大一番工夫,由于火箭从几百米外的射击即便是有高度优势也不可能谋求很大的精度,负责辅助测试的战士们只能把原来用于登南京城头的连接起来的攻城板梯架起来,形成范围足有二十多米的镖靶。为了进行更系统的火箭测试,还从治安军步兵营那里借用了几百件累计数千斤的铁甲用于协助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张海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是平射或抛射,这种简单的发射单元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从空中或山上向下射击,火箭会不会在发射前滑落?

    不过好在刘洪涛在进行最初的准备的时候好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只能用棉线解决了,为了制作这么多的单个发射筒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二两力大小的棉线可以是费了几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为了在热气球上最大限度的携带弹药量,这一独特的兵种只能选择七八岁体重远远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并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孩子做为主力。这些主要兵种成员做为空中射击的主力,熟练度是谁也难以代替的。

    “冬儿,千兰,从实验任务开始。空中兵器的实验将以你们为主,你们做好准备了么?试验的时候每一次设计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记录。此外,还要像其他叔叔们多学习些测距的知识和本领,你们也应该具备了掌握这些能力的化基础。”

    “师傅放心!”经过上次空中飞行,两个孩子的胆量与决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处勉强达到近二百米相对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顶上,两个孩子钻近了模拟的双人热气球吊篮内由发射孔不断的用独单元的火箭点燃了火箭的尾焰。

    寒冷的风中火箭时不时的拉着烟线飞出发射筒滑向上下那醒目的登城板架起来的庞大标靶。

    火箭是早已在筒内填装好的,本来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发射。但是为了让庞大板靶后面的战士们有时间在火箭打穿板靶的情况下用火药喷枪向山上的发射手提示命中的大致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作战记录,发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基本上原本可以每几秒种就发射一轮的火箭平均几乎要超过半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轮试射。

    为了让两个孩子熟练的掌握从空中的火箭发射要领,发射还分别选在了山坡上的不同高度。

    六种型号的每人六百多支单管火箭的试射足足用了从早上到天色转黑大概五个时辰才算有效完成。

    在山坡下观察火箭射击成果并近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初步的结论才在晚上总结会之前的时候完成了,两个小女孩做为首批空中战士也列席了张海与核心弟子们的讨论会。

    很显然:一两三钱的轻箭改制的火箭即便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处发射有效的利用势能,也会因为高速下的威力削减过快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抵达目标的时候虽然有堪比两宋水平二石三斗神臂弩近射那种估测一百七十焦尔左右的威力,但是这种威力只能保证平射的时候拥有足够的杀伤力。如果是从空中斜落过来,只能在穿破盾甲的时候给人员一些轻伤小伤,达不到“命中既减员”的标准。如果是对骑兵目标的射击,那就更会遇到这种问题。

    而一两九钱左右重量的标准战箭以理论最高能量超过四百焦尔的威力射下来,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度发射实际在地面附近的动能也很可能高达二百五六十焦尔,即便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也足以穿破绝大部分身披铁甲并顶着盾牌的人。即便是对那些拥有铁盾和优质铁甲的人,相当于优秀投石手一半左右的强大动量往往也可以把冲击中的人或马匹砸倒在地。

    旧历天启三年十二月初,南京附近的天气在逐渐大起来的北风下一下子转寒了,约莫四级上下的阵风夹杂着雪花不断的飘落下来。这样的天气显然并不适合热气球的飞行,但是在北方冬季的不少时候特别是西南西北等地,这样并不算理想的天气是经常遇到的。如果热气球在这样的天气下无法有效的应用,那么其实战价值当然要打不少折扣。

    有了上次的经历,刘冬儿和李千兰却不再害怕了。想到自己能够担负起的重任,甚至还升起不少的自豪感:“师傅!我们没问题,这样的天气我们可以试试看!”刘冬儿向张海保证道。

    为了在这样的风力下尽一步确保安全,没有了长途航行时所需要的燃料需求乃至不需要脚踏动力的帆桨的情况下,冗余出不少重量。除了张海之外至少准备了三条百丈左右通往地面马车上的绳索准备固定住那不断在风中摇晃的热气球。

    “如果你们成功,就是同师傅一样的千人敌了。以幼小的年纪就能成为这世间最有力量的人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海向两个孩子最后鼓舞道。

    即便在后世这样的天气和风力也不适合热气球飞行,但那是指没有绳索牵引的单独放飞。而在拥有马车做牵引的情况下,外面阴冷的空气及与热气球内火热的炉灯火炬带来的热空气下形成更明显的反差。带动着整个热气球以更快的速度如风筝一般斜向上渐渐飘到了数十丈的高空之中。冬季飘着雪花的阵风将整个带着绳索连通地面的热气球从岸边斜吹到湖面之上。

    在风中似乎有些摇晃的吊篮内,两个孩子还是尽自己全力的抱着模拟一百单元的发射筒逐一的通过火绳点燃单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